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昌起义爆发后,清未的各大报刊都发表了什么言论
Posted 武昌
篇首语:别裁伪体亲风雅,转益多师是汝师。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武昌起义爆发后,清未的各大报刊都发表了什么言论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本文目录
武昌起义爆发后,清未的各大报刊都发表了什么言论
十九日汉口俄租界中先发见炸弹忽然爆烈,即查有革党起事谋画,此信即传至武昌,严行搜捕,连拿三十余人,半系兵士,且将中三人正法,因激成大变,不可制止。正在轰闹之时,忽报有人以炸弹三枚抛掷督署,各衙及电局同时起火,闻武昌城外营房亦皆被焚。(同上)
(图)《民立报》,对促成辛亥革命的发生、发展都起了极为重要的作用
根据武汉地区革命组织共进会、文学社联合大会的决定,起义原定 10月 6日(中秋节)举行,由于湖广总督瑞澂已有戒备,起义总指挥部决定改期于 10月 11日(八月二十日)起事。但 10月 9日(八月十八日)中午,共进会负责人孙武在汉口俄租界宝善里 14号机关装配炸弹,不慎爆炸,多人牵连被捕。 10月 10日(八月十九日)晨,彭楚藩、刘复基、杨宏胜三人被害。当晚,工程第八营响起了第一枪,起义全面爆发。 10月 11日(八月二十日),起义军攻占督署,瑞澂逃往楚豫兵舰,第八镇统制张彪逃往汉口,《民立报》的上述报道虽然简略,但除少数情节有误外,大体正确。
10月 13日,于右任以骚心为笔名撰写了《长江上游之血水》的短论。文云:
秋风起兮马肥,兵刃接兮血飞。蜀鹃啼血兮鬼哭神愁,黄鹤楼头兮忽竖革命旗。噫!长江上下游,七、八月间真多事哉!吾其歌乎?吾其哭乎!
又云:
呜呼!蜀江潮接汉江潮,波浪弥天矣!吾昨日登吴淞江口,而俯视长江,滚滚者皆血水也。此三日间天地为之变色矣!噫!
革命党者,万恶政府下之产儿,故有倒行逆施之政府,欲求天下不乱而不得。何也?制造革命党也。
天乎!天乎!谁为祸首,使天下糜烂至此,政府尚不自罪!
武昌起义使于右任喜悦万分,透过字里行间,我们也仿佛可以看到他那颗怦然跳动的心。但是,上海当时还处在清政府的统治之下,因此,于右任的这篇文章又有写得含蓄的一面。它主要指责清政府,而没有直接表示支持革命。
(图)宋教仁,《民立报》主创主笔,伟大的民主革命先行者、中华民国的主要缔造者,民国初期第一位倡导内阁制的政治家
14日,《民立报》刊出署名渔父(宋教仁)的社论《交战时之中立论》,欢呼“外国竟承认革命军为交战团体矣,竟为革命军守中立矣”,同时,刊出黎元洪小照,支持革命的态度更趋明朗化。不仅如此,它还在专电栏刊出伦敦、东京两地“关于中国变乱的要电”。《泰晤士报》称:“中国全国人民皆深藏反对不良政治之志,此次流血,实于中国救亡之前途大有裨益。”东京各报称:“此次湖北革命军举事之得机,进行敏捷,并称其严行军律,不扰害外人生命财产,保护人民治安,深合文明举动,其程度实在土尔其、墨西哥之上。”在“中国变乱”的标题下,借外报之口宣传武昌起义的正义爱国性质和“文明”程度之高,具见编者的匠心与苦心。
《时报》
1904年 6月 12日创刊于上海,创办人为狄葆贤,该报最初接受康有为、梁启超资助,但言论并不尽为康、梁所满意。从主要方面看,它是江浙立宪派的喉舌。武昌起义,对于该报说来,颇有事出意料之感。因为 10月 11日,它还发表文章,批评清政府湖北当局“疑心生鬼,庸人自扰”,但是起义竟然发生了。 10月 12日,该报发表了一组“专电”其主要者为:
◆湖北革命党联合第八镇新军,昨晚(十九夜)起事,向督署围攻,抛掷炸弹,全署被毁。瑞督保卫队保护出城,不致遇难,现移驻楚豫兵轮(二十日午刻汉口专电)
◆先是革党在武汉密谋举事,数月前勾通军队,输运军械,种种布置,本定于四月间与广州同时响应,嗣因广州失败,鄂防严密,故暂静状。此次川乱,鄂军纷调入川,省城空虚,故乘机起事。初定十五日,继又改期十八,拟围攻督署,旋为英、法、德领事侦悉,密向瑞督告变,十八日下午遂下令闭城搜拿,先在小朝街拿获三十余人,内有女党二名,并搜出炸弹多枚,讯明首要三人,先行正法。次日仍闭城查搜,革党见谋已泄,故即于是日下午起事。(二十日戍刻汉口专电)
(图)康有为曾经是《时报》的资助人之一
《时报》是大报馆,它在汉口有记者,所以能从 10月11日午刻至戍刻不断发电。它所发的消息,也大体正确。
当日,该报发表了署名“冷”的时评——《意料之外》,文云:
德法不交战而意土交战,出人意料之外;湘粤不抗路而四川抗路,出人意料之外;成都不失守而武昌失守,尤出人意料之外;广州不失守而武昌失守,更出人意料之外。呜呼,自今以往,出人意料之事,岂第止此哉!然而政府则犹梦梦!
冷,即《时报》主笔陈冷血。他的这篇时评写出了武昌起义给予人们的巨大震动,作者并预言,“出人意料之事”将不断发生,表现了一个报人的特殊敏感。次日,作者再次发表题为《黄兴与荫昌》的时评,文云:
武昌失守,汉阳又危,革命军既有兵队,又有军械,与政府俨然有对峙之势矣,而政府亦以对峙相待,命陆军大臣统近畿军队乘车而下,相见于江汉之间。是役也,南北战欤?人民与政府战欤?革命与专制战欤?其胜其败,势将大异。
本文以提问的形式指出了战争的性质,并且预言它的胜败将深刻地影响中国大局。
作为江浙立宪派的喉舌,《时报》不赞成武昌起义。 10月 13日,它曾发表社论,要求清政府惩办主张铁路国有的盛宣怀等人以挽回民心,消弭革命。但是,江浙立宪派在四次国会请愿运动均遭镇压,特别是清政府组成皇族内阁之后,又有同情革命的一面,因此该报 10月 14日起特辟专栏,报道武昌和各地起义情况,透露了这个政治派别向革命转化的趋势。
《申报》
(图)《申报》,是近代中国发行时间最久、具有广泛社会影响的报纸之一,是中国现代报纸开端的标志
1872年创刊于上海,最初创办人为外商, 1906年归席子佩所有,它的政治态度较保守。 10月 12日,该报在专电栏以《武昌失守》为题发表了一组电讯,其主要者为:
◆鄂垣节前即传革党起事,初定 16日,因严防未得逞,旋改 18日,又为密探侦悉,捕获革党 20余人,起出炸药数十箱。党人知事败, 19日即约同新军仓猝起事,城中兵单遂失守。
◆鄂省城内新军全行叛变,前日调防督署之马步工兵各一队,于轰攻督署时倒戈而起,与署内防兵力战,旋将防兵击逃,署亦焚毁。
◆革党轰攻各署,传系黄兴为首,各党人均猛勇力前,虽死弗却。
《申报》所发消息,虽然是客观报道,但“未得逞”“全行叛变”等字样仍然表达了该报的立场。值得指出的是,该报有闻必发,并不纯以编者喜恶决定去取。有些消息,如“各党人均猛勇力前,虽死弗却”,倒正确地反映了革命党人的英勇无畏精神。
呜呼!川乱未已,鄂乱又起,何今日祸变之多耶!夫春间粤乱犹在沿海,此次川乱偏于西隅,今则革党势力已蔓延于长江流域矣!其情形之危,更非川、粤乱可比。因纪昨日本埠纷扰情形于此,愿当道者速有以敉平之也。
(图)《申报》曾约请鲁迅、矛盾等名家撰稿
省城陷,总督走,督署毁,张彪伤,武昌之革命已成为一发难收之势,此其事为革命党举事以来最为成功之事。
本文不称“叛变”,而称“革命”,显示了作者对革命党人有一定的理解和同情。自 1895年广州之役以来,革命党的多次军事行动都失败了,武昌起义一开始就气势不凡,因此,作者誉为“革命党举事以来最为成功之事”。文章接着分析四川和广东、湖南等地的情况,认为必将联袂而起。文章说:“满地乱机,如散炸药,今复动以武昌之变,安有不受燃而火发者!”这一估计,迅速为历史的发展所证明。
13日,《申报》在专电栏内刊载了革命党人一通告示的“大旨”,文称:
凡有藏匿官员或伤害外人,或欺侮商民,或阻碍商务,或屠杀人民,或焚击汉口外国义勇军者,均须枭首;凡有接济革党粮食、军火,或保护汉口外国租界及外国教堂,或以敌人行动报告革党者,均有酬赏。下署黄帝 4609年 8月某日。
《大公报》
(图)《大公报》,创刊至今已有过百年历史,民国时期,是当时中国最具影响力的报纸之一,总体上对国民党持支持态度
1902年 6月 17日创刊于天津。创办人为满族人英敛之。该报主张爱国维新,实行君主立宪,反对革命共和。 10月 13日,该报在“要闻”栏内,以《武昌革党起事之警电》为题,发表了瑞澂致内阁、军谘部、陆军部请代奏的电报,在“谕旨”栏内发表了摄政王代拟的“上谕”,指责瑞澂“毫无防范,预为布置,竟至祸机猝发,省城失陷”,命其“戴罪图功”。同日发表署名无妄的《闻评》说:
粤乱甫平,川乱旋起;川乱未已,鄂乱又生。乱机之伏,几如遍地火星,随处可以触发。“我瞻四方,蹙蹙靡所骋。”其今日之谓欤!
《大公报》的政治态度也较保守,因此,黄花岗起义、保路运动、武昌起义一概被其视为“乱”,但它指出当时中国的形势:“几如遍地火星,随处可以触发”,这和《申报》的估计如出一辙,说明有识者已经普遍感到了一场风暴的来临。 14日,该报以《武昌乱事近闻一束》为题刊发了一组消息,其较重要者有:
◆兹闻当工程营兵变时,张彪督队开枪,其将士竟无应者。
◆又闻汉口昨日又有警报到京,略谓汉阳兵队又与匪党联合,铁工各厂已被占据,该匪党竟敢照会驻汉各领事并张贴告示,谓不害商民,不扰外人,违令者斩。
◆又闻此次谋乱之鄂军,实系步队二标、炮队一标、工队一队,共有六千人。现马队、辎重队恐难免怂恿通气。叛军占据省垣后,兵械、仓栈、工厂,均在握中,叛军炮队,炮数略有一百余尊,其中内一营系山炮,故枪械子弹极为丰富。
◆又闻革命领袖即籍隶湖南之黄兴。黄兴者,革命中最激烈之人物,粤滇举事皆其主谋。本年攻击粤督衙署,败后逃至新嘉坡,募捐军饷,再到上海,来往沪汉之间专务鼓励同志、党员。
(图)黄花岗起义,1911年4月27日下午5时30分,黄兴率120余名敢死队员直扑两广总督署,发动了同盟会的第十次武装起义——广州起义
在上述各项消息中,除一处称“革党”外,其他均移“革匪”“匪党”,可见该报的政治立场,亦可见北方高压的严重。值得指出的是该报将黄兴视为武昌起义的领导者,除了因黄兴领导黄花岗起义声名显赫外,也和武昌文学社、共进会的负责人长期埋头苦干不为人知有关。
武昌起义后,清政府迅速决定命正在永平秋操的第四镇统制王遇甲率二、四两镇新军各一部星夜赴援,命陆军大臣荫昌迅速赶赴湖北指挥各军扑灭起义,又命海军提督萨镇冰率领海军和长江水师开赴武汉江面配合。《大公报》不赞成清政府的这些“以杀示威”的做法,于同日发表文章,要求清政府“幡然悔悟,实力改革,与国民相见以诚”,认为这样才可以“夺去革命之标帜,而弥天大祸可或挽回”。
当日《大公报》有《京师戒严之所闻》一文,可见清政府张皇失措的状况。文称:
日昨政府以武昌失守,革党势甚汹涌,京师不得不先事预防,业经拟定数则:(一)责成民政、邮传两部对于京汉、京奉等火车,须严行取缔侦查。(二)责成邮部对于外省到京电报信件如稍可疑即予扣留。(三)责成民部通饬各区警兵一律荷枪守望,遇有形迹可疑之人须严加盘问。(四)责成学部严密调查此次游学生以及各省到京复试学生身家履历,试毕即行出京,各回本籍。(五)责成军谘府、陆军部对于驻扎近畿陆军严防暴动。以上各条办法,当即分饬遵办。
《盛京时报》
(图)《盛京时报》收罗泛博,对当时我国内政、外交、经济、军事、文化、教育、社会风情等,特别是对当时中国发生的重大事件,均有详略不等的报道
1906年 10月 18日创刊于奉天(今沈阳)。创办人为日本人中岛真雄。 10月 14日,该报在“中外要电”栏内刊出了有关消息。
一为《武昌叛乱志详》,文称:
据汉口来电, 19日傍晚,革命党约 300人潜伏武昌,突袭督署,并随处纵火,督署及藩司署均被烬。瑞莘帅及岑西林均逃汉口,或谓瑞莘帅避难军舰。湖北新军勾通革党,经瑞督调遣,抗不应命。军营秩序坏乱,统制张彪闻为部下兵弁之所枪毙。
一为《武昌叛乱续报》,发表消息 13则,均为自上海,兹录其数则:
◆湖北新军之叛乱者计炮队二营、步队一营及工程、辎重等队,尚有官军仍
留武昌者,现已一并加入革命军矣。
◆督署已被焚去,藩司亦被捣毁,所有库藏尽为匪党劫夺,现省城全为革军之所占据。
◆革命军先锋计 5000人,现向汉阳猛攻。占据汉阳铁工厂,而汉阳遂失守。
该报当日中外要电中还有一条《孙文在沪消息》,文云:“传闻革命领袖孙文潜在上海,现拟在某处相机起事(上海)。”消息虽不准确,但却说明了孙中山的影响。
(图)孙中山,中国近代民族民主主义革命的开拓者,中国民主革命伟大先行者,中华民国和中国国民党的缔造者
除报道有关消息外,该报第一版以显著位置发表了题为《论武昌失守事》的论说。论文首先说明武昌失守,并非“兵变”,而是革命党“混迹于各军队中,因而乘机以起事”;接着说明,革党的势力有增无减,失败一次,增加一次,绝不可能一扑即灭。
论文的主旨在督促清政府真正实行立宪,它说:
革命之势方弥满若是,求所以消弭之者,盖惟促宪政之进行,须不复蒙饰假面具以欺惑人民,则亦其要事也。若事事求胜乎吾民,一切措施,又率反吾民之所欲,则人民倾向于革命之意思多,少数之效忠尽顺,又复何能为狂澜之挽也乎?
该文要求清政府“不复蒙饰假面具以欺惑人民”,可见清政府的所谓“预备立宪”云云,早已信用扫地,没有什么人当真了!
《正宗爱国报》
1906年 11月 16日创刊于北京。创办人为丁国珍。该报以尊君、尊孔、尚实、提倡公益、劝学、劝工为宗旨,“净用白话”。由于处在清王朝的辇毂之地,因而对武昌起义的报道极其谨慎。10月 12日,它在“电奏”栏内刊登了瑞澂 10月 10日致内阁、军谘府、陆军部的电报,在“宫门抄”“电旨”栏内刊登了 10月 11日的“上谕”。除此之外,别无反应。 10月 13日,它在《国事要闻》栏内刊发了题为《武昌失守之警闻》的报道,文云:
◆本报昨天所登湖广总督电奏,闻系 19日午前所发,枢府察阅来电,有“弭患于初萌,定乱于俄顷”等语,深为庆幸。故 20日上谕,慰勉甚厚。不料是日忽得武昌失守消息,谓 19日下午,武昌突有大帮匪徒,扑攻省城各署,所有驻省工程营,辎重队等新军,率皆叛附匪党。总督瑞澂,经警队保护出署,当晚即乘兵船,逃往汉口。
◆又一消息。昨日上午,枢府接到鄂督自汉口来电,系 19日晚发,报告此事情形甚详,末言身在疆吏,不敢以一死塞责,不得已暂驻汉口,拟收集散军,力图恢复。惟现仅警队百余名可资心腹,此外新军,不敢谓人人通匪,亦不敢谓人人可用,迄速调派北洋劲旅数营来汉,藉供调遣等语。
(图)黎元洪是辛亥革命武昌首义的都督
上述报道,基本上根据清政府方面的官方文件,但是“大帮匪徒”“率皆叛附匪党”云云,却相当真实地反映出革命党人的巨大声势,瑞澂所称“仅警队百余名可资心腹”等语更突出地反映了这位总督的狼狈处境。
同日,该报还在《本京要闻》栏内以《警厅注重治安》为题报道云:
内外厅丞因武昌革党暴动,京城地区亟应先事预防,以保治安,日昨特颁紧急训令,通饬各警区一律遵守,志其大略于下:(一)各区巡警一律带枪守望,应用枪子,有无缺少,随时禀请颁给。(二)各区添设马巡,严密梭缉。(三)各区界内王大臣府等添设守卫。(四)各府等出入随从,均须悬挂腰牌,巡警得以随时稽查。(五)添派马巡,应给薪水一律加倍。
此项报道亦可见当日清政府张皇失措的情形。
在此之后,该报关于武昌起义的报道突然中断,其原因在于清政府下令“暂缓登载”。
10月 15日该报刊登“示谕”云:
外城巡警总厅本月 22日奉民政部扎开,准陆军部咨开,闻查鄂省近有匪徒滋事,意图倡乱,现已派兵剿办,京师五方杂处,诚恐无知愚民散布谣言,希冀煽惑,应即严加防范,以镇人心,相应咨行查照,预为防范,为希传知在京各报馆,关于此次鄂省匪徒倡乱情事,暂缓登载等因到部,扎饬遵照,仰即遵照,暂缓登载可也。切切此谕。
俗话说,纸里包不住火。清政府的“上谕”“电奏”等官方文件已经首先泄露了秘密。当时,邮电、新闻等行业又已经初具规模,巡警总厅的老爷们以为一纸“示谕”就可以遮住天下人的耳目,真是愚蠢得可以。革命的雷霆之声岂是捂得住的呢?
为什么在鸦片战争后紧接着就爆发太平天国运动?
1851年,鸦片战争的余波才刚刚平息下去,民间就有一股势力在长期的准备之后发动了起义。这场起义就是洪秀全领导的金田起义,于是一场长达14年的动乱就开始了。许多人点评太平天国的运动时都认为太平天国运动其实是鸦片战争的回声。其实任何事情的发生都有其因果缘由,太平天国自然不是无缘无故就发起的。这样一场声势浩大的运动也不是几个民间领袖呼喊了几声口号就能搞起来的。那么,为什么在鸦片战争后紧接着就爆发了太平战争呢?这场最后耗尽了中国国力的动乱是经过长时间酝酿的社会现实再加上洪秀全的蛊惑、煽动才兴起的,但是具体背后更深刻的缘由要从当时的社会背景说起。
一、大量白银的外流,造成了货币的贬值
在18世纪初,那是的鸦片贸易还没有发展到肆虐的地步,当时中国向西方出口的茶叶、瓷器、丝绸等商品,可以换来大量的白银。每年都有大量的外汇流入中国,这些钱在200万两至300万两之间。英国人当然不会让中国得这个便宜,在嘉庆皇帝在在位的末期,中国的鸦片走私开始逐年上升。到了1838年,每年流入中国的鸦片高达4万箱。接下来便是林则徐的禁烟和那场让大清国颜面扫地的鸦片战争,其实那2100万的赔款对于当时的清朝来说不是什么太大的问题,要命的还是鸦片。
由于中国不再禁止鸦片,所以进入中国的鸦片数量在战争以后,增加到了每年5万箱。这些鸦片每年都会从中国带走白银1000万两以上,大清国就是这样被列强逐渐吸干了。白银的大量外流造成了铜币的贬值,在1839年,一两白银能兑换1600文铜钱;但是到了1850年,一两白银却能兑换200文铜钱。朝廷征收赋税只有白银不收铜钱,而农民们只有铜钱没有白银,因此只能选择无奈的兑换。这一进一出以后,农民们的负担增加了三分之一。后来负责镇压太平天国的曾国藩曾在自己的日记中写道:“昔日卖米三斗,输一亩之课而有余;今日卖米六斗,输一亩之课而不足。”这样的压榨之下,农民们不反抗才怪。
二、严重的土地兼并情况
在那个时代,农民拥有的土地不多,大部分土地都在那些地主大户手里。当年的民谣充分说明了问题:“农民背上三把刀,徭役苦,租米重,利钱高。”当时很多农民只能租种地主的耕地,农民们出来需要交纳朝廷规定的赋税以外,还要交纳地主规定的佃租。遇到灾年,农民们自己尚且吃不饱,根本没有能力交纳赋税和佃租。地方官员为了完成自己的征收任务,派出衙役四处追讨。针对这种情况,曾国藩也有记录:“力役四出,昼夜追逼,鞭扑满堂,血肉狼藉。”
地主们的手段更狠,他们会把农民积欠下来的佃租利滚利的计算,最后的数字是起初的好几倍。太平天国运动为什么会偏偏发生在广西,这也是有原因的。广西地区山地多、耕地少,根本无法实现人人耕种。在太平天国的起义的地方金田村,一共有750亩耕地,其中地主就占了662亩。在这样的情况下,农民们的生活可想而知。这样的情况不仅仅是在广西地区,在中国的大部分地区几乎都是这般情景,有的地区甚至更加严重。
三、天灾不断,引起了农民暴动
在鸦片战争以后的十年里,老天也不帮忙。在中国连续出现了水灾、旱灾和蝗灾,这下子农民们的负担更重了。很多农民不堪重负开始逃亡,沦为了乞丐和流民,有一些人被当做奴隶买到了美洲和澳洲。在1842至1850年的8年里,清朝内部发生了110次农民起义,其中以广西地区最为激烈。1848年,广西超过一半的府县都爆发了农民起义,但是由于相互之间缺乏配合、各自为战,最后先后被清廷镇压和安抚。这也给正在活动的洪秀全提供了战例,不能自己单干,需要联合。
洪秀全之所以选择广西地区,也有深刻的原因。
洪秀全最初是在广东活动的,但是广东开埠比较早,对外交流的时间也很长了,当地人民的开化程度是很好,所以洪秀全没有那个水平去实施蛊惑煽动,于是洪秀全便转战了广西。这一带因为其地理位置的原因,相对是比较封闭的,当地人民对西方的了解也没有足够的认知,而且广西地区少数民族人数很多,矛盾更复杂,斗争更激烈,是非常好利用这种情绪去煽动的。于是洪秀全就这样拉起了自己的队伍,等行动缓慢的清朝廷了解到这股势力时,洪秀全已经坐大了。洪秀全甚至在清朝准备动手围剿他之前就先自己提前动手了,于是这一场动乱便不可避免地席卷了中原大地。
相关参考
...口号就能搞起来的。那么,为什么在鸦片战争后紧接着就爆发了太平战
清代原由户部理财,清光绪三十二年(公元1906年),改组部院各衙门,将户部更名为度支部,列衔于户部之上,其原掌管的民政事划归民政部,主管官为度支大臣,另有左、右侍郎和左右丞、左右参议;下设承政、参议二
50年代以来,西方国家,特别是美国政界人物发表了大量有关和平演变战略的言论。前美国国务卿杜勒斯是这一政策的最积极的鼓吹者和推行者。因此,他的关于和平演变的言论是有代表性的。杜勒斯 1956年苏共
50年代以来,西方国家,特别是美国政界人物发表了大量有关和平演变战略的言论。前美国国务卿杜勒斯是这一政策的最积极的鼓吹者和推行者。因此,他的关于和平演变的言论是有代表性的。杜勒斯 1956年苏共
中国海军的惨烈抗战,宁愿自沉也要日军付出代价,上了岸依然战斗
原创不易,请随手关注!作者:毅品文团队一恒独步,无授权禁转!中国海军的抗战史,可以说是一部悲壮的激情剧。当1937年「”卢沟桥事变”爆发后,日本驻华公使就狂妄的发表过这样的言论「”如果中国海军保持中立
中国海军的惨烈抗战,宁愿自沉也要日军付出代价,上了岸依然战斗
原创不易,请随手关注!作者:毅品文团队一恒独步,无授权禁转!中国海军的抗战史,可以说是一部悲壮的激情剧。当1937年「”卢沟桥事变”爆发后,日本驻华公使就狂妄的发表过这样的言论「”如果中国海军保持中立
皇帝都是万人之上一人之下,我们知道,当皇帝是很牛的,但皇帝是一个危险的活,万一倒台,那就是死皇帝莫死贫道了。比如第一个皇朝,秦朝,早在秦二世的时候,就把兄弟姐妹们杀了一个干净,现在咸阳附近发现了一些王
清王朝在宣统三年(1911)覆灭,固然因革命的冲击所致。需要进一步追问的是,清王朝何以在武昌起义后迅速土崩瓦解?如张謇所慨叹:「”自古迄今,丧国未有若是之易者也。”时人将太平军攻破武昌时官绅效忠清廷的
武昌起义爆发之后就像袁世凯于戊戌变法期间突然「”扬名”一样,他的儿女亲家黎元洪,也是于武昌起义爆发后一举成名。有意思的是,两人当时显然都不愿意暴得这个大「”名”,然而其「”名”却还是不期而至。世事难以
小提示:中秋节快到了,从本周到中秋节本账号将发表4篇关于此节的文章,文章基本都已经写好。按节奏先后发表。关于元朝的谣言特别多,例如「”禁止菜刀”(类似的N户一把菜刀)等。其实许多谣言都是在清朝后期,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