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学良父子为何枪杀邵飘萍:邵飘萍怎么死的
篇首语:你若要喜爱你自己的价值,你就得给世界创造价值。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张学良父子为何枪杀邵飘萍:邵飘萍怎么死的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本文目录
2、知名人物 邵飘萍生平故事简介,邵飘萍历史评价,邵飘萍怎么死的?
张学良父子为何枪杀邵飘萍:邵飘萍怎么死的
1926年4月24日,中国近代著名记者、民国初期著名报人、《京报》创办人邵飘萍遭奉系军阀张作霖逮捕,两天后,即4月26日凌晨,被张作霖枪杀于北京天桥,享年38岁。邵飘萍的死,无疑是中国新闻界的一大损失。86年后的今天,邵飘萍正直的报人精神依然在激励着人们。这么多年来,有关他被杀的原因一直众说纷纭,那么他被军阀杀害的真正原因究竟是什么?
怀抱“新闻救国”之志
邵飘萍(1888--1926),原名振青,浙江东阳人,出身贫寒。1909年邵飘萍大学毕业回到母校教历史、国文。除教书外,他还为上海的报纸写通讯。他酷爱新闻事业,对报业怀有特殊感情,有“新闻救国”之志。
1911年,辛亥革命后杭州光复,杭辛斋受命筹办《汉民日报》,聘邵飘萍为主笔。他从此进入新闻界,开始了15年的报业生涯。1912年春,杭被选为众议院议员,将《汉民日报》交邵飘萍主持。他对时局有惊人的洞察力,对袁世凯有入木三分的认识。
1913年8月10日,浙江当局以扰害治安罪及“二次革命”嫌疑罪,查封《汉民日报》馆,逮捕邵飘萍。他出狱后到日本暂避,在法政大学学法律、政治。同时,为国内报纸写评论。他还组织了“东京新闻社”,反对袁世凯卖国。
1915年12月袁世凯称帝,上海新闻界电邀邵飘萍回国。他于当月返回祖国,参加反袁护国斗争,发表了著名的时评《预吊登极》:“京电传来,所谓皇帝者,不久又将登极。呜呼!皇帝而果登极,则国家命运之遭劫,殆亦至是而极矣!但二月云云,尚需多少时日,各处反对之声势,再接再厉。所谓登极者,安知非置诸极刑之谶语乎!记者是以预吊!”
全文共86字,短小精悍,用语犀利,给民众以希望。
他在上海主持三报笔政,坚决支持蔡锷反袁护国的壮举,猛烈抨击袁世凯的罪恶行径,写下了一系列犀利、精辟的文章。据《时事新报》统计,他发表了社论36篇、时评134篇。
邵飘萍1916年袁世凯死后,上海《申报》社长史量才聘请邵飘萍为驻京特派记者。在短短两年间,他为《申报》写了200多篇《北京特别通讯》,文章真实、生动、深刻、犀利,分析在理,常常一针见血。
1918年10月5日,他辞去《申报》驻京记者之职,创办了《京报》。他在创刊词《本报因何而出世乎》提出了办报宗旨:“必从政治教育入手。权不拔之基,乃万年之计,治本之策。……必使政府听命于正当民意之前,是即本报之所作为也!”邵飘萍从此走上一条独立办报的道路。其言论既不受外国通讯社左右,又不受军阀操纵,开创了20世纪中国独立的新闻事业。他大书“铁肩辣手”四个大字,悬于报社墙上,勉励同人。到1919年5月,全国许多地方设立了《京报》代派处,成为一张全国性的大报。
开罪军阀,惨遭杀害
1919年8月,因《京报》屡屡发表揭露、批评政府的文章而被查封,邵飘萍遭到全国通缉,被迫第二次亡命日本。
1920年他回国,9月17日,《京报》复刊。他办报重视外交、政治、经济、社会各方面的内容,关注国家命运、人民疾苦,也依靠社会力量,办了好多种副刊,形式多样,丰富多彩。他始终坚持新闻自由的理想,继续《京报》的办报宗旨,独立表达公正的舆论。
他支持冯玉祥发动北京政变,推倒曹、吴;力助郭松龄倒戈反张(作霖);他旗帜鲜明地反对段祺瑞,拒绝“善后会议顾问”的聘请;他强烈谴责“三·一八”惨案屠杀学生、民众的滔天罪行,发表了一系列详细报道和出版《首都大流血写真》特刊;他极力欢迎孙中山北上,称他为“贫贱不移,威武不屈,失败不馁,成功不居之中山先生”。邵飘萍这些态度对社会舆论产生了巨大影响。难怪冯玉祥说:“飘萍一支笔,胜抵十万军”。
邵飘萍之死的直接起因,是他促成了郭松龄1925年11月24日东北军倒戈的滦州事变和郭、冯(玉祥)联合。他在《京报》发表了大量支持他们的新闻、评论。12月7日,他出了一大张二整版的《京报特刊》,全是最近时局重要人物的照片,每个人物后面都有邵飘萍的评语。他不断发表报道、时评赞颂郭松龄,历数张作霖的罪状,甚至撰文鼓励张学良“父让子继”。只相信暴力的“马贼”慌了手脚,马上汇款30万元赠给邵飘萍,企图堵他的嘴。他收到后立即退回,并继续在报上揭露张作霖。他曾和家人说:“张作霖出三十万元买我,这种钱我不要,枪毙我也不要!”
张作霖12月24日,郭松龄在日本关东军和张作霖的联合夹攻下,兵败被杀。邵飘萍把事件的真相公诸于世,引起了北方民众反日、反张运动。张作霖对他恨之入骨。
1926年4月,张作霖、吴佩孚(又拉了阎锡山)三面夹攻冯玉祥的国民军,冯部被迫撤出北京。4月18日,张作霖的先头部队入京。张作霖悬赏捕杀邵飘萍,邵飘萍避居俄国使馆,生命危在旦夕。4月22日,他在《京报》发表了最后一篇文章《飘萍启事》,仍然嬉笑怒骂,正气凛然。
4月24日,被军阀以造币厂厂长之职和二万块大洋的诱饵收买的邵飘萍旧交、《大陆报》社长张翰举,将邵飘萍从使馆骗出(谎称张作霖惧怕国际干涉,不敢杀他。并说自己已向张学良疏通,张允诺《京报》可以照出等),予以逮捕,《京报》被封。
4月25日,北京各界组织营救。张学良出面接见代表时,毫无隐讳地说:“逮捕飘萍一事,老帅和子玉(吴佩孚)及各将领早已有此种决定,并定一经捕到,即时就地枪决。”
4月26日凌晨1时许,警厅把邵飘萍秘密判处死刑。4时30分,邵飘萍被押赴天桥东刑场,临刑前,他向监刑官拱手说:“诸位免送。”然后面向尚未露出曙光的天空,哈哈大笑,从容就义,年仅38岁。
邵飘萍遇难后,北洋军阀不准家属收尸,名伶马连良慨然以友人的身份出面,参与为邵飘萍收尸。他出钱请人在城外搭建了一个举丧的凉棚,接待前来吊丧的人们。史载,前来吊唁的人很多,丧事从上午7时开始,到下午3时还没有结束。马连良还拍摄了照片,为控诉北洋军阀的暴行留下了珍贵的第一手资料,其中一张是邵飘萍整容后的遗容,照片上,他饮弹牺牲后左眼下的弹洞清晰可见。
知名人物 邵飘萍生平故事简介,邵飘萍历史评价,邵飘萍怎么死的?
邵飘萍,名振青,浙江金华人。生于1884年11月1日(清光绪十年九月十四日)。他的父亲邵桂村是个教员。他弟兄共五人,其他四人都在家乡务农。邵飘萍幼年就特别喜欢读书,十四岁中了秀才。后来因受戊戌变法的影响,他丢弃了“子曰诗云”的一套,改而攻读声、光、化、电等自然科学。1902年,他考入杭州浙江高等学堂。在杭州,他开始读到多种书报杂志,眼界逐渐开阔。那时,梁启超在思想文化界有很大影响。邵飘萍对梁的新文体及其“笔端常带情感”的议论颇为倾倒,用心加以模仿,不时为《申报》写些通讯文章,反映杭州及金华地方情况。不久,他被聘为《申报》特约通讯员。
1905年,邵飘萍从浙江高等学堂毕业,回到金华,在一个中学里教书。他继续为《申报》写通讯,对新闻事业的兴趣更加浓厚起来。他看到报纸颇能影响人心,便认定报纸是救国的有力工具,发展进步的新闻事业可以成为救国的一种途径。和当时一些知识分子幻想“科学救国”、“教育救国”一样,邵飘萍则可以说是一个“新闻救国论”者。
1911年辛亥革命,赶跑了清朝皇帝,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当时的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公布的《约法》里规定“人民有言论著作刊行之自由”。一时间,各种报刊如雨后春笋相继出现于各地。这时,幻想“新闻救国”的邵飘萍,心情非常激动,于1912年离开金华到杭州,与一个叫杭辛斋的报人合作[1],办起《汉民日报》。邵在《汉民日报》上经常揭露贪官污吏与地方豪绅的丑恶,对袁世凯盗民国之名,行专制之实,也时有讥讽。所以,他办报还不足三年,竟先后被捕三次,“最后,《汉民日报》遂承袁世凯之电令而封闭”[2]。到这时,邵飘萍以其亲身经历,锐敏地觉察到辛亥革命的不彻底性。
《汉民日报》于1914年被封禁以后,邵飘萍逃往日本,入法政学校读书。那时,日本帝国主义正加紧策划侵略中国。他感到无比愤慨,于是联络三个中国同学,“设东京通讯社,为京津沪汉著名报纸司东京通讯”[3],极力揭露日本帝国主义侵略我国的阴谋和野心。1915年初,日本向袁世凯提出灭亡中国的“二十一条”,首先在外国报纸上透露出来。邵飘萍立即驰报国内,从而激起全国人民对袁世凯的愤怒声讨。他在通讯里,还经常反映留日中国学生开展爱国运动的情况,对国内正在酝酿的反袁斗争起了促进作用。
1916年春,邵飘萍应上海《申报》和其他几家大报的邀请回国。抵沪后,同时担任《申报》、《时报》及《时事新报》的主笔。他以“阿平”的笔名经常发表反袁的政论,很快引起舆论界注意。6月,袁世凯倒台身死,军阀政客们又群集在北洋军阀的新首领段祺瑞周围,北京政局仍是群魔乱舞。邵于此时被《申报》聘为驻京特派员。
邵飘萍到北京后,奋力改变新闻界只靠摘引官方文件发消息的陋习,千方百计,必欲得事实的真相而后发出第一手新闻消息。在邵的要求下,《申报》大大扩充了北京电讯的篇幅。于是,《申报》的《北京特别通讯》,以其内容丰富、真实、生动,受到重视,引起各家报纸效法。邵飘萍通过《北京特别通讯》,及时较详细确实地揭露了段祺瑞为首的北洋军阀的种种丑行,因而遭到反动派的忌恨。
1918年7月,邵飘萍创办新闻编译社[4],这是在北京由中国人自办通讯社的开始。它的业务是一面采编本国新闻,一面择译外电,然后分发各报馆。当时“北京报纸和外国驻北京记者购用的很多”[5],这有利于打破外国通讯社和报纸对我国舆论的操纵。是年10月,邵又在北京创办《京报》,他在《创刊词》中写道:“必使政府听命于正当民意之前,是即本报之所为作也。”[6]在他的编辑室大书“铁肩辣手”四个大字,颇以舆论界“中流砥柱”自命。然而,这毕竟带着很大的幻想成分,恣睢暴戾的北洋军阀,是不可能听命于多少反映一些民意的舆论的。
1919年,五四运动爆发。邵飘萍激于爱国义愤,在报上揭露了曹汝霖、陆宗舆、章宗祥的卖国罪行,因而触怒了段祺瑞政府。段政府下令查封《京报》并派军警包围报馆,要逮捕邵飘萍。邵仓促化装,逃出北京到上海。不久,他接受大阪《朝日新闻》社的邀请,前往日本,担任该报的特约记者。
邵飘萍到日本后,一面当记者,一面注意研究思想和社会政治问题。在1920年内,他写成了《综合研究各国社会思潮》和《新俄国之研究》两本书。前者介绍西方流行的各种社会政治学说,并较多地介绍了马克思的社会主义理论。后者专门介绍十月革命后苏俄的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等各方面的制度和政策。邵根据他当时所能看到的材料,严正地指出,各国反动派所散布的对新俄国的种种诬蔑,皆属荒谬无稽;确认十月革命是“世界历史上之一新纪元”[7]。
1920年下半年,段祺瑞政府垮台,邵飘萍从日本回国,在北京重新办起《京报》。根据对日本新闻事业的观察研究,他看到国内的新闻事业亟待改进,且必须发展新闻学教育。早在1918年,邵飘萍曾被北京大学新闻学研究会聘为导师,讲授新闻采访技术。由于邵氏思想进步,又有丰富经验,讲课很受会员欢迎。1923年,邵又在汪大燮办的北京平民大学新闻系讲授同一课程,并在这年写成《实际应用新闻学》一书出版。1924年,邵又受聘于北京政法大学,讲授新闻采访技术以及报纸经营方法,并于是年写成《新闻学总论》一书出版。
《京报》复刊后,邵飘萍锐意革新。1925年初,《京报》陆续增出各种周刊,其中《莽原》周刊,是鲁迅先生主编的。其他有《妇女》、《儿童》、《电影》、《戏剧》、《民众文艺》等共十二种周刊,此外还刊行三种社会科学半月刊,这些定期专刊深受读者欢迎。这期间,邵飘萍追求进步,同情革命的倾向更趋明显,《京报》成为最活泼而有生气的北方报纸。在第一次大革命高潮中,它是北方进步舆论的一个重要阵地。
1923年“二七”大罢工时,邵飘萍在《京报》上怒斥军阀禁遏工人合法集会并枪杀工人群众的暴行。
1924年1月,孙中山改组国民党,实现国共合作,建立广东革命政府。邵飘萍对南方出现这一新局面,自始就持欢迎态度。是年11月,趋向进步的北方军人冯玉祥率部入京,发动北京政变,囚禁了贿选的总统曹锟,并把清废帝溥仪驱逐出宫,宣布废除帝号。邵对这一进步行动非常赞扬。
1925年初,孙中山为谋求政治统一而北上。《京报》上几乎每天报道孙中山的消息,并以“全国景仰”为题,刊出孙中山照片,表示了对这位伟大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先行者的高度敬仰,热烈地希望他北上成功。而对于段祺瑞搞的善后会议,则一直持批评态度,曾指出:“所谓善后会议者,不过一班寒酸措大,聚讼之庭,嚼字咬文,与人民之实际生活有何关系?”[8]邵的这种政治态度,再度激起段祺瑞政府的忌恨。当时邵飘萍曾写信给胡适,向他指出,进步青年对他参加善后会议十分不满,同时在讲到自己的态度时说:“微闻当局对弟极为不满,此固意中,亦无所惧。”
接着,震动中外的“五卅”惨案发生。邵飘萍在《京报》上连篇著文,强烈谴责帝国主义是“已退化于野蛮阶级之人中豺虎,自称文明绅士之强盗化身”[9];揭露帝国主义和军阀,以“排外”、“暴动”、“赤化”的罪名,作为屠杀中国人民的借口;指出英、日等国政府应负杀人罪责;提出“打倒外国强盗,严办外国凶手”的口号[10]。他在《愿国民注意根本问题》一文中,还指出了斗争应以废除不平等条约为最终目的。
五卅反帝运动揭开了大革命的序幕,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工农群众日益奋起,推动中国革命走向新的高潮。帝国主义和国内反动势力在“讨赤”的黑旗下,联合起来向革命人民疯狂进攻。这时,邵飘萍又在《京报》上发表《中国今后之趋势》一文,相当深刻地分析了所谓“讨赤”的巨大欺骗性和它的反动实质。然后指出,被帝国主义、军阀、政客指为“赤化”的“祸源”的广东革命政府,其“治绩为全国第一”。在这篇文章的末尾,他写道:“腐旧的军阀必归失败,帝国主义者必遭覆没,革新派虽困苦艰难,千回百折,而最后胜利必归于革新者。”[11]对中国革命事业的胜利充满信心。
1926年3月18日,在北京,段祺瑞下令卫队向举行反帝游行的学生群众开枪,造成又一起大惨案,全国为之震动。邵飘萍怀着极大愤慨,连续在《京报》上发表评论,严厉声讨段政府的罪行;揭露其对帝国主义奴颜婢膝、对爱国人民穷凶极恶的反动嘴脸;指出段祺瑞是惨案的祸首元凶,应当逮捕法办。恼羞成怒的段祺瑞对邵飘萍恨之入骨,遂把他秘密列入通缉名单,企图进行迫害。
“三一八”惨案过后不久,奉系张作霖与直系吴佩孚在帝国主义支持下,联合进攻冯玉祥所部国民军。4月15日,国民军被迫退出北京。奉军入京后,疯狂肆虐,不但封闭报馆,钳制舆论,而且残酷镇压爱国运动,屠杀共产党员和进步人士。由于邵飘萍同情国民军,反对“讨赤”,还曾支持郭松龄倒戈,并多次指名谴责奉张亲日卖国,张作霖对他早已怀恨在心。邵为免遭迫害,当奉军入京时,便避入六国饭店。4月24日,奉军设计将邵诱捕,当即封闭《京报》馆。然后,不经审讯,即以“宣传赤化”的罪名,于4月26日将邵飘萍杀害。
注释
[1]杭辛斋(1869—1923),浙江海宁人。清末曾从事革命活动,在北京办过《中华报》。据《警钟日报》说,该报“内容丰富,以恢复国权、启导民智为主”。
[2]邵飘萍:《实际应用新闻学》,引自汤修慧《一代报人——邵飘萍》(油印稿)。
[3]邵飘萍:《愚与我国新闻界之关系》,引自汤修慧《一代报人——邵飘萍》。
[4]据邵飘萍《我国新闻学进步之趋势》(《东方杂志》第21卷第6期)及曾虚白《中国新闻史》所记,新闻编译社创立于1918年7月。戈公振的《中国报学史》(三联书店1955年版)记为1916年7月,误。
[5]曾虚白主编:《中国新闻史》上册,台北三民书局1966年版,第289页。
[6]汤修慧:《一代报人——邵飘萍》。
[7]邵飘萍:《新俄国之研究》,1920年版,第2页。
[8]《京报》1925年2月7日。
[9]《京报》1925年6月2日。
[10]《京报》1925年6月6日。
[11]《京报》1926年2月18日。
相关参考
邵飘萍的传奇人生路有这么一个人,以一己之力,以手中的如椽巨笔,独斗袁世凯、段祺瑞、张作霖三大军阀,直至献出了生命,演绎了一段令人感慨万千的民国传奇。他,就是邵飘萍。邵飘萍生于1886,浙江东阳人,中国近代...
邵雍是我国北宋时期著名的哲学家,字尧夫,公元1011年出生于范阳,就是现在的河北涿州。邵雍年少时期,与众多有志少年一样,慷慨激扬的想要求取功名。邵雍尤其喜欢读书,什么书都读,还对自己非常严格。为了磨炼
邵雍 少用被称作“北宋五子”之一,在理学、数学、诗词方面都有所成就,是两宋理学奠基人之一,对宋代理学的形成与发展有着重要作用。 邵雍的子女后代 子:邵伯温,官至提点成都路刑狱、利州路转运副使
邵雍,生于公元1011年,子尧夫,他出生在范阳即现在的河北涿州大邵村人,是北宋时期的一位哲学家。在他出生之后不久,便跟随着自己的父亲邵古迁往了衡漳即现在的河南林县康节村。之后又在他16岁的时候和他的父
原创:婉儿邵洵美,一个被时代遗忘了的优秀诗人、散文家、出版家,翻译家!邵洵美一生至爱出版事业,纵然耗尽自己的万贯家产,依然无怨无悔,痴心不改!邵洵美一个被鲁迅讥讽的优秀文人,一个被大众误读的的民国才子
原创:婉儿邵洵美,一个被时代遗忘了的优秀诗人、散文家、出版家,翻译家!邵洵美一生至爱出版事业,纵然耗尽自己的万贯家产,依然无怨无悔,痴心不改!邵洵美一个被鲁迅讥讽的优秀文人,一个被大众误读的的民国才子
1936年12月2日,蒋介石在洛阳与西北军政首脑合影(左二起:蒋介石、宋美龄、杨虎城夫人、张学良、杨虎城、邵力子)本文摘自:中国共产党新闻网,作者:宋花玉,原题:《西安事变爆发前蒋介石的一份密嘱》19
本文摘自:凤凰网历史,作者:大风号·非常历史,原作者:邢婷《中国青年报》,原题:阎宝航和张学良的友谊:未能救出张学良是此生最大的遗憾阎宝航>阎宝航,字玉衡,中国著名红色特工,战略情报专家,为世界反法西
宋皇后是什么残骸花蕊夫人的钉在骑木驴上的真相不知你在说什么?花蕊夫人是被弓箭射死的。关于花蕊夫人的死法,史书上记载是死于赵光义之手。北宋中期邵博的《闻见近录》中说,一日赵匡胤率亲王和后宫宴射于后苑,赵
宋皇后是什么残骸花蕊夫人的钉在骑木驴上的真相不知你在说什么?花蕊夫人是被弓箭射死的。关于花蕊夫人的死法,史书上记载是死于赵光义之手。北宋中期邵博的《闻见近录》中说,一日赵匡胤率亲王和后宫宴射于后苑,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