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学佺简介
Posted 藏书
篇首语:业精于勤而荒于嬉,行成于思而毁于随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曹学佺简介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本文目录
曹学佺简介
万历三十七年(1609),曹学佺任四川右参政。当时,四川发生灾荒,曹学佺设厂煮粥,赈济饥民,又将饥荒情况绘图上报,获准发放300万两赈济款,“蜀人诧为三百年未有之殊恩”。四川有行、坐二税,行税取自商贾,坐税取自百姓。饥荒后百姓多逃亡,坐税无所出,曹学佺以历年行税盈余抵作本年坐税,使百姓免受追比之苦,而贪官污吏却因少去搜刮机会而生怨。蜀王府毁于火灾,蜀王要地方官筹资70万两修复,曹学佺援宗藩条例予以拒绝。四川道路险绝,曹学佺集资修复不少道路、桥梁,受到行旅的好评。万历三十九年(1611),曹学佺升任四川按察使。万历四十一年(1613)考绩,因得罪蜀王为其所谤,被罢职,蜀人遮道相送。是年,曹学佺回籍,在故乡洪塘建石仓园,藏书万卷。时常邀请文友,赋诗会文,谈今论古,并创剧社“儒林班”,闽中文风因之昌盛。
天启二年(1622),曹学佺被起用为广西右参议。桂林宗室素来骄横,常有不法行为,曹学佺执法不阿,遇宗室犯法者,即命主管官吏究治;又亲自反复开导,使宗室肃然奉法。有人倚仗宗室势力,私铸钱币,曹学佺严逮问罪,不稍宽纵,私铸之风遂敛;钱局舞弊营私,两年中赢利仅千余金,经曹学佺订立制度,严加管束,一年获利5000金。广西少数民族众多,官吏、差役敲诈勒索,驻军责供给酒食,骚扰不已,经常激起民变。曹学佺对官吏、差役严加约束,改置营镇于他处,严禁驻军骚扰,局势很快恢复安定。
天启六年(1626)秋,曹学佺迁陕西副布政使,尚未赴任,突生变故。事因其在所著《野史纪略》中直书“梃击案“本末,魏忠贤党羽刘廷之挟嫌劾之,谓“私撰国史,淆乱是非”。曹学佺被囚禁70天后削职为民,《野史纪略》书版被毁。
崇祯(1628~1644)初年,曹学佺又被起用为广西副使,但力辞不就。当时,福建沿海海盗猖獗,曹学佺建议当局在闽江口梅花、双龟一带屯兵并建碉堡、编居民,共同防守;又条陈机宜九事。当局采纳其建议,海寇从此远遁。曹学佺热心故乡公益事业,曾筹资疏浚城内外河道与西湖,并建造洪山、万安、桐口3座桥梁。乡人感其德,在洪山桥头立祠塑像以祀。
崇祯十七年(1644),李自成起义军攻入北京,明思宗自缢。曹学佺闻讯,投池自杀,为家人所救。次年,唐王朱聿键在福州即帝位,改元隆武。曹学佺进见,被授为太常寺卿,不久迁礼部侍郎兼侍讲学士。以纂修《崇祯实录》,进礼部尚书,加太子太保。当时诸事草创,朝中大事由曹学佺和大学士黄道周参决。隆武二年(1646),力赞隆武帝亲征收复失地,因年迈不能从行,便捐银万两助饷。同年八月,隆武帝亲征失败。清军于当年进入福建,郑芝龙降清,隆武帝在逃亡汀州的途中被俘,绝食而死。九月十七日,清军攻陷福州,次日,曹学佺香汤沐浴,整顿衣冠,在西峰里家中自缢殉国,死前留下绝命联:“生前单管笔,死后一条绳。”另有说法称他是在鼓山涌泉寺自缢的。曹学佺死后,其家被清兵所抄,家人也遭逮捕,藏书被清军抢光。清乾隆十一年(1746),即曹学佺逝世一百年之后,清政府追谥他为“忠节”。
文学成就
曹学佺毕生好学,对文学、诗词、地理、天文、禅理、音律、诸子百家等都有研究,尤其工于诗词,写景抒情诗是他的特长。他的私人藏书量达到上万卷,储于“汗竹斋”有《汗竹斋藏书目》。徐火勃记道:“予友邓原若、谢肇淛、曹学佺皆有书嗜,曹氏藏书则丹铅满卷,枕籍沈酣。”在文学方面,他与徐火勃、谢肇浙等人在诗文上颇有建树,并带动了自明朝中期以来沉寂的闽中文坛,被认为是明末福建文苑的复兴者。他与李贽、焦竑等学者都有交往,这两人对他的思想影响很大。同时他也接受了许多佛教思想。他将佛教的出世解脱和儒家的入世精神统一起来,因而其思想开阔,虽然在官场多年,但功名之心并不太深,内心追求幽静。曹学佺因先后两次罢职,家居“石仓园”中,著书20年,曾谓:佛家有佛藏,道家有道藏,儒家岂可独无。决心修儒藏与之鼎立。于是,采撷四库书,分类编纂,历时10余年,未完稿而明亡。
其一生著书多达30多种,辑有《石仓十二代诗选》。《周易可说》七卷,《书传会衷》十卷,《诗经质疑》六卷,《春秋阐义》十二卷,《春秋义略》三卷,《蜀中人物记》六卷,《一统名胜志》一百九十八卷,《蜀汉地理补》二卷,《蜀郡县古今通释》四卷,《蜀中风土记》四卷,《方物记》十二卷,《蜀画记》四卷,《蜀中神仙记》十卷,《蜀中高僧记》十卷,《石仓诗文集》一百卷,《石仓十二代诗选》八百八十八卷,《蜀中诗话》四卷,另外还有《宋诗选》四十九卷,所有作品共计1329卷。他的著作如《石仓诗文集》因为在清初被列为禁书而失传。仍流传在世的有名的作品包括了《一统名胜志》一百九十八卷与《石仓十二代诗选》,另外福建师范大学藏有《曹大理诗文集》十二册(不全),日本东京藏有《曹能始先生石仓全集》一百卷。
晚明的福建,一度也是书家画人的摇篮,曹学佺以其才华名列“闽中十才子”之首。据称,在林则徐的福州府第“七十二峰楼”的大堂中,悬挂的就是曹学佺的《贞松图》。步作洗泉诗轴,行笔如行云流水、抑扬顿挫,得晋唐风尚,无娇揉做作之态,显露出温婉敦和、落落坦然的君子气象。
藏书大家
天启间,官广西右参议,迁陕西副使。因著《野史纪略》,未及刊行,魏忠贤党羽刘廷元弹劾他私撰野史,扰乱国章,遂被罢官削籍。崇祯初,起为广西副使,他已看破官场龌龊,力辞不就。归于家居“石仓园”中,潜心著述20年。唐王即位闽中,授礼部尚书。清兵入闽后,自缢于山中。
与著名藏书家徐火勃、文学家赵世显等人狎主闽中诗坛,以博洽闻于当时。所藏数万卷,储于“汗竹斋”,编纂有《汗竹斋藏书目》。福建籍藏书家徐火勃记载福建籍三位藏书家藏书特点时评价为:“予友邓参知原若、谢方伯肇淛、曹观察学佺,皆有书嗜。邓则装潢齐整,触手如新;谢则锐意搜罗,不施批点;曹则丹铅满卷,枕籍沈酣”。说明曹学佺的藏书除了校勘精审外,他利用的程度亦较高。他提出:道、佛皆有藏,为何儒学无藏?欲修《儒藏》与之鼎立。采撷四库书,因类分辑。十有余年,遂仿道、佛二藏,作《儒藏》,可惜明亡未竞。藏书印有“能始”、“曹学佺印”等。著述甚多,其诗朴茂深远。选辑自上古至明代诗歌为《石仓十二代诗选》506卷160册。又选编《石仓历代文选》、《石仓历代文选》。
历史人物 杨佺期简介 东汉太尉杨震孙东晋将领杨佺期生平
杨佺期(?-399年),弘农华阴(今陕西华阴东)人, 太尉杨震八世 , 将领。官至龙骧将军、雍州刺史,曾参与王恭举兵讨伐朝臣的行动,亦与荆州刺史殷仲堪一同对抗桓玄,但因殷仲堪对其的畏惧而不信任,终被桓玄先发制人,杨佺期亦兵败,被擒后遇害。> 杨佺期,弘农华阴(今陕西华阴东)人, 太尉杨震之后。曾祖父杨准,官至太常。从杨震到杨准,七代都有名望德行。祖父杨林,从小有才能名望,遭逢动乱死于胡人之手。父亲杨亮,年轻时效命于北方外族政权,后来才南下投奔 。卒于梁州刺史的任上,以节操和才干知名。> 杨佺期沉毅果敢勇猛,而其兄杨广及弟杨思平等都强悍粗暴。自认为继承先人的仕籍,江南没人比得上,有人用他们的门第和王殉相比,他们还恼恨不满,而当时人因他们过江时间晚,婚姻仕宦错过了时机已于门第不合,常排斥抑制他们,杨佺期常激愤咬牙切齿,想要凭借时机显示自己的才能志向。> 杨佺期年轻时在军府中任职。咸康年间(335年-342年),率众屯于成固。前秦苻坚部将潘猛拒守康回垒,杨佺期将其击退,潘猛手下的人全部投降,杨佺期因功拜授广威将军、河南太守,戍守洛阳。苻坚部将窦冲率军在皇天坞攻击平阳太守张元熙,杨佺期又击退窦冲。杨佺期从湖城进入潼关,屡战屡胜,斩获敌人数以千计,降虏九百多家,归还洛阳,进号龙骧将军。因病改任新野太守,领建威司马。迁任堂邑太守,督石头军事,因病去职。荆州刺史殷仲堪推举他为司马,代替江绩担任南郡相。>相关参考
成吉思汗简介成吉思汗的简介是什么?成吉思汗生平事迹简介1162年,成吉思汗降生在蒙古部乞颜孛儿只斤氏的一个贵族之家。观其一生,他是在戎马征战中度过的,其功过也集中反映在武功之盛中。他的功劳在于:统一了
明朝16位皇帝简介明朝十六位皇帝简介,有图有真相明朝皇帝列表(不要简介)太祖朱元璋(1328-1398)年号“洪武”1368年称帝,在位31年惠帝朱允炆(1377-1402)年号“建文”1398年即位
三皇五帝简介三皇五帝功绩简介 三皇,指天皇:伏羲,地皇:神农,人皇:轩辕。五帝,指金帝:颛顼,木帝:帝喾,水帝:尧,火帝:舜,土帝:大禹。 伏羲的功绩是一画开天、创造八卦,文字,渔猎,婚姻。 神
咸丰皇帝简介咸丰皇帝简介爱新觉罗·奕詝(1831年7月17日—1861年8月22日),清朝第九位皇帝,定都北京后的第七位皇帝,清朝以及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位有实际统治权的皇帝,也是清朝最后一位通过秘密立储
王娡是谁?(简介)生平简介 王娡(约公元前179年—公元前126年),汉景帝刘启第二任皇后,汉武帝刘彻生母,王美人是愧里人,按当时的习惯应该在14-15岁就出嫁了,约三年后入汉宫,为景帝生下一男三女
史记简介《史记》是西汉史学家司马迁撰写的纪传体史书,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记载了上至上古传说中的黄帝时代,下至汉武帝太初四年间共3000多年的历史。太初元年(前104年),司马迁开始了《太史公
隋炀帝简介 1、人物简介 隋炀帝杨广(569年-618年4月11日),一名英,小字阿摐,华阴(今陕西华阴)人,隋文帝杨坚与文献皇后独孤伽罗次子[1],隋朝第二位皇帝。生于隋京师大兴,开皇元年(58
李渊的生平简介?唐高祖李渊(566—635)在位:(618-626)相关事件:均田制李渊起事玄武门之变相关人物:李世民李密李建成隋文帝生平简介李渊,唐代开国皇帝,字叔德。先世本为赵郡(今河北赵县)李氏
朱棣简介??朱棣(1360年5月2日-1424年8月12日),汉族,安徽凤阳人,生于当时称作应天府的南京。洪武三年(1370年),受封燕王。曾居老家凤阳,对民情颇有所知。 十三年就藩北平(今北京),
郑成功简介 1、人物简介 郑成功(1624.8.26-1662.6.23),本名森,又名福松,字明俨、大木。福建南安人,汉族,明末清初军事家,抗清名将,民族英雄。其父郑芝龙,其母名田川氏。弘光时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