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打出了响彻三百年的耳光

Posted 耳光

篇首语:少年乘勇气,百战过乌孙。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谁打出了响彻三百年的耳光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本文目录

1、谁打出了响彻三百年的耳光

2、历史人物 一个耳光引发的宫廷地震

谁打出了响彻三百年的耳光

在第七十四回抄检大观园一节。贾母房中的傻大姐在大观园中误拾一只绣春囊,碰巧被邢夫人看见,为了挑起事端,她第一时间交给了王夫人。王夫人气愤难平,她先是怀疑是王熙凤的,将其找来教训了一番,接着又按王熙凤的意见,将周瑞家的等人叫来商议,想找出香囊的主人。因嫌人少,便叫恰巧走来的邢夫人的陪房王善保家的也进园内照管。“这王善保家正因素日进园去那些丫鬟不大趋奉他,他心里大不自在,要寻他们的故事又寻不着,恰好生出这事来,以为得了把柄”,遂趁机大讲丫鬟们的坏话。正是由于王善宝家的唆使,也为给邢夫人一点颜色看看,所幸听信王善保家的馋言,先将晴雯唤来严斥,至晚更遣凤姐带人对大观园进行了一次大抄检。

迎春屋里的司棋被抄捡出“物品”她没有一点主张,只会哭,虽然一看就是个没有主见的千金大小姐,但主仆情意也彰显可见;再看看惜春。她屋里的入画被抄捡的物品并不重要,连王熙凤都网开一面,后来尤氏也来求情,而这个冷漠的小姐,偏偏来了一个大义灭亲,无论谁都不好使,一定严惩,最后入画被逐。

查到探春的时候,一行人显然没有料到这一行动会遭到探春及其手下丫头们的抵制和反对。王熙凤等来到秋爽斋时,探春早已预闻此事,命“众丫鬟秉烛开门而待”。在平时威风八面的凤姐面前,探春正气凛然,横眉冷对。她先命丫头们把箱柜、镜奁、衣包等“若大若小之物一齐打开”,继而声言:“我的东西倒许你们搜阅;要想搜我的丫头,这却不能”,因为“我原比众人歹毒,凡丫头所用的东西我都知道,都在我这里间收着,一针一线他们也没的收藏,要搜所以只来搜我”。事情做到这个份上,按说已够大胆甚至有些越格,连王熙凤也高看一眼,心里暗暗佩服探春的胆识,而探春并没有就此打住。那王善保家的要“趁势做脸献好”,竟嘻笑着拉起探春的衣襟,以示翻检彻底。不料探春登时大怒,挥手“啪”的一掌打在王善保家的脸上,这记响亮的耳光充斥着整部《红楼梦》里,让人神清气爽,她大声怒斥道:“你是什么东西,敢来拉扯我的衣裳!我不过看太太的面上,你又有年纪,叫你一声妈妈,你就狗仗人势,天天作耗,专管生事……你搜捡东西我不恼,你不该拿我取笑。”说着,又亲自解衣卸裙,拉着凤姐细细地翻,说“省得叫奴才来翻我身上”。只慌得凤姐平儿忙与探春“束裙整袂”,口内连声申斥王善保家的。直闹得王善保家的老脸丢尽,羞愧难当,凤姐等也感没趣……

这段精彩的描写,把一个庶出的女儿积压内心所有的怨气一吐为快,这样的行为在探春身上彰显了不为权贵,遇事敢干担当,勇担责任的大女子彰显无疑。也充分说明了探春心高气傲的个性和卓越的见识与才能。被后世的红学家们称:响彻了三百年的一记耳光!

历史人物 一个耳光引发的宫廷地震

  大宋仁宗年间的一天,一贯勤政的仁宗连着三天无缘无故不上朝了。这让大臣们都有点摸不到头脑了。

  这天朝堂上,当仁宗的贴身太监阎文应再次宣告,万岁有旨今日不议政完毕后,宰相吕夷简走了出来,问道:“万岁因何又不上朝?”阎文应苦着脸说:“这事你不该问我啊。”说完掉头就要走。吕夷简一把抓住阎文应喝道:“万岁勤政仁德,从未无缘无故不上朝。可如今已经连续四天都不见万岁,也没有任何原由,老夫不问你问谁?”这话一出,其他大臣也都纷纷附和,顿时集体“围观阎文应”。阎文应吭哧了几声后,几乎哭着说:“诸位大人,倘若诸位被夫人揍一耳光,脸上留下血印,不知诸位大人是否还能上朝面圣?”

  朝堂上一片安静,还是吕夷简率先反应过来,急切问道:“莫非是万岁他,他……”阎文应眼泪下来了,也不回答,一个劲儿地摇头叹息,然后推开众人,哭着走了。

  毫无疑问,仁宗挨皇后的耳光了。大臣们没人吭声。这说是国事吧?可分明是两口子打架;说是家事?可挨揍的人是皇上,闹得都不理国政了。而且若掺和不好,“猪八戒照镜子”算是好结果,弄不好人头就落了地。

  “诸位大人,”吕夷简打破了沉默,“不知谁能陪同老夫一起去,去……入宫上奏紧急朝政?”没人吭声。吕夷简叹了口气,接着说:“既然如此,那老夫就独去了。”

  不知吕夷简上奏的是什么紧急政务,第二天仁宗就上朝了,大臣们都偷偷的仔细瞅,可不,仁宗的脸蛋子上隐隐约约有两条血印子,一看就是指甲划的。

  “万岁!臣有一事!”吕夷简出班跪倒奏道,“臣的外侄,昨天突然向臣哭诉,其妻竟在好友面前悍然将外侄打得口鼻出血,故外侄想要休妻。臣一时也拿不定主意,所以特来请奏万岁,是该休妻,还是不该呢?”

  所有大臣都明白吕夷简奏这道鸡毛蒜皮的小事是什么用意,都支起耳朵听。仁宗无精打采地说:“这是家事,朕岂能乱断。”

  吕夷简说:“是,但臣外侄官任知府,如今为此事羞见同僚,已三天未处理政务,甚至想辞官。这就不是家事了,故臣才请奏万岁。”

  仁宗有点生气了,喝道:“大胆吕夷简,你这分明……分明……”说到这,仁宗“哎呀”一声,就去捂脸。原来他刚才生气时吹胡子瞪眼,忘了自己脸上那两道血印子了。吕夷简一瞅,顿时精神了起来,说:“万岁为何痛苦呻吟?万岁是天下之主,一举一动都事关天下安危,万岁可否明示?”

  仁宗指着吕夷简,说:“你,你不是知道了吗!还明知故问。”说完,站起身气哼哼地走了。

  仁宗一走,群臣立刻围住吕夷简。原来仁亲帝很宠爱后宫里的杨美人,那天,仁宗正跟杨美人喝酒作乐,恰好郭皇后看见了。郭皇后醋意大,眼见老头子喜欢别的女人,气不打一处来,便呵斥杨美人:妖狐媚国。杨美人哪敢惹郭皇后,吓哭了。仁宗心痛了,也觉得郭皇后太霸道,便好言安抚杨美人。仁宗这等于火上浇油。郭皇后的醋瓶子立刻打翻,过去就给了杨美人俩嘴巴子。哪知仁宗来了个“英雄救美”,结果非但没拦着,反倒结结实实地挨了一嘴巴。

  群臣听毕,有好几位差点儿没笑出声来,折腾了半天是这么回事,纯属“后宫艳史”。吕夷简眼贼,看出来有些大臣的心思了,脸一沉说:“皇后本应母仪天下,安抚后宫,如今却因皇后之过,使后宫之事让万岁心神大乱,无心处理朝政,若放任下去,后果不堪设想。难道各位以为是小事吗?”

  群臣都严肃了起来,纷纷附和,最后吕夷简提出:让仁宗废掉无德的皇后。在一片吵嚷声中,中丞孔道辅突然一皱眉,冷冷地扫了眼吕夷简,说:“吕大人,你昨日说,入宫上奏紧急朝政,今日却突然在朝堂上奏些鸡毛蒜皮的琐事,莫非这就是大人所说的紧急朝政?下官有些糊涂了。”

  吕夷简打量了两眼孔道辅冷冷一笑说:“孔大人,你虽是孔夫子的后人,但老夫上奏什么,也要向你汇报吗?老夫看,你不是糊涂,而是想得太多了。”

  就这样,第二天朝堂上,吕夷简率先发炮,上奏“郭皇后无德,要求废掉郭皇后”。许多大臣纷纷赞同。而孔道辅则强烈反对:后宫之事,是皇帝家事,群臣不得妄议。更何况皇后并无大的失德之处,不该废皇后。另一些大臣,表示支持孔道辅。

  朝堂开锅了,争吵声是一声高过一声,几乎都要动手掐起来。仁宗毫无表情,看着群臣折腾。最后好像有点烦了,站起身谁也不理自顾自走了。群臣安静了下来,瞅着仁宗的背影,都有点傻。怎么办?万岁不理。不理?那就烦死他!

  一连三天,朝堂上天天如此。仁宗真是好脾气,任由大臣们折腾。一时间,大臣们都有点泄气了,没人再谈这事。可谁料到,此事刚刚平息下来,吕夷简突然改变了废皇后的立场,却再次掀起了波澜。

  这天,吕夷简又站了出来,上奏道:“万岁,老臣想了几天,如今认为:皇后废不得。”

  不但仁宗,其他大臣也都愣住了。吕夷简怎么了?仁宗终于开口了,问:“为何?”吕夷简说:“昨晚臣的老妻说嫌老臣呼噜太响,揪掉了老臣的几根头发。”说到这,还真拿出几根白头发,接着说,“老臣问,这么多年了,你都没嫌我打呼噜,为何今晚却要揪掉我的头发?老妻却哭了……”

  仁宗更奇怪了,问:“这是为何?”

  吕夷简眼圈红了起来,说:“老妻说,怕我死无葬身之地,到时候找都找不到我尸身,所以先揪下我几根头发,留作纪念。”

  仁宗一愣,似乎明白了些什么,说:“莫非吕爱卿听到了什么谣言?”

  吕夷简说:“是。万岁明鉴,老臣几年前曾得罪过郭皇后,致使万岁震怒,把老臣逐出京城。后来蒙万岁天恩,老臣重返京都。如今却力谏废皇后,已有人议论,老臣是在借机报复。而且臣也听闻,杨美人昨日突然被赶出皇宫,跟着就自杀在归乡途中。所以老臣……”

  “什么!”仁宗站了起来,“杨美人被赶出皇宫,还自杀在归乡途中了?”

  吕夷简点头说:“是。万岁不信,可问阎文应。”

  仁宗回身看着阎文应,问:“可有此事?”

  阎文应吓得扑通一声跪倒在地。原来,仁宗挨耳光这事,惊动了老太后。昨天仁宗午睡时,老太后带着杨美人来见仁宗。阎文应是仁宗的贴身太监,相当于心腹,眼见这架势,知道不是好事,就替仁宗挡住了,说:“皇上最近劳累过度,午睡前告诉过我,任何人不得惊扰。”老太后虽名义上是仁宗的母亲,但实际上不是。所以,也就不能真跟母亲对儿子那样,若真急了眼—小兔崽子你睡觉?就是洗澡,老娘也照样进!可又不便对阎文应发作,便训斥杨美人媚惑仁宗,致使仁宗身子骨不好了。杨美人也有点仗着仁宗宠爱,居然回了句嘴。这还了得,老太后气得浑身直抖。阎文应多机灵,上去就给了杨美人一嘴巴,替老太后呵斥杨美人,这才算平息了下来。

  可哪料这事被郭皇后知道了,立刻便打着整肃后宫的名号,先把杨美人揍了一顿,然后赶出了皇宫,最后警告阎文应:杨美人出宫前,你要敢安排她跟仁宗见面,别看你是仁宗的心腹,照样没好果子。

  仁宗听完,一屁股坐在了龙椅上,突然厉声喝问:“杨美人当真是自杀而死?”

  阎文应也好,吕夷简也罢都不敢回答。立时,朝堂上安静得掉根头发都能听到。好久,仁宗才长出一口气,说:“朕登基已二十多载了,可至今皇后也没有生育。朕华发鬓生,齿摇欲坠,可却没有子嗣在朕百年后继承大宝。各位爱卿,此事如何是好?”

  “万岁!”吕夷简开了口,“子曰,不孝有三,无后为大。老臣认为,应让皇后反省。孔大人,你身为圣人之后,可有别议?”

  孔道辅看了眼吕夷简,心说:你也太黑了,万岁都打定主意要废皇后了,你却一面搬出我祖宗来压我,一面问我有什么意见。但又不想认输,想了想说:“此事还是万岁定夺,我等下官不便再妄议。”仁宗又沉默了好久,说道:“下旨:废掉郭皇后,让她入道观去忏悔吧。”

  就这样,这场仁宗年间耳光引起的宫廷地震,终于随着皇后被废而平息了。起因虽有点无厘头,过程也有些狗拿耗子,甚至真有借机报复的嫌疑,但结果却毫无例外的,没有逃脱掉所有宫廷争斗的血腥之路……

相关参考

一巴掌的代价有多大

列位,欢迎来到照理读史。咱们中国有句话叫打人别打脸,因为你一个耳光扇过去,对被打者是一个极大的侮辱。前些年不就有人说过一句话:一个巴掌打出了一个叛徒,当然那个事情后来深刻地改变了历史的走向。而今天我们

被马夫打耳光后击毙

核心提示:楠木实隆便让马夫将他扶下马来,瘦弱的马夫应声答应,扶楠木下马,但接下来的动作令人目瞪口呆,马夫反手给了楠木一耳光,楠木被耳光打懵了,周围人见状也有些反应不过来,马夫趁机掏出藏好的手枪对着楠木

她竟然敢扇皇帝一记的耳光 最后下场如何?

每当夜幕降临,望着空荡而冷清的瑶华宫,憔悴但依然不失美丽的道姑清悟,都会回想起,她掴当今皇上一记耳光的那个遥远的下午。那简直是一场突如其来的噩梦。因为这记耳光,她离开了万人景仰的皇后宝座,她也不再是那

1967年江青为何打周恩来的耳光

  江青截获了孙维世给周恩来及给毛泽东的信。江青拿了信去找周恩来,愤怒指责周恩来纵容自己的干女儿反对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当时江青为此打了周恩来的耳光。  1949年12月,毛泽东访苏会见斯大林,孙维世

英法百年战争的序幕是谁拉开的

1337年6月24日清晨,曙光初照,淡淡的晨曦洒在海面上,波平浪静。突然,从水天相连处绽开一朵朵白花。这花儿越开越大,越开越密,翻波戏浪。原来,这是英格兰舰队开来了。一片静谧之中,英格兰舰队经过了一夜

天天被抽耳光的翻译官,鬼子都是从哪找的

中国经历的最大的一场战争就是二战了,在二战中日本对中国发动了侵华战争,给中国造成了无法挽回的伤害,我们在一些影视剧作品当中也可以看到关于抗日战争的情形,在这些影视剧中我们经常会看到一个职业,他们就是站

史上最大胆大臣,不仅辱骂皇帝是狗,而且还当众打皇帝两耳光

本站网导读:小编整理了相关“史上最大胆大臣,不仅辱骂皇帝是狗,而且还当众打皇帝两耳光【图说】”的详细内容,以方便你了解!在中国有句古话叫伴君如伴虎。大多数君王性格都阴晴不定,大臣们一个不小心,就会人头

响彻历史的“空城计”竟然不是诸葛亮用的?

三国时期的故事通过《三国演义》的讲述很多故事被传的神乎其神,但多少都会有些失真,下面小编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相关内容。现在人们只要提起《空城计》,就立马想到诸葛亮,这都是因为历史小说《三国演义》第九十五

彭德怀被开国少将当众打耳光内情

1967年在北京军区批斗场,彭德怀被打伤背;在北京卫戍区批斗中,曾受过彭德怀批评的高级将领李钟奇,冲上去打彭德怀一记耳光。1967年7月,“无产阶级革命派”在全中国“全面夺权”,掀起“大揭发、大批判、

宋子文和张学良做此事被蒋介石发现,前者被扇了一记耳光

本文所有史料均来自于《民国旧事》一书,作者保证史料之真实性,同时无任何影射、不涉及任何政治。影射、不涉及任何政治。宋子文作为宋美龄的弟弟,按理来说宋子文应该是从小就很受姐姐的照顾和疼爱的,而在这种家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