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清时期我国的保守陈旧思想导致我国落后200年
Posted 火炮
篇首语:少年意气强不羁,虎胁插翼白日飞。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晚清时期我国的保守陈旧思想导致我国落后200年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本文目录
晚清时期我国的保守陈旧思想导致我国落后200年
1792年,英国乔治国王任命马嘎尔尼为全权特使前往中国。乔治国王交给马嘎尔尼的任务是建立相互获利的平等外交关系。为了达到最好的效果,马嘎尔尼带领着一支庞大的使团出发了。但在在中国地方官员的奏折中,这一事件变成了“英国国王为感谢天朝恩德,派出使臣不远万里为乾隆爷祝寿。”而此时已经垂垂老矣的乾隆却错失了上天给中国最后的几乎,以至于中国整整落后了西方200年以上。
一、在乾隆在位时期,世界各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公元1644年,在多尔衮的率领下,人数少得多的满清开始统治中国。就在满清贵族下达“剃发易服”的命令时,远在欧洲的英国正在经历资产阶级革命。在康熙皇帝认为自己是千古一帝时,英国限制王权的《权利法案》已经出台,从那时起,我们在思想上就已经输了。在康熙、雍正两任皇帝的努力,清朝进入了所谓的康乾盛世。乾隆皇帝即位之后,更加沉醉在一片海市蜃楼之中,而这个盛世只是用棉絮沾清油燃烧起来的而已。在乾隆在位的中后期,中国的经济稳居世界第一,总量超过了欧洲与美洲的总和。但也就在这一时期,先后爆发了法国大革命和美国独立战争。当然,乾隆皇帝不可能知道这些事情,这个皇帝估计都不知道欧洲在哪。
马嘎尔尼抵达广州以后,清朝两广总督按照接待外国贡使的标准接待马嘎尔尼。虽然待遇十分优厚,但却总显露出一股以上对下的傲慢。当然当时的国人就是这个德行,根本不懂什么是平等、博爱与自由。清朝的外交机构只有礼部和理藩院,这本身就是一种极度的自信与傲慢。在所有的国家中,清朝唯一对俄国人和和气气。因为俄国与清朝接壤,所有清朝统治阶层只知道俄国是一个强国。但对比俄国强得多的大英帝国,清朝一概不知情。由始至终,清朝官员们一直在给马嘎尔尼打哈哈,从来不谈什么实际性的问题,这让马嘎尔尼十分恼火。更要命的是清朝坚持让马嘎尔尼双膝跪拜乾隆皇帝,而马嘎尔尼即便是觐见英王也最多单膝下跪,双膝跪地在欧洲人看来是一种侮辱。
二、英国带来的一系列先进技术,满清朝廷完全不屑一顾
为了与中国达成预期的目标,马嘎尔尼带来了一大批珍贵的礼物,其中包括野战炮、战舰模型、地球体、圣经等等。但是这些东西到达北京以后,清朝官员根本不屑一顾。首先是火炮,英国带来的野战炮是最新型火炮,每分钟可以发射6发炮弹。而清朝的火炮是5分钟1发,重量是英国火炮的17倍,射程却只有英国火炮的一半。其次是英国君王号战舰模型,这艘战舰排水量达到了2400吨,可以安放120门火炮。而清军战舰一般只有200多吨,火炮数量最多7门。相比这些东西,清朝官员都把注意力集中到了英国仿制的瓷器上。一大群清朝官员对着英国瓷器指手画脚,根本不把周围的先进科技放在眼里。
在马嘎尔尼觐见乾隆皇帝时,马嘎尔尼提出了包括相互通商、互派使节等等一系列要求。这些要求在现在看来再合适不过,但在当时的乾隆皇帝看来,这是一个蛮夷小国对天朝大国的挑战。乾隆皇帝十分冷淡的拒绝了马嘎尔尼。并在给英国国王的回信中也暴露出了一股以上对下的傲慢。清朝有以厚礼回报纳贡者的习惯,这说白了就是花钱买面子,死要面子活受罪。清朝给英国使臣的回赠多大60艘船,但是大多都是瓷器、珠宝和丝绸。马嘎尔尼在回国途中失望的写道:“中国就像一艘破旧的战舰,它之所以没有沉没,完全是船长的功劳。一旦一个无能之辈走上指挥台,它将如何面对暴风骤雨。”
三、在整整60年之后,清朝没有丝毫的改观
在马嘎尔尼访华之后,英国又先后派出了两次使团。但是这时的英国已经更加今非昔比,英国使臣拒绝单膝下跪。而傲慢的清廷强令英国使团离境,中英之间的和平谈判完全终结。1840年,英国军队打开了中国的大门,拥有90多万军队的大清国(从来没有大清朝的说法)被英军一顿暴打。在此之后,中国被迫开放了通商口岸,也割让了香港岛。但是在战争结束之后,清廷内部没有丝毫的改变,还是该怎么样还怎么样。在他们看来,这次战败只是天朝的一次失误。但是又过了20年,英法联军攻入了北京城,咸丰皇帝逃往热河。英法联军发现当年马嘎尔尼带来了那些野战炮、战舰模型仍被锁在仓库里,而且落满了灰尘。也就是说,在60年内,清廷先后四位皇帝没有一个人碰过这些东西。
揭秘我国晚清时期两位商界大佬的斗争
晚清两位商界大佬的斗争
吴钩
胡雪岩,安徽绩溪人(一说是浙江杭州人),道光三年(1823年)出生,幼年时家贫,以帮人放牛为生,后经人推荐,在杭州一家钱庄当学徒。是价真货实的潘恳幻丁5他有江湖人的义气,也有赌徒的勇气,当然,也很有运气,结识了落魄的官宦子弟王有龄,并挪用钱庄的五百两银子资助他晋京。王有龄后来官至浙江巡抚,在他照顾下,胡雪岩也从钱庄学徒变成钱庄老板,不但其钱庄分号“几遍各行省”,还涉足生丝、茶叶贸易,“与外洋互市”,赚了个盆满钵溢。王有龄还给胡保荐了一个知县的头衔,这就是“红顶商人”一说的原由。王有龄去世后,胡雪岩又攀上了左宗棠这个大靠山。
盛宣怀比胡雪岩年轻十一岁,与胡的卑微出身不同,他出生于江苏常州的官宦世家,父亲官至道台,与胡林翼、李鸿章有交,这也意味着他比胡雪岩更容易接驳上更多的权力关系网。三十六岁时,盛投入李鸿章幕府,协助李鸿章办理洋务。当胡雪岩在金融市场与生丝贸易市场呼风唤雨的时候,盛宣怀则在李鸿章的权力羽翼下,参与组建轮船招商局,并任招商局会办(相当于副总经理);主持办理湖北煤铁矿务;创办天津电报局,并任电报局总办(相当于公司总经理)。
现在,我们可以看出来了:同样是“红顶商人”,胡雪岩不过是一名有着官员虚衔的私营企业主,盛宣怀则是“官办”企业、“官督商办”企业的官方代理人,是帝国的体制内人。胡雪岩更多地凭借私人的官商关系网络积累财富,盛宣怀则完全以正式的权力代表身份圈占市场。盛宣怀无疑比胡雪岩更加如鱼得水,因为,他不但掌握着胡雪岩望尘莫及的权力,而且长袖善舞的本事,大概也会让胡雪岩自叹不如――如果胡雪岩知道的话。
后来胡雪岩因为生丝贸易失利,资金链出现断裂,经营的钱庄又发生挤兑潮。最后庞大的胡家产业帝国,几乎一夜之间土崩瓦解。而按照写《红顶商人胡雪岩》的台湾历史小说作家高阳、写《胡雪岩的启示》的台湾学者曾仕强的说法,胡雪岩的破产,市场风险只是表象因素,幕后原因是左宗棠的政治对手李鸿章派系暗中做了手脚。
李鸿章与左宗棠因为政见、派系利益不同,一直明争暗斗。为了削弱左宗棠系的势力,“倒胡”便作为李鸿章派系的一个策略提出来。谁叫胡雪岩是左宗棠的“后勤部长”呢?具体执行“倒胡”策略的则是李鸿章的得力亲信盛宣怀。前面提到的上海道台邵友濂之所以拖延交还胡雪岩的贷款,据说就是因为盛宣怀告诉他,李鸿章大人希望他缓发这笔协饷。邵友濂当时虽系左宗棠的下属(左时任两江总督),但他是李鸿章派系的人马,当然照办。盛宣怀借着主持电报局的便利,对胡雪岩的资金流向了如指掌,又趁胡调度钱庄资金还贷之时,马上放出风声,说胡雪岩做生意蚀了老本,阜康钱庄快倒闭了,从而引发挤兑潮。
不过,支持上面这种说法的史料并不足够。但“权力斗争说”很符合人们对于官场生态的想象,也很符合一个单轴权力社会的运行逻辑――权力,既可以将胡雪岩从一个钱庄伙记扶植成富甲天下的巨商,也可以将胡雪岩从高高的云端一把拖下来。如果说胡雪岩是一株大树,根系深扎在官场的地下,那么当他的官场根系被权力派系撬松的时候,一场从市场袭来的“飓风”,便足以将他连根拔起。
树倒猢狲散,墙倒众人推。在胡雪岩被挤兑潮搞得焦头烂额之际,多年前他“侵取西征借款行用补水等十万六千七百八十两”的旧帐,也给人抖了出来,户部建议朝廷下旨追算。所谓“行用补水”,就是当初胡雪岩帮左宗棠向银行借款时所产生的应酬费用、交通费用等,是一笔灰色开销,肯定有一部分流入胡雪岩的私囊。不过这笔开销早已经核准后列入西征经费的正项奏销了,所以左宗棠出面奏请“准免其追缴”。但慈禧太后还是谕令革除胡雪岩的功名,并清偿旧账。最后,胡雪岩遣散妻妾,变卖家产还债,连胡庆余堂也交出去给人抵债,随后左宗棠逝世,胡雪岩失去了最后的保护伞,又被清廷抄家。
胡雪岩完全退出历史舞台后,盛宣怀迅速建立了名为国有、实则由自己把持的产业帝国――山东内河小火轮公司、汉冶萍煤铁厂矿公司、芦汉铁路、中国通商银行、中国勘矿总公司、华盛纺织总厂……到光绪二十二年(1896年),五十二岁的盛宣怀已经掌控了整个大清帝国的轮船、电报、矿务和纺织四大洋务产业,并获授太常寺少卿官衔(正四品)和专折奏事权。
但盛宣怀的命运也好不到那里去,他当上邮传部尚书后,因谋划将川汉、粤汉铁路收归“国有”,引发四川保路运动,资政院因此要求将他“明正典刑”,最后清廷虽然没有杀他,只将他革职,但他再不敢在北京呆下去了,逃亡日本。
相关参考
晚清两位商界大佬的斗争吴钩胡雪岩,安徽绩溪人(一说是浙江杭州人),道光三年(1823年)出生,幼年时家贫,以帮人放牛为生,后经人推荐,在杭州一家钱庄当学徒。是价真货实的潘恳幻丁5他有江湖人的义气,也有
近代时期是我国历史上最为混乱的时期,因为清政府的腐朽无能,所以那一时期不论是百姓还是我国的国土都遭受了巨大的打击,那一时期,列强对于我国可谓是随意欺辱,而为了实现在中国的利益,这些国家对于我国的领土也
在我国5000年历史上涌现出了很多伟大的发明,比如享誉世界的古代四大发明,这些发明创造不仅方便了民生,促进了我国的发展,还奠定了中国在世界的领先地位,西汉时期,汉武帝打通了丝绸之路,方便了东西方的文化
他出让黑瞎子岛的主权,苏联强占70年,至今我国仅收回一半国土
清朝末期的时候真的算是跟这个时代的缘分尽了,落后的思想,自大的态度最后还是挨打了,西方的崛起让他们对于东方寸土寸金的世界很期待,所以在中国失去能力保护自己的时候,开始群起而攻之,在一阵趁火打劫之后,清
对中国人来说印象最深刻的应该就是大清王朝的时候,在那个年代的人思想非常愚昧、落后,甚至是自私。主要体现在绝大多数人不愿接受外界的任何事物,所以他们来说只相信自己眼前的一切,说白了就是一直都活在老旧的世
春秋时期,百姓思想开放,文坛百花争鸣,在这个时间阶段,是我国历史上文化发展最鼎盛的时期。后来秦朝统一天下,秦始皇为了巩固自己的统治,将诗书全都烧毁,将儒生全都杀害。接下来让我们一起了解焚书坑儒的历史背
大家都知道,我国的古代非常强悍,许多国家都向我们俯首称臣,对于我国的文化和强大都是佩服得五体投地。然而因为太骄傲了,我国选择了闭关锁国,固步自封,导致近现代的发展被外国狠甩十几条街。眼见中国落后,外国
城濮之战,是我国春秋时期晋、楚争霸中原的一次具有决定意义的战争。居于劣势的晋国,正确地分析了当时的客观形势,恰当地选择了战场,采取政治外交联盟,造成对楚优势,掌握主动权,处于有理、有利的战略地位。然后
我们都知道一段历史我国曾被日本人入侵,但是在1945年8月15日我国经过长发14年的艰苦奋斗再加上国际力量的帮助,所以日本之后也宣布投降了,二战这会也宣告结束,我们都知道。在这一阶段我国涌现出了很多的
(一)资金投入不足,优抚经费没有建立正常的增长机制。一个时期以来,国家优抚保障经费的增长落后于经济和社会的发展速度,致使部分优抚对象家庭的生活水平没有达到社会平均水平。在优抚保障方面几乎没有其他的资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