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曾国藩、左宗棠还厉害的湘军牛人是谁

Posted 湘军

篇首语:发明是百分之一的聪明加百分之九十九的勤奋。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比曾国藩、左宗棠还厉害的湘军牛人是谁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本文目录

1、比曾国藩、左宗棠还厉害的湘军牛人是谁

2、并灭掉太平军? 湘军为何超越八旗兵和绿营

比曾国藩、左宗棠还厉害的湘军牛人是谁

在湘军集团中,胡林翼绝对是个无可替代的人物。他既是湘军大佬,又是湖北省绿营的统帅,能文善武,懂经济,擅理政,与曾国藩、左宗棠被史学家称为大清中兴三名臣。在晚清,时人都认为胡林翼的治行才望在曾国藩、左宗棠之上。曾任御史的晚清名士慈铭说胡林翼老谋深识,烛照不遗,固中兴第一流人,曾撰著《湘军志》的晚清大学者王]运说中兴之业,实基自胡,而沈卓然认为胡林翼应位列同治中兴功首,《清史稿》评价他:长于综核,干济冠时。

曾国藩自己也曾在奏议中称赞润芝(胡林翼)才力过国藩十倍。曾国藩还说胡林翼之功在于变风气为第一,而荡平疆土二千里次之。李鸿章晚年,与人谈旧事,常挂在口边的是先师曾文正公与前辈胡文忠公(胡林翼谥文忠)。清人唐文治在《胡文忠公语录序》中对胡林翼有两句恰如其分的赞语:此其量,江海之量;此其心,江海之心也。《清史稿》对胡林翼识才、爱才和用才方面的过人之处也评价甚高,说他驭将以诚,因材而造就之,多以功名显……

胡林翼在后世之所以鲜为人知,主要是因为他壮年早逝,才华未能充分地施展开来。中兴三名臣之中,曾国藩享寿61岁,左宗棠更是以73岁高龄西归,而胡林翼却仅仅只活了49岁,当时舆论普遍认为,设若胡林翼不死,成就当不在曾国藩之下。

我们都知道毛泽东的字是润之(芝)。但鲜为人知的是,毛泽东的字润芝来自于胡林翼(胡林翼字贶生,号润芝)。毛泽东1945年重庆谈判时,曾与当时任《新民报》副刊编辑的作家张恨水谈起:我以前常用的‘润芝’一名,便是在湖南一师时,杨怀中先生为我取的。有一次,我在给杨先生的信中署名‘毛学任’,杨先生问我何故?我说学一学梁任公(即梁启超)。杨先生便给了我一部《胡文忠公全集》要我读。我反复阅读后,仰慕清朝的湘抚胡林冀,觉得胡林冀确实值得学习,胡字‘润芝’,我就改为‘学润’。杨先生对我说:‘司马长卿崇拜蔺相如改名相如。你既然尊敬胡润芝,就干脆改成润芝吧。’以后,师长和好友们多叫我‘润芝’。

胡林翼出身于颇有家资的书香门第,年轻时放荡不羁,经常寻花问柳,目空一切。其父胡达源深以为忧,逼他刻苦攻读圣贤之书,老父常为此掀髯动怒。无奈,胡达源只好将孽子送至好朋友、两江总督陶澍的幕府,让他去好好领教领教军管的滋味。哪曾想到,胡林翼到了江宁(南京),半点也不收敛,依然我行我素,风流依旧。两江总督陶澍严禁僚属酒色荒嬉,却独独对胡林翼网开一面,还将爱女毅然决然地许配给他,陶夫人再怎么反对也无济于事。其时,胡林翼在南京纵情山水,并流连忘返于秦淮河畔、钓鱼巷中时,有人密告陶澍,不料陶澍却说:润之(芝)之才,他日勤劳将十倍于我,后此将无暇行乐,此时姑纵之。(黄F:《花随人圣庵摭忆》,上海书店出版社1998年版,第434页)

更有趣的是,新婚之夕,大家四处都找不到新郎倌胡林翼的影子,原来他独自跑到外面喝酒去了,而且喝得烂醉如泥。这一回,陶夫人更加火冒三丈,埋怨陶澍看人走眼,选择了这么个混帐女婿,误了女儿终身,陶澍回答说:此子是瑚琏之器,将来必成大事,年少纵情,不足深责。他现在不玩,国家用材之时,他就没有时间玩了。

有次他老丈人两江总督陶澍请当地名流吃饭,他在席间滔滔而谈,不管谁和他辩论都要被他一顿奚落,甚至讥讽。结果被岳父骂作浮萍耳。此后,他便浪子回头,发奋读书,后来中进士,胡林翼就开始铆足了劲儿念书,第二年乡试高中,第三年又连捷中进士点翰林,时年仅25岁。

成为翰林后,胡林翼仍流连于勾栏瓦肆。《花随人圣庵摭忆》里讲了这样一件趣事:胡林翼点翰林后,常与同乡善化人周寿昌出入花街柳巷间。一夕,方与周寿昌同就某娼家,坊卒掩至,周寿昌机警,避入厨房,易服而立,得免被执,而胡林翼等人被抓回去问讯,因为不敢吐露身份,所以颇受辱。及释归,就与周绝交,谓其临难相弃,不够朋友。其后,胡林翼治军招勇,就不喜用善化籍人。

真正使胡林翼大彻大悟、痛改前非的是四年后的江南乡试案。那一年,文庆任主考,他任副主考,一同主持江南乡试。不料,他们违规携带别人入闱阅试卷之事被告发。结果,文庆谪戍新疆,胡林翼降一级左迁内阁中书。此事对胡林翼的父亲胡达源打击很大,第二年便因郁病去世。胡林翼为此深自悔恨。父亲的去世,也使他顿觉家族的重任将压在他一人的身上。丁忧期间,他痛定思痛,反躬自省,下决心再不像过去那样荒废年月了。

胡林翼一出手就显示了其不同凡响的见识。他深知如果靠一步一步升迁那是希望渺茫,于是他就从亲友那借了一万五千两银子捐了个知府衔,很快就被分到贵州安顺县。当时安顺土匪猖獗,一般人都视之为畏途,不愿前往,而胡林翼因为捐的钱较多,本可以自行选择其他地方任职的,但是他毅然前往。

贵州是胡林翼事业开始的地方。《清实录》说贵州所属各地方往往聚有匪徒,数百为群,聚散无定,抢劫拒捕。胡林翼年轻时究心兵略,对军事素有研究,此时刚好派上用场。他深入民间,延访士绅;短衣草鞋,探访匪穴;训练民兵,遂以知兵名天下。他在贵州和土匪打了六七年的交道,带领官兵与盗匪作战数百次,镇压过天柱等地苗民起义和湖南李沅发起义,后总结战争经验编成了《胡氏兵法》。《胡氏兵法》不只谈兵,更多是谈怎样培养人的精神品格,怎样进行道德修养,怎样对待民众,培本养民。胡林翼在贵州任知府的前三年内,因为剿匪安民有功连升三级,官至贵东道。

并灭掉太平军? 湘军为何超越八旗兵和绿营

湘军,是一种现象,代表着汉人士大夫崛起,帮助清朝打灭太平天国。与曾国藩同时,甚至还稍早一点的江忠源、胡林翼、王鑫,以及曾国藩之后的左宗棠、李鸿章,甚至包括吴长庆、袁甲三(袁世凯的叔祖)等人,都是这个时代湘军现象的体现者。

曾国藩能够作为这一现象的代表,不仅因为当时他的官大,也不是仅仅因为他的道德学问好,主要是因为他对清朝的统治机器的弊病看得比较清楚,他麾下湘军的制度建设做得好,成为当时“新军”的模板。在总体的战略选择上,他也高人一招。

八旗兵的废弛,早在乾嘉之间,就已经比较明显了。清朝的旗兵制度,让旗人不工不农不商,专心当兵,自有钱粮可以养活家小。这样的铁杆庄稼制度,在承平日久的环境下,里面的人要想不成废人的确很难。

同时,尽管清廷入关之后实现了满汉分隔制度,但自皇帝开始,没有人能挡得住汉文化的魅力。

曾国藩(1811年11月26日-1872年3月12日),中国近代政治家、战略家、理学家、文学家,湘军的创立者和统帅。

在满人入关之前,一部《三国演义》,就已经风靡了满洲各部,进关后汉文化的说唱文学,很快就征服了八旗子弟。而满人的上流社会,则被昆曲、诗词歌赋所倾倒。所以,尽管皇帝不停地强调满人要保持原来的部落骑射文化,但部落文化却不可避免地走向衰落。

更何况,即使满人不会过日子(钱来得容易,没法会过日子),欠下一屁股债,最终皇帝都会替他们还。同理,就算八旗兵不善骑射,也受不了什么大不了的处罚。自己人对自己人,总是下不了狠手。八旗兵的不中用,到太平天国兴起时,已经无法挽回了。

八旗兵,汉人比不了。曾国藩练湘军,比的是汉人的绿营。

绿营兵实际上是世袭兵,平时驻扎在各地,充当地方警察,战时临时调集,由朝廷任命将领,领命出征。兵不知将,将不知兵。本质上,跟积弱的北宋兵制区别不大。

而且这种兵,自成体系,平时的统带者,没有地皮可刮,只能喝兵血,克扣军饷。兵不足额,甚至严重不足额,已经成为公开的秘密。世袭为兵,强弱无从挑选,训练早成形式。只要一支队伍有几个能耍把式的,上级若来点校,则临时雇人站班,耍把式的做好表演,再打点好了点校大员,一切OK。士兵们则把打仗,作为捞一把的天赐良机。这样的兵,上了战场,则扰民害民有余,作战基本没戏。

每次打仗,将领们最擅长的游戏,就是杀良冒功,揽功推过,谎报战绩。两次鸦片战争中,充斥了这样的戏法,最后实在演不下去了,只好皇帝出面,赔钱了账。只是,对于洋人,还可以用赔钱、割地、开放口岸来应付,但对于太平天国,则任何妥协都没用。人家不仅要你的钱,还要你的命、你的江山。

曾国藩等人,大多是老于宦海的人物,他们深知清朝兵制的弊病。另起炉灶,编练新军,必须洗心革面,一改旧章。

湘军是晚清时对湖南地方军队的称呼,或称湘勇。太平天国运动兴起后,清朝正规军无法抵御,不得不利用地方武装,湘军就是在这时发展起来的。

其实,绿营的病,也是朝廷的病。朝廷固执兵为国有的体制,分隔兵将,为的就是防止武人,尤其汉人的武将擅权,形成不稳的因素。但是,这回长毛造反,火烧眉毛,曾国藩顾不得忌讳,皇帝也只能暂时放下心病,放任曾国藩们去闹。

实际上,湘军的编练,正是针对绿营毛病去的。大路数,是在抄戚继光的旧稿:用山野乡民,编练一支兵为将有的队伍。史家一直称道湘军的营制有独到之处,制度的优势是战胜太平军的最大保障。

其实,湘军的营制,基本上跟绿营没有太大的区别,都是以营为基本单位,营的规模,也大体上在500人左右。其官佐,也跟绿营一样,无非副将、参将、游击、都司、守备、千总、把总。

但湘军不同的地方在于,湘军的各营,哨长招士兵,营官招哨长,各营的哨长,都是各营长官自己招募的自己人,从士兵到军官,只听命于自己的长官。如果长官阵亡,则该营解散。

而绿营则根本不是这样,兵将之间,没有什么关系。绿营的士兵,多半是老于行伍的兵油子,抢劫在行,逃跑在行,打仗不在行。但湘军的士兵,多是质朴的乡民,多半跟自己长官有着浓厚的乡谊,甚至有宗亲关系。只要训练得法,上阵即使为了自己的长官,也多肯卖命。

有人说,曾国藩是用书生带乡农,即用自己的弟子门生回乡招募最不开化、最质朴的乡民,组成了湘军。

其实,也不尽然。的确有大量他的弟子、宗亲、师友的弟子、同乡进入湘军将领之列。他的弟弟曾国葆、曾国华、曾国荃都成了湘军的骨干。但是也有不是湘人的鲍超,还有不少出身行伍的原绿营将领,甚至还有塔齐布这样一个满人。

不错,排除老兵油子与有市井气的市民,建构带兵官与士兵之间的血缘宗亲关系,用特别的制度规则,让兵将之间形成生死和利益共同体关系,这一切,都可以给湘军加分。

▲太平天国(1851年~1864年),后期曾先后改称上帝天囯、天父天兄天王太平天囯。是清朝后期的一次由农民起义创建的农民政权,也是清朝历史上最大规模的农民战争。

但是,湘军能够成功的关键因素,还有另外两条。

一是兵饷高,高出绿营两倍,正勇每月白银4.2两,亲兵还高过此数,这个数额,甚至比八旗兵还高。这样高的兵饷,至少在建军初期,士兵是可以拿到的。对于长年在土地上谋生而收获无几的老实巴交的农民而言,这样的兵饷,值得他们为之奋斗。

二是“取具保结”,每招一个士兵,都要登记其府县、邻里、父母、兄弟、妻子。如果该士兵有临阵脱逃,投敌叛变的行为,他的亲属将遭到惩罚。

当年戚继光还没有曾国藩这么多名堂,但招募乡民练成的戚家军,就已经很有战斗力了。所以,曾国藩这样的干法,成功的概率相当大。

事实上,李鸿章的淮军,虽然是以五营老湘军为基础组建的,但组建之后,淮军跟湘军已经大不一样,但只要是兵为将有的体制,配上洋枪洋炮,一样能战。鲍超的霆军,有不少都是城市里的市井之辈,由于兵饷高、训练好、打胜之后得到的好处多,也一样能战。

但比较起来,即使在曾、左、李三支军队里面,曾国藩系统的湘军,还是最能打的。

没有多少洋枪洋炮的霆军,可以傲视淮军劲旅刘铭传。

李鸿章和左宗棠的队伍,现代化程度都比较高,而且越来越高,对阵太平军取得优势,有很大的武器方面的因素。

但曾国藩、曾国荃的湘军,武器方面的优势比之太平军并不明显,但每每能够以少胜多。而且多数的硬仗,都是曾系湘军打的。这里的奥秘,不仅是曾氏兄弟带兵得法,而且在于,这支湘军在精神士气上的确有过人之处。

在一个具有悠久历史传统的国度,传统的信仰和习俗,即使信从之人怀的是功利心理,也不见得能够一下子将这些传统从他们的心目中清除。

更何况,太平天国这种蛮横专断地对传统信仰的扫荡,可以打动某些心怀不满的农民,也可以让另外一些固执于传统的农民愤怒。

所以,当曾国藩打出卫道的旗帜的时候,不仅忠于儒家传统的乡绅会感到振奋,就是那些不满于太平天国做法的农民,也会表示拥戴。

曾国藩著名的《讨粤匪檄》里,对太平军“无庙不焚,无像不灭”的抨击,说鬼神共愤倒未必,但的确有相当多的农民,对此会有强烈的共鸣。《讨粤匪檄》,不说太平军反叛,不说他们怎样反朝廷,单拿他们毁弃传统说事儿,的确很有针对性。

一大批湖南农民跟上太平军走了,另一大批湖南农民,却跟上了曾国藩他们,跟太平军死磕。在王朝末世,保卫王朝,效忠皇帝,已经难以打动人了。打动人心的,是基于人们生活层面的精神动员。

事实上,说湘军是卫道之军未必名副其实,但这支军队的确有股子精神,一股跟太平军对着干的精神头,加上训练有素,所以,湘军的战斗力,不仅绿营和八旗不能比,就是太平军也比不了。

自打湘军成军,每次与太平军交战,无论胜负,湘军都是以少敌多。

安庆攻防战,湘军围困了城里的太平军,却被前来增援的太平军反包围,两边受敌的湘军,居然顶住了内外夹攻,取得了最后的胜利,硬是没有让太平军的援兵走进安庆半步。

同样,最后太平军与湘军在南京城下决战,太平军也是湘军的十倍,但打到最后,却是太平军惨败。

当然,打了胜仗的湘军,好处也是大大的,每攻克一地,太平军原来劫来的财宝,就都归了他们。所以,太平天国战争结束,曾系湘军虽然解散了,但湖南却出了一大批富翁。

相关参考

历史上杀过三位皇帝的牛人是谁

把皇帝拉下马已经是凌迟碎剐之罪了,何况杀皇帝!皇帝是国家的象征,权力的代表,杀一个已经是惊天动地了,杀两个更是有点不可思议,难道还有更厉害的!老话说:舍得一身剐,敢把皇帝拉下马。把皇帝拉下马已经是凌迟

令诸葛亮都自叹不如的三国牛人是谁

本文《刘继兴读史》,刘继兴著,崇文书局出版。雄才大略的诸葛亮在三国的江湖中笑傲群英,能入他法眼的人才委实不多。然而,有一个非常厉害的奇才,诸葛亮对之非常看重,不仅费尽周折将其网罗至刘备麾下,而且由衷地

曾国藩与左宗棠的恩恩怨怨

  很久以来,曾左交恶就成了晚清的一段谁也说不清的“公案”。  按理说他们就算成不了好朋友,也不至于弄到形同水火的地步。曾左二人是湖南同乡,当年曾国藩在湖南办湘军时,便和左宗棠有了交往。曾国藩后来在太

晚晴名臣左宗棠和曾国藩两人是怎样交恶的

左宗棠和曾国藩的关系长年以来一直为人们所津津乐道,对于他们从交情甚笃走向恩断义绝,很多人也曾很好奇,曾深入的研究过其中的隐秘,两人的交恶可以说是晚清历史上颇有意思一幕,让我们一起来看一下左宗棠和曾国藩...

曾国藩与左宗棠之间的恩恩怨怨是怎样的

按理说他们就算成不了好朋友,也不至于弄到形同水火的地步。曾左二人是湖南同乡,当年曾国藩在湖南办湘军时,便和左宗棠有了交往。曾国藩后来在太平天国的场子中发达起来,督两江,领四省,旗下幕僚更是人才济济,一

镇压太平天国之后李鸿章的10万湘军去哪了

在镇压太平天国行动中,三支由官员自己组织的军队一直是军队的主力,他们就是曾国藩的湘军、左宗棠的楚军和李鸿章的淮军。但是在镇压了太平天国之后,李鸿章的淮军和左宗棠的楚军都还存在了一段时间。后来在部分淮军

李鸿章的十万湘军在镇压太平天国之后,去哪了

在镇压太平天国行动中,三支由官员自己组织的军队一直是军队的主力,他们就是曾国藩的湘军、左宗棠的楚军和李鸿章的淮军。但是在镇压了太平天国之后,李鸿章的淮军和左宗棠的楚军都还存在了一段时间。后来在部分淮军

击毙湘军3位悍将,左宗棠:我们兵力不足

曾国藩拿下安庆后,决定兵分三路与太平军展开全面争夺,曾氏兄弟亲自率主力攻打金陵,试图夺取首功;左宗棠进军浙江、江西,对抗李世贤兵团,使其不能有效援助天京;李鸿章则进军江苏、上海,对抗李秀成兵团,牵制这

击毙湘军3位悍将,左宗棠:我们兵力不足

曾国藩拿下安庆后,决定兵分三路与太平军展开全面争夺,曾氏兄弟亲自率主力攻打金陵,试图夺取首功;左宗棠进军浙江、江西,对抗李世贤兵团,使其不能有效援助天京;李鸿章则进军江苏、上海,对抗李秀成兵团,牵制这

晚清名臣左宗棠曾国藩为何绝交

曾国藩对左宗棠以兄相称曾左二人为湖南同乡,自从咸丰二年,曾国藩在湖南原籍举办湘军,便和左宗棠有了交往。当时左宗棠为湖南巡抚张亮基幕僚,因公务而书信往来不绝,交情日厚。曾国藩后来因率湘军镇压太平军,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