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清愤青太监寇连材 为国拼死上折斥慈禧

Posted 太监

篇首语: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晚清愤青太监寇连材 为国拼死上折斥慈禧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本文目录

1、晚清愤青太监寇连材 为国拼死上折斥慈禧

2、历史人物 寇连材结局怎么死的

晚清愤青太监寇连材 为国拼死上折斥慈禧

钱穆先生根据他多年治中国史的心得,在《中国历史研究法》里有过这样的结论:“中国历史人物,似乎衰乱世更多过了治盛世,又且强过了治盛世。”

证之以史实,则钱穆的这个观点大抵是不错的。以同是衰乱之世的晚清时期为例,在这个沧海横流、被李鸿章等形容为“三千年未有之大变局”的大时代,其所涌现出的对于后代历史进程发生过重大影响的人物明显比道光朝以前要“多且强”。

庙堂和江湖之上的诸多闻人这里暂且不论。即使是这个时期身居宫中的太监们,竟然也能随手举出几个有名的来。其中,像李莲英、安德海乃至小德张之辈,已被小说戏剧演绎得淋漓尽致了。但有的也还不太著名。比如,那个“晚清时期太监群里的异类”,堪称现今“愤青”鼻祖的寇连材就是如此。

慈禧的梳头太监

这是不用想也能明白的道理:即中国历朝历代的太监无论显达的还是默默无闻的,其背后都有一笔血泪账,正应了中国最后一位去世的太监孙耀庭在世时的感慨:“做太监苦啊。”寇连材也是如此。从某种角度上说,宫中的生活的确很富足,整天锦衣玉食、花天酒地。但那是对主子而言的,至于处在奴才地位的太监的日子,完全可用暗无天日来形容。在这样的一个勾心斗角、见不得天日的风暴眼里要平安生活下去,都是个问题,更不用说是出人头地,获得主子的欣赏而一跃成为名宦官了。这种特殊的环境决定了要做一名显达的太监,不光要有心计,也要有点才气和运气。

在晚清宫廷里炙手可热的李莲英就是如此。为了掌握一个为慈禧所喜欢的新式发型,他甚至跑到“八大胡同”里去做卧底,苦练了很长一段时间,可谓用尽心血。而且,光有过硬的伺候人的技术还不行,还要会说话,会看眼色,这样才能左右逢源,做成一个真正的“不倒翁”。

像慈禧的另一个心腹太监安德海就不行。因为过于张狂孟浪,终于在出差到济南之时,被山东巡抚丁宝桢先斩后奏,杀掉了事。慈禧虽然心疼不已,但疆臣和太监孰轻孰重,这个简单的道理她还是能够分得清,所以最后只好吃个哑巴亏拉倒。应该说,从做太监的起点来看,寇连材的牌运并不算差。他于光绪十七年(1891年)自阉入宫,一进宫门就获得了和当年的李莲英一样的好差事―――给慈禧做梳头太监。能够直接为这位中国最有权势的女人服务,决定了寇连材在宫中的命运不会差到哪里去。果然,由于“侍西后久,颇得力”,其后,寇连材一度充任奏事处太监。据《凌霄一士随笔》说:“此差颇优,每年有二三千金进项。”而《清朝野史大观》则说:“(寇连材)侍西后久,太后深倚之。因派令伺候皇上,实则使之监督行止,侦探近事也。”从这些文字看来,寇连材当年曾经是慈禧身边的红人之一,应是事实。

但就是这样一个红人,最后却和安德海一样死于非命,不得善终。当然,他的死于非命和安德海的“皆曰可杀”不一样,明显带有几分英雄主义色彩,并且很有几分“名垂青史”的意思。

一道“无厘头”的折子

那么,寇连材是如何惹祸的呢?话头要从那场深刻影响了中国历史进程的甲午之战说起。

1894年7月到1895年4月,在短短不到10个月的时间内,堂堂天朝上国竟然败给了他一向瞧不起的东洋倭寇!这对清朝上至庙堂下到民间的刺激是十分巨大的。虽然此前天朝在英国、法国、俄罗斯那里吃了不少的亏,割地赔款,委曲求全,昔日的威风尽皆失去。但那总归是非我族类的西方人,在亚洲这一亩三分地里,清廷自以为还是响当当的老大,是领袖亚洲的盟主。可是,这个神话竟然被小日本就这么轻易地打破了。在大洋上,号称“远东第一”的北洋舰队折戟沉沙,最后乖乖地投降了事;在朝鲜和东北地区,向称勇猛的淮军更是不堪一击,步步败退;而在外交上,虽有李鸿章折冲调和,无奈“弱国无外交”,列强信誓旦旦之后还是愿意站在边上看热闹……

甲午战争的失败其影响是极为深远的,也可以说它是近代中国最为重要的一场战争。正是从这个事件开始,本来按部就班进行中的洋务运动的步伐被打乱,一股声势浩大的激进主义的潮流席卷中国。

时人金安清在《水窗春呓》中记载说:“京朝官皆用方靴,外官道府以上亦然,即州县及司道首领官皆如之,盖雍容袍笏之象。自甲午以后,一概用尖靴,虽朝端大老及词林中皆是,且多薄底不及数分者,取其行走便捷。识者皆忧其兵象。”他还注意到:“自来戏剧皆用昆腔,其时亦全改‘二黄\'及‘西皮\'者,亢力激烈,如闻变徵,时局乃亦与之转移,可畏也。”

历史人物 寇连材结局怎么死的

自古以来,外戚、权臣、太监都是威胁皇权的三大暗黑势力。尤其是太监,一旦疏于管教,任其掌权,后果就会极其严重。很多王朝的衰败,乃至覆灭,都与太监干政有关。比如,秦朝“指鹿为马”的赵高,东汉操纵皇帝的十常侍,明朝作恶多端的魏忠贤。

尤其是明朝,太监干政曾经达到疯狂的地步。东厂、西厂,大家都不陌生吧,这两个由太监把持的特务机构,可以轻而易举地将忠臣义士置于死地,真是丧心病狂、人神共怒。

其实,明朝本该是最难出现太监干政的朝代,因为明太祖朱元璋以史为鉴,曾于洪武十七年在宫门之上悬挂了一块铁牌,上书:内臣不得干预政事,犯者斩。

这里的“内臣”,指的就是太监。

可惜,老朱的子孙们不太听话,把他的遗训丢到爪哇国去了,这才使得太监们猖狂一时,把大明朝搞得元气大伤。

具有讽刺意味的是,真正贯彻朱元璋遗训的,反而是后来的满清王朝。满清的顺治皇帝,学习老朱好榜样,依葫芦画瓢,也在后宫立了一块铁牌,上面写着:中官之设,虽自古不废,然任使失宜,遂贻祸乱……朕今裁定内官衙门及员数执掌,法制甚明,以后但有犯法干政,窃权纳贿,属托内外衙门,交结满汉官员,越分擅奏外事,上言官吏贤否者,即行凌迟处死,定不姑贷。特立铁碑,世世遵守。

顺治比朱元璋更狠,直接把“犯者斩”升级到了“凌迟处死”,可见满清对于太监干政危害性的深刻认识。正是由于这种严防死守,自顺治开始,清朝的太监一直比较规矩。

直到晚清的慈禧时期,由于老寡妇对于太监的宠信,太监势力开始有了抬头的迹象,比如大太监李莲英,也曾经风光无限。但是摄于祖制,也没能掀起什么风浪。

不过,也并非没有太监产生过非分之想。比如,有个名叫寇连材的太监,就希望登堂入室,居然学着大臣们的样子,要给慈禧上奏折,下场可想而知。

这个寇连材,本是个伺候慈禧梳头的小太监,由于头脑灵活,善于逢迎,很得慈禧喜爱。后来,慈禧把他提拔到奏事处当差。这个奏事处,是专门负责传送、保管奏折的机构。大概是由于整天摸着大臣们的奏折,自己却无缘置喙,心中发痒,于是寇连材突发奇想,决定违反祖制,赌上一赌,也向慈禧上个奏折,只要慈禧一高兴,说不定自己就能平步青云了。

说干就干。一日,寇连材怀揣着写好的奏折,大清早就跑到了慈禧居住的颐和园,然后跪在了慈禧的寝宫外,双手高举着奏折,喊道:奴才有奏事。

刚刚起床的慈禧还未完全清醒呢,被外面这突如其来的一嗓子,突然给吓醒了,待派人问明情况下,慈禧大怒,喝道:这个狗东西,不是找死吗?然后,就派人把寇连材押到了刑部问罪。最终,因为违反祖制,寇连材被判处死刑,押往菜市口问斩。

最后需要说明一下,后世曾有人把寇连材当成敢于直谏的忠臣义士,甚至与魏征、海瑞相提并论。这真是抬举他了。事实上,寇连材不过是个投机失败的投机分子而已,他想要“富贵险中求”,结果却落了个斩首示众。

相关参考

慈禧和溥仪是如何虐待太监的

在晚清,慈禧站在权力巅峰近半个世纪,表面看起来风光无限,其实内心未必如此繁花似锦。为何?一则高处不胜寒,必生孤独感;二则,她年纪轻轻就守寡,难免有苦闷之时,孤独感更是加深了一层。慈禧苦闷的时候,会拿太

太监公然娶妻慈禧送厚礼 安德海传奇人生

...対食也算主子给了天大恩典了,更别说公然娶妻了。可在晚清时代,就有位太监不但大摆酒宴公开迎娶19岁的美人马赛花,慈禧太后还送上一份厚礼:白银一千两,绸缎一百匹。这位牛逼轰轰的太监,叫安德海。安德海的一生,...

慈禧宠爱的大太监被他一刀砍掉 为什么不生气

众所周知,太监是不能娶老婆的。可在晚清时代,这位太监不但大摆酒宴公开迎娶19岁的美人马赛花,慈禧太后还送上一份厚礼:白银一千两,绸缎一百匹。这位牛逼轰轰的太监,叫安德海。安德海的一生,是轰轰烈烈的一生

李莲英不是慈禧的奴才而是贴身伴侣

历史上有这样一个太监,他是晚清著名的太监,他在清宫长达五十二年,他是慈禧太后最宠信的贴身太监,也是清朝品味最高、权势最大、财富最多,任职时间最长的一为大宦官。这个人就是李莲英,他与慈禧几十年形成的感情

太监吓得腿发抖,宫女恨不得逃出皇宫

作为晚清实际权力最高掌握人,慈禧的一生可谓是穷奢极欲,宫墙内每天灯红酒绿,奢华至极,宫墙外,民不聊生,饿殍遍地,可谓是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但是,闭关锁国,不思进取,自诩为天朝大国的慈禧,却浑然看不

晚清时期大宦官李莲英竟差点成了光绪帝的大舅子

导读:晚清大太监李莲英在慈禧太后的宠信下,当上清宫太监大总管,成为有清一代最大的权阉。但他仍不满足,因为他有一个美貌超群,并且聪明又有些才艺的妹妹,他居然做起了要当国舅爷的清秋大梦。他能成功吗?李莲英

慈禧太后“如厕”需要4个人伺候马桶专人看护

晚清著名的慈禧太后,向来以奢侈著称。据曾经在宫里当差的老太监回忆,慈禧洗一次澡,要用掉100条毛巾;慈禧的一顿正餐,要上100道菜,正餐之间的“小吃”,也要几十碗。可慈禧一般只会吃自己面前的两三个菜,

清朝能杜绝太监干政,揭秘清朝典制对太监的压制

你真的了解清朝吗?小编给大家提供详细的相关内容。从后来晚清的历史走向看,强藩、权臣、后宫、奸佞都不同程度的死灰复燃了,比如东南互保时各省与清廷离心离德,袁世凯尾大不掉,慈禧太后垂帘听政等,只有外戚和太

李莲英因为慈禧梳头受宠不衰

晚清有几个知名的大太监,如安德海、崔玉贵、小德张,但其中名声最大的莫过于李莲英――当然,名声也不是什么好名声。李莲英生于道光二十八年(1848年),本是直隶(今河北)河间府大城县李家村人,野史中常说他

不愧是慈禧太后,上厕所竟需四个人伺候

晚清著名太后慈禧,向来以奢侈著称。据曾经在宫里当差的老太监回忆,慈禧洗一次澡,要用掉100条毛巾;慈禧的一顿正餐,要上100道菜,正餐之间的“小吃”,也要几十碗。可慈禧一般只会吃自己面前的两三个菜,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