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文学家蒲松龄的思想

Posted 秀才

篇首语:天下之事常成于困约,而败于奢靡。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清朝文学家蒲松龄的思想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本文目录

1、清朝文学家蒲松龄的思想

2、淄博历史

清朝文学家蒲松龄的思想

蒲松龄思想

蒲松龄是我国古代最为著名的小说家,也是我国著名的文学家,他的小说《聊斋志异》现在还有很大的影响。现在对于蒲松龄先生的研究有很多,人们在对蒲松龄先生小说进行研究的同时,对蒲松龄的思想也进行了比较深入的研究。

蒲松龄画

实际上蒲松龄一生都在热衷于科举考试,但是因为当时科举考试腐败盛行,再加上蒲松龄本身五十几年都未曾考取功名,所以在他的思想意识中,是腐败对科举造成了损害,使自己不能在科场实现自己的愿望,因此他痛恨腐败,这就是他小说中的重要思想。

蒲松龄的思想受到他的父亲影响比较深,因为他的父亲是一个不得志的秀才,一生多次参加科举考试而不能中榜,所以在他教导自己儿子的时候,就将科举才是正途的思想传播给了自己的儿子蒲松龄,因此蒲松龄这一生都在为科举奋斗。

但是蒲松龄的科考之路注定是悲剧的,因为在他五十几年的时间中,都没有中榜。蒲松龄同时对于腐败是非常痛恨的,因为这和他没有在科举考试中取得成绩有很大的关系,所以他在思想中就有对腐败深刻讽刺意味。

这主要在他的小说和作品中表现出来,蒲松龄是伟大的文学家,他的作品最出名的是小说,实际上他还有很多其他的作品,比如诗和骈文等,他都是高手,同时在这些作品中他也表现出了对于腐败的痛恨。

蒲松龄一生都想进体制内

蒲松龄是我国清朝著名的小说家和文学家,他完成的巨著《聊斋志异》是现存的我国最著名的古代短篇小说,其中很多故事到现在还广为流传,在影视作品中也有很多改编,深受人们的喜爱。

蒲松龄画像

蒲松龄一生都想进体制内,也就是一生都想通过自己的考试为官,为此他用了一生时间去考试,但是中期一生都没有考中,一直到最后才是一个优贡,也没有因为考试而成为官员。

蒲松龄之所以这样热衷于考试,是因为他受到父亲的影响比较深远,他的父亲一生只是一个秀才,但是一生也在为考取功名而努力,但是因为自己没有考上,所以就将希望寄托在儿子身上,他亲自教导蒲松龄,将这一思想深深的刻在了蒲松龄的身体里。

蒲松龄也有过辉煌,他在考取秀才的时候三项第一,一时间成为人们熟知的人物,名气也由此开始传播。但是他后来不知为何,屡试不中,在后来的五十年中,他参加了多次考试,虽然才华横溢,但是就是不能中举。这让蒲松龄的内心十分郁闷,他一生都想进体制内,但是一生都没有如愿。

虽然蒲松龄一生都想进体制内而没有成功,但是他的才气是有目共睹的,在当时他的才名也被当时的人熟知。尤其是他后来写成的《聊斋志异》更是使他名流千古,到现在还影响着人们,成为一代伟大的小说家,这项成就比进体制内更为吸引人。

蒲松龄别名

蒲松龄是我国清代著名的小说家和文学家,他出生于1640年,去世于1715年,在他的一生中最大的成就就是写了一部传世巨著《聊斋志异》,这部文学作品的评价极高,艺术水平也非常高。

.

蒲松龄画照

蒲松龄是作者的原名,蒲松龄的别名是蒲留仙,留仙是蒲松龄的字,还有人叫他蒲剑臣,剑臣是他的另一个字。在古代人们有自己的名字,但是一般都不叫,因为这样会感觉很生疏,他们都会在成年以后自己取字,这个字也是他们的名字,一般关系比较好的都要叫字。

蒲松龄为什么给自己的字定为留仙和剑臣呢?这也和他的小说有关,因为《聊斋志异》是一本志怪体小说,其中说的都是妖魔鬼怪和神仙故事之类的事情,他为自己确定的字,就表现了这个意思。

《聊斋志异》耗费了蒲松龄许多年的时间,他在自己贫困交加的时候一边教书一边著述,在自己四十五岁的时候终于将这部巨著完成,之后的许多年中,他一直在对作品进行修改,一直到自己满意为止,就形成了我们现在看到的样式。

《聊斋志异》的出版发行也遇到了很多麻烦,因为书成以后,蒲松龄没有资金印制,也没有人资助他,所以一直在小范围内传阅,一直到乾隆年间才大范围刊印。此书一出,立刻震撼世人,人们争相购买,搞得洛阳纸贵,自此以后蒲松龄的聊斋志异才开始大范围流传。

蒲松龄的故事

蒲松龄一生做过两件大事,一是从事文学创作,二是为了追求功名利禄而多次奔赴科举考场。而流传于世的蒲松龄的故事也都和发生在蒲松龄身上的这两件大事分不开。

蒲松龄画照

蒲松龄的故事中最为出名的就是他曾经在通过秀才考试时拿到的连续三次的第一名。当时的蒲松龄正值19岁,为了通过秀才的科考已经参加了两次考试,在之前的两次考试中,蒲松龄都凭借自己的答卷拿下了第一名的好成绩,当时的这场考试就是他能否考中秀才的最后一场。按照清朝科考的惯例,考生答卷时必须采用八股文的文体,这种文体其实是很难发挥出考生真正的学识的,凑巧的是,这次开始的主考官是一名诗人,出的考题也不同于一般考官而加入了一些文学色彩,于是蒲松龄就下决心不用八股文攥写,在简单构思之后,蒲松龄决定用一种文学的手法来写一篇抨击社会现象的文章,果然,这篇文章得到了当时主考官的大力赞赏,蒲松龄也又一次拿到的第一名并成为一名秀才。

另外一件比较出名的蒲松龄的故事就是他为了自己的创作在街边摆茶摊的事。当时蒲松龄回到了自己的家乡,谋求生机的他不得已在一个有钱人家里做了一名教书先生。尽管如此,蒲松龄平日里最喜欢做的事情还是写故事。但是要满足自己不断扩大的创作需求,蒲松龄想尽办法终于想出了在村口摆茶摊的方法。蒲松龄摆茶摊非常特别,过往的行人不论是抽烟还是喝茶都不收一文钱,蒲松龄唯一的要求就是有故事的客人能够讲出一些给自己听。这件事的坚持也让蒲松龄获得不少的创作素材,感人的《促织》一作就是在摆茶摊搜集到的灵感。

蒲松龄科举

蒲松龄的小说非常出名,有关蒲松龄科举的事情也流传至今。蒲松龄第一次参加秀才考试的时候才仅仅19岁,当时蒲松龄在淄川县济南府参加考试,整个过程都非常顺利,蒲松龄连续三试都是第一名,自然也就成了当地的秀才,而亲自录取蒲松龄的人也非常了不得,那就是清朝著名的大诗人施闰章。

蒲松龄画像

施闰章当时担任的职务是山东地区的学政,并且施闰章还负责出题。山东秀才考试正式开始,施闰章出的第一道题目叫做《蚤起》,这个题目是从孟子著名的“齐人有一妻一妾”中得来的。虽然清朝的科考已经形成了固定的文体八股文,但是这并没有限制住蒲松龄的发挥。蒲松龄早早地就对人情世故有切身体会,再加上自身的观察力和阅读范围的广阔,很快便写出了一篇洋洋洒洒的答案,经历过三试之后都拿到了第一名,这让蒲松龄在当地几乎成为了家喻户晓的文人。

蒲松龄科举的道路并未就此终结。在通过秀才考试之后,蒲松龄开始向全国进发参加朝廷主持的举人考试,但是蒲松龄再试时曾经连续参加过4次举人的考试,但是直到72岁高龄之时,蒲松龄仍然没有成功通过考试而仅仅做了一名贡生。然而为什么蒲松龄科举之路的前后差别这么大呢?据说蒲松龄在参加秀才考试的时候本身就是剑走偏锋,因为他并没有完全遵照八股文的要求,但是他的敢言和精彩的文章还是吸引了当时的考官施闰章,但是先前这种情况在举人考试中却再也没有出现过。

蒲松龄世称什么

蒲松龄是我国在清朝时期非常著名的一位文学家,他的成就主要是因为他在短篇小说创作方面的造诣。按照古代人的称呼方式,蒲松龄还有两个字,一字称为留仙,另外一个字则是剑臣,另外蒲松龄还有一个号叫做柳泉居士。出生在山东淄川的蒲松龄还因为自己的贡献有了一些其他的名称,那么蒲松龄世称什么呢?

蒲松龄雕塑

蒲松龄从小就在书香门第中长大,饱读诗书的他不仅仅有渊博的知识和聪颖的头脑,而且在仅仅19岁的时候,蒲松龄就在秀才的考试中连续获得三次第一名而顺利通过,但是由于古代科考制度的 规定,成为秀才的蒲松龄在秀才的考试上却并不顺利。经历了连续四次的秀才选拔考试,蒲松龄却连连在科考中受挫,直到超过70岁时还得了一个清朝的“贡生”的名头,既然蒲松龄的科考如此失败,那么蒲松龄世称什么为什么受到关注呢?

蒲松龄世称聊斋先生,这个称号的由来是因为蒲松龄创作的《聊斋志异》这部作品在中国文学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而蒲松龄世称什么也和这部作品有着密切的关系。《聊斋志异》是一本由一个个短篇的小故事所组成的故事集,这本书一经问世就得到了后人的关注。

蒲松龄的聊斋志异主要是以一群鬼怪妖魔作为自己书中的主要人物,而且还把发生在这些奇异角色身上的故事作为这本书最吸引人的情节部分。但是蒲松龄写这本书的目的却在于,希望通过一些怪闻异事来讽刺当时的朝政和社会积弊,这部立意深刻的作品也为此影响了一代又一代读者,故而,蒲松龄被世人称之为聊斋先生。

淄博历史

1.淄博的历史人物,历史故事

淄博历史上出现过许多著名人物,像“春秋五霸”之首的齐桓公,齐国名相管仲、晏婴,军事家孙武,文学家左思,农学家贾思勰,西汉名医淳于意,唐朝开国元勋房玄龄,清朝文学家蒲松龄、赵执信、王渔洋等。

早期先贤的思想成就,昭示着淄博的文化渊源。中国最早记述手工业生产技术规范的著作《考工记》和农学巨著《齐民要术》均出自淄博。

清代学者蒲松龄和他的《聊斋志异》以其深厚的文化内涵越来越受到国内外的关注。清代文坛领袖王渔洋、赵执信和蒲松龄被后人并称为孝妇河畔三名人,底蕴丰厚的历史文化,使淄博成为一个名副其实的的文化旅游之都。

2.淄博有哪些历史故事

秦灭韩之战秦王嬴政二十六年(公元前221年),在秦灭六国的战争中,秦军攻灭齐国(今山东境)的作战。

齐国自济西之战(前283年)受到燕军重创以来,实力一直未能恢复。秦国在远交近攻的方针下,采取一切非军事手段,争取齐国中立,以削弱六国抗秦的力量。

齐君为了自身的眼前利益,对秦亦采取结好政策,不敢支援其他五国抗秦。由于齐王建“事秦谨”,所以“王建立四—十余年不受兵”(《史记·田敬仲完世家》)。

齐丞相后胜为秦国重金收买,只幻想与秦联盟,既不与各国合纵抗秦,也不在本国加强战备。齐王完全听信了后胜的主张。

巨鹿之战中国封建社会最早的统一战争秦统一六国的战争,既是战国末期最后一场诸侯兼并战争,又是中国历史上最早的一场封建统一战争。从公元前230年到公元前221年,秦国用了10年的时间,相继灭掉了北方的燕、赵,中原的韩、魏,东方的齐和南方的楚六个国家,结束了春秋以来长达500余年的诸侯割据纷争的战乱局面,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中央集权统一国家。

战国时期,经过长期诸侯割据战争,诸侯各国盛衰格局发生了很大变化,许多弱小国家被消灭,中国境内只剩下齐、楚、燕、韩、赵、魏、秦七个大的诸侯国,史称战国七雄。

3.淄博的发展史

淄博地区历史悠久。

公元前 四千五百年的大汶口文化遗址,已在张店区的浮山驿,冢子坡,临淄区宋家庄,后李冠庄。薛家庄,淄川区的口头等地发现多处: 淄博原系淄川与博山两县简称。

1938年10月下旬,清河特委分为淄博,清河两个特委。1945年8月,成立淄博特区,设专员公署,属鲁中行政公署领导。

管辖博山,淄川两县和博山市,专属机关驻博山,至此淄博才作为一个名副其实的行政区划名称确定下来。1964年1月,二次成立淄博特区,仍管辖两县一市。

同年7月,撤销,淄川博山两县并入鲁中区一专区。1948年3月,淄博全境解放,8月成立鲁中南区淄博特区,管辖淄川博山两县,张店周村两市,和博城,黑山,原山三个直辖区专属机关驻博山。

1949年7月淄博特区与华东财政经济办事处工矿部合并,成立淄博工矿特区,属山东省政府领导,管辖淄川博山两县 张店周村两市。1950年5月,淄博工矿特区与清河专区合并。

成立淄博专区,管辖:博山 淄川 桓台 临淄 长山 邹平 章丘 章历八县。11月,专区内部又划出淄博 张周两市。

1953年7月,淄博专区改为淄博工矿特区.1955年3月,淄博工矿特区改为淄博市,管辖博山 张店 周村 洪山 昆仑 黑领 杨寨七个区,为省辖市。1958年9月,全市管辖博山 淄川 张店 周村四个区,市委 市人委机关驻博山。

1959年1月淄博市与惠民专区分设,恢复为省辖市,管辖淄川 博山 张店 四个区,市级机关由博山迁至张店。1969年12月,昌潍专区的临淄县划归淄博市,改为临淄区,全市管辖五个区。

1983年10月,惠民专区的桓台县又划归淄博。后来的 高青和沂源我就不知道哪一年的了。

4.淄博历史上的名称

淄博市市名由来 因原境内辖淄川、博山两县而得名。

1945年建立淄博特区专员公署,1955年3月9日设立淄博市。张店区 张店城区,古称黄桑店。

因地处交通要冲,过往商旅多在此栖身。宋代,黄桑店中有一张氏店门庭大,客房多,生意兴隆,遐迩闻名。

后来黄桑店之名渐被张家店取代。至元代,称之为张店。

1955年4月,正式成立张店区。临淄区 临淄原名营丘,公元前859年,齐献公更名为临淄。

1970年改称临淄区。淄川区 因淄河流经境内而得名。

1956年称淄川区。博山区 其一,博山全境尽山,几无平坦之地,博山之名具有多山之意。

其二,因境东南有"博山",故以山名为县名。1955年3月改为博山区。

周村区 战国前,因此地位于丘陵、平原的交接处,故名为昼,曾因人少聚居而名为昼,后因字音转变和临水居称昼屯,北宋年间演变为周村。1955年4月设周村区。

桓台县 南宋理宗绍定元年(1228年),置新城县。1914年易名耏水县,旋改桓台县。

因境内有齐桓公戏马台而名。高青县 1948年,由原高苑县和青城县合并而成,取两县首字而得名。

沂源县 1944年5月建沂源县,因境内沂河发源地而得名。

5.淄博历史上的名称

淄博市市名由来 因原境内辖淄川、博山两县而得名。1945年建立淄博特区专员公署,1955年3月9日设立淄博市。

张店区 张店城区,古称黄桑店。因地处交通要冲,过往商旅多在此栖身。宋代,黄桑店中有一张氏店门庭大,客房多,生意兴隆,遐迩闻名。后来黄桑店之名渐被张家店取代。至元代,称之为张店。1955年4月,正式成立张店区。

临淄区 临淄原名营丘,公元前859年,齐献公更名为临淄。1970年改称临淄区。

淄川区 因淄河流经境内而得名。1956年称淄川区。

博山区 其一,博山全境尽山,几无平坦之地,博山之名具有多山之意。其二,因境东南有"博山",故以山名为县名。1955年3月改为博山区。

周村区 战国前,因此地位于丘陵、平原的交接处,故名为昼,曾因人少聚居而名为昼,后因字音转变和临水居称昼屯,北宋年间演变为周村。1955年4月设周村区。

桓台县 南宋理宗绍定元年(1228年),置新城县。1914年易名耏水县,旋改桓台县。因境内有齐桓公戏马台而名。

高青县 1948年,由原高苑县和青城县合并而成,取两县首字而得名。

沂源县 1944年5月建沂源县,因境内沂河发源地而得名

6.淄博历史文化遗址有哪些

临淄位于山东省中部,西周、春秋、战国时为齐国都城,西晋以后,为州、郡、县治。淄博是齐国故城、田齐王陵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历史文化遗址:临淄墓群、桐林田旺遗址、古墓葬、淄博宝山滑雪场 、淄博玉黛湖滑雪场 、聊斋园 、蒲松龄故居、东周殉马坑、原山国家森林公园 原山泰山行宫、鲁山森林公园 、齐国历史博物馆 、齐故城遗址﹑ 中国古车博物馆﹑ 淄博市博物馆﹑ 泉河头风景区 、颜文姜祠、姜太公旅游中心、蒲松龄书馆 、.樵岭前风景区 、赵执信纪念馆(因园)、普照寺(大佛寺)、奎盛公园 、梓童山风景区 、文峰山公园 、萌山风景旅游区、淄川游乐园、博山开元溶洞、梦泉生态旅游风景区、临淄足球博物馆、沂源溶洞景区、沂源九天洞景区、沂源唐山风景区、织女洞森林公园、圣佛山怪石峪休闲乐园、《聊斋志异》

7.淄博的发展史

淄博地区历史悠久。

公元前 四千五百年的大汶口文化遗址,已在张店区的浮山驿,冢子坡,临淄区宋家庄,后李冠庄。薛家庄,淄川区的口头等地发现多处: 淄博原系淄川与博山两县简称。

1938年10月下旬,清河特委分为淄博,清河两个特委。1945年8月,成立淄博特区,设专员公署,属鲁中行政公署领导。

管辖博山,淄川两县和博山市,专属机关驻博山,至此淄博才作为一个名副其实的行政区划名称确定下来。1964年1月,二次成立淄博特区,仍管辖两县一市。

同年7月,撤销,淄川博山两县并入鲁中区一专区。1948年3月,淄博全境解放,8月成立鲁中南区淄博特区,管辖淄川博山两县,张店周村两市,和博城,黑山,原山三个直辖区专属机关驻博山。

1949年7月淄博特区与华东财政经济办事处工矿部合并,成立淄博工矿特区,属山东省政府领导,管辖淄川博山两县 张店周村两市。1950年5月,淄博工矿特区与清河专区合并。

成立淄博专区,管辖:博山 淄川 桓台 临淄 长山 邹平 章丘 章历八县。11月,专区内部又划出淄博 张周两市。

1953年7月,淄博专区改为淄博工矿特区.1955年3月,淄博工矿特区改为淄博市,管辖博山 张店 周村 洪山 昆仑 黑领 杨寨七个区,为省辖市。1958年9月,全市管辖博山 淄川 张店 周村四个区,市委 市人委机关驻博山。

1959年1月淄博市与惠民专区分设,恢复为省辖市,管辖淄川 博山 张店 四个区,市级机关由博山迁至张店。1969年12月,昌潍专区的临淄县划归淄博市,改为临淄区,全市管辖五个区。

1983年10月,惠民专区的桓台县又划归淄博。后来的 高青和沂源我就不知道哪一年的了。

8.介绍淄博(名人)

淄博历史悠久,文化灿烂。

淄作为春秋战国时期"春秋五霸之首,战国七雄之冠"的齐国都城长达800年之久。在此期间,风云变幻,波澜壮阔,姜太公、齐桓公、齐威王、管仲、孙武、晏婴、田单、司马穰苴等名君贤相、英帅良将,不仅创建了"临淄之中七万户……临淄之途,车毂击、人肩摩,连衽成帷,举袂成幕,挥汗如雨,家敦而富,志高而扬"的这个海内外闻名的东方名都,也创建了一部雄壮曲折的齐国史。

在先秦的历史舞台上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悠久的历史,为淄博遗留了大量的文物古迹,临淄故城及其周围地带文物古迹浩繁,被誉为"地下博物馆"。

临淄的后李文化在我国北方属首次发现,大汶口文化、龙山文化、岳石文化、殷商文化在淄博皆有迹可寻。清代文坛大家蒲松龄和他的巨著《聊斋志异》以其博大精深的文化内涵越来越受到国内外的关注,淄川区蒲家庄,也成为一个风光优美、宛若仙居的聊斋文化旅游区。

清代文坛领袖王渔洋、赵执信和蒲松龄被后人并称为孝妇河畔三名人,蕴藏深厚的齐文化,使淄博成为一个名副其实的积淀深厚的文化旅游之都。

9.淄博的历史调查报告

淄博[1]历史悠久,是齐文化的发祥地,国家历史文化名城。

中国历史上第一本手工业方面的专著《考工记》、第一本农业方面的专著《齐民要术》以及最早阐述服务业的专著《管子》都是在这块土地上写成的。齐文化具有开放进取、兼容并蓄的特质,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渊源之一。

战国时期,齐国成立的稷下学宫称世界东方第一所高等研究学府,囊括了百家争鸣的所有学派的代表人物,淄博临淄的稷下,一个神圣的名词,中国唯一一次百家争鸣的发生地,一个令古往今来无数贤才雅士魂牵梦绕的地方。战国中期,诸侯兼并战争加剧,齐国为实现“一匡天下” 的理想,于齐都临淄稷门附近建稷下学宫,广招天下贤良博学之士到稷下学宫传道授业、著书论辩。

稷下学宫存在的一百五十年间,各派云集、平等共存,百家争鸣、学术自由,求实务治、经世致用,孕育或发扬了纵横家、儒、道、法、名、阴阳、兵、杂等各家学说,使齐国成为天下学术文化的中心。稷下学宫的出现及其成就,不但是中国文化发展史上的一座里程碑,也是世界文化史上辉煌的一页。

雄辩纵横家苏秦、张仪、孟子、李斯和韩非子的老师荀子、滑稽大师淳于髡、阴阳家邹衍、法家名士慎道等各色人物“你方唱罢我登台”,带来了堪比西方雅典学派的学术盛世。2004年12月,全国首家民办法律研究所——淄博齐铭法律研究所又作为中国大陆首家由律师主持发起的专业法律研究研讨机构,将继续秉承稷下学宫的精英文化学术阵地的作用,努成作为纵横家、法家主流文化和各家思想的学术化、普世化和实践者。

目的是将稷下学宫的百花齐放、百家争鸣、一致百虑、和而不同的“和同”精神发扬光大,同时迎合当前创建和谐社会、实践科学发展观的国家政策,为中华民族的复兴而作出一份贡献。 约前6010年—约前5600年(后李文化时期) 据考古工作者对淄博地区最早的古文化遗址——临淄区齐陵镇后李官庄“后李遗址”出土的陶器考证,生活在这一地区的先民在距今约八千年前已开始制作陶器。

其早期产品均为夹砂陶,以圆底器为主,器类单调,均以手制。是我国最早制作陶器的产地之一。

约前5500年—约前4300年(北辛文化时期) 今张店区傅家镇浮山驿村、黄家村附近皆产陶器,所制器物有钵、鼎、壶、罐等工艺水平较后李文化时期有明显进步,开始大量制作泥质陶,具有山东地区新石器时代北辛文化的鲜明特色,距今约七千年左右。 约前4040年—约前2240年(大汶口文化时期) 陶器生产较前有新的发展,生产范围扩大。

主要分布在今张店、临淄、淄川境内,迄今已发现此时期的遗址30余处,其早期产品多为红陶,中晚期为灰陶、白陶及彩陶,在使用原料、成型、烧成等方面,先人们已积累了丰富经验。 约前2010—约前1530年(山东龙山文化时期) 制陶业在前代基础上已发展到相当水平。

陶器制作成为氏族部落的一种专业劳动。普遍采用快轮成型,产品以黑陶、灰陶为主,种类很多。

其中,黑又亮的薄壁陶最著名,产地分布较广,今临淄、张店、淄川、周村、桓台、博山、沂源区县共有产地60余处。 夏商周 约前21世纪—约前16世纪(夏朝) 夏朝是我国历史上建立的第一个奴隶制国家。

根据淄博地区已发现的“岳石文化”考证,这一时期的陶器生产仍很发达。主要集中在临淄、桓台、淄川、沂源、周村境内。

约前16世纪—约前11世纪(商代) 制陶手工业与夏代相比有较大发展,主要分布在临淄、张店、淄川、桓台、周村等地,以烧制泥质灰陶和夹砂灰陶为主。 前11世纪—前771年(西周时期) 西周初年,武王封姜尚为齐国君,都治临淄。

对制陶手工业颇为重视,专门设置“陶正”(官)管理陶器生产,临淄附近出现官营作坊。齐国制陶业较前发达,始制白釉陶器及砖、瓦等建筑用陶。

前770—前476年(春秋时期) 各地仍以生产鬲、鬶、盆、豆、盂等日用灰陶器和瓦、水管道等建筑陶为主,制陶业中出现了产品分工。 前475—前221年(战国时期) 淄博地区制陶业开始形成作坊集中的手工业生产,许多私营作坊出现。

产品由日用生活品扩大到明器、陶制工具。随着城邑建设的扩大,建筑陶空前发展。

汉魏六朝 前221—前207年(秦代) 秦统一中国后立郡县制、设齐郡,治临淄,辖今淄博大部地区。制陶业无大发展。

仍生产日用陶和建筑用砖瓦。 前206—25年(西汉) 制陶业复兴,淄川地区发展尤快,建筑用陶的烧造技术和品种较前代有了显著进步和扩大。

陶塑,异军突起。 25—220年(东汉) 低温绿色釉陶器制作成功。

各种陶器大量生产。制陶技术进入了新阶段。

220—420年(三国·两晋) 除西晋得到短暂统一、社会一度安定外,一百多年里北方连年战乱,兵连祸结,淄博地区的制陶业一度逆转。临淄以及市区北部的陶器生产逐步衰退,制陶业由北向南转移。

534—550年(北朝·东魏) 今淄川区寨里村窑场兴起,以烧造青釉瓷开创淄博瓷器之先河,为中国北方最早生产青瓷的产地。 550—577(北朝·北齐) 寨里窑制瓷工艺明显进步,产品质量日渐精进。

以青釉莲花瓣尊为代表,其胎骨坚致、釉色莹润,造型优美,具有相当高的艺术水平。同时,烧造黄色铅釉陶器。

相关参考

著名文学家蒲松龄号什么 蒲松龄字什么

蒲松龄号什么蒲松龄是诞生于清朝的一位著名小说家和文学家,按照古代文人的称谓习惯,蒲松龄分别有字和号两种别称。那么蒲松龄号什么字什么呢?蒲松龄字留仙,另外还有一个字是剑臣,而他的号也叫做柳泉居士。蒲松龄

淄博历史

1.淄博的历史人物,历史故事淄博历史上出现过许多著名人物,像“春秋五霸”之首的齐桓公,齐国名相管仲、晏婴,军事家孙武,文学家左思,农学家贾思勰,西汉名医淳于意,唐朝开国元勋房玄龄,清朝文学家蒲松龄、赵

淄博的历史名人

淄博的历史人物,历史故事淄博历史上出现过许多著名人物,像“春秋五霸”之首的齐桓公,齐国名相管仲、晏婴,军事家孙武,文学家左思,农学家贾思勰,西汉名医淳于意,唐朝开国元勋房玄龄,清朝文学家蒲松龄、赵执信

人格化演绎药方的故事 蒲松龄曾将中药入戏

提起蒲松龄,人们会自然想到他所写的《聊斋志异》。他不但是一位著名的文学家,还是一位医药科普作家。公元1704年,山东淄川一带发生旱灾。蒲松龄目睹百姓贫病交加的悲惨情景,不顾年老多病,四方奔走,搜集了许

蒲松龄写《聊斋志异》为何热衷写婚外情呢?

蒲松龄(1640-1715),字留仙,号柳泉居士,世称聊斋先生,山东淄川(今属淄博)人,清代文学家。出身于一个逐渐败落的地主家庭,广读经史,学识渊博。代表作《聊斋志异》,是我国文言文短篇志怪小说中成就

”聊斋先生”蒲松龄一生想进“体制内”

...间,刺贪刺虐,在中国妇孺皆知,甚至走出国门,对西方文学家如卡夫卡等人也产生过重要影响。而这位大师的人生,却始终在贫困线上挣扎,连自己的著作也无钱印行。种种痛处,只印证了一句古话:“穷愁著书。”坎坷功名...

晚清思想家龚自珍的老师是谁

龚自珍老师龚自珍是中国清朝末期的思想家、文学家、思想家。龚自珍能在文学上取得如此大的成就,离不开其老师早年对他的教导,那么龚自珍老师是谁呢?龚自珍画像据史料记载,龚自珍老师的名字叫宋,是浙江的贡生,因

清朝文学家龚自珍写诗的必备特征是什么

龚自珍是清朝人,他是拥有思想家、诗人、文学家等多重身份的文人。而龚自珍最为大家所熟知的身份便是诗人。龚自珍在朝廷任官的过程中,主张改革清除政治中的弊端、全力抵制外国的侵略,因此龚自珍的诗大多揭露了清朝

蒲松龄屡考屡败之谜,参加科举考试44年,为何连个举人也没考中

古代科举考试是王朝选拔人才的一个重要途径。即使到了清朝,虽然有世袭或者捐官之说,但科举考试依旧是天下读书人成就自己的唯一出路。清朝的科举制度延用明朝,而明朝的科举制度是在宋朝基础上进一步规范,此时科举

蒲松龄大骂奴仆

清朝的蒲松龄是一位“写鬼写妖高人一等,刺贪刺虐入骨三分”的讽喻大师,因怀才不遇,在乡里教私塾营生。那时,蒲老汉子的老家山东淄川县有个王大官人,家中养了一大帮狗腿子,其中有个叫金彪的独眼管家,为虎作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