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心中的乾隆盛世,为何在外国人眼中不屑一顾

Posted 世纪

篇首语:夏天就不会生长,春天不播种。秋天就不能收割,冬天就不能品尝。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中国人心中的乾隆盛世,为何在外国人眼中不屑一顾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本文目录

1、中国人心中的乾隆盛世,为何在外国人眼中不屑一顾

2、历史人物 明朝陈振龙偷偷从外国带回了一根藤,奠定了乾隆盛世

中国人心中的乾隆盛世,为何在外国人眼中不屑一顾

1793年,也就是乾隆五十八年夏天,英国派出的第一个访华使团到达中国。英国人对这个神秘的国度充满好奇。他们相信,中国就像《马可·波罗游记》中所写的那样,黄金遍地,人人都身穿绫罗绸缎。然而,一登上中国的土地,他们马上发现了触目惊心的贫困。使团成员约翰·巴罗在《我看乾隆盛世》中说:不管是在舟山还是在溯白河而上去京城的三天里,没有看到任何人民丰衣足食、农村富饶繁荣的证明……触目所及无非是贫困落后的景象。

乾隆统治下的中国,纵向比,是中国几千年历史中人口最多、国力最盛的时期;横向比,是当时世界上最强大、最富庶的国家。何以这个在满清眼中足以匹敌古代任何一个时代的盛世,在英国人眼中却如此黯淡?原因很简单,乾隆时代中国人和欧洲人的生活水平差距实在太大了。14世纪到17世纪,欧洲人并不比中国人富裕。他们的食物中肉食比重并不算高,一大块面包加一碗浓汤就已经让辛苦了一天的英国农夫心满意足。但是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欧洲人的生活水平得到了极大的提升。

在当时,中国农民的主要食物一直是粗粮和青菜,肉、蛋、奶都少得可怜,通常情况下,在春荒之际,还要采摘野菜才能度日。乾隆时代,民众吃糠咽菜的记载比比皆是。据《18世纪的中国与世界·农民卷》介绍,普通英国农户一年消费后,可剩余11镑,约合33~44两白银。而一个中等中国农户一年全部收入不过32两,而年支出为35两,也就是说,辛苦一年,还要负债3两,才能过活。所以一旦遇到饥荒,普通人家会立刻破产,卖儿卖女的情况十分普遍。乾隆盛世的贫困,不仅仅体现在物质上,更主要的是体现在精神上。

到达浙江沿海后,因为不熟悉中国航线,英国人请求当地总兵帮他们找一个领航员。总兵痛快地答应了。英国人看到了意想不到的一幕。总兵的办法是派出士兵,把所有从海路去过天津的百姓都找来。使团成员巴罗说:他们派出的兵丁很快就带回了一群人。他们是我平生所见神情最悲惨的家伙了,一个个双膝跪地,接受询问……他们徒劳地哀告道,离家远行会坏了他们的生意,给妻子儿女和家庭带来痛苦,总兵不为所动,命令他们一小时后准备妥当。这一幕在欧洲是不可想象的。英国人说:总兵的专断反映了该朝廷的法制或给予百姓的保护都不怎么美妙。迫使一个诚实而勤劳的公民、事业有成的商人抛家离子,从事于己有害无益的劳役,是不公正和暴虐的行为。而同时代的欧洲,人权观念已经深入人心。一个人不管地位多高,都不能任意将另一个人置于脚下。

乾隆所处的18世纪,是人类历史伟大的转折点。在这以前,人类进步的脚步一直是迟缓的。而从这个世纪起,历史开始跑步前进。戴逸先生在他的《论乾隆》文中说:乾隆在位六十年,正好是英国经历了产业革命的全过程。戴逸先生又在他的著作《18世纪的中国与世界》一书中提及:在此之前……地球的底层蕴含着庞大的资源和能量,人们一直在探求而少收获。18世纪,一下子得到了打开宝库的钥匙,新的生产力像蛰伏地下的泉水,突然地喷涌迸射出来。工农业产值几百倍、成千倍的增加,物质财富滚滚而来,源源不绝。

而这个世纪政治文明的进步并不慢于物质文明。乾隆十三年(1748年),孟德斯鸠发表了名著《论法的精神》。乾隆四十一年(1776年),美国宣布独立。乾隆五十四年(1789年),法国爆发资产阶级大革命,提出了主权在民原则。乾隆皇帝退位后的第二年(1797年),华盛顿宣布拒绝担任第三任总统,完善了美国的民主政体。18世纪,世界文明大潮的主流是通过立宪制和代议制实现了对统治者的驯化,把他们关到法律的笼子里。而在地球的另一端,乾隆皇帝却在做着相反的事情。他视民间社会的活力和自发精神为大清江山永固的最大敌人,积六十余年努力,完成了中国历史上最缜密、最完善、最牢固的专制统治,把民众关进了更严密的专制统治的笼子里。

乾隆盛世不过是文景之治、贞观之治和开元盛世的阉割版重复。乾隆盛世的功绩是创造了政治稳定,产生了数量空前的人口。然而乾隆时代给中华民族精神上造成的永久性创伤,远大于这一时的成就。横向对比18世纪世界文明的发展,乾隆时代是一个只有生存权没有发展权的盛世。纵向对比中国历史,乾隆时代也是中国历史上民众权利被剥夺得最干净、意志被压制得最靡弱的时代。可以说,乾隆盛世是一个饥饿的盛世、恐怖的盛世、僵化的盛世,是基于少数统治者利益最大化而设计出来的盛世。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历史人物 明朝陈振龙偷偷从外国带回了一根藤,奠定了乾隆盛世

清代是中国人口爆炸式增长的一个时期。清初,承明末大乱之后,社会生产渐次得以恢复,清朝中期人口出现井喷式增长,乾隆年间更是突破3亿大关,为了养活如此众多的人口,使对土壤、肥料及雨水要求都不高的番薯,从南向北得到大面积的推广,成中国境内更广大地区下层人民的主要食物之一。现在有人称康乾盛世为“番薯盛世”是有一定道理的。而说到番薯,乾隆都得去感谢百年前的一位英雄,是他从南洋千辛万苦地将番薯从殖民者手中带到中国。> >话说大明万历年间,有个福建人叫陈振龙,他自幼饱读经书,年纪不到二十就中的秀才,可是等到考举人的时候却屡考不中,因而厌倦科举,干脆来个弃儒经商,跟同乡一起去吕宋岛(菲律宾)做生意。在隆庆五年(1571)的时候,西班牙人就以武力征服了吕宋,并以吕宋为基地,与中国进行贸易往来,所以当时吕宋华人特别多尤其是福建人,海贸十分发达。> >在吕宋的时候,陈振龙没有把注意力放到生意上,反而对当地种植的一种农作物十分感兴趣。此物, 耐旱易活,生熟都可食,有“六益八利,功同五谷”,当地人称作朱薯。他以敏锐的眼光认识到朱薯具有很高的经济价值,联想到家乡“闽都隘山阨海,土瘠民贫,赐雨少愆,饥馑存至,偶遭歉岁,待食嗷嗷”,若把朱薯引种乡土,将是一件造福万民的大好事。但是朱薯是西班牙人带过来的,因而控制十分严格,只能在当地种植,严禁带出岛外。于是,陈振龙只能潜心去学会了朱薯种植之法,暗地里等待时机。明万历二十一年(1593年),50岁的陈振龙不顾当地西班牙殖民政府不准带朱薯出境的禁令,花巨资购得几尺薯藤,为了避开检查,将薯藤绞入吸水绳中(另有“编入藤篮”、“封装于竹筒中”等说法),藏匿于船中,经七昼夜航行,终于将薯种带回故乡福州。> >当时正赶上福建大旱,五谷少收,抚金学曾为此大伤脑筋。陈振龙让其子陈经纶向巡抚金学曾呈报《献薯藤种法禀帖》,汇报其父带回薯藤的经过,并说明吕宋种植朱薯之利,建议试种朱薯以解粮荒。金学曾令其觅地试种。振龙父子即依照土人传授种植之法,在达道铺纱帽池舍旁空地试种。4个月后,朱薯收获,小者如臂,大者如拳,味同梨枣,可以充饥。陈经纶再上《献番薯禀帖》,称番薯适合东西南北种植,恳切请求金学曾“乞广生民计,通饬各属效文栽种,以裕民食”。金学曾采纳建议,通令各地如法栽种,大获丰收,闽中饥荒得以缓解。金还在陈经纶所献《种薯传授法则》基础上,写成中国第一部薯类专著《海外新传》。闽人感念金学曾之功,将朱薯改名金薯,又因来自“番国”,俗称番薯,我们现代还称为山芋、地瓜。并在福州、福清等地建报功祠,专祀金学曾和陈振龙。> >但是可惜的是这种神奇的农作物进入中国的时间还是太晚了,它没能在崇祯大灾中拯救大明。主要原因是这种作物的食用口感不如大米和面粉,虽然吃下去很耐饥饿,但口感太差难以下咽,若不是迫于无奈很少有人吃,吃多了之后还有胀气、泛酸等不良反应。因此百姓对这种高产作物种植积极性不高。而到崇祯年间,全球进入小冰期,天灾人祸不断,推广种植红薯,从时间上来说已经来不及了,况且灾区农民起义不断,明政府也已经不具备推广种植的条件了。> >最终红薯便宜了清朝,造就了最后一个康乾盛世。其中陈振龙的子孙也出力不少,“克承世业”,一直致力于将番薯引种、推广到全国各地,功绩卓著。陈振龙的曾孙陈以柱在浙江省鄞县试种番薯,把番薯从闽中推广种植到长江流域。到乾隆年间,陈振龙五世孙陈世元带领几个儿子把番薯引种到山东,在北方各地推广。他不仅赠送薯种和传授技法,还四处自费张贴招贴,动员百姓种植番薯。并撰写《金薯传习录》传世,该书是我国我国第一部甘薯专著,是宝贵的农业科学史文献。据说乾隆盛世的主角乾隆皇帝本人也特别爱吃番薯,他能活到89岁跟喜欢吃番薯也有一定关系,曾称赞道:“好个红薯!功胜人参!”>陈振龙把甘薯引入我国,改善了我国农作物的结构和食谱,成为我国旧时代度荒解饥的重要食物之一。据古籍记载,荒年时,“乡民活于薯者十之七八”。清乾隆年间,甘薯已推广到全国大部分地区。目前全国甘薯种植面积达一亿多亩,年产量折原粮达三千万吨,占世界甘薯总产量的80%,清道光年间,福州人在乌石山建“先薯亭”以纪念这一成功的引进。370年后著名历史学家郭沫若到福州考察,特地去福建省图书馆查阅那一本奇书——《金薯传习录》。郭沫若抑制不住内心的激动与诗意,挥毫写下了《满江红——为红苕传入中国370年而作》:>挟入藤篮试秘航,>归来闽海勤耕织。>此功勋当得比神农,>人谁识?

相关参考

英国人为何对乾隆盛世时的中国人权感到吃惊

英国人为何对乾隆盛世时的中国人权感到吃惊  乾隆盛世的贫困,不仅仅体现在物质上,更主要的是体现在精神上。  到达浙江沿海后,因为不熟悉中国航线,英国人请求当地总兵帮他们找一个领航员。总兵痛快地答应了。

外国评价中国最强朝代,这三个朝代在外国网友心中最强大

本站网:小编整理了一些关于“外国评价中国最强朝代,这三个朝代在外国网友心中最强大”的详细内容,方便你详细了解!作为四大文明古国之一,在很多外国人眼里,中国是一个古老而又神秘的存在。从有记载的夏朝开始算

潮湿环境下发芽的大米,为何成为美国人眼中的美味

曾有机构调查过美国人最喜欢的中餐菜肴,夺得冠军是这道菜:【李鸿章杂碎】没错,我想大多数中国人都没吃过,甚至都没听说过,当然,李鸿章这位历史名人是家喻户晓的。李可以说是中国近代史中的风云人物,不仅在中国

外国人眼中最牛皇帝前三名 第二名刘邦第一是谁

  中国历朝历代皇帝中,优秀者不在少数,国人的评判标准和外国人的评判标准也不一,那么在外国人眼中的最牛皇帝前三名是谁呢?  1、秦始皇嬴政  秦始皇嬴政(公元前259年—公元前210年),出生于赵国首

福康安将领为什么对英国的火器不屑一顾

福康安是乾隆朝名将,戎马一生,立下赫赫战功无数。1792年9月26日,英国政府任命马戛尔尼为正使,乔治·斯当东为副使,以贺乾隆帝80大寿为名出使中国,这是西欧各国政府首次向中国派出正式使节。这次出使的

为何宋朝的猪肉能便宜如粪土,有钱人还不屑一顾

现代中国价格较高的肉类是牛肉和鸡肉,接下来是猪肉和羊肉。可是,古代肉类的排名又是怎样的呢?契丹侵宋,东坡肉难挡宋人弃猪就羊在以记录北宋城市生活为主的《东京梦华录》中,有很多关于食品的记述。书中卷之二<

遇事不加考虑的莽夫武夫 日本人眼中的阿济格

...说明,顺治对他们的到来的高度重视。王爷可以随便见几外国人吗?当然不可以,这一定是经过皇帝同意了的。尤其是见到了摄政王多尔衮,这在1644年,就等于见到了皇上。竹内藤右卫门在北京,见到了三位极其重要的亲王,...

乾隆年前,一外国人来到中国,打死不跪拜皇帝,并预言了清朝灭亡

乾隆皇帝,自称为“十全老人”,坐了60年的皇位,退休后又称为太上皇(掌实权),89岁时去世,是中国历史上最长寿的皇帝。在父亲雍正的努力下,清朝国库充盈,各方面得到了较大发展,乾隆很轻松地就延续和创造了

开元盛世的缔造这么容易

唐朝在历史长河中可以说是少有的鼎盛时期,强大的实力辐射海内外,甚至就连现在外国人喜欢称我们为「”唐人”都是从那时候开始的。而唐朝最鼎盛时期便是「”开元盛世”,在这个时期唐朝的国力达到了真正的顶峰。但是

清廷为何不愿让外国使节常驻北京

1793年(乾隆五十八年)夏,承德避暑山庄,英帝国所派使臣马格尔尼子爵觐见,一干人等因为不肯行清朝的双膝跪拜礼,而与和|等重臣相持不下。乾隆皇帝被扰得不堪忍受,于是允许马格尔尼子爵等人可以行单膝跪拜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