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作家郭沫若如何评价蒲松龄的

Posted 郭沫若

篇首语:愿君学长松,慎勿作桃李。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近代作家郭沫若如何评价蒲松龄的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本文目录

1、近代作家郭沫若如何评价蒲松龄的

2、蒲松龄是如何评价《金瓶梅》的

近代作家郭沫若如何评价蒲松龄的

郭沫若评价蒲松龄

作为清代最为出名的小说家,蒲松龄的大名因为他潜心创作的《聊斋志异》等作品而家喻户晓,而因为他创作的鬼怪故事中包含的对社会现象的极大讽刺,所以他写的故事也更加地深入人心,历史上也曾经有郭沫若、鲁迅等人曾经评价过蒲松龄,郭沫若评价蒲松龄的一副对联到现在仍然非常出名。

郭沫若评价蒲松龄对联

郭沫若评价蒲松龄的这幅对联是“写鬼写妖,高人一等;刺贪刺虐,入骨三分”。写下这幅对联的契机就是郭沫若在参观蒲松龄故居时偶发灵感写下的,这幅对联不仅仅表达出郭沫若对蒲松龄在文学创作的创作手法上高人一等的技巧的赞赏,而且郭沫若的对联中还包含了他对蒲松龄在抨击社会现象的创作上的鞭辟入里和勇敢的精神的赞赏。

除了郭沫若评价蒲松龄的一副对联比较出名之外,鲁迅对蒲松龄作品的评价也是经常为人所熟知的。鲁迅在自己的一本《中国小说史略》中曾经提到过,“《聊斋志异》于详尽之外,示以平常,使花妖狐魅多具人情,和易可亲,忘为异类。”这一评价包含了鲁迅对《聊斋志异》的题材、人物形象以及创作风格的欣赏。鲁迅评价这部作品的题材最鲜明的特点就是描写的都是鬼妖之间的事情,但是作品中的创作形象却并非都是恐怖的妖怪,而更多是都是一些接近“人”却又高出“人”的形象,蒲松龄在创作风格上则是通过写这些妖魔之事来讽刺当时贪官横行的社会现状。

蒲松龄一生都想进体制内

蒲松龄是我国清朝著名的小说家和文学家,他完成的巨著《聊斋志异》是现存的我国最著名的古代短篇小说,其中很多故事到现在还广为流传,在影视作品中也有很多改编,深受人们的喜爱。

蒲松龄画像

蒲松龄一生都想进体制内,也就是一生都想通过自己的考试为官,为此他用了一生时间去考试,但是中期一生都没有考中,一直到最后才是一个优贡,也没有因为考试而成为官员。

蒲松龄之所以这样热衷于考试,是因为他受到父亲的影响比较深远,他的父亲一生只是一个秀才,但是一生也在为考取功名而努力,但是因为自己没有考上,所以就将希望寄托在儿子身上,他亲自教导蒲松龄,将这一思想深深的刻在了蒲松龄的身体里。

蒲松龄也有过辉煌,他在考取秀才的时候三项第一,一时间成为人们熟知的人物,名气也由此开始传播。但是他后来不知为何,屡试不中,在后来的五十年中,他参加了多次考试,虽然才华横溢,但是就是不能中举。这让蒲松龄的内心十分郁闷,他一生都想进体制内,但是一生都没有如愿。

虽然蒲松龄一生都想进体制内而没有成功,但是他的才气是有目共睹的,在当时他的才名也被当时的人熟知。尤其是他后来写成的《聊斋志异》更是使他名流千古,到现在还影响着人们,成为一代伟大的小说家,这项成就比进体制内更为吸引人。

蒲松龄自号

蒲松龄是我国著名的小说家和文学家,他的文言文短篇小说集《聊斋志异》是现存的最为出色的文言文小说,其中的很多故事得到现代公众的喜爱,现在很多影视作品中还经常能够看到。

蒲松龄画像

蒲松龄自号是“柳泉居士”,这就是蒲松龄自己取的号,关于蒲松龄为何给自己取这个号,还有一个故事。

蒲松龄一生都想通过科举获取功名,所以他年轻时候就开始在科场上努力,但是天不遂人愿屡试不第,这对蒲松龄是很大的打击。对文学特别喜爱的蒲松龄决定写一部“孤愤之书”,通过谈狐说鬼的形式,来表达自己内心的郁闷之情。

但是他自己的阅历有限,听说过的鬼怪小说很多,但是并不能形成一本书,所以他就决定要去“采风”,而他选择的“采风”之地就是柳泉。因为这个地方距离蒲松龄的家很近,还有一个大柳树,可供路过的人乘凉。

柳泉这个地方风景优美,也是南北往来过客的必经之路,在这里拥有大批的人流,对于蒲松龄来说,这个地方是最合适的地方。因为蒲松龄家境贫寒,没有多余的钱在这里做好招待,所以他只能一边讲课一边采风。

因为柳泉这个地方为他提供了大量的写作素材,为他的最终成书提供了极大的帮助,所以为了纪念这个地方,蒲松龄自号“柳泉居士”,以此来纪念这个对自己帮助甚大的地方。

蒲松龄是什么家

《聊斋志异》是耳熟能详的一部小说作品,现在的诸多影视剧的故事都是沿用的聊斋志异中的故事,这个故事被改变为电影和电视剧很多次,深受人们的喜爱。《聊斋志异》的作者是蒲松龄,那么蒲松龄是什么家?

蒲松龄画像

蒲松龄是我国清代著名的小说家、文学家。说他是著名的小说家,是因为他写了一部流传千古的小说《聊斋志异》,说道他是著名文学家是因为,蒲松龄除了小说以外,在文章和学问上成就也很高,是公认的才子。

蒲松龄小时候正值满清入关,那时候是战争年代,所以产生了很多稀奇事,这对蒲松龄产生了很大的影响,这也为他写《聊斋志异》奠定了基础。蒲松龄的《聊斋志异》大约在他45岁的时候成书,后来进行过多次修改。

《聊斋志异》的成就很高,鲁迅先生评价《聊斋志异》是“专集之最有名者”。郭沫若先生称赞“写鬼写妖高人一等,刺贪刺虐入木三分”。这些都是当代文学家对于这本小说的评价,按照蒲松龄先生小说的影响和文学价值来看,这些评价绝对不过分。

而说蒲松龄先生是著名的文学家,是因为他在文学上的造诣也很深,他写的诗成就也很高,还有很多是脍炙人口的;他还是写文章尤其是骈文的高手,蒲松龄也是当时人们公认的才子,所以称为文学家也不为过。

蒲松龄别名

蒲松龄是我国清代著名的小说家和文学家,他出生于1640年,去世于1715年,在他的一生中最大的成就就是写了一部传世巨著《聊斋志异》,这部文学作品的评价极高,艺术水平也非常高。

.

蒲松龄画照

蒲松龄是作者的原名,蒲松龄的别名是蒲留仙,留仙是蒲松龄的字,还有人叫他蒲剑臣,剑臣是他的另一个字。在古代人们有自己的名字,但是一般都不叫,因为这样会感觉很生疏,他们都会在成年以后自己取字,这个字也是他们的名字,一般关系比较好的都要叫字。

蒲松龄为什么给自己的字定为留仙和剑臣呢?这也和他的小说有关,因为《聊斋志异》是一本志怪体小说,其中说的都是妖魔鬼怪和神仙故事之类的事情,他为自己确定的字,就表现了这个意思。

《聊斋志异》耗费了蒲松龄许多年的时间,他在自己贫困交加的时候一边教书一边著述,在自己四十五岁的时候终于将这部巨著完成,之后的许多年中,他一直在对作品进行修改,一直到自己满意为止,就形成了我们现在看到的样式。

《聊斋志异》的出版发行也遇到了很多麻烦,因为书成以后,蒲松龄没有资金印制,也没有人资助他,所以一直在小范围内传阅,一直到乾隆年间才大范围刊印。此书一出,立刻震撼世人,人们争相购买,搞得洛阳纸贵,自此以后蒲松龄的聊斋志异才开始大范围流传。

蒲松龄的故事

蒲松龄一生做过两件大事,一是从事文学创作,二是为了追求功名利禄而多次奔赴科举考场。而流传于世的蒲松龄的故事也都和发生在蒲松龄身上的这两件大事分不开。

蒲松龄画照

蒲松龄的故事中最为出名的就是他曾经在通过秀才考试时拿到的连续三次的第一名。当时的蒲松龄正值19岁,为了通过秀才的科考已经参加了两次考试,在之前的两次考试中,蒲松龄都凭借自己的答卷拿下了第一名的好成绩,当时的这场考试就是他能否考中秀才的最后一场。按照清朝科考的惯例,考生答卷时必须采用八股文的文体,这种文体其实是很难发挥出考生真正的学识的,凑巧的是,这次开始的主考官是一名诗人,出的考题也不同于一般考官而加入了一些文学色彩,于是蒲松龄就下决心不用八股文攥写,在简单构思之后,蒲松龄决定用一种文学的手法来写一篇抨击社会现象的文章,果然,这篇文章得到了当时主考官的大力赞赏,蒲松龄也又一次拿到的第一名并成为一名秀才。

另外一件比较出名的蒲松龄的故事就是他为了自己的创作在街边摆茶摊的事。当时蒲松龄回到了自己的家乡,谋求生机的他不得已在一个有钱人家里做了一名教书先生。尽管如此,蒲松龄平日里最喜欢做的事情还是写故事。但是要满足自己不断扩大的创作需求,蒲松龄想尽办法终于想出了在村口摆茶摊的方法。蒲松龄摆茶摊非常特别,过往的行人不论是抽烟还是喝茶都不收一文钱,蒲松龄唯一的要求就是有故事的客人能够讲出一些给自己听。这件事的坚持也让蒲松龄获得不少的创作素材,感人的《促织》一作就是在摆茶摊搜集到的灵感。

蒲松龄是如何评价《金瓶梅》的

《金瓶梅》在问世之后,褒贬不一,作为清代文言小说巨匠的蒲松龄,也曾经在自己的作品《聊斋志异》中提及对《金瓶梅》的看法,不过先生却认为《金瓶梅》是“淫史”,那蒲松龄先生为什么会做出这样的论断?我们又怎么看待先生的这一评价呢?

蒲松龄是在《聊斋・夏雪》一文提及《金瓶梅》的。

《夏雪》一文,貌似奇谈,却又颇为详实,连具体的时间、地点都有。说是在康熙四十六年的农历七月六日,苏州忽然天降大雪。夏天下雪,古人多认为必有奇冤,百姓官员都惊恐不安,以为是老天显示异象。于是,老百姓们一起到苏州阊门北面的金龙四大王庙祈祷,希望大王明示,为何会七月下雪。

老百姓分享叩拜,祈祷金龙大王老爷保佑百姓平安。

忽然,祈祷的人群中一人忽然昏倒,醒来之后变成了另一个人的声音,那人说:“我就是金龙四大王!现在那些称老爷的,都增加了一个‘大’字;难道你们认为我只是一个小神,不配称为大老爷吗?”大家你看看我,我看看你,觉得非常怪异,刚忙改口,叫“大老爷!”于是雪立刻就听了。

原来,所谓冤屈,不过金龙四大王老爷觉得自己没有跟上潮流,清朝初年的人们稍微有钱有权的,都自封大老爷,而人们叫龙神的时候,竟然只是称呼“老爷”。于是,龙神生气,七月下雪。

老百姓没什么冤屈,是金龙四大王比窦娥还冤啊。

之后,蒲松龄有一大段的感概,评论当时的风气。先生说,现在啊,风气越来越不好了,下面的人一天比一天谄媚,上面的人也就跟着更加骄傲,觉得自己很了不起。其实他们的称呼一点都不符合古代的礼仪制度。要知道称呼举人为老爷,不过是最近二十年的事情;称呼进士为老爷,不过是最近三十年的事情;称呼各省的布政司和巡抚等官员为大老爷,也不过是最近二十五年的事情。在以前,就算是县令拜见巡抚,也不过是称呼老大人,而现在人们早就不这么称呼了。就算是有德行的君子,对称呼的改变也不敢有什么反对的言辞。还有,想士大夫的妻子被称为太太,只不过是最近几年的事情,在以前只有士大夫的母亲,才有资格获得这样的称呼。

然后蒲松龄说:“以妻而得此称者,惟淫史中有乔林耳,他未之见也。”以妻子而能够获得“太太”的称呼的,在“淫史”当中也只有乔太太,林太太罢了,其他还没有见到过。当初,唐代的时候,皇上想加分张说为大学士,张说推辞说:“从古到今,学士从来没有加‘大’字的,我不敢接受这样的称号啊。”现在人们称呼有钱有权的人为“大老爷,是怎么形成这股风气的呢?开始,或许不过是小人谄媚,可是却获得权贵的喜爱,权贵者被称呼为“大老爷”,也没有觉得自己有什么不配的。慢慢地,全天下的有钱有权者,都被称为“大老爷”。我估计啊,过几年,人们以前叫“爷”的,以后要叫做“老爷”,以前叫做老爷”的,以后要叫做“大老爷”’,只是啊,不知道崇高的上天,又要用什么来尊称呢?

最后,蒲松龄又举了河南归德地区也曾经在六月下雪,可是几天不止,禾苗全都冻死了。先生讽刺说。很遗憾啊,当地的老百姓,不知道讨好神仙啊。

蒲松龄对《金瓶梅》只是偶尔提及,没有做更多的论述。蒲松龄对社会风气中的许多变化都深感不满,尤其是那些能够体现身份尊卑的称呼变化很不满。先生的眼光很锐利,从一件小事上看到了社会风气的堕落。蒲松龄先生认为的,是时代风气不好,人心不古,一方面小人谄媚讨好权贵者,一方面是自视很高,于是造成了称呼越来越尊贵,连一个小小的神仙也开始向人们讨要“大老爷”的称呼了。

柳泉很明显想借这个故事,来讽刺那些阿谀奉承的小人,和贪得无厌的权贵者。

确实,从称呼的变化中可以看出时代风气的变化。

我们可以注意到在《金瓶梅》中,仆人称呼西门庆叫什么呢?叫“爹爹”,称呼潘金莲叫“五娘”――她是西门庆排行老五的小妾。作为主人,被仆人尊为爹娘,到了明代末年,清代初年,这个称呼也变了。慢慢的,人们称呼年轻的主人为“少爷”“爷”,年轻的女主人为“少奶奶”“奶奶”,而称呼年老的主人为“老爷”和“太太”。《红楼梦》中的贾家就是如此。

至于蒲松龄先生提到的乔太太和林太太,先生隐隐然觉得两位被称为太太是不够资格,是始作俑者。

其实,“太太”最早是源自汉朝。汉哀帝曾经尊称自己的祖母定陶恭王太后傅氏为帝太后,之后又加封为皇太太后。而在明代呢,渐渐就变成了中丞(巡抚)以上的官员的妻子才能够称为太太。《金瓶梅》中的林太太是朝廷命妇,丈夫是王招宣,即招抚使,或者宣抚使,在宋代多是执政大臣临时出任的重要职务,于是林太太是完全有资格被称为太太的。

至于乔五太太,只是乔大户的妻子,不过却是皇亲,当然严格的从品级角度看,还是不够资格称为太太。

不过,《金瓶梅》全书中只有这两个人以妻子的身份被称为“太太”,反倒是证明了《金瓶梅》是一部写作严谨,合乎事实的小说。

至于蒲松龄先生认为,“以妻而得此称者,惟淫史中有乔林耳,他未之见也”,其实,乔五太太也好,林太太也好,都不是普通人的妻子,也是皇亲或命妇,虽然可以体现明朝末年礼崩乐坏,不过“他未之见也”,只能说是在《金瓶梅》中没有其他人被称为“太太”,而并非同时期其他文史作品中没有人被称为太太。

蒲松龄认为《金瓶梅》是淫史,其实也是当时许多人的看法,即便是现在,也有很多人认定《金瓶梅》就是一部黄色小说。不过,《聊斋志异》其实描写性爱的文字也不少,只是文雅许多,隐蔽在老百姓难以理解的文辞之中罢了。作为一位小说大家,一位思想比较开通的文人,如此简单的给《金瓶梅》盖棺定论,还是让我有些遗憾。

相关参考

蒲松龄是如何评价《金瓶梅》的

《金瓶梅》在问世之后,褒贬不一,作为清代文言小说巨匠的蒲松龄,也曾经在自己的作品《聊斋志异》中提及对《金瓶梅》的看法,不过先生却认为《金瓶梅》是“淫史”,那蒲松龄先生为什么会做出这样的论断?我们又怎么

郭沫若才华横溢,为何总有人骂他呢

提起郭沫若,大家都不陌生,论才气,20世纪中国知识分子当中,郭沫若当仁不让排第一,集科学家、历史学家、考古学家、诗人、作家、剧作家、评论家各类桂冠于一身,大多倒名至所归。然而这么以为才子却曾经受到过鲁

如何客观评价郭松龄 郭松龄是好是坏

“郭鬼子”是郭松龄的绰号,他人大身高,平素穿一套布军服,和士兵军服一样,当时奉军将领都是穿的质素很好的呢军服,布军服除了士兵穿,就是白俄兵穿,郭穿布军服又长得像白俄一样高大,因此遂被人呼为“郭鬼子”。...

如何客观评价郭松龄 郭松龄是好是坏

“郭鬼子”是郭松龄的绰号,他人大身高,平素穿一套布军服,和士兵军服一样,当时奉军将领都是穿的质素很好的呢军服,布军服除了士兵穿,就是白俄兵穿,郭穿布军服又长得像白俄一样高大,因此遂被人呼为“郭鬼子”。...

人格化演绎药方的故事 蒲松龄曾将中药入戏

提起蒲松龄,人们会自然想到他所写的《聊斋志异》。他不但是一位著名的文学家,还是一位医药科普作家。公元1704年,山东淄川一带发生旱灾。蒲松龄目睹百姓贫病交加的悲惨情景,不顾年老多病,四方奔走,搜集了许

近代历史中奉系重要将领郭松龄,为何最后会突然背叛张作霖

张作霖出身绿林,曾落草为寇,占山为王,而后被朝廷招安,凭借自身善于权谋和江湖经营,得以执掌奉系军阀多年,并且在日俄的窥视之下,长期占据东北三省,也算是一代枭雄了,今天所说的主角郭松龄,便是当时张作霖奉

魯迅後人在哪

魯迅是上世紀前期文壇非常活躍的作家,也是我們最爲熟悉的作家之一,他感情上有兩段經歷,相比康有爲、郭沫若等人算是很少的了,同樣的他的後代也不多,只有一個兒子,好在孫子輩多了起來。魯迅一生共有兩位妻子,原

大家是怎么评价作家严歌苓的作品的

很多影视剧的编剧都是严歌苓,大家是怎么评价这位作家的作品的?对于《芳华》的编剧来说,她是那个时代的过来人,世界观带有浓重的时代印记,她的文学作品多是着重记录伤痕,诉怨情感,并有意识地强化和渲染其中的苦

”聊斋先生”蒲松龄一生想进“体制内”

...鬼狐有性格,笑骂成文章。”老舍曾这样评价过清代文人蒲松龄。他的一部《聊斋志异》,说尽鬼道人间,刺贪刺虐,在中国妇孺皆知,甚至走出国门,对西方文学家如卡夫卡等人也产生过重要影响。而这位大师的人生,却始终...

郭沫若是个什么样的人

想要做好一个人,那么首先就要讲究人品,若是一个人的人品败坏了,那么即便是他再怎么大放异彩也是徒劳的。就好不会南宋时期的秦桧,宋徽宗赵佶等等。近代文人私德完美之人不多,但私德亏损招致骂名的却不少,郭沫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