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代军队的武器装备
Posted 武器
篇首语:只给君子看门,不给小人当家。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秦代军队的武器装备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本文目录
秦代军队的武器装备
统一后秦代军队的武器装备,最主要的变化是由原来的以铜兵器为主的时代,加速向以铁兵器为主的时代的过渡。早在战国后期,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铁兵器即已登上历史舞台,中原各主要诸侯国的部队已较多地使用铁戟、铁矛、铁刀、铁剑、铁杖、铁甲、铁匕首等新式武器装备,开始逐渐取代青铜武器。当时相比之下,秦军的铁兵器则远不如关东各国发达。统一之后,既缴获丁关东大量铁兵器,又接收了中原冶铁技术,因而加快了向铁兵器的过渡。据《史记·秦始皇本纪》所载,就在完成统一六国的当年,秦始里下了一道销毁兵器的命令,“收天下之兵,聚之咸阳,销以为钟,金人十二,重各干石”。这是我国历史上大规模销毁武器的空前记录。这次销毁的都是铜兵器。为什么要把这么多的青铜兵器销毁呢?其直接目的就是禁止民间私藏武器,防止人民和六国残余势力起来造反,同时也表明,已有较多的铁制武器装备部队,所以才有可能把多余的铜制兵器销毁。但是,从青铜武器向铁兵器过渡是一个长期的历史过程,这个过程在秦代仅仅是加速,而不是完成。因此,秦军武器装备显示了新旧结合、新旧交替的历史持点,并表现在下述三个方面: 1、装备有大量先进的远射武器。秦始皇陵兵马俑的出土情况表明,不论步兵、骑兵或车兵,都装备有大量的弓、弩、箭。规模宏大的一号俑坑,每个步兵都“背负矢箙,手持弓努”;二号俑坑还专门有一个弩兵队列。骑兵的武器不是刀、剑、矛,而是“一手牵马疆,一手作提弓状”,“配备的都是弓箭”。战车上的甲士,既持子、戈,同时“亦备有弓箭”。这些情况说明,弓、弩、箭是秦军最主要的武器之一。秦始皇陵兵马俑出土的弓弩分大小两种,小者射程为150米,大者可达900米,比战国时著名的韩弩六百步抑或过之。大等的弓干长176.1厘米,径4.5厘米,弦长140厘米,比《考工记》中的有关规定(上、中、下三种弓的弓干长分别合今152.5、145,5、138.6厘米)有很大突破和发展,比战国末楚弓的弓干长(160厘米)也有提高。出土的秦弩机与战国中期的楚弩机相比,弩臂由51.8厘米增至肋厘米,悬刀有所增长,望山与弦牙距也有所加宽。出土的数以万计的铜镞,除有一支双翼镞外,其余都是三棱镞和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演化的三出刃镞。这是战国末最盛行的类型,其特点是飞行中稳定,方向性和瞄准性较好。还有一种特大的镞,长达4l厘米,重约100克,是专门用于强弩的。经过化验分析,秦骸的含铅量高达7.71%,可以说是人类历史上最早的有毒“弹头”。由此可知,秦军所装备的弓、管、箭都是当时最先进的远射武器,是构成秦军强大战斗力的重要因素。 2、装备有大量铜制的近战武器。从秦诵坑的出土情况看,秦军的近战武器有长柄的戈、矛、戟、短柄的弯刀和剑,还有某些过了时的镖、钺等等。其中戈、矛、戟、剑是当时流行的武器,铍,弯刀是历史上新近发现。铍的首和剑相似,长约30厘米,装有长约3米的柄,是一种锐利的刺杀兵器。弯刀形如弯月,齐头无锋,两面有刃,是一种砍、钩两用的兵器。上述兵器虽然都是铜制的,但在形制上有很大创新,表现了青铜武器的高度发展。例如,殷周以来的矛头多为柳叶形或长三角形,有较长的简形附以环纽,而出土的秦矛则刃体趋向宽而直,变短并附孔以固胶,通体长度稳定在15厘米左右。据《考工记》所载,最长的夷矛不过三寻,约合今5.54米,而出土的步兵秦矛有的长达6.3米,这是因为步兵用矛远比车兵便利,所以出现了特殊的长矛。春秋时代的剑,一般长30厘米左右,战国时发展到六七十厘米,而出土的三把秦剑,分别为81、89、91.3厘米,可见剑己由卫体武器和表示身份的象征物发展为近战格斗的重要武器之一。 3、装备有坚实精密的金属盔甲。在春秋以前战士的护体设备主要是皮甲,战国时虽然出现了铁甲,但皮甲仍是重要的装备。《荀子·议兵》中就有“楚人鲛革,犀皮以为甲”的说法,表明战国末朗楚军仍以皮甲为主。相比之下,秦军的装备则有进一步的发展,从秦捅坑出土的陶质模拟品看,全部都是金属札叶制成的合甲,品类完备,制作精密。甲衣由前甲(护胸腹)、后甲(护背腰)、披膊(肩甲)、盆领(护颈项)、臂甲(护臂)和手甲(护手)等部分组成,并因兵种、身份、战斗需要的不同而各有不同。步兵的前胸、后背和肩部易受伤害,其甲衣多由前甲、后甲和披膊等三部分合成。骑兵必须便于骑射,其甲衣比较短小,长仅及腹,没有披膊。车御的臂、手、颈易受攻击,其甲衣不仅有前甲、后甲,还有臂甲、手甲甚至盆领。将、佐的甲衣则十分讲究,是革、札结合的花甲,其胸、背、肩部分为皮革;腹及后腰的中心部分是金属小札叶;前甲呈倒三角形,长垂膝间;后甲平直齐腰。秦捅坑没有出土盔、盾,但据古文献的记载,秦军早就有盔、盾装备。二战中国军队(国军)军服、装备图文版
1937年 1.二等兵,第7集团军第72师,北平至绥远铁路,中国,1937年8月战争早期面对日军的攻击只有少数部队进行了轻微抵抗,第72师就是其中一支。士兵穿着经常被描述为「 ”北方中国”部队的军服,其大盖帽是德国式的,使用轻质棉制造,帽顶和脖带为棕色皮革材料MP28-II式冲锋鎗是大量装备的一种很重要的武器。 2.下士,第88师,上海,1937年接受过德国训练的国军最好的师,在保卫上海的无用战斗中虽然表现勇敢,却无奈的被消灭,第88师就是这样一支部队。 3.二等兵,第56师,上海,1937年士兵的钢盔是一种中国陆军所使用的罕见款式,但在前线它经常能被看到。略微像「 ”平顶版”的德国钢盔的这种产品较粗糙且形状经常不一致。 4.中士,第29军第37师,卢沟桥,1937年7月当抗战爆发时,第29军正驻扎在北平近郊。这名士兵属于这个军最精锐的部队「 ”大刀队”。 中国,1938年-1939年 1.下士,第12军第154师,广州,1938年5月作为精锐的护卫部队的一员,这名士官穿时髦的毛料制服,配规定的领章和胸牌,戴并非规定的「 ”波洛”式木髓制头盔。7.63毫米口径毛瑟C96系列冲锋手鎗带与众不同的抵肩木制枪托。 2.一等兵,武汉,1938年10月武汉这名军人见证了1938年的那次关键性的战役。头盔类似日本军队在20世纪30年代早期部分采用的「 ”樱花顶式”钢盔,穿浅褐色棉布制服、短裤以及绑腿,并有幸得到一双新的棕色皮鞋。刀鞘里插的刺刀则是搭配他的德国Karabiner 98a式步鎗使用的,而这种步鎗是一种中国军队中不太广泛使用的武器。 3.二等兵,第7师,1939年冬参与国军冬季攻势的这名士兵穿典型的中式冬装,采用内絮厚重棉花加纫线固定的方式,颜色为蓝色但使用长了会褪色为灰色。而冬装上除了粗糙的姓名牌没有任何其他徽章。轻机鎗是芬兰Lahti Saloranta M26式,这是30年代进口的主要型号机鎗之一。当时中国是这种不出名但很强力的武器的唯一进口国,并将口径从芬兰的7.62毫米改为7.92毫米并一直使用到20世纪40年代。 中国,1939年-1941年 1.上尉,第14炮兵团,河南省南部,1940年1月军官穿和士兵一样的灰色絮棉冬装,但质量更好些,上面有简单的非彩色双排式胸牌和蓝色(代表炮兵)底色的领章。 2.少校,第60路军第183师,第一次长沙战役,1939年9月穿淡棕色毛料材质的标准军官常服,戴同样材质但较硬的滑雪帽式军帽。在左胸身份牌上有黄色的边框,显示了他作为野战军官的身份。 3.团旗旗手,第3路军第12师,陕西省南部,1941年5月作为阅兵时持团旗的旗手。 缅甸,1943年-1945年 1.二等兵,新1军第38师第112团,缅甸北部,1944年5月史迪威将军的X部队中这名中国士兵接受美国的训练,使用盟国的装备。 2.上等兵,新6军第22师,胡刚谷地,缅甸北部,1944年3月新6军的「 ”新”字通常是赋予那些在抗日战争的头一年牺牲掉的师或师以上编制的部队的。布伦式机鎗,实际上它是加拿大造得一个变种,在1949年以前广泛被使用。 3.一等兵,拉姆格尔训练中心,印度比哈尔邦,1944年8月在加尔各达西北部的中国士兵训练基地接受训练的这名士兵穿英国浅棕色训练服,配中国军队的徽章。胸前的蓝色边框身份牌用中文写着他所在的部队和他的个人信息。 中国和缅甸,1943年-1945年 1.坦克指挥官,(第1)暂编坦克团,缅甸,1944年-1945年在缅甸的中国装甲部队装备美国谢尔曼M4A4中型坦克、斯图亚特M3A3轻型坦克、怀特侦察车以及英国的通用卡车。坦克手们来自中国的不同省份,使得这支部队成为不多的由来自不同地区人员所组成的部队之一,而坦克手的服装和他们的坦克一样都是美国提供的。 2.孙立人少将,第38师指挥官,缅甸,1943年末孙立人将军作为弗杰尼亚军事学院的毕业生,是最有才干的中国指挥官之一。他在1942年在缅甸指挥第38师,并在随后撤退到印度在1942年至43年间重新装备和训练他的部队。 3.上校,隶属美国训练顾问团,昆明,1943年为Y部队(Y代表云南)提供训练的训练区的这位上校穿标准的中国陆军军官制服。这种制服由于卡其棉的色泽不同而有所差别,而制服的黄铜纽扣上应该刻有青天白日的徽记。 中国,1944-1945年 1.战略情报局训练的士兵,中国南部,1945年8月美国战略情报局是中央情报局的前身,它在战争末期有限地训练了中国境内的国军部队。 2.国军游击队,第15机动纵队第43团,山东北部,1944年这名游击战士隶属于一支1万人的部队,他所在的团是这支部队的精锐,拥有2千人。 3.代理下士,四川毗卢,军事训练中心,1944年这位在毗卢中心接受战斗训练的年轻士官拥有良好的装备。植物伪装覆蓋在他的浅棕色棉制「 ”滑雪”野战帽上,粗棉军衣和绑腿也是同样的颜色。 4.一等兵,第46兵团新19师,桂林-柳州,1945年4月西南中国的这名士兵向我们呈现了战时军装和武器来源的多样性。相关参考
1937年1.二等兵,第7集团军第72师,北平至绥远铁路,中国,1937年8月战争早期面对日军的攻击只有少数部队进行了轻微抵抗,第72师就是其中一支。士兵穿着经常被描述为「”北方中国”部队的军服,其大
二战兵器全集|曾装备早期中国军队德械师的SdKfz 222轮式装甲车
二战兵器全集|曾装备早期中国军队德械师的SdKfz222轮式装甲车 以下文字资料是由(本站网www.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后发布的内容,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
二战兵器全集|曾装备早期中国军队德械师的SdKfz 222轮式装甲车
二战兵器全集|曾装备早期中国军队德械师的SdKfz222轮式装甲车 以下文字资料是由(本站网www.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后发布的内容,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
这是明朝《平番得胜图》的局部画卷。由于原作长期由私人保存,所以难免损坏和有所缺失,直到1959年才交给专业的博物馆收藏。但详实的内容与逼真的描摹,还是为后人展现出明朝边境驻军的风采与其受到蒙元影响的独
孙子是中国古代伟大的军事理论家,而成吉思汗则是百战百胜的军事实践家。成吉思汗一生指挥了60多场战斗,每战必胜,堪称「”战神”。他精通用兵谋略,具有高超的指挥才能,组建了许多新式兵种,为军队配备了新的武
据武警政治部电视宣传艺术中心“人民武警”消息,今年5月1日前为全部队统一配发16武警贝雷帽。从今年5月1日起,官兵着夏常服时,通常戴贝雷帽;担负固定警卫目标执勤的哨兵和大型集会时,可以戴大檐帽(女兵卷
提起越南人民军,很多人都会对越军的帽子印象深刻,这种偏斗笠状的帽子长期以来被很多人认为是越军的“钢盔”,实际上真的是如此吗?这种所谓的“钢盔”实际上是一种木质盔,能够起到一定的防护作用,但效果还是难以
最近小编在看一些比较有意思的事情的时候发现了在二战的时候,日本这个国家又做了一些非常让人觉得有趣的事情了,那就是有人说他们当时的伏龙特攻队在面对潜艇的时候竟然是拿竿子,也就是竹竿去把潜艇戳爆炸的,那么
民国军队中华民国各时期,军队使用的武器主要有步枪、机枪、火炮以及少量的飞机、军舰、坦克等,重武器大部为外国制造,自身没有建立完整的军事工业体系。中央军事机构南京临时政府由临时大总统统率军队,设陆军部、
说起明朝军队,很多人的反应肯定是火器强悍,例如三眼铳、虎蹲炮等等。说起清朝军队,则是一支讲究弓马娴熟的冷兵器队伍。其实,由于各方面的原因,很多人对清朝军队的装备有所误解。清朝军队装备的火器数量并不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