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怎么死的
Posted 康熙
篇首语:吃过的馍馍不香,嚼过的甘蔗不甜。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康熙怎么死的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本文目录
康熙怎么死的
《清圣祖实录》上说,康熙六十一年(1722年)十月二十一日,康熙一行人前往南苑行猎。因为身体不舒服,康熙于十一月初七回到了畅春园。《永宪录》则记载说,康熙在十一月初七从南苑回到畅春园,次日有病,康熙还传旨说:“偶感风寒。本日即透汗。
自初十至十五日静养斋戒,一应奏章,不必启奏”。
由此看来,康熙是在十一月初七回到畅春园的。但初七到十三日,还不到一周的时间,康熙便突然驾崩了,那人们会问:康熙究竟得的什么病,又是怎么得的呢?
首先从发病的时间来看,康熙应该是在行猎途中染病的。考虑到当时北方的十月底已经是初冬,正好是季节变换、容易突发感冒(特别是老年人和小孩)的时候,估计康熙当时也是在风里行走受了凉,在行猎过程中就已经感到不舒服,这才会从南苑急忙赶回畅春园。这和康熙自己说的“偶感风寒”,可以对应得上。
等回到畅春园后,康熙病情加重,他在谕旨中说“本日即透汗”,这说明他当时的感冒(假定是感冒)已经比较严重了,似有头疼发烧出汗的症状。由于康熙晚年的身体并不好,但又喜欢强撑(如一废太子那年他就不肯看医生),所以他的真实病况可能比他描述的要严重,弄不好还有其他的并发症,只不过康熙自己不知道或者不想说而已。
另外,从“本日即透汗”的“即”字看来,康熙自己对这次生病不甚重视。不过,康熙似乎又意识到这次发病来势汹汹,所以又说:“自初十至十五日静养斋戒,一应奏章,不必启奏”。从这话看来,说明当时康熙的身体已经很虚弱,所以他才会决定休息几天,不看奏折。
在随后的几天里,康熙虽然不看奏折,但还有些事情要交代处理。比如在初九那天,康熙因为自己已经卧病不起,他便让四阿哥胤G代他前往南郊天坛进行冬至的祭天大礼。祭祀的日子是十一月十五日,康熙很看重祭天大礼这件事情,这次实在是因为自己起不来了,所以才让胤G代替自己。之所以让胤G去,也许是因为胤G在这方面有经验(他上一年还曾去过盛京祭奠祖陵),也许是因为康熙重视胤G,觉得他代替自己去行礼最合适。为此,康熙还特意叮嘱胤G先去斋所斋戒,以表示对上天的诚意。
估计胤G当时也看出老父亲这次和以往大不一样,所以他去斋所后,从初十到十二,他每天都派太监和护卫去畅春园问安,估计也是担心康熙在中间会出什么意外。但是,康熙对每次问安的答复都是“朕体稍愈”,用白话来说就是:“我今天好点了”。
以康熙的性格,这句话恐怕未必是这个含义。一个凡事爱逞强的人,如果不到情况危急的时候,绝对不会说自己病情恶化,因此,“朕体稍愈”这句话,或许应该理解成康熙的病情并没有好转,只不过没有恶化而已。
果然,到了十三日的凌晨,康熙的病情急转直下,他感觉到自己这次的确是不行了,所以他在十三日丑刻(大约凌晨1点到3点的样子),命人急召当时在斋所的胤G前来畅春园(提前让胤G前来,一来可能是胤G在城外,路途稍远,但也有很大可能是因为要传储位于胤G的缘故)。
在胤G还没有到来之前,康熙又在寅刻(凌晨3点到5点的样子)将在京城里的阿哥们,包括三阿哥胤祉、七阿哥胤v、八阿哥胤T、九阿哥胤K、十阿哥胤礻我、十二阿哥胤、十三阿哥胤祥、十五阿哥胤、十六阿哥胤禄、十七阿哥胤礼等,全部召来(五阿哥胤祺除外,当时他因奉旨前去祭奠东陵而不在京城)。
那些阿哥们到齐之后,胤G大概是在巳刻(上午9点到11点的样子)赶到畅春园,到后便急入寝宫问安。在十三日的白天,胤G总共进去过三次,康熙跟胤G说了什么,不得而知。
当晚戌刻(晚上7点到9点)的时候,康熙便告驾崩。
关于康熙死亡的具体时间,《清圣祖实录》、《永宪录》还有《皇清通志纲要》里的记载都是“十三日戌刻”,雍正本人钦定的《大义觉迷录》也是如此陈述,时间节点应该没什么问题,十三日康熙病情急剧恶化也是事实。争议最多的,恐怕还是胤G在十三日白天曾进康熙的寝宫请安,之间到底做了什么,说了什么,因为没有记载,这在后面也导致了很多的传闻,后叙。
不管怎么说,反正康熙已经撒手人寰,走完了他最后一段路程。至于后面发生什么事情,已经不是他所能掌控的了。回顾康熙的这不平凡一生,八岁登基,九岁丧母,在祖母孝庄太后的扶持下,才稳固了皇位,打败了鳌拜,平定了三藩,统一了台湾,廓清了漠北,国泰民安,种种功绩,足以青史留名,彪炳千古。康熙一生治国勤勉,完全称得上是数百年难得一见的一代英主。
胤G(后称雍正)即位后,大臣们给康熙上谥号曰:“合天弘运文武睿哲恭俭宽裕孝敬诚信功德大成仁皇帝”,拟庙号为“圣祖”。雍正为表孝心,刺破自己的中指,用血圈出“圣祖”二字。由此,康熙大帝即成清圣祖。
康熙的安息之地曰景陵,在顺治孝陵的东南约两里之地。雍正元年(1623年)八月,雍正亲自为景陵书写碑文,同时他又让诚亲王允祉(三阿哥)、亲王允v(七阿哥)还有善于书法的翰林们各写一份,让大臣们来评比。那些大臣又不是傻子,当然说雍正写的最好,最后也用他的。
因为皇后赫舍里氏早逝,景陵在康熙十五年(1676年)便已经破土动工,并于康熙二十年修建完成。康熙的前三个皇后赫舍里氏、钮钴禄氏和佟佳氏,她们的梓宫都早已放进了地宫,地宫的门一直开着,她们已经在那里等待康熙的到来,等了有几十年的时间(最早入葬的赫舍里氏已经去世近半个世纪了)。
“雁断衡阳声已绝,鱼沉沧海信难期”,康熙大概也没有想到自己的三个皇后都去世如此之早,而自己又活了这么长的时间(从秦朝到康熙时期的一千九百多年间,活过七十岁的皇帝唯有明朝嘉靖皇帝)。一直到雍正元年(1723年)九月,康熙的梓宫运进景陵后,地宫才最后关闭。
历史人物 康熙是怎么死的
康熙是怎么死的“千古一帝”康熙帝简介:康熙是怎样死的?
开创了康乾盛世被后世学者称为“千古一帝”的康熙全名为爱新觉罗·玄烨。史称清圣祖仁皇帝是清朝的第四位皇帝。他是中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捍卫者奠定了清朝兴盛的根基。顺治十八年顺治病重立遗嘱册立玄烨为皇太子顺治死后8岁的康熙继位在祖母孝庄和四位辅政大臣索尼、苏克萨哈、遏必隆、鳌拜的帮忙下开始接手大清王朝。
十岁的时候康熙的母亲病重去世年幼的康熙与祖母孝庄祖孙两人在宫廷内相依为命。康熙之后回忆说幼年在“父母膝下未得一日承欢”。好在孝庄对康熙生活上的照顾学识上的严加要求让康熙顺顺利利的长大越来越有帝王风范。十四岁康熙亲政一路擒杀鳌拜平定三藩收复台湾亲征噶尔丹保卫雅克萨建立下了不世功绩。
公元1722年68岁的康熙病故谥号合天弘运文武睿哲恭俭宽裕孝敬诚信功德大成仁皇帝。初始康熙只是“偶感风寒”继而病情突然加重由此这位不世明君因病去世。十月二十一日还兴致勃勃的去南苑打猎十一月七日“偶感风寒”十三日晚就病重去世。和许多死的突然的君主一样康熙的死也引来了众多学者的讨论。意大利人马国贤的话语给了他们佐证“驾崩之夕号呼之声不安之状即无鸩毒之事亦必突然大变可断言也。”更加坚定了他们的想法康熙之死必定另有原因。对于康熙之死广泛的说法有两种:
康熙是被想要继位为帝的雍正给下毒毒死的。在雍正朝吕留良一案中曾静的供词为:“圣祖皇帝畅春园病重皇上进一碗人参汤圣祖就驾崩了。”这也就是说皇帝是病死的而雍正帝就是那个下毒之人。《大义觉迷录》一书记载说康熙弥留之际皇四子允“进一碗人参汤不知何故圣祖皇帝就崩了驾”。从这本书来看雍正进献的这碗人参汤绝对有问题不然何以喝了这碗汤康熙就不明白什么原因突然死了。至于为什么雍正会下毒将康熙毒死呢?说是晚年康熙一向没有立继承人一干皇子都让他极为失望病重时才立下遗诏立皇十四子为太子。遗诏留给了隆科多而隆科多早就和雍正勾结在了一齐于是将“十”改为“于”。因此为了稳妥的登上皇位雍正和幕僚商议将康熙给毒死了。但是这个说法可信度不高一些野史最爱的是胡编乱造颠倒是非因此比较各类历史材料还需谨慎决定。取众家之言而不是偏听偏信。《清圣祖实录》记:十三日康熙病情加剧命速召诸子至御榻前传位于雍正。还说康熙晚年曾命雍正代行郊祀大典可见康熙选定的继承人就是雍正。
康熙的确是病死的。活到68岁在古代已经是高寿了。康熙那个时候可能因为年事已高很有可能患有各种常见的老年疾病如高血压、心脏病等。《清圣祖实录》记载康熙自四十七年冬开始疾病缠身衰老体弱心悸几危右手失灵头晕、腿肿“稍早起手颤头摇观瞻不雅”“心跳之时容颜顿改”这些都是老年疾病的常见现象。康熙之所以死的这么突然很有可能是因为突发疾病造成的。
对于各类电视剧中雍正将康熙气死、毒死各类的精彩描述小编更倾向于康熙就是得了老年病突然猝死的说法。毕竟康熙一生峥嵘见过的大风大浪不少以他的智慧不会不明白自己在位这么多年底下的儿子们早就坐不住了。若是没有一点防范也就担不起“千古一帝”这个称呼了。所以说被雍正毒死的实不可信。
阅读精选 2:
康熙是怎样死的
康熙五十一年 公元1712年太子二度被废后在大臣们的压力下康熙不得不对立储之事做出回应这就是在康熙五十六年 公元1717年的时候他做了两件事:一是搞了太子仪制二是将诸皇子和朝廷中的主要官员全部召集到乾清宫东暖阁发布了一个长篇谕旨。
在谕旨里康熙颇为动情地说:“我年轻的时候身体好得不得了从来就不生病。弹指一挥间此刻我已年近七旬在位也五十多年了。从黄帝的时候开始到此刻已经有四千三百多年了。这期间少说也有三百多皇帝以前君临天下在这些人里面我就应算是在位时间最长的吧? 之后乾隆本有机会超过康熙的但估计是思考到康熙的这道谕旨所以他只好做了五十九年的皇帝后禅位给嘉庆自己做太上皇。若要真算起来乾隆才是在位时间最长也是最长寿的皇帝
我当上皇帝二十年的时候没想到会活到在位三十年;等我在位三十年的时候也没有想到会活到在位四十年。可如今这都已经是在位的第五十七年了。《尚书》里曾说世上有“五福”:一是高寿;二是富裕;三是健康;四是好德;五是善终。五福当中最后一个恐怕是最难的。
如今我已年近古稀所有的儿子、孙子还有曾孙这些全部加起来也有一百多个多子多福天下也还安定即使还没有完全到达移风易俗、家给人足的地步但这也是我几十年如一日兢兢业业、辛辛苦苦所换来的。这几十年里我一刻也不敢懈怠这不单单只用“劳苦”二字就能概括得了的!
从前很多帝王短命而死那些后代的史家和书生们往往讽刺他们是贪于酒色腐化而死就连一些英明之主他们也要鸡蛋里面挑骨头把人家说得一无是处。我想说的是这些人大都是站着说话不腰疼其实很多帝王之所以早死真正的原因在于国家的事务过于繁重他们大多都是累死的啊!皇帝不像大臣他们愿做就做下去;不愿做的话大不了能够挂冠而去或者年纪大了申请退休回家抱子弄孙逍遥自在享受天伦之乐。可我们这些做皇帝的呢?哪有此等福分?!也只能勤苦一生一天的休息也没有哇!
我自从康熙四十七年那次大病之后就感觉自己精力大不如前。近年来我一向心神恍惚身体十分疲惫事情一多就常常感到心力不济。我此刻就怕自己上了年纪又经常患病万一哪天发生意外自己要想说什么却又说不出来那真的是太让人遗憾了。所以我趁着自己神志还清醒之际对自己的一生加以总结岂不更好?
这世上没有人能够长命百岁那些帝王们很忌讳谈“死”的事情弄到最后连写遗诏的机会都没有。后人读那些已故帝王的遗诏时总觉得不是他们想说的话。这都是因为他们在弥留之际本就已经神智不清最后让别人代笔写的啊。所以我不能像他们一样我让你们明白我想说的话这人都是有生有死又有什么好忌讳和恐惧的呢?
历史上的梁武帝是个英雄晚年的时候却被侯景所逼死于台城;隋文帝也是一代英主因为其儿子隋炀帝的缘故最后不得善终。历史上那些烛影斧声的弑君先例不少那都是因为事先没有做好准备所导致的。此刻要是有什么奸小之辈企图在我病危的时候利用自己的权力拥立某个阿哥以为将来捞取荣华富贵的话只要我还有一口气在就决不会姑息容忍!
近来大臣们奏请设立储君无非是怕我哪天突然死了。死生本是人之常情我并不忌讳像立储这样的大事我哪里会忘记呢?只是君主的职责重大天下大权统于一人之手如果能让我放下这副担子好好休息当然也乐得简单可问题是有什么法子能让我放下这个担子呢?
每当我看到多年来陪伴我的那些老臣因为年纪到了申请退休我都舍不得他们走有时候还忍不住要悲哀落泪。你们这些人还有退休之日可我到什么时候才能休息呢?我五十七岁的时候长了几根白胡子有人曾向我进献乌须药 染发剂?。我说从古到今这能长出白胡子的帝王有几个啊?到时我要真的头发胡子都白了那倒真是千秋佳话了!如今我看这朝廷里啊我刚登基时任职的大臣此刻一个都没有了就连那些之后升迁的大臣如今也大都两鬓苍苍老态龙钟了。看来我在位时间是够长了也该知足了。这么多年我位居天下之首占有四海之富在我看来如今这君位但是弃之若敝荣华富贵也就是过眼云烟。在我的有生之年如果能够天下太平我就心满意足了。
我说这么多无非期望你们大小臣工千万不要忘记我反反复复的叮咛除此之外我再无他求了。这道谕旨我已经准备了十年之久即使将来还有什么遗诏我想说的也无非就是这些心里话如今都毫无保留地告诉你们了以后我也就不再重复了。”
康熙的这一席话很动感情把那些大臣们都说得唏嘘不已。这基本上就是康熙对自己执政生涯的自我鉴定书了。康熙做了近六十年的皇帝他最后承认自己老了去日无多了。在谕旨里康熙回顾了自己的一生也很坦然地谈到生死之事这点是难能可贵的。康熙担心的是万一哪天自己突然不行了某些人会勾结自己的某个儿子进行弑君篡位到时自己不能善终。为此他提前给阿哥和大臣们打预防针严厉警告那些奸邪之辈不要在这个问题上动坏脑筋。
但是康熙虽然说得情真意切但大臣们最关切的问题……立太子的事还是没有解决。这个最重要的问题被康熙顾左右而言它有意无意地给忽略了这未免让大臣们好生失望。看来康熙还是想再过几年的安静日子不想因为这事把自己的最后岁月搞得鸡犬不宁。
康熙的晚年一向为病痛所折磨但倔强的他从不肯认输。康熙五十四年 公元1715年的时候康熙的右手突然不听使唤但他怕内侍擅权从不让人代笔。无奈之下康熙只好试着用左手批折子。康熙五十六年 公元1717年的冬天他得了一场大病两个脚浮肿得厉害连站都站不起来。虽然后面几年稍微好点每年也出去打猎但更多时候也只能在一边看着别人射击。
越是年纪大康熙就越不愿意呆在皇宫里他渴望外面精彩的生活行围打猎便成为他最为向往的活动哪怕自己已经拉不开弓瞄不准猎物但只要让他站在茫茫大漠上他就会张开双臂迎着扑面而来的西北风大口地呼吸塞外的空气这样似乎能让他回到过去的时光。老年的康熙还是不肯服输啊!
康熙六十一年 公元1722年的十月冬季似乎来得个性的早。在偌大的皇宫中康熙烦躁地走来走去无尽的孤独和无边的寂寞像乌云一样压在他的头上让他眩晕让他感到无助。他突然决定要出去走走去外面透透气!
但是能去哪里呢?这年的夏天他已经带着大队人马去过热河并到塞外进行过围猎这个时候再去那里是不贴合惯例的。或许去个近一点的地方吧康熙想。说实在的他这把老骨头也越来越经不起折腾了。于是康熙决定去城外的南苑打猎数日以缓解一下自己烦躁的情绪。
说走就走康熙一行人便出了北京城前去南苑围猎了。走到城外的广阔天地里极目远眺康熙心里简单了不少。外面的世界就是好啊没有堆积如山的奏章也不用架起老花镜来看这些无味的东西。那里只有漫天风尘和枯草满地还有自己队伍的猎猎大旗在风中呼呼作响。
风越刮越大路上尘土飞扬落叶漫卷飞过已近光秃的树梢。出猎队伍看来受到了影响行进的步伐也慢了不少。康熙抬头看了看西边的残阳如血似乎也在风尘中变得狰狞。他闭上眼睛轻抚额头心里问自己:为什么要来那里呢?那里又是什么地方呢?忽然间康熙感到一阵茫然似乎有一种无助的力量在向他逼近让他目光呆滞心神不定脚也在瑟瑟发抖。恍惚间他的心突然一沉胸口感到一阵悸动头晕脑胀又感觉气血上涌周围的一切突然变得陌生变得模糊变得失去控制……
康熙六十一年 公元1722年十一月十三日晚一代英主康熙大帝最后走完了他六十九年的岁月里程在畅春园溘然长逝。
我们姑且跟随相关的记载来看看康熙最后几天是怎样渡过的。
《清圣祖实录》上说康熙六十一年 公元1722年十月二十一日康熙一行人前往南苑行猎。因为身体不舒服康熙于十一月初七回到了畅春园。《永宪录》则记载说康熙在十一月初七从南苑回到畅春园次日有病康熙还传旨说:“偶感风寒。本日即透汗。自初十至十五日静养斋戒一应奏章不必启奏”。
由此看来康熙是在十一月初七回到畅春园的。但初七到十三日还不到一周的时间康熙便突然驾崩了那人们会问:康熙究竟得的什么病又是怎样得的呢?
首先从发病的时间来看康熙就应是在行猎途中染病的。思考到当时北方的十月底已经是初冬正是季节变换、容易突发感冒 个性是老年人和小孩的时候估计康熙当时也是在风里行走受了凉在行猎过程中就已经感到不舒服这才会从南苑急忙赶回畅春园。这和康熙自己说的“偶感风寒”能够对应得上。
等回到畅春园后康熙病情加重他在谕旨中说“本日即透汗”这说明他当时的感冒 假定是感冒已经比较严重了似有头疼发烧出汗的症状。由于康熙晚年的身体并不好但又喜欢强撑 如一废太子那年他就不肯看医生所以他的真实病况可能比他描述的还要严重弄不好还有其他的并发症只但是康熙自己不明白或者不想说而已。
另外从“本日即透汗”的“即”字看来康熙自己对这次生病不甚重视。但是康熙似乎又意识到这次发病来势汹汹所以又说:“自初十至十五日静养斋戒一应奏章不必启奏。”从这话看来说明当时康熙的身体已经很虚弱所以他才会决定休息几天不看奏折。
在随后的几天里康熙虽然不看奏折但还有些事情要交代处理。比如在初九那天康熙因为自己已经卧病不起便让四阿哥胤禛代他前往南郊天坛进行冬至的祭天大礼。祭祀的日子是十一月十五日康熙很看重祭天大礼这件事情这次实在是因为自己起不来了所以才让胤禛代替自己。之所以让胤禛去也许是因为胤禛在这方面有经验 他上一年还曾去过盛京祭奠祖陵也许是因为康熙重视胤禛觉得他代替自己去行礼最适宜。为此康熙还特意叮嘱胤禛先去斋所斋戒以表示对上天的诚意。
估计胤禛当时也看出老父亲这次和以往大不一样所以他去斋所后从初十到十二他每一天都派太监和护卫去畅春园问安估计也是担心康熙在中间会出什么意外。但是康熙对每次问安的答复都是“朕体稍愈”用白话来说就是:“我这天好点了。”
以康熙的性格这句话恐怕未必是这个含义。一个凡事爱逞强的人如果不到状况危急的时候绝对不会说自己病情恶化因此“朕体稍愈”这句话或许就应理解成康熙的病情并没有好转只但是没有恶化而已。
果然到了十三日的凌晨康熙的病情急转直下他感觉到自己这次的确是不行了所以他在十三日丑刻 大约凌晨1点到3点的样貌命人急召当时在斋所的胤禛前来畅春园 提前让胤禛前来一来可能是胤禛在城外路途稍远但也有很大可能是因为要传储位于胤禛的缘故。
在胤禛还没有到来之前康熙又在寅刻 凌晨3点到5点的样貌将在京城里的阿哥们包括三阿哥胤祉、七阿哥胤祐、八阿哥胤禩、九阿哥胤禟、十阿哥胤礻我、十二阿哥胤祹、十三阿哥胤祥、十五阿哥胤禑、十六阿哥胤禄、十七阿哥胤礼等全部召来 五阿哥胤祺除外当时他因奉旨前去祭奠东陵而不在京城。
那些阿哥们到齐之后胤禛大概是在巳刻 上午9点到11点的样貌赶到畅春园到后便急入寝宫问安。在十三日的白天胤禛总共进去过三次康熙跟胤禛说了什么不得而知。
当晚戌刻 晚上7点到9点的时候康熙便告驾崩。
关于康熙死亡的具体时间《清圣祖实录》、《永宪录》还有《皇清通志纲要》里的记载都是“十三日戌刻”雍正本人钦定的《大义觉迷录》也是如此陈述时间节点就应没什么问题十三日康熙病情急剧恶化也是事实。争议最多的恐怕还是胤禛在十三日白天曾进康熙的寝宫请安之间到底做了什么说了什么因为没有记载这在后面也导致了很多的传闻。
不管怎样说反正康熙已经撒手人寰走完了他最后一段路程。至于后面发生什么事情已经不是他所能掌控的了。回顾康熙的这不平凡一生八岁登基九岁丧母在祖母孝庄太后的扶持下才稳固了皇位打败了鳌拜平定了三藩统一了台湾廓清了漠北国泰民安种种功绩足以青史留名彪炳千古。康熙一生治国勤勉完全称得上是数百年难得一见的一代英主。
胤禛 后称雍正即位后大臣们给康熙上谥号曰:“合天弘运文武睿哲恭俭宽裕孝敬诚信功德大成仁皇帝”拟庙号为“圣祖”。雍正为表孝心刺破自己的中指用血圈出“圣祖”二字。由此康熙大帝即成清圣祖。
康熙的安息之地曰景陵在顺治孝陵的东南约两里之地。雍正元年 公元1723年八月雍正亲自为景陵书写碑文同时他又让诚亲王允祉 三阿哥、惇亲王允祐 七阿哥还有善于书法的翰林们各写一份让大臣们来评比。那些大臣又不是傻子当然说雍正写得最好最后也用他的。
因为皇后赫舍里氏早逝景陵在康熙十五年 公元1676年便已经破土动工并于康熙二十年修建完成。康熙的前三个皇后赫舍里氏、钮钴禄氏和佟佳氏她们的梓宫都早已放进了地宫地宫的门一向开着她们已经在那里等待康熙的到来等了有几十年的时间 最早入葬的赫舍里氏已经去世近半个世纪了。
“雁断衡阳声已绝鱼沉沧海信难期”康熙大概也没有想到自己的三个皇后都去世如此之早而自己又活了这么长的时间 从秦朝到康熙时期的一千九百多年间活过七十岁的皇帝不多唯有汉武帝、明太祖等数人而已。一向到雍正元年 公元1723年九月康熙的梓宫运进景陵后地宫才最后关掉。
可悲可叹的是康熙的景陵在民国时期两次被盗第一次是1928年孙殿英的匪兵曾在清东陵进行过疯狂的盗掘;第二次是在抗战刚结束的时候一些土匪趁着局势混乱之时再次盗挖清东陵康熙的景陵也难逃其祸惨遭破坏。
景陵被盗掘以后似乎也没有进行过清理加上景陵的土质多水每到雨季景陵的地宫便有一人多深的积水。换句话说康熙和皇后们的骸骨如今可能还时不时地泡在泥水当中。
千古一帝身后如此下场这大概也是康熙所没有想到的。
康熙是怎样死的?
含恨而死的康熙皇帝对于康熙皇帝的死史上多说法不一有说是病死的也有人说是被毒死的。我看了一份康熙第八世孙金恒源先生对康熙皇帝死因的重新论证。老人认为康熙皇帝“含恨猝死”而猝死的直接原因是极其残酷的宫廷权力斗争。
据清朝的官史记载康熙六十一年(1722)十月二十一日69岁的康熙兴致勃勃去南苑打猎。十一月七日感觉身体不适十三日晚便死去。康熙帝临终前几天只但是是“偶感风寒”并没有到任何病危阶段按此刻的话说未发出过任何“病危通知”。
那么康熙帝死前到底在宫廷里发生了什么?
据史料记载:
十一月六日:康熙帝在南苑听取胤禛、隆科多汇报通州查勘粮仓一事时“久议方散”。
十一月七日:康熙就“偶感风寒”。而后又始终没有任何治病的活动与记载。
十一月九日:康熙帝命令胤禛去南郊祭天胤禛以“圣躬不豫”为名推辞不去多次恳求留在康熙身边遭康熙拒绝。
十一月十日:胤禛却一日三次派侍卫进入康熙寝宫以后又每日不断多次派侍卫进入。十一月十三日:凌晨1-3时:康熙急召胤禛胤禛当时正在南郊天坛距畅春园骑马不到一个小时即可赶到但直至巳刻(上午9-11点)才匆匆赶到。胤禛为什么连续8-10个小时始终不露面?
十一月十三日晚:康熙猝死。
让人起疑的是从十一月十日起直至十一月十三日晚康熙猝死除胤禛一人进出五次竟没有任何一名大臣、皇子、后妃在现场;康熙猝死后胤禛为其父更衣也仍然没有任何一名大臣、皇子、后妃在现场;而且康熙猝死后从畅春园往紫禁城宫内移灵时又仍然没有任何一名大臣、皇子、后妃在现场。
最明白事实真相者莫过于雍正本人对于参汤事件究竟之有无雍正本人在百般辩解后最后吐出了真言。在《大义觉迷录》中雍正说八阿哥用他向康熙进参汤一事加恶名于他进行报复。雍正认为:八阿哥把康熙帝之死同自己向康熙帝进参汤作为因果关系是“加恶名于朕”。可见雍正否认的是他并无以参汤弑父夺位之心而并非否认自己在康熙帝临终之日确向康熙帝进参汤之实。雍正进参汤八阿哥根本不在现场又何能明白?当是康熙帝近侍之人揭发所为。雍正一上台就将康熙帝近侍之人一网打尽原因也盖在于此。
造成康熙猝死的直接原因是巨大、强烈的精神刺激。
康熙之死的不同说法。清史学者王仲翰在《清世宗夺嫡考实》一文中以意大利人马国贤身临其境目击其事的记载断言:“驾崩之夕号呼之声不安之状即无鸩毒之事亦必突然大变。”
关于康熙皇帝的死有学者说康熙帝去世和胤禛继位“是一场以武力为后盾精心策划巧妙安排的宫廷政变”是“隆科多在药品或是食物中投放了致命性的毒药”害死了康熙帝。
而另一种说法则完全否定“谋害致死”的说法因为康熙帝生前对胤禛较为信任临终传位完全可能而且康熙帝久病在身因感冒引起其他病状其死亡实属正常再则康熙帝本人对人参“不轻用药”加上警卫森严用人参汤毒死他是很难的。
谁是谁非还有待对历史的进一步研究但也可能是千古之迷了。
阅读精选 3:
康熙皇帝是怎样死的?是鸩毒还是自然病死?
根据历史记载:康熙六十一年 1722年十月69岁的老皇帝玄烨兴致勃勃地到南苑去打猎。他偶感身体不适即命驾回到京师西郊的皇家苑囿——畅春园休憩不料病情日渐加剧。
康熙六十一年十一月十三日 1722年12月20日康熙帝玄烨崩于北京畅春园清溪书屋终年69岁。在位61年零10月。当时八爷党支持的十四阿哥胤祯远在西北四阿哥胤禛留京。康熙近臣步军统领隆科多宣布康熙遗嘱命胤禛继承皇位是为雍正皇帝为康熙帝上庙号圣祖谥号合天弘运文武睿哲恭俭宽裕孝敬诚信功德大成仁皇帝葬于景陵。
君临天下61年正是清初的隆盛时期封建的经济文化都发展到一个新的顶点。他的逝世和雍正继承皇位不但是当时震撼全国的重大事件。而且由此产生了许多传说和怀疑诸如:康熙是怎样死的?是因病寿终正寝还是被人鸩毒而死?雍正是怎样登上皇帝宝座的?他是康熙心目中的皇位继承人吗?的确宫禁事秘传闻多误这一团历史的疑云至今还没有揭开理所当然地成为清史研究者着力探讨的一个课题。
康熙有子35人女20人。在诸皇子中胤禔最长但不是嫡出。嫡出最长者为胤礽康熙十四年被立为皇太子准备日后继承大统。清代自太祖以来皆不预立储位。太祖曾说:“有德者即登大位。”清代之立太子自此开其端。胤礽立为皇太子以后康熙选派大学士张英、儒臣熊赐履等教之南巡北狩都随驾从行。康熙三十五年御驾亲征噶尔丹于漠北皇太子在京留守得了狂疾。康熙四十七年九月康熙在布尔哈苏台行围时召集诸大臣宣布废立将胤礽幽禁咸安宫。这是第一次废太子。这时太子兄胤禔为直郡王弟胤祉为诚郡王皇四子胤禛、皇八子胤禩、皇九子胤禟、皇十三子胤祥、皇十四子胤禵都是贝勒各结党引类觊觎储位皇太子废立后更加植党暗争。康熙四十八年三月康熙念储位不定他日必定引起动乱而废太子胤礽病情略有好转便又立胤礽为皇太子。没有很久皇太子狂疾复发至康熙五十一年不得已仍废黜禁锢从此再也不提建储的事但诸皇太子夺嫡之争益加激烈。
在这种状况下康熙死了。他是怎样死的不能不涉及诸皇子之间的夺嫡之争。
王先谦的《东华录》说康熙六十一年十月二十一日玄烨到南苑行围十一月初七日身体不适回到畅春园十三日病情加剧命速召皇四子胤禛前来;又召皇三子、皇七子、皇八子、皇九子、皇十子、皇十二子、皇十三子和理藩院尚书隆科多至御榻前嘱咐:“皇四子人品贵重……着继朕登基即皇帝位。”皇四子胤禛随即赶来不久康熙晏驾胤禛即位从记述的状况来看康熙帝是因病逝世胤禛是奉遗命即皇帝位。
雍正朝编纂的《大义觉迷录》其中湖南人曾静的供词指出康熙是被毒死的凶手就是胤禛.他说:“圣祖皇帝在畅春园病重皇上就进一碗人参汤不知如何圣祖皇帝就崩了驾皇上就登了位。”这是当时社会上俚俗流言的反映。但同样成书于雍正年间的萧奭的《永宪录》则另有一说称康熙病危时“以所带念珠授雍亲王”用这一含蓄的叙事说明胤禛继位的合法性。但是根据《清朝野史大观》的记载这一串念珠原不是昭示帝位谁属的信物恰恰相反它是康熙弥留之际用来泄愤的“武器”。它述称;康熙垂危时众多的皇子都不在身边只有胤禛一人随侍在侧。老皇帝从昏迷中苏醒他想宣召朝廷重臣入宫托付后事但是没有一人前来心知有变气恼之下取下手腕上的一串玉念珠朝胤禛掷去没有击中胤禛假意跪下谢罪。不久深宫传出消息康熙“龙驭上宾”。这些记载或此或彼使人感到扑朔迷离。
清史研究者对这个问题也是聚讼纷纭莫衷一是。
30年代初清史研究的第一位开拓者孟森认为康熙当时的病势并不重突然死亡“不能无疑”“参汤一碗之说……至少不能无同等之嫌疑也。”而隆科多身任提督九门步军巡捕三营统领掌握警跸中的武装力量和年羹尧为川陕总督以封疆大吏支持胤禛都是这一事件的“机括所在”。 见《明清史论着集刊》下册
王钟翰在解放前写成的《清世宗夺嫡考实》一文和孟森的看法一致他并且引用意大利人马国贤身临其境目击其事的记载:“驾崩之夕号呼之声不安之状即无鸩毒之事亦必突然大变可断言也。”
近年来随着清史研究的不断深入也出现了两种不见意见。
一种意见认为康熙是被毒死无疑。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许曾重撰文说西征之役即将结束时胤禵返京即位几成定局胤禛因此采取断然手段。十一月十二日晚在严密控制畅春园的状况下;隆科多在食品中放入毒药致使康熙死去。 见《清史论丛》第4辑
另一种意见认为康熙是久病缠身因感冒引起其他症状导致死亡。南开大学历史系冯尔康的文章指出康熙身边警卫森严时有提防不可能被人暗害。毒死之说是经不住推敲的。 见《故宫博物院院刊》1981年第3期看来还需要对现有史料进行全面综合与比较通盘考察加强分析去伪存真才能揭开这一历史事件的真相。
相关参考
历史上真正的康熙怎么死的?与九子夺嫡有关吗? 康熙怎么死的?康熙帝,清朝第四位皇帝、清定都北京后第二位皇帝。年号康熙:康,安宁;熙,兴盛——取万民康宁、天下熙盛的意思。蒙古人称为恩赫阿木古朗汗或
众所周知,康熙是历史上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而康熙的寿命是活到了69岁。那么康熙是怎么死的呢?这么会养生的康熙是因何而死,接下来我们一起去找答案。康熙六十一年(1722年)十月,69岁的玄烨到南苑打猎,
康熙第八子怎么死的? 允祀,康熙的第八个儿子,封贝子,世称八阿哥。在争夺储位的诸皇子中,以八阿哥允祀声势最为盛大,除了皇子的允禔、允禟等外,满大臣有佟国维、马齐、鄂伦岱、揆叙等,汉大臣有
康熙的第八个儿子允禩是怎么死的? 康熙第八子。爱新觉罗允禩,清康熙帝的第八个儿子,生于康熙二十年(1681),卒于雍正四年(1726),自幼得康熙的喜爱,17岁封贝勒,世称八阿哥。母良妃衛氏。允禩是
康熙的惠妃怎么死的活了多少岁?惠妃陵墓在哪?惠妃(?―1732年)纳喇氏,郎中索尔和女,康熙帝妃嫔。纳喇氏初封庶妃。康熙九年生皇子承庆(殇)。十一年生皇长子胤。康熙十六年八月册纳喇氏为惠嫔,二十年十二
爱新觉罗・岳乐(1625年―1689年)清朝宗室、将领,清太祖努尔哈赤之孙,饶余敏郡王阿巴泰第四子,清朝顺治、康熙年间功勋卓著的名将,为清朝入关后的稳定与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初封镇国公。顺治六年(1
良妃卫氏,满洲正黄旗人,父亲是正五品内管领阿布鼐,为清朝康熙帝后妃。毋庸置疑,良妃的丈夫,自然就是清圣祖康熙皇帝玄烨。康熙帝,是大清朝建立以来的第三位皇帝,同时也是清军入关之后的第二位皇帝,在位期间,
康熙的48位嫔妃们在康熙死后随同自己的子女去他们各自的府邸生活,死后归葬景陵妃园寝。四十八位妃嫔并不是殉葬,因为康熙十二年(1673年)明令禁止八旗包衣佐令以下的奴仆随主殉葬,从而结束了清初这一残酷的
康熙的48位嫔妃们在康熙死后随同自己的子女去他们各自的府邸生活,死后归葬景陵妃园寝。四十八位妃嫔并不是殉葬,因为康熙十二年(1673年)明令禁止八旗包衣佐令以下的奴仆随主殉葬,从而结束了清初这一残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