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罗锅”真的是“罗锅”吗

Posted 刘墉

篇首语:为了生活中努力发挥自己的作用,热爱人生吧。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刘罗锅”真的是“罗锅”吗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本文目录

1、“刘罗锅”真的是“罗锅”吗

2、历史人物 历史上真正的刘罗锅,他敢跟和珅叫板吗

“刘罗锅”真的是“罗锅”吗

前几年,由李保田、王刚等主演的清宫热播剧《宰相刘罗锅》,曾经引发了“罗锅”热。其中的主角“刘罗锅”,实名为刘墉,清乾隆嘉庆年间有名的清官,聪明绝顶,家喻户晓,是历史上的一位传奇人物。他与纪昀(即纪晓岚)、和|并称为乾隆朝三大中堂。乐C在此说说刘墉其人其事,并解释一个疑问:刘墉真的是“罗锅”吗?

刘墉是谁?

刘墉(1719~1804年),字崇如,号石庵,另有青原、香岩、东武、穆庵、溟华、日观峰道人等字号,清代书画家、政治家。山东省高密县逄戈庄人(原属诸城),祖籍江苏徐州丰县,清廷东阁大学士兼军机大臣刘统勋之子。他出生于康熙五十八年(1718年),乾隆十六年(1751年)入榜进士,做过吏部尚书、体仁阁大学士。刘墉工书,尤长小楷,他的传世书法作品以行书为多。嘉庆九年十二月二十五日卒于京。卒后赠太子太保,谥号文清,入祀贤良祠,谕祭葬。作为皇帝身边的文学侍从近臣,刘墉他为官“忠君、爱民、清廉”,深得百姓喜爱,号称“清贵”,“有清一代宰辅,多由此选”。

刘墉当过吏部尚书、体仁阁大学士,官至一品,但没有当过宰相,因为自明太祖朱元璋之后的明清两朝压根儿就没有“宰相”一职。而刘墉的名号中,人们更为熟知的是其绰号--“罗锅”,一提起“刘罗锅”,人们便觉得很亲切,然而刘墉究竟是不是罗锅呢?

不论是从电视剧《宰相刘罗锅》,还是从说书人的口里,“罗锅”是乾隆皇帝赐给刘墉的。可在实际的历史中,刘墉的绰号是嘉庆皇帝封的,与乾隆皇帝无关。据史书记载,嘉庆皇帝偶尔称刘墉为“刘驼子”,而不是“刘罗锅”,这是在刘墉年过八旬,再加上他常年伏案读书,难免会弯腰驼背,因此用“驼子”二字极其自然。但是,不能就此推断刘墉年轻时便是个罗锅。相反,从种种史料记载来看,刘墉即使算不上相貌堂堂,却也不至于身有残疾。这是清代选官取士的标准所决定的。

在封建社会,要想参加科举考试,必须符合“身、言、书、判”四项标准。身,即形体素质,需要五官端正,仪表堂堂;言,即言谈举止,需要口齿清晰,语言通顺;书,即书写表达,需要工整得体,避免潦草敷衍;判,即思维能力,需要头脑敏捷,审时度势。在这四项标准中,“身”是最直观的,也最为重要。

相貌的重要性还可以从另一个侧面体现出来。按照规定,举人会试三科不中,可应考“大挑”科。这一科不考文章,也不考口才,只论相貌,标准是“同田贯日身甲气由”,以字形来比拟身形。“同”指长方脸,“田”指四方脸,“贯”指方头大脸身体直长,“日”指高矮肥瘦适中,符合以上四个字便有入选的可能。“身”指身体歪曲,“甲”指头大身体小,“气”指肩膀一边耸一边平,“由”指头小身体大,凡是与这四个字有关者,落选无疑。

清代官场重视官员相貌,而乾隆当朝又为之最。刘墉乃科举出身,那么就不可能是罗锅儿!当年热播清宫剧《宰相刘罗锅》和后来的《铁齿铜牙纪晓岚》1、2、3等诸多古装连续剧,乃是编剧、导演们为袭人眼球、赢得人气的戏说甚至杜撰之“杰作”而已!!

历史人物 历史上真正的刘罗锅,他敢跟和珅叫板吗

今天小编给大家带来刘墉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看一看。

说起刘墉,想必大家最熟悉的便是经典剧集《宰相刘罗锅》,在里面他化身为正义的代表,与大贪官和珅斗智斗勇。

俨然成为了除纪晓岚之外的又一位和珅苦主。

虽然其与《铁齿铜牙纪晓岚》一样,是影视剧编撰,是戏说历史。但和纪晓岚不同的是,历史上的刘墉却是当过一段时间和珅的对手,只不过没有电视剧里面那般锋芒而已。

这也比纪晓岚好啊!

电视剧里面的纪晓岚带着猪脚光环,深得皇帝的信任,处处让和珅和大人吃瘪。

但在历史上,他只是一个编书修史的官员,长期担任《四库全书》的撰官的职位,少有涉及政事,与和珅交集并不多。

而且其一生官位最高也只是吏部尚书兼协办大学士,还加了个太子少保,满打满算也就是个从一品。

而和珅呢,正经的内阁大学士,一品大员,此外还身兼数职,各部院主官几乎都玩儿过,而且还长期担任军机大臣。

内阁大学士加军机大臣,在清朝就相当于宰相,是妥妥的实权派人物!

世谓(内阁)大学士非兼军机处,不得为真宰相(《清史稿》)

除此之外,和珅一身荣誉,爵位高至一等忠襄公,要知道一等功乃是非皇族子弟的最高爵位了!

最现实的是,纪晓岚比和珅大了二十几岁,两人不在一条平行线上,其当上协办大学士的时候,已经是嘉庆时代。

而刘墉呢,显然在历史上与和珅打交道的机会要多一点。

在和珅的政治生涯前期,刘墉一直在地方任职,与和珅接触机会较少。

直到乾隆四十一年,因为父亲服丧,期满后回京任职,不过基本上还是在地方和京城调来调去,与和珅打交道不多。

乾隆四十六年,两人有过一次合作,即偕同和珅审理山东巡抚舞弊案。虽查实国泰舞弊之罪,但其背景深厚,和珅有意偏袒。是刘墉据理力争,使其最终伏法,大快人心。

乾隆四十七年,即1782年,刘墉才被调入京城,当了左都御史,这是言官儿,一般是在南书房行走,伴架同行,给皇帝出意见,察举百官。算是皇帝身边的近臣,比之纪晓岚可要高得多。

虽然仅仅过了一年,但在京城不比地方,当时的和珅已经是朝中一大势力,得乾隆专宠。刘墉虽是言官儿,有弹劾之权,但他也惹不起和珅,所以二人相处还比较和善。

史载:

“委蛇其间,惟以滑稽悦容其间”

远不是电视剧里面得那般针锋相对!

这个很符合实际,因为此时的刘墉已经年过六十了,远没有年轻时的那般意气风发。

早年的刘墉确实很张扬,其出身于官宦世家,父亲刘统勋更是一代名臣,以正直干练与雷厉风行著称。

刘墉很好的继承了父亲的性格与行事作风,其为官处事风格峻厉刚急,眼睛里揉不得沙子。每到一地,必定会给当地百姓伸冤,深得百姓爱戴,被誉为“刘公”,比为宋朝包拯。

但二十年的官场沉浮,他经历了太多,看惯了内外黑白,其为人处世已经学会了圆滑。他知道搞不过和珅,所以明面上不会和他爆发冲突。

山东巡抚一案,如若不是他证据确凿,又兼得民心所向,皇帝放权,他估计也不会直面反对和珅。

在大势面前。他只能将刚直隐藏起来,他也因此为乾隆所不喜。

后来嘉庆继位,收拾和珅,刘墉奉旨办理和珅案一案,最终查明和珅罪责,和珅倒台。二人恩怨也算是就此结束。

乾隆时期刘墉的官位还是不低的,最高做到了直隶总督兼吏部尚书,还监理国子监,只不过后来仕途不顺,一直未能提拔为内阁大学士。直到嘉庆继位,在1797年,刘墉被提拔为体仁阁大学士。

总的说来,刘墉是个正直的人,但他并不死板,知进退!

相关参考

真实的刘墉真的驼背吗

  刘墉  刘墉是清代大臣中知名度能排到前三的人物了,他就是家喻户晓的“刘罗锅儿”,因为他为官“忠君、爱民、清廉”,深得百姓喜爱。  有关他的事迹广为流传。当代的影视剧作家也很了解民众这种渴盼清官的心

刘墉的故事:“宰相刘罗锅”

>第一节酷爱书法>  清、年间,盛传着“宰相刘罗锅”的故事,在老百姓的心目中,他是挑江山的秤杆上定盘的星,是刚正不阿、不向恶势力低头的表率。这位于嬉笑怒骂中替人化解险情的“宰相刘罗锅”就是刘墉。>> 

真正敢与和珅对抗的不是纪晓岚和刘罗锅

真正敢与和珅对抗的不是纪晓岚、刘罗锅,而是“王杰”。《铁齿铜牙纪晓岚》、《宰相刘罗锅》等电视剧大家都看过,其中最精彩的部分莫过于纪晓岚、刘墉与和珅的对手戏了。其实,这都是为了渲染人物而做的虚构,现实中

刘罗锅弹劾乾隆

  刘墉跟和|虽然同朝为官,而且都是大学士,但刘墉对这个只知弄权和贪赃的奸相却经常看不起。和砷对刘墉也是恨得牙根儿痒痒,常想找茬儿把他除掉。但两人表面上还保持着官场的派头,见面后彼此打躬问安。  这一

刘罗锅教学不认真 龙孙集体上演“逃学威龙”

 刘罗锅教学不认真龙孙集体上演“逃学威龙”  人生如戏,戏如人生,如果把这个套用在历史上,似乎也适用。翻开一些历史材料,有时居然会发现真实的历史比虚构的小说还要戏说得

历史上真正的刘罗锅,不是罗锅,也不是宰相,他被误解了

现如今科技已经足够发达,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电视剧已经成为了必不可少的。电视剧中出现了很多古装剧,这些电视剧的拍摄有很多为了剧情的需要,将真正的历史与电视剧中展现的不一样,这是很正常的一种现象。十多年

刘墉因何叫做‘刘罗锅’

乾隆年间,刘员外有一对双胞胎儿子,老大叫刘福,老二叫刘宝。两兄弟长得一模一样,要是穿着同样的衣服,就连他们的父母都很难分辨。老大刘福风流倜傥,放荡不羁;老二刘宝聪慧过人,才华横溢,琴、棋、书、画样样精

原创 宰相刘罗锅,不只是宰相,还是大书法家

刘墉(1720年-1805年1月24日/25日[1]),字崇如,号石庵,出生于山东诸城。清朝政治家、书法家。大学士刘统勋长子。刘墉书法乾隆十六年(1751年)中进士,历任翰林院庶吉人、太原府知府、江宁

涉县西达镇历史

一、河北省涉县西达镇后匡门村刘罗锅父亲刘统勋看上的风水宝地《后匡门河北省涉县西达镇后匡门村刘罗锅父亲刘统勋看上的风水宝地《后匡门村南寺》椐村里的上一代老人们说:刘罗锅的《风水宝地》在刘罗锅父亲刘统勋在

乾隆:你竟敢赢了朕,不怕朕杀你吗

以前历史剧《宰相刘罗锅》非常火,刘罗锅驼背的形象深入人心,其聪明才智也让人记忆深刻,历史上的刘罗锅是怎样一个人呢?他本名为刘墉,史书并未有他驼背的记载,只是民间称之为刘罗锅。刘墉家境相当优越,父亲刘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