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铁帽子王僧格林沁生平简介

Posted 联军

篇首语:常识很少会把我们引入歧途。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清朝铁帽子王僧格林沁生平简介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本文目录

1、清朝铁帽子王僧格林沁生平简介

2、铁帽子王什么意思,清朝的铁帽子王是什么意思

清朝铁帽子王僧格林沁生平简介

铁帽子王僧格林沁

铁帽子王僧格林沁是道光皇帝姐姐的过继儿子,博尔济吉特氏,蒙古族的晚清名将,在道光年间曾袭科尔沁郡王爵。

僧格林沁祠

铁帽子王僧格林沁幼年家境贫寒,曾和父亲为富人放牧,到12岁时被送到老城文昌宫读书,1825年被选为君王嗣子,承袭郡王,此后曾担任后扈大臣、卫内大臣、顾命大臣等重要官职,1853年任参赞大臣,在太平天国北伐之际,亲自率军围剿,北伐军损失惨重,1854到1855年连续两次大败太平天国北伐军,数百战役无一漏网,声名远播。

1859年英法联军悍然闯入大沽口,铁帽子王僧格林沁坚决反击入侵者,英法联军撤走,这场大沽口保卫战,是列强入侵中国以来被侵略的中国首次取得的一次重大胜利,1860年英法联军再次入侵天津,僧格林沁兵败撤退,英法联军进而进攻北京,圆明园被毁,僧格林沁被革去郡王爵。1860年恢复郡王爵,1862年亲自率领蒙古骑士多次击败捻军,1865年被捻军设计陷入重围,突围后被捻军诛杀,终年55岁,同年七月灵柩北上被安葬于科尔沁左翼世袭旗陵,另外修建僧王塑像祠一座,赐谥号“忠”。

僧格林沁辅佐过三朝皇帝,被称为鹰獒之士,咸丰帝在听说他的骁勇事迹后,特别赐予他“湍多罗巴图鲁”的称号,僧格林沁为官40年,多次救清朝于水火之中,用生命诠释了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誓言。

僧格林沁王府

僧格林沁王府位于南锣鼓巷南炒豆胡同,原名科尔沁郡王府,又名博王府,是东城区的文物保护单位。

僧王府

僧格林沁王府起初修建时府门在炒豆胡同,占地面积几乎是炒豆胡同整条街,规模非常宏达,僧格林沁在咸丰皇帝时因为剿贼有功,死后谥号“忠”,是王伯彦衲为其所修建,并不是公主的府邸。僧格尔沁因承袭郡王,且战功赫赫、食双俸,所以起初僧王府仅是一座一般的郡王府,规模远不能与世袭罔替的亲王府相比,道光年间僧格林沁认买房屋117间,并对原房屋及新购买房屋进行了改建,与西部原府邸合成一起,构成了东中西整体的四进院组成的王府,以符合亲王府制,王府的正殿仍在正院。

僧格林沁死后,这座王府由子孙继承,其曾孙在清廷退位后,又任民国国会议员,后家道中落,王府东部除了一小部分自留外其余卖给了西北军,西部成为了后来的温泉中学,昔日显赫的王府四分五裂,1954年原僧王府大部分院落又被煤炭部买下作为宿舍,到现在王府原貌已经看不出,但大约的规模还是能估算出来的。原王府正门外门旁有上马石装饰,分门别院都有抄手游廊想通,内还配备枪架子,院内还有亭台水榭等琳琅布置。2012年僧格林沁王府的复建工程启动,在发掘工作结束后,复健工程的重建面积约4万平米,使王府的原貌得以修复,整个工期计划4年完成。

僧格林沁的儿子

伯彦讷谟是铁帽子僧格林沁的儿子,出生于道光十六年,于光绪十七年十月十五日去世,迎娶怡亲王在垣长女郡主为妻,他的长子是出生于咸丰五年的那尔苏,长孙是生于光绪十二年的阿穆尔灵圭。僧格林沁死后僧王府由僧格林沁的儿子伯彦讷谟继承,所以称为伯王府,后由其孙阿穆尔灵圭所袭,又被称为阿王府。

伯彦讷谟剧照

自从僧格林沁死后,僧王府里的王爷就少有作为,大多时间都以养花鸟虫草消遣时间,一般王府正院都会挂着很多鸟笼子,还会养一些猫狗等小动物,每到冬季都会到各处斗蛐蛐,以此打发时间。有次那尔苏随伯彦讷谟进宫面见慈禧,慈禧一眼看中了那尔苏并把他留在身边,但皇宫人多眼杂谣言渐起,那尔苏与慈禧太后感情逐渐升温,伯彦讷谟非常担心此事暴露,家族会遭到灭顶之灾,便借回乡祭祖为名,将他带到现在的法库公主陵,命他吞金自杀。

那尔苏迟迟不吞金,伯彦讷谟承诺会将王位传给他的儿子,那尔苏方才吞进而死,慈禧不相信那尔苏会无故暴亡甚至派人查验尸身,并怀疑是伯彦讷谟暗地做鬼。那尔苏死后一年,强迫他吞金而死的伯彦讷谟离奇去世,野史中说是被慈禧所杀,慈禧用这种方式为那尔苏报了仇。僧格林沁的儿子伯彦讷谟死后葬于康平县莲花岗,陵园建筑规模宏伟,始建于光绪十七年,但在1947年毁为平地。

僧格林沁 英法联军

僧格林沁英法联军首次碰面是在咸丰九年,僧格林沁吸取第一次大沽口失败的教训,积极筹建防御工事,做好了反侵略的各项准备工作,英法联军行至天津时不顾清军警告悍然闯入大沽口,僧格林沁督军奋起反抗,英法联军大败军舰撤走。

僧格林沁纪念馆

僧格林沁英法联军第二次交战是在咸丰十年,这一年英法联军进犯天津,僧格林沁提前做好迎战准备严阵以待,但英法联军用火箭进攻导致清军马匹惊吓阵势混乱,英法联军占据了张家湾,僧格林沁退居八里桥后,与其他将领商议分三路同时反攻敌军,清军火枪装备有限,遭到英法联军密集火力的轰击大量伤亡,尤其是因为决策失误南路防守的胜保部遭到沉重打击损伤极其惨重。

僧格林沁英法联军交战的最后阶段在9月19日的上午,英法联军兵分两路进攻清军,企图从后方包抄清军,清军腹背受敌面对敌人密集炮火表现的异常勇敢,不断奔向敌军的阵营进行殊死搏斗,僧格林沁指挥蒙古骑兵穿插于敌军之间试图拆散敌军阵势,但因为胜保部的溃败而没能实现。这场战役虽然以清军惨败告终,但清军表现出的反抗外国侵略者、不畏牺牲、宁死不屈的爱国精神是可歌可泣的,蒙古骑兵的奋不顾身死而后已的英雄事迹是不可磨灭的。此战后不久英法联军攻入北京火烧圆明园,1865年僧格林沁被捻军设计所杀,一代将星陨落。

僧格林沁骑兵是怎么败的

僧格林沁骑兵是怎么败的这个问题要从1860年说起,在天津和大沽口失陷后,咸丰帝派桂良向英法联军乞和,但谈判并没有成功,英法联军随即向北京进犯。

僧格林沁画像

僧格林沁表示当奋力截击,9月18日联军发动攻击,蒙古骑士战马遭遇敌军炮火后纷纷溃退,僧格林沁退守八里桥,利用八里桥灌木丛林构筑了一系列的战壕并针对东西南路联军作出了作战部署,21日上午英法联军发动对八里桥守军的攻击,蒙古骑兵因为依然使用长矛等冷兵器顽强对抗敌人的炮火冲击,清军遭到重大伤亡,僧格林沁试图分割敌军阵势从而歼灭敌军,但因南路胜保部溃败而未能成功。

僧格林沁骑兵是怎么败的从这里就可以窥出,清政府在和战决策上犹豫不决,僧格林沁指挥部署也存在不足,在敌军主攻八里桥时迎战的是薄弱的胜保部,致使清军在开始就损失惨重,其次是清政府一再强调包抄敌后作战,但僧格林沁对此并没有给予重视,不仅没有绕到敌后,反而将马队派到正面对敌,最终败于敌军的猛烈火力下。

再者,清军主帅僧格林沁在敌军的车轮战包抄战后逐渐失去了作战信心,在战斗最激烈之时自乘驴车撤队而逃,致使军心涣散军队土崩瓦解,另一点在这场战斗中,清军无论是在军队质量、武器装备上,都不占据优势,僧格林沁骑兵是怎么败的这一问题也就有了答案。

僧格林沁墓

同治四年僧格林沁被捻军设计在高楼寨被诛杀,终年55岁。清政府为僧格林沁以亲王宏大规格举行了葬礼,赐谥号“忠”,并绘像紫光阁。

僧格林沁墓

公元1865年7月,一队扶柩北归的清军从北京城出发,最终目的地是科尔沁左翼世袭旗陵,殓载的就是晚清名将军功卓著的僧格林沁。僧格林沁墓选在一个山水环绕的吉祥地,就在科尔沁草原上名叫巴虎山的地方,山脚下三丈多高的碑楼耸立,楼里面铺着青石地,内中端坐一硕大P粒头颈高高昂起,眼睛外瞪嘴巴张开,似乎有向前匍匐之势,身上驮的就是同治帝亲笔题的青石盘龙碑,碑高大约一丈七尺,碑首刻着圣旨二字,碑文也是由同治帝亲笔书写,满文和汉文两种文字辅成,全文共有310字,主要记录了僧格林沁的生平和战事。

如今僧格林沁墓所在的地方,已经不复当时的辉煌,只遗留下一块圣旨碑,在巴虎山的半山腰上,两只石狮子脚已经歪跛在一侧,狮子的前腿也被砸裂,陵园也成了一片玉米地。不仅僧格林沁墓被毁,就连与之相距不远的他的儿子和孙子陵墓全都被毁。后来文物保护意识非常强烈的白先生,不断动用人力物力将散落在山上的僧格林沁墓的石狮子修复,并一批批搬下山,重新安置在山下的碑亭前。僧王祖孙3代,生前享尽荣华,死后却寸骨无存,实在令人叹息。

铁帽子王什么意思,清朝的铁帽子王是什么意思

清朝的铁帽子王是什么意思?

铁帽子王,是对清代世袭罔替的王爵的俗称,整个清代共有十二家铁帽子王。清王朝建立后,建立了一整套封爵制度,皇族爵位即是这个制度的组成部分之一。当时确定的皇族爵位共有十二等,依次为和硕亲王、多罗郡王、多罗贝勒、固山贝子、奉恩镇国公、奉恩辅国公、不入八分镇国公、不入八分辅国公、镇国将军、辅国将军、奉国将军和奉恩将军。清朝封爵一般有两种,一为臣民在战争中立功而受封,称为功封;另为皇裔受封(正常情况下必封),称为恩封。清朝共有十二位王的后人在继承爵位时无需降级,作为皇帝对其功劳的赏赐,称为铁帽子王。

以上是百科的。。。。。其实有很多问题直接在百度上搜都是找得到的

铁帽子王是啥意思

铁帽子王是指世袭罔替的王爵,它源于清朝的封爵制度,铁帽子王比一般的亲王享有更优厚的待遇和特权。

清朝共有12位承袭爵位无需降等的“铁帽子王”,其中八位是在清朝开国之初立下战功的皇亲宗室:即礼亲王代善、郑亲王济尔哈朗、睿亲王多尔衮、豫亲王多铎、肃亲王豪格、庄亲王硕塞、克勤郡王岳托、顺承郡王勒克德浑。

因为他们功勋卓绝,所以获得世袭罔替的永久封爵,同时还享有配享太庙的殊荣。

另外四位属于恩封,他们是清朝中后期在稳固江山中立功而受封的,即怡亲王胤祥、恭亲王奕欣、醇亲王奕譞、庆亲王奕劻。

扩展资料:

清朝各位“铁帽子王”爵位传承

1,代善是清太祖努尔哈赤次子,为清初“四大贝勒”之一,他随清太祖征战四方作战英勇,被称为“古英巴鲁图”。清太祖死后,代善与其子岳托拥皇太极即位,清太宗崇德元年(1636年)晋封和硕礼亲王。

皇太极死后,代善又与睿亲王多尔衮主持立福临为帝。代善于顺治五年病逝,乾隆四十三年配享太庙。礼亲王世爵共传10世,12人袭爵,2人被夺爵。

2,济尔哈朗是清太祖的侄子(努尔哈赤之弟舒尔哈齐六子),也是唯一非帝王直系子孙。顺治初年与多尔衮同为摄政王,顺治十二年去世,乾隆四十三年配享太庙。郑亲王世爵共传10世,17王。其中5人被夺爵。

3,多尔衮因作战智勇双全,赐号“墨尔根代青”(聪明的统帅),崇德元年封为睿亲王。皇太极死后,与礼亲王代善共立太宗之子福临即位,被顺治称为“叔父摄政王”、“皇叔父摄政王”、“皇父摄政王”,顺治七年出猎时死于喀剌城(今河北省卢龙县),年仅39岁。

乾隆四十三年追谥其为睿忠亲王,配享太庙。睿亲王世爵共传11世,除去追封的,共8王。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铁帽子王

参考资料来源:人民网—“铁帽子王”什么意思?源于清代封爵制度

康熙第十三子号称铁帽子王是什么 意思

铁帽子王是对清代世袭罔替的王爵的俗称,其身份高贵且封爵像铁般牢固。   清王朝建立后,建立了一整套封爵制度,皇族爵位即是这个制度的组成部分之一。当时确 铁帽子王

定的皇族爵位共有十二等,依次为和硕亲王、多罗郡王、多罗贝勒、固山贝子、奉恩镇国公、奉恩辅国公、不入八分镇国公、不入八分辅国公、镇国将军、辅国将军、奉国将军和奉恩将军。清朝封爵一般有两种,一为臣民在战争中立功而受封,称为功封;另为皇裔受封(正常情况下必封),称为恩封。袭爵的方式也分为两种:一种是降等承袭,这是一般的惯例,即逢子孙(通常为嫡长子)袭爵时,每代要递降一个等级来承袭。由和硕亲王递降至奉恩镇国公,多罗郡王递降至奉恩辅国公,多罗贝勒递降至不入八分镇国公,固山贝子递降至不入八分辅国公,奉恩镇国公递降至镇国将军,奉恩辅国公递降至辅国将军,之后就不再递降了,以该爵一直承袭下去。另一种是原等承袭,即由皇帝颁诏允许,某些爵位逢子孙袭爵时,可以按其父、祖的原等级来承袭,世代相承不变。若是没有子嗣后代时,则以旁支后代奉始封祖先祀,并承袭该爵。这就叫做世袭罔替。在清朝国祚二百六十八年加上在关外时期约近三百年的漫长岁月之中,获此殊荣的满清贵胄仅有十二位王的后人在继承爵位时无需降级,作为皇帝对其功劳的赏赐,称为铁帽子王。   这十二位王中,有八位是在清朝开国之初立下战功的皇亲宗室,另外四位是中后期在政治斗争中得到皇帝重用而受封。   皇帝按“功封”诏定清朝初年的八位铁帽子王: 和硕睿忠亲王多尔衮 六位和硕亲王,即,   和硕礼亲王:代善,努尔哈赤次子   和硕睿亲王:多尔衮,努尔哈赤十四子   和硕豫亲王:多铎,努尔哈赤十五子   和硕郑亲王:济尔哈朗,努尔哈赤弟舒尔哈齐六子   和硕肃亲王:豪格,皇太极长子   和硕承泽亲王(后改为庄亲王):硕塞,皇太极五子   两位多罗郡王,即,   多罗克勤郡王:岳托,努尔哈赤次子代善长子   多罗顺承郡王:勒克德浑,努尔哈赤次子代善三子萨哈璘次子   中后期所恩封的四位铁帽子王(全是和硕亲王):   和硕怡亲王:胤祥,康熙帝十三子   和硕恭亲王:奕,道光帝六子   和硕醇亲王:奕譞,道光帝七子   和硕庆亲王:奕劻,乾隆帝十七子永璘六子绵性长子

反腐没有“铁帽子王”是什么意思?

所谓“铁帽子王”,是指世袭罔替的王爵,它源于清代的封爵制度。清皇族袭爵的方式分为两种:因血缘封爵实行降等承袭为通例,即子孙承袭,每代要递降一个等级;另一种是酬功的原等承袭,作为皇帝“酬功”的赏赐,称为“铁帽子王”。铁帽子王和其他亲王相比,享有的特权之一是“世袭罔替”,隔代不降爵。

在贪腐问题上,没有人能当“铁帽子王”。谁违反党纪国法,不论是什么人,不论担任过什么职务,都决不姑息。

康熙时期铁帽子王爷名字叫什么

铁帽子王指八位权势赫赫的王爷,他们在开国创业过程中战功最多、勋劳最大,所以他们的王位也是一辈传一辈,不降不除。如果因事被革除爵位,可由本家其他子孙继承。本家假若无人,还可以由旁支子孙袭封。这叫“世袭罔替”,俗称“铁帽子王”。这项规制发端于清初,定制于乾隆。

“八大铁帽子王”都是清太祖努尔哈赤的龙子龙孙,其中有:礼亲王代善(努尔哈赤第二子)、睿亲王多尔衮(努尔哈赤第十四子)、郑亲王济尔哈朗(努尔哈赤之侄)、豫亲王多铎(努尔哈赤第十五子)、肃亲王豪格(皇太极之子)、承泽亲王硕塞(皇太极之子)、成亲王岳托(代善之子)、颖亲王萨哈廉(代善之子,王位后传于其子顺承郡王勒克德浑)。

清朝和硕是什么意思

和硕:满语hošo的音译,意义为地方、地域。常用于修饰清朝爵位,如和硕亲王、和硕公主等。在蒙古地区,“和硕”是对旗(西里尔蒙文:хошуу)的称呼。

满清皇室爵位共有十二级,从高到低排序分别是:和硕亲王、多罗郡王、多罗贝勒、固山贝子、镇国公、辅国公、不入八分镇国公、不入八分辅国公、镇国将军、辅国将军、奉国将军、奉恩将军,其中清宗室封爵第一级为“和硕亲王”。

满清皇室爵位一般都要遵行“降等承袭”的规则,即每代继承爵位时,都要降一个等级。比如亲王去世后,继承爵位的儿子就要降为郡王。郡王去世后,下一代继承到的爵位降为贝勒,再下一代降为贝子,以此类推。不过,降级四次后就不再递降,以此爵传世。比如亲王后代最多降至镇国公、郡王后代最多降至辅国公。

清代的皇后所生的女儿叫“固伦公主”,妃子所生以及皇后的养女,叫“和硕公主”。王公贵胄之女则称为“格格”,宗室中有封爵者之女皆称格格,其中亲王女称“和硕格格”,即郡主,郡王女称“多罗格格”为县主,多罗贝勒女亦称“多罗格格”为郡君,贝子女称“固山格格”为县君,镇国公和辅国公女称“格格”为乡君。

公以下其他宗室女皆谓“宗女”。若为侧室所生,均依次降二等。公主和格格的丈夫称为额驸(满语efu音译),即汉语的驸马。固伦公主之夫为固伦额驸,和硕公主之夫为和硕额驸;格格之夫依次为郡主额驸、县主额驸、郡君额驸、县君额驸、乡君额驸。

扩展资料:

大清爵位世爵:

世爵即异姓功臣爵位,或称功臣世爵、民世爵,掌于吏部验封司,授予汉员和西南民族等满蒙外其他民族人士。

等级:

1、公爵

2、侯爵

3、伯爵(上三者超品)

4、子爵(正一品)

5、男爵(正二品)

6、轻车都尉(正三品,以上爵位均分一等、二等、三等三个等级)

7、骑都尉(正四品)

8、云骑尉(正五品)

9、恩骑尉(正七品)。

晋爵方式:

除恩骑尉外,所有爵位的晋爵都是以云骑尉为基础的。获得2个云骑尉,就晋爵为骑都尉;骑都尉再加封1个云骑尉,就为“骑都尉兼一云骑尉”;骑都尉再加封2个云骑尉,就晋爵为为三等轻车都尉;

一等轻车都尉再加封1个云骑尉,就为“一等轻车都尉兼一云骑尉”;一等轻车都尉再加封2个云骑尉,就晋爵为三等男爵。类推,一直一等公。

这样,大清的功臣爵位实际分为27个级别:

公爵:一、二、三等公爵;

侯爵:一等侯爵兼一云骑尉、一、二、三等侯爵;

伯爵:一等伯爵兼一云骑尉、一、二、三等伯爵;

子爵:一等子爵兼一云骑尉、一、二、三等子爵;

男爵:一等男爵兼一云骑尉、一、二、三等男爵;

轻车都尉:一等轻车都尉兼一云骑尉、一、二、三等轻车都尉;

骑都尉:骑都尉兼一云骑尉、骑都尉

云骑尉:云骑尉

恩骑尉:恩骑尉是一级特殊的爵位,大清世爵每承袭一次,即降一级,云骑尉再袭一次,就降为恩骑尉,恩骑尉不再降爵,而是世袭罔替。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大清爵位

什么是摄政王、什么是恭亲王?

摄政王指的是行使国家领导权的人,恭亲王是清朝皇室的一种特殊爵位,属于铁帽子王。

1、摄政王

摄政王(prince regent),代替或代表出国的、年幼的、生病的或神志不清的及不具备执政能力的君主行使国家领导权的人。通常由君主的亲族或戚族担任。

一般情况下摄政王只是当摄政的是皇族亲王时的一种称呼。如中国西周时期周公摄政,汉朝时王莽摄政,清世祖时睿亲王多尔衮摄政,宣统中醇亲王载沣摄政。

2、铁帽子王

铁帽子王是指世袭罔替的王爵,它源于清朝的封爵制度,铁帽子王比一般的亲王享有更优厚的待遇和特权。

清朝共有12位承袭爵位无需降等的“铁帽子王”,其中八位是在清朝开国之初立下战功的皇亲宗室:

即礼亲王代善、郑亲王济尔哈朗、睿亲王多尔衮、豫亲王多铎、肃亲王豪格、庄亲王硕塞、克勤郡王岳托、顺承郡王勒克德浑,因为他们功勋卓绝,所以获得世袭罔替的永久封爵,同时还享有配享太庙的殊荣。

另外四位属于恩封,他们是清朝中后期在稳固江山中立功而受封的,即怡亲王胤祥、恭亲王奕欣、醇亲王奕譞、庆亲王奕劻。

扩展资料:

一、摄政王影响

摄政王是皇族充当皇权势力的一种主要形式。摄政王的问题在于,很容易蜕变为兄终弟及,将皇位留给自己的子孙,而不是还政于上一代皇帝所指定的继承人。

所以纵观古代历史,摄政王能够善始善终的没有几个,往往是入主中原的王朝建立之初,比如周公、多尔衮勉强算一个“向使当初身便死”,反过来说,豪格就是多尔衮的管叔鲜、蔡叔度。

至于溥仪的父亲醇亲王载沣为儿子摄政的,就属于特例了。摄政则大多在国主年幼,无力理政时出现,摄政的可能是太后、皇后,也可能是摄政王、外戚权臣、辅政大臣,摄政王只是当摄政的是皇族亲王时的称呼。

二、恭亲王世系:

恭忠亲王奕欣:宣宗成皇帝旻宁六子。道光三十年(1850年)正月,封恭亲王。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四月,薨,谥曰忠。

恭贤亲王溥伟:奕欣孙,载滢长子。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袭恭亲王。民国二十五年(1936年),薨,谥曰贤。

恭亲王毓嶦:溥伟七子。民国二十五年(1936年),袭恭亲王。

果敏郡王载澄,奕欣长子,初封奉恩辅国公,1868年进贝勒,1872年加郡王衔,谥号果敏。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摄政王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铁帽子王

清朝什么人有资格被封为亲王、郡王(还有几个问题·如下)

你说的这些爵位除了蒙古 和哪几个投降的像吴三桂这样的封王外 全是封给同姓的 阿哥是皇帝的儿子在没有封爵之前的称号 贝勒、贝子、郡王 亲王都是爵位 从康熙开始都封个同姓(除了蒙古);

关于世袭 一般的世袭都是要降级世袭 如你是亲王 你的儿子就只能习郡王 降到辅国将军什么的都不在降了 各个爵位降到得最低爵位也不一样 但也有不降封得 在清朝成为铁帽子王 在清初打天下时皇太极封了八家 雍正封了一家 在有就是慈禧的时候封了三家

参考资料: ://zhidao.baidu/question/93343828.

清朝(423)帽子(10)

相关参考

僧格林沁与苏乞儿的关系 铁帽子王僧格林沁

铁帽子王僧格林沁铁帽子王僧格林沁是道光皇帝姐姐的过继儿子,博尔济吉特氏,蒙古族的晚清名将,在道光年间曾袭科尔沁郡王爵。僧格林沁祠铁帽子王僧格林沁幼年家境贫寒,曾和父亲为富人放牧,到12岁时被送到老城文

清朝最后一位铁帽子王亦劻简介 亦劻是怎么死的

清朝入关之后,曾经降清的汉臣有功劳大的都分封王爵。然而自康熙三藩之乱被平定之后,异姓不王已经成为默认的规则。能封王的都是爱新觉罗家的子弟,生来天王贵胄。  一般的王爵其实也不是最尊

铁帽子王什么意思,清朝的铁帽子王是什么意思

清朝的铁帽子王是什么意思?铁帽子王,是对清代世袭罔替的王爵的俗称,整个清代共有十二家铁帽子王。清王朝建立后,建立了一整套封爵制度,皇族爵位即是这个制度的组成部分之一。当时确定的皇族爵位共有十二等,依次

铁帽子王是什么,铁帽子王是啥意思

铁帽子王是啥意思铁帽子王是指世袭罔替的王爵,它源于清朝的封爵制度,铁帽子王比一般的亲王享有更优厚的待遇和特权。清朝共有12位承袭爵位无需降等的“铁帽子王”,其中八位是在清朝开国之初立下战功的皇亲宗室:

清朝八大铁帽子王 满清地位仅次于皇帝的人

本站网导读:小编整理了一些关于“清朝八大铁帽子王满清地位仅次于皇帝的人”的详细内容!如果对历史不了记得的人第一次看到这个题目肯定是充满了好奇,什么是铁帽子王呢?铁帽子王其实只是一个爵位,虽然也称为王,

清朝八大铁帽子王

清朝八大铁帽子王  在大清的开国史上,有八位赫赫有名的王爷,他们不仅是皇帝的嫡系子孙,而且都曾对清朝开基创业或统一全国立有大功,所以并非像其他封为王爵的皇子皇孙那样,后代每继承一次,爵位就要降一个等级

铁帽子王晏森怎么死的,晚清铁帽子王沦落为车夫,溥仪给他什么东西

晚清铁帽子王沦落为车夫,溥仪给他什么东西后,此人就了无音讯了?在清朝铁帽子王属于亲王的一种,是可以世袭的,也就是这个官职可以继续传给下一代,从这里可以看出铁帽子王在清朝的特殊地位。清朝覆灭后皇亲国戚都

清朝灭亡时有多少个铁帽子王

1912年,溥仪奉隆裕皇太后懿旨,颁布《退位诏书》,宣告清朝寿终正寝。我们知道,清朝近300年间,一共产生了12个世袭罔替的亲王和郡王,俗称“铁帽子王”。他们为清朝的建立和巩固,立下了汗马功劳。当清朝

清朝八大铁帽子王的最后结局

 清朝八大铁帽子王的最后结局  清朝历史上有八位权势赫赫的王爷,他们在开国创业过程中战功最多、勋劳最大,所以他们的王位也是一辈传一辈,不降不除。如果因事被革除爵位,可由本家其他子孙继承。本家

清朝12名铁帽子王,溥仪退位,竟没有一个人敢站出反对?

从观看影视剧等著作,相信大家对清朝都或多或少有些许了解。我们也可以经常听到一个比较熟悉的词——铁帽子王,这是什么意思?下面小编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相关内容。在整个清朝的历史上,铁帽子王也就只有这么几个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