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清名臣李鸿章的大脚母亲
Posted 总督
篇首语:百闻不如一见,百见不如一干。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大清名臣李鸿章的大脚母亲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本文目录
2、梁启超笔下的李鸿章是否真实,客观剖徐晚清名臣李鸿章功过的一生
大清名臣李鸿章的大脚母亲
当初在磨店老家时,有一年,李殿华抱回一个正在出天花的女孩。那女孩在路边啼哭不止,浑身发烫,显然是个被遗弃的病孩。 李殿华虽身在乡下,毕竟是个小知识分子,略懂些医道,尤擅长儿科,见了心怜之,于是抱回家收治,几番调治后居然治愈了。女孩病虽好了,但脸上却留下了稀稀落落的白麻点,这对女孩来说是个不小的缺陷。女孩没有地方去,就成了李家的一员,长大后就在李家帮着干活,她要以辛勤的劳动来报答李老太爷的养育之恩。她既然要整天跑进跑出地干活,也就没有必要像深闺里的小姐一样裹小脚了。同时也没有亲生母亲在旁监督她裹脚,那双自由自在的大脚就成了她生活中的好帮手,什么重活儿都不含糊,但久而久之成了村民们的笑料。
在封建社会,这样的姑娘长大之后是无法找到一门好婆家的,何况还是个被丢弃的孩子,亲爹娘还不知在哪里。但她不知道,有一双善良的眼睛早就在注意她了。这就是李家的四少爷李文安。李文安是个心慈面善的人,见不得人家受苦。有一天他晚上从外面回来,看见姑娘劳累得倒在灶门口就睡着了,就顺手脱下外衣盖在姑娘身上。其父闻知后,知道儿子对姑娘有情,遂命之结为夫妇。
但世事难预料,新娘子非凡才能在婚后不断地表现出来。
她是李家的大功臣。丈夫在家时要读书备考,在外时要秉公做官,家中一切,就只能由她负责打理。她还为李家生了六男二女。六男即李瀚章、李鸿章、李鹤章、李蕴章、李凤章、李昭庆兄弟;两个女儿,大女儿嫁记名提督、同县张绍棠。二女儿嫁江苏候补知府、同县费日启,都嫁得十分风光。她的大智慧还在于,每当丈夫和儿辈遇有升迁,别人总是喜笑颜开时,她却不然,她总是不露喜色,反而沉静地时时以盈满为戒,显示了"福人"的真功夫。
上苍也回报了这位苦心的女人,让她在后半生大富大贵,活到83岁,比丈夫李文安多活了28年。她晚年跟着两个当总督的儿子过,在总督衙门里当她的太夫人,享尽天下荣华富贵,根本不在乎乡下的那几进小院了,所以他们在家乡的老土地上,并没留下她的大宅院。她的儿子们帮助清政府打败太平天国后,有一年总督"换防",李鸿章从湖广总督的位子上北调京畿,去任直隶总督,留下的湖广总督的职位恰好由他的哥哥李瀚章接任。当时她正跟儿子住在总督署内。总督要调换了,而老母亲是同一个,老太太是不需要"挪窝"的,走了一个总督是她的儿子,再来一个总督还是她的儿子。乡间邻里不无羡慕地传出话来:"人家李家是总督换防而老太太不用换防。"其福分真是人人仰之,无以复加。
她的后半生,不仅享受了一般官僚家庭的荣华富贵,还屡受皇恩。她75岁生日时,适逢慈禧太后40寿辰,清帝为笼络汉臣,推恩及亲属,特下《褒赏谕旨》,赏给她御书"松筠益寿"匾额一面,紫檀三,镶玉如意一柄,大卷江绸袍褂料二匹,大卷入丝锻袍褂料二匹。1882年,老人家年纪大了,身体久病不愈,皇上又下谕旨,赏李鸿章一个月假期去湖北(李瀚章的督署)探望,并赏其母人参8两,以资调理。可是那8两人参并没有养好老太太的病,老太太于圣旨下达的当日就去世了。于是清帝再下一道谕旨:"内阁奉上谕:大学士直隶总督李鸿章、湖广总督李瀚章之母,秉性淑慎。教子有方,今以疾终,深堪轸侧,朝廷优礼大臣,推恩贤母,灵柩回籍时,着沿途地方官,妥为照料,到籍后,赐祭一坛,以昭恩眷。钦此!"
在封建社会,这是没有几个老太太能够得到的至高恩宠。
梁启超笔下的李鸿章是否真实,客观剖徐晚清名臣李鸿章功过的一生
梁启超在《李鸿章传》一书中曾写过:吾惜李鸿章之才。这一句话引来了热议,各种争论声都有。有人认同梁启超的观点,附议李鸿章在晚清时期呕心沥血,为大清王朝做出了不世之功。有人反对这种观点,认为李鸿章在位期间,签订了那么多不平等条约,乃是千古之罪人,任何功劳不可能为其翻案。今天我们大家一起来讨论一下这位晚清四大名臣之首的李鸿章,客观剖析李鸿章功过的一生。 少年及第,有胆有识,中年重臣 李鸿章的头脑可谓是非常的聪明,在其父亲的帮助之下,李鸿章在当时名臣曾国藩的手下学习。在经过三年的刻苦专读后,二十五岁的李鸿章成为了最年轻的进士。进入仕途以后的李鸿章虽然在五年的时间中,进步也很快,但是李鸿章对未来并不看好,在当时的职位上,李鸿章的才能并不能完全的发挥出来。在经过深思熟虑以后,三十五岁的李鸿章辞掉了现有的官职,重新进入了曾国藩的府衙之中,以曾国藩为依靠,等待机会的到来。在那么大的年龄,辞掉现有的官职,胆敢冒着这种风险来赌未来的前程,李鸿章当时可谓是有胆有识了。非常幸运的是曾国藩是一个惜才之人,李鸿章平时的举止很得曾国藩的赏识。 皇天不负有心人,李鸿章很快就寻得了机会。1862年,李鸿章在上海组建淮军,成功抵制住了太平军。这一次的成功使得曾国藩对李鸿章的军事能力非常的认可,在曾国藩的举荐之下,李鸿章成为了江苏巡抚,成为了名副其实的守疆名将。在仕途的道路上,李鸿章为人处事的能力也得到了发挥,将仕途发展到了极致,成为了大清百官中的首脑,大清赖以精图的重臣。 洋务运动,励精图治,以图自强 在当时列强环视的大环境中,李鸿章深刻意识到了先进科学技术的重要性。在当时的时候,众多的大臣还是意识不到发展科技的重要性,认为大清依靠着章句小楷、金戈铁马还是比较强大的。但是李鸿章的眼光还是很远大的,在大清财力那么窘迫的情况之下,李鸿章联合了张之洞、左宗棠等人,发起了轰轰烈烈的洋务运动,将「 ”师夷长技以制夷”的策略落实到了实处。 针对洋务运动,小编总结了以下两点:一、洋务运动中的创办的新式学堂,改变了大清一贯以来的科举制度。新式学堂的兴起,为大清培养出来了一大批优秀的人才。选拔成批的优秀人才前往国外学习,重视科学技术、先进文化等方面的培养,使得大清打了一针肾上腺素。二、近代军工业的兴办,江南制造总局、轮船招商局、开平矿局等一系列的新式军工业的开工,为大清最后的时光提供了强大的资本。其中轮船招商局其中的的一个子公司发展到现在,成为了招商银行,跻身世界五百强的榜单之中。新式军工业的兴起,可谓是意义长远,对当时的大清,对后来的社会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忍辱负重,马关条约,内外非议 在列强环视的大环境中,李鸿章斡旋与列强之间,为大清贡献了最后的力量。在甲午中日战争过后,当时号称「 ”远东第一”的北洋水师没有一人归来,这次的惨败将李鸿章的洋务运动推到了尴尬的位置。73岁的李鸿章在慈禧的派遣之下,远渡重洋,前去日本马关,在谈判书上,颤抖的写下了自己的名字。心里面想着那个满目疮痍的大清王朝,泪流满面。在日本李鸿章凭借着自己年老的身躯,接下了一颗子弹。李鸿章利用自己受的重伤,为当时并不富裕的大清省下了一亿两的白银。 热泪盈眶,年迈的李鸿章背负着如此重大的屈辱,为了大清,身缠纱布,还要看别人脸色。自此以后,李鸿章再也没有去过日本,在后来访问欧美返程的途中,在日本转船,也没有登陆。李鸿章的一生是骄傲的,但是为了大清,却能够放得下尊严,实属不易。但是在日本回国以后,民间却不能体谅李鸿章的难处,到处都是骂声一片。相比那时候的李鸿章的心情比日本遇难时候还要难过吧。为了大清背负了那么多,但是大清并不容他。让如此骄傲的一个人物该怎么接受呢? 毁誉参半,生不逢时,无奈一生 李鸿章在坐上大清首臣的位置以后,为大清王朝上了三十多次的谈判桌。在谈判桌上面的言行举止,使得列强也非常的钦佩。但是在风雨飘零的大环境中,就算是李鸿章一人呕心沥血,也挽回不了大局,三十多张条约的签订就是很好的表现。北洋水师的全军覆没使得李鸿章主张的洋务运动结出的果实也付之东流,让李鸿章前半生所有的荣誉染上了黑点。 面对着一艘在汪洋大海中摇摇欲坠的大帆船,李鸿章在傍边倾尽全力的帮扶,可是终究难逃最后凄凉的下场。李鸿章等人一生对大清的贡献,使得大清在苟延残喘中渡过了最后的岁月。李鸿章当时展现出来的能力是被内外大部分所认可的,就算是他的对手左宗棠对其的评价也非常的高。可惜李鸿章崛起于晚清时期,面对着当时的烂摊子,李鸿章只能勉强挤出一丝的笑容了。曾经的纵横捭阖、登峰造极、光辉一时,晚年的李鸿章想必也是有着生不逢时的想法吧。 古稀之年的李鸿章,拖着羸弱多病的身躯,为大清的局势各地奔波。为病入膏肓的大清王朝寻找治病良药,续了大清五十多年的命。这一点的功劳是肯定的,但是当时的作为究竟还有没有意义呢?在后人看来,李鸿章当时的作为只是阻碍了历史洪流的进程,对历史大局的进程来说没有任何的意思。但是对于李鸿章来说,大清王朝对其有着重要的意义,自己纵然披肝沥胆,也是作为臣子应尽的义务。相关参考
梁启超笔下的李鸿章是否真实,客观剖徐晚清名臣李鸿章功过的一生
梁启超在《李鸿章传》一书中曾写过:吾惜李鸿章之才。这一句话引来了热议,各种争论声都有。有人认同梁启超的观点,附议李鸿章在晚清时期呕心沥血,为大清王朝做出了不世之功。有人反对这种观点,认为李鸿章在位期间
彭玉麟是清朝著名政治家、军事家,与曾国藩、左宗棠并称“大清三杰”,与曾国藩、左宗棠、胡林翼并称大清“中兴四大名臣”,他是湘军水师创建者、中国近代海军奠基人,官至两江总督兼南洋通商大臣,兵部尚书等。他曾
众所周知,大清王朝是中华最后的封建王朝。而大清王朝的四大名臣之一的「”李鸿章”一生与国外列强签了三十多个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使得他背负很多骂名。那么李鸿章真的是在卖国吗?其中比较著名的《幸丑条约》、
众所周知,大清王朝是中华最后的封建王朝。而大清王朝的四大名臣之一的「”李鸿章”一生与国外列强签了三十多个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使得他背负很多骂名。那么李鸿章真的是在卖国吗?其中比较著名的《幸丑条约》、
李鸿章,这个名字想来没听过的中国人少之又少。他是晚清中兴四大名臣,与俾斯麦、格兰特并称为“十九世纪世界三大伟人”,日本首相伊藤博文说他是“大清帝国中唯一有能耐可和世界列强一争长短之人”。 李鸿章
日本首相伊藤博文,也是李鸿章的老对手,称他为“大清帝国唯一有能耐可和世界列强一争长短之人”,慈禧太后称他是“再造玄黄之人”。他与曾国藩、张之洞、左宗棠并称为“中兴四大名臣”,还与德国俾斯麦、美国格兰特
左宗棠与曾国藩的官场恩怨左宗棠、曾国藩是晚清咸同时期一代豪杰,都为同治中兴立下不朽功勋,此二人与彭玉麟并称大清三杰,又与胡林翼、彭玉麟并称大清中兴四大名臣,还与李鸿章共称为曾左李。左宗棠、曾国藩二人共
李鸿章,晚清名臣。可如果说仅仅知道他是晚清名臣,似乎又显得有些苍白。不管他是李章铜也好,渐甫、少荃也好,又或是仪叟,省心。世人无法忘记的是他那谥号文忠,被人尊称的李合肥,李中堂。作为淮军、北洋水师的创
李鸿章作为一个朝堂重臣,尽其所能地照拂着兄弟同族,这在当时无可厚非。因为一个人的力量有限,而淮军后勤或洋务重职也都有亲族把握,保证李鸿章的嫡系生存。>李鸿章画像在李鸿章签订《辛丑条约》死后不久,长子李
李鸿章是晚清四大名臣之一,也被誉为大清的「”糊裱匠”。为了给慈禧等人收拾烂摊子,代表清政府与列强签订了很多丧权辱国的条约。他不仅背上了「”卖国贼”的称号,而且生命还曾受到过威胁。在甲午战争之后,李鸿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