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王国维坚持留着辫子

Posted 辫子

篇首语: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为何王国维坚持留着辫子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本文目录

1、为何王国维坚持留着辫子

2、历史秘闻 晚清男子的辫子多脏

为何王国维坚持留着辫子

父亲的辫子,是大家所争论不休的。清华园中,有两个人只要一看到背影,就知道他是谁:一个当然是父亲,辫子是他最好的标志。另一个是梁启超,他的两边肩膀,似乎略有高低,也许是曾割去一个肾脏的缘故。

每天早晨漱洗完毕,母亲就替他梳头,有次母亲事情忙了,或有什么事烦心,就嘀咕他说:人家的辫子全都剪了,你留着做什么?他的回答很值得人玩味,他说:既然留了,又何必剪呢?

当时有不少人被北大的学生剪了辫子,父亲也常出入北大,却是安然无恙。原因是他有一种不怒而威的外貌,学生们认识他的也不少,大部分都是仰慕他、爱戴他的。对这样一位不只是一条辫子所能代表一切的学者,没有人会忍心去侵犯他的尊严。

由于他的辫子,有人将他与当时遗老们相提并论。他不满于当时民国政府政客及军阀的争权夺利而怀念着满清皇室,也是实情,至于有人说他向罗振玉汇报消息,最近北京中华书局出版的《王国维全集》之书信部分中,可以说明一二。像其中所收民国六年六七月间致罗振玉的书信即是一个例子。但在同书一九四——一九五页,即民国六年六月三十日致罗函中谓:沈曾植北上参与复辟活动,其家人对父亲伪称赴苏。以父亲与沈氏间私交之深,其家人尚加隐瞒,足见父亲与民六张勋复辟,并无关联。至于热中参与政治活动之说,更属无稽。

近来罗振玉的长孙罗继祖,极力强调父亲的死为殉清及尸谏,其立论的根据是父亲的遗折,但是遗折是罗振玉所伪造的,故其说法的可信度是可想而知的。溥仪后来也知道遗折是伪造的,罗继祖引了溥仪一句话:遗折写得很工整,不是王国维的手笔。他还添了一句这话倒是说对了。不知他指的是字还是遗折本身。

其实罗振玉与父亲,在学术上的成就,罗王齐名,但在人品方面,却褒贬各异,其中也有不少是凭个人的好恶、恩怨,信口开河,甚或加以渲染,使身为长孙的罗继祖,不得不借二人间的共同点,找出接近、类似之处作对比,来替乃祖辩解。

父亲对仪表向不重视,天冷时一袭长袍,外罩灰色或深蓝色罩衫,另系黑色汗巾式腰带,上穿黑色马褂。夏穿熟罗(浙江特产的丝织品)或夏布长衫。平时只穿布鞋,从来没有穿过皮鞋。头上一顶瓜皮小帽,即令寒冬腊月,也不戴皮帽或绒线帽。那时清华园内新派人士,西装革履的已不在少数,但父亲却永远是这一套装束。辫子是父亲外表的一部分,他自日本返国后,如在其中任何一时期剪去辫子,都会变成新闻,那决不是他所希望的。从他保守而固执的个性来看,以不变应万变是最自然的事。这或许是他回答母亲话的含意吧!

历史秘闻 晚清男子的辫子多脏

了解更多历史,请点击关注哦!

中国有句老话:身体发肤,受之于父母。古人认为,身体是父母给的,为了表示对父母的孝顺,我们必须要保持身体的完整。因此我们通过一些古装剧能看到每个人都留着一头长长的头发,不论女人还是男人。

到了清朝,由于满清统治者推行“剃发易服”政策,之前那种一头长发变成了一条辫子,披着、绑着,什么样的都有。总之,“留头不留发,留发不留头”。

但这些辫子不是一成不变的,清朝前期男子的发型是”金钱鼠尾“,这时候的辫子甚至比小拇指还细,因为要穿过铜钱中间的小孔才算合格。试想一下,扎着这种辫子的男子走上大街,如果不仔细看,还以为是一个“光头强”。

而到了清朝晚期,清宫剧里的那种阴阳头开始出现了,这种发型要求男子把前半部分的头发剃掉,后半部分头发保留并留长扎成辫,因为头发越留越多,所以辫子也就越来越粗。

当时整个清朝从皇帝到老百姓,从满族人到汉族人,官宦商贾、市井农夫,书生文人等等都顺应了这股天然的变化趋势,特别是到了19世纪以后,这种变化趋势愈发强烈。

辫子粗了、长了,意味着头发更难以清洗。对满清贵族而言,家财万贯,优裕的生活条件,时常理发、洗发不成问题;但对于占绝大多数的老百姓而言,这可以说一种负担,柴米油盐都成问题,谁还有多余的时间去过多地关注头顶上的那一束辫子?

所以,他们往往是一个月洗一次头,甚至更有人半年都不洗一次,结果呢?发辫越来越污浊不堪,上面就算沾满尘土草屑也不足为奇,有时虱子都可以在上面落户。虽然到了清朝晚期,走街串巷的理发师傅已大量出现,但他们手除了要提着装剃刀、毛巾等理发工具的木箱,最多就带一壶热水,试问,这点水能洗几个人的头发?

因此,留这样的发辫,冬天还好,到了闷热的夏天,结果可想而知。19世纪中叶,越来越多的外国传教士来到中国传教,但他们都有选择性的,一般人特别多的地方都会避开,因为他们觉得这种长辫到夏天的时候,气味足以让人呕吐。

1911年,随着武昌起义的成功,全国性大范围的剪辫行动轰轰烈烈地展开了,这种清朝独有的发型自此退出了历史的舞台。按道理我们只能在电视上才能看到这种发型的,不过听说现在还有人留这种辫子,你知道吗?

清朝(423)头发(5)辫子(3)

相关参考

晚清男子的辫子多脏

了解更多历史,请点击关注哦!中国有句老话:身体发肤,受之于父母。古人认为,身体是父母给的,为了表示对父母的孝顺,我们必须要保持身体的完整。因此我们通过一些古装剧能看到每个人都留着一头长长的头发,不论女

此军阀历史上身败名裂,只因他常做一事,去世时数万群众自发相送

在民国一千个大大小小的军阀中,张勋因为坚守着自己脑后的那条辫子,被人称为“辫帅”。他手下的一万多军队部属也都留着一条辫子,被称为“辫子军”。在历史上,张勋的名声并不好。在民主共和观念已深入人心之时,他

清皇室的人都不愿意剪辫子,为何溥仪却带头主动把辫子剪掉

慈禧在晚年时期,面对内忧外患,曾咬牙切齿地说:「”清非中国,辫子不能去。辫子去,中国不亡则大清亡。”可见,辫子在清皇室的里眼,象征着什么。(溥仪旧照)然而,曾经是大清皇帝的溥仪,却是皇室中最先主动剪辫

清皇室的人都不愿意剪辫子,为何溥仪却带头主动把辫子剪掉

慈禧在晚年时期,面对内忧外患,曾咬牙切齿地说:「”清非中国,辫子不能去。辫子去,中国不亡则大清亡。”可见,辫子在清皇室的里眼,象征着什么。(溥仪旧照)然而,曾经是大清皇帝的溥仪,却是皇室中最先主动剪辫

溥仪剪辫子为何后宫人嚎啕大哭?如今溥仪的辫子在哪里?

  在中国古代,对于自己的文化看的是相当重要的,而且没一个文化都有这相应的一些表现或者是符号,而这些符号也是古代中国人的一种精神寄托,看的非常重要。古代,以头为首,头发对人民来说是相当的重要。  举一

清朝发型:清朝灭了以后为何多数人不肯剪辫子

清代末期,在觉悟了的知识青年和学生掀起的革命斗争中,把剪辫子作为一项重要内容。从清末开始,到清朝灭亡之时,剪辫子成了全国范围从下到上又从上到下的革命运动。纵观有清一代经历的辫子演变过程,这个自然和必然

为何只剩一颗头颅和一根长辫子

李莲英,他是慈禧太后跟前的红人,清朝末年最有权势的太监,据记载,在慈溪去世后,61岁的李莲英退休离宫返家,3年后于家中筹终正寝。但是,1966年,当人们第一次挖掘了李莲英的墓时,墓中的景象让在场所有的

萨尼亚老婆卢蒂文-萨尼亚资料简介及照片

 阿森纳边卫萨尼亚绝不是足坛世界中长相俊美的典范,法国人留着的黄色小辫子发型更是引发无数球迷调侃。不过就是这样一名足球场上的莽汉,却有一名身材娇好、气质不凡的模特妻子。  &nbs

萨尼亚老婆卢蒂文-萨尼亚资料简介及照片

 阿森纳边卫萨尼亚绝不是足坛世界中长相俊美的典范,法国人留着的黄色小辫子发型更是引发无数球迷调侃。不过就是这样一名足球场上的莽汉,却有一名身材娇好、气质不凡的模特妻子。  &nbs

慈禧寝宫宝贝特别多,犯人戴着枷锁头发野长

清朝彩色照片,在集市上逛街的妇人,她们全部把头发盘起来,穿的衣服也比较干净利落。带着枷锁的犯人,还留着常常的辫子,但是头顶上的头发也长出来了,看来很久很久都没有理发了。清朝老大爷在集市上买自己的农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