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陈廷敬个人资料 怎么评价陈廷敬这个人

Posted 郭沫若

篇首语:读一本好书,就是和许多高尚的人谈话。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清朝陈廷敬个人资料 怎么评价陈廷敬这个人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本文目录

1、清朝陈廷敬个人资料 怎么评价陈廷敬这个人

2、清朝 陈廷敬生平简介?陈廷敬历史评价?

清朝陈廷敬个人资料 怎么评价陈廷敬这个人

清朝陈廷敬

陈廷敬原名陈敬,以弱冠之年得科举进士,获朝廷重视。因与同年科考士子顺天通州陈敬同名,顺治赐名廷敬,并授以庶吉士一职委以重用。庶吉士负责替皇帝起草诏书,除此以外更是对天子有授业解惑之责,将来有极大的几率入选内阁辅臣,前途无可限量。可以说在陈廷敬出任庶吉士一职的同时,就注定了他日后位极人臣的非凡人生。

陈廷敬画像

康熙年间,陈廷敬康熙帝竭力主张推行戒奢靡,尚清廉的政治主张,深得康熙帝赞赏。陈廷敬本人更是身体力行,以维护百姓福祉为己任,清廉官员的形象深入人心。在其任官期间勇于弹劾各级贪官,拔除朝政存在的毒瘤危患,整肃朝廷风纪,为当时百官表率。正因陈廷敬的大公为民之心,使得康熙帝对其依赖信任至极,在陈廷敬病痛逝世之时,康熙帝更是亲作挽诗以作悼念,并赐谥号文贞。

陈廷敬不仅仅是一名清廉优秀的好官,更是编著了多部书籍和国家典籍史志,其中以《康熙字典》最为著名。《康熙字典》作为古代汉字研究的重要参考文献,是不可多得的历史瑰宝,其价值不可估量。另外,陈廷敬也很爱写诗,他的诗深获康熙帝欣赏,康熙帝本就是历代皇帝之中算得上懂诗、擅诗的佼佼者。陈廷敬一生可以受到贤明君主的赏识和知心的诗文挚友,也算是不枉此生了罢。

陈廷敬后人

陈廷敬为清朝名士,曾为康熙皇帝器重,在官位数十载,严守克己,尽心尽力,深受好评。陈廷敬十分有才华,还对能人十分重视,常举荐有识之士。康熙帝对陈廷敬的评价是“宽大老成,几近完人”,陈廷敬逝世时,康熙甚感悲哀,可见其对他的重视。

陈斌饰演的陈廷敬剧照

陈廷敬的妻子是明代政治家王国光之玄孙女,随时间推移,陈廷敬故居本在山西省,他的后人移居至四川省,他们的邻居为郭沫若。

陈恩田乃是大清陈廷敬的后人,是当代著名的学者、诗人,在他十二岁的时候便以一首《耕田命》出名,加上是翰林学士陈廷敬后人,更是倍受关注,而他一直在国学领域成果卓著,加上很少露脸,致使外界一直认为他是一名八旬老人,却不想是一名少年,少年得志,甚是令人敬佩。

陈恩田的名字还是郭沫若亲自为其而取的,陈恩田的祖父是近代名士陈光美,在70年代的时候,陈光美前往拜访郭沫若,两人说说家乡变化叙叙旧,后谈起让其为自己未出世的孙子(就是陈恩田)起名。

郭沫若便以国之栋梁为其取名,但是却不得陈光美喜爱,因为政治纠纷,争夺名利并非他们所追求的,还不如耕田种地,与世无争,过着太平盛世令人向往,遂郭沫若以“陈霖降露,恩泽于田”之意,取名为“恩田”。陈光美愈觉此名甚有深意,很是喜欢。

怎么评价陈廷敬这个人

?陈廷敬是平和时期为官的典范,他自由才华过人,五岁时便开始读书,九岁时便能作诗,十九岁时中举人,二十岁时中进士,开始他为期长达五十多年的从政生活,多达二十八次的升迁,历任工、户、礼、刑四部尚书、文渊阁大学士、经筵讲官等职位,为康熙出谋划策,为国为民。

陈廷敬浮雕

关于陈廷敬的评价,康熙在陈廷敬逝世后对他的挽诗如下:“世传诗赋重,名在独遗荣。去岁伤元辅,连年痛大羹。朝恩葵忠励,国典玉衡平。儒雅空阶叹,长嗟光润生。”所讲述的便是陈廷敬功名之大,文学诗赋精通,康熙对失去这名大臣甚感悲哀之类的。

其中康熙帝对陈廷敬更广为人知的评价便是这八个字“宽大老成,几近完人”,康熙帝认为陈廷敬为人宽厚,老成谨慎,不论是处理朝政之事或是文学方面超凡卓越,可见陈廷敬在康熙帝心中所占分量之达。

而王跃文在《大清相国》中对陈廷敬的评价是“清官多酷,陈廷敬是清官,却宅心仁厚;好官多庸,陈廷敬是好官,却精明强干;能官多专,陈廷敬是能官,却从善如流;德官多懦,陈廷敬是德官,却不乏铁腕。”

王跃文很好的概括了陈廷敬的一生和品性,在他写陈廷敬这个人物之前,他并没有很大幅度走进公众视野,这部小说使更多人开始了解他。

陈廷敬具有超凡智慧而且精明能干,为政清廉,杜绝贪污,尤其注重举荐贤人,一心为国为民。

陈廷敬书法

陈廷敬是清朝皇帝康熙的老师,也是当朝的宰相,一生为官做出不少贡献,甚有作为,曾任四部尚书,为官数十载,升迁次数达到二十八次,为清朝发展有很重要的辅佐作用,立下不少显赫功勋。

陈廷敬书法作品《静明子寿序》局部图

陈廷敬不仅政绩卓越,而且才华横溢,擅长诗文,书法也很是精通,后人评价陈廷敬的书法笔墨是具有书卷气,字形等十分潇洒的晋人行书,从他的笔法和结构中都能看出陈廷敬的书法是参考前人的综合运用,没有过多创造性。

陈廷敬是清代初文字功底较深的书法家,从他的书法结构来看他综合前人的笔法参考运用,可见他是一个善于融会贯通之人,正是如此他的书法却略显不足的是缺乏创作性。

诗人对他的书法评价如下,陈廷敬是一位杰出的功力型书法家,他没有选择馆阁体的书写风格,而是根据自己的风格选择适合自己的书写之路,这样的书法风格更有利于他平时的运用,能够快速的批阅和记录大量的文稿,提高他的效率。

《静明子寿序》便是陈廷敬书法的代表性作品,后人评价这个作品,慈宁宫书法笔法可以看出有一股浓浓的书卷气息,摒弃无用之处,吸收有利的地方,巧妙的运用以此为己用。这个作品中融合了众家之法,可以呈现出轻松洒脱之感,笔法甚是精熟,可知陈廷敬为书法下过很大的功夫。

陈廷敬故居

?陈廷敬为清朝大臣,为人足智多谋,深得康熙重任,为官清廉公正,在政治上多有成就,曾建议改革钱币之法,康熙对此大有赏识。为官长达五十多年,政治贪污,整顿官吏不良之气,为百姓谋取利益是陈廷敬为己任的首要之事。

陈廷敬故居图片

陈廷敬出生于山西省晋城市,他家族本是书香世家,无奈其祖父屡试不第便改经营从商,而陈廷从小乖巧懂事,喜读诗书,甚有文采,后得以考中进士为官,开始他大挥智慧,尽忠为国的从官时期。

陈廷敬的故居建于1429年,是一座城堡式样的古代官宦家居建筑,其中陈廷敬故居由两个部分组成,内城是明代建筑为陈廷敬故居,占地大一万多平方米,主要有府邸,楼院等建筑。外城则就是陈廷敬的住宅,为清代建筑,大小和内城差不多,主要就是相府、花园、书房等。

内城和外城的完工时期不同的,内城是陈廷敬的长辈所建,而外城主要是陈廷敬主导修建而成,欲1703年方修建而成。

陈廷敬故居保存良好,也得到后人修缮和保护,现在已经成为一个国家5A级的景区,此处也被后人称为“皇城相府”。原名本为“中道庄”,因康熙帝曾两次下榻此处,遂有名“皇城”。皇城相府曾经就1501年至1760年期间,出现数十位贡生,为朝廷和百姓做出不少贡献。

清朝 陈廷敬生平简介?陈廷敬历史评价?

陈廷敬

清康熙五十一年(1712)四月,文渊阁大学士陈廷敬病逝,享年74岁。在他病重期间,康熙曾派太医前去诊视。得到他去世的消息后,康熙表示“深为轸侧”,肯定他“恪慎清勤”、“学问淹通”、“文采优长”,特命皇三子胤祉领人前往祭奠,赐银1000两治丧,又命朝中满、汉大臣都要参予吊唁。康熙还亲作挽诗,其中有“世传诗赋重”、“国典玉衡平”之句。经过议恤,朝廷对陈廷敬赐祭葬,加祭一次,定谥号为“文贞”。从以上情形看,陈廷敬这位宰相身后委实不算冷清,那么他在生前是怎样一副面貌呢?

陈廷敬原名陈敬,字子端,又字小舩,号午亭,别号说岩。明崇祯十二年(1639),他出生于山西南部泽州(今晋城)。当时,明王朝的统治在关内农民军和关外清政权的冲击下已岌岌可危。在童年时代,陈敬适逢明、清鼎革的烽火硝烟。及他步入青年,清政权在中原基本上站稳了脚跟,正多方搜集人材以供驱策。科举考试则是清政权笼络汉族士人的重要途径。清顺治十五年(1658),20岁的陈敬考中了进士,被选为庶吉士,入“储养真材,以备任用”的庶常馆学习满、汉课程。在这批入馆的新科进士中,一位顺天府通州人恰好与陈敬同名同姓,有所不便。顺治遂为来自山西的陈敬改名廷敬以作区别。到了顺治十八年(1661),学习期满的陈廷敬得授内翰林秘书院检讨,又充任了会试同考官。

康熙元年(1662),陈廷敬告假回乡省亲。三年后,他回京补任原官。康熙八年(1669),他先是升任国子监司业,继而再迁侍讲学士。到了康熙十一年(1672),他充任了日讲官。当时,讲筵是很受康熙重视的事情。每日,康熙御门听政后即至弘德殿听日讲官进讲经史,间或咨询时政,非有特殊情况,从不间断。通过日讲,那些富于学识的日讲官容易博得康熙的好感,在仕途上亦有所保障。陈廷敬便是如此。他的进讲曾被康熙认为“大有裨益”。康熙十一年之后的四年里,他一再得到升迁,由侍讲学士历任侍读学士、詹事、内阁学士,又充任了经筵讲官、武会试副考官。康熙十六年(1677)正月,陈廷敬转任翰林院汉掌院学士,奉旨教习庶吉士。这年九月,康熙谕示陈廷敬和翰林院满掌院学士喇沙里、侍讲学士张英: “尔等每日进讲,启迪朕心,使朕很有收益。嗣后天气渐渐趋于寒冷,特赐尔等貂皮各五十张、表里缎各二匹。”

康熙十七年(1678)正月,康熙诏令开博学宏词科,命群臣举荐学行兼优、文词卓越者。陈廷敬随即推荐了以善古文著名的原任主事汪琬——汪后来在御试中名列一等,授职翰林院编修。这年七月,陈廷敬和侍读学士叶方霭奉命入值南书房。南书房是当时新设置不久的内廷机构,位于紫禁城内月华门南。南书房臣员在大内与康熙接触频繁,或讲求学业,或备咨询,或代拟谕旨。入值南书房四个月后,陈廷敬接到母亲去世的消息,康熙派两员学士前来慰问,并谕示礼部: “陈廷敬在内廷侍从勤劳,其母亲可照学士品级赐恤。”接下来,陈廷敬回乡丧居守制三年。康熙二十年(1681),他回京仍补任翰林院掌院学士。第二年春,他充任了会试副考官,又参予更定朝会燕飨乐章。康熙二十二年(1683),他升任礼部右侍郎,继而转为左侍郎。

康熙二十三年(1684)正月,陈廷敬调任吏部右侍郎,受命兼管户部钱法。八月里,他上疏道: “自古以来,铸钱时轻时重,未有历经数十年而不变动的情形。今日,百姓最为不便的莫过于钱价。昔日白银一两可换制钱一千,如今却仅能易得八、九百。究其原因,在于民间存在毁钱鬻铜之风。本来,销毁制钱属于重罪,可时下白银一两仅能买铜7斤,毁钱1000却可得铜8斤12两, 奸人因此视毁钱为谋利捷径,不畏触犯重罪,使得制钱数量日减而质量日差。顺治十年(1653),朝廷因制钱价贱壅滞,曾改旧重一钱者为一钱二分五厘。顺治十七年(1660),又增重到一钱四分。朝廷之所以采取以上措施,是为了杜绝当时民间私铸制钱的现象。现在,朝廷可将制钱改重就轻,则毁钱之弊将不禁自绝。另外,近来产铜地方收税过重,以至开采数量寥寥无几。朝廷应申令暂时停止税收,听任民众开采,则铜的产量会日益增多而钱价亦会日趋平和。”此疏被下部议行。这年九月,陈廷敬升任左都御史,执掌都察院。

都察院是清代的全国最高监察机构。在左都御史任上,陈廷敬屡有建言,语涉吏治、民生等多个方面。康熙二十四年(1685)正月,他上疏指出: 人心贪廉是治理天下的重要问题,生活奢俭则是贪廉的根柢,朝廷要想崇尚廉洁,必须首先推行俭约之风。古时候,凡衣冠、舆马、服饰、器皿的使用及婚丧的仪制,贱不得逾贵,小不得加大。如今,天下却不乏等威未辨、奢侈未除的现象。富者喜新厌旧,转相慕效,黩货不已,贫者则耻其不如,冒利触禁。人们往往会始于不俭,继之于不廉。人心耽于嗜欲之中,犹如水流失去堤坝的防护,后果堪忧。希望朝廷组织人员广泛考核旧典,斟酌损益官员士庶冠服、衣裘、饰用及婚丧制度,务必使之规范得当。以上制度一旦确定,人们不敢肆意凌越,节俭之风亦会随之而来。陈廷敬的这条意见没有引起大的反响。议政王大臣们认为,相关制度颁行已久,目前不需更定。康熙则认为关键是要切实奉行制度条文,以期人们返朴归淳,敦本务实。

数月后,陈廷敬就报免灾荒事宜中的一些不当之处疏言:去年九月,山东省题报济宁、海丰、霑化水灾,户部批复命山东巡抚派官查勘。十一月,山东将查勘的成灾区域面积、应蠲免的钱粮结册具题,户部又命山东官员分清灾区田地等则高下。到了今年四月,户部才最终批准蠲免上年山东灾区钱粮。如此看来,从地方上受灾到户部批准蠲免,近省已逾半年,远省将不止一载。之所以如此迟延,在于报免灾荒的惯例有所不当。臣以为,地方官员报上成灾区域面积,户部稽查册卷便能分清灾区田地等则高下,即应从速批复蠲免钱粮。这样,上可宣皇上勤政爱民之意,下可慰百姓殷切祈盼之心,中不使奸胥猾吏得机作弊。不久,朝廷颁令: 嗣后,地方巡抚题报灾情发生后要尽快分清灾区田地等则高下,户部覆核无误,即准其蠲免钱粮。

陈廷敬还曾提出: 要使百姓恪守法制,首先要将皇上训谕广为宣传,而宣传皇上训谕要惟地方督抚是问。他讲: “今日要务在于选择督抚得当。督抚不追求利欲,才能给其属吏作出表率,属吏亦不敢曲意逢迎上司,转而留心百姓疾苦。在民生安定的情况下,面向百姓的教化方能收到实效。现在,皇上《圣谕十六条》颁行已久,某些乡村山谷百姓却仍未知晓。朝廷应通饬各地督抚,凡保荐府、州、县官员,其每月若能按期聚众讲解上谕并实心奉行,可列于开具事迹中的第一条。另外,督抚还要确察其没有加派‘火耗’、黩货词讼、敲剥百姓等行为。若督抚保荐不实,应从严处分。皇上考察督抚,则应以洁己教导属吏、属吏得以一心养教百姓者为称职。”经过部议,朝廷基本上同意了陈廷敬的主张,规定: 各地督抚等官嗣后保荐属吏,应以无加派“火耗”等行为开列事迹的第一条,能实心奉行上谕、每月按期聚众讲解为第二条。若保荐不实,则督抚降两级调用,司、道、府官员降三级调用。

在担任左都御史前后,陈廷敬还参予了多部典籍的纂辑事宜,充任过《三朝圣训》、《政治典训》、《平定三逆方略》、《皇舆表》、《明史》等典籍的总裁官。康熙二十五年(1686)闰四月, 他和内阁学士徐乾学将纂定的《鉴古辑览》奏进,得到了康熙的好评。康熙认为该书“劝戒昭然,有裨治化”, 称赞陈廷敬、徐乾学“尽心编纂, 博采考订”。这年九月,陈廷敬升任工部尚书。次年,他又历任户部尚书、吏部尚书。

康熙二十七年(1688)二月,湖广巡抚张汧以居官贪黩被劾罢逮治。张汧是陈廷敬的亲戚。在未被弹劾之前,他曾派人赍银赴京行贿。经过审讯,张汧承认了自己各项贪黩劣迹,又供出陈廷敬、徐乾学、少詹事高士奇等人接受过行贿银两。康熙不想大起波澜,命办案官员就案情已经审清者结案,勿令滋蔓牵连。尽管如此,陈廷敬等人的声名仍大受影响。陈廷敬上疏康熙,表示自己平素不徇亲党,不阿友朋,只知朝夕勤勉奉职,张汧的供词纯属诽谤。同时,他又称自己从被谤以后神志摧沮,经常疏漏政事,心中多有不安,且家中年过八旬的老父需人照料,乞请皇上允准回籍。康熙命其以原官解任,留京负责修书事宜。

两年后,即在康熙二十九年(1690)二月,陈廷敬又受到起用,再任左都御史。此时,他对康熙对自己的信任由衷感激。不久,他疏言: “臣再次执掌都察院,每每告诫科道官员,凡有建言,不许预先告知堂官僚友,以避免指使嘱托的弊端。若发现关系国家纲纪的事情,即应切实指陈。否则,与其生事以敷衍塞责,不若省事而慎重择言。再者,奏疏贵在简明,近来一些臣员的奏疏冗词过多,内容空泛,希望皇上敕令纠正。如有不遵,可适当予以处分。”复出后的陈廷敬还积极汲引贤能。经过他的大力荐举,直隶灵寿知县陆陇其、清苑知县邵嗣尧都先后得到擢拔。其中,陆陇其被康熙论为“本朝不可多得的人材”。有人曾对陈廷敬讲: “陆、邵都是清廉刚直的人,刚直则容易受挫,而且会构怨于人。这样说来,你恐怕会受到牵累。”陈廷敬回答: “若他们果真贤能有为,即便会遇到挫折且构怨于人,我又何须多虑!”

复出后的当年七月,陈廷敬升任工部尚书,此后,他又曾转任户部尚书、吏部尚书。康熙四十二年(1703)初,他充任了会试正考官。这年四月,他拜相入阁,被任命为文渊阁大学士兼吏部尚书。同时,他还兼充经筵讲官。按照当时的通常情形,大臣入阁便不再侍从经筵。在陈廷敬之前,惟有文华殿大学士张英入阁后仍兼充经筵讲官。张英、陈廷敬的学识都颇为康熙所看重。

陈廷敬的好学作风巩固着自身的学问根基。立身宦场多年,他每日都坚持读书,孜孜求知。除通达经史外,他的诗文功力亦不浅。康熙朝诗坛领袖王士禛、古文家汪琬和他都保持着良好的关系,相互间经常往来文章,唱和诗词。王士硈、汪琬都受到过陈廷敬的举荐。另外,陈廷敬还向康熙推荐过善诗的史申义、周起谓。陈廷敬本人的诗作屡次获得康熙好评。康熙曾在赐与陈廷敬的一首御制诗上题道: “览阅皇清文渊阁大学士陈廷敬所作各体诗,清雅醇厚,非积字累句的初学之辈所能掌握。因而作五言近体一律,以表彰其风采。”

总的说来,陈廷敬在拜相后没有显著作为。康熙四十四年(1705),他扈从康熙南巡。在这次南巡途中,康熙于杭州、苏州、江宁等地召试诸郡举人、贡生、生员,命陈廷敬和大学士张玉书、翰林院掌院学士揆叙批阅文卷。康熙四十九年(1710)十一月,年过七旬的陈廷敬以耳疾乞请休致,获得了允准。自康熙五十年(1711)五月起,因张玉书病逝、另一名大学士李光地患病未愈,陈廷敬奉旨仍入阁办事,直至去世。

陈廷敬留于身后的著作有《尊文堂集》、《午亭文编》等。

相关参考

清朝康熙帝的导师陈廷敬后人有谁

陈廷敬后人陈廷敬为清朝名士,曾为康熙皇帝器重,在官位数十载,严守克己,尽心尽力,深受好评。陈廷敬十分有才华,还对能人十分重视,常举荐有识之士。康熙帝对陈廷敬的评价是“宽大老成,几近完人”,陈廷敬逝世时

陈廷敬简介,陈廷敬是怎么死的?

陈廷敬简介,陈廷敬是怎么死的?  陈廷敬(1639年―1712年),字子端,号说岩,晚号午亭,清代泽州府阳城(山西晋城市阳城县)人。顺治十五年(1658年)进士,后改为庶吉士。初名敬,因同科考取有同名

陈廷敬,雍正时期的陈廷敬的后人

雍正时期的陈廷敬的后人皇城陈氏进士表皇城陈氏举人表陈廷敬(1638年12月31日―1712年5月23日),字子端,号说岩,晚号午亭,山西泽州府阳城(今山西晋城市阳城县)人,清代大臣、学者。初名敬,因同

清朝陈廷敬官居何位

陈廷敬为政清廉,为官时深受康熙重任,不仅博览群书甚有远见,于朝政之事颇有见解,久居官场,甚知隐忍之重。在文学上具有多部书籍和写过很多诗,对文学有一定的影响,且在政治事业上颇有成就,官至文渊阁大学士。关

康熙向陈廷敬借钱

康熙向陈廷敬借钱?陈廷敬是个怎样的人?  康熙是清朝一位很有作为的皇帝,后世甚至有人赞誉他为千古一帝。看他一生的功绩,年幼登基,少时亲政,铲除权臣鳌拜,收复台湾、平定三藩,保卫雅克萨等等。  康熙的功

“宋朝无将清朝无相”人所共知 怎么出来个“一代名相陈廷敬”

最近热播的一个电视剧,名字叫《一代名相陈廷敬》,看了这片名就不想看了,原因有二:第一,这些人又都是梳辫子的;第二,也不知道是有心还是无意,片名都错了,因为“宋朝无将清朝无相”是一个历史常识,这样取名字

陈廷敬简介 清代名臣康熙帝的老师陈廷敬生平

陈廷敬,汉族,清代名臣,入仕五十三年。历任经筵讲官(康熙帝的老师),《康熙字典》的总裁官,工部尚书、户部尚书、刑部尚书、吏部尚书。陈廷敬工诗文,器识高远,文词渊雅,有五十卷《午亭文编》收入《四库全书》

于成龙陈廷敬什么关系 于成龙和陈廷敬是同学

  陈廷敬  陈廷敬历任文渊阁大学士、工部尚书、户部尚书、刑部尚书、吏部尚书等职,他擅长诗文,平生勤于写作,几无搁笔,帝夸其“拟诸姚房李杜”,但其文学创作也颇有局限性。  于成龙陈廷敬什么关系于成龙和

陈廷敬死后被葬在何处

提起皇城相府,人们总能联想到其主人陈廷敬。康熙五十一年(1712年)四月,73岁的陈廷敬去世。比陈廷敬小16岁的康熙皇帝不仅率大臣侍卫奠洒,并令各部院满、汉大臣前往吊祭,还亲笔写了挽诗,赐祭葬典礼,十

张鹏翮的主要成就是什么 张鹏翮和陈廷敬关系

张鹏翮的主要成就张鹏翮做官五十多年,担任过不少官职,为官期间,以身作则,为人清廉公正,不惧权贵,作出了相当卓越的政绩,尤其是在治河方面,成功有效地治理了黄河水患。张鹏翮塑像“综上,被告人李纪周非法收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