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上演滑稽的跪拜礼

Posted 清廷

篇首语:上下观古今,起伏千万途。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天津上演滑稽的跪拜礼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本文目录

1、天津上演滑稽的跪拜礼

2、八国联军差点提前进京

天津上演滑稽的跪拜礼

曾几何时,他们一个是高高在上、说一不二的大清皇帝,一个是仰之鼻息、食其俸禄的小统领。庄士敦与张作霖的这次密谈,带给溥仪一个极大的利好消息:张作霖承诺将设法“帮助皇上并挽回残局”,恢复皇帝的特权。

曾几何时,他们一个是高高在上、说一不二的大清皇帝,一个是仰之鼻息、食其俸禄的小统领。事事无常,瞬息万变,未及几年,二人的地位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一个一跃成为手握重兵、权倾四野的风云人物,一个却失去江山、仅剩下一个“末代皇帝”的空头衔。他们就是中华民国陆海军大元帅张作霖和末代皇帝溥仪。本应是两个风马牛不相及的人物,却演绎了一段你来我往、相互利用的历史短剧。

蒙龙恩,受封赏

早在张作霖千方百计接受清廷招抚起,便注定要与清廷皇室发生千丝万缕的联系了。而且张作霖内心是应该感谢行将末路的清王朝的,尽管该政权已经岌岌可危,但却让出身低微的张作霖完成了他人生的一个重大转折,从此平步青云、扶摇直上。

接受招抚之后,张作霖便以清廷的忠实子民自居,先是剿胡匪,后是剿蒙匪,出生入死换取了清统治者的奖赏与重用。由此也有了他

与刚刚登基的小皇帝溥仪的初次接轨。小皇帝溥仪赏赐张作霖顶戴花翎,并以总兵记名,擢升为洮南镇守使。此外,溥仪还赏赐给张作霖龙袍一件,可见对其的肯定与重视。

辛亥革命之际,张作霖果断决策,保卫清廷,镇压革命。心机颇重的张作霖此时并非真心维护那个他从未蒙面的年幼小皇帝,仅是将此作为他政治上崛起的一次有利契机。但此举却让风雨飘摇中的清廷感激涕零,小皇帝也再次对这位忠实护主的勇士进行破格升赏,任命他为“关外练兵大臣”,并再次赏戴花翎。

一心热衷于升发的张作霖,从未见过这么大的封赏,不禁受宠若惊,马上以“社稷之臣”的身份,联合冯德麟、马龙潭、吴俊升等三十三名武将,给当时任内阁总理的袁世凯拍电,表示要武装勤王。其电文说:“革命军酿成民乱,无视君主,

徒逞其私利私愤,其行为殆与盗贼无异。朝廷只汲汲于大局之和平,虽有议和之议,但如斯缺乏诚意之和平,殊无讲求之必要,吾人所可取之途径,惟有武力而已。东三省与内地各省不同,军队部署既定,且勤王之心亦厚。劲旅数万,一旦有命,即可取道山东南下,誓当剿灭革命军,以区区微忠,尽瘁朝廷……”不知其时的小皇帝是否懂事,如已懂事,恐怕也会被张作霖的“耿耿忠心”所感动。

不仅如此,当直隶张环芝来电约张作霖带兵进关“勤王”时,他“即电复允许,拟即自带巡防队数营赴直联合各军与民军交战”,只是由于赵尔巽认为他在“保安会甚孚众望,恐一日离省人心浮动,故特挽留”,因而未能前往。否则,张作霖其时便有机会挺进关内!

但张作霖的出兵并不能挽腐朽的清廷于倾倒,历史的车轮很快便进入了民国时期。

“隔岸观火”,张作霖“借刀杀人”

溥仪虽退位了,但很多清室遗民不忍清廷走向终结,故一直积极地进行复辟活动。曾沐浴着“浩荡皇恩”而爬上高官显位的张勋便是清廷的坚守者。纵观全国上下,张勋认为已升任为奉天省长的张作霖手握重兵,最主要是他曾深感张作霖对清廷的耿耿忠心,乃派人进行联络。张作霖欣然同意,并派代表副官长赵锡嘏参加了张勋在徐州召开的策划复辟会议。由于在各省军阀中,“尤以张作霖与皖省长倪嗣冲赞成最力”,其代表赵锡嘏于徐州也备受优待。

这时,张作霖的谋士袁金铠为他出谋划策:“冯德麟因你升为督军,时有不平之色。莫若令其入京,暗中参加复辟,事成大帅不失戴诩之功,不成以冯当之,卧榻前免去他人酣睡,亦调虎离山之计也。”张作霖对袁金铠的进言,“深以为然”。权衡利弊,不久前还举双手赞成的张作霖马上转为“高骑墙头”,“暂行观望”。

八国联军差点提前进京

“天津教案”的严峻性,清末人已有所认识,一本晚清笔记的作者就曾感叹,如果此案当时处理不当,庚子年中的“八国联军”侵华就会提前上演。

此案的过程大致如是:1870年四、五月间,天津境内屡屡发生用迷药诱拐儿童的案件,不久民团组织拿获了一个叫武兰珍的嫌疑犯,武兰珍供称,迷药来自法国教堂的杂役王三。当时清朝负责北方沿海开放口岸通商、外交事务的是三口通商大臣崇厚,其衙门设在天津。崇厚约法国领事丰大业来衙门,要求教堂交出嫌犯对质。这时候,天津街上已聚集了不少愤怒的群众,各种说法不胫而走,人情汹汹。丰大业为人之骄横傲慢,英国在华的一些外交人员都啧有烦言,其在中国人面前气焰更盛,一言不合,于崇厚衙门里居然拔出枪来,三口通商大臣慌忙躲避。丰大业?忿然离开衙门,恰好遇上天津知县刘杰,二人为迷拐案争吵了起来,丰大业开枪击之,打死了护卫知县的家丁。此举激怒了本就愤愤不平的围观民众,大家一拥而上,将丰大业及随从群殴至死,余恨未消,又焚毁了法国教堂,教堂中十名修女、两名牧师在冲突中死亡。事态进一步扩大,四座英、美教堂成为池鱼之殃,被天津民众捣毁,3个俄国商人也丢掉了性命。

教案发生后,外国炮舰迅速开至天津示威,同时七个国家的公使联名向清政府的总理衙门提出强烈抗议,要求赔偿损失和惩凶。

与洋教有关而酝巨案,早有前兆。天津教案发生前,民众与洋教的冲突在神州大地早已此起彼伏。1861年,山西传教士不许入教的中国百姓出资参加传统的摊派演戏酬神活动,引起了绅民不满。山西巡抚向总理衙门报告:“该教士欲令奉教者概不摊派,且斥不奉教者为异端,是显分奉教与不奉教者为两类。其奉教者必因此倚恃教众,欺侮良民。而不奉教者亦必因此轻视教民,不肯相下”;1862年,湖南、江西、贵州等地相继发生群众焚毁教堂、育婴堂事件……

与上述事件相比,天津教案不仅牵涉国家多,死伤人众,而且有失控的危险,外国人的反应也更为激烈。但这种比较只是规模和冲突烈度的差距,而就其性质而言,均属于不同文明在文化惰性的驱使下,相遇却不愿沟通所结下的果实。洋教士视中国人演戏酬神为“异端”,和中国人用怀疑的目光审视育婴堂,并无本质区别。只不过,谣言的飞速传播,加上社会异动力量如会党分子的推波助澜,使中国人对异质文明的隔膜和误解更深而已。

天津教案之处理于清政府真如利剑头悬。一方面,经过两次鸦片战争,清王朝已充分领教了坚船利炮的利害,现在多国的外交和军事压力不容他们有丝毫闪失。另一方面,民间对教堂乃至洋人的愤怒情绪,既不失正义,又未必不是统治者眼里可以倚重的力量。清廷很清楚,如果对内蛮横打压,对外一味曲从,那等于损伤“民气”,失掉“民心”,自身统治的合法性将不复存在。教案起,总理衙门向高级官员征求意见,时任陕甘总督的左宗棠的一番话颇具代表性,他认为“津民之哄然群起,事出有因,义愤所形,非乱民可比。正宜养其锋锐,修我戈矛”。

清政府善后的进退两难在崇厚身上已有显露。据著名洋务派官僚黎庶昌所记,这位满洲贵族“驻天津近十年,调停于民教之间,人颇讥之。事变之后,崇公出示解散,有严禁聚众滋事之语,由是怨声载道。”清政府只好让崇厚出国避开风头,另择人办理教案。

清政府另选的人就是黎庶昌的老师,时任直隶总督的曾国藩。平定太平军的曾国藩声望正隆,但此时已经抱病,这从农历五月二十五日,清廷“(曾国藩)精神如可支持,着前赴天津”的上谕中显露无遗,同时也说明,在清廷最高统治者心目中,实在也找不出比曾更适当的人选。曾国藩的态度呢?他儿子,即著名外交家曾纪泽后来回忆,“臣的父亲先臣曾国藩,在保定动身,正是卧病之时,即写了遗嘱,分付家里人,安排将性命不要了。”平情而论,大概也不算太夸张。

曾国藩到底老谋深算,二十五日领命,二十九日他即回奏:武兰珍所供之王三,业经庾获,必须讯取确供;武兰珍是否果为王三所使?王三是否果为教堂所养?挖眼剖心之说,是否凭空谣传?抑系确有证据?此两者为案中最要之关键。从此两层悉心研鞫,力求平允,乃可服中外之心。

曾国藩看得很清楚,要对外国人和本国民众都有所交待,首要的问题,就是查清真相。而真相的要害,则在于拨开笼罩在育婴堂上的疑云。

相关参考

八国联军差点提前进京

“天津教案”的严峻性,清末人已有所认识,一本晚清笔记的作者就曾感叹,如果此案当时处理不当,庚子年中的“八国联军”侵华就会提前上演。此案的过程大致如是:1870年四、五月间,天津境内屡屡发生用迷药诱拐儿

滑稽之聖東方朔,滑稽搞笑的背後,卻有著不為人知的另一面

東方朔是武帝朝非常有名的文學家,他有著傳奇的一生,有人說他是喜劇之王,滑稽之聖,可以說他把滑稽搞笑演繹到了極致,還有人說他是跳樑小丑,靠「惡搞」升官發財,所有人認為他就是弄臣,有些人還有把他歸為另類奇

滑稽之聖東方朔,滑稽搞笑的背後,卻有著不為人知的另一面

東方朔是武帝朝非常有名的文學家,他有著傳奇的一生,有人說他是喜劇之王,滑稽之聖,可以說他把滑稽搞笑演繹到了極致,還有人說他是跳樑小丑,靠「惡搞」升官發財,所有人認為他就是弄臣,有些人還有把他歸為另類奇

废除跪拜制度

跪拜礼1912年元旦,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在南京成立。临时政府发布文告,改革旧俗、保障民权,其中十分重要的一条就是——“废止跪拜”。南京临时政府明确规定,从民国元年开始废除跪拜制度。当时在废除跪拜制度的细

清朝的礼仪是怎么样的

跪拜礼是清朝最隆重的礼仪之一,从臣子拜谒到晚辈请安,大多都是行跪拜礼。若遇重大节日还要行三叩九拜大礼仪。甚至别国使臣觐见皇帝,也要行跪拜礼。清朝初年,有外国使臣远渡重洋来到京城,因敬畏清朝富强国力,使

史记原文翻译,《史记·滑稽列传》全文翻译

《史记·滑稽列传》全文翻译译文:孔子说:“六经对于治理国家来讲,作用是相同的。《礼》是用来规范人的生活方式的,《乐》是用来促进人们和谐团结的,《书》是用来记述往古事迹和典章制度的,《诗》是用来抒情达意

溥仪自述三岁登基是多么滑稽(上)

爱新觉罗•溥仪,清朝末代皇帝,也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皇帝。在他的自述《我的前半生中》溥仪回顾了自己三岁入宫登基的滑稽剧。溥仪是这样写道:我先从三岁初次进宫的回忆说起。当我初次被抱进清宫时,虽然年龄仅三

一次滑稽的暗杀

 1910年4月2日夜,北京发生了一起轰动全国的大案:汪精卫、黄复生刺杀摄政王未遂。尽管没得手,但汪精卫从此声名大噪,即使后来做了汉奸,人们也会感喟:卿本佳人,奈何做贼。作为此案的副产品,汪精卫还赢得

畫面太滑稽

【環球網報道】據台灣「東森新聞雲」、「中時電子報」等台媒報道,近日,一段「慈警經藏演繹」活動視頻在島內流傳。視頻中,一名警官穿著警服帶領多名警察和消防員,先是雙手合十唱佛經,隨後他們又演繹了一段「佛舞

康熙祭拜孔子,无论如何不肯下跪,大臣略施小计,屁颠屁颠地跪拜

在中国古代,作为礼仪之邦,跪拜之礼相当隆重,并不是对谁都会轻易下跪。尤其是一国之君的皇帝,手握天下大权,自称为“天子”,除了跪拜天地和祖宗外,皇帝几乎不需要跪拜任何人,但有一人例外,他就是被称为“孔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