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安太后身为咸丰皇帝的正牌老婆,为何总斗不过慈禧太后
Posted 太后
篇首语:少年恃险若平地,独倚长剑凌清秋。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慈安太后身为咸丰皇帝的正牌老婆,为何总斗不过慈禧太后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本文目录
慈安太后身为咸丰皇帝的正牌老婆,为何总斗不过慈禧太后
在清朝统治期间,除了前期的孝庄太后,也就要属后期的两宫皇太后了。在各种电视剧中,慈禧太后是一个非常歹毒而且心机很深的女人。而另一位女主人慈安太后则非常的老实,而且没有什么心机。其实,这是非常不符合历史的。在真实的历史中,慈安太后也是非常有心机的女人。在前期阶段,她和慈禧太后属于利益共同体。
在历朝历代的后宫之中,都是拼心机和手段的地方。如果没有心机和谋略,估计根本活不过第二集,这一点在电视剧甄嬛传中非常的明显。如果慈安太后真的没有什么心机和手腕,也不可能在进宫半年之内就成为了皇后,而且长达10年时间。10年时间里,有多少阴谋诡计,但她仍旧是皇后。除了咸丰皇帝的宠爱之外,还有就是自己的能力。所以说,慈安太后也不是一个简单的女人,与慈禧太后差不多。
在咸丰皇帝去世之后,留下了两宫皇太后和8个辅政大臣相互制约的模式。但是以肃顺为首的8个辅政大臣过于专权,搞得两宫皇太后十分生气。请注意,在这个时候,慈安和慈禧属于同一阵线。只有扳倒了那些辅政大臣,才有她俩说话的份。在这样的情况下,两宫皇太后联合恭亲王奕訢发动了政变,建立了皇太后垂帘听政、亲王辅政的局面。不得不说,这让小编想起了明朝陈太后、李太后和张居正的故事。
通过清朝的一些史料记载,在同治皇帝在位时期,慈安太后和慈禧太后相互制约,但同时又相互利用。在比较大的事情上,由于慈安太后的地位比较高,所以慈禧一般会询问慈安的意见。在影视剧中,为了防止慈禧专权,咸丰皇帝曾经留下了遗诏。如果慈禧太后过于跋扈,慈安太后可以请出遗诏赐死。认真的说,这个说法的可能性不大。因为,咸丰皇帝不可能知道八大臣的结局。既然有八大臣在,还有太后垂帘听政干什么。
公元1875年,年轻的同治皇帝去世。由于咸丰皇帝只有同治皇帝这么一个儿子,所以必须从皇族近支中挑选继承人。本来选中了溥伦,但是两宫皇太后都不同意。因为如果选择了溥伦,那她们就成了太皇太后,不再拥有垂帘听政的资格。因此皇位必须从载字辈中挑选,当然,在这次博弈中,慈禧太后技高一筹。她选择了自己的外甥载湉,也就是后来的光绪皇帝。对于这个合法的结果,慈安太后也没有理由反对。
公元1881年,慈安太后突然去世。在历史上说是暴病而亡,具体是不是慈禧太后下的手,这是一个很大的疑团。有一点可以预料,在慈安太后去世之后,没有任何人能够再制约慈禧太后。由于光绪皇帝年幼,恭亲王奕訢也被架空,慈禧太后才是清朝的实际当家人。慈禧太后影响了清朝几代皇帝,在慈禧太后去世之前,38岁的光绪皇帝突然去世。根据传说,是慈禧太后为了自己的身后事,命令毒死了光绪皇帝。
为什么咸丰皇帝在位时慈禧为何斗不过慈安?
咸丰十一年七月十七日,咸丰帝死。他临终前做了三件事:一、立皇长子载淳为皇太子。二、命御前大臣载垣、端华、景寿,大学士肃顺和军机大臣穆荫、匡源、杜翰、焦佑瀛八人为赞襄政务大臣。三、授予皇后钮祜禄氏“御赏”印章,授予皇子载淳“同道堂”咸丰皇帝“派载垣等八大臣赞襄一切政务”的上谕
印章。顾命大臣拟旨后要请两位太后盖上“御赏”和“同道堂”印章
“御赏”、“同道堂”章咸丰皇帝的原意是让八大臣和两宫太后权力互相制约,既不让辅臣一手遮天,又避免后宫专政。但后来的事实证明,咸丰皇帝的如意算尊钮祜禄氏、叶赫那拉氏为皇太后的谕旨
盘落空了,他的临终遗命,分散权力的目的没有达到,而制造矛盾的后果却日见凸现出来。它的一个直接后果是引发了“辛酉政变”。关于政变的过程和结局,许多书里都有详尽记述,这里不再多说。我们更关心的是慈安太后在这场政变中所起的作用。
辛酉政变中的独特地位。这场政变实质上就是一场朝廷内部的权力之争。一方是两宫皇太后和以恭亲王奕为首的皇族,另一方则是咸丰帝临终任命的八位赞襄政务王大臣。这场政变的组织者、策划者和领导者是慈禧,其主要倚靠的骨干力量是奕,但也绝对不应忽视慈安在其中的作用。
她作为一位德高望重的名正言顺的原中宫皇后、当时的母后皇太后,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她是这场政变中决定成败的关键性人物。这一点,机敏而工于心计的慈禧比谁都清楚。慈禧更清楚自己是靠“母以子贵”才登上皇太后宝座的,养心殿东暖阁太后垂帘听政处声望、资历、影响力远逊于慈安。如果不将慈安争取过来,夺权、垂帘听政的目的就达不到。慈禧凭其如簧之舌,终于将慈安拉到了自己这一边。反过来,如果慈安旗帜鲜明地坚定拥护咸丰帝的遗命,毫无保留地支持并站在八大臣一边,辛酉政变就不会发生,这段清史就得重写。
日常朝政中的表现。有书记载,慈安“及与孝钦后垂帘听政,首简恭王入军机处。时国人称孝贞优于德,而大诛赏大举措,实主之;孝钦优于才,而判阅奏章,裁决庶务,及召对臣工,咨访利弊,悉中款会”。这段话是什么意思呢?就是说,时人对慈安和慈禧的评价是各有所长,慈安“优于德”,慈禧“优于才”。一些日常的事务由慈禧处置,但每遇朝政大事,还是要由慈安太后最后决定。慈安太后的理政之才主要表现在:
一、重用能臣,“同治中兴”。慈安与慈禧密切配合,发挥己长,励精图治,在朝内重用奕、奕、文祥、倭仁等重臣,外用一批优秀的汉族将领,如曾国藩、左宗棠、李鸿章等,使得同治年间出现了“中兴之象”。1914年出版的《清朝全史》记载:“同治改元之初,即知曾文正公之贤,授为两江总督。文正感其知遇,尽心谋国。而东宫则自军政、吏治、黜陟、赏罚,无不咨询文正而用其言。”于是当时遂有“至军国大计所关,及用人之尤重大者,东宫偶行一事,天下莫不额手称颂”之说。
慈安端裕皇太后之宝二、诛杀安德海,朝野称快。清朝制度:太监不得出都门,犯者杀无赦。安德海是慈禧的心腹太监,他依仗慈禧的宠信,胡作非为,肆无忌惮。朝中大臣,甚至连同治帝都恨他入骨。同治八年八月,安德海请求慈禧派他到江南置办龙衣,获得许可。但他不知收敛,一路招摇,途经山东境内时,被山东巡抚丁宝桢拿获。
丁宝桢迅速将此事上奏朝廷。慈禧有意袒护,慈安“立命诛之”。结果安德海被就地正法。由于慈安的力主其间,安德海才得以伏法,当时朝野上下,人心大快。
三、立阿鲁特氏为皇后。同治十一年,同治帝已经17岁了,到了立后成婚的年龄。慈安看中了淑静端慧、容德俱佳的崇绮之女阿鲁特氏,而慈禧则看中了年轻俏丽、姿性敏慧的凤秀之女富察氏。两人各执己见,最后决定由同治帝自己决定。结果同治帝采纳了慈安的意见,同意立阿鲁特氏为皇后。此事表明了慈安在宫中、在同治帝心中的崇高地位和影响力。
相关参考
慈安太后与慈禧太后有什么关系慈禧和慈安都是咸丰的妃子,而慈安是皇后,慈禧是太子的母亲。咸丰死后,她们俩都被尊为皇太后。慈禧为西太后,慈安为东太后,她们俩是咸丰的正室与侧室的关系。慈安,即孝贞显皇后(1
为什么会有慈禧太后和慈安太后两个太后?慈安太后,她是咸丰亲自封得的皇后。咸丰去世后,皇帝的位置就传给了载淳,慈禧是载淳的母亲,载淳号为同治帝,慈禧就被封为了皇太后。所以会有慈禧太后和慈安太后两个太后。
咸丰皇帝驾崩后,年仅6岁的载淳即位,由于同治皇帝年幼,咸丰临终前令八位大臣与慈安、慈禧两宫太后共同辅政。原本这是咸丰帝为了让八位大臣和两宫太后互相制衡,既不让大臣独揽朝政,又防止后宫专政,看似两全其美
本站网:小编整理了一些关于“慈安太后与慈禧太后是什么关系,一个是咸丰的皇后一个是贵妃”的详细内容,方便你详细了解!大家应该听过清朝同治年间,两宫太后垂帘听政的故事吧。这两位太后就是慈安太后和慈禧太后。
慈安太后,钮钴禄氏,满洲镶黄旗人。天生就是个贵族,在咸丰二年钮祜禄氏被封贞嫔,后来又加封为贞贵妃,她为人幽闲静淑,举止端庄,口木讷不善言辞,在众妃嫔中从不争宠,很得咸丰皇帝的尊重,不久就被咸丰帝立为皇
据《清史稿》,咸丰六年,咸丰宠妃那拉氏(也就是后来的慈禧)生了一个儿子,这个名叫载淳(后来的同治帝)的娃娃,也是皇长子,当立为太子,可是大臣肃顺等人担心其母将来专权,劝咸丰学学汉武帝,「”立子杀母”以
咸丰帝去世之前,既怕八大臣会谋权篡位,又怕慈禧擅权专政。于是,他一方面安排八大臣“赞襄”政务,另一方面又通过控制在两太后手中的“朱批”御玺来牵制八大臣。据说咸丰还在世的时候,就发现慈禧为人心狠手辣,害
导读:慈安太后是正宫娘娘,是后宫的一把手,位于太后之前。慈安,钮祜禄氏,满洲镶黄旗人,广西右江道穆扬阿之女。生于道光十七年七月十二日(1837年8月12日)。慈安比慈禧小两岁。咸丰二年(1852)二月
阎姬为什么身为一个皇后还斗不过一个宦官?主要是因为以下三个原因:第一、早年的善妒为后来的失败埋下伏笔。第二、虽然受宠,但是却没有生下自己的儿子,所以汉安帝去世以后,阎皇后手里就没有太多的权力。第三、男
一说到慈禧,几乎无人不知无人不晓,但是对于不太熟悉的历史的朋友来说,提到“慈安”,很多人便开始摇头了,所以笔者很有必要普及一下“慈安”到底是何许人也,以便周知。慈安太后,又称之为孝贞显皇后,钮祜禄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