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的中堂是个什么官
Posted 中堂
篇首语:月与灯依在,不见去年人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清朝的中堂是个什么官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本文目录
清朝的中堂是个什么官
“学士”原是掌管文学著作的官,唐代开始设置,当时由宰相兼管“学士”,就把宰相称为“大学士”。到了宋代,大学士的含义有所变化,“学士”中资望特别高的人,被称为“大学士”。明代,设大学士若干人,替皇帝批答奏章,参议政务,官阶五品。如果兼任尚书、侍郎,还可以加官到一品,成为事实上的宰相,俗称“阁老”。清代的大学士是内阁的主官,官阶为正一品,一般称为“中堂”。
“中堂”之说起于北宋(一说起于唐),唐宋时期把政事堂设置在中书省内,是宰相处理政务的地方,中堂因宰相在中书省内办公而得名,后来把宰相也称为中堂。元代继续沿用这个称呼,没有多少变化。
明朝时候,统治者为了进一步集中权力而不设宰相、中书省等机构,宰相的权力转移到内阁,由内阁来处理国家政务。明代大学士实际掌握宰相的权力,他们的办公处在内阁,中书居东西两房,大学士居中,所以称大学士为中堂。清朝继承了这一做法,内阁的首辅大学士以及协办大学士都被称为中堂,大学士成了宰相的别称。
清朝共设置六部,每部有尚书二人,一汉一满,在大堂上左右对坐,分庭抗礼,如果某个大臣以大学士的身份管部,就坐在大堂中间,称为“中堂”。不过这只是虚名,并不代表实际权力,实权由军机处掌握。
清朝的中堂是什么官
“学士”原是掌管文学著作的官,唐代开始设置,当时由宰相兼管“学士”,就把宰相称为“大学士”。到了宋代,大学士的含义有所变化,“学士”中资望特别高的人,被称为“大学士”。明代,设大学士若干人,替皇帝批答奏章,参议政务,官阶五品。如果兼任尚书、侍郎,还可以加官到一品,成为事实上的宰相,俗称“阁老”。清代的大学士是内阁的主官,官阶为正一品,一般称为“中堂”。
“中堂”之说起于北宋(一说起于唐),唐宋时期把政事堂设置在中书省内,是宰相处理政务的地方,中堂因宰相在中书省内办公而得名,后来把宰相也称为中堂。元代继续沿用这个称呼,没有多少变化。
明朝时候,统治者为了进一步集中权力而不设宰相、中书省等机构,宰相的权力转移到内阁,由内阁来处理国家政务。明代大学士实际掌握宰相的权力,他们的办公处在内阁,中书居东西两房,大学士居中,所以称大学士为中堂。清朝继承了这一做法,内阁的首辅大学士以及协办大学士都被称为中堂,大学士成了宰相的别称。
清朝共设置六部,每部有尚书二人,一汉一满,在大堂上左右对坐,分庭抗礼,如果某个大臣以大学士的身份管部,就坐在大堂中间,称为“中堂”。不过这只是虚名,并不代表实际权力,实权由军机处掌握。
相关参考
古语云“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老祖先用此诗句来告诫人们,要好好读书,将来考取功名,才能赚到更多的钱,娶到更漂亮的媳妇,同时,读书也成为了广大平民百姓唯一改变命运的机会,但到了清朝时期,出仕
看过清朝影视剧的人大都对「”中堂”这个称谓很熟悉,和珅、刘墉、李鸿章等都被叫做「”中堂”,可见中堂并不是平庸之辈可以当得上,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身份,那就是内阁大学士,在清朝时期为正一品官员,所以被称为
李鴻章(1823年2月15日—1901年11月7日),本名章銅,字漸甫、子黻,號少荃(一作少泉),晚年自號儀叟,別號省心,安徽合肥人。作為清朝晚期的著名大臣,李鴻章經常被人們稱之為「”李中堂”,因行二
李鴻章(1823年2月15日—1901年11月7日),本名章銅,字漸甫、子黻,號少荃(一作少泉),晚年自號儀叟,別號省心,安徽合肥人。作為清朝晚期的著名大臣,李鴻章經常被人們稱之為「”李中堂”,因行二
坑爹是个技术活,一般人想坑还坑不了,毕竟不到愚蠢至极的地步,还真难以坑爹。但官二代的心思凡人不懂,他们总别出心裁。自“我把李刚”闪亮登场后,坑爹的姿势就千奇百怪。翻开历史发现,其实现代坑爹者并不孤独。
“学士”原是掌管文学著作的官,唐代开始设置,当时由宰相兼管“学士”,就把宰相称为“大学士”。到了宋代,大学士的含义有所变化,“学士”中资望特别高的人,被称为“大学士”。明代,设大学士若干人,替皇帝批答
今天小编为大家带来了一篇关于清朝官职的文章介绍,欢迎阅读哦~在诸多关于清朝的影视作品中,类似“中堂大人”、“中丞大人”的清代官员名称,时常出现。如此称呼既不能表现出官员对应品秩,又无法彰显官员对应职权
李鸿章(1823年2月15日―1901年11月7日),晚清名臣,洋务运动的主要领导人之一,安徽合肥人,世人多尊称李中堂,亦称李合肥,本名章铜,字渐甫或子黻,号少荃(泉),晚年自号仪叟,别号省心,谥文忠
第一、宋朝时期,四川有一个文人,给成都知府献了一首诗,鼓动四川割据独立,吓得成都知府赶紧上报朝廷。宋仁宗了解了这件事情以后,满不在乎地说道:「”这个文人只是想要当个官而已,给他个小官,不足治也。”而在
问题如下:是什么让我们「”少年不识李鸿章,长大方知真中堂”,时代局限还是其他?回答如下:这不是时代局限,而是特殊国情造成的结果。其实,像李鸿章这样的人物,放到美国史里,可能类似于提出「”门罗主义”的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