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陶瓷简介,清代瓷器的装饰及制作介绍

Posted 纹饰

篇首语: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清代陶瓷简介,清代瓷器的装饰及制作介绍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本文目录

1、清代陶瓷简介,清代瓷器的装饰及制作介绍

2、清代陶瓷的清代陶瓷藏品精品欣赏

清代陶瓷简介,清代瓷器的装饰及制作介绍

我国的制瓷工艺发展到清代,特别是早期的康熙、雍正、乾隆三朝盛世更是达到了历史的最高水平,无论质量、数量都是前代不可比拟的。整个清代景德镇始终保持着在中国的瓷都地位,代表中国瓷器水平的理所当然的是景德镇的官窑器,而清代的民窑器则最为丰富多彩。

青花瓷在清代仍是瓷器中的主要产品,斗彩、五彩、素三彩继续在更高水准上烧制。此外,康熙朝又创新了珐琅彩、粉彩和釉下三彩等新品种,各种单色釉有增无减,康熙、雍正、乾隆烧制的青花器无论是器型还是釉色都极力追崇明代永乐、宣德和成化三朝,尤其是康熙青花色调青翠艳丽,层次分明,那浓淡的笔韵能分五色,如水墨画一般,含蓄而生动。五彩瓷器也是康熙时最为精绝,其胎骨轻薄,釉色洁白莹亮,画工细腻,色彩柔和,线条流畅,让人爱不释手。雍乾时粉彩的成就最为突出,其色调温润,鲜艳而不妖冶,立体感强烈,常常让人叹为观止。此外,这一时期仿宋代汝、官、哥、定、钧五大名窑的作品也很成功,有的几可乱真,洒蓝、天蓝、祭蓝、冬青、茶叶末等单色釉亦是佳作多多。

康、雍、乾三朝的器型最为丰富,即有仿古又有创新,尤其是各式装饰性瓷器如瓶、尊之类较元、明代大为增加,其中康熙朝独有的器型如观音瓶、棒锤瓶、金钟杯、凤尾尊、马蹄尊等。雍正朝最突出的器形有牛头尊、四联瓶、灯笼瓶、如意耳尊、套杯桃洗、高足枇杷尊等。乾隆朝大件装饰性器物的造型与前朝相比变化不大,但各类精巧小器如鼻烟壶、鸟食罐、仿象牙、仿玉器及象生瓷等却出现不少,而嘉道以后的器形大多是追慕前人,几乎没有什么新创作。

清代瓷器的装饰艺术纹饰、内容、手法最为多样,且因各朝背景、崇尚不同而各有特点。康熙朝以山水花鸟、人物故事,长篇铭文等最具特色,其中刀、马、人、鱼、龙变化及冰梅纹、亭台楼阁纹为其代表纹饰。青花画法多采用单线、平涂,前期粗犷,有明末遗风,后期流畅,勾染皴擦并用达到了阴阳向背、层次分明的效果。雍正朝的纹饰多偏重图案化,比较刻板,除仿明云龙、云凤、云鹤、缠枝花卉外,还盛行以过枝技法绘桃果、牡丹、玉兰、云龙等;画人物渔樵耕读以男为多,琴棋书画以女为多,纹饰线条纤细柔和。乾隆朝纹饰内容最为繁杂,但均以吉祥如意为主题,纹饰必有寓意,如百鹿、百福、百子、福寿、瓜蝶连绵、官爵荣升、三星八仙等。画面单调刻板,意境却较通俗,个别的牵强附会。

其后各朝瓷器的制作工艺、纹饰内容、表现技巧、器型样式等都未能超越清代康、雍、乾三朝。当然每个朝代还是有一些代表作品,如嘉庆朝的粉彩瓷、道光朝的青花山水、咸同年间的一些彩器。随着整个大清朝社会经济的衰退,制瓷业也不断地走下坡路,一语以蔽之:一代不如一代,虽然光绪朝的制瓷业大有再兴之象,但终只是回光返照,难以新生了。

本站网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清代陶瓷的清代陶瓷藏品精品欣赏

粉彩象生果品高足盘,通高13cm,口径17.3cm,足径8.7cm。

盘敞口,弧壁,瘦底,下承以喇叭状中空高足。

盘内及高足内均施松石绿釉,盘外壁为珊瑚红釉地描金彩绘圈点及勾莲纹。

盘内摆放与盘连烧在一起的粉彩绘雕塑果品,中间为一蜜柑式盒,周围有核桃仁、桑椹、樱桃、荸荠、石榴、桔子、枣、白果等。

蜜柑式盒内亦施松石绿釉。

足内沿一长方形留白内有青花篆书“大清乾隆年制”横边六字款。

清代乾隆时期,我国制瓷技术达到历史上的最高峰。

景德镇御窑厂烧造了一批以瓷模仿各种工艺品和动植物、果品的瓷器,无论形态还是质感均酷似原物,甚至有时仅凭肉眼竟无法辨别真假,正如清乾隆年间朱琰《陶说》所云:“戗金、镂银、琢石、髹漆、螺甸、竹木、匏蠡诸作,无不以陶为之,仿效而肖。”此盘内的象生果品形态逼肖,质感真实,惟妙惟肖,巧夺天工。

乾隆时御窑象生瓷尚有海螺、蚌、虾、鸡、鸭、象、鹤、残荷、灵芝等,均造型比例准确,栩栩如生。

粉彩镂空转心瓶,高40.2cm,口径19.2cm,足径21cm。

瓶口外撇,短粗颈,颈两侧堆塑象耳,垂肩,鼓腹,圈足。

瓶内套一直腹小瓶,与外瓶颈部相接,可以转动。

小瓶白釉地上饰粉彩。

瓶颈与肩两部位,各绘12个开光,上下相对。

颈部开光中,有楷书“万年”、“甲子”及篆书天干名;透过景窗可以看到套瓶上的婴戏图,童子们或骑马、或打太极旗、或持伞盖、或击鼓、或打灯笼,千姿百态。

瓶之象耳、口沿及镂空景窗边缘部位均施金彩。

瓶内施松石绿釉。

底青花篆书“大清乾隆年制”六字款。

此瓶的口、颈部位皆能转动,尤其是颈、肩部开光对合组成一部万年历。

瓶体须三部分分别烧绘,在工艺过程中,各部位的收缩比例要控制好,避免在组装、粘接、补彩后出现纰漏。

这件陈设器是乾隆八年(1743年)后特制的新式品种。

粉彩加珐琅彩开光山水纹转颈瓶,清乾隆,高24.6cm,口径12.6cm,足径11.9cm。

瓶撇口,束颈,鼓腹,圈足微撇。

颈部两侧各置一垂带形耳。

瓶内施松石绿釉,外部通体以粉彩及蓝料彩装饰。

腹部四面圆形白地开光内绘四季山水图。

春夏二图内各题七言诗两句,春曰:“春到心间饶富丽,柳烟苍雨总宜人。”夏曰:“风邹谷纹圆远濑,霞堆峰势映明川。”秋冬二图内各题五言诗两句,秋曰:“淡月梧桐影,轻风罗解香。”冬曰:“梅帐春融雪,松窗月舞龙。”诗后皆有阳文“乾隆宸翰”及阴文“惟妙精进”两枚方形印章。

圈足内施松石绿釉,外底署青花篆书“大清乾隆年制”六字三行款。

因为瓶颈部设计成双层,外层可转动,所以称为“转颈瓶”。

乾隆时流行在瓷器上使用圆形开光进行装饰,使纹样主次分明,并增强立体感。

此瓶在欣赏四季不同的开光画面时,可通过转动瓶颈使双耳始终处于正面两侧位置,用心巧妙,别具情趣。

粉彩开光四季山水盖罐,清乾隆,通高19.2cm,口径7cm,足径7cm。

罐口内敛,丰肩,肩以下收敛,圈足。

罐附二节塔式镂空描金盖。

罐体淡粉红色地上满绘缠枝莲纹,腹部四面设圆形开光,内绘四季山水人物景观。

圈足内施豆瓣绿釉,外底署青花“大清乾隆年制”六字三行篆书款。

清代瓷器图案中开光法运用较多,在粉彩瓷器中非常常见。

乾隆朝大多使用4个圆形开光,且灵活多变,主题突出。

此罐造型新颖,色彩绚丽,尤其是镂空罐盖,玲珑剔透,将罐体衬托得格外精致。

开光内所绘山水景物意境深远,景色宜人,笔意老道精练,显示出乾隆朝高超的瓷器绘画水平。

粉彩镂空蟠螭纹象耳转心瓶,清乾隆,高33.1cm,口径7.2cm,足径11cm。

瓶敞口,束颈,垂腹,圈足。

颈部两侧各有一象首为瓶耳。

瓶外颈部饰黄地轧道粉彩折枝莲纹,腹部饰霁蓝描金蝴蝶勾莲纹,四面圆形开光内镂雕绿色蟠螭纹,足部饰黄地轧道粉彩云头纹。

全器在颈、腹处分为外套和内瓶两部分。

瓶颈与内套瓶相连,可以旋转,套瓶白地粉彩绘婴戏社火图。

瓶内壁施松石绿釉。

底足内施松石绿釉书红彩“大清乾隆年制”篆书款。

利用镂空对器物进行装饰美化是清代瓷器常用的手法,特别是康、雍、乾三朝大量将镂空技法运用于转心瓶和转颈瓶上。

由于镂空器物的制作难度大,技术要求高,成品率低,镂空部位需精心设计,因而清代大量镂空瓷器的烧制成功充分说明了这个时期瓷器烧制技艺的高超水平。

粉彩镂空云龙纹夔凤耳转心瓶,清乾隆,高30cm,口径6.5cm,足径9.8cm。

瓶身修长,敞口,溜肩,自肩处分成两截。

口、颈、肩呈八棱花瓣形,饰蓝地粉彩花卉纹,颈部两侧贴塑金彩夔凤耳。

瓶腹中部施松石绿釉饰镂空云龙纹,上下饰紫地粉彩勾莲纹。

通过镂空处可以窥见内套瓶中所绘的红蝠纹。

足部饰仰莲瓣纹,连接仿黑漆描金底座。

足底署描金“乾隆年制”四字篆书款。

此瓶连座烧制,工艺水平极为高超,装饰手法奇巧别致,匠心独运。

粉彩婴戏天球瓶,清乾隆,高51cm,口径11.3cm,足径18cm。

瓶直口微撇,直颈,球圆腹,卧足。

以粉彩描绘纹饰。

瓶身绘两棵青松下嬉戏的婴孩,或放鞭炮,或敲锣鼓,或吹喇叭,或骑木马,或举旗,或提灯笼,场面十分热闹。

旁边衬以梅花山石,点出“闹新春”的主题。

外底署青花“大清乾隆年制”六字篆书款。

此器高大稳重,婴戏图中人数多,场面大,远胜于清康熙、雍正朝同种装饰题材的瓷器。

粉彩开光人物茶壶,清乾隆,高12.6cm,口径5.5cm,足径6.3cm。

此壶圆鼓腹,柄呈耳状,壶盖为覆钵式,上有莲纹装饰钮。

壶身以米红色凤尾锦粉彩团花为地,正、背面各有一开光。

正面开光内以“雨中烹茶”为纹饰主题,用清淡的粉彩描绘出人物在庭院中烹茶的情景;背面开光内题墨书御制诗一首,诗曰:“溪烟山雨相空濛,生衣独坐杨柳风。

竹炉茗椀泛清濑,米家书画将无同。

松风泻处生鱼眼,中泠三峡何须辨。

清香仙露沁诗脾,座间不觉芳堤转。” 壶盖与底均有描金。

壶底中心青花篆书“大清乾隆年制” 三行六字款。

此壶造型丰腴,线条圆熟,粉彩淡雅。

纹饰取材于清乾隆七年(1742年)御制《雨中烹茶泛卧游书室有作》诗意,画面构图疏朗,描绘细腻,题诗书法精妙。

乾隆是一位崇尚风雅的皇帝,一生所留诗稿丰富,从这件官窑茶壶中可见其文人情趣。

黄地粉彩勾莲纹大尊,清乾隆,高56.3cm,口径20.7cm,足径29.3cm。

尊撇口,短颈,溜肩,腹部下垂丰满,圈足外撇。

尊内施松石绿釉。

外壁通体以黄釉为地,以粉彩描绘勾莲纹。

圈足内施松石绿釉,外底署青花“大清乾隆年制”六字三行篆书款。

此尊形体硕大,色彩华丽,显示出乾隆朝瓷器典型的侈华和绮艳之风气。

其腹部的勾莲纹俯仰、向背、聚散、飘逸,姿态各异。

勾莲纹源自西方,在佛教文化中运用颇多,后来逐渐演变为寓意美满幸福的吉祥纹饰,是清代乾隆朝瓷器上的典型纹样之一。

粉彩九桃瓶,清乾隆,高64.7cm,口径22.2cm,足径20.4cm。

瓶直口微撇,直颈,腹部丰满浑圆,圈足。

通体绘桃树一株,树干茁壮,枝上结蟠桃9个,桃树旁衬一簇月季。

底足书青花“大清乾隆年制”六字篆书款。

乾隆时期的粉彩瓷器中有大量祥瑞题材的装饰,这类题材大都借助自然景物寓意吉祥。

绘画工细、层次清晰、内容繁缛是其时代特点。

此瓶运用渲染手法绘画桃实,桃实饰彩浓厚,成功地表现出成熟桃实的娇艳色彩,构图疏密有致,形成叶有阴阳向背、树有老枝新芽的效果,是乾隆粉彩大件器物的代表作品。

以九桃纹装饰瓷器是雍正以来官式瓷器的题材和样式,至光绪朝仍有仿造。

雍正朝的九桃图样或见于粉彩天球瓶、粉彩橄榄瓶,或见于过枝纹粉彩盘。

在所有雍正、乾隆和光绪时期的粉彩九桃纹瓷器上,以雍正时期的纹样着色最为鲜艳且最多样化,绘画水准最高。

天蓝地开光镂空粉彩转心瓶,清康熙,高73cm,口径31cm,足径28cm。

瓶撇口,长颈,颈部两侧各有一金蟠螭耳,丰肩,上腹圆鼓,下腹内收,圈足,外撇,瓶底有5个圆孔。

瓶由颈、腹、底座三部分组成,用铜铆钉固定。

通体以天蓝釉为地,上绘青花蟠螭纹。

腹部四面开光,镂空粉彩窗栏,瓶中套一桶式瓶,套瓶通体以粉彩绘西洋人物风景。

瓶底座呈莲瓣状,莲瓣内绘折枝花。

外底十字交叉署“乾隆年制”四字篆书款。

此瓶天蓝釉与金彩、青花相映,色彩华贵典雅,瓶体结构巧妙,镂雕精湛,反映了乾隆朝制瓷业的颠峰水平。

古铜彩蕉叶纹出戟花觚,清乾隆,高27.7cm,口径17.5cm,足径8.5cm。

花觚仿铜器造型,四面各有出戟。

器身施古铜彩,局部纹饰描绘金彩,器体模印蕉叶纹,束腰处模印夔龙纹。

外底印“大清乾隆年制”三行六字篆书款。

古铜彩的烧制较为复杂,首先要在高温下烧成茶叶末色釉,再于其上加绘金彩和绿锈斑色,然后入窑低温二次烧制,才能达到古旧斑驳的效果。

乾隆时期的瓷器仿制出类拔萃,惟妙惟肖,其中尤以仿铜器最为成功。

此件花觚造型逼真,釉色古朴,纹路清晰,令人叫绝。

珐琅彩双环瓶,清乾隆,高14.1cm,口径5.5cm,足径6.4cm。

瓶仿汉代铜壶式样,敞口,短颈,溜肩,鼓腹,圈足,肩部饰金彩象首衔环铺首。

瓶内壁及圈足内施松石绿釉,外壁通体以金彩锦纹为地,上绘各色变形宝相花,从口沿至圈足以5道金彩弦纹相隔,愈显富贵华丽。

外底署黑色珐琅彩“乾隆年制”四字双行篆书款。

乾隆晚期的珐琅彩多以百花图案为地,并在色地上以轧道工艺装饰出各种图案,继而采用仿鎏金效果的装饰技法,风格繁缛华丽,精美异常。

其图案装饰一改雍正时期珐琅彩所表现的清秀风格,和同时期的粉彩瓷器在装饰艺术方面基本类同。

相关参考

一座用从汉代跨越到清代的瓷片和瓷器装饰的瓷房子

一座用从汉代跨越到清代的瓷片和瓷器装饰的瓷房子上图:海河之夜下图:瓷房子>“瓷房子”、“洋教堂”、“海河夜色”,把这三个风牛马不相及的词混搭在一起,有什么意思吗?有,太有了!这三个表面看似毫不相干的词

清代陶瓷的清代陶瓷藏品精品欣赏

粉彩象生果品高足盘,通高13cm,口径17.3cm,足径8.7cm。盘敞口,弧壁,瘦底,下承以喇叭状中空高足。盘内及高足内均施松石绿釉,盘外壁为珊瑚红釉地描金彩绘圈点及勾莲纹。盘内摆放与盘连烧在一起的

为什么珐琅彩瓷被称为清代宫廷 ”最贵”的瓷器

珐琅彩绘的制作技法起源于15世纪中叶的欧洲,清康熙年间随着禁海的开放传入中国。珐琅彩瓷器的创烧,源于康熙皇帝对画珐琅的喜爱。宫廷造办处珐琅作在外国技师的帮助下很快熟练掌握了金属胎画珐琅烧制技术,并同时

琺琅彩的天價從何而來

「陶瓷有名彩稱之琺琅彩」是清代宮廷御用的瓷器,始創於清代康熙晚期,它是引進國外琺琅材料創製而成的,並一舉成為極名貴的宮廷御用瓷器。琺琅彩瓷的正式名稱應為「瓷胎畫琺琅」,後人稱「古月軒」,國外稱「薔薇彩

世界陶瓷的发展历史

1.陶瓷发展简史瓷器是中国古代伟大的发明。陶瓷的发展本质上来说首先源于原始社会末期农业与手工业的分离,而后奴隶制的发展促使了手工业内部的分工和各种手工业的发展,而陶瓷就在此时成为生活中必不可少的装饰和

清代的官窑瓷器与民窑瓷器的款识在题写上有着怎样的惯例

清代是中国制瓷史上的集大成时期,其制瓷水平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峰。受等级森严的封建统治制度和制瓷历史传统影响,清代的官窑瓷器和民窑瓷器的款识在题写上也有一定的惯例,同时又新开创了金彩、墨彩、珐琅彩等题写

清代古画留存瓷器制造全记录

本栏目由广州日报独家与广州市国度档案馆结合推出,逢周四注销,敬请存眷。采写/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王月华关于瓷器尤其是广彩的故事,我们之前讲过好多。好比,唐代,一艘艘商船满载瓷器,从广州港出发,直抵波斯湾

清代古画留存瓷器制造全记录

本栏目由广州日报独家与广州市国度档案馆结合推出,逢周四注销,敬请存眷。采写/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王月华关于瓷器尤其是广彩的故事,我们之前讲过好多。好比,唐代,一艘艘商船满载瓷器,从广州港出发,直抵波斯湾

全祖望简介 清代著名文学家谢山先生全祖望介绍

全祖望简介:全祖望(1705~1755)清代学者、文学家。字绍衣,号谢山,学者尊称为谢山先生。鄞州(今浙江宁波)人。全祖望上承清初黄宗羲经世致用之学,勤奋攻读,博通经史,为清代浙东史学名家。他"负气忤

瓷器的发明史

中国是世界著名的陶瓷古国,早在八千年前的新石器时代早期,我国勤劳智慧的先民已经会制作和使用陶器。陶器的发明是人类社会发展史上划时代的标志。先民把制陶用的粘土用水调合,利用粘土的可塑性,塑造成适合生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