洋务运动的背景 晚清洋务运动是怎么兴起的

Posted 洋务派

篇首语:关山初度尘未洗,策马扬鞭再奋蹄!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洋务运动的背景 晚清洋务运动是怎么兴起的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本文目录

1、洋务运动的背景 晚清洋务运动是怎么兴起的

2、民国时期的五四运动的外交背景是怎么样的

洋务运动的背景 晚清洋务运动是怎么兴起的

洋务运动的背景:洋务运动,又称自强运动,是指1861年(咸丰十年底开始)至1894年,清朝政府内的洋务派在全国各地掀起的“师夷之长技以自强”的改良运动。经过两次鸦片战争后,清政府的统治阶级对如何解决一系列的内忧外患分裂称为“洋务派”与“守旧派”,洋务派主张利用取官办、官督商办、官商合办等方式发展新型工业,增强国力,以维护清政府的封建统治。对中国迈入现代化也奠定了一定基础。

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清朝内外交困。统治集团内部一些较为开明的官员主张利用西方先进生产技术,强兵富国,摆脱困境,维护清朝统治。

1860年12月曾国藩上奏折说,目前借外国力量助剿、运粮,可减少暂时的忧虑;将来学习外国技艺,造炮制船,还可收到永久的利益。第二年他对上述看法加以发挥,主张购外国船炮,访求能人巧匠,先演习,后试造,不过一、二年,火轮船必成为官民通行之物,那时可以剿发(指太平军)、捻(捻军),勤远略,这是救时第一要务。

1862年李鸿章到上海后,得到外国侵略者帮助训练洋炮队、设洋炮局。他认为,清军作战往往数倍于外敌,仍不能胜,原因在于武器不行,枪炮(yǔ)滥,如能使火器与西洋相埒,则“平中国有余,敌外国亦无不足”,今起重视,最后可达自主 (《李文忠公全书》朋僚函稿,第3卷)。奕?看到曾李两人学造外国船炮,决定派员前往学习,在奏折中说,治国要做到自强,自强以练兵为要,练兵又以制器为先,“我能自强,可以彼此相安”《筹办夷务始末》咸丰朝)。

奕?等人认为,只要在封建制度中加进一些西洋先进技术,可以镇压人民,可以自主自强,封建统治便可长治久安,并认为筹办洋务,必定能得到列强的支持。

为了挽救清政府的统治危机,封建统治阶级中的部分成员如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等,主张引进、仿造西方的武器装备和学习西方的科学技术,创设近代企业。如曾国藩的安庆内军械所,李鸿章的江南制造总局、轮船招商局(上海),左宗棠的福州船政局,张之洞的汉阳铁厂、湖北织布局等。这些官员被称为“洋务派”。

以慈禧太后为首的顽固派,高唱“立国之道,尚礼义不尚权谋,根本之图,在人心不在技艺”主张“以忠信为甲胄,礼义为干橹”,抵御外侮。洋务派反对守旧派,认为守旧派“陈甚高,持论甚正”,然而“以礼义为干橹,以忠信为甲胄,无益于自强实际。二三十年来,中外臣僚正由于未得制敌之要,徒以空言塞责,以致酿成庚申之变”。洋务派与顽固派互相攻击,斗争十分激烈。总理衙门是推动洋务运动的中央机构。但洋务派势力主要不在清朝中央,而在掌握地方实权的总督和巡抚。慈禧明白,在内外交困的形势下,要保持清朝的统治地位,必须依靠拥有实力并得到外国侵略者赏识的洋务派。所以她暂采取了支持洋务派的策略。

主持和提倡办洋务的洋务派,是在镇压太平天国革命的过程中,在外国侵略者扶植下发展起来的清朝统治集团中的一个派别。起初人数不多,但他们的势力与日俱增。在朝廷里是总理各国事务衙门的大臣奕祈和文祥等人,在地方上是握有实权的大官僚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等人。其中以曾国藩为首的湘系集团以李鸿章为首的淮系集团,以及后起的张之洞集团影响较大。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民国时期的五四运动的外交背景是怎么样的

五四运动的外交背景 清末以来,列强环伺中国。然而中国太大,谁也不能一口吞下,谁都想吞,彼此争斗,反而使中国形式上的主权得到保全。不过,这个积弱而透着腐败气息的国家,终于免不了遍体鳞伤,周身皆是啮痕:租界、租借地、势力范围……。外国人在中国享有种种特权,租界里的外国统治者还对租界内的中国居民享有实际上的司法管辖权,中国的内外政策常常受到外国公使、顾问、驻军司令等等的掣肘,这就是五四运动爆发前的中国。 五四运动中的山东问题始于1897年,当年11月德国借口两名德国传教士被杀攻占胶州湾。1898年3月,德国强迫清政府订立中德《胶澳租界条约》,确立了对胶州湾及附属岛屿的占领。1899年德皇下令将胶澳租界地的新市区定名为青岛,只准许欧洲人居住。1904年胶济铁路由青岛修至济南,山东从此成为德国的势力范围。 1914年一战爆发,8月15日,日本对德发出最后通牒,要求将胶州湾租借地无条件交给日本接收。11月7日,青岛德军向日军投降。 1915年中日谈判"二十一条",5月7日,日本政府下达最后通牒。5月9日,为换取日本对帝制的支持,袁世凯命令中方谈判代表承认日本的要求(包括继承德国在山东的权利)。这就是"五七"国耻日的由来。 1917年8月14日,北京政府向德国宣战,从而成为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参战国"。1918年初,日本向段祺瑞控制下的北京政府提供了大宗贷款,并协助组建和装备一支中国参战军(实为扩充段个人的势力)。日本的贷款还被用于安福国会庞大的贿选开支。9月,北京政府与日本交换了关于向日本借款的公文,作为借款的交换条件之一,又交换了关于山东问题的换文,其主要内容如下: 1·"胶济铁路沿线之日本国军队,除济南留一部队外,全部均调集于青岛"。这样就以条约形式确认了日本驻军青岛和济南。 2·关于胶济铁路沿线的警备:日军撤走,由日本人指挥的巡警队代替。 3·胶济铁路将由中日两国合办经营。这实际上是确认日本对该铁路的无限期占领。 北京政府在换文中,对日本的提议"欣然同意"。向日本政府亲递换文的,便是后来被北京学生痛殴的驻日公使章宗祥。这样,在中国对德宣战,与日本同为战胜国的情形下,德国在山东的权益不仅没有被收回,这一权益反而被日本扩大了。并且这一换文,成为后来巴黎和会上日本强占山东的借口。 1918年1月8日,美国总统威尔逊在国会演说时提出了关于战后国际秩序的"十四点"。第一点便是反对秘密条约。这一条文虽隐含美国以后起强国欲打破旧的势力格局的意图,但在当时中国国民对国际社会的权威性支持的期盼之下,自然是如天音震雷一般,广为传布,而"威大总统"自然成了中国人崇敬的国际伟人。1919年5月4日北京学生游行到美国驻华使馆前时,亦有人高喊:"威大总统万岁!" 由于有了威尔逊的"十四点",对于1919年1月18日正式召开的巴黎和会,中国公众本来寄予的期望是非常大的。中国代表团最初向和会提出了七项要求:1·废除势力范围;2·撤走外国军队、巡警;3·撤销外国邮局及电报机关;4·撤销领事裁判权;5·归还租借地;6·归还租界;7·关税自主。中国代表团还提出废除1915年中日签订的"二十一条"。上海《民国日报》1919年1月5日发表的一篇文章认为,积弱的中国可以"挽百十年国际上之失败",中国将"与英法美并驾齐驱"。不料,事实与愿望恰恰相反,公理并没有在巴黎战胜强权,威大总统也没有在和会上为中国的利益而力挽狂澜。 1919年4月22日,和会召开大会,威尔逊表示无能为力,并质问中国何以于1918年"欣然同意"与日本就山东问题的换文。经过数月讨论,中国在和会上一无所获。4月30日,和会最终决定,依照战争期间日本与英、法、意达成的秘密协议,把德国在山东的权利移交给日本。

相关参考

高中历史必修三14课理性之光知识点总结(岳麓版)

第十四课理性之光——启蒙运动一、启蒙运动兴起的背景、性质、指导思想1、启蒙运动兴起的背景经济:资本主义经济进一步发展政治:封建专制制度严重阻碍资本主义发展思想:文艺复兴、宗教改革解放了人们的思想科技:

新文化运动时间 新文化运动兴起的标志

新文化运动的起止时间其实在史学界并未能达成一致的意见,特别是开始的时间,有人认为是1915年,有人认为是1919年。这当然也影响到对新文化运动兴起标志这一问题的回答,如果是1915年,标志就是《新青年

洋务运动简介 洋务运动的历史背景

洋务运动(WesternizationMovement)洋务运动,又称自强运动,是19世纪60到90年代,清政府洋务派官员以“师夷长技以自强”的口号和“自强”、“求富”的目的,以“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晚清著名武装湘军简介

湘军是晚清时对湖南地方军队的称呼,或称湘勇。太平天国运动兴起後,清朝利用地方武装,湘军就是在这时发展起来的。主要活动:湖南湘乡的曾国藩是湘军的创始者。他将湖南各地团练整合成湘军,形成了书生加山农独特的

新文化运动的背景 新文化运动爆发的原因

 新文化运动的背景是在北洋军阀统治下的中国,是中国历史上非常特殊的一段时期。新文化运动之所以会爆发也和这一时期的中国历史阶段特征有很大的关系。那么,新文化运动的背景和原因究竟是这样的呢?新文

晚清为什么不培植八旗,使武装力量掌控在自己手里

恐怕是很多人曾经疑惑的问题,太平天国运动兴起之后,清朝的陆军也开启了自己的重建工作。地主团练武装的兴起,湘军淮军甚至一度成为了清朝陆军的核心体系;蒙古骑兵的复出,也使得他们在一定时期内成为了抗击英法联

“打倒孔家店”提出的时间、社会背景和主要内容

1919年的"五四"运动首次提出"打倒孔家店,由胡适在新文化运动时期创造。救出孔夫子"的口号。社会背景:革新思想在晚清尤其是在甲午战争之后大量传入中国并影响年轻一族,而在民国初年这种影响随着陈独秀所创

轮船招商局简介

轮船招商局成立於1872年,是晚清洋务运动,官督商办企业之一。成立背景1867年在总理衙门和曾国藩的来往信件中,已到通商口岸有不少商人购买或租僱洋船而又寄名在洋商名下。这种现象使清政府不得不开放购买或

新文化运动的背景

新文化运动的背景是政治经济文化三方面共同影响下爆发的运动,分为以下三个方面:(1)政治原因:①帝国主义的侵略不断加紧。②军阀统治下过于河岸,必须继续进行反帝反封建斗争来推翻军阀统治。(2)经济原因:一

三反运动的历史背景

一、1952年中央开展“三反”运动的背景、内容和成果是什么在抗美援朝战争进行期间,国内工业和农业战线上广泛开展了爱国增产运动。1951年10月23日,毛泽东在全国政协一届三次会议上提出,为了继续坚持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