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慎行生平简介
Posted 士人
篇首语:讨厌自己明明不甘平凡,却又不好好努力。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查慎行生平简介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本文目录
查慎行生平简介
● 5岁能诗,“始入小学”
● 6岁“通声韵,工属对”
● 10岁作《武侯论》。曾就学于黄宗羲,研究经学,
对《周易》尤有心得。
● 19岁“读书于武林吴山,从慈溪叶伯寅先生学”,
● 20岁补诸生,出门远游,遍历云贵、华中、华北、东南各地,写出大量诗作,名噪一时。曾在纳兰明珠府中教授其幼子。
● 23岁应童子试
●康熙二十八年(1689),牵涉洪升《长生殿》的国恤张乐事件,遭革职,驱逐回籍。后改名慎行,字悔余,号他山,又号查田,籍贯改作钱塘。
●康熙三十二年(1693)始中举人。
● 四十一年(1702),康熙帝东巡,因大学士陈廷敬等推荐,诏随入都,入直南书房。
●康熙四十二年(1703)赐进士出身,特授翰林院编修,后充武英殿总裁纂述。曾3次随驾巡游塞外,岁时风土,悉记以诗。得帝器重,亲书“敬业堂”额以赐。
●康熙五十二年(1713)乞休归里,家居10余年,筑初白庵以居,潜心着述,人称初白先生。
●雍正四年(1726),因弟查嗣庭犯讪谤案,以家长失教获罪,被逮入京,世宗知其端谨,特许其父子返回田里。
● 次年放归,不到两个月即去世。其长子克建、堂弟嗣珣都是进士,时称“一门七进士、叔侄五翰林”。
人物轶事
出自《熙朝新语》
海宁查慎行初名嗣琏,康熙癸未庶吉士。胞弟嗣瑮,官编修。族侄升,官谕德。时称三查。上赐鲜鱼,慎行《纪恩诗》云:“笠檐蓑袂平生梦,臣本烟波一钓徒。”颇称旨。一日,忽奉内传烟波钓徒查翰林,盖以别二查也。慎行又有“烟蓑雨笠寻常事,惭愧犹蒙记忆中”之句,一时以为佳话。
创作背景
清兵入关以后,江南一带士人抗清斗争前仆后继。至查慎行成年时代,清建国之初的那种反满复明的斗争已先后被扑灭或压制,除西南、西北边隅以外,大规模公开的反清斗争已成过去,清政权已相
当稳固,政局已趋于平稳。康熙等一方面继续实施高压政策,残酷镇压汉族的零星反抗,大兴文字狱压制汉族士人;一方面则大事“稽古右文”,以怀柔手段笼络人心,特别是笼络汉族士人。这种双管齐下的政策,对当时士人确实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在政治上,查慎行之辈已不同于明末清初民族意识十分强烈的老一辈士人,大多已在政治上采取积极参与的态度,他们谋求仕途,欲以此实现人生追求。
当时湖州庄氏史案的广事株连虽也曾震动一时,但它给查慎行们的更大影响,只是造成他们对政治的恐惧感,从而促使他们更加小心翼翼地为人。明史案对查慎行的影响更尤其深刻,其族叔查继佐是首要告密报案者之一,亲历整个惨案,并将自己的亲身经历写成《得案日记》,用以告诫查氏族人不谈民族问题以求远离文祸。在查慎行等人的诗稿中,明末清初顾炎武式强烈的民族感情已逐渐少见。对查慎行这一代诗人诗歌思想成就的评价,似乎不必再拘泥于他们对亡明的态度而滞留在满汉问题上做文章了。对查慎行这一代诗人的诗作,似可转换视角,把着眼点落到他们反映当时现实和指陈时事的态度与深度上来。查慎行的诗,在思想内容和感情色彩方面,与清初诗人多有异处,这一特点当引起我们注意。
成就
査慎行受经史于著名学者黄宗羲,受诗法于桐城诗人钱澄之;又与朱彝尊为中表兄弟,得其奖誉,声名早着。入朝后从军西南,随驾东北,又饱览各地风光。其论诗以为“诗之厚,在意不在辞
;诗之雄,在气不在直;诗之灵,在空不在巧;诗之淡,在脱不在易”(查为仁《莲坡诗话》。他以“空灵”创新为尚。得力于陆游很深;着《补注东坡编年诗》50卷,受苏轼的影响亦大。其诗工于刻画锻炼,又多采用白描手法。袁枚《论诗绝句》称其诗“一味白描神活现,画中谁似李龙眠”。拟之以北宋画家李公麟。清初诗人多学唐,查慎行崛起后,兼学唐宋,成为清初效法宋诗最有成就的作者。对诗坛影响极大。赵翼《瓯北诗话》认为:“梅村(吴伟业)后,欲举一家列唐宋诸公之后者,实难其人。惟查初白才气开展,工力纯熟,要其功力之深,则香山、放翁后一人而已。”
查慎行诗多纪游吊古之作,又多作组诗。古体如《中秋夜洞庭对月歌》、《石钟山》、《五老峰观海绵歌》;近体组诗如《金陵杂咏二十首》、《荆州杂诗六首》、《邯郸怀古三首》、《汴梁杂诗八首》、《建溪棹歌词十二章》、《桂江舟行口号十首》等,都颇著名。反映民间疾苦的篇章则不多,只有《秦邮道中即目》、《芜湖关》,《白杨堤晚泊》、《芦洲行》、《悯农诗》、《赈饥谣》等诗,写及了这方面内容。
查慎行的诗“平生所作,不下万首”(许汝霖《敬业堂诗集序》)。后经他删定为4600余篇,按时地编次为《敬业堂诗集》48卷,《续集》 6卷,另有《词集》2卷。文不多作,所存绝少,《敬业堂文集》3卷,《别集》1卷,共100余篇,子孙搜访汇编而成。金庸小说《鹿鼎记》的回目都是集查慎行诗中的对句。
【舟夜书所见】
月黑见渔灯,孤光一点萤。微微风簇浪,散作满河星。
】
来船桅杆高,去船橹声好。上水厌滩多,下水惜滩少。
桥坏笮系绳,水浅牛可跨。牛背度溪人,须眉绿如画。
【渡百里湖】
湖面宽千顷,湖流浅半篙。远帆如不动,原树竞相高。
岁已占秋旱,民犹望雨膏。涸鳞如可活,吾敢畏波涛?
【初入小河】
鱼米由来富楚乡,入秋饱啖只寻常。如今米价偏腾贵,贱买河鱼不忍尝。
【秋花】
雨后秋花到眼明,闲中扶杖绕阶行。画工那识天然趣,傅粉调朱事写生。
【晓过鸳湖】
晓风催我挂帆行,绿涨春芜岸欲平。长水塘南三日雨,菜花香过秀州城。
【邺下杂咏(四选一)】
一赋何当敌两京,也知土木费经营。浊漳确是无情物,流尽繁华只此声。
【大小米滩】
掀波成山石作底,风平石出波弥弥。秋天一碧雨新洗,大滩小滩如撒米。
【集杜集(选一)】
漂泊西南且未还,几曾蒿目委时艰。三重茅底床床漏,突兀胸中屋万间。
【初得家书】
九十日来乡梦断,三千里外客愁疏。凉轩灯火清砧月,恼乱翻因一纸书。
【三闾祠】
平远江山极目回,古祠漠漠背城开。莫嫌举世无知己,未有庸人不忌才。
放逐肯消亡国恨?岁时犹动楚人哀!湘兰沅芷年年绿,想见吟魂自往来。
【雨过桐庐】
江势西来弯复弯,乍惊风物异乡关。百家小聚还成县,三面无城却倚山。
帆影依依枫叶外,滩声汩汩碓床间。雨蓑烟笠严陵近,惭愧清流照客颜。
【汴梁杂诗】
梁宋遗墟指汴京,纷纷禅代事何轻!也知光义难为弟,不及朱三尚有兄。
将帅权倾皆易姓,英雄时至忽成名。千秋疑案陈桥驿,一着黄袍遂罢兵。
【寒夜次潘岷原韵】
一片西风作楚声,卧闻落叶打窗鸣。不知十月江寒重,陡觉三更布被轻。
霜压啼乌惊月上,夜骄饥鼠阚灯明。还家梦绕江湖阔,薄醉醒来句忽成。
黄花古渡接芦溪,行过萍乡路渐低。吠犬鸣鸡村远近,乳鹅新鸭岸东西。
丝缫细雨沾衣润,刀剪良苗出水齐。犹与湖南风土近,春深无处不耕犁。
【连日恩赐鲜鱼恭纪】
银鬛金鳞照坐隅,烹鲜连日赐行厨。感逾学士蓬池鲙,味压诗人丙穴腴。
素食余惭留匕箸,加餐远信慰江湖。笠檐蓑袂平生梦,臣本烟波一钓徒。
】
虎啸猿啼万壑哀,北风吹雨过山来。人从井底盘旋上,天向关门豁达开。
地险昔曾当剧贼,时平谁敢说雄才?煎茶好领闲僧意,知是芒鞋到几回!
【中秋夜洞庭湖对月歌】
长风霾云莽千里,云气蓬蓬天冒水。风收云散波乍平,倒转青天作湖底。
初看落日沉波红,素月欲升天敛容。舟人回首尽东望,吞吐故在冯夷宫。
须臾忽自波心上,镜面横开十余丈。月光浸水水浸天,一派空明互回荡。
此时骊龙潜最深,目炫不得衔珠吟。巨鱼无知作腾踔,鳞甲一动千黄金。
人间此境知难必,快意翻从偶然得。遥闻渔父唱歌来,始觉中秋是今夕。
明朝 于慎行生平简介?于慎行历史评价?
于慎行
一
于慎行,字无垢,一字可远,别号谷山。东阿(今属山东)人。生于嘉靖二十四年(1545),卒于万历三十五年(1608)。其先世本登州(府治今山东蓬莱)人,明时才迁至东阿。父于玭,官至平凉府(府治今甘肃平凉)同知,以清正廉洁著称。于玭娶妻刘氏,生于慎行。于慎行11岁时,其母刘氏不幸病逝。这对于于慎行来说,是一个巨大的打击。为了表达自己对母亲的思念,于慎行将母亲生时的言行记录下来。每次读时,都悲痛不止。
嘉靖三十八年(1559),14岁的于慎行试童子科,在郡、县都是第一名,乡人大异之。朱维京之父让于慎行、于达真同朱维京一起跟从郑日休学习。经过郑日休严格的教育培养,于慎行的学识大有长进。嘉靖四十年(1561),于慎行参加省试,主试者因其文太奇,故意压制他,于慎行仅得第六名。隆庆二年(1568),于慎行中进士,选庶吉士,师从殷文庄、赵文肃,殷文庄善词章,赵文肃善经济,两人情趣不同,但都非常器重于慎行。
隆庆四年(1570),于慎行被授为翰林院编修,参加纂修《世宗实录》。隆庆三年(1572), 又奉令纂修《穆宗实录》,万历二年(1674),《穆宗实录》修成,于慎行因功被赐金币,并晋升为翰林院修撰。随后,于慎行被推举为皇帝日讲官。在封建社会,皇帝为了接受历史教训,研讨探索治国之道,特设经筵日讲。这实际上就是皇帝为研读经史而特设的御前讲席,在讲席之上,除了对经史进行讲读研究之外,还联系实际进行讨论。按照旧例,皇帝的日讲官都是由翰林院的大僚充当,于慎行能以史官的身份充当日讲官,在当时是一种非常特殊的礼遇。
当时,神宗皇帝刚刚即位不久,对朝政颇感新奇,尚能勤于政事,励精图治。每当开讲之日,神宗总是早出晚休,孜孜不倦。与于慎行同时充当日讲官的,都是当时的一些名流,他们的讲授,对神宗大有裨益。当时,于慎行主讲唐史,每讲到唐代历史上的成败得失之处,于慎行总是反复论说,神宗也总是竦然而听。
有一次,于慎行讲授刚刚完毕,神宗就取出御府所藏的一幅画来,让他在上面题诗。这使于慎行十分为难。于慎行虽精于诗,但却拙于书法。不题则违皇帝之命,题则自己的书法实在难登大雅之堂。于慎行无计,只好自己写好诗,再请善书法者题于画上。后来神宗曾问起此事,于慎行则如实作了回答。神宗十分赞赏于慎行的率直与坦诚,即刻亲笔书写了“责难陈善”四个大字赠给他。这四个字出自《孟子·离娄篇》,原文作“责难于君谓之恭,陈善闭邪谓之敬”,意思是说,用仁义来要求君主叫作恭,向君主陈述善事、堵塞异端叫作敬。神宗的题字,既是对于慎行的肯定,又是对他的希望。
二
万历四年(1576),于慎行进为翰林院侍讲。五年(1577),《世宗实录》修成,于慎行因劳加俸一级。这年的九月十三日,当朝内阁首辅张居正的父亲张文明病逝。二十五日,消息传到北京。按照封建礼法,从闻丧的这天起,张居正就应该回家守丧27个月,在这期间,不能为官、嫁娶、应试,这叫作守制。但是,神宗皇帝一天也离不开张居正; 张居正的新政,也正在实施; 他本人不愿意离开京师,恐怕一旦离开会有人谋算自己。于是他便同大太监冯保制造了一个“夺情”之局。夺情,即守丧未满而朝廷强迫出来做官。这是不合乎封建礼法的事情。
张居正的夺情马上遭到了朝臣的激烈反对。其中最为激烈的是翰林院编修吴中行、检讨赵用贤、刑部员外郎艾穆、主事沈思茅。他们分别上疏,弹劾张居正。这实在是张居正难以容忍的事情,为了尽快扼制此风的蔓延,他伙同冯保,决定对四人进行廷杖。四人因弹劾张居正获罪后,一些朝臣极力疏救。于慎行也联合了翰林院侍讲赵志皋、张位、李长春、田一、修撰习孔教、沈懋学等人上疏申救,可惜他们的奏疏被阁臣吕调阳从中阻挡,无法呈上。
于慎行等人的上疏是于慎行拟就的。张居正知道这事后,心中十分气愤。但是于慎行毕竟是皇帝的日讲官,一时也无可奈何于他。最后张居正终于找了个理由,将于慎行训斥了一顿。张居正说道: “您是我所推重的人,难道也跟随别人干这种事么?”于慎行没有被张居正吓倒,正色道: “您推重我,所以我才这样报答您。”张居正听了,气得脸色发青,大怒而去。
这年的十一月,朝廷因星变考察百官。张居正因夺情遭到了廷臣们的反对,这下可找到了报复的机会。借考察之名,张居正利用职权,将上疏申救吴中行等四人的赵志皋、张位、习孔教等人统统贬谪。于慎行在这次考察中虽然未被贬谪,但张居正却处处排挤他,于慎行无奈,便于万历七年(1579),引疾回归乡里。
万历十年(1582)六月,张居正病逝。家居接近4年的于慎行在张居正死后,奉诏入京,仍旧充当日讲官。当时,充当日讲官者共有6人,都是于慎行的同年,但其他5人官职和俸禄都高于于慎行。过了许久,于慎行才被进升为左谕德。
张居正在世时,推行新政,辅佐神宗治理天下,其功卓著。但同时他也树了许多政敌。在他死后,这些政敌纷纷粉墨登场,趁机弹劾他。隆庆二年(1568),辽王朱宪节被废为庶人。这事与张居正并无多大关系。张居正死后,由朱宪节的次妃王氏(时朱宪节已死)出面,向朝廷呈上了一份《大奸巨恶丛计谋陷亲王,强占亲赐祖寝霸夺产业,势侵全室疏》,疏中除了为辽王辩冤外,还称辽王府原有金宝万计全部为张居正家所有。贪财的神宗看到这句话,即刻下令司礼监张诚、刑部侍郎丘橓等人,前去查抄张府。
查抄张府的消息一传出,马上有许多官吏为张居正求情。于慎行是在张居正的排挤下才乞罢回家的,张居正死后他完全可以借机发泄私愤、落井下石。但他没有这样做。当他得知丘橓奉令查抄张府时,便马上给丘橓写了一封信。在这封信中,于慎行写道: 张居正一生殚精竭虑,为国家效劳。其是非功过,当另当别论。在任职其间,张居正即使接受过别人的贿赂,但也屈指可数,其家所藏,连冯保家藏的万分之一也不到。倘若您想称职尽责地完成皇上的任务,那么张居正家乡的人必定全被牵连进去。张居正有八十老母在堂,他的孩子也都是些读书之人,涉世不深。抄没其家产之后,必然会颠沛流离,这真是让人心酸的事情。望您疏请皇上,对张居正的家人予以宽恤,以推广明主帷盖之恩,成全大臣簪履之谊。
于慎行的这封信,写得语气极其恳挚。在当时,张居正的一些政敌,趁机推波助澜,必欲置张居正家人于死地而后快,于慎行敢于站出来说句公道话,真是难能可贵的。而他这种不计较个人恩怨的优秀品格,也受到了时人的称赞。
张居正死后, 于慎行的官运还算不错。万历十三年(1585), 晋升为翰林院侍讲学士。万历十四年(1586), 晋升为礼部右侍郎,兼侍讲学士,不久又转为左侍郎。万历十七年(1589)改为吏部,掌詹事府。刚刚到任,又被擢为礼部尚书。
三
神宗不喜欢王恭妃及其为他生下的皇长子朱常洛,而宠爱郑贵妃及其为他生下的三子朱常洵。在册立太子问题上,神宗也企图废长立幼。这一不符合封建礼法的做法,激起了朝廷大臣的激烈反对。册立谁为太子,成了朝廷大臣与神宗斗争的一个焦点。到了万历十八年(1590),皇长子已经9岁了。神宗实在难以抵挡朝廷大臣的压力,便于十月二十一日传旨: 册立之事,定于后年春举行。
在册立太子问题上,神宗一直施用拖延术对付朝廷大臣。这一点,朝廷大臣们看得非常清楚。在神宗传旨的第二天,已作了礼部尚书的于慎行就上疏催促神宗速决大计,他在疏中写道: “圣人办事,必定顺乎人心; 人心所同,即天意所在。”
神宗为了防止朝廷大臣上疏,在传旨的同时,还下令大臣不许上疏激扰,并声称越发上疏激扰则越发推迟册立日期。神宗是想借此钳制朝臣之口,没想到传旨后的第二天就有人上疏,这可把神宗给气坏了,便下严旨将于慎行斥责了一通。
可是于慎行偏偏没有被神宗吓倒。第二天又上了一份奏疏。疏中写道: “册立太子,本来就是礼部的职掌,臣等不言,那就是臣的罪过,望陛下迅速册立东宫,并将臣放回田里。”对于于慎行这种带有要挟意味的催促,神宗实在难于接受。怒气冲天的神宗传旨: “你等职掌典礼,要挟怀疑君主,罪责难逃,各罚俸禄三个月。”于慎行因为上疏请求册立太子,连同他的属僚一起,最终竟受到了如此惩罚,他实在难以接受。这时的于慎行,已经觉得时不可为,遂萌发了乞罢的念头。山东举行乡试,考试尚未举行,而典试者之名已传了出来。言官便弹劾礼部官员泄漏典试者之名。于慎行是礼部尚书,便首先引罪乞休,疏凡九上。神宗终于在万历十九年(1591)九月允其离去。
于慎行又一次从京城回到了养育他的故乡。从万历十九年(1591)罢职,到万历三十五年(1607)重新被起用,于慎行在家乡整整度过了17个年头。在这17年里,他专心著述,写下了大量的著作; 除此之外,他还经常游览家乡的山山水水,创作了大量诗文。在这17年中,朝廷大臣虽然屡次推荐他,但他都未被重新起用。
万历三十四年(1606)七月,沈一贯、沈鲤两位阁臣同时离去,内阁中只剩朱赓一人。万历三十五年(1607)五月,神宗下令推举阁臣。于慎行与礼部侍郎李廷机、南京礼部侍郎叶向高并以礼部尚书兼东阁大学士参预机务。于慎行再三推辞,未获允许。当时,于慎行已有病在身,便带病上路了。
按规定,新任阁臣到京,必须先见皇上,当面谢恩,方能入阁办事。当时,于慎行已经63岁,加之病魔缠身,廷谢之时,连跪拜他都觉得十分吃力,动作极其迟缓。他自知这样不合礼法,便上疏请罪。神宗温旨劝慰,并令他马上入阁办公。
于慎行已卧病在床,确实已病得不轻。他知道自己已经不行了,便草就了一份遗疏,请求神宗亲近大臣、补充言官,起用被罢的旧官。写完之后,他传来自己最亲近的门人,让他抄写了一遍。门人刚刚抄写完毕,就听见于慎行大喊: “我最终也不能报国了!”几天之后,于慎行便去世了。听到于慎行去世的消息,朝野上下都很悲痛,为他的逝世深表痛惜。神宗对他深加悯悼,赠太子太保,谥文定。
四
于慎行性爱读书,至老不倦。他不仅仅是一个正直的官吏,还是一个著名的学者。于慎行最熟悉历代典制,当时的许多大礼,都是由他裁定的。嘉靖时,孝烈后死后升入祖庙,附祭于仁宗。万历改元,穆宗升入祖庙,附祭于宣宗。于慎行认为这不符合典礼,便作《太庙祧迁考》,授引晋、唐、宋历代典制,反复申说。其立论雄辩精核,虽然未被施行,但当时的人都佩服于慎行懂得典礼。
于慎行又是一位史学家,他的史学论著主要有《谷山笔麈》、《读史漫录》、《兖州府志》等。《谷山笔麈》主要记述明代万历之前的典章、人物、兵刑、财赋、礼制、释道、边塞等内容。其中对于嘉靖、隆庆、万历三朝的史实,特别是官吏的互相排挤,官场的黑暗腐败,多出于于慎行自己所见所闻,对于研究明史,有较高的参考价值。《读史漫录》一书,则评论历代史事,上自伏羲,下至宋元,持论平实允当。《兖州府志》是他编纂的一部地方志,其特点是体例谨严、资料翔实、考证精确,对社会经济方面的内容,多有记述,是明代地方志中较为优秀的一部。
于慎行还是一位文学家。在文学上,他反对复古主义和模拟风气。他曾说过,唐人并没有模仿古乐府诗,唐人创作的乐府诗,只不过是借古乐府之名表达自己的胸臆; 五言诗在魏晋时,也并未达到炉火纯青的地步,如果今人要一味地模仿,那就太愚蠢了。他的这些观点,是具有进步意义的。其诗文则平和淡雅,从容旷达。《明史》本传中曾这样说: “于慎行学有原委,贯穿百家。神宗时,在词馆中,于慎行与临朐(今属山东)冯琦文学并为一时之冠。”
相关参考
这不是名字维民所止清代雍正年间一个文字狱的典型 雍正年间,查慎行的弟弟查嗣庭去江西做考试官,他出了一道作文题“维民所止”,源出《诗经·商倾·玄鸟》。大意是说,国家广阔土地,都是百姓所栖息、居
查升(1650―1707),海宁袁花人。清康熙二十七年进士,书法家、藏书家。时人称查升书法、查慎行诗、朱白恒画为“海宁三绝”。康熙帝赞美说:“他人书皆有俗气,惟查升乃脱俗耳。用工日久,自尔分歧。”升的
唐代诗人顾况,宋代女词人朱淑真,明代戏曲家陈与郊、史学家谈迁和查继佑,清代诗人查慎行,棋圣范西屏、施定庵,书法家陈亦禧、查升,藏书家吴骞、蒋光煦,"大学士"陈元龙(阁老)。近代有数学家李善兰,国学大师
李渊的生平简介?唐高祖李渊(566—635)在位:(618-626)相关事件:均田制李渊起事玄武门之变相关人物:李世民李密李建成隋文帝生平简介李渊,唐代开国皇帝,字叔德。先世本为赵郡(今河北赵县)李氏
阿斗是谁生的?阿斗生平简介 阿斗是刘备的儿子,也是蜀汉的第二代君主,刘备的儿子阿斗是赵云在长坂坡拼命救下来的,所以阿斗也非常器重赵云,那么阿斗是谁生的?阿斗生平简介,下面就由小编来为大家解答解答。
武丁简介武丁的生平事迹 武丁是商王盘庚之侄,商王小乙之子,也是商朝君主。夏商周断代工程将武丁在位时间定为公元前1250年—公元前1192年。下面就跟随中国小编一起去了解下武丁的简介。 武丁简介
康熙十四子生平简介 皇长子允禔 康熙十一年(1672年)生。母惠妃纳拉氏。据传教士白晋说:“皇上特别宠爱这个皇子,这个皇子确实很可爱。他是个美男子,才华横溢,并具有其他种种美德。&rd
求嘉庆母亲生平简介嘉庆母亲是孝仪纯皇后,魏佳氏。其生平介绍:(1)身世雍正五年九月初九,魏佳氏出生,她比乾隆帝小十六岁。是内管领魏清泰的女儿,原属正黄旗满洲包衣,后被乾隆帝抬入镶黄旗满洲,即“抬旗”。
徐福简介为秦始皇东渡求药的徐福生平简介 徐福,即徐巿,字君房,齐地琅琊(今江苏赣榆)人,秦朝著名方士。他博学多才,通晓医学、天文、航海等知识,且同情百姓,乐于助人,故在沿海一带民众中名望颇高。徐福是
末代皇妃李玉琴生平简介及怎么死的李玉琴:祖籍山东1928年7月15生于zd长春市1942年考入伪满新京女子学校1943年入宫专,受封“福贵人”1957年5月于溥仪离婚1958年与黄毓庚再婚1995年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