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历史上曾国藩的“救国之道”为什么不行

Posted 王道

篇首语:人不能象走兽那样活着,应该追求知识和美德。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清朝历史上曾国藩的“救国之道”为什么不行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本文目录

1、清朝历史上曾国藩的“救国之道”为什么不行

2、历史上的张廷玉是靠什么做到清朝最高官位的

清朝历史上曾国藩的“救国之道”为什么不行

19世纪,“中原王道”穷途末路,在理论与实践上都走入死胡同。晚清名臣曾国藩是中原王道“实践与理论相结合”的最后一个代表人物。在造反的农民军眼里,他是嗜血的头狼――“曾剃头”;曾国藩攻下太平天国首都南京(当时称天京)时,制造了早于日本侵华七十年的浩劫――南京大屠杀。他在整个过程中,不仅不对部下的胡作非为稍加制止,而且指使其弟曾国荃参与其中。

史料记载,湘军进入南京后,见人就杀,见屋就烧。直杀得南京城内血流成河,尸体涌进长江,几乎使江水不流。清人记载:“金陵之役,伏尸百万,秦淮尽赤;号哭之声,震动四野。”所谓伏尸百万,除了战死者,就是曾国藩在城内外屠杀的平民。“皖南及江宁各属,市人肉以相食,或数十里野无耕种,村无炊烟。”这次屠杀最保守估计也应该在50万人以上,清人所说的伏尸百万也是有可能的。而屠城和对城市的毁坏程度也是历史之冠。屠城、焚烧城后,南京连一棵完整的树都找不到了。太平天国强盛时,南京城最多有100万人。但到光绪登基的1875年,人口还不到50万。后来李鸿章署理两江,认为南京城需要百年方可恢复。

据传,由于曾国藩在南京的屠杀手段残暴,当时南京小孩夜哭,妈妈说“曾剃头来了”,小孩就立刻收声。可见,这是一匹多么令人恐怖的“头狼”。但在“夷人”眼中,曾国藩却是另一张“温良”的面孔。“天津教案”验证了曾国藩“窝里横”的“圈中狼”本性。1870年6月21日,因怀疑法国天主教堂“贩卖人口、虐杀婴儿”,天津发生数千名群众攻击教堂事件。包括神父修女、法俄国侨民和中国信徒在内的50人被杀,法国领事馆被焚。事件发生后,英、美、法等国联合提出抗议,并出动军舰兵临城下。朝廷派直隶总督曾国藩前往天津办理天津教案。

天津民众以为这位曾帅会像平“长毛之乱”那样痛击“夷狄”、让中国人扬眉吐气。然而曾国藩到天津后,经过一番“深思熟虑”,决定赔偿“夷狄”损失46万两银,派使团至法国道歉。并且按照法国开出“杀人名单”,“但冀和局之速成,不问情罪之一当否”,不问情节轻重,对本国“刁民”大开杀戒。曾国藩办案结果,令民众大失所望,曾的声誉就此一落千丈。有人认为这是曾国藩的一次外交失误。但我认为这是“圈中狼”必然表现。只不过之前人们尚未看清他的真实面目――终其一生,曾国藩践行的还是名为“中原王道”、实为“中原狼道”的四字基本原则:内残外忍。

对“中原王道”,曾国藩除了实践,还有“理论贡献”。在晚清行将就木时刻,曾国藩给出了“救国之道”。认为治理天下的办法,在于如何运用孔孟的“王道”(指儒家的三纲五常)和法家的“霸道”(指法家的刑狱杀罚一套暴力镇压工具)。提出盛世用“王道”,乱世用“霸道”,平时互为参用。可见,所谓“救国之道”还是没有脱离荀子思想――“将儒法二家的统治思想加以结合”范畴。曾国藩在镇压内部“羊群”起义时,喜欢大开杀戒,甚至达到滥杀地步。就是出于信奉“乱世用重典”。在对外关系上,曾国藩主张凡事以“孔孟之道”应对,认为“夷务本难措置,然根本不外孔子忠信笃敬四字”,显然,这也是老调重弹,无外乎儒家“怀柔远人”春秋大梦。正如王阳明的“心学”不能阻止大明王朝倒退一样,曾国藩的“王道”也不可能挽救大清王朝走向灭亡。一切跳不出儒家圈子的理论,都不可能让中国出现质变。19世纪末叶,中外有识之士早已经看出,中原王道已到穷途末路。

首先是旁观者清。日本学者在《世界国尽》一书中,对“中国仁义五常”的不能“再造辉煌”的内因进行了犀利剖析。“清国的历史自陶虞时代开始,到现在已有4000年,过去以重视仁义五常、人情敦厚而盛名远播。可是因不肯引进现代文明,风俗渐衰,德智渐颓,他们还犹如井底之蛙,以为自己样样比他国行。真是可悲。”其次,是身在此山中人,也对“儒教王道”痛定思痛。曾国藩的同乡维新派领袖谭嗣同指出:中华文明衰落,其根本在于教义。“夫欲变法,必先变教”。虽然这位年轻的维新领袖“出师未捷身先死”,清国既未“变法”也未“变教”,但是它很快的灭亡下场,验明“仁道不人”“王道不王”之“教”无疑是一条通向坟墓之路。

历史上的张廷玉是靠什么做到清朝最高官位的

重满轻汉,一直是清朝惯用的统治策略。但即便如此,在汉人中,也出现了一大批权高位重的佼佼者,比如,周培公、曾国藩、和李鸿章。这些人都曾在清朝官居高位,要说在清朝做官最大的,却另有其人。在清朝,官位最大的汉人,应属张廷玉。张廷玉辅佐了清朝的三代君王。在雍正年间得到了重用。雍正当政的时候,张廷玉官职做到了军机大臣(相当于今天的国防部长)的位置,这在汉人中是史无前例的。张廷玉死后,也没有任何汉人,达到过这个高度。

雍正,是历史中最勤奋的皇帝,要得到雍正的赏识,那可不是一般人就能做的到的。张廷玉厉害到什么程度,如果说雍正突然想到一个事,把大致意思给张廷玉一说,张廷玉马上就能写出圣旨。

张廷玉更厉害的是,不与皇帝争名,张廷玉历经了清朝三代皇帝的统治,肯定经历过很多大的变局,但在清朝的史书中,比较大的一些事情上面,几乎找不到张廷玉的影子。官做到了军机大臣,居然在史书中找不到一点,突出的贡献。这就是张廷玉的过人之处。 张廷玉之所以能做这么高的位置,靠的是过人的能力,和不与皇帝争名的策略。雍正皇帝临终前,托付张廷玉与庄亲王大学士鄂尔泰等同为顾命大臣,遗诏中,张廷玉死后配享太庙。这么大的荣誉,这在清朝的统治中,仅此一人。

相关参考

历史上的张廷玉是靠什么做到清朝最高官位的

重满轻汉,一直是清朝惯用的统治策略。但即便如此,在汉人中,也出现了一大批权高位重的佼佼者,比如,周培公、曾国藩、和李鸿章。这些人都曾在清朝官居高位,要说在清朝做官最大的,却另有其人。在清朝,官位最大的

历届清朝状元的书法重见天日,太典雅了,不服不行

科举科举考试以名列第一者为“元”,乡试第一称解元,会试第一称会元。殿试第一称状元。唐制,举人赴京应礼部试者皆须投状,因称居首者为状头,故有状元之称。据考证,自唐高祖武德五年(622年)的第一位科举状元

揭秘清朝大将曾国荃是谁?他的兄长是曾国藩

提到曾国荃,可定有人对他并不熟,但提到他的兄长曾国藩,一定很多人都知道。曾国荃是曾国潘的九弟,相比于其他人而言,曾国荃在历史上所留名声最大,对其兄长曾国潘的帮助也最大。同样的,我们也需认识到,曾国荃对...

揭秘清朝大将曾国荃是谁?他的兄长是曾国藩

提到曾国荃,可定有人对他并不熟,但提到他的兄长曾国藩,一定很多人都知道。曾国荃是曾国潘的九弟,相比于其他人而言,曾国荃在历史上所留名声最大,对其兄长曾国潘的帮助也最大。同样的,我们也需认识到,曾国荃对...

历史清朝名臣曾国藩一生为何有三次自杀

曾国藩是清朝的明臣,在旁人眼中曾国藩是个近乎完美的人。被慈禧太后称为“天下第一正人”,而且曾国藩的家训严格,对于自己的弟弟一样的用心良苦。可实际上表面看似风光的曾国藩一生战战兢兢,更令人意外的是曾国藩...

历史清朝名臣曾国藩一生为何有三次自杀

曾国藩是清朝的明臣,在旁人眼中曾国藩是个近乎完美的人。被慈禧太后称为“天下第一正人”,而且曾国藩的家训严格,对于自己的弟弟一样的用心良苦。可实际上表面看似风光的曾国藩一生战战兢兢,更令人意外的是曾国藩...

曾国藩曾经多次屠城,为何还受到后人推崇

这个嘛,实际上就是个历史局限性的问题。曾国藩所处的是什么年代?清朝。清朝是什么?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封建王朝。既然是封建王朝,那必然有共同点喽。军队屠城,就是个封建王朝普遍的共同点。屠城这个事儿嘛,从战

一个致命硬伤最为关键 左宗棠为何不如李鸿章

...清的历史舞台上,三个超重量级的人物不得不提,那就是曾国藩、李鸿章和左宗棠。可以说,曾、李二人无论是为官、为人都远胜于左宗棠,虽然左宗棠的功劳不小,但说实在的,在官场上他真不是一个吃的开的人。1881年春,...

历史上的金轮法王牛得不行,曾经召唤大黑天大战真武大帝

文/于笑洋只见这二人分站两旁,中间站着一个身披红袍、极高极瘦、身形犹似竹篙一般的藏僧,脑门微陷,便似一只碟子一般。​——《神雕侠侣》这是金轮法王在《神雕侠侣》中首次露面时的情景。金轮法王以蒙古国师的身

慈禧为什么要重用曾国藩等汉臣

慈禧重用曾国藩的真实原因是什么?满人入关的时候,清朝是个异族政权,由此在清朝的政治体制中,“重满抑汉”一直是清朝皇帝坚持的原则。清朝的“重满抑汉”主要体现在官员的任用上,比如朝廷的中央六部便设立双尚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