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人一年收入够买一套房
Posted 普通人
篇首语:仓廪实则知礼节,衣食足则知荣辱。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普通人一年收入够买一套房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本文目录
普通人一年收入够买一套房
清朝房价:普通人一年收入够买一套房
清朝末年人口大约4至5亿,是现在的1/3。那么,清朝房价是现在的多少呢?
最靠谱的比较,是用普通人的年收入来比,看到底多少年的收入可以买一套房。
七个例子
由于清朝人不研究房价,所以查不到系统的材料,只能找几个例子,不知道是否能全面反映出当时的情况:例一:干隆十六年(1751年),天津丁予范在刘家胡同二道街买了一块地,盖了一处四合院,这四合院占地近一亩,盖了10间房,连买地带盖房,花了180两银子。
例二:道光十八年(1838年),天津任秀坡花200两银子,把丁予范在刘家胡同二道街开发的这套四合院接了下来,加盖一间客房、一间门楼、三间书房、三间板房,总共投资了350两,最后卖了600两。
例三:干隆十二年,北京内城西北角太平湖东(新街口),七间半85两,相当于现在12750元。
例四:干隆十三年,北京内城新帘子胡同(长安街南,新华门与和平门之间),四间瓦房70两,相当于现在10500元。
例五:康熙五十七年(1718),北京大兴县北城日南坊(坊名“日南”,相当于某某街道)有一所楼房出售,该房临街,下面两间开店,上面两间住人,楼后加盖厢房一间,合计5间房,卖了210两(参见张传玺《中国历代契约汇编考释》)。
例六:干隆五十八年(1793),安徽休宁县二十一都二图(“都”相当于乡镇,“图”相当于行政村)也有一所楼房出售,不临街,但宅基较大,房子共4间,卖了270两(同上)。
例七:咸丰七年(1857),浙江山阴县三十六都三图有人卖房,共计平房3间,卖了60两(同上)。
(备注:下面按每间大约15平方比较)
当时米价
为了能与现代可比,按大家常用的粮价来做衡量。
在清朝米价的波动比较大,按最太平盛世的清干隆年间算,粮价大约15文钱/升。一升米据说大于1斤,不到1.25斤,按照最多1.25斤来算,现今超市的米价1.8元/斤,则一升米价格为2.25元/升。1两银合1000文,1000/15×2.25=150元,清干隆的1两银子相当于现在150元。
房价与米价比较
1两=1000文,则新街口的房子(七间半)换算=85000文,新帘子胡同的房子(四间)=70000文,分别相当于5667升米和4667升米。
如果每间房子按照25平方米计算,新街口房子面积187.5平方米,新帘子胡同的房子面积100平方米,则新街口的房价为30.23升米/平方米,新帘子胡同的房价为46.67升米/平方米。
一升米据说大于1斤,不到1.25斤,姑且按照最多1.25斤来算。超市的米价1.5元/斤,则一升米价格为1.88元/升。目前,新街口的二手房单价在3万元/平方米。
用升米来衡量,今天的房价就是15958升米/平方米。
今天的房价粮价比,是清代的528倍!也就是说,今天要想买同样的房子,得用比当年多527倍的粮食去换。
房价与收入比较
《大清会典》卷二一“文职官之俸”条:“一品岁支银180两,二品150两,三品130两,四品105两,五品80两,六品60两,七品45两,八品40两,正九品33两有奇,从九品、未入流31两有奇”。此为基本工资,称“正俸”;而“京员(中央机关和京城地方官员)例支双俸”,即在基本工资之外加发同样数目的津贴,称“恩俸”;此外“每正俸银一两兼支米一斛,大学士、六部尚书侍郎加倍支给”,称“俸米”;三者相加,就是清朝公务员的工资了。
一个七品知县工资45两加45斛米,年收入约合56两银,相当56×150=8400元。(1斛相当100升)
清五品郎中何刚德《春明梦录》云:“余初到京,皆雇车而坐,数年后始以24金买一骡,雇一仆月需六金;后因公事较忙,添买一跟骡,月亦只费十金而已。”一只骡子24两×150=3600元,一个仆人月工资6两×150=900元,比现今的标准略低。
从以上可以看出,清代的官吏收入是很低的,一个七品知县的工资抵不上一个仆人,所以清代的官员贪污是必然的,所谓3年清知府,十万雪花银,实在与工资不成比例,所以实际收入高得吓人,相当于年收入500万元。
清代无论官吏还是仆人,在北京市区范围内买得起一套四间瓦房(草民买差一点的),相当现在100平方米的房子,需要多少银子呢?
答案是:普通人一年的收入就够买一套房子了。
(现在说的一人多少年收入买一套房,也是取普通人。不要拿一个穷困农民的收入来算,那样的话,他1000年的收入也买不起北京新街口一套房)
并且,清朝人买的,基本上还是连排别墅型,还没有公摊面积。
一个人拥有两套房产很困难 古代中国严控炒房
媒体隔三岔五就曝光拥有几十套、上百套房产的“房姐”、“房婶”、“房叔”的信息,赚足了眼球,也引发人们深层次思考,这样的事在古代是不可想象的。古代中国历朝历代大多严控炒房,一个人想拥有两套房产都很困难。
古代中国重农抑商,房地产虽然算不上“国家支柱产业”,但房地产开发也一直没停止。这样一来,房子的买卖市场也就自然形成。《汉书》记载,刘邦得了天下后,在官僚阶层搞了一次大规模分房运动的同时,也配套了一个硬规定:“欲益买宅,不比其宅,勿许。”意思是说,除非我们的房子挨着,我要卖房子,你才可以买。乍看上去,这是一种限制房产交易的政策,其实也是朝廷用这种方法让邻居相互监督:一旦邻居发现什么蛛丝马迹把你告了,情况属实的话,你的财产官府没收一半,另一半则奖励给举报你的邻居。
唐宋时期,房地产市场交易虽比汉代宽松一些,但“限卖”的政策还是让炒房者头痛不已。据《旧唐书》载,一个人如果想出售房子,必须按“先亲友、再邻居、后他人”的顺序进行,否则违法。也就是说,要想卖房子,首先必须问亲友要不要,亲友不买,再问邻居愿不愿买,只有当亲友、邻居都不要或出的价格不公平,才能对外出售。
《宋史》里说,宋朝人如果想卖房,必须有“问账”。意思是说,上面写清楚自己卖房的原因,而且必须在所有族人和邻居全部签字同意后,才能与买家进行交易。
明清时代,更没人愿意“囤房”了。《明史》、《清史稿》说得清清楚楚,明清时代房地产市场实行“找房款”制度,并且明文规定,允许卖方“凭中公估找贴一次”。举个例子解释这种制度以便更好理解:假如你30万把房卖给我,过了几个月,你发现房价涨到50万,于是你可以依法找我“补”你一次房价。这样,谁还会买许多房搁在手里!
一部《二十四史》虽然是官史,但还是可以搜罗一点古代房地产市场信息的。历朝历代,朝廷都限制个人拥有的园宅地面积,如果超标,处理轻的挨板子,处罚重的没收财产。《资治通鉴》载,唐玄宗时期,朝廷对“住宅用地”卡得特别紧,普通人家,每三口人给一亩宅基地;贱民家庭,每五口人给一亩宅基地,违规肉刑侍候。所以,古代房地产市场以“二手房交易”为主,基本没有炒房者。
相关参考
20年来,房地产一路高歌猛进,尤其是一二线等特大城市的房价更是令人望尘莫及,普通人不吃不喝,攒三四十年的钱才能勉强买一套房。21世纪开幕的炒房大戏,其实早在千年前的宋朝就曾上演,而且那时候的房价比现在
说起近些年最火的电视剧类型,后宫剧绝对可以排到前几名。不管里面演的真实度如何,但看收视率也可以知道大众对于这些后宫秘史还是很感兴趣的。很多人的印象里后宫妃子们包括皇后都是穿的绫罗绸缎,吃的山珍海味生活...
王詩齡《孔雀圖》10萬貴,她爺爺更厲害,一幅畫能換北京一套房
文/小七各位網友大家好,我是你們的老朋友小七,說到中國的繪畫藝術,那作爲一名收藏愛好者肯定都非常的喜歡吧,在我們當今的社會中也是有很多著名畫家,他們的畫得到了很多收藏愛好者的喜歡,當今最爲有名的畫家就
大师季羨林已经离世十年了,但他的名声依然很大,并且越来越大。人们把他当作国学神坛上的偶像一般崇拜,可他自己却坚持说自己只是个普通人。这位世纪老人,越到晚年,越活得质朴。季羨林一生笔耕不辍,人们从他的文
马未都:有人专门去拍卖会买便宜东西,一块钱买一所房子拍卖也叫竞买,是商业中的一种买卖方式,卖方把商品卖给出价最高的人,拍卖的价格是不固定的,必须要有两个遇上的买主,要有竞争,价高者得,没有这三个条件就
民国军人民国时军人的薪饷,最高等级的上将,每个月是800元;而最普通的士兵,每个月也有10元。在抗战全面爆发前,物价比较稳定,当时的1元,从购买力上说,相当于如今的50元左右。也就是说,上将月薪是4万
民国民国9年(1920年)前后,工厂工人的月工资以9元左右者最为普遍,即合日工资0.3元左右。交通运输邮政工人工资略高于工厂工人,月工资12元以上。店员工资略高一点,普通店员月工资大致为16-30元,
此人花500元买一张废纸,却保住2万平方公里国土,使日韩阴谋破产
我们阅尽铅华,只为呈现不一样的历史。回顾历史,中国在数千年时间里都曾保持世界领先的地位,然而由于明末至清朝前中期所持续实行的「”闭关锁国”政策,中国逐渐被西方国家迎头赶上甚至远远甩在身后。清道光二十年
据清朝末代太监小德张回忆:当年,慈禧太后一天的生活费是四万两白银。这四万两生活费,折算到海军装备上,也就是说,慈禧太后半个月的生活费,就能买一艘吉野级的巡洋舰、两个月的生活费,就能买一艘超级主力战舰,
清朝历史上,涌现出一批世界级富豪。伍秉鉴就是其中一员。2001年,美国《华尔街日报》(亚洲版)在“纵横一千年”专辑中列举了一千年来世界上最富有的五十个人。有六名中国人榜上有名,他们分别是成吉思汗、忽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