李鸿章,因为签订了辛丑条约就应该被国人辱骂吗

Posted 外交

篇首语:积土而为山,积水而为海。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李鸿章,因为签订了辛丑条约就应该被国人辱骂吗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本文目录

1、李鸿章,因为签订了辛丑条约就应该被国人辱骂吗

2、签订《辛丑条约》时国人是怎样声讨李鸿章的

李鸿章,因为签订了辛丑条约就应该被国人辱骂吗

1901年11月7日,大清国的直隶总督、北洋通商大臣李鸿章逝世了。这位晚清重臣的去世让帝国中枢为之震惊,一位帝国破屋出色的裱糊匠的离去,让将倾的朝廷惶惶不安。

这年的9月7日,他和奕粮崭沾表帝国签订了《辛丑条约》,赔银4.5亿两,两个月后的11月7日,他就去世了。

如果没有这次签约的谈判,或许裱糊匠李鸿章还会多活时日,对于一个78岁的垂垂老者,国事垂危,累年奔波,而与11国代表的冗长谈判耗尽其心力。而谈判约成之后,胃血管破裂,吐血连连,令其恼怒的是,盟友俄人在其病榻前的讹诈施压,逼迫其在道胜银行协定上签字,想起老来失计亲豺虎,呕血不止。

11月7日,在京城的贤良寺,李鸿章长睡难起。

弥留之际,问及家事,无语以告,问及国事,他老泪纵横,遂写下遗诗:劳劳车马未离鞍,临事方知一死难。三百年来伤国步,八千里外吊民残。秋风宝剑孤臣泪,落日旌旗大将坛。海内尘氛犹未靖,诸君莫做等闲看。

落日余晖之下,李鸿章的悲悯之气尽显:帝国之难未靖,四海之内虎视眈眈,国凋民残,举步维艰。而这个安徽庐州科举少年,从壮年戎马、中年封疆到晚年洋务、残年外交,疲惫一生,尘埃终于落定。

当天,《纽约时报》头版头条断言,李鸿章去世,一个时代结束了,一个洋务新政的时代曲终人散。

10年后,大清轰然倒塌。

如果没有曾国藩、左宗棠、李鸿章这些晚清名臣,帝国的落日恐怕不会延至辛亥年才沉没。

深谙儒家经典教诲的李鸿章等人,才识高人、权谋过人,以裱糊老朽破屋为己任,然而朽木不可雕,正如李鸿章晚年给曾国藩孙女婿吴永的私人信函中所言:我办了一辈子的事,练兵也,海军也,都是纸糊的老虎。……如一间破屋,由裱糊匠东补西贴,居然成一净室,虽明知为纸片糊裱,然究竟决不定里面是何等材料,……乃必欲爽手扯破,又未预备何种修葺材料,何种改造方式,自然真相破露,不可收拾,但裱糊匠又何术能负其责?

李鸿章深知,此生所做之事,只能给帝国装点门面,只是匠人,不是设计师,只能修修补补,不能大兴土木,一切以不犯满人朝纲和护朝政为要义。

李鸿章的裱糊匠生涯始于1847年,这年,24岁的李鸿章考中进士,选入翰林院任庶吉士,此前一年,李鸿章受业父亲李文安同年进士曾国藩门下,曾国藩誉其才可大用,三年后翰林院散馆,获留馆任翰林院编修。

此后,李鸿章的人生轨迹随着帝国的衰落而一路崛起,创建淮军,受曾国藩八营湘军之助,继而,作为淮军创始人和统帅、洋务运动的主要倡导者之一、官至直隶总督兼北洋通商大臣,掌管外交、军事和经济大权。

同时,他又被历史拉黑,镇压天国、围剿捻军、签订马关、辛丑一系列不平等条约,以致身后臭名昭著。据称,甲午之役,李鸿章赴日谈判,与伊藤博文据理力争。1895年3月24日,李鸿章在第三次谈判后归途中,遭日本浪人小山丰太郎枪击,左颊中弹,险些丧命,血染官袍,舆论哗然。《马关条约》原定赔偿3亿两白银减为2亿两,李中堂一子弹换万两白银。

为弱国办外交、主持大局的李鸿章其实在外交谈判上并无回旋余地,试想,在战场上一败涂地的清廷签订城下之盟,何以换来公平条约。但弱国也需有人办外交,李鸿章自当上直隶总督便深度参与外交事务,以夷制夷,平衡洋人间复杂利益关系,到一边倒结俄强援,以让帝国的伤疤愈小愈好。奈何,前门聚虎,后门进狼,列强仍然强食,而俄国却是只比虎还能食的狼。

作为朝中重臣,业儒之人,李鸿章与中国历朝封建士子一样,视个人名望为人生追求,而签下的多条不平等条约让其苦不堪言,他承认,中日甲午战争至一生事来,扫地无余,如欧阳公所言,‘半生名节,被后生辈描画都尽。’

签订《辛丑条约》时国人是怎样声讨李鸿章的

1901年,李鸿章78岁。这一年,是李鸿章生命的最后一年。李鸿章的话变得越来越少,他经常一个人坐在有假山的院落里,看着不远处的白云苍天,独自发呆;有时候,他甚至像一条刚上岸的鱼一样大口大口地喘着气。

1900年6月,八国联军入侵,大清国宣布与各国进入战争状态。李鸿章在南方得知这一消息之后,老泪纵横,用手杖触地:内乱如何得止?如何得止?李鸿章的悲伤让在场的官员动容失色。他们从未见过冷静铁血的李鸿章在情绪上会失去控制。即使是在最伤痛最悲凉的甲午战争失败后,李鸿章也只是无声泪下。

朝廷的电报一封接一封地到达南方,要求各省封疆大臣率兵北上共同灭洋。朝廷下诏,将李鸿章由两广总督重新调任为大清国封疆大臣中的最高职位: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慈禧的一纸任命是:着李鸿章为全权大臣。

1900年7月17日,77岁的李鸿章在广州登船准备北上了。李鸿章颤巍巍地在贴身侍卫的搀扶下走过跳板,然后在甲板上的藤椅上坐了下来。所有的官员都静静地等候着他发布开船的命令,但李鸿章许久都没有开口,他只是闭着眼睛坐在那儿一动不动,仿佛睡着一般。

1900年8月15日,大清国都城沦陷,政府和朝廷逃亡。9月29日,李鸿章到达天津。李鸿章专程去了一下他曾经执政达20多年的直隶衙门。此时此刻,北洋大臣的办公地已是破败不堪,李鸿章蹒跚着步子。察看着废墟中的一切,内心沉痛无比。10月11日,李鸿章到达北京。

由于心理压力巨大,李鸿章终于病倒了,他在拜会英、德公使后回贤良寺的路上受了风寒,一病不起,故作拖延以漫天要价的联军沉不住气了,他们唯恐朝廷再也没人来收拾这个烂摊子,一个耗尽中国财力兵力的议和大纲终于出笼。1901年1月l5日,李鸿章和庆亲王在议和大纲上签字。国人声讨又起:卖国者秦桧,误国者李鸿章!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相关参考

李鸿章在签订《辛丑条约》时,是怎样被国人声讨辱骂的

1901年,李鸿章78岁。这一年,是李鸿章生命的最后一年。李鸿章的话变得越来越少,他经常一个人坐在有假山的院落里,看着不远处的白云苍天,独自发呆;有时候,他甚至像一条刚上岸的鱼一样大口大口地喘着气。1

签订《辛丑条约》时国人是怎样声讨李鸿章的

1901年,李鸿章78岁。这一年,是李鸿章生命的最后一年。李鸿章的话变得越来越少,他经常一个人坐在有假山的院落里,看着不远处的白云苍天,独自发呆;有时候,他甚至像一条刚上岸的鱼一样大口大口地喘着气。1

李鸿章日本签订《辛丑条约》时有着怎样的无奈

1894年8月1日,甲午战争正式爆发。李鸿章被任命为清军的最高统帅。战争从一开始就朝着李鸿章最不愿看到的局面直转而下。那段时间,李鸿章不时地听到传来一个又一个晴天霹雳。这种莫名其妙的溃败方式,让李鸿章

《辛丑条约》的签订

《辛丑条约》的签订  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开端  《辛丑条约》即《辛丑议定书》或《辛丑各国和约》。  1901年9月7日(清光绪二十七年七月二十五日),奕□、李鸿章代表清政府,与英、  俄

李鸿章签订《辛丑条约》后,为什么悲恸吐血

李鸿章已经开始咳血了。知道自己的时日不多,李鸿章想尽快地结束谈判,谈判结束的直接标志是联军撤出京城和皇室朝廷回京。可是,议和大纲签字后,联军并没有撤军的迹象。各国的态度是:必须把赔款的数额定下来。此时

李鸿章签订《辛丑条约》后为什么会悲痛吐血

李鸿章已经开始咳血了。知道自己的时日不多,李鸿章想尽快地结束谈判,谈判结束的直接标志是联军撤出京城和皇室朝廷回京。可是,“议和大纲”签字后,联军并没有撤军的迹象。各国的态度是:必须把赔款的数额定下来。

李鸿章签订《辛丑条约》后为什么会悲痛吐血

李鸿章已经开始咳血了。知道自己的时日不多,李鸿章想尽快地结束谈判,谈判结束的直接标志是联军撤出京城和皇室朝廷回京。可是,议和大纲签字后,联军并没有撤军的迹象。各国的态度是:必须把赔款的数额定下来。此时

李鸿章在签订《辛丑条约》后为什么会悲痛吐血

李鸿章已经开始咳血了。知道自己的时日不多,李鸿章想尽快地结束谈判,谈判结束的直接标志是联军撤出京城和皇室朝廷回京。可是,议和大纲签字后,联军并没有撤军的迹象。各国的态度是:必须把赔款的数额定下来。此时

清朝政府签订的《辛丑条约》标志着什么

辛丑条约标志着什么辛丑条约是在清朝后期和八个国家签订的一项和平条约,是中国清朝政府单方面的赔偿,辛丑条约的签订标志着什么呢?辛丑条约签订成功就标志着中国彻底成为了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制度的国家。辛丑条约

李鸿章是汉奸卖国贼吗

李鸿章是晚清重臣,代表中国签订了30多个大小不等的条约,其中最着名的就是《马关条约》和《辛丑条约》。李鸿章去世后,当时有人用权倾一时,谤满天下来形容他,死后骂声不断,骂他卖国贼、汉奸,其实这种一面的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