咸丰遗嘱留下哪些隐患
Posted 光绪
篇首语:明明你一个人可以活的很开心的,偏偏非要学别人谈恋爱……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咸丰遗嘱留下哪些隐患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本文目录
2、历史秘闻 慈禧临死前,突然回光返照,留下两道可耻的遗嘱后一命呜呼
咸丰遗嘱留下哪些隐患
自鸦片战争以来,清政府内忧外患,民族矛盾越加严重,阶级矛盾也日益激化。清政府国力日益不足,形成了西强东弱的客观形势。就在这样的情况下,中央政治体制竟一波三折,引发一系列错误,更使统治阶级内部的矛盾日趋紧张,多重矛盾交织,形成了积贫积弱的恶性循环。
咸丰帝
由于第二次鸦片战争处置不当,咸丰皇帝被迫跑到承德避暑山庄,最后死在北京故宫之外。在继承人问题上,咸丰帝的遗嘱留下了很大的政治隐患。他一方面考虑到皇后无子,贵妃幼子继承大统,将会出现皇后与母后专政间的矛盾,他设想出一个八大臣赞襄、两宫皇太后各执一印(皇后用御赏印、那拉氏代载淳用同道堂印)的政治体制,以求达到互相牵制的效果,这是咸丰帝死前的精心安排。谁曾想到,他将六弟奕排除在体制之外,使之不能参与朝政,这就开启了政局不稳的先兆。
咸丰帝死后,肃顺等赞襄王大臣深知身为皇子生母的西宫那拉氏潜在的政治危险,就采取了抑西扬东的策略,从礼仪封号上先后为东宫、西宫封号,以示嫡、庶之别,通过对西宫的贬抑,以图分化两宫皇太后。迫于情势,西宫慈禧太后不仅主动拉拢东宫慈安太后,还联合此时在京师与英法联军谈和的恭亲王奕,内外联手,最后除掉了肃顺等八大臣,不仅使双方生命得以保全,而且政治生命也得以延续。同治初年,奕以议政王名分主持朝政,实握相权。慈禧太后实握帝权,把持朝政,出现了帝、相、后并存的政体,这种以太后之尊听政的慈禧慈安两太后、年少软弱的载淳帝、主持日常工作的奕等王大臣之间构建的三角政治格局,既有临时稳定的因素,从长远看又使清廷最高层具有一种不稳定的因素。
慈禧和奕之间在达成某种默契的同时,也潜伏着一种难以消除的权力矛盾。直至1865年,慈禧太后以奕不守礼仪之名,取消议政王名号,收回了相权。1881年,慈安太后暴崩,慈禧太后得以一宫垂帘,独揽朝政。为进一步去除绊脚石,在1884年中法战争酣战之际,慈禧太后以奕用人不力为名将其逐出军机处,重新改组军机处。没有了任何制约和牵制的慈禧太后更加无所顾忌,为所欲为,内政外交更加腐败。
1889年,光绪帝大婚,慈禧太后归政,光绪帝成了外国人眼中的国家元首,但名不符实,实际权力仍然掌控在慈禧太后手中,这样就形成了以慈禧为首的后党、以光绪为首的帝党,且矛盾重重。慈禧太后恼于光绪帝借维新之名行夺权之实,欲将其废弑,并根除维新派。后来,更传言西方列强欲迎光绪帝归政,慈禧太后才想假手兴起的义和团运动报复西方列强。最后落了个自身西逃西安、京师浩劫、国家蒙羞的结局。
慈禧太后病死前,遗命溥仪之父载沣摄政监国,光绪帝的遗孀隆裕为太后。这一格局与咸丰帝死前的赞襄与太后的格局何其相似。载沣竭力巩固摄政体制,更加剧了政治体制的矛盾。载沣为加强中央集权,决定拿北洋大臣袁世凯开刀,加上猜忌日久,急欲除之而后快。张之洞力劝恐激生他变,载沣犹豫寡断。隆裕太后命袁世凯回老家去养足疾,怎会想到几年之后就是他逼孤儿寡母退位呢?
太平天国时期,曾国藩集团权倾东南,坐拥半壁,开始出现内轻外重的局面,但仍能维持满汉统治阶层长期合作的统治格局。而到了载沣摄政时期,满族权贵集权于内,排斥汉族官僚于外,至此,满汉统治阶层的矛盾激化,汉族地主官僚出现了离心倾向,满汉合作局面出现重大裂痕,且难以缝合。针对于此,汉族官僚为自身利益开始为立宪运动推波助澜。加之载沣集团的腐败,满族亲贵四面楚歌。
咸丰帝为求皇权平衡,搞出来一个赞襄大臣与皇太后共同辅佐幼帝的政治体制,实为求互相牵制,但最后以祺祥政变完局。出现了一个帝、相、后并存的体制。慈禧太后从借助相权、利用后权,到最后形成一人专制。看似权力稳固,实则使内政外交更加腐败。与皇权体制相呼应的就是中央集权问题。咸丰帝为扶大厦于将倾,始起用汉族官僚集团;慈禧太后杀肃顺等八大臣,但杀其人而不废其策,终于躲过太平革命一劫。但躲过了初一,躲不过十五。满族亲贵在把控中央集权的问题上,一着不慎,满盘皆输,并且输得血本无归,最后袁世凯竟成了一时的最大赢家。溥仪在《我的前半生》一书中回忆父亲载沣时写道:可以看出对他来说,最根本的失败是没有能除掉袁世凯。没有杀袁世凯,只能是个战术问题,而清王朝是输在了战略上,他们犯的是战略错误。
历史秘闻 慈禧临死前,突然回光返照,留下两道可耻的遗嘱后一命呜呼
导读:慈禧,本名叶赫那拉·杏贞,17岁入宫成为咸丰帝的妃子。起初并没有得到皇帝的宠幸,但她相当有心机,通过贿赂管事的太监,不仅受到了宠爱,还生下了龙子,即之后的同治皇帝。咸丰驾崩后,慈禧先是与慈安一起发动辛酉政变,诛顾命八大臣,夺取了朝廷大权。在慈安去世后,她又通过强有力的政治手腕,罢免了恭亲王奕訢,从而成为清王朝的实际掌权者。
可以说,在晚清的政坛上,慈禧的影响力无人能比,同治、光绪都只是傀儡。与一代女皇武则天相比,慈禧为了掌控大权,也是无所不用其极,这方面与武则天有一拼。但是,在治国才能方面,她与武则天相差十万八千里。不仅生活极度奢侈,且遇到西方列强的威胁时,只是一味地求和,签订了许多丧权辱国的条约。
公元1908年,慈禧病入膏肓,不久后就病逝在仪鸾殿。而在她死去的前一天,38岁的光绪帝突然暴毙,在一般人看来,这绝对不是巧合。一百年后,专家对光绪帝的头发进行检测,发现其中砷的含量严重超标,也就是说,光绪帝是因砒霜中毒而死。虽然没有直接的证据证明慈禧就是杀死光绪的凶手,但她的嫌疑最大。
另外,原本奄奄一息的慈禧,突然回光返照,差点把身边的大臣、宫女等人吓得半死。此时的慈禧精神矍铄,而且头脑相当清醒,让人误以为她已经痊愈了。她让一位大臣拿出纸笔,留下了两道可耻的遗嘱,然后就一命呜呼了。究竟是哪两道遗嘱呢?
遗嘱一:以后不许女子干预朝政
在中国历史上,曾有不少朝代因女子干政而逐渐衰落,甚至落得亡国的下场。满清入关后,吸取了这种教训,制定了严格的祖训,决不许后宫女子干预朝政。两百多年来,清朝没有发生过女子干政的情况,直到慈禧入宫后,打破了祖训,不仅干预朝政,而且把皇帝架空,独掌大权几十年。而她自己却不让后来的女子干政,简直就是一个天大的笑话。若不是负责记录的大臣强忍着,估计当场就笑喷了。
遗嘱二:不得重用太监
慈禧认为,明朝就因皇帝重用太监,最终导致国力衰微,逐步走向灭亡,就留下了“不得重用太监”的遗嘱。熟悉清朝历史的朋友都知道,在慈禧之前,清朝廷压根就没有出过知名的太监,皇帝对太监管制的相当严格,就为了避免宦官干政。雍正在位时,规定太监品级以四品为限,任何人都不得违反此规定。
但是,这种局面在慈禧时期被打破,她先是宠信太监安德海。在安德海死后,李莲英靠着自己的绝活,逐渐成为慈禧身边的大红人,就连李鸿章等人都不敢得罪他。光绪二十年,慈禧公然违背雍正帝所立下的规矩,赏赐李莲英二品顶戴花翎。她自己破坏祖训,宠信太监,却不允许别人重用太监,还一本正经地留下遗嘱,简直让人笑掉大牙。
相关参考
导读:慈禧,本名叶赫那拉·杏贞,17岁入宫成为咸丰帝的妃子。起初并没有得到皇帝的宠幸,但她相当有心机,通过贿赂管事的太监,不仅受到了宠爱,还生下了龙子,即之后的同治皇帝。咸丰驾崩后,慈禧先是与慈安一起
有的记载上说咸丰皇帝的这两份遗嘱均出自八大臣之一的杜翰之手。此人即是咸丰皇帝的“师傅”杜受田之子,在八大臣中才具仅次于肃顺。咸丰皇帝临终之际口宣末命,其实只说到令八大臣“尽心辅弼”一句,而杜翰在“承写...
有的记载上说咸丰皇帝的这两份遗嘱均出自八大臣之一的杜翰之手。此人即是咸丰皇帝的“师傅”杜受田之子,在八大臣中才具仅次于肃顺。咸丰皇帝临终之际口宣末命,其实只说到令八大臣“尽心辅弼”一句,而杜翰在“承写...
尼布楚条约留下了什么隐患尼布楚条约是中俄双方1689年签订的一个关于边界问题的条约,正式名称是中俄《尼布楚议界条约》,这个条约签订的时候清政府正面临着西北地区的准噶尔叛乱,为了能够尽快的解决中俄双方的
汉文帝给汉景帝留下了七国之乱的隐患,也给他留下了一个定国大将
汉朝初期的时候,一个相对比较安定富足的时代就是有名的「”文景之治”,在汉文帝即位之后,因为天下初定,人民的日子过得还比较苦,所以汉文帝不仅仅延续了之前休养生息的政策,而且在这个基础上对待民众更加宽松。
史上第1位吴王,死前留下遗嘱,将春秋格局改变?下面小编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相关内容。吴王是古时候普遍的封爵,在历史上出現过很多知名的吴王,例如春秋的夫差,三国的孙权,元末的朱元璋。追本溯源,最初的吴王是
1976年9月9日,毛泽东逝世查阅关于叶剑英的相关资料得知,在毛泽东临终前,中共中央政治局的委员们排队与卧在病榻上的毛泽东诀别,当叶剑英经过时,毛泽东突然睁开双眼,活动手臂,轻轻招呼叶剑英,给叶剑英留
在古代,由于是世袭制,每一位帝王或者大官在去世的时候都会立遗嘱,而且这是对其家族安排的最重要的凭证,历史上很多宫廷政变都跟遗嘱有关,甚至有的遗嘱是导致政变的根本原因。作为一代枭雄的曹操,他死的时候仍然
袁世凯去世前,留下了一道遗嘱,国人拍手称赞,他儿子却一脸懵逼
导读:袁世凯,字慰亭,出生于河南一个官宦大地主家庭,家境比较优越,从小也接受了良好了教育。长大后,袁世凯与其人一样,都想通过科举考试踏入仕途,虽没有“头悬梁,锥刺股”,但读书也相当努力。然而,理想很丰
袁世凯死前留下一道遗嘱,长子袁克定差点气吐血,众人则拍手称赞
导读:清朝末年,经过两次科举考试落榜的袁世凯,认为自己或许就不是读书的料,遂选择了弃文从武。因办事能力强,逐渐获得了朝廷重臣李鸿章的赏识,并让他在天津小站督练新兵,从此扶摇直上,逐渐成为手握实权的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