雍正如何巧妙进行国家财政的改革
Posted 地主
篇首语:要须心地收汗马,孔孟行世目杲杲。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雍正如何巧妙进行国家财政的改革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本文目录
2、埃及 什么是埃赫那吞的宗教改革?埃赫那吞是如何进行宗教改革的?
雍正如何巧妙进行国家财政的改革
作为一个皇帝,同时是国的老大,也是皇家的老大。国家的事情,不外乎军事,经济和人事调动,待会讲。我们先讲家事。
中国汉族人,自从那个周公(西周)弄了个大宗小宗嫡长子继承制度(也就是自己正妻生的大儿子才有权利继承自己的位置和财产,若正妻大儿子挂了,那就正妻的二儿子继承,如果正妻孩子都挂了,那就是让妾的第三个孩子过继给正妻,以当嫡长子。),加上那个对祖宗的绝对尊敬的观念和祭祀制度 (这些都是儒家的核心思想之一,“法先王”,认为学习过去才是正确的道路。) ,导致了中国汉人一直不敢立贤而是立正妻的大儿子。至于周公当时的这些设计是怎么想出来的,我想日后有机会再讲。清朝的满族人没这个传统,所以立的不需要是皇后的孩子,也不用大儿子。这个是清朝总出优秀皇帝的必要条件之一。而雍正对皇位继承的规则做出了更棒的修订。
因为他老爸就生前也没告诉大家他指认的继承者是谁,突然间就说是雍正,跟任何人都没明确交代。加上八王夺嫡,导致雍正的头几年的治理出现了很大的挑战,就是皇子不服,希望能捡漏。所以从雍正开始,以后皇位继承直到清末慈禧那,一直都是在位皇帝把继承人的名字写下并密封放在自己办公室里的那个牌匾的后面。雍正生前正式跟大家交代了,他要这么办,而且当着大家的面,把那密函放在那牌匾上,那么他百年后,下一任皇室当家的人选就这么订啦,大家也就不用去猜啊争啊耍聪明了。所以在对待家事,他有这个巨大的改良。
接下来讲讲正式的国家的事情吧。军事就不说了,重用年羹尧而平定了新疆的军事问题巩固了版图。所以我们来讲讲对国家财政的改革。
官方说了两个词,就是他做了两件大事,一叫“摊丁入亩”,二叫“耗羡归公”。接下来我们就来拓展这个纠缠了几千年乃至如今的税收大事。
古代历朝历代的人民有四大责任:
1.平时正常的税(在明朝张居正改革之前,你家种啥就交啥,比如你只有苹果树,那税员就来跟你家要苹果,但是这个收多少,就是一个很麻烦去统计的事情,张居正就希望方便和减少税员乱私自收多产物,所以统一要求你自己带着苹果去县城里卖掉,变成银两然后才交给税员。我一直觉得这个改革就是促进政府方便收税而已而增加农民麻烦。不过我觉得应该是有补充的,就是以后就农民得自己去县城,换成白银再亲手交给县级政府,不用被底下的酷吏给勒索压榨得那么过分。张居正这么聪明的人,肯定也想到和安排到这点才是的。如此的话,对百姓倒也该有一些好处来弥补路途遥远之累。)
2.徭役,比如修大运河或者皇宫这种全国性征调民工大工程,当然一般,哪里修政府工程就强叫哪里地方的人民去干,外地的一般很少被拉过来修,所以隋朝末年农民起义最严重的地方就是沿着大运河的华南华北地区,江南地区反而很安定。这个徭役,很看皇帝的好坏,皇帝能节俭,那当然就没什么工程啦,那自然就没大型一去就好几个月的徭役啦。但是平时衙门里尤其是县啊村啊,就那种升堂的时候拿着板子撑场面的那个小弟就得由村民家轮流派人去当,估计一人一年里去一个星期也差不多吧。所以太平盛世没啥事的,徭役就不是啥事,也不是负担。
3.兵役。这个其实一直在变,比如汉朝初年那会一开始是规定每个成年的男人,每一年得去当兵一个月还是怎么的,注意是每年哦,这是一个兵役规则。后来唐宋变成国家出钱雇佣你一直当兵,兵就变成一种职业,一直干到老都行,或者想干干换工作去似乎也是允许的。到了明清就不是了,而是依据开国皇帝的小弟,你跟着我打了这么久,就“赏”你全是军户了,就是你世世代代都去当兵,你老了也是兵,你孩子也当兵,至少有一个孩子得当兵,一直生活在军营,跟外界隔绝。(这个军户与老百姓世代隔绝会导致一个极大的特点,就是军人在镇压本国内的贵族叛乱或者农民起义,就相对而言比较有战斗力,因为我们并不一起生活,军营外的所有人都是外人敌人,所以能下得了手去镇压,所以这种兵役的制定,非常利于镇压国内的叛乱。明朝末年那个李自成没被镇压下去的原因啊,其实不怪士兵,应该主要怪那个崇祯皇帝,老是不坚持把农民起义彻底镇压下去,总是杀的他们剩几十个人就不追了,而且好几次都这样。) 后来袁世凯才改革了这个兵役产生了现在这样。就雇佣18到25岁的男人,而且要体检合格者,入伍训练几年,然后退伍成为后备军,就回去过老百姓的生活把。如果有战事而兵员吃紧,虽然你退伍成后备军,你也得被征召回来成正规军,除非你上到30岁之类的,就撤销你的军人身份,军队永远没你事了,但是你去旅游什么的买票还是有军人家属优惠的。这就是现代的几乎全世界的兵制就这样。至于中国的这种兵制变化,到底是为啥这么变,有啥好处和缺点,那堆领导人在设计的时候是怎么想的,我研究了很多,以后有机会再拓展吧。
4.苛捐杂税,这个是怎么来的呢?简单的说,比如突然间要修大运河这种大型政府工程,朝廷觉得自己钱不太够,就下令,临时收多点钱,等大运河修完就不用交啦,在平时定时定量的税收外因为这种短时间的大型事件而收的税,或者一些奇怪的理由比如说是给公务员养老的钱而收的,就叫捐杂税。
是不是特别同情古代人,事贼多,光种田种树摘果子织布不说,动不动还要修政府工程,动不动打战还要去服兵役,然后还要当差等等。所以雍正做了一件跟以前的各个改革家做一样的事,就是把所有的这些徭役兵役等等,让人算一算,让老百姓交钱就不用去啦,然后把各种杂税也免的免,算的算,反正以后几十年内至少本大爷在位年份里,天下人只需要交一种税,叫土地税,是包含了一切税收的总和,经过我们朝廷的精心计算得出来的,数额跟以前没变多少,但是不用麻烦分开交啦以后。
官方为啥叫“摊丁入亩”呢?这个是因为,以前老百姓的正常太平年代下要交两种平常税,一种叫“丁税”就是人头税,全天下的人一律要交一样的税,你家五口人就交五个人的人头税。另一种叫“土地税”,每次改朝换代或者开拓新土地都要重新测量一下土地肥沃度,然后把该亩土地分类,不同类型的土地收税比率不一样,然后要各地政府登记,谁家有多少亩什么等级的田或者山,拿来种啥,根据中央的规定,每年啥啥时候应该记得派人去他们家收多少土地税。(也就是产出的粮食,明朝后期开始都要交白银而不要自然产物)
现在雍正实行这个,就方便了收税了很多。但是却得罪了地主。清朝入关,并没有血洗明朝后期留下来的地主,而是保持合作,也就是说,中华大地上在雍正朝的时候,地主和平的发展了近三百年,天下田地挺多应该都变成地主的私有田地了。本来他们交的人头税很少,但是家里田特别多,而且因为地方特权,也不用承担什么各种公民义务。雍正这政策,把一切杂七杂八的东西都算到土地税里面,作为地主,突然之间,我的土地每一亩要交的税收突然多了好几倍,朝廷你丫在逗我?过去三百年都没人敢这么弄我们,雍正你是傻了?不过,不用怕,地主气了一会,然后管家来了说道,”主人息怒,主人家的田都不是我们自己种的,绝大多数都是租给没田的农民种的,既然朝廷要加我们的税,那么不如我们就加租用我们家的田的农民的利息来偿还给朝廷,这下就妥了呀。”
所以其实雍正这么做,只是方便了政府收税,其实也并没对地主有多大打击,收上来的税仍然是从社会底层来的呀,但是社会整的对收税的支出成本变低了呀,也算是有益处的吧。然后国家税收也确实会变多点,因为之前的税是直接从农民身上拿的,现在朝廷去找地主拿了,农民能逃,你地主逃不了把,一定要把该交的税交了,所以朝廷的税收就上来了。所以雍正这招其实特别妙,特别有政治家的智慧对吧。
埃及 什么是埃赫那吞的宗教改革?埃赫那吞是如何进行宗教改革的?
埃赫那吞宗教改革
距今约三千多年前,在古代埃及奴隶制国家里,发生了一场大规模的宗教改革运动。这场改革实际上超出宗教范围,波及到政治和文化领域。改革运动的领导者是埃及国王阿蒙霍特普四世(约公元前1379—1362年在位),他的另一个名字叫埃赫那吞。因此,这次改革在历史上称为埃赫那吞宗教改革。
改革的时代背景
阿蒙霍特普四世生活的时代是埃及新王国第十八王朝时期(约公元前1570—1320年),这是古埃及史上的强盛时期。第十八王朝的国王们推行了广泛的侵略政策,多次远征地中海东岸地区和努比亚。其中图特摩斯三世(约公元前1504—1450年在位)是最大的征服者,在他亲政三十余年间,先后出征叙利亚和巴勒斯坦十七次,在那里建立起统治,又西侵利比亚,南侵努比亚。他扩大埃及版图,其北界至叙利亚的卡赫米什,南界一直伸展到尼罗河第四瀑布,使埃及成为一个庞大的奴隶制军事帝国。
埃及军队每次出征,都要虏掠大批牲畜、财物、奴隶。图特摩斯三世一次从叙利亚带回2,503名俘虏。他以后的法老也多次进行这种掠夺。据埃及古代铭文记载,有一个法老从叙利亚带回的奴隶达十万人。奴隶数量不断扩大,战利品源源流入,越来越多的财富集中到奴隶主手中。奴隶制在新王国时期空前发展起来。从发掘出来的墓壁浮雕上看,奴隶普遍应用于许多生产部门,特别是农业。开采和运输以及织布业,也广泛使用外来奴隶劳动。奴隶制经济的繁荣,以及与此相联的阶级对立的加深和军事征服的扩大,要求埃及国家加强奴隶主阶级专政。
新王国统治集团主要由两部分人组成:一部分是显贵(世袭的宫廷贵族和地方贵族)和僧侣集团;另一部分是新兴的军事贵族。新王国的国王实行中央集权的专制统治。法老(本意为“大宫”,新王国时正式称国王为法老)成为国家的最高统治者。第十八王朝的法老往往进一步借助于宗教来加强专制统治,特别和首都底比斯阿蒙神庙发生密切关系。他们把阿蒙神的崇拜作为国王政权在思想方面的主要支柱,国王自称为阿蒙神之“子”。阿蒙是底比斯的庇护神,被奉为众神之王,成为新王国时期的国家最高神。埃及的第一个女王哈特舍普苏特曾虚构阿蒙神使其母亲怀孕而生她的神话,从而证明她的王位的合法性。图特摩斯三世早年曾在阿蒙神庙作过僧侣,复位时受到僧侣的支持,宣传说他是由于“阿蒙神的显灵”才被选为王的。因此他对阿蒙神庙的赐赠特优。上下埃及最好的土地和果园,大量的乳牛以及从亚洲和南方获得的俘虏,还有几十个被征服的亚洲城市都交给阿蒙神庙支配。据《哈里斯大纸草》的数字,底比斯阿蒙神庙拥有劳动力86,486人,牛和其它牲畜421,362只,园圃和树丛433处,耕地864,1681/4阿鲁尔,海船和战舰83艘,造船厂46个,埃及城市56个,叙利亚城市9个。阿蒙神庙的僧侣成为新王国最富有的大奴隶主。
僧侣们凭借着自己的地位和财富,常常参预政事,掌握官僚机构的某些行政大权。他们可以假借神谕干预王位继承和国家政务,有时阿蒙祭司长直接担任宰相或其他高级官职。阿蒙僧侣集团在经济和政治上地位的不断上升,逐渐成为王权的威胁。事实上,阿蒙僧侣集团在女王哈特舍普苏特时代已经开始争夺国家的领导权。以法老为代表的中央集权与以阿蒙僧侣集团为代表的世袭贵族之间的矛盾构成了新王国时期奴隶主阶级内部斗争的一个重要内容。在王权与神庙贵族奴隶主的矛盾发展中,法老日益依靠中、小奴隶主阶层,即新兴的军事贵族。军事贵族是随着侵略战争而成长起来的显贵集团。双方的斗争十分激烈,公元前十四世纪中叶阿蒙霍特普四世领导的宗教改革运动,便是这场斗争的反映。这次宗教改革事件是由于十九世纪末发掘出埃尔·阿玛尔那文书,才为世人所知的。
阿蒙霍特普四世是十八王朝第十个法老阿蒙霍特普三世(公元前1417—1379年在位)的幼子。他的母亲名叫提伊,系普通家庭出身,但具有一定的见解和魄力,协助法老统治国家。在阿蒙霍特普三世当政时期,埃及国内外矛盾已经显露,由于长期对外战争消耗削弱了埃及国家,阿蒙霍特普三世不再进行侵略而推行和平的外交政策。他沉醉于宫廷的荣华富贵,喜爱打猎行乐。他的宝库里藏着无数的财富,在底比斯修建了饰以金银和巨大石柱的华丽神庙。为了巩固统治,他把自己说成是阿蒙神的儿子,这样,他就更多地赏赐给阿蒙神庙,而阿蒙僧侣集团势力就越来越大。这时,埃及在亚洲的统治大大地动摇了,只有靠用黄金来收买各小国的臣服和维持同各大国的友好关系。
阿蒙霍特普三世的长子是图特摩斯亲王。他在父亲在位时就夭折了,太子的位置于是传给他的弟弟阿蒙霍特普。当阿蒙霍特普三世年老体衰时,他只好把政府交给儿子阿蒙霍特普四世去管理了。
改革的内容和过程
在阿蒙霍特普四世统治时期,埃及国内不稳定的因素更为发展,奴隶主统治阶级内部矛盾也日趋尖锐,在法老和阿蒙神庙僧侣之间发生了公开冲突。这种冲突爆发为新旧教之争,实质上是争夺权力的政治斗争。
阿蒙霍特普四世为了摆脱王权对阿蒙僧侣集团的依赖,削弱和打击日益与王权抗衡的僧侣集团的势力,坚决实行宗教改革,用新的、单一的太阳神的崇拜来代替古老的多神教传统形式。开始时他采用比较温和的办法,利用黑利欧波里斯的太阳神拉与底比斯阿蒙神相对抗。他在底比斯为拉神建筑神庙,并自称是拉神的最高僧侣。但是,这种措施立即遭到底比斯阿蒙神庙僧侣的强烈反对。于是,阿蒙霍特普不得不采取果断的革新措施与阿蒙僧侣集团进行决裂。
首先,阿蒙霍特普四世问多神教挑战,宣布太阳神阿吞为全国唯一崇拜的神,禁止对阿蒙神和其他地方神的信仰。这是历史上第一次创立的一神教。阿吞神被画成光芒普照的活生生的太阳圆盘,它的光芒的末端是手,这些手给埃及大地和国王带来生命、健康和幸福。它不仅是全埃及应当崇拜的神,而且也是当时的埃及人所知的世界各国人民(指叙利亚、努比亚)共同的神。
改革进行得相当彻底而系统。阿蒙霍特普世四封闭了阿蒙及其他神庙,驱逐其僧侣,并在全国各地包括底比斯在内,以及叙利亚、努比亚,大建阿吞神庙,并对阿吞神奉献田园、牲畜和作坊等,大力推行阿吞的崇拜。阿蒙霍特普四世宣布他是阿吞的儿子,并得到了阿吞的力量。为了把阿蒙从人们意识中彻底清除,他下令把一切出现于公共场所或私人坟墓中的“阿蒙”名字都磨掉。由于对阿蒙的痛恨,阿蒙霍特普不再用自己的旧名字,他的名字中的“阿蒙”一词(阿蒙霍特普意为“阿蒙满意者”)也用“阿吞”来代替,改名为埃赫那吞,意即“阿吞之光辉”。
埃赫那吞为了加强王权,彻底消除阿蒙及其僧侣的影响,便离开底比斯,于其北三百公里的希尔摩城附近(即现今的泰尔·埃尔·阿玛尔那)另建新都。在新的首都进行了大规模的建筑,其中包括王官、贵族大臣的府邸、阿吞神庙、国家机关等等。首都周围的区域被宣布为阿吞的财产。这个区域面积大约有180平方公里。新都取名为“埃赫塔吞”(意为“阿吞的视界”)。阿吞神的赞美歌里记述着埃及这个豪华的首都的美丽和富足。
随同法老迁居新都的是宫廷的官吏和新太阳神的僧侣们,还有一大批艺术家。可是老国王阿蒙霍特普三世和太后提伊仍留在底比斯的宫殿里。据此,有的史学家推测老国王在这场改革中和儿子存在意见分歧。但由于缺乏史料,出现这种情况的具体原因我们尚不清楚。
埃赫那吞实行改革时曾力图依靠中等的自由民阶层,这一阶层的代表者(“新人”)在法老周围形成了一个新的宫廷官吏集团。在新都,埃赫那吞提拔“新人”作为他的宠臣,以对抗旧贵族官吏,因而有些“新人”常常获得高位。例如大臣马伊便是由一个普通的“涅木虎”(意为“孤儿”、“贫民”,是平民阶层的代表)而高升起来的典型。他有“国家的书吏”、“两地之主宰的军队长官”等重要头衔。马伊在铭文中写道:“他(指法老)加到我身上的恩惠像沙子那样数不清。……我的统治者提拔我,因为我遵循他的教训”。这一新的并完全效忠法老的官吏集团是埃赫那吞依靠的一支重要力量。埃赫那吞的另一支柱是军队,遗留在阿玛尔那墓中的一个浮雕告诉我们,法老的军队正在浩浩荡荡地开往新都。
埃赫那吞提倡崇拜阿吞神,使阿吞神成为埃及最高的精神主宰,埃及唯一的神。为了颂扬阿吞神的威力和功德,这一时期编写了许多颂歌,有的刻在墓里,有的刻在遗物上,一直保存至今。在这些颂歌中,阿吞被歌颂为整个世界的创造者。《阿吞颂诗》这样写道:
“在天涯出现了您美丽的形象,
您这活的阿吞神,生命的开始呀!
当您从东方的天边升起时,
您将您的美丽普施于大地。
……
黎明时,您从天边升起,
您,阿吞神,在白天照耀着,
您赶跑了黑暗,放出光芒,
上下埃及每天都在欢乐,
人们苏醒了,站起来了,
这是您,使他们站起来的,
他们洗了身子,穿了衣服,
高举双臂来欢迎您。
在世界各地,人们劳动了。
野兽吃饱了,
树木花草盛开了,
鸟从巢里飞了出来,
展开了翅翼来赞仰您。
……
您在地下造了一条尼罗河,
您按照自己的意愿把它给了人民,
来养育人民,
就像您创造他们那样。
您是一切人的主人,您为他们劳累,
您是大地之主,为它而升。
白天的阿吞神,伟大的主啊!
一切远方的外国,您也给它们以生命,
在天国,你放下了一条尼罗河,
它为人们而下降,在山峰间造成波涛,
像巨大的碧海那样,
灌溉着他们城镇里的田地。
当您在西方下落时,一切工作停止了,
但当您再一次升起时,
万物为国王而繁荣了……
埃赫那吞在同旧僧侣集团斗争的同时,还着眼于文学、艺术方面的改革。他提倡真实地描写世界以及在他周围的事物,反对旧传统的模式,鼓励文学艺术家大力创作赞美阿吞神和表现埃赫那吞光辉形象的作品。他的宫廷艺术家的创作给埃及艺术增添了新的光彩,例如保存至今的《阿吞颂诗》、埃赫那吞和王后尼弗尔提提的石雕像及其他绘画等。1912年,德国考古学家在埃赫那吞王宫废墟中曾发掘出一所房屋的遗址,这就是艺术家图特米斯的工作室,发现大多数雕刻作品的现实主义风格已达到非常高的水平。埃赫那吞的妻子、美丽的尼弗尔提提的彩色半身石像被誉为世界艺术的杰作(现存德国柏林博物馆)。雕像高48公分,用天然石灰石雕成,外表涂一层油彩,虽湮没几千年,但仍鲜艳如新。雕像面目俊秀,安祥端庄,头戴王冠,脖子上挂着五彩缤纷的项圈。在阿玛尔那官吏们的墓壁上,描绘着埃赫那吞家庭生活的情景:他和王后与幼女们坐马车去祭祀太阳神,以及他的两个女儿正在天真地嬉戏着。艺术家们甚至在画埃赫那吞的形象时也是无拘束的。墓壁上画着埃赫那吞吻着坐在他膝上的女孩,还逗着婴孩玩,或者他大口地吃着东西,手里拿着一大片肉。这些绘画都十分真实和生动,富有浓厚的生活气息。在卡尔那克发现了埃赫那吞石雕像的头部,它表现了法老的严肃和果敢的神情。这些新的文学艺术创作往往被称为“阿玛尔那文学”和“阿玛尔那艺术”。它们不仅在埃赫那吞改革过程中起了积极的宣传作用,而且破除了传统的陈规戒律,对后来埃及文学艺术的发展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在埃及文学艺术发展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埃赫那吞和他的妻子
在埃赫那吞在位的第十二年,当阿蒙霍特普三世逝世后,提伊太后决定采取步骤来缓和国内的这场斗争。她到埃赫塔吞去看她的儿子,经常同儿子一起到庙里去祭祀阿吞神,大概暗地里做了许多工作。她想使儿子逐步地认识到如果继续斗争下去,将没有任何好的结果。不久,家庭内部发生了争吵,争吵的原因不明。提伊太后与尼弗尔提提王后决裂了,埃赫那吞与他妻子的感情也有了破裂。我们从考古发掘材料中知道,法老把尼弗尔提提的名字从宫殿的装饰上全部涂掉。后来尼弗尔提提和法老分居而孤零零地住在城北的宫殿里。
埃赫那吞一味提倡崇拜阿吞神,几乎荒废了国政,放松了对亚洲统辖地区的治理,以至于埃及帝国东部出现不安定的局面。他在新都的生活也是很不平静的。他的生命曾受到威胁,有人要谋杀他,但凶手在行凶前就被抓获了。这些情况是我们在阿玛尔那的警察长玛浒的坟墓壁画上看到的。他以破获这次阴谋而自豪,所以把这幕景象画在自己的墓壁上。
埃赫那吞统治到公元前1362年,最后三年与斯门卡勒共治。埃赫那吞把大女儿美利大吞嫁给斯门卡勒,并任命他为共同摄政王。据说斯门卡勒夫妇曾在底比斯住了三年,后来两人都死在那里。他们的死因不祥,可能与改革有关,说明这时统治集团内部的斗争是十分复杂和尖锐的。
埃赫那吞在他统治的第十八年死去。他的改革也就从此完结了。年轻的图坦哈吞继承了王位。当时他和埃赫那吞的女儿安开孙巴阿吞结了婚。由于旧僧侣贵族的反攻,图坦哈吞没有把改革继续下去,而胆怯地和底比斯阿蒙僧侣集团妥协了。我们从图坦哈吞的石碑上看到,他恢复了对阿蒙神的崇拜。法老和王后带领大臣和官吏们离开了新都回到底比斯。法老重建了阿蒙神庙,归还了阿蒙神庙的土地和财富,并又慷慨地补赏了大量的田地和金银、珍宝。为了表示对阿蒙神的敬奉,图坦哈吞改名为图坦哈蒙(意为“阿蒙的化身”)。至此,阿蒙僧侣集团的势力重新复活。曾挺身与旧宗教势力斗争的埃赫那吞竟被咒骂为“埃赫塔吞的罪人”。繁华一时的埃赫塔吞荒废了,整个城市被宣布为不洁之地。一切掩盖在宗教外衣下的统治阶级夺权斗争,最后以底比斯僧侣集团的完全胜利而告终。
改革的历史评价
埃赫那吞实行改革,不仅是古代埃及史上的重大事件,也是古代世界史上一次著名的改革事件。
埃赫那吞的改革以试图创立一神教而著称于世。这次改革沉重地打击了称霸一方的阿蒙僧侣集团及地方世袭显贵的势力,提高了自由民中等阶级的地位。同时在文学艺术领域冲破了传统的旧框框,发展了朴素的现实主义的文艺创作。但是,这些取得的成就只是暂时的,埃赫那吞改革最后归于失败。
改革失败的原因,一方面在于阿蒙僧侣集团及其支持者的势力根深蒂固;另一方面,埃赫那吞改革是以加强中央集权统治为目的,而不是也不可能以根本改善广大人民的社会地位为目的。相反地,由于建筑新首都、新神庙以及对新显贵、新祭司的赏赐,人民的负担加重了,法老的政府官员甚至动用军队强迫交纳租税。因此,埃赫那吞的改革得不到下层广大人民群众的拥护和支持。特别是农民仍然崇奉旧神,不能突然改变一切古老的宗教习惯和信仰。同时,他们也没有从新的一神教得到任何好处。因此,埃赫那吞的改革并没有强大的社会力量来打击僧侣贵族势力,只是获得暂时的成功。
对于埃赫那吞的评价,历史学家历来持不同的看法。埃及开罗大学A·费克里教授说:“不论我们同情埃赫那吞或者批评他,他总是一个历史上的不朽人物。”埃及学者候赛因说: “他是一个理想家和哲学家而不是一个军事家。”美国密西根大学古代史教授切斯特·史塔尔指出: “他是现在我们能够了解比较清楚的历史上第一个改革家。”另外,西方学者中也有人把埃赫那吞看作是“神秘主义者”或“宗教狂”。事实上,埃赫那吞的改革不限于宗教的范围。埃赫那吞剥夺了旧僧侣集团的领地、财富,提拔“新人”为高官,鼓励现实主义的文艺创作,这一系列的措施已经远远超过单纯的宗教改革。在宗教改革方面,他“可能是有记录的历史以来的第一个一神论者。”埃赫那吞用新的一神教代替传统的多神信仰,目的是为了树立君主专制的绝对权力,从而削弱僧侣集团日益增长的势力。所以,埃赫那吞的改革实质上是以王权为代表的中央集权与以阿蒙神庙僧侣集团为代表的世袭地方贵族之间的政治斗争。埃赫那吞和埃及所有的法老一样,是专制君主,在当时,“阿吞神应由法老和他的家庭崇拜,而所有其他的人都必须崇拜埃赫那吞”。埃赫那吞否定阿蒙神为国家的最高神, 是要从阿蒙僧侣集团那里夺回权力,集中于法老手中,加强和巩固专制君主制。他对阿蒙神庙的打击,其影响完全超出宗教范围。所以,埃赫那吞的宗教改革不能看作单纯的宗教问题,而是具有政治斗争的性质。
埃赫那吞的改革虽然失败了,但埃及新王国时期的政治斗争仍在继续。到第十九王朝(公元前1320-1200年)时期,又发生了反底比斯传统宗教势力的斗争。这说明了王权与底比斯僧侣集团的夺权斗争没有停息。
相关参考
周厉王具有两大突出的性格特点:贪婪与粗暴。他的贪婪倒是事出有因,只不过借助无限蓬勃的潜力而登峰造极,世人皆知。周朝自昭王开始,就已经走下坡路了,到了穆王,虽有所振兴,可无休止的出游亦给财政带来了巨大的
雍正去世前,曾立下一个规定,慈禧却为了一个太监,公然违背祖训
公元1722年,康熙病逝于北郊畅春园,45岁的胤禛继承了皇位,也就是雍正皇帝。雍正在位期间,一直相当勤奋,重整机构并且对吏治做了一系列改革,大力整顿财政,使得清朝国库充盈。虽然雍正只做了13年代皇帝,
明治天皇是日本第122代天皇,他的一生对日本这个国家的崛起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他是日本崛起和兴盛的代表,是日本人心中最英明神武的天皇之一。让我们通过明治天皇简介来见证一下这位颇有能力的天皇。明治天皇
明治初期还有一件影响深远的无形改革措施,改变了每一位日本人的生活。即便是对政治再冷感、对世局变化也毫不关心的市井小民,也很难不受这项改革措施的影响,那就是明治天皇号令全国改采接受西式历法!
最近几年,四爷雍正时常出现在各种影视作品中,雍正也因此大火了一把。 雍正,即爱新觉罗·胤禛,他是清朝第五位皇帝,自诩“以勤先天下”、“朝乾夕惕”,在位期间进行了一系列社会改革,让康乾盛世得以连续
雍正是一位十分复杂而矛盾的历史人物,他是勇于革新、勤于理政的杰出政治家,对康熙晚年的积弊进行改革整顿,一扫颓风,使吏治澄清、统治稳定、国库充盈、人民负担减轻。但他毕竟是封建皇帝,有着重大过失和种种局限
康熙帝是清朝最雄才大略的帝王,康熙在位61年,外攘强敌,内修政治,奠定了大清王朝的疆域。然而,康熙晚年,九子夺嫡,康熙为了稳定朝局,对朝廷之上诸多问题进行妥协。雍正登基后,立即改革时弊,其中,雍正在3
孔子孔子门下有七十二贤人,独有子贡颇懂兵法长于谋略,孔子对其甚为器重。爱才的孔子曾把子贡比喻为瑚琏。瑚琏者,宗庙之贵器也。用现在的话说,就是国家的栋梁之材。春秋乱世,战事频繁。其时,齐国权臣田常欲作乱
熙宁二年(1069年),苏辙在《上皇帝书》中提出了财政是国家的根本。「”夫今世之患,莫急于无财而已。财者为国之命,而万事之本。”宋代的财政环境中国古代政府的财政收入主要来自于赋税。宋代的赋税制度大体沿
清王朝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封建王朝,其鼎盛时期自然是康熙,雍正,乾隆三代雄主当政之时,在三代帝王主政的一百三十四年中,清王朝经济得到快速发展,人口增加,疆域扩展,国力欣欣向荣,西方史学家将这段时期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