鸦片战争时清军火炮并不落后于英国却为何失败
Posted 火炮
篇首语:人的天职在勇于探索真理。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鸦片战争时清军火炮并不落后于英国却为何失败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本文目录
2、历史人物 造出机关枪的天才却被康熙流放,不然中国怎会落后西方两百年
鸦片战争时清军火炮并不落后于英国却为何失败
第一次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上一件大事,以此事件为标志,中国开始进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其起因、过程和结果大家都已经很熟悉,无须赘言。至于其失败原因,主要是因为清政府的腐败无能,像林则徐这样有眼光有魄力的英雄也无力回天,同时,也和西方列强的船坚炮利有很大关系,中国在武器上吃了亏。不过,对于远去的历史,除了从大节上进行把握,还要从细节上深入了解,尤其是当事人的回忆录和笔记,能从技术上揭开这场战争胜败的原因。例如当时负责广西防务的梁章钜,就对清军为何失败进行了军事技术上的探讨,我们来看看他的一手资料。
梁章钜在近代史上的名气远不如林则徐,然而,他也是一个响当当的英雄人物,既有学问,又很务实,对于推动中国的进步,做了很大的贡献。梁章钜跟林则徐一样,也是福建人,祖籍长乐,出生在福州。他是个优等生,15岁中秀才,20岁中举人,28岁中进士,44岁的时候就入了军机处。在考场上,他一路顺风,没有苦熬,年纪轻轻就解决了功名问题。功名早一点解决,就可以早从读书考试中抽身出来办实事。
尽管仕途上很顺,但梁章钜并没有沾沾自喜,也没有因此而沉浸在个人的成就里,他跟林则徐一样,对于当时英国的鸦片流入极为忧心,因此差不多在林则徐上书禁烟的时候,他也上书,提出了同样的要求。当林则徐在广州禁鸦片的时候,作为配合,梁章钜也在广西梧州一带捉拿烟贩,铲除罂粟种植地。由于他的雷厉风行,禁烟措施颇为见效。虽然其知名度没有林则徐的虎门销烟大,但同样也是利于民族之举。英国因为鸦片发动了战争,当时的梁章钜在广西梧州一带负责防务,因此,他可算是第一次鸦片战争的当事人和亲历者。1841年,英国海军在广东沿海一带发起进攻时,在广西的梁章钜连忙运送了四十座大炮支援广,据其回忆笔记《归田琐记》中的一篇名为“炮说”的文章记载,这些大炮的规格在八百至三千之间,“前后选运大炮,自三千至八百不等,凡四十座,解往广州协济。”
送这些大炮的时候,梁章钜也向朝廷奏明,等战役结束之后,这些炮还是要运回广西的。然而,可惜的是,广州一战后,这些火炮全都下落不明,据说要么被英国人破坏,要么被沉到海里去了。这让梁章钜很心痛,他痛斥主持防务的琦善是“开门揖盗”。同一年,梁章钜调任江苏巡抚,在上海会同江南提督陈化成加强防御工事。他们在吴淞海岸一带巡查火炮部署情况,当时统计火炮有百来座。同时,他又命令在上海开造新炮数十座,准备工作还是做得很充足的。因此,他和陈化成主持防御工作时,英国的舰队不敢冒犯,一度绕开。只是没想到,梁章钜离任后,两江总督牛鉴贪生怕死,临阵逃脱,丢失镇江。又一个事实让梁章钜心痛不已,原来部署好制造的新炮全部丢失,“次年英夷长驱直入,城内外各炮尽归乌有”。
数次交战失利,让清廷很多人对英国的火炮心怀恐惧,认为中国的火炮杀伤力和射程,不如英国火炮,“议者遂谓中土之炮,远不敌英夷之炮”。梁章钜却对此说“不”,他认为不是武器不如,而是另有原因。梁章钜作为抗英战争的亲自指挥者,对武器论不以为然。他认为那些恐英论是没有理由的,没有讲到根子上,“此非探本之言也”。当然,梁章钜这样说也不是出于盲目自大,也是从技术角度出发进行反驳的。他认为英国炮舰之所以得逞,在于其火炮先声夺人。在“炮说”一文中,梁章钜列举了实例,认为英国炮舰上的火炮最吓人的是桅杆顶端的飞炮,这种火炮发射的时候“火光迸射,纵横一二丈”,样子挺吓人的,厦门和宝山的失陷,就是飞炮导致的。其实,这种火炮唬人有余,摧毁力不足,“攻敌则不足,用以惊敌则有余”,但两江总督牛鉴就被英军的火炮吓跑了。指挥官一听到飞炮声,一看到飞炮的气势,就把持不住,吓得先跑,自然连累全军,导致战败。梁章钜认为战败原因,很大部分就在于指挥官被飞炮吓坏了。
那么,为何清军这边的火炮敌不过英军的火炮呢?梁章钜先列举了战争中火炮的损失情况,他做了一个统计,在第一次鸦片战争期间,各省的火炮约有两千多座,不算少了。然而,在虎门、厦门、定海、镇海、宝山、镇江失陷后,以上各处所属的每个省份损失火炮四百多座,其中被英国战舰夺走一千五六百座,八成是被掠走了。其实,英国人愿意掳走火炮,说明这些火炮还是管用的。那为什么失败呢?梁章钜作了冷静的分析:不是威力不足,而是命中率太低。他举例说,在厦门一战中,清军开炮二百余发,只有一发击中英国军舰,正好打在火药舱上,“大艘轰裂沉海”,一艘大军舰爆炸起火,接而裂开、沉没,英军撤退。仅仅打中一炮就能击退敌军,如果命中率再高一点,则战果更为乐观。
他又举例定海之战。1841年9月26日,英军进攻舟山群岛,当时的总兵葛云飞等主持防御。清军开炮数百发,只有一发命中敌舰,击中的是火轮头桅,导致英军舰只倾斜,一时撤退。一炮之威居然如此,可惜没能连续发威,梁章钜感叹:“数百炮仅得一炮之力。”
因此,梁章钜说,“但使炮发能中,则我炮亦足破夷”。他又列举了英军的装备情况:“夷艘及火轮船,多不过数十,大小杉板船,亦不过数十”,舰只不多,如果在数百炮之内,有十发命中,就可以摧毁其数十艘船只,每条船歼敌数十人,综合起来对于敌军造成的损伤就很可观了,甚至可以扭转战局,击退侵略者。可惜没有假设,梁章钜透露说:虎门的火炮都是从国外买进来的,二百多座,规格大的达到九千斛,居然没有击伤敌人的一艘船只,“何以一船未伤?”令人叹息。当然,守虎门的将士作战都奋不顾身,不少英勇牺牲。具体战败因素还可以研究。
也有人反驳梁章钜,火炮命中率不高不是技术不行,而是陆地上的炮位比较固定,而敌人的舰只是游走的,很难瞄准,“以呆炮击活船,何能必中”?梁章钜也否定了这种说法,并亲自考察了宝山炮台的位置,发现这里的炮台并没有突出水面成为敌人的活靶子,也不会陷入敌人的包围,适合防守,而难以攻克。他和抗英将领陈化成还感叹这座炮台设计合理,“克成天险之形”。结果在宝山一战中,英军飞炮一响,清军指挥官吓破了胆子,全军溃散,设计良好的炮台形同虚设。第一次鸦片战争期间,清朝和英国的火炮,到底有没有技术上的差距?这是个严肃的科学问题,本文不下结论,但梁章钜作为亲历人,其经验之言应该还是值得借鉴的。
历史人物 造出机关枪的天才却被康熙流放,不然中国怎会落后西方两百年
鸦片战争时,西方殖民者用坚船利炮打得清军满地找牙,痛定思痛后,清政府将希望寄托于“师夷长技以制夷”,洋炮局在各地如雨后春笋般出现。>李鸿章为他的淮军量身打造了一座金陵制造局,这座兵工厂很出名,中国第一马克沁重机枪、加特林机关炮等都诞生于此。>可我们要说的是,中国的热兵器一直走在世界的前列,如果不是康熙听信谗言,埋没了中国历史上最有才华的武器专家戴梓,也许晚清就不会受这么多窝囊气,李鸿章也不必仿制别人家机关枪。>戴梓,浙江杭州人,清朝初年大才子,诗词歌赋、天文历法、山川地理无所不晓。12岁时所做诗文就得到文坛领袖钱谦益的赞赏。>可是,在父亲的影响下,戴梓后来迷恋上了发明,尤其是火器装备。康熙十三年,耿精忠自福建起兵进犯浙江。戴梓向康亲王杰书进献火枪,他的枪能百步穿杨,而他本人对战势也有准确判断,深得杰书喜爱。>>康亲王凯旋后,戴梓受到康熙的特别召见,被任命为翰林院侍讲。康熙二十五年,红毛国(今荷兰)向康熙进献了一批蟠肠鸟枪,深得皇帝喜爱,命戴梓仿制。>早期火铳都是前装式的,最大的缺点是“发莫能继”,打完一枪后,需等枪管凉透后,再从铳口装入子弹发射第二枪。这种枪效率非常低,作战时影响机动能力。>所以明朝中后期出现了两眼铳、三眼铳,甚至五眼铳。连发火枪一直都是中国武器专家孜孜以求的梦想。荷兰人的蟠肠鸟枪可以连发20枪,给了戴梓很大震撼。>在康熙的支持下,戴梓很快就仿制出可以28连发的连珠火铳。据《阅微草堂笔记》记载,该枪形似琵琶,铳背就是弹夹,两个铳机相互衔接,扣动扳机弹药自动填装,同时击发另一个铳机中的弹药。>戴梓另一个重要贡献就是仿制出了西方的冲天炮。比利时传教士南怀仁说,冲天炮为比利时独有,但他造了一年都没有成功。康熙等不及了,就换戴梓上场,没想到人家8天就造了出来,而且还比西洋的好。>>冲天炮又被称为子母炮,炮弹壳以生铁铸成,发射后在空中炸成碎片,杀伤力比实心炮弹要高出许多。该炮在平定噶尔丹时发挥重要作用,被康熙赐名:威远将军炮,并将戴梓的名字刻在炮身上,以示嘉奖。>很多时候,大师都有一个悲剧的命运,因为只有偏执、只有不妥协才能出作品、出精品,但他们通常也会把这种偏执带到生活中,这样就会得罪很多人。>康熙中后期,戴梓与南怀仁都是火器督造总管,因在天文算法上与南怀仁发生过争论,又加之所造火炮强过南怀仁太多,而遭到对方的记恨。>南怀仁后来勾结张献忠的养子陈宏勋,诬陷戴梓“私通东洋”,可是康熙竟糊里糊涂就将其流放到盛京(今沈阳)。导致清朝的火器制造技术一直垄断在西方传教士之手。>戴梓不仅会造火器,也精于机械。清军进攻福建时,需要采伐树木制作大型战舰,戴梓制造了一种运输器械,可以使圆木搬运变得十分轻巧。然而,随着他的发配边疆,这些器械和制作方法都失传了。>如果康熙能明辨是非,后世统治者能够确引导,中国科技水平又怎会停滞近200年。晚清军队拿着一百多年前的火枪对抗洋人,不知道康熙看到这一幕会怎样想。相关参考
在19世纪初期,英国就成为了世界资本主义最强大的国家,并且,建立了名震一时的「”日不落”帝国。而此时,它在亚洲下一个主要的侵略目标就是——中国。可以说,自清朝初期到鸦片战争前夕,清朝仍然是一个独立的封
甲午战争失败后,在追究责任时,方伯谦是第一个因逃兵被斩首的将领,其实在甲午之战中,逃跑的官员很多,有些甚至连责任都未追究,依旧活得潇洒快活。有一个逃官甚至被判死刑也没死,而且活得很滋润。逃官是谁?甲午
甲午战争失败后,在追究责任时,方伯谦是第一个因逃兵被斩首的将领,其实在甲午之战中,逃跑的官员很多,有些甚至连责任都未追究,依旧活得潇洒快活。有一个逃官甚至被判死刑也没死,而且活得很滋润。逃官是谁?甲午
我们在谈到鸦片战争失败的原因时,往往会说到清朝「”武备废弛”,也就是在武器装备上的落后于英国。但鸦片战争时清朝有80万军队,可谓数量庞大。而远征而来的英军最初只有7000人,即便到战争结束时增兵至2万
67年后发现英国送给清朝榴弹炮,却原封未动,白白丢失了大好机会
清朝是中国封建史上最后的一个帝国,因为近代历史上清朝的种种不堪,让清朝并不被太多的人所喜爱。在清朝统治时期,美国还在进行独立战争,英国也正在进行工业革命。只有清朝,在固步自封中落后于西方。有人说,清廷
第二次鸦片战争失败的原因清军在历时4年的抗击英法联军的战争中最终失败,其原因是多方面的。首先是政治腐败、反动,实行对内镇压人民起义、对外妥协投降的反动政策。其次是清军武器装备落后、作战方法笨拙也是导致
1840年到1842年的中英鸦片战争揭开了中国近代史的开端,在这场战争中,英国侵略者用枪炮敲开了中国国门,强迫中国政府签订了《中英南京条约》。在很多国人的眼里,这是耻辱的一段记忆,每谈论到导致耻辱的原
很多人都不服气,鸦片战争爆发的时候,英国人船坚炮利,可是大清也有规模可观的火炮。为什么在战斗中的表现有天差地别呢?铁锤文史就从大炮和火药两个方面讲述一下,鸦片战争时清军的大炮和英国人的大炮,有哪些差别
英法百年战争中,有一个很有趣的特点,就是我们看重大事件,尤其是军事上的重要战役,基本上都是英国获胜,而且是大胜,像克雷西战役和阿金库尔战役,英国以极小的代价获得大胜,而两次战役法国贵族基本上损失殆尽,
原创不易,请随手关注!作者:毅品文团队刘伯瘟,无授权禁转!众所周知,甲午战争中,日军肆意屠杀中国军民,对清军战俘更是十分残酷。丰岛海战中,清军的运兵船“高升”号被日本军舰击沉,一千多清军官兵落水。日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