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大帝为何八次都拒绝群臣给他上尊号
Posted 康熙
篇首语:人的影响短暂而微弱,书的影响则广泛而深远。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康熙大帝为何八次都拒绝群臣给他上尊号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本文目录
康熙大帝为何八次都拒绝群臣给他上尊号
康熙为何八次拒绝群臣给他上尊号?在封建时代,给皇帝上尊号是一种大典,所谓加上尊号,典礼甚大。因为对于一个乾纲独断、至尊无上的封建君主来说,权力和地位都已经臻于巅峰,无可再增,所以上尊号便是扩大政治威望、提高历史地位的重要举措,具有重大的政治象征意义。康熙皇帝拒绝这类活动,究竟出于什么样的心态?有着什么样的政治考虑?
在封建时代,给皇帝上尊号是一种大典,所谓加上尊号,典礼甚大。(《康熙政要》,第242页)因为对于一个乾纲独断、至尊无上的封建君主来说,权力和地位都已经臻于巅峰,无可再增,所以上尊号便是扩大政治威望、提高历史地位的重要举措,具有重大的政治象征意义。康熙皇帝拒绝这类活动,究竟出于什么样的心态?有着什么样的政治考虑?
当大臣们一而再、再而三地奏请时,康熙帝斩钉截铁地说:朕意已定,决不允受。如受之,则前言为虚矣。其上朕尊号之事,断不可行,此乃朕实意,非粉饰之词也。自今以往,大小臣工各宜洗心涤虑,砥节励行,休养苍黎,培复元气。尔等可向九卿各官悉谕朕意,不必再行陈请。
两年后,群臣因台湾统一,神功圣德,超越千古,非加上尊号,无以慰臣民仰戴之愿,再一次请上尊号。康熙帝同上次一样,坚决拒绝。他说:治天下之道,但求平易宜民而已,何用矜张粉饰?朕但愿以平易之道,图久安长治,不愿烦扰多事,可将朕意传谕九卿、詹事、科道知之。
一些评论者往往把康熙皇帝拒受尊号的行为,归之于他的谦逊。例如《康熙政要》的执笔者在谈及此事时就说:群臣请上尊号,至于再四,而谦让弥坚,至德益广。(第803页)《康熙政要》也把这些事迹纳入《论谦让》这一卷的内容之中。这当然并非没有一点道理。但把全部问题归结为个人的品德修养,似乎还没有完全说到点子上。其实,我们如果认真读一读详细记录皇帝言行的《康熙起居注》这部书,可以发现,康熙帝对于大臣们一些颂圣的话,有时明明是言过其实,也常常会欣然接受。
所以,他的拒受尊号,更为重要的还是反映了他作为封建统治者所具有的难得的宽阔政治胸怀,反映了如本文开头提到的凡事但求实际,不务虚名的政治风格。如果把问题提高了来看,可不可以说,正是这种政治胸怀和政治风格,使他在历史舞台上扮演了康乾盛世开拓者的角色。如果他一味追求虚名,受到损害的将恰恰是他的政治实绩,他在历史上的地位也许会打一个很大的折扣。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康熙帝八次拒受尊号内幕
康熙为何八次拒绝群臣给他上尊号?在封建时代,给皇帝上尊号是一种“大典”,所谓“加上尊号,典礼甚大”。
因为对于一个乾纲独断、至尊无上的封建君主来说,权力和地位都已经臻于巅峰,无可再增,所以“上尊号”便是扩大政治威望、提高历史地位的重要举措,具有重大的政治象征意义。康熙皇帝拒绝这类活动,究竟出于什么样的心态?有着什么样的政治考虑?
在封建时代,给皇帝上尊号是一种“大典”,所谓“加上尊号,典礼甚大”。(《康熙政要》,第242页)因为对于一个乾纲独断、至尊无上的封建君主来说, 权力和地位都已经臻于巅峰,无可再增,所以“上尊号”便是扩大政治威望、提高历史地位的重要举措,具有重大的政治象征意义。
康熙皇帝拒绝这类活动,究竟出 于什么样的心态?有着什么样的政治考虑?
当大臣们一而再、再而三地奏请时,康熙帝斩钉截铁地说:“朕意已定,决不允受。如受之,则前言 为虚矣。”“其上朕尊号之事,断不可行,此乃朕实意,非粉饰之词也。自今以往,大小臣工各宜洗心涤虑,砥节励行,休养苍黎,培复元气。尔等可向九卿各官悉 谕朕意,不必再行陈请。”
两年后,群臣因台湾统一,“神功圣德,超越千古,非加上尊号,无以慰臣民仰戴之愿”,再一次请上尊号。
康熙帝 同上次一样,坚决拒绝。他说:“治天下之道,但求平易宜民而已,何用矜张粉饰?”“朕但愿以平易之道,图久安长治,不愿烦扰多事,可将朕意传谕九卿、詹 事、科道知之。”
一些评论者往往把康熙皇帝拒受尊号的行为,归之于他的谦逊。例如《康熙政要》的执笔者在谈及此事时就说:“群臣请上尊号,至于再四,而谦让弥坚,至德益 广。”(第803页)《康熙政要》也把这些事迹纳入《论谦让》这一卷的内容之中。这当然并非没有一点道理。
但把全部问题归结为个人的品德修养,似乎还没有 完全说到点子上。其实,我们如果认真读一读详细记录皇帝言行的《康熙起居注》这部书,可以发现,康熙帝对于大臣们一些“颂圣”的话,有时明明是言过其实, 也常常会欣然接受。
所以,他的拒受尊号,更为重要的还是反映了他作为封建统治者所具有的难得的宽阔政治胸怀,反映了如本文开头提到的“凡事但求实际,不务虚名”的政治风格。
如果把问题提高了来看,可不可以说,正是这种政治胸怀和政治风格,使他在历史舞台上扮演了“康乾盛世”开拓者的角色。如果他一味追求虚名,受到损害的将恰恰是他的政治实绩,他在历史上的地位也许会打一个很大的折扣。
相关参考
康熙为何八次拒绝群臣给他上尊号?在封建时代,给皇帝上尊号是一种“大典”,所谓“加上尊号,典礼甚大”。因为对于一个乾纲独断、至尊无上的封建君主来说,权力和地位都已经臻于巅峰,无可再增,所以“上尊号”便是
相信看过康熙王朝的人都知道,苏麻喇姑是孝庄太后身边的一位贴身侍女,与康熙更是青梅竹马,一块长大,后来两人情投意合,但是最后两人却没能在一起。而且到最后这个苏麻喇姑还一生未嫁,在临终时还曾写信说一辈子只
提起三藩,人们都不陌生。三藩是清朝初期三个割据一方的汉族藩王,其中包括割据云贵的平西王吴三桂、割据广东的平南王尚可喜、割据福建的靖南王耿精忠。三藩长期割据一方,不听朝廷号令,而且屡屡要挟朝廷,搞得清王
康熙47年,大清朝发生了一件惊动朝野的大事,那就是康熙以图谋不轨的理由,废黜了当了多年太子的胤礽。这对胤礽来说是一个极大的打击,不过其他皇子却暗中窃喜,因为一旦太子被废,就意味着储君的位置空缺,那么只
在《康熙王朝》中,李光地绝对是一个悲剧人物。李光地的出场,就是一个满身正气的书生,他拦住容妃的马车,带领一群穷孩子请愿。本来李光地可以不问世事,在家读书写字,却不得已进入皇宫,成为别人手中的工具。李光
如果要从春秋时期齐国君臣中排出一对最佳搭档的话,那么非齐景公和晏子莫属。古代文献《晏子春秋》中,记载了很多关于他们君臣二人的奇闻异事,但最令人对晏子刮目相看的,还是晏子谢绝当齐景公女婿一事。说来也巧,
如果要从春秋时期齐国君臣中排出一对最佳搭档的话,那么非齐景公和晏子莫属。古代文献《晏子春秋》中,记载了很多关于他们君臣二人的奇闻异事,但最令人对晏子刮目相看的,还是晏子谢绝当齐景公女婿一事。说来也巧,
古代不乏女子掌权的情况,汉朝的吕雉、唐朝的武则天以及晚清的慈禧,都是非常典型的代表,为后人所熟知。清朝入关之初,顺治只是个六岁的孩子,大权都在叔叔多尔衮手中,多尔衮为何会如此忠心辅佐小皇帝呢?这就不得
说起凯撒大帝,想必没有人不熟悉吧?凯撒以其奇特的人格魅力和凸起的功勋得以留名青史,为后人所敬仰。然则没有人的成功是敷衍了事的,凯撒也不破例。时公元前58年,凯撒自动请缨担当高卢总督,起头了耗时辛苦,前
说起凯撒大帝,想必没有人不熟悉吧?凯撒以其奇特的人格魅力和凸起的功勋得以留名青史,为后人所敬仰。然则没有人的成功是敷衍了事的,凯撒也不破例。时公元前58年,凯撒自动请缨担当高卢总督,起头了耗时辛苦,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