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发财的手段是什么

Posted 皇上

篇首语:人之所以有一张嘴,而有两只耳朵,原因是听的要比说的多一倍。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和发财的手段是什么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本文目录

1、和发财的手段是什么

2、历史秘闻 为什么 ”懂经济”的经济学家大多没有发财

和发财的手段是什么

和家的财产全部合计约值11亿又6百万两。相当于清朝15年到20年的财政收入。和真的是太有钱了,真的是太爱财了。他敛财的手段在当时的社会里也太高明了。他的存在已经严重威胁到了大清朝的利益了。应该说,嘉庆杀他,不冤照薛福成《庸庵笔记》中的记载,和家的财产全部合计约值11亿又6百万两。相当于清朝15年到20年的财政收入。实际上,和作为乾隆皇帝的第一宠臣,和财产的来源,很大一部分来源于乾隆皇帝的赏赐!也就是说,和财产的来源,很大一部分其实是正当的合法收入!除了乾隆皇帝大量的赏赐之外,和敛财的手段主要有四个方面:一是大发人情财;二是利用职权进行贪污;三是利用吏部勒索百官;四是进行投资经营。

一、大发人情财

在朝为官,重要是能消息灵通,尤其是职位较低不能接近权力核心的官员,能否从大官口中得到瞬息万变的内部信息,决定着他们的前途和命运。因此,为了得到这些信息,总会有人不惜花费巨额财富打通关节。所以历史上才多见官员巴结、勾结太监之类的事情发生,为的就是能从皇帝身边的人口中得到朝廷上一点一滴的风吹草动,好见机行事。和的地位无疑也是追逐者的首先目标。他只凭朝廷的"内部消息"就可以大发"人情"财。比如,1780年发生的一件事,就让和发了不少的财。

事情是这样的。这一年,乾隆皇帝决定第五次南巡。此前刚刚投靠了和的泗阳县令国泰,接到了和的密信。信中说皇上此次南巡,必然会去祭祀孔庙。祭孔之后一定会途经泗阳县,皇帝经过的地方应在距离县城东边五十里的地方。和命国泰在此精心筹建一处行宫,以博皇上的垂青。国泰马上调集全县能工巧匠,在和指定的地方修建了一座行宫。

乾隆祭祀过孔林、孔庙后向南进发,路过泗阳县境时,果然发现了这座优美别致的建筑,命人进入行宫,只见行宫修建得非常好看,令乾隆顿生世外之感。乾隆当即命和召见国泰。国泰面见皇上,从容应对;和在一旁赞不绝口。两人博得龙心大悦,马上降旨擢升国泰为道台(相当于地级市市长)。国泰感恩不尽,立即给和送去了大量的金银。其他投靠和的官员,知道和略施小计国泰就擢升为道台之事,心中也兴奋不已,纷纷主动送礼给和。

从这件事中我们认识到,和为官有他"够意思"的一面:他为国泰无偿地提供了一条消息,让国泰抓住了升迁的机会,国泰升迁后一定会回报和的。在当时的情况下,一般的人也不会觉得和收受国泰这样的人的礼品是不道德的行为。

二、利用职权进行贪污

从28岁起和长期担任户部尚书(相当于财政部长)。而户部的职责就是管理天下钱粮。因此,和就可以利用自己的职务之便进行贪污。注意,我这里用的是"可以",为什么呢?真的没有什么证据证明和在利用这个职务进行贪污。我见过一个有关和在此任上进行贪污的野史笔记。

说的是清朝时规定京师统一在崇文门征税。乾隆知道这一职位是一个名副其实的肥差,就把它赐给了和。和呢,他对崇文门税关的控制也很严格:所有往来的商人、官员,甚至连进京应试的考生也都一律要收税。外地进京的官员,职位越高收取的税金也越高。

山东布政使(相当于省长)陆中丞由山东任上进京朝见皇帝,到崇文门税关时却拿不出关吏索取的高额的税金。无奈之下,只好把自己的衣服被褥都放在城外,只带一名侍从,两手空空的进城。他对守门的吏卒说:"我只是孤身一人,并没有什么东西,凭什么要收我的税。"这样才得以进城面见皇帝。进城之后,不得不向别人借了被褥一用。有的人就认为和是在利用职权进行贪污。

在这里,我有几个想法需要说明:第一,在户部尚书任上,和是否贪污过,无从查考。我们刚才所说的山东布政使的事来源于"野史",一是不足为凭;二是即使事情是真的,也只能证明是和用人不当,不能证明是和贪污的------毕竟那是和的下属的行为。

第二,说实话,担任户部尚书,每天看着那么多的钱,钱啊,从自己的手中进进出出,如果缺乏了监督机制,要想做到不贪污,也实在是太难了。除了户部之外,和还掌管着内务府的粮库、绸缎库、颜料库、圆明园茶膳房、选办处、上驷院、太医院、御药房等与财政有关的部门,这就意味着他掌管着国家的经济命脉。同时,他还负责各种内宫所用物品的制造,宫殿园林的建造和维修。实际上,和虽然不曾担任工部的职务,却把工部的职权也收到自己手中。这样一来,他就把整个国家的财政大权都由自己控制了。上述这些,都为和贪污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三、利用吏部勒索百官

和从32岁起长期担任吏部尚书(相当于人事部长兼组织部长)。而吏部的职责就是管理百官的。因此,和就可以利用自己的职务之便,勒索百官。当然,也有那真的跟和较真、不想被和勒索的人存在。朝廷中每隔几年,就会命各地的大臣回京述职,以检查全国各地的治理情况,地方上的大臣进京的时候,一般都会携带一些珍稀之物,作为贡品进献给皇上。有一年,有个名字叫孙士毅的总督,从安南(今天的越南)前线回京述职。总督被称做"封疆大吏",掌管一省或几省的行政和军事,是朝廷中的大官,一般都是皇帝极其信任之人,他们在朝中的地位颇高,一般的官员对他们都非常敬畏。

话说孙士毅前往金銮殿面君,在宫门之外偶遇和,和一眼就看到他手中拿着一个什么东西,就向他要来一看,原来是一个用珠子做成的鼻烟壶,大如雀卵,雕刻精巧,晶莹剔透。和一见,便爱不释手,口中连连称赞,把玩了一会,就对孙士毅说,孙大人如果不嫌弃在下的话,能否把这个玩意送给在下呀?孙士毅见和竟然当面索要,不知如何是好,只得如实说道:"此物原为进献皇上,而且下官已经向皇上奏明了,和大人喜爱,本当赠给和大人,不过下官不好向皇上交代了,望和大人见谅。"和没想到孙士毅竟然拒绝了他,觉得很没面子,只好掩饰说:"我只不过是一句玩笑罢了。"孙士毅以为这件事就这样被搪塞过去了,谁料几天之后,孙士毅又在军机处见到和,和手拿一个鼻烟壶对他说:"孙大人,我也请你看一个鼻烟壶,比你那个如何?"孙士毅一见大惊,和手中所拿的鼻烟壶正是他进献给皇上的那个。和得意的笑道:"孙大人不必惊讶,此物乃是皇上所赐的。"孙士毅经由此事明白了和在朝中的地位与权势,此后对和再不敢有半点不敬。

历史秘闻 为什么 ”懂经济”的经济学家大多没有发财

这个世界上最有意思的现象是,大多数专业研究经济的经济学家并不富有。 自经济学诞生以来,历史上最富有的经济学家应该是李嘉图。 在他1823年去世的时候,他的财产价值仍然高达70多万英镑,这在当时是一个天文数字。 李嘉图在政治经济学上具有崇高的地位,但他不是一个纸上谈兵的人,他炒股非常成功,而且是自己直接炒。 同时,他也投资当时的国债。1815年6月14日,李嘉图赌对了滑铁卢战役的最后结果,果断买入国债,这笔投资据说让李嘉图一次赚了100万英镑。 ▲ 图片源自摄图网 经济学历史上第二位富有的经济学家是凯恩斯,他也投资股票。 但他本人也没有预料到1929年大崩溃,导致他在股市上损失惨重,他之前在股市的投资收益在大萧条年代全部丧失,他失去了差不多四分之三的财产。 但后来,他仍然通过投资股票和艺术品赚了不少钱,在他1946年去世的时候,他仍然拥有40多万英镑的遗产。 除了这两个人,中外经济学家中,通过投资赚到钱的真不多。 历史上流传更多的则是关于经济学家很少预测对的种种案例。 比如,著名的费雪在1928年宣称,「 ”股市到了永不下跌,永远上涨的时代”,众所周知,1929年大崩盘就来了。 在日本房地产泡沫破灭的前一年,几乎绝大多数的经济学家认为,日本的楼市还有上涨空间,因为日本人多需求巨大。 2007年,美联储主席伯南克认为,美国的次贷危机不会酿成大危机,美国房价不会持续下跌。以至于危机爆发之后,英国女王都质问「 ”为什么没有人预测到危机”? 中国人最熟悉的距离诺奖最近的经济学家杨小凯,曾经因为炒股亏了不少钱。 有一个关于经济学家的笑话是:为什么上帝创造了经济学家?答案是,为了让气象预报专家的日子好过一点。 美国经济学家加尔布雷斯曾经讲过:「 ”经济学家分为两类:一类是不懂预测的;另一类是不知道自己不懂预测的。” 关于经济学家能预测趋势本身就是一个天大的误会。 经济学本质上是关于经济的解释的科学,是关于选择的科学。 现代经济学的基本逻辑就是「 ”求最优”,求最优的方法则是通过建立数学模型,在设置各种和现实相去甚远的假设的情况下,得出一个理想化的结论,对现实经济进行解释。 比如,经济学关于「 ”理性经济人”的假设,就完全和现实不符合。 经济学从斯密开始,其实就慢慢地在背离经济学的初心。 斯密想探寻国家财富的原因,发现了看不见的手,发现了分工的好处,后来的经济学的各种流派要么是维护斯密,要么是反对斯密,但反对也好,维护也好,大多通过各种高难度的模型和数学对现实进行解释。 但一个基本的常识是,人性是很难用数学来解释的。 比如,「 ”理性预期学派”认为政府的政策无用,但他的假设前提仍然是理性经济人,后来为了弥补理性经济人的缺陷,又提出「 ”有限理性假说”。 用克鲁格曼的话说,经济学家这个行当之所以误入歧途,原因在于经济学家们总体来说错误地用漂亮的数据模型所装饰的美替代了对真的追求。 毫无疑问,经济学走到现在,虽然不能说是社会科学皇冠上的明珠,但经济学的殿堂的确雕梁画栋,大师云集,经济学也在人类社会进步的过程中不断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 凯恩斯就说过:「 ”经济学家和政治哲学家的思想,无论对错,其力量都要比人们通常理解的大得多。实际上,世界就是由这些思想统治着的。” 在很多政府政策的推动方面,经济学家功不可没。经济学对人类社会发展的影响越来越大,经济学可谓无处不在,甚至被称为「 ”经济学帝国主义”。 甚至我看到一本经济学专著是专门研究足球的《梅西是把球踢向球门左侧还是右侧?》(估计梅西也看不懂这本书在说什么)。 但是,必须承认,经济学确实不是一个关于预测的科学。在经济学的工具箱中,本来就不存在对未来的预测,这也意味着,经济学家经常预测错就见怪不怪了。 但是,为什么有那么多的经济学家假装自己能预测呢?为什么普通老百姓老是向经济学家问明年投资什么,而很多经济学家也勇敢地回答呢?这恰恰是经济学家「 ”理性选择”的结果。 如果一个经济学家勇敢地承认自己无法预测股市,不知道如何进行资产配置,这对他而言绝不是最优选择,承认自己不懂投资对很多经济学家而言是一个巨大的损失,这需要大多数经济学家灵魂深处闹一场大革命! 真正研究预测的并非经济学家,而是投资家,经济观察家。 虽然我们也研究经济理论,但我们更多的是研究现实经济问题和行业趋势,这是一套全新的思维和逻辑,是两个完全不同的职业,话语体系和思维逻辑完全不同。 比如说我们其实不研究「 ”经济学”,我们研究的是经济趋势,或者某个领域,比如房价的走势。 这需要经济学的基础和一些方法论,但经济预测并非完全是「 ”经济”的,比如房价的走势,涉及到的内容和考虑的因素非常复杂,这需要长期的观察和对各种数据的分析。 而经济学家做的就是,在房价崩盘前20年,就一直用各种模型证明房价早应该崩盘了,非理性了,喊了20年终于崩盘了,于是说,自己预测对了。 其实,在中国,经济学家、经济观察家、投资家的划分慢慢也在清晰,但因为很多人不明白这些人的职业其实是不一样的,都称他们为经济学家。 我曾经就多次见到,一些从来不研究房地产的,在一些论坛上毫不违和地回答下面听众关于房地产的问题。 经济学既然预测不了股票走势,房价涨跌,无法帮你进行资产配置,那学经济学究竟还有什么用。 在这里,我用著名经济学家罗宾逊夫人的话来回答:「 ”学习经济学不是为了获得经济问题的一系列现成答案,而是为了学会避免被经济学家蒙骗!”

相关参考

47年敌机在窑洞门口扔炸弹 毛泽东为何连说“发财”

核心提示:一个卫士拿着散落在门前的一块炸弹片给毛泽东看。毛泽东接过来掂量一下,又风趣地说:“嗯,发财发财,能打两把菜刀呢。”毛泽东资料图本文摘自:中国新闻网,作者:刘继兴,原题:幽默高手毛泽东:遇轰炸

为什么 ”懂经济”的经济学家大多没有发财

这个世界上最有意思的现象是,大多数专业研究经济的经济学家并不富有。自经济学诞生以来,历史上最富有的经济学家应该是李嘉图。在他1823年去世的时候,他的财产价值仍然高达70多万英镑,这在当时是一个天文数

吉鸿昌烈士老照片,图4是“做官即不许发财”碗,图8遗书令人落泪

“恨不抗日死,留作今日羞,国破尚如此,我何惜此头!”身披斗篷的吉鸿昌将军青松般傲然而立,手持一根枯树枝,在刑场的雪地上写下气吞山河绝命诗......相信中学课本上吉鸿昌将军的这首诗,让所有人都记忆犹新

有人说我靠傍富婆发财,这事我看见多少年了,没怎么吱声

马未都:有人说我靠傍富婆发财,这事我看见多少年了,没怎么吱声一个名人,在这名利场总要受到各种各样的谣言伤害,马未都也不例外。早在马未都收藏行风生水起的时候,就已经有人开始谣言中伤马未都。马未都买的藏品

皇帝派心腹杀一功臣,他却抗旨不遵,非但没获罪,反而升官发财

导读:在古代,皇帝的话就是圣旨,若是有人胆敢抗旨不遵,轻则被贬官、砍头,重则会被诛九族。然而,早在西汉初年,皇帝派遣心腹去斩杀一位开国功臣,他却故意抗旨不遵,非但没有被问罪,反而升官发财,这究竟是怎么

为何武则天死后武氏家族“全军覆没”,武则天的侄儿武三思却升官发财?

为何武则天死后武氏家族“全军覆没”,武则天的侄儿武三思却升官发财?下面小编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相关内容。话说,中国的历史烟云可以说是犹如星空浩渺,如果说有什么事情、什么人还能够依然勾起我们内心的骚动的话

揭秘明朝最大贪官刘瑾升官发财的秘诀!

刘瑾五十岁之前的生活非常坎坷,他自小入宫,一直循规蹈矩、勤勤恳恳的工作,希望能够成为一个流芳百世的大太监,然而一次工作上的失误,让他不但丢了自己奋斗三十年才获得的九品小官,还险些被处以死刑,最终被打发...

清朝官员工资有多少

  清朝的官俸水平是相当低的。人们常说“升官发财”,那时候升官其实并不能发财,除非做贪官。  《大清会典》卷二一“文职官之俸”条:“一品岁支银一百八十两,二品一百五十两,三品一百三十两,四品一百零五两

李世民和朱棣都是通过不正当手段登上皇位,为何朱棣的骂名很多

历数王朝二代皇帝,唐之太宗李世民,明之成祖朱棣,可谓是其中的佼佼者。而且细数之下两位皇帝都有不少相似之处,比如两位皇帝的皇位都是通过不正当手段夺得皇位的,但唐太宗李世民的骂名很少,明成祖朱棣的骂名却很

揭秘曹操诡诈残忍 使用“特务”手段堪比明朝

 揭秘曹操诡诈残忍使用“特务”手段堪比明朝  大明王朝是“间谍组织”最多、间谍最猖獗和社会最漆黑的年代。那么,是明太祖朱元璋开创了隐秘探听音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