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百七十多年的鸦片战争,其实是英国准备的贸易战争
Posted 鸦片
篇首语:读书是最好的学习。追随伟大人物的思想,是最富有趣味的一门科学。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一百七十多年的鸦片战争,其实是英国准备的贸易战争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本文目录
一百七十多年的鸦片战争,其实是英国准备的贸易战争
1840年,英国对中国发动了鸦片战争,这被称为中国近代史的开端。不过事情远远没有那么简单,鸦片进入中国市场之后,引发了一系列的连锁反应。从林则徐禁烟到鸦片战争的爆发,在这段时间内,清廷内部犯了一系列的错误。在鸦片战争之前,清朝是一个目空一切的老大帝国,自己号称天朝上国。在鸦片战争之后,清廷终于开始以平等的角度去观察世界。只可惜这是通过战争达到的,而且无耻的使用了鸦片。
一、南美洲地区纷纷独立,英国加大了对清朝的鸦片输出
在18世纪,英国就已经开始向中国走私鸦片。但是当时的数量很小,只有区区的400多箱。这除了当时严酷的刑罚之外,还与当时的海禁政策有关。但是到了乾隆末期,情况逐步恶化,朝廷法令变成了一纸空文,各级官员敲骨吸髓、糜烂至极。在嘉庆皇帝在位时期,中国仍然保持了强劲的出口势头。丝绸、茶叶、瓷器等中国商品大量出口到西方各国,尤其是英国,为此清朝每年可以得到500万以上的白银。但是此时世界的局势正在发生变化,但清朝统治者不知道这些。19世纪初期,南美洲地区各国纷纷独立。南美地区是世界白银的主产地,它的整体独立导致世界白银产量下降了56%。一方面是白银产量大幅度下降,另一方面是大量白银流入中国,英国人开始向中国无耻的倾销鸦片。
当时在清朝内部,吸食鸦片成为一种身份的象征。很多富人争相吸食,一些稍微有点钱的穷人也开始吸食鸦片,结果吸食鸦片的人越来越多。中国人一直都是这么好面子,为了自己的虚荣逐步染上了鸦片。在嘉庆末期,英国倾销鸦片的数量已经达到了3800多箱。到了鸦片战争爆发以前,这个数字已经增加到了17000多箱。我们在谴责英国人无耻的同时,也需要考虑另一个问题,那就是中国的市场问题。没有那么多的人吸食,英国人运来再多的鸦片又有什么用?为了购买这些鸦片,中国每年要有1000多万两外流。即便是清朝通过其他正规的外贸产品赚回了一部分,但是仍有大部分流入了西方。
二、白银外流导致社会动荡,林则徐的禁烟治标不治本
清廷征收赋税全部以白银结算,而农民手里是没有白银的,他们只有铜钱。大量的白银外流,造成了银贵铜贱的恶果。到了鸦片战争之前,白银与铜钱的对比率整整上涨了两倍。换句话说,普通百姓在缴纳赋税时,就必须付出比之前高出两倍的代价。这进一步导致了朝廷和基层百姓的对立,农民起义的种子已经开始生根发芽。与此同时,清廷发现它没有足够的白银来维持庞大的军队和官僚体系。这直接威胁了它本身的统治,这才是道光皇帝命令林则徐禁烟的根本原因。但是当时的局势不容乐观,除了英国自己走私鸦片之外,在西南和西北都出现了种植鸦片的情况。种植鸦片的收入是种植普通农作物的十倍以上,就这样中国本土的鸦片也开始充斥市场,一个短视的王朝一步步把自己送进历史的地狱。
清朝如何通过仿铸印度卢比,打赢贸易战争的
卢比是印度、巴基斯坦和尼泊尔等国使用的货币名称,但在一百多年前,上述国家有一个共同的名称:英属印度。所以时间回到十九世纪末期的话,你会看到以喜马拉雅山为界,北部的清朝使用银锭,而南部的印度使用卢比。起初双方自然是井水不犯河水,但东印度公司全面殖民印度之后,原本平衡的金融态势就改变了。 此时英国维多利亚女王兼任印度皇帝,印度卢比正面为英王侧面头像,背面为英文及铸造年份。光绪十四年和三十年,英军以印度为跳板,两度入侵西藏,朝廷自顾不暇无力抵抗,不得已签订城下之盟。自此以后,西南门户洞开,一时之间西藏到处都是英印商人的活动足迹,而与英国人同步抵达的除了印度茶叶和纺织品之外,最重要的就是印度卢比。 这些源自印缅地区的银制钱币由东印度公司铸造,如洪水般涌向川藏地区,不仅破坏当地的金融秩序,而且严重威胁清廷对那里的管辖和控制。为了抵制英国人的经济渗透,也为了平衡来自印缅地区的金融威胁,四川总督锡良立即上奏朝廷,要求仿「 ”番钱”样式铸造新式货币。此时已经进入二十世纪初,与列强打了半个世纪交道的大清朝廷逐渐开明起来。 朝廷很快下谕,允许川藏地区摒弃银锭,仿印度卢比样式铸造四川卢比。从此以后,「 ”卢比”这一明显的舶来词与「 ”四川”嫁接之后,就形成了晚清时期一道独特的社会风景「 ”四川卢比”。介于川藏居民对印度卢比使用日久,为使四川卢比顺利取而代之,原计划新铸银币完全按照印度卢比形制而来,但在具体执行过程中又遇到了新问题,那就是朝廷礼制! 欧洲历来有将国王或王后的头像印制在钱币上的传统,他们认为这是对王权最好的宣传和礼遇。但在华夏大地上这样的事情却是头一遭,历朝历代没有任何一位帝王愿意让自己的头像出现在货币上任贩夫走卒来往交易,所以这次四川卢比能否成行关键就在于光绪皇帝的态度。所幸这位陛下的胸怀远比那些顽固守旧的大臣宽广得多,在光绪帝的支持下铸币工作得以顺利展开。 不久之后,川滇边务大臣赵尔丰开始在成都造币厂大规模铸造新式钱币,正面为光绪帝侧面头像,背面为「 ”四川省造”四个汉字,周围饰以花草纹饰。四川卢比成色纯正、造型精美,一经流通便很快将印度卢比排挤出市场,当地居民称之为「 ”川铸卢比”、「 ”川卡”、「 ”藏洋”或者「 ”赵尔丰钱”。在四川卢比大获全胜的情况下,当地财政机构顺势采取措施,在税收中只收取四川卢比,不认可印度卢比,自此印度卢比逐渐退出西南市场。 尽管四川卢比流通区域仅限于康藏地区,但在晚清抵制洋元对我国进行经济侵略方面,却发挥了巨大作用。而这款银币也成为我国最早具有人物形象,同时也是唯一印有帝王头像的货币。 更多历史地理文章,请关注微信公众号:地图帝相关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