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清王朝的掘墓人 成辛亥革命主力军

Posted 新军

篇首语:健儿须快马,快马须健儿。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满清王朝的掘墓人 成辛亥革命主力军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本文目录

1、满清王朝的掘墓人 成辛亥革命主力军

2、满清王朝是谁推翻的,满清王朝谁推翻的

满清王朝的掘墓人 成辛亥革命主力军

甲午战后,清廷痛感八旗绿营不可救药,防军练军也不堪重用,打破原有的窠臼另练新军即成为朝野上下的共识。1894年底,前广西按察使胡受膺重命,在天津新农镇练就新军10营,其中包括步兵3000人,炮队1000人,马队250人,工程队500人,共计4750人,号“定武军”。正当胡要大展拳脚之时,清廷却将之调任津卢铁路督办,改由前驻朝鲜商务监督袁世凯接办。袁上任后将原兵额招足至7300人,“定武军”改名“新建陆军”, 史称“小站练兵”。清末新军,由此开始。

新军招募:读书郎参军成热潮

蒋梦麟在回忆录《西潮》中说,“历史告诉我们,国家一旦受军阀控制,必定要形成割据的局面,晚唐的历史就是最好的教训。俗语说:\'好铁不打钉,好男不当兵\',因此大家都瞧不起军人。记得邻村有一位品行不端的人去当兵,在他告假返乡时,大家把他看做瘟神似的,都远远地避开他。我们有个牢不可破的观念,认为当兵的都是坏人。可鄙可怕而且可憎。”

但清末后,蒋梦麟笔锋一转,“最要紧的是救中国--北方由陆路来的和东南由海道来的强敌都得应付。那么,怎么办?赶快建立一支装备现代武器的现代化军队吧!士兵必须训练有素,而且精忠报国。我们怎么可以瞧不起军人呢?他们是保卫国土的英雄,是中国的救星,有了他们,中国才可以免受西方列强的分割。鄙视他们,千万不可以--我们必须提高军人的地位,尊敬他们,甚至崇拜他们。不然谁又肯当兵?”

清末练新军后,世风为之一变,中国传统的和平主义越来越受到年轻学子的抨击,而日本对军人的尊崇以及军人强烈的自豪感让国人特别是留日学生感到钦敬。在新学鼓荡的“尚武”之风中,文笔一向清雅的周作人也在《绍兴公报》上发文专论“军人之尊贵”,称“我国以外侮频仍,败于英、败于法、败于日、败于英法德美、败于八国联军,习知募卒不足恃,改募为征,数年于兹矣。今皇帝日自居于元帅之职矣,亦足见启导国民尚武之心。我国民曷亦深思,天下之子孰若天子之贵,降其九五之尊,下列干城之选。”

读书人与军旅原本形同陌路,行伍中人被讥为“大字不识一箩筐”往往是一种惯有的偏见。但新政的推广和1905年科举废除成为了那个重要的转折点。科举被废除后,年轻人的出路不外如此:家境好的出国留学(日本最多),其次投考新学堂,无钱无势的投军入伍,而当时新军招收读书人已成为一种风气。武昌首义后出任鄂军都督府内务部书记官的朱峙三在日记中说,“清季科举停后,学堂又不容易考进;且试期不一定,考后又不能即时入学,食宿都成问题,寒士哪有钱在省久候。秀才年逾三十所考的学堂只有简易师范,但取录又有定额。适军队鼓励秀才从军,故上进只有投军一途”。

况且袁世凯规定士兵粗通文意者,口粮照头目例。那就是起薪5两白银,如果可以做到了步兵营文案月薪可以达到22两白银。李宗仁回忆当时桂林的物价,一碗叉烧面不过十文,而一两银子至少可兑换制钱一千四五百文。这现实中的好处对于家境不好的读书人来说还是很有吸引力的。事实上在新的社会风气的熏染和实际生活的需要下,都让很多青年人踊跃报名参加新军。

新军编成:整体模仿德国和日本

新军在编制和训练上,主要是模仿德国和日本。镇下有炮兵,工兵,骑兵,辎重各1个营,军乐1队,步兵2个协4标12营。全镇官长司书748人,兵丁10436人,夫役1328人,合计12512人。在编制上层层管辖,以便于指挥。由此,新建陆军成为一个步、骑、炮、工、辎各兵种协同作战的军事单位,其编制与中国传统营制大相径异而与近代军队的师、旅、团、营、连、排、班大体接近。

因为新军编练时各省财力,编练大臣不同以及编练时间存在长短差异,使得南北新军在发展上还是有较大差别。北洋新军是袁世凯调任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后以小站新军为基础扩编的,只有第一镇为旗兵组成,余五镇均为袁世凯一手带出的嫡系部队,特别是各镇的主要将领,几乎都是袁世凯一手选定。

北洋新军的步枪前期以奥地利生产的曼利夏步枪和曼利夏马枪居多,后期则以德国毛瑟步枪为主,其中只第一镇例外以日本步枪为主。北洋各镇手枪多为柯尔特左轮手枪。火炮则多为克虏伯14倍75毫米山炮,日式31年式75毫米山炮,格鲁森57毫米山炮。后来北洋军各镇还配备了重机枪队。袁世凯在小站练兵时采用德国操法训练,为此特聘8位德国教官,其中包括官弁学堂总教习魏贝尔曼、步兵教习伯罗恩、骑兵教习曼德、炮兵教习祁开芬等。

在1907年清朝颁发了《全国陆军三十六镇按省分配限年编成方案》,计划编练新军36镇。每个省份都有编练新军的任务。南方新军的步枪主要是国产汉阳步枪为主。手枪是勃朗宁,军刀是日式的。南方新军基本上没有重机枪,有些也没有编骑兵营。炮兵营也有很多并不满编,截止1910年贵州第25镇只6门山炮,广西第24镇只18门山炮。

至1911年辛亥革命为止,由于种种原因,清廷只勉强练成陆军14镇以及18个混成协(外加禁卫军2协),从实力上说北洋新军建军时间长,训练精熟,所有6镇都是54门火炮满编,还有重机枪队,战斗力强。而南方新军大多才建立2,3年时间很短,炮火弱,缺编多,总体来看,南方新军在装备上和北洋新军还是有很大的差距的,光是炮兵差距明显。所以在后来武昌地区的作战中,南方新军被北洋军打得节节败退是毫不奇怪的。

新军军校:三级体系确立人才根本

但凡大事业,首要在于人才,而人才又出自教育。袁世凯小站练兵时,即在新建陆军中设立各类行营学堂和学兵营,以培养速成型的军事人才;1903年后,袁世凯提出了一套完整的军校体系计划,该计划从武备小学堂开始,随后递进到中学堂和大学堂,“合计通筹以十二年为卒业”,以培养“将材”。袁之设想源于德国及日本军制,按此计划,各省自办陆军小学,3年后学员升入陆军中学(共4所,分设在北京、西安、武昌、南京),2年后再行送入保定军官学堂受训2年,毕业后派充各军中下级军官。

据李宗仁的回忆,广西陆小的教官多为日本士官学校毕业生,“他们都穿着非常整洁鲜明、绣有金色花纹的蓝呢制服。足上穿着长统皮靴,光可鉴人,腰间更挂着一柄明亮的指挥刀,在校内走动时,这柄刀总是拖在地上。因而他们走起路来,刀声靴声,铿锵悦耳,威风凛凛,使我们刚自乡下出来的农家子弟看到了真是羡慕万分”。

1907年冬,李宗仁参加广西陆军小学第二期的招生考试,据其回忆,广西陆小虽然成立仅一年,但系官费学堂,学费全免,学生膳食、服装、靴鞋、书籍、文具等均为免费,每月尚有津贴零用,加上学生毕业后前途无量,因而报考者千余人,录取却只有一百四十人。发榜后,李宗仁为第131名,但其在入学日竟因迟到十分钟而被校方取消资格。次年,李宗仁再次投考,这次录取名额不变而考生增至三千余人,竞争更加激烈。这一次,李宗仁名列前茅,由此也开启了一代名将的从戎生涯。

清末的三级军校体系堪称完善,陆军小学又是未来军官的成长摇篮,因而各省在创办之初均十分认真严格。据李宗仁的回忆,广西陆小的学堂、宿舍、礼堂均为新建,房屋宽敞整洁;入学后的待遇也颇值称赞,学员们一日三餐,八人一桌,每桌四菜一汤,四菜为三荤一素;学员们的制服全是呢料子,还有一套哔叽的,冬季则有呢大衣。衣食之外,每月还发零用钱,,成绩优秀者甚至能拿到1两8钱。

新而不强:清朝国力撑不起强大新军

为检查新军编练效果,北洋新军与湖北新军及南方军队在1904年和1905年连续举行了两次规模空前的军事演习,史称“河间秋操”与“彰德秋操”。据事后的评价,受邀观看的外国军事观察家大都认为中国军队自1900年后取得了“可惊的”进步,特别是那些粗大健壮、风纪良好的普通士兵给他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他们看来,“参与操演的各单位中,步兵的训练最佳,炮兵的炮手们操作纯熟,炮也维护得好,只是官佐们对他们武器的性能掌握并不充分”;而且,“骑兵仍然很差,……工兵营没有机会显示他们的才能,当时还只有桥梁队受过充分的训练。辎重部队装备的是中国的骡车,……医疗以及兽医都极为简陋”。值得一提的是,演习兵员均通过铁路运输,而“电报和阵地电话已经做了某种利用。”

1905年的演习花费了100万两银子,这在当年的军费开支中还不算大。1906年,各省新军加上北洋六镇(10个镇外加21个混成协),其总费用接近6000万两。在清廷1911年的财政预算中,陆军部提出超过1亿两的总预算,资政院将之削减为7800万两,这仍接近全国总预算(26000万两)的三分之一。

建立一支强大而持久的军队,势必要有相应的工业基础,而军队的装备、规模及战斗力,很大程度上又取决于供养他们的后勤保障。换句话说,主要由该国的经济能力来决定。为此,陆军部与度支部的矛盾很快激化。度支部调查发现,各省仅编练及维持新军一项就占到了各省支出的40%到50%,长此以往,地方上的实业、教育等新政将无法推进,军队也成为无本之源。

清末十年间的世界并不太平,各国在军事上展开了激烈的竞争。据民国作者沈鉴在《辛亥革命前夕我国之陆军及其军费》中的统计,同时期的俄国军费占到全国总支出的44%,英国为38%,德国为34%,法国为31%,日本为26%,清廷的军费支出不算突出。罗振玉1901年赴日本考察,据其报告,日本军舰已达103艘(甲午前仅30艘),海军现役军人28308人,陆军有近卫师团与常备师团共12支。在陆军部和军谘府看来,中国的局势比之其他各国更为严峻,军事力量远未达到预期的目标,军费的支出理当放在头等地位。

倘若扩大军费支出能加强国家安全并免受列强的欺凌,这些钱当然是值得的,但遗憾的是,这笔庞大的支出与其成效不相符合。1908年,冯玉祥参观完山东第五镇的校阅后,对其混乱与腐败大发感慨:“国家花了许多钱,练了多年的兵,到头不过摆摆样子!”校阅如同儿戏,靡费如同流水,军中内部也是问题多多,譬如赌博之风,譬如官兵关系,等等。更为惊心的是,军中买官买官明码标价:旅长3000两,团长2000两,营长1000两,公开出卖,乌烟瘴气。

虽然清朝新军编练取得了一定成果,尤其是以北洋军为首更具备了一定战斗力,但如若与当时的世界强国相比,仍是差距甚远。西方的军事体系经过近代的一场场国际性战争,体系已锤炼成熟。这时建立一支现代军队是需要强大的工业和经济基础的,人口数量已不再是决定性因素,工业力量和动员能力才是一国战争能力的真实体现。

到了辛亥革命发生的1911年,中国除北洋军外的大部分新军不仅仍然缺乏重装备,而且连装备制式都不统一。而这时正值欧洲国家为了即将到来的一战而疯狂扩军备战的时期。1914年时,德国常备军达到了87万人,法国为80万人,俄国是125万人,而且装备比北洋军还要精良。在著名的凡尔登战役发起第一天,德军即消耗了200万发炮弹,平均每小时10万发。这种拼消耗,拼钢铁,拼工业的战争形态,根本就是还处在农业社会的清国所不敢奢望的。

结语

清朝投入巨资编练新军,为中国建立起了第一支兵种齐全,训练有素,兵制优良的近代化军队和一个近代军事学堂体系。奠定了中国的近现代军制和军事教育的基础。但还处在农业社会的清国根本就不具备建设一支强大新军的能力,而且固有的制度问题让新军本身也是弊病一堆,与世界强国军队仍是差距甚远。更可悲的是,这支曾经埋葬旧王朝的军队,在辛亥之后也迅速沦落为军阀割据所依傍的私人武装,开始了漫长的军阀混战时期。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满清王朝是谁推翻的,满清王朝谁推翻的

满清王朝谁推翻的?

袁世凯”窃国“指的是洪宪称帝,以及当大总统期间为准备称帝而破坏共和之举。袁世凯在1912年当总统是合理合法的。

满清从程序上讲不是被革命推翻的,而是逊位诏书,主动退位。主动终结清王朝,交中华于袁世凯(这在中国很罕见,但国外的例子不胜枚举)。 实际上是辛亥革命,主要是武昌首义(文学社等)和江浙联军光复江宁(同盟会)。袁世凯作为清廷臣子在当中不作为,但也没有像义军那样反攻清廷。

是谁推翻清朝?…

历史上说 “先进的必将取代落后的” 清王朝后期 西方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完成了 工业革命 生产力水平大大提高 而中国的政治体制仍是封建制度 较资本制度已经落后 必将被取代。 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 推翻了中国的封建专制体制 +袁世凯的政治逼迫 清最后一个宣统皇帝溥仪退位 标志着 清王朝的消失。不过现在书上都写的是“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 推翻了中国的封建专制体制”,这是对的。 但个人认为,是“历史”推翻了清王朝,即使没有孙中山,也会有人出来推翻它。反观世界的5000年历史, 先进的必将取代落后的,每个时期都会产生符合这个时期的东西,如政治体制,既不能超前,也不能落后。不过考试时,还是说孙中山好了。

清朝是被谁推翻的???

清朝整体来说是辛亥革命推翻的 革命的主要组织有兴中会、华兴会、光复会等革命团体,以及后来成立的中国同盟会。除此以外,还有共进会,文学社,同盟会中的丈夫团等。各省宣布独立脱离清朝 清廷独木难支 这是外因。

内部的袁世凯的逼宫这是内因。

严格来说当时还没有国民党 国民党是1919年孙中山将中华革命党改组为中国国民党。

扩展资料

孙中山(1866年11月12日——1925年3月12日),名文,字载之,号日新,又号逸仙,幼名帝象,化名中山樵。

清代是历史上回族反抗统治者最频繁的一个朝代,回民起义“从清朝初年继续到它的复灭的那一天,方告停止“ 。回族人反抗清朝,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清朝推行歧视回族的法律法规,是引发回族起而反抗的一个重要原因。

“清政府对穆斯林,由歧视而压迫,清律上有若干条文,对穆斯林之犯罪者,特别加重处罪。” “从1762年起,清帝颁发了歧视他们(回族)的严厉的法律,使得回族人在一些情况下所受处罚比同类案件中的汉族人要重得多”

参考资料:孙中山_百度百科

满清王朝谁推翻的?

1911年10月10日在湖北武昌爆发的辛亥革命开始

到1912年2月12日清朝最后一个皇帝溥仪宣布退位,清朝正式灭亡 辛亥革命由同盟会领导,其领导人为孙中山

推翻清王朝,铲除了帝制的历史事件是什么

在许多人的印象中,1911年爆发的辛亥革命如风卷残云、摧枯拉朽,推翻了摇摇欲坠的满清王朝。但笔者却发现:严格来讲,辛亥革命并没有推翻清王朝,它只是导致清朝灭亡的多个重要因素之一。

一个王朝的灭亡,其标志应是:皇帝死亡或退位,且其皇权无本族人继承。因此,清朝灭亡的正确时间是:1912年2月12日——在这一天,清宣统帝溥仪下诏退位,皇权随之烟消云散,清朝于是寿终正寝。在此之前几个月,虽然“中华民国”宣告成立,但并不意味着“大清帝国”烟消云散了。 再看辛亥革命的时间。其起点是:1911年10月10日(19:00),此时,武昌首义打响第一枪——这一点没有问题,问题是:辛亥革命结束于何时?笔者认为:这一时间应为:1911年12月18日,因为在这一天,南方革命政府派伍廷芳与代表袁世凯的唐绍仪在上海开始进行和平谈判,即“南北谈判”;而此前,自12月3日起,已实现了全国范围的停战,而且自此直到清帝退位,没有重开战端——这意味着:这次革命已经停止了。 由此可见:当辛亥革命结束时,满清王朝并未灭亡,而是继续“和平”存在了约两个月之久。 不仅如此,辛亥革命结束时,清王朝仍然在实际上统治着中国的半壁江山,而且没有迁都;而此时的南京临时政府事实上非常虚弱,如果放弃南北和谈、继续暴力“革命”,胜算实在不大。 应该说:辛亥革命给了清王朝重重的一击,但并没有“推翻”清王朝。

推翻满清王朝的究竟是孙中山还是袁世凯

客观的说孙中山的革命军打不赢袁世凯的北洋军,但没有武昌起义袁世凯也无法篡夺革命果实,所以孙中山还是封建王朝的掘墓人

清朝是怎么推翻明王朝,统一全国的?

清朝统一全国有很多原因结合在一起的,也可以说天时地利人和吧,少数民族向来是心齐,在当时也是明朝最腐败的时候,也可以说,不是清灭明,是上天要明亡。

当时国内的状况是:皇太极攻打中原(当时努尔哈赤已死),李自成起兵造反,国内灾民起义,明政府国库空虚,崇祯误杀袁崇焕,而且明政府没有处理好与剩余守将比如吴三桂他们的关系。其实努尔哈赤以十三副盔甲起兵的时候并没有想到要推翻大明王朝,因为从他自称汗就可以看出,而且他起兵时遭到其他五房堂亲(共六房)的一致反对,甚至他们多次派人暗杀努尔哈赤。到皇太极时才决定攻下明朝。当时崇祯皇帝犯下的一个大错就是杀了袁崇焕,因为吴三桂,祖大寿他们都是袁崇焕的副将,如果不是吴三桂投降,清军直到入关也没有攻破袁崇焕构筑的关锦防线。

国内本来已经把李自成打得还剩十几个人逃进深山,可是崇祯并没有赶尽杀绝,而是把军队又调去防守皇太极,明军疲于应付。再联系国内的一切情况,如果少任何一个条件的话,明朝大概也不会灭亡。但一切都发生了。只能说明朝真的是气数已尽了。清初时,分别由努尔哈赤和皇太极经过两代人的努力,才在顺治时平定中国的。康熙初,先后内有三藩之乱、噶尔丹之乱,外有沙俄入侵我东北,康熙帝都沉着应战,能力稍差,要么被吴三桂所亡,要么被沙俄所灭,所以康熙的清朝,要康熙再辛辛苦苦打下的天下,再造一个清王朝。因此,清朝分别由努尔哈赤、皇太极和康熙等三人打下来的。

首先,皇权空前加强,在政治,经济,文化,军事上发挥了很坏的影响。明朝皇帝不明白政治平衡的必要性,简单地以为只要大权绝对在自己的手中,江山就会永固。殊不知不受牵制的权力必然走向腐败,绝对的权力绝对的腐败。这一点上,不能不承认明朝是远逊与汉唐的。其次,宦官专权与厂特制度的结合,并祸乱民间。由于太监干政是违背常理的,在道义上得不到任何支持,所以纷争必然会在统治内部蔓延起来,最后烧到了民间。王振时代,斗争还停留在相关人物上;到了汪直时期,就把打击面扩大到了整个官僚系统,甚至连平民百姓也不能免祸。最后,政治上的黑暗带来了风气上的败坏。由于明朝权力在各个领域的绝对化,导致了私欲的膨胀。确切的说不是清朝的强大,而是明朝自身气数已绝。才成就了大清王朝!

满清(18)王朝(119)

相关参考

满清王朝是谁推翻的,满清王朝谁推翻的

满清王朝谁推翻的?袁世凯”窃国“指的是洪宪称帝,以及当大总统期间为准备称帝而破坏共和之举。袁世凯在1912年当总统是合理合法的。满清从程序上讲不是被革命推翻的,而是逊位诏书,主动退位。主动终结清王朝,

满清王朝是怎么被推翻的,满清王朝谁推翻的

满清王朝谁推翻的?袁世凯”窃国“指的是洪宪称帝,以及当大总统期间为准备称帝而破坏共和之举。袁世凯在1912年当总统是合理合法的。满清从程序上讲不是被革命推翻的,而是逊位诏书,主动退位。主动终结清王朝,

满清贵族流传下来的明星后代,你都知道有哪些

我们都知道大清王朝是我们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朝代,它在中国历史总共存留了两百多年,后来经过辛亥革命后被推翻掉。大清王朝的覆灭,也正式意味着中国封建王朝的结束。可是作为中国历史上一个存留几百年的朝代,虽然

晚清贵族如何成了自己江山的掘墓人

清朝庆亲王奕劻及儿子载振 晚清最后十几年,最走红的满人亲贵,要属庆亲王奕劻。连权倾朝野的袁世凯都得拼命地巴结他,一个劲地给他“上货”。虽然说,太平天国之后,清朝的天下靠汉人崛起保了下来,督抚

晚清八旗子弟为何最终成了自己江山的掘墓人

晚清最后十几年,最走红的满人亲贵,要属庆亲王奕。连权倾朝野的袁世凯都得拼命地巴结他,一个劲地给他上货。虽然说,太平天国之后,清朝的天下靠汉人崛起保了下来,督抚专权,汉人势力上升。但当家的西太后真正信得

晚清的八旗子弟为什么最终成了自己江山的掘墓人

晚清最后十几年,最走红的满人亲贵,要属庆亲王奕。连权倾朝野的袁世凯都得拼命地巴结他,一个劲地给他上货。虽然说,太平天国之后,清朝的天下靠汉人崛起保了下来,督抚专权,汉人势力上升。但当家的西太后真正信得

六百年前,明朝收留了一批难民,两百年后,他们成了掘墓人

犹记得作为联合国难民署中国亲善大使的姚晨曾经倡议过接收难民,这里要讨论的不是她的所作所为,但是难民问题古以有之,而且代价不小。虽然中国人受儒家文化的影响,热情好客,但是对待难民的问题上,还是要三思,毕

秦王子婴是秦王朝的掘墓人吗

子婴是秦王朝的掘墓人吗说子婴是秦朝的掘墓人真的是太委屈子婴了,如果秦二世胡亥和赵高泉下有知的话,一定会第一个跳出来反对的,因为把秦朝往断头台上送的就是胡亥和赵高,子婴不过是一个帮他们收尸的人,但是收尸

秦子婴是秦王朝的掘墓人吗

   秦始皇年间,方士卢生从东方回到咸阳,带回一本《录图书》,这本谶书上记录着一个惊天秘密:“亡秦者胡也。”东汉以来的近两千年来,很多史学家都认为秦二世胡亥应验了这一

张之洞是大清王朝的“头号掘墓人”

张之洞1949年之后的一段时间里,随着晚清洋务派的总体评价不断走低,张之洞的历史地位和历史价值也长期跌落不起,这位晚清儒臣、洋务巨擘被斥为洋奴、汉奸和民族投降主义者。但近年,一些研究晚清史和民国史的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