努尔哈赤的“七大恨”是什么

Posted 努尔哈赤

篇首语:青春须早为,岂能长少年。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努尔哈赤的“七大恨”是什么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本文目录

1、努尔哈赤的“七大恨”是什么

2、历史人物 七大恨标志着明金关系发生根本性变化 努尔哈赤的“七大恨”指的是什么

努尔哈赤的“七大恨”是什么

努尔哈赤也许正如其父所想的那样,的确有着过人之处。他二十五岁时在祖居起兵,随后便统一女真各部。对于作战,他不仅勇猛无双,而且擅长谋略,多次打败明王朝的军队,后在关外建立后金,割据辽东,建元天命。迁都沈阳后更是迅速席卷辽东,攻下明朝在辽七十余城。虽然1626年,在宁远城之役中败给明将袁崇焕,败给袁崇焕并不能阻挡他的脚步。同年4月,努尔哈赤又亲率大军,征蒙古喀尔喀。真正的意外发生在他雄心满满,意图征服蒙古之时。亲征蒙古三月后,努尔哈赤身患毒疽,不久之后便不治而亡。他的继任者八子皇太极继承了他的雄心壮志,清朝建立后,尊为清太祖,谥曰承天广运圣德神功肇纪立极仁孝睿武端毅钦安弘文定业高皇帝。

努尔哈赤誓师征明时说,他这一生有七大恨,告天曰:

我之祖、父,未尝损明边一草寸也,明无端起衅边陲,害我祖、父,恨一也。?第一恨,我的父亲和祖父,没有损害明朝的一草一木,明朝却平白无故挑起边境争端,害死了我的父亲和祖父。

明虽起衅,我尚欲修好,设碑勒誓:‘凡满、汉人等,毋越疆圉,敢有越者,见即诛之,见而故纵,殃及纵者。’讵明复渝誓言,逞兵越界,卫助叶赫,恨二也。

第二恨,明朝虽然与我有杀亲之仇,我仍然想与之修好。于是设碑发誓说:但凡满汉两族之人,不要超过自己的疆土。如果有越界者,一旦发现,立即诛杀。如果见者将人放走,同样要受此罚。我如此忍让,可是明朝却违背了誓言,派兵越过界限,帮助叶赫部。?

明人于清河以南、江岸以北,每岁窃窬疆场,肆其攘村,我遵誓行诛;明负前盟,责我擅杀,拘我广宁使臣纲古里、方吉纳,挟取十人,杀之边境,恨三也。第三恨,明人违背誓言,越过界限,侵扰我方村落,我依据誓言将其诛杀。可明朝却不遵照之前盟约,要责问我擅自杀人之罪,捉走了我?广宁使臣纲古里、方吉纳的十多人,在边境将他们杀死。

明越境以兵助叶赫,俾我已聘之女,改适蒙古,恨四也。第四恨,明朝派兵越过边境帮助叶赫部,还擅自?以另外的女子代替我聘娶的女子,让其改嫁蒙古。

柴河、三岔、抚安三路,我累世分守疆土之众,耕田艺谷,明不容刈获,遣兵驱逐,恨五也。第五恨,?柴河、三岔、抚安三个地方,是我部世代都在这儿耕种居住,明朝却派兵逼迫我们不许收割粮食,让我们离开这个地方。

边外叶赫,获罪于天,明乃偏信其言,特遣使臣,遗书诟詈,肆行陵侮,恨六也。第六恨,叶赫部?获罪于天,明朝却偏听偏信,派遣时辰让我放过叶赫部,还对建州大加侮辱。

昔哈达助叶赫,二次来侵,我自报之,天既授我哈达之人矣,明又党之,挟我以还其国。已而哈达之人,数被叶赫侵掠。夫列国这相征伐也,顺天心者胜而存,逆天意者败而亡。何能使死于兵者更生,得其人者更还乎?天建大国之君即为天下共主,何独构怨于我国也。初扈伦诸国,合兵侵我,故天厌扈伦启衅,惟我是眷。

今明助天谴之叶赫,抗天意,倒置是非,妄为剖断,恨七也第七恨,当初建州和叶赫部,多次征战,建州终于遵从上天的旨意,拿下了叶赫部。偏偏明朝从中作梗,让我将叶赫的疆土还给他。但是对建州之人,数次被叶赫部侵略,却无表示。各个部落国家之间征战,顺天者胜,逆天者败,这都是上天的旨意。如何又能使死去的士兵死而复生,将人还给叶赫呢?既然大国的君主是天下主,又为何独独对建州如此呢?现在联合诸部合力攻打我,如今明朝帮助被天厌弃的叶赫部,是违抗天意,是非颠倒,乱下定论。

这七大恨,也许的确是努尔哈赤决心攻明的原因。但绝对不是根本原因,努尔哈赤一早就有建功立业之心,否则也不会早早的跑到明朝边境处去考察。古代起兵,总要找点理由告诫苍天,以告知众人,我这么做事名正言顺的,是替天行道。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历史人物 七大恨标志着明金关系发生根本性变化 努尔哈赤的“七大恨”指的是什么

还不知道:努尔哈赤的“七大恨”指的是什么的读者,下面本站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名正则言顺,做任何事情都要有个上得了台面的理由,至于起兵举事更得遵从师出有名这一原则,否则便是叛逆。清太祖努尔哈赤公然反抗明朝,理由便是著名的“七大恨”。那么所谓的“七大恨”到底指的是什么?> >天命三年(1618年,明万历四十六年)四月十三日,努尔哈赤以“七大恨”誓天,发兵征明,十五日攻下抚顺。“七大恨”是明金关系发生根本性变化的重要标志,其具体内容在明金双方的官书中皆有记载。四月二十二日,努尔哈赤“书七大恨之言”,遣四名被俘汉人持书,进呈明帝。>《满文老档·太祖》卷六记载:>“四月十三日,八固山十万兵征明国,作书告天曰:吾父、吾祖,于明帝边境,不折其草,不扰其土,而彼无故生衅于边外,杀吾父、祖,此一恨也;虽杀我父、祖,吾乃仍欲修好,曾勒誓于碑曰:无论尼堪、女真,若越帝境,见之即杀,若见而不杀,殃及于不杀之人。如此誓言,明国背之,遣兵出边,护卫叶赫,此二恨也。自清河以南,江岸以北,每年明国人出边,入女真之地侵夺,我以誓言杀其出边之人,彼不顾前誓,责我擅杀,拘我往广宁叩谒之使者刚古里、方吉纳,系以铁索,挟令吾献十人于边上杀之,此三恨也。遣兵出边,为叶赫防御,致使吾已聘之女转嫁蒙古,此四恨也。将吾数代看守帝边居于柴河、齐拉、法纳哈三路之女真所种田谷,不容收获,遣兵逐之,此五恨也。听取边外天谴之叶赫所言,备书恶言,遣人对吾施以种种侮辱,此六恨也。哈达助叶赫,两次来兵侵吾,吾报之往征,天将哈达赐吾,而天赐之后,明帝又助哈达,挟令吾必送还原处,叶赫将吾所遣之哈达掳掠数次。夫天下各国互相征伐,天谴之人败而亡,天是之人胜而存,岂有使死于锋刃者更生既得之俘虏复还之理乎。明国助天罪之叶赫,如逆天然,以是为非,以非为是,妄为判断,此七恨也。明国对吾欺凌羞辱甚多,实难忍受,故以此七大恨兴兵。祝毕拜天焚表。”> >《满文老档》和《明神宗实录》对“七大恨”的载述,虽然详略不一,用词、语气略有差异,但基本内容是一致的,可以作为评论的依据。首先,对这七大恨,需要做些核实工作,看看哪些是真恨,哪些并不能称之为恨。>先说第一恨。杀其父、祖,这既是事实,但又不完全准确。觉昌安、塔克世确是死于明军之手,但却是误杀,是战乱中之中的误杀,不是蓄意杀害。二则是明军为了惩罚掠边“夷首”阿台,因而出边攻打古勒城,并非是“无故生衅于边外”,杀其父、祖。>况且,事后明廷即承认是误杀,并送还尸体,给予敕书三十道,使努尔哈赤承袭祖职为都指挥,后又以其父有“殉国忠”,晋为都督佥事,这也是明廷弥补其过之举。因此可以说,努尔哈赤的这一恨站不住脚。> >第二恨为明朝违誓出边“护卫叶赫”,这一恨有些强词夺理,难以成立。建州与明辽东守臣立碑刻誓,仅仅是指双方不要越界,以免因采参伐木引起争端,并不是规定明兵不能越过边境一步,不能出边。须知,努尔哈赤管辖的建州地区,也是大明的辖地,明兵当然可以进入女真地区,调节纠纷,惩治违法之人。>而且,明朝为什么要出兵边外,援助叶赫?这一点,努尔哈赤自己是很清楚的,他在万历十九年(1591年)斥责叶赫纳林布禄贝勒逼其投降,因而引发叶赫部的反抗。显然,明朝政府介入是为了平衡双方势力,并非是存心偏袒叶赫。>第三恨,伐木之争,这件事确实是明朝理亏,确系欺人太甚,实为大恨。>第四恨,明遣兵出边助叶赫,致使努尔哈赤已聘之女转嫁与蒙古,这就是当时轰动于世的“老女”之争事件。万历二十一年(1593年),叶赫布寨、纳林布禄贝勒等九部联军,为建州女真打败以后,第五年,叶赫、乌拉、哈达、辉发共同遣使,请求和好互相结亲,愿以布寨之女许与努尔哈赤,以纳林布禄之弟金台石之女许与代善,努尔哈赤遂筹备聘礼,与四国“歃血会盟”。> >但不久,纳林布禄即背盟违誓,将金台石之女嫁与蒙古喀尔喀斋赛贝勒,将布寨之女另许他人。因此女艳丽多姿,是当时名传满蒙的美女,然而,佳人命薄,由于政治角逐,年方十五既以许聘,中经多次改聘,直到三十三岁,仍未婚娶,成为“老女”,最后嫁与蒙古,一年而亡,实为可悲。>已聘之女,而且是异常漂亮的美女,不能迎娶到家,反而被悔婚,这当然是一大恨事。但是这怪不得明朝,明朝在这一问题上并没有过错,叶赫纳林布禄之所以悔婚,是因为杀父之仇。九部联军失败时,叶赫布寨贝勒被建州士卒“掩而杀之”,战后叶赫索要遗体,努尔哈赤竟将尸体剖为两半,仅归还一半与叶赫,如此不共戴天之仇,焉能不报?因此,这一恨,也是努尔哈赤强加给明朝的。> >第五恨为明朝不许收割柴河、三岔口、抚安三路庄稼,此恨与事实出入也很大。所谓柴河等地,原来都是哈达王台、蒙格布禄辖区,努尔哈赤灭哈达后,就遣派人丁,大量耕种哈达旧地。但是,明朝不承认建州灭哈达的行动,认为这是叛逆不法行为,而且因为这些地方邻近叶赫,易起争端,威胁叶赫安全,威胁明境安全,故一直不许建州人员往种收割。就此而论,这个不许收谷的第五恨,又是强词夺理,缺乏根据,难以成立。>第六恨为偏听叶赫之言,遣人侮辱建州,此事指的是万历四十二年(1614年)四月明使入境。万历帝遣守备肖伯芝宣谕抚臣意旨,责令建州退地退兵,不要耕垦哈达之地,不要攻打叶赫。努尔哈赤将此事列为明朝对他欺凌侮辱的切齿大恨,其理由似乎不太充分。>第七很为明朝责令建州退还哈达,恢复其国,偏袒叶赫,此事前面已经讲过,根本谈不上什么恨。> >总之,努尔哈赤所谓明帝欺人太甚的“七大恨”,只有第三恨伐木之争,明朝全无道理,第一恨杀、祖之仇,明朝应负其责,但不是无故蓄意杀害,而是误杀,并且明朝也承认其过,有所抚恤和封赏。其他五恨,理由都不充分,很难成立。>“七大恨”的具体仇恨,固有很多不尽准确之处,但努尔哈赤利用这七件事来说明的主要论点,来表达女真对明朝政府的暴政的愤怒,却不是没有根据的。“七大恨”集中反映了女真十分痛恨的两个问题,一是明朝政府欺凌女真,二是明朝反对女真各部的统一,这是千真万确的,是为两百多年双方交往的历史反复证实了的。>努尔哈赤就是要用“七大恨”来表达他和全体女真坚决反对明朝政府的欺凌,坚决反对明朝阻碍女真统一的目的,他要维护女真的正当权益,他要当统一女真各部的强大的女真国汗,仅此而已,并没有与明为敌,取而代之,入主中原的想法。> >“七大恨”所要表达的基本思想和主要目标,是正义的,是合情合理的,女真就应该统一起来,这是时代的潮流,民族的希望,应予以充分肯定,它对激烈女真奋发图强、艰苦创业,反抗明朝政府的压迫,起到了巨大作用。因而,“七大恨”的具体内容是否站得住脚,实际上并不重要。

相关参考

努尔哈赤反明的“七大恨”,这借口有点可笑

努尔哈赤反明的“七大恨”,这借口有点可笑  公元1618年正月,努尔哈赤对诸贝勒宣布:“吾意已决,今岁必征大明国!”,四月十三日遂以“七大恨

清太祖努尔哈赤发布的讨明檄文 ”七大恨”,究竟在 ”恨”什么

明万历四十四年攻占了大部分女真部落的努尔哈赤在赫图阿拉称汗,国号「”大金”,史称后金,年号:天命。天命三年(万历四十六年)正月,努尔哈赤对诸贝勒宣布:「”吾意已决,今岁必征大明国!”,四月十三日以七大

努尔哈赤反明的七大恨是由多不靠谱

公元1618年正月,努尔哈赤对诸贝勒宣布:“吾意已决,今岁必征大明国!”,四月十三日遂以“七大恨”告天,起兵反明。努尔哈赤所说的第一恨,就是明朝无故杀害了自己的父亲和祖父。这既是事实,但又不完全准确。

努尔哈赤简介 努尔哈赤的女人

  努尔哈赤简介努尔哈赤的女人  努尔哈赤  中文名称:努尔哈赤  又  名:清太祖  性  别:男  所属年代:清代  民  族:满族  生卒年:1559~1618  相关事件:七大恨告天满洲崛起 

238 萨尔浒大战

努尔哈赤建立后金后,又花了两年多时间整顿内部,发展生产,扩大兵力。公元1618年,努尔哈赤召集八旗首领和将士誓师,宣布跟明朝有七件事结下了冤仇,叫做“七大恨”。第一条就是明朝无故挑衅,害死了他的祖父和

努尔哈赤一役中两箭

  努尔哈赤被清庭称作"承天广运圣德神功肇纪立极仁孝睿武端毅钦安弘文定业高皇帝",可见其丰功伟绩。努尔哈赤自25岁以十三副铠甲起兵,先后统一女真各部,又征抚蒙古。天命三年,努尔哈赤公布了《七大恨》檄文

大明杀我爹赔800两银

努尔哈赤的祖父和父亲死于明军之手,在他的“七大恨”就有提及。但是他没有说,他祖父叫场(明人音译,清人称觉昌安)、父亲塔失(明人音译,清人称塔克世)之前是女真首领王杲的部下,还是姻亲关系(王杲即努尔哈赤

没有乾隆的圣旨 大清的皇室或将沦为平头百姓

清太祖努尔哈赤二十五岁统一了女真各部,万历四十四年(1616年),努尔哈赤在赫图阿拉建立了后金,登上了汗位。两年之后又以“七大恨”诏书与大明决裂,开始他虎视中原的统一事业。努尔哈赤的后金时期,统治基础

努尔哈赤的祖父、父亲,对明朝忠心耿耿,为何却被明军杀死?

1618年农历正月,后金国主努尔哈赤召集众贝勒,当场宣布:“吾意已决,今岁必征大明国!”之后,努尔哈赤发布“七大恨”的檄文,其中第一条就是“我祖宗与南朝看边进贡,忠顺已久,忽于万历年间,将我二祖无罪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