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尔沁亲王 僧格林沁
Posted 皇帝
篇首语:心静可以生慧,行善方能得福。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科尔沁亲王 僧格林沁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本文目录
科尔沁亲王 僧格林沁
清朝的历史上,除了活跃着很多满人外,也有很多其他民族的的人为了自己的民族而为历史添上了辉煌的一笔。其中就有我们今天说蒙古科尔沁的亲王。他也是晚清很多王爷中比较重要的一位,他就是今天的主人公,他是谁呢,还是从简历上先认识一下他吧
僧格林沁(蒙古语:Sengge Rinchen,西里尔字母:СэнгэРинчен;1811年-1865年),博尔济吉特氏,蒙古族,晚清名将,科尔沁左翼后旗(今属内蒙古自治区通辽市科左后旗双胜镇)人。道光五年(1825年)袭科尔沁郡王爵,历任御前大臣、都统等职。据《蒙古世系》记载,僧格林沁是成吉思汗二弟哈布图哈萨尔的二十六代孙。咸丰、同治年间,僧格林沁参与对太平天国、英法联军等战争,军功卓著。1865年5月,在山东曹州(今山东菏泽)被捻军围击,战死于山东曹州高楼寨。
他就是蒙古科尔沁部的亲王僧格林沁。他在晚清王爷中也是一个很有传奇色彩的亲王,那就让我们一起看看僧格林沁的起源和出身来看看这个蒙古族同胞是怎么一步步的崛起的吧
一,黄金出身真的很重要
清朝从后金的时候就很重视与蒙古的联系,毕竟蒙古铁骑曾经横扫欧亚,建立了一个统一王朝元朝,而且在世界上的影响也是不一般的,让西方人一直到现在提起蒙古的成吉思汗铁木真也是很敬畏。
我们的僧格林沁同学就是一代天骄成吉思汗的黄金家族的后裔。
有一种传说是关于蒙古的,据蒙古人自己编的《蒙古秘史》记载:苍狼和白鹿是成吉思汗的祖先,他们奉上天之命降生到人间。然后共同渡过腾汲思,在斡难河源头、不儿罕山前开始繁衍生息,生下了巴塔赤罕。这里所说的巴塔赤罕就是成吉思汗的始祖。其实,苍狼和白鹿在蒙古语中分别读为:勃儿帖赤那和豁埃马兰勒,只是汉译为苍狼和白鹿。也正如《蒙古秘史》译注者所说苍狼和白鹿只不过是传说中的两个人名,就像我们的名字里带有龙,虎一样。所以蒙古族是很崇拜白色的,经常献的哈达就是白色。还有蒙古人喜欢狼,有一本书就写了这种图腾崇拜的文化,书名是《狼图腾》。但是传说毕竟是传说,蒙古人的先祖是承袭东胡支系,在东胡部落解体以后,又分成鲜卑和室韦两大部落,鲜卑后来又建立了很多王朝比如他的一支契丹,另一部就是室韦蒙古部落就一直流浪于浩瀚的蒙古高原上。一直到公元13世纪初,辽朝契丹部落消亡了,满洲的前身金代女真族也经历了一个多世纪的统治频临灭亡。而蒙古高原上的成吉思汗和他的兄弟朋友们一起统一蒙古部落,建立起了大蒙古汗国。成吉思汗有个同母弟弟叫哈萨哈图尔,是个神射手带兵打仗很有一套,成吉思汗建国后,就赐给了哈萨很大的一片封地就是今天的我们所知道的水草丰盛的科尔沁呼伦贝尔草原。这片草原很大,北起内江流域,南到西拉木伦河的广大地域都是科尔沁部落的放牧生活场所。所以也成为科尔沁部。僧格林沁就是他的二十六世孙。
这支部落很有名,尤其是在清朝初期,是和努尔哈赤的大金汗国结盟最早的蒙古部落,在之后的三百年间,清朝和科尔沁部一直关系非常密切,保持着很好的政治和生活上的联姻和联盟。皇太极一后四妃中有三个都是科尔沁部落的,比如之前说过哲哲皇后,宸妃海兰珠还有庄妃布木布泰等都是科尔沁部落的。所以说僧格林沁同学的血缘还是相当不一般的。除了科尔沁部落的女孩儿嫁给了清朝做媳妇儿,那清朝也不能来而不往,所以也把满洲的公主纷纷嫁给了蒙古做媳妇儿。而且都是科尔沁部的王公,对科尔沁部的王公也是比较重视的。清朝有100多位公主下嫁到蒙古,其中科尔沁部的就占了五分之一。
清朝施行的满蒙联姻和汉族汉唐的和亲是有根本区别的,汉唐时期汉人的公主是下嫁到少数民族的,但是基本没有少数民族嫁到汉,唐朝宫廷中的,而且即使少数民族想下嫁,这些自以为是的统治者也是不屑于取番邦公主的。他们的和亲只是一种因为战争打不赢而采用的被动方法,被嫁出去的也都是不受重视的女子。嫁出去就是弃子了。而清朝因为是少数民族,非常重视团结其他少数民族,所以对待当年的不可一世的蒙古人采用的就是双方相互联姻,这样可以让双方的关系更加稳固。而且还经常让蒙古草原上的科尔沁,喀喇沁,巴林等部的王公贵族中选送一些品貌端正,才能较高的适龄的小鲜肉到清朝的理藩院注册以便以后选择为清朝公主的额驸(中原朝廷称为驸马)。僧格林沁的家族也是一个四等的台吉家族(清朝,对于蒙古的王公贵族也是分爵位的,分为八等:亲王,郡王,贝勒,贝子,镇国公,辅国公在这六等之下还有台吉(分一二三四等)另外还有塔布囊。后面的爵位相当于一般臣子的公侯伯子男和满洲宗室的不入八分辅国公等爵位。蒙古贵族的爵位虽然和满洲贵族的爵位差不多,但是地位要差于满洲贵族,否则不能体现清朝皇族的地位了。)
僧格林沁出生在嘉庆十六年科尔沁左翼后旗的一个叫百兴图嘎查(蒙古语村子的意思)的小村里,僧格林沁的家族随着科尔沁部落博尔济吉特氏的一两百年的迁移和繁衍,随着人口的增多,许多虽然说是顶着贵族的头衔的人,其实生活比较落魄这点和之前说过满洲贵族惊人的相似,他的童年处境和奕劻差不了哪去都是小家子弟,这种境遇很尴尬,你说他是一文不值的老百姓吧还不是,毕竟是贵族后裔,你说他是纯正贵族,出身高贵的吧,他和一般的老百姓还真差不多,奕劻是当家教挣钱,小僧格林沁更可怜是个放牧的娃娃。从小和父亲一起给富人放牧。但是也就这种童年的无拘无束的草原生活使他以后和那些只知吃喝玩乐,花天酒地,过着声色犬马生活的王公大臣的子弟,清朝的坑爹富二代是有本质的区别的。
他的骑马,射箭和摔跤蒙古人赖以生存和娱乐的三大技能样样精通,是晚清历史上的少有的一个和清朝初期一样以军功而分封的王爷。在僧格林沁12岁的时候,才被送进昌图城文昌阁里读书。入学较晚的他一点也不比别人差很用功。知识学得也很扎实。就在小僧格林沁正在过着这种虽然不富裕但很快乐的生活的时候上天垂青于他,他的一个堂叔叫索特纳木多布济的郡王在北京病死了,索特纳木多尔济是一个蒙古扎萨克郡王也是承袭爵位的,他的祖先是顺治七年(1650年)分封的科尔沁的首领叫彰吉伦。受封世袭罔替的郡王属于蒙古铁帽子王。索特纳木多尔济是九代郡王。他是郡王按照之前说的满蒙联姻的关系他娶了嘉庆皇帝的三女儿庄敬公主做驸马。是道光皇帝的姐夫。他去世后没有了子嗣。当时在位的道光皇帝在他的家族内给他找一个后嗣,不知怎么就找到了还在上学的僧格林沁同学。让他承袭爵位。据说这事还有个传说;一天道光皇帝在睡觉时梦到了乾清宫金銮殿的盘龙柱子有一处地方要塌陷,摇摇晃晃的,就在这千钧一发之际,不知从哪来了一只山羊,用两个大大的犄角顶住了柱子,柱子稳住了。于是道光惊醒,找来了人圆梦,说是大清朝要出一个杰出的人才来重振朝纲,而且要找属羊的人,皇帝马上下旨找人,找来很多人,这些人大都是纨绔子弟不堪重用,突然在人群中道光帝发现了一个长相不凡,英俊神武,器宇轩昂的年轻人,便让他上前答话,问了才知道他是蒙古青年,属羊七月份生人。他就是僧格林沁。道光皇帝见他很高兴连声交道:“就是你,就是你,你就是拯救大清的将星啊”虽然这只是个传说,但有一点必须要说,如果没有命运的垂青,他要从一个不值一提的屌丝青年逆转成威风八面的高富帅亲王基本是天方夜谭。要不是他的堂叔没有后嗣且还是道光的妹夫,那也基本轮不到他了。所以说他还是很幸运的。
这么一过继他还成了道光帝的外甥,真是麻雀变凤凰。僧格林沁还沉浸在这突如其来的幸福中时被道光帝下旨从广袤的大草原搬家到了京城中。道光皇帝很喜欢这个长相朴实,英俊潇洒骨骼强健的蒙古青年,格外垂青。僧格林沁被赏赐带三眼花龄这一般是官职比较高或者是皇亲贵族才能带的装饰,而且还被赐赏穿清朝最批量化生产的皇马褂。让他进宫做御前大臣虽然相当于皇帝的警卫队长,但是对于一个穷小子出身的郡王来说还是比较高的职位。
在京城中住了不久,裕郡王府的看上了他,挑他做了女婿,将公主嫁给他。他又成了额驸,他的岳父出身也不一般是康熙的二哥福全的后代叫文和的。草原帅哥僧格林沁的人生转折也由此开始了。
二,实力是体现个人价值的标准
在道,咸两朝僧格林沁一直都是很受倚重的蒙古王公和朝廷的股肱之臣,从1829年开始管理火器营事务一直到道光皇帝驾崩,他在道光朝历任各种官职,下面我们就来看看他的早年工作履历,看看他是怎么一步步的爬到很高的位置上的。时间 担任官职及工作事务 所受恩赏 1829年(道光六年) 同年二月,命管上虞备用处事。九月,命管火器营事务。(僧格林沁在初期担任的是一些不高的实习任务。) 赏赐穿皇马褂 1834年(道光十四年) 授御前大臣、正白旗领侍卫内大臣。九月,为后扈大臣。(僧格麟沁已经开始走向仕途的正轨,开始担任实际的内容,比如御前大臣已经可以在皇帝的身边担任保卫事务了。) 1835年(道光十五年) 正月,署镶红旗蒙古都统。二月,充谙达(督领侍)管虎枪营事。七月,命总理行营。十二月,为阅兵大臣。(开始署理蒙古族的镶红旗的一旗之长,并且充任一些执掌军队事务,为以后的统兵生涯积攒了一些经验。管理皇帝的行营。) 1836年(道光十六年) 授镶白旗满洲都统。(不仅担任了蒙古都统也开始向管理满洲的旗营事务,说明僧格林沁的官职已经更加高了。) 于道光十七年赏赐黄色缰绳。 1841年(道光二十一年)到1850年道光二十六年 正黄旗满洲都统,正蓝旗满洲都统,镶黄旗蒙古都统,另外还担任镶黄,正白两旗的领侍卫内大臣。(领侍卫内大臣是清朝的官职,是负责皇帝警卫的主要负责人,包括指挥和调度,是侍卫中的正一品的武官最高级。相当于现在中央首长的警卫连的连长。说明僧格林沁地位也明显提高。受到皇帝的重视了) 1850年(道光三十年) 一月,道光皇帝驾崩,临死前封了很多顾命大臣僧格林沁就其中的一个,九月赴密云剿匪为监督,十二月嘉奖僧格林沁的剿匪之功。赏赐他团龙补服 赏四团正龙补服并准予穿用。[
僧格林沁在道光朝的工作履历我们见到了,可见僧格林沁是靠着一步步的自己努力当上了这一系列官职。主要都是军队事务。这也影响到他以后的经历。
三,枪杆子底下建功勋
僧格林沁从15岁左右开始担任官职一直到39岁,一直没停过加官进爵,而且是很受宠信,不仅是清朝满洲贵族里甚至是蒙古贵族里也是很少见的。他虽然是王爷但是因为在满蒙八旗中担任都统多年,由于自己是寒门子弟,所以他懂得民间的疾苦和士兵的困难。对待百姓和本营的军士也都是很照顾。很亲民,上战场上也是坚决站在第一线,所以以后他带领的军队战斗力一点不差于湘淮军队,在晚清咸丰朝时是一个和曾国藩并称的人,当时人称南曾北僧。而且由于他自幼受忠君思想严重所以说他愿意为国家卖命,也愿意肝脑涂地,杀身成仁舍身取义。他在第一次打仗的战争经验的积累就是参加密云剿匪战役。他亲自到了第一线鼓励军心,设计剿除了匪寇。
就在他的一切事情都很顺利的时候,他的舅舅道光皇帝去世了,临死前的道光皇帝委任他做了顾命大臣,辅佐新登基的咸丰皇帝。
而咸丰皇帝上任后也很器重这个蒙古表兄,负责主持道光皇帝的丧葬事务,因为做事谨慎周到,晋封了三级,后来负责督办京城的京畿护卫的事务。可见相当信任僧格林沁。清代朝廷一般不很重视其他民族的人,但在清朝晚期这种事有了很大的变化,因为局势不同了。满洲八旗子弟已经很多都是蚂蚁穿豆腐提不起来了。所以只有开始信任外族。但也是宁可信任蒙古也不轻易相信汉族。就在这时在中国的南方爆发了一个巨大的事件也给中国近代史上添加了重要的一笔。让清朝衰落又往向前了一步。这个事件就是太平天国起义,太平天国在咸丰三年(1853年)定都在南京(现在南京的旅游景点总统府的前身)太平天国的创始人是洪秀全,洪秀全(1814年--1864年)本来是一个普通的汉族的知识分子是个落地的秀才,参加了三次乡试都落榜了。洪秀全从7,8岁读书,到10岁左右考试一直考到25岁都没有中举。使得洪秀全悲伤不已,洪秀全得了场大病,梦到自己是上帝的子孙,便开始了他人生的大转折,创立了拜上帝教,洪教主开始笼络一些信教的人,用改良的基督教来传教,并主张杀尽清妖。开始在金田村起义,并且一步一步的迈向了他人生的幸福,最后定都南京(天京)。他为了防止清朝去攻击他,派了三路大军主动进攻希望可以围魏救赵。
派遣了李开芳和林凤祥率领两万余名太平军北伐。连续攻克了很多省份直接打到了京城附近,咸丰皇帝很紧张,朝廷大臣和市民也都紧张兮兮。咸丰特命僧格林沁为帅,去防卫京城。”僧格林沁率领满蒙八旗军队连续进军,先是围困了在连镇的林凤祥部。经过了11个月之久后采用水攻,打败了林凤祥部。将他俘虏解往京师问罪。这时太平军的另一路大军李开芳部却缩在高唐城里不出来。仗着自己兵精粮足与清朝的另一个大将叫胜保的满洲贵族对峙。胜保屡次不能克敌被革职了,僧格林沁接替了胜保,他因为喜欢读书,在打仗也是会有头脑,(这也许是因为有黄金家族成吉思汗的战争基因起了作用,)所以他使用了新的战术,这个战术在兵法上讲是围师必阙。如果你是紧紧围困,那城里的人必然会困兽犹斗别说有粮及时没粮也会跟你死磕到底。但是你要是留一个缺口那对方肯定会想方设法的突围,一旦突围出来就中了圈套可以大军掩杀。之前的胜保没有考虑到这一点。李开芳果然中计了,率领手下800余骑退守离城不远的冯关屯。深挖壕沟于僧格林沁继续对峙。僧格林沁继续使用历史中最常用的水攻。挖通壕沟直通大运河,使的河水倒灌入小城内,太平军尽管使用的是火器但由于河水的侵泡和倒灌已经浸湿了不能使用,又没有粮饷,最后李开芳被迫投降。僧格林沁又立一功。成功的缓解了京城和天津等地的危局。
僧格林沁胜利后也犯了一个很多胜利者都会犯的毛病那就是残酷的杀了很多俘虏。这大概是满蒙少数民族都会犯的错误。很愚蠢但是有他的道理比如粮食不够,恐惧有奸细等等。即使大节有亏但毕竟情有可原。把他和曾国藩的屠城比还是要好的多了。太平军之所以打败有几个原因。
一是南方人不习惯北方的温度和环境。所以容易打败。从古到今中国历史上的很多次战争,从北到南的战争一般都比较容易成功,因为温度变暖适宜作战,且北人勇猛善战。而南人则喜欢用智。论起作战能力自然稍微低一些。而南方人北伐则很少成功,主要是因为北方比较寒冷,南方人不习惯。容易生病。于战争不利。
二是太平军人数太少才两万人,而当时清朝大半主力还在北方,至少可调动的兵力也要有十万左右,还不包括蒙古铁骑。
三是孤军作战,不能知己知彼。否则不会让僧格林沁两次水攻都成功。
自此之后清朝主要对太平军的作战都保持在南方。再也没到北方来过。
洪教主的疯狂在他进了南京城后就开始了,他大封诸王,什么东西南北王。其中不乏有才干的杰出人才比如石达开,李秀成,陈玉成等但庸人和被胜利冲昏头脑的人更多比如天王洪秀全和东王杨秀清,北王韦昌辉等。尤其是洪秀全封了很多的妃子,制定出很多不公平甚至是残酷的法律和制度。他所制定的那些规矩和刑法比如不让男女信众接触,即使夫妻也不可以住在一起,而且要交上所有的财产入圣库。他的妻妾很多不次于咸丰皇帝,甚至比咸丰还要多,咸丰临幸嫔妃还有祖先的制度管着,洪秀全就自由的多了,天京城里的女子只要喜欢都可以拉到天王府。整的天王府里女子多的像春运一样。要排号来侍奉洪教主。上行下效,而且更甚,最后东西南北四王打的热火朝天,什么和清朝的对峙啊都是浮云,快乐才是根本的。也就这样才使得清朝不会那么紧张了。最后随着翼王石达开等人的出走,东西南北四王爷死得差不多了。洪秀全这才知道自己犯了个多么大的错,最后真的去见他的上帝去了。但是这次起义也还是给清朝带来了损失,元气大伤了,从清朝开国到咸丰年间有三次大型的战役波及大半个中国,康熙时期的三藩之乱,也是由于吴三桂的骄傲和保守丧失了机遇让康熙翻盘而胜。第二次就是嘉庆朝的白莲教起义,这次起义把清朝从盛世拉进了衰世。最后就是太平天国起义让清朝更加残破不堪。
李林二人都是太平天国的骁将否则怎么会能从南方只带两万人就能一路打到北京和天津呢。僧格林沁能连败二人,也说明僧格林沁同学不一般。非常重视僧格林沁。就在太平军被赶到南方消灭后不久。第二次鸦片战争又开始了。僧格林沁再次上了战场与英法联军作战。
四,西方人的入侵和临阵退缩的屈辱
咸丰八年(1858年)英法联军攻击天津大沽口炮台,炮台失守,英法联军气焰嚣张的进了天津,清朝被迫与英法等国签订了《天津条约》开始了中国走向割地赔款的道路。可是僧格林沁不肯,他是个主战派的人,他很讨厌英法联军,这时他因为生母去世家里太远回不去,就在北京丁忧,兼办理军务。他上奏给咸丰皇帝要求撤掉谈判代表与英法联军交战。可是吓坏了咸丰皇帝,他怎么敢呢就不准。急的僧格林沁每天得吃半斤去火药。终于机会让他得到了,英法美等军舰撤走了。咸丰皇帝派僧格林沁去天津督办天津大沽口的军务,僧格林沁同志终于找到了机会,僧格林沁开始进行布置,修筑坚城,构筑营寨和堡垒,增设水师战船,整顿当地的民团(现在的民兵)并且筹募粮饷以备战用,制定器械。增加天津等地的防务,守住炮台和营塞。又奏请咸丰皇帝增加军队。在炮台增加到3000多名陆军。而且抽调了很多蒙古黑龙江察哈尔等地蒙古的马队5000名作为援军时刻准备。重建了炮台,做好了作战的准备。
果然咸丰九年(1859年)英法使者要来京城“上访”目的是换约,可是他们是率领舰队来得,所以僧格林沁就要当信访办的挡住外国上访者,按理说西方舰队也很厉害,比如1艘巡洋舰和13只炮艇组成。可惜这次英法联军算是吃了大亏了,僧格林沁心想:“来吧,洋鬼子们,老子早给你们准备好铁丸子吃了,保管你们都走不了”英法联军的舰队开始攻击大估口炮台,清军与之交战,英法舰队受到重创,损失了4艘军舰,受伤的有6艘,还有2艘被俘虏了。激战一昼夜后,英法联军举起白旗投降,撤出炮台而且英军和法军的也损失了500人左右。甚至连舰队司令都受了重伤,在美国舰队的护送下仓皇逃离了天津。大估口一役,清军大胜,扬眉吐气。僧格林沁也是挥斥方遒,指挥若定。后来由直隶总督恒福奏道:“僧格林沁在负责海防方面以来,禅精竭虑,今年正月又来海岸附近驻扎,于士卒同甘共苦,劳碌之今,实在是忠勇诚朴,让奴才我都赶不上了、”咸丰帝很开心,这一仗也是咸丰所想看到的,大赏官兵,却不想就在这暂时的胜利之后即将到来的却是一场大的灾难,幸运女神终于要和僧格林沁告别了。
英法两国是西方的老牌帝国主义,他们不会甘于让这个已经快要衰落的清王朝打败的,于是再次整顿军队,又过了一年,于公元1860年,英法远征军再次开到了,这次他们害怕再遇到天津大沽口的败仗,就改在北塘登陆,英国军队18000人,法国军队8000人在枪炮的轰击下抢进了塘沽。僧格林沁的军队就这么失败了。但是也还是顽强的抵抗了一阵。英法联军攻陷了塘沽后,进逼天津。又占了天津。咸丰派钦差大臣桂良等赴天津去谈判,英法借机狠狠的敲了一次竹杠。
要求开放天津为通商口岸,并且割地赔款。但是咸丰皇帝也算有把骨气要求先撤兵再谈。只可惜人家英法联军不傻,人家寻思:“我们撤兵了你又不谈了,然后你们准备炮台和军队揍我们吗?我们不回去还得往前走呢”并不理这茬,继续进兵这就到了北京城不远的通州了。这下咸丰可急坏了,忙派他那几个亲信手下载垣等人赴通州和谈,载垣脑袋更是不开窍,因为英国使节巴夏礼要上京面见皇帝提交条约。就坚决不同意而且还要求人家三拜九叩。老巴想“我是堂堂大英帝国的使节,凭什么给你们这些手下败家磕头啊”
载垣啊你可长点心吧,人家都要打到你家门口了。你家皇帝是大家闺秀啊还不让人家看。就他们几个人带进宫里,怎么来不是你们说了算吗?赶紧让他们退兵才是正经呢。清朝就是老因为这种礼仪的事闹的不欢而散。如果早点放下些没用的架子。清朝也不会到后来那样啊。老说自己是礼仪之邦其实根本就不懂礼仪。否则也不会出现后在外交历史上的一些笑话了。
载垣一生气告诉给了他的上司咸丰皇帝,咸丰一生气后果很严重,他根本不考虑这件事的后果就让载垣传令在天津附近的僧格林沁下旨捉拿巴夏礼使团。老僧早就恼怒不已了,二话不说上来就抓了巴夏利使团,把他们押送到京城。狱卒经常对他们施行一些鞭打挨饿什么的。就是这事彻底惹怒了英法联军,:“什么,我们的使节让你们给抓了。既然你抓了我们的人,那我们就给点颜色看看。”大举向北京城攻去。僧格林沁带兵在通州驻防,与英法联军再次交战。这就是很有名的通州八里桥抗英战役。这个八里桥离通州有8里,到京城也只有30里地。是最后一道关口了。僧格林沁向咸丰保证:“奴才绝对不让他们打进来,如果他们打进来,我只能以死相拼了。”双方开始交战了,英法两军军队虽然不算很多,但武器比清军精良。而且从三路攻击守军。僧格林沁命令蒙古铁骑冲杀,一度打到了面前,短兵相接。这种方法比较直接,但是要看对手是什么装备,还好当时是火枪或者不太先进燧发枪,打一枪要换子弹所以还算是有时间。如果是机关枪那僧格林沁的老乡蒙古铁骑就是活靶子了。虽然白刃战僧军还不算劣势。可是人家还有火炮呢,这是法国人在旁边开始放炮,反正与清军交战的不是法军,即使是误伤也不可惜。就这样清军遭到重创。守军抛下英军开始打使火炮的法军。僧格林沁亲临战争,指挥蒙古铁骑砍杀法军。这场战役让在场的外国随军军医等看到了写下了这样一段让人看后血脉喷张,不忍直视的文字:“八里桥一战,中国军队以少有的勇敢痛击联军,他们的军队是由两万多名鞑靼兵和一部分民团组成的,他们呼喊前进,勇敢前进,反复冲杀,还是遭到了惨败,毕竟肉和精神是挡不住子弹的。然而他们顶住了这种压倒性的活力,宁可一步不退勇敢坚持,就地阵亡”如果僧格林沁在这时战死了,那他会千古留名的。可惜大量的溃败让他的勇气打了折扣,僧格林沁率部撤退了。僧格林沁啊,你英雄一世糊涂一时啊,你这么一退不就把北京让出来了吗,让你的上司亮在了敌人面前了吗。该进的不进该退的不退。要是当时抓巴夏礼的时候能够过一下脑子慢下来想想再做也许也不用在这打一仗了,而这时最后一关了,该努力冲锋了,即使战死也不可惜。你倒退却了。唉,你让人怎么看你。
咸丰皇帝彻底怒了,他的怒不是在于僧格林沁的战败其实也不是因为他的退缩而是因为他的退缩让自己面临危险了。他是很怕死的皇帝。所以他下令摘了僧格林沁的三眼花翎和领侍卫内大臣和都统的官职。后来还革去了僧格林沁的亲王爵位。保留钦差大臣之职位。就因为圆明园被英法强盗一把火给烧了而且抢走了不少东西。(直到今天圆明园的十二兽首还没有全部回归呢。还有好多流失海外的宝贝呢,一座东方的文化瑰宝就这么消失了。留在那的只有遗迹了,这倒是给我们留下了可供学习和思考的材料)这个罪责僧格林沁是应该承担一部分的,毕竟是由他的战败而引狼入室的。但是不能全由他来承担,咸丰皇帝也要承担更多,毕竟是因为他的逃跑而导致的这次劫难的发生。咸丰也承担不了全部的责任,毕竟他面对的是虎狼一般的敌人,自己的军队确实刀枪剑戟。而且闭关锁国也不是他造成的、全责还应该有英法联军来承担。毕竟是他们侵略中国引起来得。而且还做出了这些抢劫和烧毁。但是这个责任应该还是得让五千年留下来的专制统治者来承担因为是他们专制制度和闭关锁国,制度的僵化,科学的落后,民智的不开放是导致这一系列的悲剧的源头。其实这个事情是那个时代的特有的烙印,不是一两个人一两个国家能左右的,是我们人类都应该要思考的,是人性和历史的思考,如果我们是英法联军我们又是否会对凡尔赛宫和白金汉宫采取这样的行动呢,不要着急说不会,毕竟圆明园之后的劫难是老百姓自己造成的石劫:当时的百姓在西方列强之后拿走了很多圆明园的柱石和材料回家盖房子去了。还有一部分部分农民在圆明园的原址上种起地来弄出个土劫来。包括现在人对待社会公物也是损坏的只多不少。对于自己的东西还这么不爱护,难道对待别人的东西就会注意吗。所以从小事做好我们自己,振兴了中华再回来思考圆明园这个问题就会想通了。言归正传。还是来说说倒霉蛋僧格林沁吧。他奋斗一生得来的荣誉全因为一次怯懦而损失殆尽。他该多么的后悔啊。但他还有更后悔的事呢。那就是拥戴两宫太后。
五,政变前的站队
僧格林沁在这件事之后,着实很懊悔,但是他用不着懊悔多久了,咸丰皇帝逃到热河后没过多久,就驾崩了。他留下的烂摊子就交给了两宫太后还有恭亲王以及辅政八大臣来处理了。这两股势力都想争取僧格林沁和胜保。但是那也是因为僧格林沁是手握重兵的一方统帅。其实辅政八大臣一开始是想联合他的,而且由肃顺这个经常不把满蒙诸王大臣放在眼里的人亲自写信,邀请他可以去河北给大行皇帝奔丧。还说僧格林沁是亲王,和别人不同,可以来热河。但是身为蒙古人的僧格林沁并不喜欢这些人,心想“一直就是你们企图把咸丰皇帝控制在热河以便专擅威权。现在又因为自己手握重兵而拉拢,那恭亲王也是亲王为什么不让他这个大行皇帝的亲弟弟去呢,所以少跟我说这些没用的”僧格林沁说自己忙,在京畿又有匪寇横行,得去处理。而且他的奏折上还写着伏乞皇上和皇太后圣鉴的话。内中倾向两宫太后的语气很多。于是肃顺下旨申斥道:“昨日见捷奏,欣喜王爷又立功勋,唯折内有‘伏启皇太后,皇上圣鉴”等语,查内外臣工折报均系奏闻皇上,不宜书写太后字样,此后王爷奏折自应一律,唯请用皇上圣鉴字样为荷”意思是昨天听闻王爷你的奏报,很是高兴,但有一件事你是办错了,你写了皇太后和皇上,现在内外臣工都写皇上,不应该写太后,王爷你要注意啊,不许调皮哦,写奏折要规范。”可是僧格林沁之后写的奏折更加让他们生气:“我以前到理藩院问过怎么写,人家告诉我奏折应该上报给皇帝应由皇太后来盖上同道堂和御赏两枚图章,奏折才能发表。这样也就是说太后是可以知道奏折的。已经明示中外了。而且现在皇上还小不能理政,如果拘泥于旧的体制,则不能取信于天下臣民,如果一味坚持那就显得和原来的奏折意思冲突了。所以我还得这么写,你们呢就多多体谅吧”生生的把肃顺给撅了回去。肃顺是真生气了,肃顺心想“我肃顺什么时候这么低三下四的给别人写信了。你不就是个削了爵位的蒙古人吗?有什么可牛的。拉拢你是看得起你。你别不识抬举。谁让你写皇太后的,大家都写皇上,就写太后,你故意的吧。现在要战队了是吗?”算你狠,于是就不再搭理僧格林沁了。僧格林沁断然拒绝了辅政八大臣的拉拢,不想让他们当枪使。他还是倾向于太后,其实他更倾向的是皇帝。还是他的忠心的问题。他要对得起道光咸丰两代皇帝对他的信任。
有了僧格林沁和胜保的支持,才有了后来的辛酉政变。但是所造成的结果和后来清朝局势确是僧格林沁所不能预料的。不知他知道了会做何感想。
六,最理想的归宿,马革裹尸
僧格林沁的最后几年时间最主要做的事就是围剿北方附近活跃的捻军起义。捻军是和太平天国一起造反的一支部队,因为清朝多年打击太平天国和对英法列强的战争,忘记了他们,他们不甘寂寞开始刷起存在感了。你们不是不理我们吗那我们就开始活跃起来。主要活跃在长江以北地区,比如安徽,山东,直隶,河南等地。捻是淮北方言意思是一股一伙的意思,捻军起源于“捻子”,最初安徽、河南一带有游民捏纸,将油脂点燃,烧油捻纸用来作法,于节日时聚众表演,为人驱除疾病、灾难以牟利。他们基本就是游击队。经常在敌后作战,采用的也是敌进我退,敌退我进,敌驻我扰。向蚊子一样的讨厌。让清朝总是抓不到。于是清朝就派遣僧格林沁带着他的蒙古骑兵去扫灭捻军。僧格林沁这次也算是带罪立功,重创捻军。慈禧复封他为“郡王”但是再能干得人也会有疏漏。
这次的疏漏就是战死沙场了,僧格林沁其实也对捻军很发愁,让蒙古铁骑在草原和平原上打仗还可以,让他去打这些琢磨不定的起义军。就像是让一头狮子去打蚊子一样基本是不可能的。之前能打败是因为捻军的武装比较多,目标比较大。之前打败了再想找就困难了。
终于让僧格林沁发现了,于是蒙古铁骑从河南追到山东,日行数百里,长途奔袭就是现在的部队行动起来也不算很容易,何况骑在马上的骑兵部队呢,僧格林沁和手下的士兵都累的不行了。据说僧格林沁最后都抓不住缰绳了,得把自己捆在马上,这时他的一个部将叫陈国瑞的认为这个事不能这么干,所谓强弩之末不能穿鲁缟,劳师远征的结果没什么好处很容易被人以逸待劳的偷袭。于是就拉住僧王的马缰绳给他解释,没想到僧格林沁蒙古人的倔脾气上来了,非要坚持认为一直快要追到了突然不追了,不是前功尽弃吗,要一鼓作气。他不知道刚开始时可以一鼓作气,但是一鼓作气之后呢就是再而衰,三而竭了。
气的老陈跟他说:“你要去你去吧,我不去了”僧格林沁道:“去就去有什么了不起,你不去老子我自己去”说罢就继续前进。老陈陈国瑞想这么也不是个事儿,万一他有个好歹,上头不得问我罪吗,再说了老僧这人也挺好的,我得去陪他”“国瑞不忍王独败,复去”又追上去保驾了。结果却没想到这次僧格林沁中了捻军的计谋了,僧格林沁由于多年的战争都是胜多败少,对英国的那一次如果不是枪炮的问题应该也不会输的,所以他开始自负了,刚愎自用的他掉进了捻军的包围圈,人家捻军分头行动先是化整为零诱敌深入,等到僧格林沁进到人家设的天罗地网中,捻军再化零为整组成大的包围圈。来对付僧格林沁。僧格林沁在山东菏泽附近的叫高楼寨的地方中伏,冒死突围后不久到了菏泽西北的吴家店终于被捻军打败,杀死。终年55岁。
可怜的僧王竟然就这么的战死了,这对他来说算是一个军人最高的荣誉了,可是如果他在英法联军围攻八里桥时要战死的话至少比这样的死稍微好听一些。一个是剿匪不成反被匪剿。一个是力战抗英不敌而战死沙场哪个更荣耀一些呢。
僧王死后,他的部将陈国瑞冒死抢救他的尸身出来,带回了北京。据说太后和皇上都很感动,因为山东,河南等地的地方官吏和军队不作为才导致僧王的死。所以都予以降职和记过等处分。只有死里逃生,力战不屈且将僧王的尸体带回来的陈国瑞免罪,这幕场景像不像三国时期的关羽之死呢,关羽当年也是因为刚愎自用中了东吴吕蒙的计谋被设计围攻。而周边城池的守将也都不作为,导致了关羽的阵亡。历史真的很巧合啊。慈禧不但给僧格林沁恢复了世袭罔替的蒙古科尔沁亲王爵位,还给他在北京,沈阳等地都建了昭忠祠和显忠祠。现在北京的僧格林沁的祠堂还依然很好的存在虽然不对外开放但是也算是对他一生功绩的表彰和证明。他的谥号也是“忠”。他的王府和爵位都有他的儿子伯颜那膜古承袭。后来也因为家道中落加上民国了。所以被卖掉了。
僧格林沁一生大小战事数百起,最后战死了沙场也算是他作为军人的最后归宿了。他的灵柩运回了他的蒙古草原上的陵寝。也算是落叶归根了。他15岁从草原上走了出去,55岁以后魂归故里。实在是草原的一段可歌可泣的精彩故事。这就是一个蒙古亲王的一生。
历史人物 赖文光简介
高楼寨之战
1865年(清同治四年)5月,在捻军起义中,捻军在山东菏泽高楼寨伏击清军的一次著名战斗。
www.cha138.com1864年冬至次年春,捻军在河南多次击败科尔沁亲王僧格林沁部清军的围追堵截。僧格林沁恼羞成怒,率万余清军紧迫不舍,企图一举歼灭捻军。捻军采取灵活多变战术避实击虚,奔驰于豫、鲁、苏边区,拖得清军疲惫不堪。1865年4月初,捻军进入山东,经曹县、定陶、城武、嘉祥、汶上、宁阳进抵曲阜。僧军仍在后紧追。山东巡抚阎敬铭派布政使丁宝桢率本省防军进入兖州,妄图夹击捻军。为了继续疲惫敌军,捻军北趋宁阳、东平,途中击败总兵范正坦部后,继续北上东阿、平阴、肥城,然后转头南下宁阳、兖州、邹县、滕县、峄县,经兰山、郯城进入江苏的赣榆、海州、沐阳。5月3日,又由邳州返回郯城,西走峄县,在临城(今枣庄市西薛城)附近击败丁宝桢部后,北上宁阳、汶上。5月10日过运河进至范县(今河南范县东)南面的罗家楼、濮州(今河南濮城)东南的箕山一带,最后进至黄河水套地区(黄河水套是1855年黄河在考城铜瓦厢决口后在濮州、范县以南和郓城西北一带形成的一个河汊众多的地区)。隐蔽在这里的各地起义失散人员纷纷参军,使捻军人数众达数万。然后,捻军驰抵菏泽西北高楼寨地区,等待僧军。而这时的僧军已被捻军拖得极度疲惫,僧格林沁本人也因几十天不离马鞍,疲劳得连马缰都拿不住,只得用布带拴在肩上驭马。1865年5月17日,僧格林沁率军追至高楼寨之南的解元集地区。捻军派出少数部队迎战,诱使僧军向高楼寨地区深入。18日中午,僧军进至高楼寨,埋伏在高楼寨以北村庄、河堰、柳林中的捻军一齐出击。僧格林沁分兵三路:翼长诺林丕勒、副都统托伦布等率左翼马队,总兵陈国瑞、何建鳌各领本部步队为西路;副都统成保、乌尔图那逊等领右翼马队,总兵郭宝昌率本部步队为东路;副都统常星阿、温德勒克西等各领马队为中路。捻军也分三路迎战。西路鏖战二小时左右,捻军稍却。适中路捻军已将常星阿部击溃,便支援西路捻军向敌人发起反击,将西路清军歼灭。与此同时,东路捻军也已将敌军击溃。在后督队的僧格林沁只得率残部退入高楼寨南面的一个荒圩,捻军乘胜追击,将该圩团团包围,并在圩外挖掘长壕,防止敌人突围。当夜三更,僧格林沁率少数随从冒死突围,当逃至菏泽西北7.5公里的吴家店时,被一捻军战士砍死在麦田。这一仗,捻军全歼僧格林沁以下7000余人,取得重大胜利。
点评:高楼寨之战,捻军全歼僧格林沁的蒙古马队,使清军的精锐骑兵损失殆尽。副都统成保奏称:“我军失利后,马步兵勇收集无多。”(《平捻方略》卷二百三十一,第6页)这次作战,是捻军在抗清斗争中取得的一次重大的胜利,也是运用运动战取胜的一个典型战例。赖文光发挥快速流动作战的特长,牵着僧军盘旋打转,使其精疲力竭,同时伺机反击,消耗敌之兵力,挫伤敌之士气,最后在地形和群众条件都对捻军有利的地区,一举全歼穷追之敌,给清王朝以沉重打击。僧军方面,由于僧格林沁盲目轻敌,一味穷追,后方供给不继,部队饥疲交加,士气日益低落,加上得不到豫鲁清军的有效配合,成为衰弱的孤军,最后被捻军歼灭。
相关参考
僧格林沁是晚清名将,为蒙古部落科尔沁族人,姓博尔济吉特,属科尔沁左翼后旗人。僧格林沁公元1811年,即嘉庆十六年出生,生于在科尔沁左翼后旗哈日额日格苏木百兴图嘎查普通台吉家庭。虽然僧格林沁按照《蒙古世
中国蒙古贵族出身的清军大将。科尔沁旗(今属内蒙古自治区)人﹐博尔济吉特氏。他是道光皇帝姐姐的过继儿子﹐道光五年(1825)袭科尔沁郡王爵﹐历任御前大臣﹑都统等职。咸丰三年(1853)秋﹐太平天国天官副
铁帽子王僧格林沁铁帽子王僧格林沁是道光皇帝姐姐的过继儿子,博尔济吉特氏,蒙古族的晚清名将,在道光年间曾袭科尔沁郡王爵。僧格林沁祠铁帽子王僧格林沁幼年家境贫寒,曾和父亲为富人放牧,到12岁时被送到老城文
铁帽子王僧格林沁铁帽子王僧格林沁是道光皇帝姐姐的过继儿子,博尔济吉特氏,蒙古族的晚清名将,在道光年间曾袭科尔沁郡王爵。僧格林沁祠铁帽子王僧格林沁幼年家境贫寒,曾和父亲为富人放牧,到12岁时被送到老城文
清嘉庆十六年(1811年)六月初五,内蒙古的哲里木盟科尔沁科左翼后旗的一片草地上,羊倌德力格尔像平时一样安静的放羊。突然有人来报喜,他的妻子给他生了一对双胞胎男孩。德力格尔也是黄金家族的子孙,爵位是四
苏乞儿铁帽子王僧格林沁,僧格林沁既然也是铁帽子王那为什么清朝1
僧格林沁既然也是铁帽子王那为什么清朝12铁帽子王里没有他呢?这个说起来就比较复杂了。最初,获“铁帽子王”殊荣的满清贵胄仅有十二家,分别为礼亲王、郑亲王、睿亲王、豫亲王、肃亲王、庄亲王、克勤郡王、顺承郡
清嘉庆十六年(1811年)六月初五,内蒙古的哲里木盟科尔沁科左翼后旗的一片草地上,羊倌德力格尔像平时一样安静的放羊。突然有人来报喜,他的妻子给他生了一对双胞胎男孩。德力格尔也是黄金家族的子孙,爵位是四
大沽口战败,僧格林沁曾信誓旦旦地向咸丰密奏将功赎罪,下定决心在通州设下伏兵全歼蛮夷。然而,结果是老僧的三万蒙古铁骑被英法联军打得丢盔弃甲,溃不成军。咸丰其实已经预料到会有这样的结果。因为在大沽失守后,
僧格林沁像 僧格林沁(汉语拼音:Senggelinqin;蒙古语:ᠰᠡᠨᠭᠡᠷᠢᠨᠼᠡᠨ,转写:SenggeRinchen;1811~1865-05-18),清朝蒙古亲王、清军将领。博尔济吉特氏。蒙
僧格林沁墓同治四年僧格林沁被捻军设计在高楼寨被诛杀,终年55岁。清政府为僧格林沁以亲王宏大规格举行了葬礼,赐谥号“忠”,并绘像紫光阁。僧格林沁墓公元1865年7月,一队扶柩北归的清军从北京城出发,最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