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隆代笔者把御诗当成自己的诗收入集子遭戮尸扬骨
Posted 皇上
篇首语:人间有三愿,一愿识尽世间好人,二愿读尽世间好书,三愿看尽世间好风光。人间最美四月天,祝你三愿皆有所获。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乾隆代笔者把御诗当成自己的诗收入集子遭戮尸扬骨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本文目录
乾隆代笔者把御诗当成自己的诗收入集子遭戮尸扬骨
历史很残酷。有个叫沈德潜的乾隆写诗之代笔者,告老还乡后编自己的全集时,竟然一时糊涂,把帮乾隆捉刀的诗文,统统物归原主,编进了自己的集子中。当乾隆发现时,沈德潜也已经故去,但乾隆还是没放过他,下令戮其尸,扬其骨。
许多人一直认为陆游是中国写诗最多的人,他活了85岁写诗近万首,平均每三天写诗一首。实际上,中国写诗最多的人是清代的乾隆皇帝。据〈四库全书简明目录〉介绍,乾隆御制诗其实共有四集,初集凡4150余首,二集凡8490首,三集凡11620首,四集凡9900首,四集总数为34160余首。这是被收入集子的,他还有一些诗没被收入其御制诗集。
那么,乾隆一生究竟写了多少诗?一说39340首,一说43000多首。这两个数字,无论是哪个对,均比史上高产诗人之亚军陆游的诗歌总量高出许多来,所以说,乾隆皇帝是当之无愧的写诗高产冠军,且遥遥领先于亚军。《全唐诗》里所有诗人的诗加起来,也没有乾隆皇帝一个人写得多。
如此惊人的产量,使乾隆不仅是中国历史上写诗最多的人,而且是全世界古往今来写诗最多的人。也真难为乾隆他老人家,一生写了这么多诗,却没有一首被后人记住或传诵,任何版本的中国诗歌史,也从来就没有人把这位写诗最多的皇帝列入其中,说来也算是一个奇迹,更是一个笑话。
据清人沈德潜记载,乾隆本人已经相当程度的汉化,诗词歌赋,琴棋书画,无所不通。但其造诣,也就一般水平。
沈德潜是江苏长洲(今江苏苏州)人。早年家贫,从23岁起继承父业,以授徒教馆为生,过了40余年的教馆生涯。尽管处境并不如意,但他并未弃学,在奔波生活之余,勤奋读书,从22岁参加乡试起,他总共参加科举考试十七次,最终在乾隆四年(1739年)才中进士,时年六十七岁,从此跻身官宦,备享乾隆皇帝荣宠。官至内阁学士兼礼部侍郎。77岁辞官归里。在朝期间,他的诗受到乾隆帝的赏识,常出入禁苑,与乾隆皇帝以诗词唱和。乾隆皇帝的一些诗,就是沈德潜帮助其“完成”的。
有一年冬天,乾隆和沈德潜等一大帮人一块儿去西湖游玩,正好下雪了,雪花迎风飞舞,催生写诗灵感。“大诗人”乾隆皇帝情不自禁,诗兴大发,便开口吟诗:“一片一片又一片,”大家听了纷纷叫好,都说皇上出手不凡,语惊天下!一番无原则的奉承,听得乾隆很开心,于是他继续吟道:“三片四片五六片………”这下,大家可就有点不知所措了:就这“诗”,小孩子一天也可以写好多句啊。但谁也不敢说真话,继续好评如潮地敷衍这个喜欢附庸风雅的主子。乾隆皇帝一鼓作气,又来一句:“七片八片九十片……”这句一出,大家傻眼了,难情这位爷是在数数呀?莫非还会来句“百片千片万万片”?这能叫诗吗?乾隆皇帝呢,写到这里没词了,半天沉思不语。就在这冷场的关键时刻,沈德潜挺身而出来帮助完成这个半拉子工程,只见他上前一步跪下来,说:“皇上的诗写得太好了,请让臣下狗尾续貂。”正在尴尬的乾隆当然准奏。于是,沈德潜接上:“飞入梅花都不见。”平心而论,这个扫尾工程完成得很漂亮,一下子提升了全诗的品位。于是乎,“高宗击节称善,且以貂裘赐之。”自然,这首诗的版权也就属于乾隆皇帝了。
如此帮助乾隆皇帝完成诗作的事情,沈德潜干了不少。这位老先生在最后告老还乡,编自己的全集时,竟然一时糊涂,把帮乾隆捉刀的诗文,统统物归原主,编进了自己的《咸录焉》中。也该他倒霉,他曾为徐述夔的《一柱楼诗》作过序,没想到徐述夔的这个诗集被喜欢搞文字狱的乾隆皇帝定为了反动作品!
徐述夔是清朝全国“四大文字狱”中的主要人物之一,“一柱楼惨案”在中国历史上占有一定的地位,现代学者研究清代文化史、政治史、法制史差不多都要论及徐述夔及一柱楼诗案。乾隆皇帝严办徐述夔时,徐述夔已经去世了,结果徐家被满门抄斩,徐述夔也被剖棺戮尸。徐述夔的这本诗集之“反动”,就是一句“大明天子重相见,且把壶儿搁半边”,这还了得!于是,徐述夔被定为有反清复明的变天思想。思想固然罪不可恕,更不可恕的是以“壶儿”隐射“胡儿”,正戳中了这位异族主子的心理隐痛;在为虎作伥的地方官,把这一捕风捉影的“忤逆”案举报上来后,乾隆皇帝龙颜大怒,遂将之定为“大逆不道罪”。
由于为徐述夔的《一柱楼诗》作过序,沈德潜也在劫难逃。在查抄沈府时,发现了《咸录焉》,而且发现了他竟敢冒天下之大不韪,把皇上“御诗”当成自己的诗收藏!乾隆怒不可遏,尽管其时沈德潜也已经故去,但乾隆还是没放过他,下令戮其尸,扬其骨,方解除乾隆的心头之恨。
关于这一段故事,清末民初天嘏所著的《满清外史》是这样叙述的:“长洲诗人沈归愚,为叶横山入室弟子,微时即名满大江南北。弘历闻而慕之,乃以庶常召试。不数年,遂跻八座,礼遇之隆,一时无两。尝告归,弘历以所著诗十二本,令其为之改订,颇多删削。迨归愚疾殁,弘历命搜其遗诗读之,则己平时所乞捉刀者咸录焉,心窃恶之。”
除了沈德潜外,纪晓岚也曾帮助乾隆皇帝写过诗。有一次,乾隆皇帝带着纪晓岚微服出宫,在一家酒楼喝酒时,看到有一家迎娶新娘,乾隆诗兴萌发,于是吟道:“楼下锣鼓响叮咚,新娘羞坐花轿中。今日洞房花烛夜……”吟到这里,又卡壳了。他只好求助于纪晓岚说:“爱卿来接,接得好,朕有赏!”于是纪大才子接道:“玉簪剔破海棠红。”“好,不错!”圣心大悦。于是,乾隆又“完成”了一首诗作。
纪晓岚没糊涂到沈德潜的份上,所以没有把为乾隆代笔的诗收入到自己的文集中,也就没有因此罹祸。纪晓岚的一生还是比较顺当的,乾隆收拾过他,但与代笔毫无关系。乾隆三十三年(1768年),因坐卢见曾盐务案,纪晓岚谪乌鲁木齐佐助军务。召还,授编修,旋复侍读学士官职,受命为《四库全书》总纂官。在主编《四库全书》期间,纪晓岚由侍读学士升为内阁学士,并一度受任兵部侍郎,改任不改缺,仍兼阁事,甚得皇上宠遇。接着升为左都御史。《四库全书》修成当年,迁礼部尚书,充经筵讲官。乾隆帝格外开恩,特赐其紫禁城内骑马。嘉庆八年,纪晓岚八十大寿,皇帝派员祝贺,并赐上方珍物。不久,拜协办大学士,加太子少保衔,兼国子监事。他六十岁以后,五次出掌都察院,三次出任礼部尚书。纪晓岚卒后,朝廷特派官员致祭,嘉庆皇帝还亲自为他作了碑文,其身后比沈德潜荣光得多。
历史人物 武周宰相武三思简介 武三思为何被开馆戮尸
唐朝时期有一段最为特殊的历史,便是武则天统治时期。虽然当时武则天代唐立周,但因为是在唐朝一段时间中的一个节点,所以也被归于唐朝历史中学习。
武则天是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位得到普遍承认和众人皆知的女帝,虽在后世争议很大,但能在男权社会开一王朝仍然让后人敬仰钦佩。本文的主角,便是武则天近亲,她的侄子武三思。
在武则天受宠并渐渐把控朝政之前,武家虽然也是功勋之家,但却远达不到顶级权贵的地步。武则天掌权之后,为了巩固自己的权利和地位,大肆封赏武氏亲属,武家由此大贵。
武三思为人机敏聪慧,性乖巧,善于揣摩他人心思,进而讨好奉承。因为他本身与武则天亲近,又惯会说些巧话,所以很得武则天的喜爱和信任,受到大力提拔。
武家到了当时那种情形,全都依赖于武则天,武三思自然也不例外。武三思为了保证自己,于是想方设法的巩固武则天的权利,为武则天排除异己。韩王李元嘉和鲁王李灵夔等唐宗室亲王,都是在武三思的多次劝谏下被除掉。
晚年武则天年迈体衰,厌倦了在宫中的生活,于是武三思就创建三阳宫于嵩山,兴泰宫于万寿山,供武则天每岁巡游。这巨大的工程,自然消耗了很多国力,百姓都为此怨声载道。
武三思为了讨好武则天,不仅奉承女帝本人,同时还极力拍武则天宠信之人的马屁。武则天曾经先后宠信薛怀义和张易之、张昌宗兄弟。
面对薛怀义,武三思和武承嗣“皆执僮仆之礼以事之”,“怀义欲乘马,承嗣、三思必为之执辔”。对张姓兄弟,则“争执鞭辔,谓易之为五郎,昌宗为六郎”。
武三思的讨好不是没有用处,至少他在女帝一朝被封梁王,升任内使,担任宰相要职。位高权重,权利的滋味十分美好,武三思后来还打起了皇位的主意。
他曾经多次暗中指使他人,在武则天立嗣之时说:“自古天子未有以异姓为嗣者。”
当时武则天是有亲子的,按理来说英国由自己的儿子继承。但是她的儿子是大唐皇室,而她建立的则是大周。武三思这么一鼓动,大意就是说天下王朝没有异姓继位的。你姓武,儿子姓李,不应该作为继承人。这话说的冠冕堂皇,实际就是想要自己当皇帝。
武则天当时还真有立武三思和武承嗣其中一人为继承人的打算,武三思与武承嗣甚至因此而斗争。不过后来中途出了狄仁杰、吉项等人的变故。
狄仁杰屡次劝谏武则天,立庐陵王李显为太子。他对武则天说:“母子亲还是姑侄亲?您若是立庐陵王为太子,千秋之后还可配享太庙。但若是立侄子,从未听过侄子将姑姑配享宗庙的。”武则天于是由此立李显为太子。
武三思虽然谋求嗣位失败,但是武则天对他仍然十分信任,他依然为宰相,位高权重。
唐中宗李显继位之后,武三思虽然被推下宰相之位。但是唐中宗懦弱,朝中大权掌握在皇后韦氏、婕妤上官婉儿和安乐公主手里。而武三思与韦氏和上官婉儿有私,安乐公主的又是他的儿媳妇,所以很快就重登高位。
武三思执掌大权之时,大肆揽权,排除异己。他曾说:“我不知代间何者谓之善人,何者谓之恶人,但于我善者则为善人,于我恶者则为恶人耳。”典型的顺我者昌,逆我者亡。
虽然武三思一直大权在握,但是最后却不得善终。因为和韦氏、安乐公主的乱政,最终引发朝臣和唐宗室不满。景龙元年,左羽林大将军李多祚等发动变乱,武三思、武崇训等亲党被诛杀。
唐中宗对他还比较好,大肆追封,上谥号“忠”。但是等到唐睿宗继位之后,武三思就没那么安逸了。睿宗下令,将死去的武三思、武崇训斩棺、暴尸,坟墓夷平,死都不得安宁。
早在武则天离世,唐朝复立之后,其实武三思等人的结局就已经注定了!
相关参考
...剃发为僧,到他五十五岁的时候自然失去,安详的走过了自己的一生。中国有句老话,叫做人死如灯灭,还有一句话叫做死者为
她是乾隆最胆小的妃子,但却生下了大清最出色的皇子,被乾隆当成宝贝
最近大热的清宫剧《延禧攻略》,里面各宫嫔妃的争斗让观众们看的大快朵颐,温柔的白月光富察皇后,步步为营的辉发那拉氏,还有一心复仇的魏璎珞。可以看到,这部剧里面的所有人物的形象都十分鲜明,其中有一个嫔妃的
入水取蚌载以至,刨划片片光如银。三色七采亦有时,百难获一称奇珍。以上诗句出自乾隆的御诗《采珠记》。乾隆一生做过4万多首诗,在数量上可谓傲视群雄,但其质量就不置可否了,他的诗词水平之烂常常被后人作为茶余
明代开国皇帝朱元璋出生贫寒,做了皇帝之后,很是忌讳臣子的冒犯和讥讽,加上朱元璋疑心重且好杀,因为文字狱被其诛杀的士人着实不少,有些人被杀都不知道自己怎么死的。明代初期,每逢正旦、万寿圣节及册立东宫时,
“奸雄”曹操为何没当成皇帝 曹操真正要告诉群臣的,是他自己不称帝,但不会放弃手中大权,这种格局不但要自己做,自己的子孙也要继承下去。 在曹操取得北方后,政治地位日益增加。在
乾隆五十八年夏,英国派出的第一个使团不远千里终于来到了中国。在那会儿,受到《马可波罗》游记的影响,几乎在每一名欧洲人的心目中,彼时的中国仍是「”满地金银、人人穿丝绸”的天朝上国。当英国使团满怀虔敬地踏
描写项羽的诗有很多,我却独喜欢李清照的那首——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从古至今,都有成王败寇的说法,但项羽不是,他虽然败给了刘邦,但他依然被当成英雄,正如他自己所说——我项羽虽
嘉庆登基,正处于清王朝由盛转衰的启承转接时期。前朝留下的权臣当道、言路堵塞、内创累累的颓败局面,给他的施政带来很大阻力。在此情况下,他便想到开门纳谏,“诏求直言,广开言路”。然而有“太上皇”乾隆当道,
闲时翻阅清乾隆二十六年(1761)版四川《江油县志》,发现县官和县吏工资收入差距特别大,县吏工资收入十分微薄。据《江油县志》记载,那时县级政府中,被称作官的,仅有知县、巡检、典史、教谕和训导等四五人(
道光皇帝,愛新覺羅·旻寧,清朝唯一一位以嫡長子身份繼承皇位的皇帝。乾隆三十八年,皇十五子永琰被乾隆皇帝秘密立為皇儲;乾隆四十七年,永琰的嫡長子旻寧降生,讓一生都渴望傳位於嫡出皇子的乾隆皇帝龍心大悅。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