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历史上隆裕太后为什么要答应清帝退位?
Posted 太后
篇首语:历史是知识分子文化活动的结果。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揭秘历史上隆裕太后为什么要答应清帝退位?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本文目录
2、历史人物 隆裕太后同意清帝退位前还有百万大军 隆裕太后为何不一战而是拱手送人了
揭秘历史上隆裕太后为什么要答应清帝退位?
近代史上,隆裕太后是亲眼见证大清朝谢幕的末代皇后,那么隆裕太后为什么要退位呢?又是什么令她忍受满腹屈辱同意在交出权柄的诏书上加盖玉玺的呢?让我们将岁月的年轮倒回一百多年前,重新审视那个在军阀的铁蹄中已然日薄西山的满清王朝。
武昌起义爆发后,神州大地上各种革命运动已然越演越烈,军阀割据,派系斗争不断,北洋军阀取代满清王朝的统治势力,几乎是不可逆转的大势。彼时隆裕太后带着年幼的溥仪皇帝依然居住在紫禁城中,表面上虽然依旧是当时清朝的最高统治者,然而军政大权一概没有,说得更明白点,不过就是一对可怜的孤儿寡妇,任人摆布而已。由于皇族内阁早已解散,此时大清的军政大权完全掌握在身为总理大臣的袁世凯手中。
袁世凯一直野心勃勃,欲先窃取辛亥革命的胜利果实,后恢复帝制,而当时软弱的革命派也希望早日建立共和,由此,经南北议和,双方终于议定:清帝退位、建立共和、优待皇室。命运终究将软弱的隆裕推上了历史舞台。隆裕太后为什么要退位?因为,面对虎视眈眈的满蒙王公,面对袁世凯软硬兼施的逼宫,隆裕束手无策,除了退位,别无他途。亲手断送大清二百余年基业,隆裕痛心疾首,却无可奈何。公元1912年2月12日,隆裕太后迫于北洋军阀的重重压力,终于含泪签发了大清朝的最后一道上谕-——《退位诏书》。至此,大清朝长达268年之久的统治宣告结束,不久之后,隆裕太后也在久病缠绵后郁郁而终。
隆裕太后拟退位诏书前后
1912年2月22日,紫禁城还未走出冬季的阴霾。在乾清宫最后一次御前会议上,隆裕太后亲手颁布退位诏书,宣布清帝退位,标志着绵延中国历史长达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烟消云散,大清朝二百六十八年的国运正式完结。外人或许很难想象,在隆裕太后拟退位诏书前后,受到满蒙王公及北洋军阀怎样软硬兼施的逼宫,因而,纵然这个才能资质皆平庸的寡居妇人对亲手葬送大清二百余年的基业有多不甘心,也只得顺应历史的潮流,在退位诏书上加盖宝玺。
1911年,辛亥革命的爆发为大清朝的倾覆敲响了丧钟,武昌起义的猛烈炮火摧毁了这个腐朽帝国的最后一根支柱。彼时,手握北洋军政大权的袁世凯急于窃取辛亥革命的胜利果实,立刻将矛头指向了上下矛盾重重的满清皇族,迫使无依无靠的隆裕皇太后母子宣布清帝退位,让位共和。1912年1月1日,由辛亥革命核心成员组成的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在南京成立,孙中山就任临时大总统,中国近代史由此进入了民国时期。
在各地越演越烈的革命风潮下,袁世凯再度逼宫,并以内阁总理身份承诺“优待皇室”,隆裕太后在内外重重压力之下,只得妥协,同意签订退位诏书,同年2月22日,隆裕太后当着众王公大臣的面,拟定退位诏书并加盖玉玺,正式宣布退位让国,满朝文武无不悲从中来,痛哭流涕。清帝退位后,曾经轰轰烈烈的大清朝树倒猢狲散,此后的民国迅速陷入军阀混战的乱局之中。隆裕太后在拟定那份令她抱憾终身的退位诏书一年后黯然离世。
隆裕太后是怎样的一个人
大清帝国谢幕的见证者——隆裕太后是怎样的一个人呢?毫无疑问,那是一个悲剧人物。
史书工笔之上普遍记载,隆裕太后其貌不扬,身材瘦弱还有些驼背,光绪帝一点也不喜欢这位年长三岁的表姐,拒绝跟她同房,因而她也没机会生下一男半女,这种事就连手段强硬的慈禧也帮不了她。作为慈禧的内侄女,隆裕太后自然也被归为“后党”一类,每每想到她有可能是慈禧派来监视自己的,光绪便对其更加厌恶,别说男女之间的爱慕,甚至于连最基本的尊重和善待也做不到吧。后人虽对隆裕太后坎坷寂寞的宫廷生活多有同情,然而亦不乏拿她与珍妃作比的论调,既然珍妃是美丽、知性、先进的代表人物,隆裕自然就是丑陋、阴暗、守旧的化身了,甚至有人猜测,珍妃受到慈禧的诸多凌虐,以至于最后将其投井处死,一概都是隆裕出于嫉妒在背后挑唆的结果,这显然是后人有意美化珍妃,妖魔化隆裕的结果。
其实隆裕只不过是个封建社会中比较典型的逆来顺受的妇女,她与光绪的婚姻固然是慈禧一手包办的政治婚姻,可是既然慈禧做此安排,她也只有顺从,并将她从小爱护的表弟光绪视为丈夫,真心真意地对待。光绪因对这段婚姻的不满与慈禧产生矛盾,转而迁怒于隆裕,在她来说也是无可奈何的事,然而她毕竟是皇后,有母仪天下的责任,说她嫉妒后妃,在慈禧面前挑拨离间,实在是冤枉她了。很显然,怯懦如隆裕太后,决计不是这样一个狠毒之人。
隆裕太后葬礼
隆裕太后是光绪帝的皇后,是慈禧太后之弟叶赫那拉-桂祥之女,原名叶赫那拉-静芬,1888年,被慈禧太后钦点完婚,第二年被立为皇后,后来三岁的溥仪继位,静芬被尊为隆裕太后。这个时候溥仪还是一个什么都不懂的孩子,隆裕太后实际上就是权力的实际掌握者。辛亥革命之后,在袁世凯的活动下,1911年隆裕太后颁布了清帝逊位诏书。
1913年2月22日,隆裕太后病逝,享年46岁,当时的国民政府已经是袁世凯做大总统,袁世凯为隆裕太后举行了隆重的国葬,葬礼堪称豪华型的。袁世凯下令全国下半旗致哀三日,文武官员为隆裕太后穿孝二十七日。袁世凯作为大总统亲自臂戴黑纱,举哀致祭。当时的军政要员也纷纷致电对隆裕的病逝表示哀悼。3月18、19两天在大和门前广场举行了全国国民哀悼会,前去吊唁的人达到五万人之多。3月19日国民政府在太和殿举行了国民哀悼大会。灵堂上方设置“女中尧舜”的白色横幅,隆裕像被摆放在灵堂正中,所有外露的梁柱都采用白布进行了包裹。灵堂内摆满了挽联、花圈。灵堂的前后左右站立着穿着清式丧服和现代军服的仪仗队。国民政府决定为隆裕太后设立铜像,以表彰隆裕太后所作出的贡献,各大报纸也刊载了隆裕太后去世的消息,舆论表示惋惜,各国使馆也前去太和殿祭奠,并且也下半旗致哀,由于光绪帝的崇陵还没有完工,所以国民政府将隆裕太后的遗体风风光光的运至河北易州梁各庄行宫内暂安。
隆裕太后的葬礼是异常隆重的,那是因为隆裕太后结束了清政府的统治,国民政府得以统一全国,可以说隆裕太后的决定是利国利民的,是在历史上做出了贡献的。
历史人物 隆裕太后同意清帝退位前还有百万大军 隆裕太后为何不一战而是拱手送人了
隆裕为何同意清帝退位,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
1912年,对于隆裕太后来说是永生难忘的一年。这一年的2月12日,隆裕在养心殿颁布了清帝逊位诏书,清王朝就此退出了历史的舞台。
然而,隆裕太后下诏退位时,清王朝还有百万大军,北京周边也尚在朝廷掌控之中。那么,隆裕为何不与革命军一战,反而同意将大清江山拱手让人呢?
01 表面荣华
隆裕这个太后,做的并不容易。
当年,隆裕之所以能够打败年轻貌美的珍妃,成为光绪的皇后,靠得并非是自己的能力,而是慈禧亲侄女的身份。
有道是:“有一利便有一弊。”慈禧家族的强大实力,虽然让隆裕一举成为中宫之主,但隆裕与慈禧的亲戚关系,也引起了光绪的警觉,以致于隆裕始终被光绪当作慈禧眼线,一生不得丈夫宠爱。
慈禧太后
偏偏慈禧也嫌弃隆裕懦弱无能,搬不上台面,对她十分冷淡。两头受气的隆裕,只得靠着自己微薄的例银,在清宫里小心翼翼的生活。
但隆裕毕竟是正宫皇后,总免不了参加宴会打赏宗亲贵妇,这一来隆裕的例银便远远不够了,可为了皇家体面,赏钱又不能少,最后隆裕的只得让太监将自己的首饰拿出宫去典当,以便维持表面上的荣华富贵。
02 退位让国
表面富贵的日子过得飞快,转眼间到了1908年。光绪与慈禧先后晏驾,隆裕就这么成了太后,与摄政王载沣共掌朝纲。
此时的大清王朝,早已千疮百孔。轰轰烈烈的革命运动,很快在武昌爆发。隆裕为保大清江山,无奈之下只得重新启用袁世凯。
谁知袁世凯上台后,很快提出两个要求。一是要载沣退休回家,二是要隆裕拨付军费。
载沣
隆裕毕竟是妇道人家,哪见过这些阵仗,病急乱投医之下,对袁世凯的条件全部答应,将自己好不容易节约下的私房钱,通通拿给袁世凯做了军费。
谁知袁世凯并不满足,紧接着又要隆裕将京师警卫权与外交财税也交给自己,隆裕无奈之下,只得再次答应袁世凯的全部要求。
按照隆裕的想法,自己厚待袁世凯,又不惜掏空内帑养军队,必能抵挡住革命军的进攻。谁知袁世凯并非清王朝的死忠粉,等他发现隆裕那里再也榨不出油水后,便毫不犹豫的与南方革命军展开了和谈,还将隆裕母子,当作了谈判的筹码。
待到双方谈妥之后,袁世凯便反戈一击,入宫劝隆裕同意清帝退位。为了说服隆裕,袁世凯一方面告诉隆裕法兰西革命时,皇族的可悲下场,逼隆裕“以息兵祸而顺民心”。
另一方面,袁世凯又重金收买了隆裕身边的太监小德张,两人一唱一和给隆裕灌输和平退位的好处,还承诺清帝退位后,依然可以享受外国君主的礼遇及每年四百万两银子的优待。
当时清王朝虽然还有百万军队,但这些士兵中,相当大一部分是没什么战斗能力的八旗绿营官兵,最精锐的北洋军,又被袁世凯完全控制,几乎成为了袁世凯的私人军队。
袁世凯
更重要的是,打仗是需要钱粮的,可大清国库早已经空了,就连隆裕手中的私房钱,也都被袁世凯拿走了,清王朝根本没有开战的经济实力了。
说到底,清王朝手中的牌,实在不多,而隆裕的政治手腕,又绝非袁世凯的对手。最终,袁世凯一番连哄带恐吓,竟逼得当朝太后,哭哭啼啼的表示:“我母子二人性命,都在尔等手中,务要保全我们母子二人性命!”
1912年,隆裕签下了退位诏书。当清王朝最后一次朝会结束时,不少老臣都泪洒当场,担任大清史官的恽毓鼎,更是悲痛的表示“自来亡国,无如是之速者。”
03 愧疚而亡
值得一提的是,就在满清老臣人人心痛祖宗基业不保时,隆裕却依然存着大清没有亡的美好愿望,并且在第二天一早一如往常的上朝垂帘听政。
然而,隆裕一直等到中午,却没有一个大臣前来。望着只有空无一人的朝堂,隆裕忍不住问身边的太监说:“今天,不用上朝吗?”
“袁大人说,往后都不用上朝了”。
冷冰冰的回答,击碎了隆裕最后的幻想。那一天,隆裕不知是怎么回到后宫的。身边的太监,只看到隆裕一路上都在失魂落魄地念叨着“我是爱新觉罗的罪人!我把祖宗基业给断送了!”
隆裕太后
回宫后,隆裕伤心过度,一病不起。哪知一些反对退位的宗室亲贵,还一个接一个的进宫找隆裕理论,结果更是弄得隆裕愧疚不已,病情愈发严重。
1913年,隆裕在自责与愧疚中去世。临终前,她拉着小溥仪的手说:“孤儿寡母,千古伤心,睹宫宇之荒凉,不知魂归何所……汝生帝王家,一事未喻,而国亡,而母死,茫然不知。吾别汝之期至矣,沟渎道途,听汝自为而已。”
或许对于隆裕来说,太后凤冠的太重,她勉强撑着实在辛苦。如今,她终于可以歇一歇了。
参考资料:《清史稿》、《老太监的回忆》
相关参考
广东8000子弟北伐给满清致命一击,隆裕太后无奈下诏清帝退位
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为了推翻清朝,为了革除帝制,为了实现共和。全国各地革命党人纷纷发动起义。10月10日武昌起义爆发,成功占领武汉三镇,湖北军政府成立。在其后短短一个半月全国有15个省脱离清政府,
辛亥革命爆发后,载沣被迫辞去摄政王的职位,隆裕太后独掌国政。虽然她有慈禧的野心,也学慈禧垂帘听政,但是隆裕皇后却没有慈禧太后的才能,只能任由袁世凯的摆布。枭雄袁世凯以利害游说和买通庆亲王奕劻,并以金钱
隆裕太后是清朝末年最苦命的女人,相比于被慈禧害死的珍妃来说,隆裕太后似乎还要不幸,因为她一生都没有得到光绪皇帝的爱,隆裕太后的命运由不得她自己做主。当年她被慈禧太后选进宫中,被册立为皇后,对一个女人来
隆裕太后是慈禧太后的亲侄女,同时也是中国最后一位太后,她代替清帝溥仪颁布退位诏书,清朝灭亡! 最近宫斗剧十分火热,相比于在后宫中斗得死去活来的后宫嫔妃,太后却可以稳坐不动,笑看风起云涌。所以网友
...太后亲手颁布退位诏书,宣布清帝退位,标志着绵延中国历史长达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烟消云散,大清朝二百六十八年的国运正式完结。外人或许很难想象,在隆裕太后拟退位诏书前后,受到满蒙王公及北洋军阀怎样软硬兼施的...
1912年2月22日,紫禁城还未走出冬季的阴霾。在乾清宫最后一次御前会议上,隆裕太后亲手颁布退位诏书,宣布清帝退位,标志着绵延中国历史长达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烟消云散,大清朝二百六十八年的国运正式完结。
清帝退位诏书,《清帝退位诏书》翻译为白话文 考考你们的文学水平
《清帝退位诏书》翻译为白话文考考你们的文学水平《清帝退位诏书》翻译为白话文:宣统皇帝和隆裕皇太后的旨意:之前因为民间义军起兵,各省响应,全国都陷入战乱,生灵涂炭。这次特别命令袁世凯派人与民军的代表讨论
清帝退位诏书原文,《清帝退位诏书》翻译为白话文 考考你们的文学水
《清帝退位诏书》翻译为白话文考考你们的文学水平《清帝退位诏书》翻译为白话文:宣统皇帝和隆裕皇太后的旨意:之前因为民间义军起兵,各省响应,全国都陷入战乱,生灵涂炭。这次特别命令袁世凯派人与民军的代表讨论
辛亥革命爆发后,各地纷纷独立,国民对清廷退位的呼声也是一浪高过一浪。当时的溥仪才登基3年,还只是个6岁的小娃娃。一切国政大事,都由他的养母隆裕太后做主。隆裕太后深知大势已去,在与国民政府签下《清皇室优
袁世凯逼迫清室退位时,隆裕太后很不情愿将大清的万里江山拱手让与他人。袁世凯便发动外交大臣胡惟德、民政大臣赵秉钧、邮传大臣梁士诒等人轮流去恐吓隆裕太后。隆裕吓得只好哀求袁世凯:“务要保全我们母子二人性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