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皇帝的汉语水平究竟则么样

Posted 皇帝

篇首语:勇士搏出惊涛骇流而不沉沦,懦夫在风平浪静也会溺水。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清朝皇帝的汉语水平究竟则么样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本文目录

1、清朝皇帝的汉语水平究竟则么样

2、清朝皇帝上朝究竟说什么语言

清朝皇帝的汉语水平究竟则么样

满文没问题,那皇帝的汉语水平又如何?在写诗数量超过全唐诗的乾隆之前,帝王们到底对汉语熟不熟悉?

一般来说,对一门语言的掌握程度可分为两个阶段:一是口头上的无障碍交流;二是语言熟练度达到同时代知识分子平均水平。清初的努尔哈赤和皇太极都没有迈过基本的语言门槛,日本学者平田昌司在《清代鸿胪寺正音考》引用藤本幸夫的研究,指出努尔哈赤跟通汉语的朝鲜俘虏谈话时全靠汉语翻译。

太宗皇太极时满人开始启用汉官,但汉族大臣日常对太宗奏事交流,如用汉语表达,太宗理解起来依然非常困难。宁完我《请变通大明会典设六部通事奏》就言明了这一点,其中说道:“臣又想六部汉官开口就推说不会金话……汗之左右,亦该常存两个好通事,若有汉官进见,以便问难,觇其才调。不然同于木石,何以知他好歹……”

由此可见彼时皇太极的汉语能力是极为有限的,需要依靠翻译(通事)才能与不通“金话”(即满语)的汉官交流。

直到清世祖顺治,皇帝渐习汉俗,才基本实现与汉族大臣口头无障碍交流。顺治不但能使用汉语,而且对汉语本身也有一定了解――《弘觉腱师北游集》一书中,说到禅师见到顺治时的一段对话:“上一日持一韵本示师曰:‘此词曲家所用之韵,与沈约诗韵大不相同。’……上曰:‘北京说话独遗入声韵。盖凡遇入声字眼,皆翻作平上去声耳。’……”

可见,顺治皇帝不但能看出诗韵和曲韵的不同,并且知晓北京话当时入声已经消失,其汉语水平和努尔哈赤与皇太极已不能同日而语。

事实上,顺治皇帝语言能力相当出众:当时许多大臣只懂自己的母语,顺治帝召见大臣时,只好见机行事,见满臣说满语,见汉臣说汉语,见蒙古人说蒙古语。

遗憾的是,顺治汉语书面阅读能力仍然不强,《顺治实录》记载“皇上博览群书。内院诸臣、译不给。”爱读书到了翻译跟不上的程度,可见离开满文辅助皇帝读书尚不顺。负责翻译工作的“启心郎 (mujilen bahabukū)”职称还是存在了很长的一段时间。

到了康熙,皇族教育模式逐渐成熟,已经是二代移民的康熙皇帝汉语水平才开始突飞猛进。《庭训格言》记载,康熙“八岁登极,即知黾勉学问,彼时叫我句读者,有张、林二内侍,俱系明时多读书人,其教书惟以经书为要,至于诗文,则在所后。”与其父祖自然不可同日而语。

康熙早期的满大臣,无论在公务还是生活中,大多数还是以满语为主要语言的。如上面这幅康熙时期的画像,左侧题字亦是只有满文

伴随皇帝和旗人汉语水平的提高。专业翻译启心郎们也完成了历史使命――顺治十五年裁撤各部院启心郎,康熙十二年裁撤宗人府内启心郎,康熙以后的清朝历代皇帝汉语水平都相当好。

清朝皇帝上朝究竟说什么语言

在电视上热播的清宫剧中,我们常常能看到皇帝上朝、大臣启奏等情节。那么,作为统治者的清朝皇帝,在上朝时和满汉皆有的大臣们交流时,用的是什么语言呢?是汉语,还是满语?

众所周知,清朝政治体系主要是由满汉两族构成的。不同的民族所使用的语言也不一样,语言的差异必然会带来交流上的障碍。清人入关后,朝廷官员基本上都是满族人,所以在清朝早期,满语是官方语言,少数进入朝廷的汉臣也必须学习满语。我们可以想象当时的汉族大臣对着满文学习时的表情,估计和我们今天对着英语单词时的表情相差无几。可是,既然是两族融合的过程,那单方面的学习必定是不够的,所以,清朝皇族也在逐渐学习汉族文化。

想象一下,两族人顶着大辫子造型,摇头晃脑地学习对方的语言文化,偶尔见面还能用双语交流的情景,是不是有点让人忍俊不禁呢。而对于小皇帝,“双语教育”是必不可少的。清朝皇帝从小就开始接受满汉两种教育,既有满族师父,又有汉族师父,满族师父主要教武功骑射,汉族师父教文化课,语言也是既要学满语又要学汉语,所以,皇帝是满汉双语都会说的。顺治皇帝就是出了名的热爱汉族文化,对汉族的诗词歌赋很有研究,当初他上学的时候,就在学满语还是学汉语的问题上,跟他的叔父多尔衮发生了很大的冲突。多尔衮坚决不让顺治学习汉语,对他的汉族教育粗暴干涉,因为他一向反对满人汉化,因此顺治很生气地说:“我要是不学汉语,汉族大臣跟我说话我都听不懂,不知道他说什么。就算我听懂了我也不会说,无法与他们交流,叫我怎么当这个皇帝?”

所以,随着时间的推移和清朝统治者汉化程度的加深,皇帝在上朝面对不同民族的大臣时,会说不同的语言,也就是说,皇帝是看人说话的,需要说满语的时候就说满语,面对不会满语的大臣就用汉语。但是,在清朝中后期,汉语占据了主要地位,而且随着汉化程度的不断加深,满语逐渐被汉语所替代,满族人要想长期统治汉族人,从皇帝到普通民众,普及汉语、学习汉族文化是发展的必然。而自清朝入关后,经过两三代皇帝的努力,满族人已经都会说汉语了。据说到了雍正时期,皇帝只有骂人时才用满语,这就好像不同地域的人之间发生矛盾时,或许是一怒之下,或许是想让别人听不懂,就用方言来骂人了。

总而言之,尽管满语满文在日常生活中适用的范围不断缩小,但在正式的场合中,并没有我们想象中的那般无用。在日常的召见中(即御前奏事),皇帝所说的语言取决于大臣的身份和所奏内容,既有使用汉语的情况,也有使用满语的情况。有一句俗语说:“见人说人话,见鬼说鬼话。”那么,不妨改编一下,清朝皇帝是“见满人说满话,见汉人说汉话”。

相关参考

清朝皇帝上朝说什么话,清朝皇帝上朝究竟说什么语言

清朝皇帝上朝究竟说什么语言应分为三个阶段,早期以说满语为主,中期开始朝堂上满汉双语并存,晚期以汉语为主。在清朝早期,满语是官方语言,少数进入朝廷的汉臣也必须学习满语,因此这个阶段清朝皇帝应以说满语为主

朱由校被称为“木匠皇帝”,他的木工水平究竟如何

明朝出现了很多奇葩的皇帝,那么明熹宗朱由校肯定是其中一位。在明朝十六位皇帝中,有“蟋蟀皇帝”、“木匠皇帝”等等,明熹宗朱由校就是木匠皇帝。明熹宗在位时期,明朝就已经是岌岌可危了。即位之初,明熹宗就过于

清朝皇帝上朝时说的是满语还是汉语

清朝皇帝上朝时说的是满语还是汉语?汉语不合格的大臣惨了  上朝这个概念本来就是很模糊的,是电视剧里面构思出来的。像电视上那样的大型朝会,那叫做御前会议,一般只有核心官员参加,在早期基本上全是满语,后来

清朝皇帝处理政务时, 到底是说满语还是汉语?

由于清朝离我们最近,留下的史料也最多,因此大家在清宫剧中,会看到这样的一幕,清朝皇帝上朝的时候,下面全部都是跪拜的文武百官。这时太监就会高喊“皇上驾到”,随后皇帝便开始和大臣们谈论军国大事,然而其实据

清朝时期的康乾盛世究竟是不是盛世?

18世纪末的100余年间,在欧洲形成了长时间的“中国热”,无论是在物质、文化还是政治制度方面,欧洲都对中国极为追捧。对中国风的狂热追逐曾经是当时欧洲社会的普遍时尚。这种时尚渗透到了欧洲人生活的各个层面,如日...

清朝时期的康乾盛世究竟是不是盛世?

18世纪末的100余年间,在欧洲形成了长时间的“中国热”,无论是在物质、文化还是政治制度方面,欧洲都对中国极为追捧。对中国风的狂热追逐曾经是当时欧洲社会的普遍时尚。这种时尚渗透到了欧洲人生活的各个层面,如日...

清朝人写历史用汉语吗

1.清朝皇帝早朝大臣们是用汉文还是满文逐渐使用汉语言顺治入关以后,满清皇族接受汉族文化,逐渐汉化,语言也应该随之改变尤其是皇帝,清朝皇帝从小变开始接受满汉两种教育,有既有满族师傅又有汉族师傅,满族师傅

清朝皇帝上朝时说的究竟是满语还是汉语

我们首先要确定一下所谓“上朝”的概念。在我们通常概念中的那种“上朝”,也是清代所谓的“大朝、常朝”,是非常正式礼节。由于现代人受到电视剧的不良影响,往往觉得每日皇帝的上朝都是这种,各种品阶的大臣都要出

“三英战吕布”中的刘备,武力水平究竟如何

说起蜀汉先主刘备,想必人人都不会感应生疏。在演义之中,刘备给世人留下了文质敦朴、礼贤下士的印象,这似乎也是传统中国人眼里的君主风仪。然而在秦汉时期,中国人十分尚武,很多君王都是文武双全的人物,即使是雄

诸葛亮高超的军事水平究竟师从何处? 揭秘

诸葛亮是一介文人,初出茅庐就明见三分,但是这只能说明他是一位喜欢钻研时政的青年,其本质和现在铁血的众多2B青年们没有区别。只不过考虑到三国时期资讯不发达,诸葛亮凭几乎闭门造车或者偶尔和其他2B中青老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