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皇帝皇后大婚究竟是一个怎样的流程
Posted 纳采
篇首语:如果每个人都理解你,那你得普通成什么样!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清朝皇帝皇后大婚究竟是一个怎样的流程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本文目录
清朝皇帝皇后大婚究竟是一个怎样的流程
在清代,从顺治一直到宣统。十个皇帝里只有顺治、康熙、同治和光绪,这四个皇帝的婚礼是在紫禁城里举行,叫大婚典礼。末代皇帝溥仪在紫禁城也举行过婚礼,但那时已是民国了。
上面说的四个皇帝,他们即位时都非常小,康熙最大,只有8岁,光绪最小,才4岁。不过大家比较熟知的雍正皇帝,他成婚年龄在文献上并没有明确记载。
关于皇帝的婚礼,一般都说礼仪,其实礼和仪是有一定区别的。词汇在发展过程中,它的内涵要发生一定的演变。礼讲究的是一种内在的、精神层面的,看不见的,体现了一种本质的东西。仪,咱们讲仪式,它就是有形的,可以看见的,通过这些仪式来体现内涵的礼。
大家都到皇后娘家聚齐
清代皇帝在真正的婚礼之前,有一个特殊的环节,就是选秀女。选秀女在清代是作为一种制度流传下来的。比如明宫廷,在民间也选一些比较俊秀的女子,但它不是制度,是非常规的。而清代皇帝在结婚之前,每三年都举行一次选秀女的活动。
之所以举行选秀女,是因为清代皇帝认为,他拥有天下,所以他希望在他的统辖范围内,最优秀的女子都应该纳入后宫,让她们去母仪天下。但是大家不要忘了,清代的统治者是满族,所以他只是把旗人的女子,认为符合条件的选入宫中。
旗人当时有三种:满洲八旗、蒙古八旗和汉军八旗。汉军八旗挺特殊的,他们实际是汉族,但归顺了满族,当时努尔哈赤、皇太极,把他们也编成了旗民,所以他们也算旗人。每种是八个旗,一共是二十四个旗。
清代规定每三年,二十四旗里适龄的女子都要参选。当时管理户籍的部门是户部,它既管理户籍,也管理当时全国的财政。户部给这二十四个旗的都统发文,通知要选秀女。
如果第一轮被刷下来了,叫撂牌子,这些人就可以随便嫁人了。
如果要是初选给记名了,作为记名秀女可以指配给亲王。如果皇帝不在成婚当年,也可以一直在户部记名,等待复选。进行复选的时候,就会有人被选为皇后,有的人被选为皇妃。光绪皇帝结婚,从他选秀女开始就画了一个《大婚图册》,有很多页,整个成婚过程都画了。选定了皇后以后,不是说就住在宫里了,这只是个前奏。
选上的秀女,还要先回娘家,等待相关的仪式举行之后再迎娶到皇宫。像光绪的皇后那拉氏出神武门回娘家的时候,可以坐皇宫的轿子。她回去的时候,也不是她一个人回娘家。当时选中的还有瑾妃和珍妃。光绪那个时候是一后两妃,瑾妃和珍妃也跟着回到那拉氏的娘家,等待着下一步的婚礼程序。
皇后,也就是那拉氏的父亲是八旗的副都统,是个高官,他们家有很多房子。他开辟出一个院子,叫西所。皇后和皇妃们就要住在这,住下之后,皇后娘家的人不能再来接触了。因为人家已经属于皇帝的人了,别人是不可以接近的。皇宫还要派太监、侍卫去给她们服务。作为准皇后或者皇妃的秀女们,进入婚前礼阶段。
天使咋成了说媒的?
至于婚前礼,包括两大内容,即纳采和大征。纳采的时候,皇后在家等着,皇帝挑个黄道吉日,然后举行纳采礼。纳采礼就是皇帝钦定了具体的纳采使节到皇后家。纳采使也不是随便就能当的,重要的亲王、大臣先给皇帝提供个候选名单,皇帝再圈定谁作为纳采使。纳采使也有副的,叫纳采副使。有些传媒上说什么纳采正天使、纳采副天使,皇帝的媒人怎么一下子变成天使了?
纳采使要先到太和殿前接受使持节,拿着这个节代表皇帝行使权利。大家知道现在驻外的一些官员叫使节,实际上是使持节的简称。
老百姓订婚的时候,也会给女方家带一点薄礼。皇帝结婚也要走一下形式,要送礼物。
清代是一个骑射民族,他时刻不忘本民族的骑射风尚,所以他送的有马,还会有盔甲、布匹和钱。再早的时候,还要送大雁,就是那种鸿鸟。取义大雁知时节,天冷了往南,天热了就往北。预示女孩要懂得礼节,要知道该做什么不做什么。
仪式之后,也就是媒人说完媒之后,娘家还要答谢一下媒人,一是请他吃饭,二是给他一点礼物。但是皇帝是至高无上的。他也办纳采宴,不是皇后娘家人去请皇宫里的人,而是皇帝命人在皇后家备好酒席,是皇家来组织纳采宴,答谢皇后的父亲。等于说他们这样一个家庭,给大清王朝养育了一个这么好的女儿,皇帝在老岳父家请客和民间的习俗是相反的。
清朝皇帝的吃饭流程是怎样的
满汉全席是我国一种集合满族和饮食特色的巨型筵席,起源于的宫廷,原为66岁大寿的宴席,旨在化解满汉不和,后世沿袭此一传统,加入珍馐,极为奢华。那么下面(qiwen8)小编给大家介绍一下皇帝的吃饭流程是怎样的? 满汉全席是我国一种集合满族和饮食特色的巨型筵席,起源于的宫廷,原为66岁大寿的宴席,旨在化解满汉不和,后世沿袭此一传统,加入珍馐,极为奢华。那么下面(qiwen8)小编给大家介绍一下皇帝的吃饭流程是怎样的? 清代皇帝吃饭流程 古代规矩很多,宫廷中规矩更甚,大至皇帝即位小至穿衣吃饭,都有自己的一套规矩。特别是清朝时期,皇帝吃饭也是一个机密,他们的饭菜是什么?怎么吃?什么时候吃?谁来做?谁来送,都有自己的一套规矩和流程。 清朝时期,皇帝并不都是一日3餐,有的多,有的少。有的皇帝一日只有两餐,即早膳和晚膳。皇帝在吃饭时,也是只有自己一个人,并在专设的桌子前单独进餐,民间称为“吃独食儿”。虽然皇帝喜欢吃独食儿,但吃饭时不会就他一个人,旁边会有侍候的宦官——侍膳。因为菜太多,桌子摆得满满的,用餐时远处的菜便够不着。但不必担心,皇帝吃饭时,并不用自己夹菜,会送到嘴边。 皇帝用膳时,除了太监在场,不远处还会站着听赏的人,如宠臣、皇子。皇帝不想吃,或是一时高兴,更多时候是吃不完,就会把美食赏赐下去。被赏的人只能在另设的桌子前,站着吃完。因为是皇帝赏的,即使不饿不想吃也得吃,而且要表示“味道好极了”。早期,帝王吃饭时还会有乐队助兴,后来的皇帝只有寿诞或庆典活动的餐会上,才会用乐。但吃饭时摆谱,却一直被发扬光大,直到晚清仍是如此。 清朝末代皇帝曾经在自传《》一书中,讲到了了自己吃饭的事情: 关于皇帝吃饭,另有一套专业术语是绝对不准别人说错的。饭不叫饭而叫“膳”,吃饭叫“进膳”,开饭叫“传膳”,厨房叫“御膳房”。到了吃饭的时候——并无固定时间,完全由皇帝自己决定——我吩咐一声“传膳!”,跟前的御前小太监便照样向守在养心殿的明殿上的殿上太监说一声“传膳!”殿上太监又把这话传给鹄立在养心门外的太监,他再传给候在西长街的御膳房太监······这样一直传进了御膳房里面。不等回声消失,一个犹如过嫁妆的行列巳经走出了御膳房。这是由几十名穿戴齐整的太监们组成的队伍,抬着大小七张膳桌,捧着几十个绘有金龙的朱漆盒,浩浩荡荡地直奔养心殿而来。进到明殿里,由套上自袖头的小太监接过,在东暖阁摆好,平日菜肴两桌,冬天另设一桌火锅,此外有各种点心,米膳,粥品三桌,咸菜一小桌。 所谓的“摆谱”,不是东北人的摆家谱,而是摆菜谱。清朝标准御膳,每顿饭有120道菜,要摆三张大桌。此外还有主食、点心、果品等。后来,有的皇帝觉得这样太浪费,菜谱变少,120道减为64道;太后的奕詝当皇帝时的咸丰年间,又减为32道;奕詝死后,垂帘听政的慈安太后,再减为24道。慈安太后死后,独揽大权的太后又摆起了谱,恢复了每顿饭百道大菜的老规矩,一顿饭少说要花200两银子。 称皇帝吃饭时摆谱还有一层意思,就是每道菜名叫什么,掌勺的大厨是谁,在盘子边都要标得一清二楚。这样一是保证饭菜的质量,显掌勺的手艺;二是万一饭菜出了质量问题,比如有毒,追究起来也方便。如今上等级饭店也会这样做,不知是不是学自皇家。 皇帝的餐具也是有讲究的,以金银器为主,即使是陶瓷制品,也是上好的质地。其中,金质碗、碟、盘等器皿最能显示皇家的气派,故而皇家都喜欢“金饭碗儿”。如果改用其他质地的器皿盛饭菜,会惹主子生气的。 清皇帝御制《端敬皇后行状》中透露了当初废掉皇后博尔济吉特氏的情况,原因之一就是她“癖嗜奢侈”,“尝膳时,有一器非金者,辄怫然不悦”。 除了金器,银器在皇帝的餐具中,也占有很大比例。如二十一年(公元1756年)十一月初三日《御膳房金银玉器底档》所记的餐具如下—— 金羹匙1件、金匙1件、金叉子1件、金镶牙箸1双、银西洋热水锅2口、有盖银热锅23口、有盖小银热锅6口、无盖银热锅10口、银锅1口、银锅盖1个、银饭罐4件、有盖银桃子6件、银镟子4件、有盖银暖碗24件、银盖碗6件、银钟盖5件、银錾花碗盖2件、银匙2件、银羹匙13件、半边黑漆葫芦1个、内盛银碗6件、银桶1件、内盛金镶牙箸2双、银匙2件、乌木筷10双、高丽布3块、白纺丝1块、黑漆葫芦1个、内盛皮7寸碗2件、皮5寸碗2件、银镶里皮茶碗10件、银镶里5寸无分皮碗1件、银镶里罄口3寸6分皮碗9件、银镶里3寸皮碗22件、银镶里皮碟10件、银镶里皮套杯6件、皮3寸5分碟10件、汉玉镶嵌紫檀银羹匙、商丝银匙、商丝银叉子2件、商丝银筷2双、银镶里葫芦碗48件、银镶红彩漆碗16件。 从这份档案中可看出,乾隆所用餐具中,绝大部分都是银器。如果说皇家喜欢金,那是为了显示气派和高贵,而使用银器,则有很多实际功能。 在中国上,并不乏皇帝被人在饭菜中做手脚而毒死的事件。《资治通鉴·晋纪八》(卷86)记载,汉惠帝司马衷,“食饼中毒,庚午,崩于显阳殿”。所以,皇家为了保证食品安全,过去通常有两种办法,一是在皇帝用膳前让别人先尝,这差事往往是侍膳太监的份内事,叫做“尝膳”。如果有毒,皇帝就可躲开毙命的危险。再是,餐前验毒,常用工具就是银器。 过去清宫盛装御膳的器皿外会挂一个小银牌,在拿开盖罩后,太监会当着皇帝的面,把银牌放进汤菜里试一下。溥仪证实了这一点,“每个菜碟或菜碗都有一个银牌,这是为了戒备下毒而设的”。 原来,如果有毒,银牌立刻就会变黑。现代科学已证明,这种方法是简单有效的。因为银碰到硫化物会起化学反应,生成黑色的硫化银。过去常用毒药,如砒霜(三氧化二砷)在提取时往往含有硫化物,所以银器测毒很灵验。相关参考
满汉全席是我国一种集合满族和饮食特色的巨型筵席,起源于的宫廷,原为66岁大寿的宴席,旨在化解满汉不和,后世沿袭此一传统,加入珍馐,极为奢华。那么下面(qiwen8)小编给大家介绍一下皇帝的吃饭流程
嘉靖皇帝不仅治国无方,治家更无道。他的3位皇后,一个被他踢死,一个被他气死,一个被他烧死,为历史所罕见:嘉靖元年(1522年),16岁的明世宗朱厚熜继承大统,选中元城县教授陈万年之女为皇后。大婚之后,
...是十分珍惜这来之不易的大婚时刻的洞房花烛之夜。古代皇帝大都拥有三宫六院七十二妃,但是,皇帝一般一生也只能结一次婚,此即所谓“大婚”。不过也有例外,如果哪位皇后被
...是十分珍惜这来之不易的大婚时刻的洞房花烛之夜。古代皇帝大都拥有三宫六院七十二妃,但是,皇帝一般一生也只能结一次婚,此即所谓“大婚”。不过也有例外,如果哪位皇后被
...是十分珍惜这来之不易的大婚时刻的洞房花烛之夜。古代皇帝大都拥有三宫六院七十二妃,但是,皇帝一般一生也只能结一次婚,此即所谓“大婚”。不过也有例外,如果哪位皇后被
说起清朝皇帝大婚就不能不说康熙皇帝了。康熙皇帝是有清一朝封后纳妃最多的皇帝。他一生册封了4位皇后,纳了庶妃、贵人以上嫔妃就有35位。而他也是清朝皇帝中大婚时年龄最小的皇帝。康熙四年,即公元1665年1
...门溥仪结婚是在1922年12月1日,他和婉容这一年都是17岁。清朝皇帝结婚称为大婚礼。这时的清王朝虽然已被推翻11年,但按照皇室优待条件,溥仪仍然保持着
...门溥仪结婚是在1922年12月1日,他和婉容这一年都是17岁。清朝皇帝结婚称为大婚礼。这时的清王朝虽然已被推翻11年,但按照皇室优待条件,溥仪仍然保持着
在中国古代,皇帝为天下至尊,富有四海,为了把这江山传给自己的子孙后代,所有皇帝都希望自己能子孙满堂,人丁兴旺。为了确保皇帝有子嗣,中国古代的皇帝都广纳嫔妃。周代的制度是:“天子后六宫,三夫人,九嫔,二
上午9点半到11点,是皇帝上朝理政、办理公务的时间。皇帝处理政务一般分为日常的和特殊的两种。像御门听政、宫中日常视事、接见外国使臣等,属于日常的政务;重要的典礼像登基大典、大朝会、皇帝生日、皇帝大婚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