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李世民为什么要推倒魏征墓碑呢? 奇怪
篇首语:人凭志气,虎凭威势。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唐朝李世民为什么要推倒魏征墓碑呢? 奇怪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本文目录
唐朝李世民为什么要推倒魏征墓碑呢? 奇怪
魏征,是唐朝有名的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和史学家,因多次向唐太宗李世民直言进谏,与太宗共同创建“贞观之治”的大业,被后人称为“一代名相”。也正是因为他的直言进谏,历史上有很多人都效仿他向君主进谏,这种传统美德一直被保留到了现代,对别人说实话,给出真诚的建议。
对于一个君王来说,做人其实是很累的。身边没有一个人肯说真心话,说大实话,听到的全是夸奖皇帝做的好的好话,看到的也是人人阿谀奉承的样子。活得一点都不真实,没有人像唐太宗李世民这样“幸运”,也没有人能像魏征这样敢于直谏。
关于魏征直言进谏的故事有很多。贞观元年,李世民初登帝位,对于如何治理国家前前后后问及魏征的意见共两百多条;贞观六年,长乐公主要出嫁了,李世民说“长乐公主,皇后所生,朕及皇后并所钟爱。今将出降,礼数欲有所加”,大臣们纷纷同意,还说要比长乐公主的姑姑永嘉公主更多。
只有魏征说这是不合礼数的,长孙皇后得知此事后夸魏徵能“引礼义抑人主之情”;贞观八年,陕县丞皇甫德参上书触怒了李世民,魏徵进言:“从前贾谊在汉文帝时上书,曾说到‘可以为帝王痛哭的事有一件,可以为帝王长叹息的事有六件’。
从古以来上书奏事,往往言辞很激切,如果不激切,就不能打动人主的心。言辞激切就近似毁谤,陛下你应该仔细想一下这样的事对还是不对。”李世民后来下令赏赐给皇甫德参帛二十段;贞观十年,长孙皇后去世,葬于昭陵, 李世民对她思念无比,于是建了层观,常看向妻子埋葬的地方,但是魏征进言到,自己的父亲和妻子同样重要,于是便哭着下令拆掉了层观。
还有很多很多跟这些事情类似的事情。但是魏征进言也不是次次都那么顺利的,直谏本来就冒犯天子,让天子颜面扫地,作为一个正常人,当你做决定的时候,总有一个人在一旁指指点点个,说你这么做不对,那样做也不好,你会不会烦?相信太宗当时对魏征的感情一定是又恨又爱的,这种关系,稍有差池就会溃散。
有时候太宗气不过,还扬言“魏征总是让我下不来台,总有一天我要杀了这个乡巴佬!”,直谏也是有风险的。魏征死后,太宗伤心以后再没人敢和他唱反调了,还给魏征建了一块“魏征碑”。但是,后来太子李承乾谋反,魏征在世时又属于太子党,加上魏征曾经给太宗引荐的中书侍郎杜正伦和吏部尚书侯君集都是太子党,这两人联合太子制造了这场政变,太宗于是怀疑是不是魏征也是其中的一员。魏征没有了长孙皇后的护佑,死后还被太宗推倒了墓碑。想必唐太宗心里早就想找个机会收拾魏征了,只不过没有机会。
后来,太宗执意要攻打高丽,想起曾经魏征说的不要攻打高丽,他就大为不爽,势必要拿下高丽,但是最后他还是失败了。回想起魏征的话,他觉得万分自责,下令重新修建魏征碑。
历史人物 魏征死后,为什么李世民亲手推倒了给他立的墓碑
唐太宗李世民和贤臣魏征,是历史上流芳千古的“明君贤臣”的佳话典范,李世民以胸怀广阔雄才大略著称,而魏征则是直言进谏忠心耿耿的形象,李世民和魏征的组合,开创了我国历史上“贞观之治”的盛世。但是这对组合,也不是一直都那么心心相印,魏征死后,李世民还愤怒地亲手推倒了自己给他立的墓碑,这又是怎么一回事呢?>>魏征之墓>我们先从魏征说起,魏征出生的时候是西元580年,当时还是南北朝时期,到581年隋朝才建立。我们都知道,隋朝只建立了短短37年就灭亡了,所以魏征这一生,可以说是历经三朝,人生的前半部分都在经历乱世,后半辈子才碰到李世民,一起开创太平盛世。>魏征最开始跟随的是隋末农民起义军头领元宝藏,之后元宝藏被李密打败,他就跟随李密,还为李密献上了壮大瓦岗寨的十大计策,不过李密都没有采纳,不然瓦岗寨可能就做大了。>>瓦岗军>瓦岗军被灭以后,魏征又跟随过王世充和窦建德。最后,投靠大唐在太子李建成帐下效力!这个时候,魏征已经过了半辈子了,前半生可以说是颠沛流离,“跟谁谁跨”的状态。最后投到了太子李建成的麾下,如果李建成最后登上了皇位,他作为原始股,应该会有不少荣华富贵。>但可惜的是,李建成是个有勇无谋的人,李世民势力不断壮大,他却视而不见,面对这样的情况,魏征曾多次建议李建成采取行动,要么把他调离长安,要么杀掉他。可李建成闭耳不听,最后李世民先下手为强,玄武门之变夺得皇位。>>玄武门之变>除掉李建成之后,李世民曾把魏征抓来痛骂:“你为何离间我兄弟情感?”(尔考间吾兄弟之情耶!)魏征此时没有丝毫的惧色,怒目而回:“如果太子早听我的话,哪会遭今日之祸?”(如若早采谏言,而至于今日之祸?)。>面对正面硬刚的魏征,李世民非但没有怪罪他,反而觉得他拥有过人的胆识和才能,就让他担任谏官之职。在做谏官的时候,魏征多次直言进谏甚至冒死直谏,很多时候气得李世民要杀他的头。但是他的进谏也让李世民取消了很多错误做法,而颁布了很多利国利民的措施,国家在这样的治理中国力蒸蒸日上,最终产生“贞观之治”的太平盛世。>>大唐盛世>魏征去世后,太宗非常悲痛,痛哭流涕的说:>“夫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朕常保此三镜,以防己过。今魏征殂逝,遂亡一镜矣!”>可见李世民对魏征的认可以及倚重。但是没多久李世民就怒而砸倒了魏征的墓碑,这里面牵扯到的事情就让人唏嘘了。>魏征死前,给李世民推荐了两个人,杜正伦和侯君集。因为魏征的推荐,李世民对这两个人都委以重任。但后来两人都因牵连到太子李承乾谋反事件,一个被流放,一个下狱被杀。震怒之下,李世民认为魏征与此事也有关联,于是就推倒了亲手给魏征立的墓碑。>贞观十八年初,唐太宗东征高句丽,这场仗打得并不好,郁闷之下的太宗,又想起了魏征,“如果魏征还在的话,决不会让我犯这个错误了。”回想起来以前魏征的种种,他也不会参与到太子谋反案中,于是将魏征的碑重新立好,抚慰魏征家人,让魏征的儿子承袭了他的爵位。>看到此处,也不禁让人感慨万千,赤胆忠心的魏征,死后也免不了卷入政治斗争的漩涡,虽然短暂的背上了冤屈,可历史最后还是给了他一个正确的评价,人间正道是沧桑啊!相关参考
大家好,我是小编,说起魏征的话,各位一定都有所耳闻吧。历史上有很多生前权倾朝野的重臣在死后遭遇了清算,比如汉朝时期的霍光,汉宣帝等霍光去世后,用雷霆手段收拾了霍家,再一个著名的例子就是明朝时期的张居正
自古当皇帝的希望成为一代明君,做臣子的希望自己成为一代贤臣,中国历史上明君贤臣的典范不多,唐太宗和魏征算得上最为著名的一对。在魏征活着的时候,唐太宗把魏征比喻为自己的“镜子”,恩宠有加,“以人为镜可以
唐太宗和魏征,一直被看做是历代贤君直臣的楷模。魏征活着的时候,唐太宗把他当作“镜子”,主动结成亲家;魏征去世的时候,唐太宗“废朝五日”,亲笔撰写碑文。然而魏征尸骨未寒,唐太宗就出人意料地变了卦,不
魏征 魏征是唐朝著名的贤臣,以敢于直言进谏而出名,唐太宗也虚心接受魏征的进谏,积极改正自己不好的地方,并为有这样一个贤臣感到高兴。可是历史偏偏出人意料,在魏征死后,唐太宗竟然毁掉魏征的墓碑,这是
唐太宗和魏征,一直被看做是历代贤君直臣的楷模。魏征活着的时候,唐太宗把他当作“镜子”,主动结成亲家;魏征去世的时候,唐太宗“废朝五日”,亲笔撰写碑文。然而魏征尸骨未寒,唐太宗就出人意料地变了卦,不但下
玄武门之变后,李世民开始清除建成余党,因早闻魏征才名,故专门召见,刚一见面,就质问魏征:“汝离间我兄弟,何也?”没想到魏征是个人物,竟然回答说:“皇太子若从臣言,必无今日之祸。”其实,即使李建成先动手...
玄武门之变后,李世民开始清除建成余党,因早闻魏征才名,故专门召见,刚一见面,就质问魏征:“汝离间我兄弟,何也?”没想到魏征是个人物,竟然回答说:“皇太子若从臣言,必无今日之祸。”其实,即使李建成先动手...
玄武门之变后,李世民开始清除建成余党,因早闻魏征才名,故专门召见,刚一见面,就质问魏征:“汝离间我兄弟,何也?”没想到魏征是个人物,竟然回答说:“皇太子若从臣言,必无今日之祸。”其实,即使李建成先动手...
玄武门之变后,李世民开始清除建成余党,因早闻魏征才名,故专门召见,刚一见面,就质问魏征:“汝离间我兄弟,何也?”没想到魏征是个人物,竟然回答说:“皇太子若从臣言,必无今日之祸。”其实,即使李建成先动手
唐太宗和魏征,一直被看做是历代贤君直臣的楷模。魏征活着的时候,唐太宗把他当作“镜子”,主动结成亲家;魏征去世的时候,唐太宗“废朝五日”,亲笔撰写碑文。然而魏征尸骨未寒,唐太宗就出人意料地变了卦,不但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