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发型:清朝灭了以后为何多数人不肯剪辫子

Posted 辫子

篇首语:人行千里路,胜读十年书。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清朝发型:清朝灭了以后为何多数人不肯剪辫子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本文目录

1、清朝发型:清朝灭了以后为何多数人不肯剪辫子

2、秃头的人该怎么留辫子? 清朝辫子头到底丑不丑

清朝发型:清朝灭了以后为何多数人不肯剪辫子

清代末期,在觉悟了的知识青年和学生掀起的革命斗争中,把剪辫子作为一项重要内容。从清末开始,到清朝灭亡之时,剪辫子成了全国范围从下到上又从上到下的革命运动。

纵观有清一代经历的辫子演变过程,这个自然和必然的过程具有如下一些很有意思的特点:

第一,发式沿着蓄发越来越多的固定趋势演变。从前期金钱鼠尾式到中期的掌心大蓄发面积,再到后期绝大部分头发被保留下来。用一句形象的话比喻,可以说是由鼠尾巴变猪尾巴,由猪尾巴变牛尾巴,亦可以说是头发越蓄越多,辫子越编越粗。

第二,演变历经整个清代,是一种不以统治者的意志为转移的,没有人倡导的,全社会的,潜在的自然运动。而且是自下而上,不分满汉、不分军民,不分官吏、商人、农夫、市民、书生,乃至九鼎之尊的皇帝,都在跟着变。

第三,发式的演变过程并非匀速,从1644年清兵入关到1799年以前,历时155年,占整个清代267年的多半时间,蓄发虽然也是沿着逐渐增多的趋势,但速度很馒,到1799年蓄发最多时也超不过全发的三分之一。而1799年以后,其变化速度加快。在不过百年的时间里,蓄发已占全部头发中的大部分,超过了三分之二。发式演变的速度正好与统治强弱相反,统治很强演变速度很慢,而统治能力减弱,则演变速度加快。

第四,清代发式的演变还与整个社会发展进步有关。有清一代267年间,一直持续着蓄发越来越多的演变趋势。当这个趋势并没有达到蓄留全部头发的最终结果时,就断然地被剪辫子运动截止了。这个满洲贵族预想不到的形势,是由社会进步的新形势决定的。所以说整个清代男子发式的变化是与政治形势的变化分不开的,也可以说取决于政治形势的变化。满洲贵族不能永远维护清前期那样的稳固统治,所以也没有把发式维护在前期的式样上。

第五,应该承认清代发式演变是向着美化仪容的方向变化。清初推行剃发令时,汉人把剃掉头发看成割断了对父母的孝道。在这种思想观念的基础上,美的标准就是保留的头发越多越好。满族入关以后,获得了与汉人相同的自然环境、生活和生产方式,以及在文化的冲突中相互融合出的相同文化,具备了发式演变必然向着蓄发越来越多方向发展的基础、条件和动力。

虽然这种动力最初敌不过强权和暴力,但是当强权政治越来越削弱时,潜在的动力就逐步显示了威力。清代剃发和辫发的演变历史也证明,人类是要前进的,当文明与暴力冲突的时候,虽然暴力有时占上峰,但是那是暂时的,最终的胜利还是文明与进步。

就如同野蛮的英国人因为羡慕印度文明辉煌灿烂,以暴力征服的形式进入印度,而最终被古老和高度发展的印度文明融合与同化。

清中期的发式,仍较接近清初的“金钱鼠尾”

众所周知,清军入关时,曾强迫民众“剃发留辫”,酿成许多屠城血案,乃至有“留头不留发,留发不留头”之说。有没有辫子,始终是有清一朝,衡量汉人是否归降、是否接受清廷统治的重要标志。按常理,这种屈辱性标志物,在清廷灭亡之际,在民国政府宣布“剪辫令”之后,自会马上被民众抛弃,成为历史。

但事实并不是这样的。

1912年6月,梅兰芳剪掉了自己的辫子。此时距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孙中山发布“剪发令”,已过去了3个月。梅的行动显然称不上积极,但相对身边的其他人,却已可算走在时代的前沿。比如,为梅管理服装和处理杂物的“跟包”,无论梅怎么劝,就是死活不愿意剪掉辫子。梅只好趁他们睡觉的时候强行动手:

“我的跟包大李和聋子,我劝他们剪辫子,怎么说也讲不通。有一天我只好趁他们睡熟了,偷偷地拿了剪子先把聋子的辫子剪掉。等他醒过来,感觉到脑后光光的,非常懊丧,把个大李吓得也有了戒心。他每晚总是脸冲着外睡.好让我没法下手。结果,我趁他酣睡的时候,照样替他剪了。……第二天他含着眼泪,手里捧着剪下来的半根辫子,走到上房向我祖母诉苦……过了好久,他谈起来还认为这对他的身体是一个重大的损失。在当年是真有这许多想不开的人的。”

清帝退位了,老百姓却不肯剪辫子。这样的情况,具有普遍性。在南京、上海这样的大城市,很多人去掉了辫子,但未必皆是出于自愿。革命军当年发起的强制剪辫运动,曾引起颇多民怨。在南京,1912年2月,英国驻华公使朱尔典注意到:“(浙军)带着剪刀作为武器在南京各街道上游行,剪掉所有那些仍然蓄发的中国人的辫子。……南京人民对浙军的暴行感到非常愤恨。”同期,在成都、长沙、昆明等地,也因军队强制剪辫而引发了民众恐慌,甚至发生了血案。再次一级的城市及乡村,没有革命军的强迫,剪辫者更少。比如,云南军政府于11月5日限令民众5天之内剪掉辫子,但在腾越县城,英国驻当地代领事史密斯观察到:“公众舆论对革命是冷淡的。人们没有任何热情……在街上很少见到剪了辫子的人。”革命军势力甚大的浙江,也是同样情形――在上虞县,“自光复后,剪辫者寥寥”,虽经新政府一再劝喻,但“该处人民终观望不剪”;在嘉兴县,竟有“顽民千人之众,以反对剪辫为号召”,把积极推动剪辫令的官绅之家捣毁。

事实上,民国成立后,相当数量的中国人,仍留了很长一段时间的辫子。1914年,赴美留学的胡适,收到来自家乡安徽绩溪的书信,信中说道:“吾乡一带,自民国成立以后,剪去辫发者已有十之九,其僻处山陬(如上金山、张家山、寺后十八村,并歙之内东乡各处),剪发者只有半数。”在山西,直到1918年,阎锡山仍在大力推行“剪发”政策,派出政治实察员至各县,逐级追查剪辫情况,县促区,区促村,村促户,县区官员到村蹲点,警察下村巡查……至1919年,山西的辫子才算大致剪完。1923年,上海广益书局出版《中华全国风俗志》,对各地民众留辫情况,也颇多介绍。如河北保定,留辫未剪者,“十居五六”;天津开埠虽早,但“蓄辫之恶俗,反较他埠为独甚。无论上中下三等人,剪发者殆居最少数。”

清末的这种发式,放在清初是要问斩的

秃头的人该怎么留辫子? 清朝辫子头到底丑不丑

大家都知道清军入关后颁布了一个“剃发令”,要求沿路居民、官员10天内必须剪成官方指定发型,也就是清朝的辫子头,否则就砍头。这就是着名的“留头不留发,留发不留头”,原本清朝的那些大老粗们自以为这条计谋很高明,但谁曾想民间反抗的浪潮是一浪高过一浪。

那么为什么老百姓不待见这种发型呢?那是因为中国上千年的儒家教育教导人民“身体发肤,受之父母”,怎么可以轻易就剃掉呢?

二是因为满清官方发型真的太丑了,我们现在在清宫戏里看到的辫子头已经是清朝晚期的发型了,实际上这种发型一开始真的丑,因为它要把头发全部剃光,只留中间一小撮扎成小辫,粗细要能穿过铜钱的孔。你想想这种“鼠尾巴辫”汉人怎么接受得了呢?于是当时很多人为了不留辫子真的连命都不要了。

可惜胳膊拧不过大腿,在清廷强有力的镇压下,这种屈辱的发型还是被推广开了。不过随着时间的推移,估计清朝统治者自己也觉得丑,这种鼠尾辫慢慢的加粗前移,逐渐演变成了我们现在经常看到的阴阳头。就像鲁迅先生书中所写的那样,海外的留学生将辫子盘在头上,可见当时的辫子已经不再是猪尾巴了。

不过有的读者朋友该问了,如果秃头的人可怎么办呢?放心!即使你没头发也不会被杀头的,假发这个东西其实早在清代之前就被发明出来,据记载春秋战国时期的妇女们就已经开始使用假发,所以就算后脑勺全秃的朋友还是不会有性命之忧。

而如果你就是任性,不想留官方发型,还不想被砍头,那就只剩下出家当和尚这一条路了。

相关参考

为什么清朝灭亡之后 很多汉人不愿意剪辫子

明朝灭亡,清朝建立之后,下令要“剃发易服”,改变汉族人原有的传统装束,变成和满族人一样的样子,而因为很多汉人不愿意遵从,满清政府杀了不少汉人。然而到了清朝灭亡的时候,却又有很多汉人不愿意剪辫子了,当时

剪“辫子”的故事

清朝统治二百多年,民众本来对剃发蓄辫已成习惯。但鸦片战争爆发,西风东渐,尽管有先进人士明知蓄辫之陋弊,称之为“满洲辫”,但莫说国人,即便是海外侨民也少有剪辫者。据说,第一个剪辫的人是旅日华侨冯镜如(冯

溥仪剪辫子为何后宫人嚎啕大哭?如今溥仪的辫子在哪里?

  在中国古代,对于自己的文化看的是相当重要的,而且没一个文化都有这相应的一些表现或者是符号,而这些符号也是古代中国人的一种精神寄托,看的非常重要。古代,以头为首,头发对人民来说是相当的重要。  举一

清皇室的人都不愿意剪辫子,为何溥仪却带头主动把辫子剪掉

慈禧在晚年时期,面对内忧外患,曾咬牙切齿地说:「”清非中国,辫子不能去。辫子去,中国不亡则大清亡。”可见,辫子在清皇室的里眼,象征着什么。(溥仪旧照)然而,曾经是大清皇帝的溥仪,却是皇室中最先主动剪辫

清皇室的人都不愿意剪辫子,为何溥仪却带头主动把辫子剪掉

慈禧在晚年时期,面对内忧外患,曾咬牙切齿地说:「”清非中国,辫子不能去。辫子去,中国不亡则大清亡。”可见,辫子在清皇室的里眼,象征着什么。(溥仪旧照)然而,曾经是大清皇帝的溥仪,却是皇室中最先主动剪辫

为什么清朝的人不仅有大辫子,而且非常重视这个辫子

当满洲的八旗兵势如破竹地越过山海关,开入关内,推翻业已腐朽的明朝,确立清朝的统治以后,清朝统治者便开始强力推行剃发蓄辫制度。1645年,清顺治皇帝发布命令,宣布“自今布告以后,京城内外,直隶各省,限旬

清朝为什么要剃头扎辫子,清朝剃头令的起源于哪一年

  看关于清朝的影视作品时,可以看到清朝不管男女都穿着马褂,这与明朝以前的服饰有着很大的区别。不仅于此,清朝的男人不论长幼一律是前脑勺的头发剃掉,后脑勺蓄长发并编成辫子。小编不禁吐槽,这样的发型真的很

为何清朝男人要绑/留辫子?

中国和西方男人在古代时都留着长发但中国是到清朝才留辫子的也只有清朝才留至于其他国家.朝代则是没留都是留长发,到了清末有的人去到海外留学被西方人耻笑男人绑辫子,为什么清朝男人要留辫子呢?有什么来源吗?(

为什么清朝以前古人的头都半颗光头后面绑个辫子呢?

那有一个专有名词叫"薙发"(算是女真族的习俗吧)因为这是满人的传统所以他们入侵时一样胁迫汉人用同样的发型把原本汉人留的髻给剪掉(不过跟电视上的有些不一样)他们头上剃发的部分没那么大

怪人辜鸿铭,骂没有辫子是畜生自己却率先剪掉

  在近代中国学界文坛上,有一大怪人,尊崇他的誉他为“怪杰”,诋毁他的称他为“怪物”,这个人就是狂儒、怪杰、拖长辫的北大教授:辜鸿铭。  辜鸿铭,祖籍福建厦门,1856年出生于马来亚槟榔屿一个英国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