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太炎邹容被控大逆不道
Posted 章太炎
篇首语:人生不就是这样,经历过一次次考验才能成长;人生不就是这样,哪怕雨雪霏霾也要去追寻阳光。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章太炎邹容被控大逆不道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本文目录
章太炎邹容被控大逆不道
陈永忠 著
邹容写完《革命军》后,就拿给章太炎看。章太炎越读越兴奋,激动地说:“我的反清文章,阅读和理解的人都不太多,大约是因为我的文字太艰深了。邹小弟写得这样通俗易懂,激动人心,真是好文章。”章太炎立即写了一篇《 <革命军> 序》交给上海大同书局正式出版。书上署名是“革命军中马前卒邹容”。 革命军>
清王朝最后一桩文字狱案
在《革命军序》一文中,章太炎指出:“夫中国吞噬于逆胡二百六十年矣。宰割之酷,诈暴之工,人人所身受,当无不昌言革命”。并盛赞邹容的著作“一以叫姿言,发其惭恚,虽味若罗、彭诸子,诵之犹当流汗悔。以是为义师先声,庶几民无异志,而材士亦知所返乎!若夫屠沽负贩之徒,利其径直易知而能恢发智识,则起所化远矣”。 他的意思是说,邹容这本书,完全以呐喊放肆的语言,引发人们的惭愧和愤怒。即使像罗泽南、彭玉麟这样愚昧的人,读了此书也应该流汗深悔。把这本书作为正义之师的先声,大概人民是不会有其他想法的,而那些有才之士也知道自己应该迷途知返吧,至于杀猪卖酒的小生意人,受益于此书的直白易懂,从而能恢复发扬智慧见识,那么此书的影响就深远了。随后,章太炎又在《苏报》上发表了《驳康有为论革命书》,继续痛斥以康有为为首的维新派所谓的“满汉不分,君民同治”,实际是“屈心忍志以处奴隶之地”。章太炎坚决站在民族民主革命立场上,对康有为主张君主立宪的种种谬论进行了无情的鞭挞,而对于革命斗争则给予热情的讴歌。
这时候,清廷嗅得章太炎文中的隐隐杀机,饬令两江总督魏光焘严加缉拿这群“倡演革命邪说”的“不逞之徒”。魏光焘以“苏报馆刊布谬说,而四川邹容所作《革命军》一书,章炳麟为之序,尤肆无忌惮”为词,密令江苏巡抚派候补道俞明震专程从南京赴沪,协同上海道袁树勋,要求上海租界当局逮捕《苏报》上一帮倡演革命的乱党分子。
<!-- 广告位:文章通发页 画中画 -->1903年6月29日,即《苏报》发表《驳康有为论革命书》的当天,上海道和租界工部局达成协议,由工部局派外国巡捕和中国警探到苏报馆抓人,指名抓捕陈范、蔡元培、章太炎、邹容等人。陈范事前闻讯躲开,蔡元培早已避往青岛,章太炎、邹容不在,只抓走了一个账房先生。当天晚上,章太炎得到巡捕抓人的消息,根本不当一回事,只说“小事扰扰”,依旧钻进被窝睡觉。更出奇的是,他第二天照旧到《苏报》报馆里去,结果就碰上了租界巡捕来继续抓捕,巡捕还没问他“请问英雄出处”,章太炎自己倒大大方方走上前,用手指着自己的鼻子说:“余俱不在,要拿章炳麟,就是我!”这可真说得上是自投罗网了。租界巡捕喜不自胜,连忙一把铐了去。当时邹容也是追捕对象,但他闻讯躲到虹口一传教士家里。章太炎被带到工部局的巡捕房里,却写了一封信,“以大义相招”,要他主动投案。邹容也真讲义气,果然于7月1日到租界巡捕房自首了。接着,《苏报》报馆被查封,财产没收,陈范破产逃往东瀛。
这样就引发了中国封建王朝的最后一桩文字狱案――“苏报案”。
清王朝建立以来,自文网苛密的乾隆朝以后,文字狱案就很少发生了。道光、咸丰、同治各朝均无文字狱记载,“苏报案”可说是有清一代文字狱的最后一幕。在案发之前,慈禧太后还梦想着仿效康熙、乾隆朝文字狱案的处理方法,计划着迅速扑杀革命火种,“一日逮上海,二日发苏州,三日解南京,四日槛京师”,而后凌迟处死,杀一儆百。但事情的发展却出乎清廷的意料。由于西方各国领事馆的阻力,清廷遇到了前所未有的麻烦。
由于《苏报》报馆设在英租界内,清政府入租界捕人,必须事先征得外国领事的同意。因此,当逮捕《苏报》馆主、主笔及章太炎、邹容的谕旨下达江苏督抚之时,他们不得不与上海的外国领事团交涉,请求签发拘票捕人,但各国领事为了维护租界治权,坚持不允。后来经过双方谈判,此案定为“租界之案”,清政府无权将有关案犯解出租界独立审判,只能由设在租界的“会审公廨”来审理此案。清政府委托洋人律师指控《苏报》“污蔑今上,挑诋政府”,指控章太炎、邹容“大逆不道,谋为不轨”。
7月15日,在公共租界会审公廨开始了对章太炎一案的审讯。审判团名义上由公审庭审判员孙建成、上海知县汪懋琨,以及英国副领事迪比南等几人组成,实际上一切都由英国副领事说了算。
审讯开始后,清政府聘请英国律师古柏和哈华托为代表,控告章太炎等犯有“大逆不道,煽惑乱党,谋为不轨”罪,并摘引《苏报》中的论说和《革命军》、《驳康有为论革命书》中的词句,尤以书中“载小丑,未辨菽麦”两句,视为大逆不道。监外的朋友也为章太炎等人聘请了两个外国律师。章太炎在法庭上,神态极为轩昂,也极为藐视清政府对他的控告,他嘲笑说:“噫嘻!彼自称为中国政府,以中国政府控告罪人,不在他国法院,而在己所管辖最小之新衙门,真千古笑柄矣。” 将清政府的虚弱本质揭露无遗。
审讯正式开始后,章太炎又在法庭上嘲弄得审判员哭笑不得。对于他在《〈革命军〉序》中所写“载小丑”四字触犯清帝圣讳一事,他说:我只知清帝乃满族人,不知所谓“圣讳”。而且按照西方的法律,人们是不避讳的,所以我直接写“载”,没有什么不对。再说,从字的意思来讲,“小丑”两个字中,“丑”字本来作“类”字,或作小孩子解,所以“小丑”也就是“小东西”或“小孩子”,并没有诽谤的意思。章太炎从文字学的角度进行辩说,听众席上掌声雷鸣,而无知的审判员如坠云雾里,非常尴尬。在这样一位学识渊博、雄辩滔滔的“案犯”前,他们简直不知道怎么审才好了。其中一位审判员在目瞪口呆之际,突然悟出章太炎是海内外著名的学问家,肯定是科举正途出身,便小心翼翼探身问道:“您得自何科?”章太炎听到这个问题,更觉可笑,故作糊涂,高声回答:“我本满天飞,何窠之有?”“科”与“窠”同音,“满天飞”即浙江方言“老布衣”的意思。 章太炎的诙谐回答,赢得了法庭上满场的热烈掌声。第一场审判就这样戏剧性地收场了。
责任编辑:郭娓娓
<!-- 翻页按钮 begin -->历史人物 共和之先声殉国英烈——民主革命义士邹容
邹容,中国近代著名资产阶级革命宣传家,1901年,赴成都投考留日官费生,因思想倾向维新,临行时被取消资格,遂决计自费赴日留学。1903年4月返回上海,结识章太炎,结为莫逆之交。《苏报》案发生后,于7月1日至巡捕房投案,被囚于租界监狱。邹容被租界当局判监禁两年,折磨致病。1905年4月3日死于狱中。1912年3月29日,经孙中山批准,南京临时政府追赠为大将军。遗著辑有《邹容文集》。
【得又何益】
邹容少时聪颖,讨厌《四书》《五经》,尤厌八股文。父亲十分生气,经常把他按到竹凳上打屁股。12 岁的邹容反而一天比一天出圈。
有一次,他见到一首《神童诗》:“少小须勤学,文章可立身。满朝朱紫贵,尽是读书人。”他越看越不顺眼,提笔就改成了“少小休勤学,文章误了身。贪官与污吏,尽是读书人。”不由分说,被父亲臭骂一顿。
一过了年,邹容奉父亲之命到县里参加童子试考秀才,见了不知所云的题目后,他居然大胆地问考官:“这文不成文的题目,说个啥?”
考官见他年幼无知,就说:“这题目出自圣人经典,文公朱熹已作了详细注解,你怎么还提这等问题?”
邹容却一板一眼地回答:“不求甚解,学生死搬硬套老师的话,不都成了经书的奴婢了么?”
老父得知此后,又是一顿臭骂:“不肖之子,八股文不好好作,童子试你不好好考,科名前程你到底要不要?”
没想到儿子却朗声答道:“臭八股,儿不愿学;破考场,儿不爱入,乱世科名,得又何益?”
父亲气得大骂:“孽障!给我滚出去!”
【效法英烈】
邹容自幼喜爱谭嗣同的文章。
1898年9月,戊戌变法失败,谭壮烈殉国。14岁的邹容义愤填膺,他将谭的画像挂在自己座位上,并题诗一首:
赫赫谭君故,湖湘士气衰。
惟冀后来者,继起志勿灰。
他要以谭嗣同为榜样,踏着先烈的脚印继续战斗。
邹容的舅舅怕受连累,训斥他说:“国家大事你管得了吗?人生在世就是吃穿二字,你把英文学好,吃穿不愁,何必再想入非非。你要救什么国,唱什么高调,谭嗣同不是已经掉了脑袋,难道你也要学他那个下场吗?”
邹容不为所动,在给父母的信中坚定地说:“现在国家将亡,我们应效法谭嗣同起而奋争,如果人人怕死,世上还有什么杀身成仁可言?谭嗣同是个舍生取义的壮士,我向他学习,虽粉身碎骨,在所不惜。”
【展览猪尾】
邹容以勇武著称,人们都很推崇他的斗争精神。18岁的邹容也的确不负众望,一次次大显身手。
留日陆军学生监督姚文甫思想极端反动,仇视学生的革命活动。邹容在东京召开“拒俄”大会,组织“拒俄义勇队”。姚从中阻挠,并无故开除学生,大家恨他入骨。正巧,这个自命为师长的道德君子却偷鸡摸狗,和一个有夫之妇通奸。事情披露后,学生们准备狠狠教训他一番。
夜里,学生们突然来到姚公馆,邹容一马当先,破门而入。姚见学生们来势汹汹,知道凶多吉少,却故作镇静。
“诸位……请到客厅用茶。”
“少啰唆,我们不是来喝茶的!姓姚的,你说说,爱国对不对?你为什么诬蔑拒俄义勇队图谋不轨?”
姚眼珠子一转,忙说:“我糊涂,我该死!”
没等姚再耍花招,邹容几个人上去就将他按倒在地拳脚相加,边打边骂:“你还害人不害?你还当不当走狗?”
不知谁喊了声:“砍下狗头示众!”
姚浑身颤抖,一把明晃晃的剪刀在他头上一举,他连声喊:“饶命!饶命!”
邹容揪住他的辫子,厉声问:“剪辫子犯不犯法?”
姚忙说:“不犯法,不犯法……”
“既然不犯法,好,剪!你这个无耻的东西,今天留你一条狗命,但要割下你头上的猪尾巴,以示惩罚。”
只一剪子,咔嚓一声就把辫子剪了下来。
邹容大声命令道:“限你明天早晨离开东京,否则就要你的狗命!”
姚从地上爬起来,抱头鼠窜了。
在学生会馆,同学们把那条辫子吊在正梁上,写个标签:“衣冠禽兽姚文甫之辫!”
此举真是大快人心!同学们纷纷相传,“快去看猪尾展览!”
人们一见这条辫子,都开心地大笑起来。
【时代号角】
1903年5月,“革命军中马前卒”邹容的时代号角《革命军》出版。
该书约2万字,分为7章,其中以绪论、革命之原因、革命独立之大义为全书重点。
作者以西方资产阶级革命时期提出的“天赋人权”、“自由平等”为指导思想,阐述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必要性,以及上下古今、宗教、道德、政治、学术等,还论述了日常事务存善去恶、存美去丑、存良善而除腐败。并指出,“洋务运动”、“维新变法”、“立宪新政”只是延缓封建统治的强心剂。而要救中国,路一条——革命。为此,他呼吁民众用革命的手段与祸国殃民的清王朝决一死战,推翻封建皇权。继而扫荡“外来之恶魔”,进而建立一个“独立、民主、自由的资产阶级共和国”。
邹容在这部书的结尾高喊:“巍巍哉!革命也。皇皇哉!革命也。”“中华共和国四万万同胞的自由万岁!”
“号角一声惊旧梦,英雄四起挽沉沦”。《革命军》如雷霆之声,为两千多年的封建专制制度敲响了丧钟。人们争相传阅《革命军》,使之在短短的几年中,竟再版20余次,发行量高达110多万册。堪称中国资产阶级反清运动的奠基之作,成为国民教育的教科书。
相关参考
邹容写完《革命军》后,就拿给章太炎看。章太炎越读越兴奋,激动地说:“我的反清,和理解的人都不太多,大约是因为我的文字太艰深了。邹小弟写得这样通俗易懂,激动人心,真是好。”章太炎立即写了一篇《序》交
邹容写完《革命军》后,就拿给章太炎看。章太炎越读越兴奋,激动地说:我的反清文章,阅读和理解的人都不太多,大约是因为我的文字太艰深了。邹小弟写得这样通俗易懂,激动人心,真是好文章。章太炎立即写了一篇《序
1652年,是清军入关后的第9个年头,东南沿海一带仍然战云密布。郑成功率部在这里与清军展开拉锯战。当年初,在郑成功大军的逼迫之下,清朝海澄守将赫文兴投降,使得郑成功声势越来越高涨。郑成功一鼓作气,前往
在古代,科学家并不太受重视,而祖冲之是少有的、以科学贡献在正史中有传记的一位。生于南京、长于南京的他,不仅是早于欧洲千余年推算出7位小数圆周率的数学家,还是杰出的天文学家和机械制造师呢。而他的一系列成
在古代,科学家并不太受重视,而祖冲之是少有的、以科学贡献在正史中有传记的一位。生于南京、长于南京的他,不仅是早于欧洲千余年推算出7位小数圆周率的数学家,还是杰出的天文学家和机械制造师呢。而他的一系列成...
在古代,科学家并不太受重视,而祖冲之是少有的、以科学贡献在正史中有传记的一位。生于南京、长于南京的他,不仅是早于欧洲千余年推算出7位小数圆周率的数学家,还是杰出的天文学家和机械制造师呢。而他的一系列成...
章太炎是近代著名的民主革命家、国学大师。当然,如他的学生鲁迅所言,章太炎首先是一个革命家,其次才是国学大师。自晚清以降,章太炎一直就是立于潮头的革命先行者。作为同盟会资深会员,他跟康有为、梁启超这些保
副标题:章太炎与中国传统思想的更生出版社:商务印书馆版次:2019年字数:230千字关于如何读历史,晚年章太炎如是说章太炎晚年表彰王学、提倡读经,所侧重者,多为「”修己”之道,鲜有涉及「”治人”之方。
(章炳麟) 章太炎(汉语拼音:ZhangTaiyan,1869~1936),中国民主革命思想家,学者。即章炳麟。又名绛,字枚叔,号太炎。浙江余杭人。早年从朴学大师俞樾受业。中日甲午战争以后,投身变法
稍有近代史知识的人都知道,二次革命失败之后,章太炎被袁世凯囚禁了。这件事,在历史上,既算是章太炎反袁的光荣,也算是袁世凯虐待党人的暴行。不过,章太炎的这份光荣,实际上却是他自己找上门去,从袁世凯手里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