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储看皇孙
Posted 康熙
篇首语:人永远是要学习的。死的时候,才是毕业的时候。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立储看皇孙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本文目录
立储看皇孙
康熙六十一年(1722年)十一月十三日凌晨两三点钟,在位六十年的一代英主康熙大帝宣告病危。
关于康熙之死和雍正继位,《清圣祖实录》的记载与雍正本人在《大义觉迷录》中的陈述相似:
康熙六十一年十一月初九,康熙偶染风寒,在畅春园静养。命皇四子和硕雍亲王赴斋所,准备代行十五日南郊冬至祀典。
十三日丑刻(凌晨1~3点),康熙病危,急召在斋所的雍正(时为雍亲王)入见。命吴尔占代行祀典。
寅刻(凌晨3~5点),雍正尚未赶到,康熙又召皇三子诚亲王允祉、皇七子谆郡王允、皇八子贝勒允、皇九子贝子允、皇十子敦郡王允礻我、皇十二子贝子允、皇十三子允祥及步军统领、理藩院尚书隆科多到御榻前,谕曰:皇四子胤人品贵重,深肖朕躬,必能克承大统,继朕登基,即皇帝位。时除恒亲王允祺因冬至奉旨往孝东陵行礼不在京师外,皇十五子贝勒允、皇十六子庄亲王允禄、皇十七子果亲王允礼、皇二十子贝勒允等都在康熙寝宫外等候。
巳刻(上午9~11点),雍正赶到,急入寝宫问安。康熙告诉雍正自己病情日增之故。雍正含泪劝慰老父。这天,雍正曾一连三次进见请安。
当晚戌刻(晚上7~9点),康熙驾崩。
正在雍正哀恸号呼,实不欲生之际,隆科多宣布康熙遗诏,胤承继大统。雍正闻之惊恸,昏仆于地,诚亲王等向雍正叩首,劝其节哀,雍正始强起办理大事。
大行皇帝康熙的遗体被连夜运回大内。先此一步,雍正已在隆科多的护佑下提前驰回紫禁城,以哭临大行皇帝梓宫。接着,皇城九门紧闭,隆科多亲守朝阙,非有旨令即亲王也不许入内,一直到二十日国丧。
十七日,谕皇四子雍亲王胤继位登极的康熙遗诏自宫中捧出。礼部堂官于乾清门外跪接,从中道捧至午门外,安于层台上,张黄盖。百官着素服,行三跪九叩礼,跪听宣诏。宣诏毕,百官起立默哀,再行三跪九叩礼。礼部堂官将诏奉放于安龙亭内,又从中道出大清门捧至礼部,由礼部派员颁布天下。
二十日,胤即位,免百官朝贺,诏告天下,以明年为雍正元年。
而各种指斥雍正以阴谋手段矫诏夺嫡、谋父篡位的谣言,几乎同时沸沸扬扬地传布开来,甚至远播海外。康熙六十一年朝鲜使臣李混等回国后,报告朝鲜国王康熙之死、雍正即位的情况时说:或称秘不发丧,或称矫诏袭位。内间事秘,莫测端倪。而至于矫诏,则似是实状。
在有关康熙之死、雍正即位的官方记载中,确有不能解释的很多疑点。
首先便是八人同受遗诏的说法。
官方记载,康熙临终有允祉、允、允、允、允礻我、允、允祥、隆科多八人,在病榻前同受命雍正继位的遗诏,另有允禄、允礼、允、允在寝宫外等候。这确是雍正即位名正言顺最有力的证据。然八人中,允、允已经不明不白地死去;隆科多已经被禁锢而亡;允礻我正在禁锢中;允祉、允,一个被革亲王、一个被革郡王;允明哲保身唯求苟活;允祥正是雍正的心腹。没有一个人可能出来对证。
八人同受遗诏正是出自雍正本人之口,从雍正对八人同受遗诏的不同说法,可以看出某些蛛丝马迹。
八人同受遗诏,最早的版本是雍正七年(1729年)九月成书的《大义觉迷录》,在这以前,从没有过相同的记载。
雍正元年(1723年)八月,雍正在一篇上谕中说,康熙命他继位,是在病危之时仓促间一言而定大计,并没有一字提及八人同受遗诏的事。
在雍正五年十月的一篇上谕中,雍正才开始说到诸皇子同受遗诏的情节,但也只是说:皇考升遐之日,召朕之诸兄弟及隆科多入见,面降谕旨,以大统付朕,是大臣之内承旨者惟隆科多一人。并没有具体指明是哪些皇子入见。
即便是八人同受遗诏的说法出台之时,雍正仍一方面说,允、允久蓄邪谋、希图争位,若不是亲受传位遗诏,怎么肯俯首臣服于朕之前?一方面又说,皇考升遐之日,朕在哀痛之时,塞思黑(允。按:允后被雍正改名为塞思黑。)突至朕前,箕踞而坐,傲慢无礼,其意大不可测,若非朕镇定隐忍,必至激成事端,圣祖仁皇帝宾天时,阿其那(允。按:允后被雍正改名为阿其那。)并不哀戚,乃于院外依柱,独立凝思,派办事物,全然不理,亦不回答,其怨愤可知。这显然反映出他们对雍正继位全无思想准备,如已受遗诏,又如何会有此种表现?
当然,在雍正前后矛盾的叙述中,可能有两种谎言:八人同受遗诏可能是假的;雍正所述塞思黑(允)、阿其那(允)在康熙辞世之日的反常表现,也可能是假的。后者,也有可能是雍正捏造事实、夸大其词,以置塞思黑(允)、阿其那(允)于死地。
但又有以下疑点:
康熙病危之时,十万火急召雍正进见。雍正从天坛斋所赶赴畅春园,为什么竟用了五个时辰(九至十个小时)?
假如在雍正进见康熙之前,已有八人同受遗诏,为什么在他进见之后十个小时,包括一日三次的请安,康熙仅和他谈论病情缘起,并无一字提及传位大事,八人之中也并无一人向他透露传位遗诏之事,使他在康熙死后得知命他继位的遗诏时,竟至惊恸昏仆于地?
为什么宣布传位遗诏时,除皇子外,只有康熙并不欣赏、也并非唯一皇亲国戚及重臣的隆科多一人在场?
为什么雍正一即位,即迫不及待地杀掉康熙晚年经常传达康熙旨令的近侍赵昌,而使全国震惊(据当时在京的传教士马国贤言)?即下令收回康熙所有的朱批谕旨,声言若抄写、存留、隐匿、焚弃,日后发现断不宽恕,定从重治罪呢?
这些似乎都隐示雍正即位的不合法性,都隐示雍正的即位是一个阴谋。
那么,雍正既背叛其父康熙的意志阴谋篡位、做了亏心事,便似乎埋下了他日后犯发心病的病根。
一辈子要强的雍正,不会将内心深处的病根告诉任何人。持有雍正篡位观点的人,是从一些反常事件中,强烈感到了这一铮铮铁汉内心中无可名状的虚弱和恐怖,特别是只能由他自己一个人强忍独担的那种无助的虚弱和恐怖。
康熙生前居住的畅春园,是规模最大、最为富丽堂皇的皇家园林。雍正即位后弃而不居,另拨巨款营建圆明园,作为自己经常居住的行宫。
热河(今承德)避暑山庄,是北京以外、清朝的第二个政治中心,自康熙开始,几乎所有的清帝,每年平均约有一半时间在那里处理朝政,接受各少数民族王公贵族的朝觐,在那里行围打猎、摔跤较射、赛马火戏。雍正为皇子时也经常陪侍康熙前往避暑山庄。然他即位后直至去世的13年间,却再也没有去过一次避暑山庄。
京东马兰峪,是清入关后帝陵陵区所在,雍正祖、父——顺治、康熙均葬于此。雍正则一反常规,不入祖坟,将自己的陵寝建在了数百里以外的京西易县。这给他的子孙出了个难题——死后归葬何处?最后乾隆帝立了隔代间葬两陵的规矩,才有了后来清东陵、清西陵之分。
雍正远远地避开了他的父亲康熙。
雍正相信世上有鬼。他曾说:鬼神之事即天地之理,不可以偶忽也。朕于天人感应之间,信之甚笃,知之甚明。俗话说:不做亏心事,不怕鬼叫门。鬼,在心中,按照雍正夺嫡的观点,他正是做了亏心事,心中有鬼,方才不敢也不能面对父亲的亡魂。
清朝的立储遗诏真的放在正大光明匾后面吗
换了又如何,除非是把皇帝贴身保管的那一份也换了,否则换了也没用。当时雍正在创立“秘密立储制度”时就已经想到了藏在“正大光明”匾后面的立储诏书会有可能被偷换,所以自雍正开始,秘密立储诏书一共有两份,一份密封在锦匣内,安放于乾清宫“正大光明”匾后,另一分则由皇帝自己贴身保管。在皇帝驾崩后,由御前大臣将两份遗旨取出,共同拆封,对证无误后即可当众宣布由谁继位。
(“秘密立储制度”是雍正所创立的皇位传位制度,清时乾隆、嘉庆、道光、咸丰等四位皇帝都是靠这种方法得以继承皇位的。现如今我们在看清宫剧的时候,经常能看到这样的一个曾经,那就是在皇帝驾崩后,一位大臣会从“正大光明”匾的后面取出先皇所写的遗旨,然后宣诏:“皇×子著立为皇太子”,就这样一位新的皇帝就诞生了,而这其实就是“秘密立储制度”。
清时的皇位传位制度与历朝历代都有所不同,它不拘谨于嫡长子继承制度,如顺治、康熙皆不是嫡长子,因此在康熙时期,为了争夺储君之位,康熙的九位皇子本是兄弟却是如同仇人那般,他们自相残杀,骨肉相残,如此在雍正时期,雍正为了避免再次出现康熙“九子夺嫡”那般骨肉相残的事情,决意不再立储君,而是采用“秘密立储制度” ,即先秘密写好自己属意的想让他继位的皇子姓名,然后分成两份,一份在自己身上,一份藏在“正大光明”匾的后面。在自己死后将这两份同时公之于众,之后这位皇子就能直接继承帝位。
当然清朝只有四位皇帝是经过“秘密立储制度”来继承皇位的,自咸丰之后,这项制度就宣告终结,咸丰只有一位儿子同治,所以不用,而同治、光绪皆无子嗣,更是用不着。)
如此,即使是“正大光明”匾后的立储诏书被偷换,只要是皇帝贴身保管的那份不被偷换,就没啥用处,文武百官就不会认可,因此完全没有偷换的可能。
再者乾清宫“正大光明”匾离地可是有数十米高,要想偷换这匾后的立储诏书,要吗你得是武林高手,要吗你得拿个梯子,否则你很难换得了。而且别忘记乾清宫在哪里?它可是清朝后宫的第一座宫殿,是内廷正殿。
雍正时,它虽不再是皇帝的居所,但是清朝的皇帝大部分时间都会在这里批阅奏折,同时也有专门的乾清宫侍卫在此守卫者,所以你认为谁能明目张胆的进去呢?即使能进去,肯定也会被发现,因为要想进去你就必须打倒这些侍卫,而一旦侍卫被打倒,傻子都知道你想干嘛,那偷换立储诏书还有什么意义呢?
况且,谁也不知道皇帝想立的谁,谁也不知道皇帝会不会临时更改立储诏书,所以一旦偷换被发现,这可是欺君大罪。而想要偷换立储诏书的,除了当今皇上的儿子,就不会有其他人,那这位妄图想用修改退位诏书来达到谋夺皇位的皇子,一旦被皇帝发现他更换诏书就必定会受到严惩,结局要吗被圈禁,要吗就废为庶民。所以试问谁敢冒这个险呢?
因此基于以上几点原因,“正大光明”匾后面的立储诏书无论如何也不会被偷换的,因为很困难,且几乎是不可能实现的事情。
相关参考
换了又如何,除非是把皇帝贴身保管的那一份也换了,否则换了也没用。当时雍正在创立“秘密立储制度”时就已经想到了藏在“正大光明”匾后面的立储诏书会有可能被偷换,所以自雍正开始,秘密立储诏书一共有两份,一份
在反映清王朝历史的影视作品中,经常可以看到皇帝驾崩后,众大臣从“正大光明”匾额后面取出先皇所书遗旨:“皇×子著立为皇太子。”于是新的皇帝诞生。这便是秘密立储制度。清朝为什么要建立秘密立储的制度呢?有人
因为有感于争储斗争的残酷,雍正即位后首先做的事,便是想出一个立储的新法子。一天,他召集总理五大臣及满汉文武官员去乾清宫商议hx事。他坐在龙椅上,对众大臣说:"父皇在世时,曾立二阿哥为太子,后来废而又立
今天小编为大家带来清朝后期的“秘密立储制”到底好不好?希望对你们能有所帮助。乾清宫正殿高悬着由清代顺治皇帝御笔亲书的“正大光明”匾,由于它特殊的历史意义和近年来影视作品的不断渲染,几成清王朝的一大标志
偷人参的贼???清朝康熙五十六年,长白山采参人赵科平和儿子白山采到一棵八两重的人参。父子俩一商量,决定拿到奉天城去卖个好价钱。???三天后,父子俩来到奉天城,可找了几家大药铺,那些药商都把价格压得很低
今天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秘密立储制为什么不沿用?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大家也都知道我们国家有长久的历史,而有很多的历史传统也遗留到我们现在的生活之中。就拿继承来说,一般都是长子继承父亲的本业,这就是由古代
话说太子胤礽在被康熙皇帝废掉之后,但太子胤礽集团仍然存在,他们不会轻易甘心失败,他们一定会反扑的。首先出手的是皇三子胤祉。然而,这个皇三子胤祉怎么会站在了废太子胤礽集团一边呢?话还要从皇三子胤祉的母亲
说起明朝的万历皇帝朱翊钧,不知道人人对他的印象怎么样?或者不少人都知道他30年不上朝的事,后来证实他的确是动作未便,加上不耐性那些大臣,才做出了30年不上朝如许惊人的事情。也因为这件事,对于万历的评价
说起明朝的万历皇帝朱翊钧,不知道人人对他的印象怎么样?或者不少人都知道他30年不上朝的事,后来证实他的确是动作未便,加上不耐性那些大臣,才做出了30年不上朝如许惊人的事情。也因为这件事,对于万历的评价
话说太子胤i在被康熙皇帝废掉之后,但太子胤i集团仍然存在,他们不会轻易甘心失败,他们一定会反扑的。首先出手的是皇三子胤祉。然而,这个皇三子胤祉怎么会站在了废太子胤i集团一边呢?话还要从皇三子胤祉的母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