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三元里抗英斗争
Posted 鸦片战争
篇首语: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什么是三元里抗英斗争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本文目录
什么是三元里抗英斗争
各位高考备考生你知道什么是三元里抗英斗争吗?又知道它发生在何处吗?如果你还对这个知识点还不了解的话,就一定要认认真真的来看小编为你准备的三元里抗英知识点。
【三元里抗英斗争】
三元里抗英事件是第一次鸦片战争时期英国军队与非官方武装力量间在广州市郊外三元里发生的冲突事件。
【三元里抗英斗争带来什么影响】
5月31日,三元里一带人民再次将四方炮台重重包围,龟缩在四方炮台中 的英军派奸细混出重围,向清朝政府求救。奕山立即派广州知府余保纯带领南海、番禺知县出城为英军解围,佘保纯等用威逼利诱的手段强迫群众队伍解散。6月1日, 英军撤出了虎门。义律发出告示,恐吓百姓“后勿再犯”。当地百姓当即在商馆前贴出《申谕英夷告示》,痛斥英国侵略者,并警告他们,若敢再来,“不用官兵,不 用国帑,自己出力,杀尽尔等猪狗,方消我各乡惨毒之害也”!
1841年夏,三元里抗英斗争结束不久,广州人民就在广州北郊石井建设立升平社学。随后,东北各乡建立起东平社学,城南建立起南平社学,河南成立了隆平社学,广州城里也成立出现了城厢社学。继广州之后,在南海、番禺、从化、花县、增城等地, 也都组织起名目不同的社学,动员的民众多达数十万人。参加社学的基本群众是农 民,其次是手工业工人和店员,还有不少爱国人士士绅。他们“踵寓兵于农之法”,“无事则负耒力田,闻警则操戈御侮”。这些社学组织并无统一的领导机构,只是在 抵御外侮、保卫家乡的共同目标下,相互联络,守望相助。
【三元里抗英的意义】
三元里抗英事件是近代史上中国人民第一次自发的大规模抵抗外国侵略的斗争,表现了中国人民不畏强暴、抵御外敌的爱国精神。三元里人民的抗英斗争,是近代中国人民第一次大规模的反侵略斗争。
它对英国侵略者的沉重打击,极大地鼓舞了中国人民不畏强暴,敢于同西方列强拼搏的斗争勇气。它是近代中国人民反侵略斗争的第一面光辉旗帜。
【三元里抗英练习题】
1、三元里抗英斗争发生在(A)
A、1840年6月
B、1841年5月
C、1842年8月
D、1843年1月
2、在鸦片战争中人民群众自发的抗英斗争发生在(A)
A、广东三元里
B、天津白河口
C、广东虎门
D、南京下关
3、在鸦片战争中人民群众自发的抗英斗争发生在(A)
A、广东三元里
B、天津白河口
C、广东虎门
D、南京下关
4、三元里人民抗英斗争发生在(A)
A、第一次鸦片战争期间
B、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
C、中日甲午战争期间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期间
本栏目给各位考生提供的有关三元里抗英的知识点大家一定要牢牢的记住,这些知识点常常会出现在考试题中。随后,我们还会为各位高考生提供更多备考资料,有兴趣的考生请提前关注精品学习网高考历史栏目!
中国历史 中国近代史·历史事件·三元里人民抗英斗争
中国近代史·历史事件·三元里人民抗英斗争
鸦片战争中最大的一次群众自发的抗英斗争。三元里是广州北郊离城2.5千米(5里)的一个村庄。1841年5月27日《广州和约》订立,激起广州城乡群众的反抗。29日小股英军窜到三元里一带骚扰,被群众击毙十余人。为防止英军寻衅报复,村民在三元古庙前集会,决定组织起来抗英,以庙中黑底白边的三星旗为令旗,“旗进人进,旗退人退”,“打死无怨”。举人何玉成通过“社学”的渠道柬传附近103乡群众共同战斗。30日清晨,三元里及各乡群众数千人手持锄头、铁锹、木棍、刀矛、石锤、鸟枪,向英军盘踞的四方炮台佯攻,然后按预定计划将敌人诱至丘陵起伏的牛栏冈。是时埋伏在附近的八千群众应声冲出,将敌人团团围住,发动猛攻。城郊的纺织、打石工人及部分爱国士绅闻风加入,林福祥为首的水勇500余名也赶来参战,“转眼间,来会者众数万”。中午雷雨大作,雨水淹没了小路,敌军的火药全被淋湿。义勇乘势将英军分割包围,进行肉搏,击杀少校毕霞,伤毙英军近五十名,缴获大批战利品。溃散的敌人直到晚上九时才逃回炮台,但义民跟踪追击,复将炮台层层包围。31日番禺、南海、花县、增城等县的数万群众也前来参加围歼四方炮台敌人的战斗。英军龟缩炮台内无计可施,只好派汉奸混出重围向清政府官员求和。奕山即派广州知府余保纯替侵略者解围。在他的分化瓦解、威胁利诱下,地方士绅首先动摇退却,有些群众也受骗散去。这样侵略者才得以狼狈撤走。三元里人民的抗英斗争是近代中国人民自发武装起来反抗外国资本主义侵略的第一个胜利战斗,充分表明了中国人民不屈服于外国侵略者的大无畏反抗精神和强大力量。
相关参考
三元里抗英斗争 近代中国人民第一次反侵略斗争 鸦片战争期间,广州城郊人民自发的武装抗击英国侵略者的斗争。1841年5月下旬 (清道光二十一年四月上旬),奕山与英国侵略者订立屈辱的《广州和约》。广
1841年5月27日《广州和约》订立,激起广东人民的武装反抗。29日,盘踞四方炮台的小股英军,窜到广州城北5公里的三元里抢劫行凶,调戏妇女。村民鸣锣告警,菜农韦绍光等群起抗击,当场打死敌人10多名,其
一八四一年五月三十日,以三元里村为代表的广州北郊人民的抗英斗争,是中国人民自发的反侵略斗争。从军事角度来总结,有其特点和意义。>> 三元里义勇队伍的抗英战斗,从英军方面看,它是广州战役的一部分,
1.八年级上册历史第一主题列强的侵略和中国人民的抗争三元里抗英斗争:1840年6月,英国发动对华鸦片战争。1841年5月24日,英国侵略者在广州市西郊增埗泥登陆,25日侵占了城北多个炮台,并以观音山翻
和在广州的情况相似,英国侵略者虽然在东南沿海地区同清朝军队作战中占了便宜,它却不可能抵挡当地中国人民群众的抵制和还击。>> 侵略者进攻镇海的时候,浙江沿海人民自发组织起来,封锁和防守海岸,击退英
在第一次鸦片战争期间,虽然清政府整体失败,甚至丢失香港岛,但在台湾却收获了罕见的胜利。1839年6月,林则徐虎门销烟,关闭中英贸易通道,触怒了大英帝国,英国内阁批准“报复”,随即出兵。总的来讲,英军所
1.中国近代史顺口溜(一)中国近代史,七十又九年。鸦片战争起,以此为开端。英美贩鸦片,林则徐禁烟。三元里抗英,虎门炮台战。道光搞妥协,《南京条约》签。赔款割香港,五口通商船。(二)一八五一年,连绵逢大
镇江之战是第一次鸦片战争中对英军的最后一战,更是整场战争中对英军造成最大伤亡的一战,相较于现代宣传虽多实则战果寥寥的三元里抗英,此战清军以少敌多,打出了一鸦十二次大战役中最顽强的一战。镇江之战镇江,古
第一次鴉片戰爭爆發至第二次鴉片戰爭結束期間重大事件1839年林則徐編寫《四洲志》1840年第一次鴉片戰爭爆發1841年廣州三元里人民抗英戰爭1842年第一次鴉片戰爭結束中英《南京條約》簽訂1843年中
...也是非常受人关注的。她的祖父在鸦片战争中参加过广东三元里斗争的义勇,因斗争失败遭到清朝官军的抄捕。她一家只好辗转逃到四川成都的亲戚“廖剪刀”舍下寄居,才得以脱离官军的逮捕。最后,在石板滩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