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篇文章读懂秦朝历史

Posted 国君

篇首语:知识,只有知识,才能使人成为自由的人和伟大的人。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一篇文章读懂秦朝历史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本文目录

1、一篇文章读懂秦朝历史

2、读懂淮阴侯韩信的一生(3)韩信是否逼迫钟离昧自杀

一篇文章读懂秦朝历史

  大事记 >   ⊙郡县制:秦统一中国后,分全国为36郡,后增加到40多郡,下设县。郡、县长官均由中央政府任免,成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政权组织的一部分。 > >   焚书坑儒: 秦始皇三十四年(前213年),秦始皇采纳 李斯的建议下令:焚烧《秦记》以外的列国史记;次年,将460多名方士和儒生坑死在咸阳。史称“焚书坑儒”。 > >   ⊙万里长城:秦始皇在战国时诸侯国原有长城的基础上修筑起于临洮,东达辽东的长城,称万里长城。 > >   ⊙大泽乡起义:秦二世元年(前209年)秋,陈胜、吴广组织群众,杀死押解戍卒的将尉,在蕲县大泽乡(今安徽宿县东南刘村集)举行起义。 > >   ⊙ 约法三章: 刘邦于公元前206年占领秦都咸阳,召集关中“父老”,宣布“杀人者死,伤人及盗抵罪”,称为“约法三章”。 > >   ⊙鸿门宴:公元前206年,西楚霸王 项羽在鸿门(今陕西临潼东)设下宴席,准备擒杀刘邦。刘邦脱险。 > >   ⊙垓下之围:公元前202元,刘邦与 韩信等合兵将项羽围在垓下(今安徽灵璧南)。项羽突围至乌江(在今安徽和县东北)自刎而死。 > >   ⊙白登之围:汉高祖七年(前200年)匈奴大军围攻晋阳(今山西太原),高祖率军30多万迎战,被围困于平城白登山(在今山西大同东北)达七日之久,后用 陈平计,始得突围。 > >   ⊙吴楚七国之乱:景帝前三年(前154年),吴王刘濞联合楚等七国,发动叛乱,被景帝派大尉 周亚夫平定。 > >   ⊙罢黜百家: 汉武帝建元元年(前140年),董仲舒建议独尊 儒家学说,罢黜诸子百家,汉武帝接受其主张。 > >   ⊙ 王莽改制:初始元年(8年)王莽代汉称帝,进行复古改制。 > >   ⊙绿林起义:公元17年,王匡、王凤组织荆州饥民,发动武装起义,以绿林山为根据地,历史上称为“绿林军”。 > >   ⊙赤眉起义:公元18年,樊崇在山东聚众数万人,发动武装起义,因用赤色染眉作标识,故称“赤眉军”。 > >   ⊙党锢之祸:东汉桓帝时宦官专权,李膺等和太学生郭泰,抨击宦官集团。公元166年,李膺等200多名“党人”被捕,史称“党锢之祸”。 > >   ⊙李催,郭汜之乱:公元192年, 董卓部将李催、郭汜率军攻入长安,烧杀抢掠,造成巨大祸患。 > >   ⊙官渡之战:公元199年, 袁绍与 曹操在官渡(今河南中牟东北)相拒;曹操击败袁绍,奠定统一北方的基础。 > >   ⊙隆中对:公元207年 刘备往隆中(今湖北襄阳西)拜访 诸葛亮,诸葛亮提出“联吴抗曹”的战略。 > >   ⊙赤壁之战:公元208年,曹操率军南下,与 孙权和刘备联军战于赤壁(今湖北武昌县西赤矾山),曹军大败。 > >   ⊙吴蜀彝陵之战:也称“亭之战”。公元222年,刘备为报吴杀 关羽之仇,率军攻东吴。吴大将陆逊在亭(今湖北宜都长江北岸)决战,用火攻大破蜀军。 > >   秦始皇赢政 > >   (公元前259年~公元前210年) > >   在位时间:公元前247年~公元前210年(其中公元前221年~公元前210年称帝) > >   曾用年号:无 > >   谥号:无 > >   庙号:无 > >   安葬地:骊山 > >   公元前259年,秦始皇生于邯郸,名 嬴政。 > >   公元前255年,赵国送嬴政母子回国。 > >   公元前247年,嬴政即位。 > >   公元前238年~公元前235年,嬴政先后消灭缪毒和 吕不韦两大敌对势力,开始了统一大业。 > >   公元前233年~公元前221年,赢政灭六国,完成统一中国大业。 > >   公元前221年开始,秦始皇在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领域实行全面改革,创立空前庞大和统一的封建帝国。 > >   公元前213年,秦始皇“焚书坑儒” > >   公元前110年,秦始皇病死在沙丘平台(今河北广宗西北) > >   “秦皇汉武、唐宗宋祖”,中国古代封建王朝的四大名君。秦始皇因为什么而位列其中?是他统一天下的伟大功绩吗?不见得。秦王朝的版图仅仅限于中原地区,远远小于后来的唐、元、明、清等王朝。况且,在其后的中国多次分裂,又多次统一,秦始皇的功劳并不见得就比后来一统天下的君主大多少。要不就是他建立了第一个封建王朝?但这也只是后来历史学家人为的划分而已。要说秦始皇最大的功劳,恐怕在于,秦始皇为后来的封建君王传下了一套“君权神授”的衣钵,确定了“皇帝”的尊号,并将“朕”、“制”、“诏”等名词确立为皇帝专有名词,之后又建立了一套有利于皇帝统治天下的中央集权机构。所以,后来的历代君王莫不对秦始皇歌功颂德,于是秦始皇便成为中国古代封建王朝中知名度最高的皇帝之一。不过,作为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位皇帝,秦始皇确实是名留青史了。 > >   吕不韦奇货可居 > >   说起秦始皇的身世,倒有些曲折离奇。 > >   秦始皇出生在战国时代。当时,战国七雄连年争战,民不聊生。作为战国七雄之一的秦,经过秦始皇几代先祖的精心经营,已成为七国中实力最强的国家,这就给将来秦始皇统一天下创造了有利的条件。 > >   秦始皇诞生前夕,正值曾祖父秦昭王在位。秦昭王采取范雎“远交近攻”的外交政策,一面进攻与秦国相邻的韩、魏二国,一面又与赵、齐等国结盟。当然,在战国时期,这种结盟不过是挂羊头卖狗肉的外交手段。为了保证盟约,双方都要派出一位国君的儿孙交给对方,作为人质,国君的将来继承人自然是不可能给送出去的。秦赵结盟之后,秦始皇的父亲子楚就成了当仁不让的人选。于楚是秦昭王的孙子、太子安国君的儿子。安国君有子20余人,子楚排行居中。子楚的母亲不得宠,自身又非长子,所以被送到赵国,成了一个父亲不疼,母亲不爱的落魄公子。 > >   这时吕不韦出现了,他靠战争发了大财,做生意做到了赵国,无意中认识了子楚。一番交谈之后,吕不韦觉得子楚乃是奇货可居,说不定,他就能靠这个落魄的子楚公子做一把政治投机的生意。吕不韦往来各国,对各国政局都很熟悉,对泰国宫闱的内幕更是了如指掌。他知道于楚不得志,而安国君最宠爱的华阳夫人又无子,便想以她为突破口,通过华阳夫人扶持子楚得到王位,使自己以“定国立君”之功大捞一把政治财。而子楚虽胸无大志,但也凭着年少气盛,想做出点惊天地、泣鬼神的丰功伟绩来,况且自己也不甘于如此狼狈的现状,吕不韦的出现给了他这个机会,两人一拍即合,开始筹划起来。 > >   吕不韦拿出500金交给子楚,让他改善处境,广交宾客。又另外拿出500金选购珍奇玩物,作为送给安国君和华阳夫人的礼物。一切准备妥当,吕不韦便西游泰国。到了秦国之后,并没有直接求见安国君和华阳夫人,而是拜访了华阳夫人的姐姐。吕不韦 口若悬河,滔滔不绝地对。她说起了子楚的贤惠和聪明,说子楚交结诸侯宾客,朋友遍天下,是一个胸怀远大抱负的青年,他身居异国,日夜思念安国君和华阳夫人,常说“夫人就是子楚的天”,往往到深夜还在流泪,不能成眠。说得华阳夫人的姐姐倒有些动情了,吕不韦见火候已到,呈上厚礼,拜托她把子楚的礼物和问候转呈华阳夫人,并请她去游说华阳夫人,把子楚立为继承人。 > >   华阳夫人听姐姐亲口叙述了子楚的这番情况,又见到子楚给自己送的厚礼,不禁心花怒放,对子楚也就有了好感。华阳夫人的姐姐又劝她趁得宠时早定主意,在众公子中选择一位贤孝者作为自己的儿子,把他正式立为继承人,并说当今诸子中子楚最为贤孝,他自愿依附夫人,若把他扶持为继承人,就可终生在秦国得宠。华阳夫人正为无子苦恼,姐姐这番肺腑之言,解开了自己心中的症结。从此,华阳夫人向安国君大吹枕头风,安国君终于答应了华阳夫人的请求,并与华阳夫人刻符为信,约定立于楚为继承人。接着,安国君和华阳夫人给子楚送去大批钱财,并请吕不韦扶助子楚。从此,子楚名声日盛,誉满诸侯。 > >   吕不韦为子楚取得王位继承权后,就返回邯郸,终日与子楚饮酒作乐,广交天下豪杰,专等秦国王位轮到子楚来坐。此时,吕不韦还为予楚找来一位能歌善舞的美貌姑娘同居,史称“赵姬”。 > >   秦昭王四十八年(公元前259年)正月,赵姬在怀孕13个月后,生下一子,这就是后来统一天下的嬴政。关于嬴政的身世,还有人抓住“赵姬”怀孕时间过长作文章,认为嬴政并非子楚的儿子,而是吕不韦的亲身骨肉,但这毕竟是 野史,不信也罢,嬴政在出生不久,秦赵两国便撕毁盟约,展开一场旷日持久的战争。毕竟秦国实力要强于赵国,公元前259年9月,秦国兵临邯郸城下,邯郸危在旦夕。如同热锅上蚂蚁的赵国,竟想出杀死子楚,以解邯郸之困的方法来。子楚也算不该死,一个素与他交好的赵国官吏把这个消息告诉了他。大惊之下,子楚急忙与吕不韦商量。吕不韦始终是有钱的主,600金抛出去,防守官吏便大开城门,让予楚和吕不韦逃出邯郸城,返回了秦国。赵国得知子楚出逃的消息,又打算杀死赵姬母子。由于赵姬是邯郸富豪之女,母于在娘家的掩藏下,竟躲过杀身之祸,存活下来。 > >   秦昭王五十六年(公元前251早),昭王死,太子安国君继位,是为秦孝文王。华阳夫人为王后,予楚也顺理成章的成为太子;这时秦赵关系已经缓和,赵国就把赵姬母子送归秦国。9岁的嬴政在邯郸渡过了艰苦的童年,回到秦国。 > >   秦孝文王做了几十年的太子,日思夜想的就是这个王位,可他却无福消受。服丧一年之后,他正式登上了泰国王位,三天之后就随父亲仙逝而去。予楚继承王位,是为秦庄襄王。庄襄王一即位,便起用吕不韦做相国,封为文信侯,把洛阳10万户作为食邑赏赐给了吕不韦。 > >   庄襄王在位时间也很短,3年就去世了。这样,秦庄襄王三年(公元前247年),13岁的少年嬴政就登上了秦国的王位,但由于年纪尚小,政务均由母亲赵太后和相国吕不韦处理。 > >   吕不韦此时终于完成了他一生中最大的一笔生意,他不仅位居相国,又获得了与 管仲齐名的“仲父”尊号,成为秦国首屈一指的巨富和政治暴发户。然而,这也是他从巅峰走向灭亡的开始。由于他权势过大,直接影响到秦王嬴政的统治,对权力怀有强烈欲望的嬴政当然不可能视而不见。 > >   赵太后在秦庄襄王死后,孤身无偶,吕不韦投其所好,找了一个名叫缪毒的人假充宦官,进入太后宫中。缪毒倒也是个能说会道的主,深得太后宠爱,政务皆由其决断。缪毒因而崛起,他拥有宾客1000余人,朝中官员又争相交结,不少重要官员如卫尉竭、内史肆等都充当党羽,以缪毒为首的后党集团成为仅次于吕不韦的又一股政治势力。 > >   秦王八年(公元前239年),秦始皇已经21岁,按秦国制度,第二年就要举行加冠亲政的仪式。就在这时,吕不韦召集宾客3000人编撰的《吕氏春秋》完成,并示威性的被挂在城门前让人纠错;而缪毒也在此时分土封侯,两个集团分别向秦始皇弄权示威。 > >   面对吕党和后党两集团的嚣张气焰,秦始皇未动声色。秦王九年(公元前238年)四月,嬴政到秦故都雍城的新年宫举行冠礼。缪毒乘机发动暴乱。不料嬴政早有戒备,立刻命令昌平君等人率军镇压,活捉缪毒。九月,缪毒被车裂,诛灭三族,党羽皆枭首示众。秦王嬴政还杀死了赵太后与缪毒的两个私生子。至此,与君权对立的后党集团被消灭。 > >   追根究底,相国吕不韦是当年缪毒进宫的始作俑者,这自然就牵连到他身上来。嬴政倒也打算乘缪毒案件诛杀吕不韦,一并清除吕氏集团。但是吕不韦辅佐先王继位的卓著功勋众所周知,在泰国也有深厚的根基,操之过奖,难免败事,因而秦始皇暂时没有动吕不韦。 > >   秦王十年(公元前237年),赢政已经站稳脚跟,于是免去吕不韦的相国职位,将他轰出秦都咸阳,迁居封邑洛阳,吕不韦在洛阳居住期间,关东六国君主频繁地派人到洛阳向他请安。为防止吕不韦与关东六国勾搭,秦王十二年(公元前235年),泰王嬴政决定置吕不韦于死地,根除祸患。他派人给吕不韦送去一封书信,信中说:“君对泰国有何功劳?却封土洛阳,食邑十万。君与泰国有何血亲?却号称仲父,妄自尊大。快带家属滚到西蜀去住!”吕不韦受到这番凌辱,自度不免一死,于是服毒自尽。吕不韦死后,嬴政还严惩了他的家人和宾客。 > >   荆轲刺秦王 > >   在消灭缪毒和吕不韦两大敌对势力,彻底肃清行施君权的严重阻碍之后,嬴政开始了统一六国的事业。在战国七雄中,赢政继承王位后的泰国,无论在经济、军事上还是地理形势上,都具备了完成统一六国的条件。嬴政听从尉缭的建议,用重金拆散六国的联合。他拆散了燕国和赵国的联盟,使燕国丢了好几座城。 > >   燕太子丹过去曾与嬴政在赵国同为人质,交往非同一般。后来太子丹又成为泰国人质,嬴政却忘了旧情,对他非常不好。太子丹逃回燕国后,怀恨在心,一直想报仇。但他既不操练兵马,也不打算联络诸侯共同抗秦,却把燕国的命运寄托在刺客身上,寻找能刺杀嬴政的人。 > >   功夫不负有心人,太子丹终于物色到了荆轲。公元前230年,泰国灭了韩国;两年后,秦国大将 王翦占领赵国都城邯郸,向北进军,逼近了燕国。 > >   燕太子丹十分焦急,就去找荆轲。太子丹说:“拿兵力去对付泰国,简直像拿鸡蛋去砸石头;要联合各国合纵抗泰,看来也办不到了。我想派一位勇士,打扮成使者去见秦王,挨近秦王身边,把他刺死。您看行不行?” > >   荆轲说:“行是行,但要挨近秦王身边,必定得先叫他相信我们走向他求和去的。听说秦王早想得到燕国最肥沃的土地督亢。还有泰国将军樊于期,现在流亡在燕国,秦王正在悬赏通缉他。我要是能拿着樊将军的头和督亢的地图去献给秦王,他一定会接见我。” > >   太子丹求之不得,又派了个才十三岁的勇士泰舞阳做荆轲的副手。 > >   公元前227年,荆轲出发。临行的时候,荆轲临水作歌: > >   “风萧萧兮易水寒, > >   壮士一去兮不复还。” > >   荆轲到了咸阳。嬴政一听燕国把樊于期的头和督亢的地图都送来了,十分高兴,就命令在咸阳宫接见荆轲。 > >   朝见的仪式开始了。秦舞阳号称英雄,但此时却害怕得发起抖来。 > >   嬴政左右的侍卫一见,问道:“使者为什么变了脸色?” > >   荆轲回头一看,秦舞阳的脸又青又白,就对秦王说:“粗野的人,从来没见过大王的威严,免不了有点害怕,请大王原谅。” > >   嬴政毕竟有点怀疑,对荆轲说:“叫秦舞阳把地图给你,你一个人上来吧。” > >   荆轲从秦舞阳手里接过地图,捧着木匣上去,献给嬴政。嬴政打开木匣,果然是樊于期的头颅。赢政又叫荆轲拿地图来。荆轲把一卷地图慢慢打开,图穷而匕现。嬴政一见,惊得跳了起来。 > >   荆轲连忙抓起匕首,向嬴政胸口直扎过去。 > >   嬴政向后一转身,避过刺来的匕首。他跳过旁边的屏风,绕着朝堂上的大铜柱子跑。荆轲紧紧地逼着。 > >   官员有个大医,急中生智,拿起手里的药袋扔了过去。荆轲用手一扬,那只药袋就飞到一边去了。 > >   嬴政趁机拔出宝剑,砍断了荆轲的左腿。荆轲站立不住,倒在地上。他拿匕首直向秦王政扔过去。嬴政一闪,那把匕首就从他耳边飞了过去。 > >   嬴政见荆轲手里没有武器,又上前向荆轲砍了几剑。荆轲身上受了八处剑伤,自己知道已经失败,苦笑着说:“我没有早下手,本来是想先逼你退还燕国的土地。” > >   这时候,侍从的武士已经一起赶上殿来,结果了荆轲的性命。台阶下的那个秦舞阳,也早就给武士们杀了。 > >   荆轲慷慨悲歌,为国捐躯的牺牲精神,虽一直为人们所推祟,但不可逆改秦统一六国的历史趋势。 > >   秦王二十年(公元前227年),嬴政派王翦、辛胜大举攻燕,燕、代联军抵抗,被秦军破于易水之西。次年,秦又征发大军支援王翦,大败燕军,攻陷燕都蓟城(今北京),燕王逃向辽东。秦将李信穷追不舍,在衍水(今辽河流域)大破太子丹军,燕王被迫杀太子丹,将头颅奉献秦军求和。秦王二十五年(公元前222年),秦将王贲灭燕,俘燕王喜,燕亡。 > >   秦王二十二年(公元前225年),秦将王贲率兵攻魏,挖开黄河,水淹魏都大梁,魏王假请降,魏亡。灭魏以后,秦国乘胜向楚国开进。秦王二十四年(公元前223年),秦将王翦攻入楚都寿春,楚王负刍被俘,楚亡。秦王二十六年(公元前221年),秦将王贲攻齐。齐王建被俘,齐亡。 > >   秦始皇从秦王十七年(公元前230年)灭韩开始,到始皇二十六年(公元前221年),历经10年时间,终于完成了统一中国的大业。 > >   秦始皇焚书坑儒 > >   统一天下后,嬴政也知道,靠武力统一的天下并不一定长久。于是,他以秦国制度为蓝本,在政治、经济、文化等领域实行全面改革。自然,确定嬴政的地位和权力成为首要任务。他认为“王”涵义狭小,必须更新方可彰显自己的无量功德和人君的至上权威,于是责成群臣议举尊号。群臣和博士认为秦王平定天下,功业空前,远超五帝,鉴于古有三皇而泰皇最贵的传说,建议尊号更为“泰皇”,命为“制”,令为“诏”,自称为“朕”。秦王嬴政觉得自己功兼三皇五帝,决定从“三皇”、“五帝”中各取一字,号为“皇帝”,并批准“制”、“诏”、“朕”作为皇帝专用术语,不许他人染指。不可一世的秦始皇还说:“朕为始皇帝。后世以计数,二世三世至千万世,传之无穷。”可惜得很,秦始皇的理想未能变成现实,秦王朝二世而亡。之后,秦始皇又非分封、置郡县,把天下分为36郡,并在全国范围内建立了一套有利于中央集权和皇帝专制的行政机构。这套制度对国家统一、中央集权和君主专制都起到了重大作用。此后的历代封建王朝都以此为蓝本,加以发展和完善,使中国的封建集权专制成为世界历史上最为完善的封建制度,但正是这样的制度阻碍了中国的发展,在15世纪以后,中国的科技文化水平远远落后于后来居上的欧洲,国门也因此而被西方的坚船利炮打开,使中国人民沦为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殖民奴隶。但从另一个意义上来说,是保证了中国在此后两千年的历史中统一的因素占主导地位,即使在长期分裂中,人心也趋向统一。 > >   秦始皇为了维护 秦朝的统治,又先后进行了迁富豪、毁兵器、毁城防、筑驰道、订秦律、车同轨、书同文等有利于国家统一的措施,巩固了帝国的统一。 > >   成为皇帝的秦始皇,统治是异常残酷的。他的身世对他后来的统治影响很大。秦始皇从出生伊始,就作为人质生活在异国他乡,童年时代又是在逃避赵国的追捕中渡过。回到秦国成为太子,他的境遇大有改观,一下子从惶惶不可终日的“质子(人质)”成为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太子,其间的世态炎凉、人情世故也只有他自己才能深刻体会。待到熬上秦王之位时,权力又被母亲赵太后和吕不韦所把持,而自己的亲生母亲又与假宦官缪喜勾搭成奸,还给自己生下了两个同母不同父的弟弟,贵为君王的秦始皇当然不可能忍受这样的耻辱。对于秦始皇而言,他只有采取残酷的镇压政策,才可能以威服众,堵上对他有不敬之词的人的嘴。此后,秦始皇又重用战国末期“法家”的代表人物李斯,其治国思想中多少受到了李斯的影响。而统一天下后,面对六国贵族势力的反扑和民心不一的局面,秦始皇也只有采取残酷的统治措施,才可以巩固自己的统治,使自己一手创立的江山能够千秋万代。 > >   此外,秦始皇毕竟只是凡人一个。在自己创立的帝国面前,秦始皇踌躇满志,不可一世,当然会为自己的丰功伟绩树碑立传,先后修建了阿房宫和骊山墓等两个庞大工程,又为抵御外族的入侵,巩固边疆的统治而修筑了万里长城。这些庞大的工程耗资巨大,征用的人力物力又大多,自然会引起不堪重负的老百姓的不满,也就给了那些六国遗老们以恢复国土的口实。 > >    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百家的后代~士人,也在这时候扑腾起来,对秦始皇大加挞伐。士人的指责,引起了秦始皇的不满。公元前213年,博士淳于越站了出来,他在一次庆祝宴会上重新提出,分封制度不能废除,他认为不按照古代的规矩办事是行不通的。李斯提出了反对意见,说:“现在天下已经安定,法令统一。但是有一批读书人不学现在,却去学古代,对国家大事乱发议论,在百姓中制造混乱。如果不加禁止,会影响朝廷的威信。”李斯又给秦始皇上了一封奏书,建议“命令史官将《秦记》以外的史书统统烧毁。除博士官掌管收藏以外,天下所有的《诗》、《书》和诸子百家书籍,一律送到郡中烧毁,有敢谈论《诗》、《书》的人杀头,以古非今的灭族。官吏知情不报同罪。令下30日不烧即判刑。保存医药、卜筮、和农书不毁。如果有人想学法令,拜官吏为师。”秦始皇批准了李斯的奏书,全国各地便展开了一场大规模的“焚书”活动。 > >   焚书并未能封起土人的口。大量焚书,引起不少读书人和方士的不满,他们继续大造舆论,谩骂、攻击秦始皇,说他像一个专职杀人的狱吏,并以处罚削斩人为乐以此逞威等等。加上秦始皇信神仙家之说,民情怨愤,士人的议论如浪如潮。秦始皇大怒,派御史进行调查。结果犯禁者460余人,秦始皇把他们全部坑埋在骊山深谷。因为其中多为儒生,所以史称“坑儒”。 > >   秦始皇的长子扶苏进谏说:“天下初定,远方的黔首还没有安下心来,诸位先生都诵法 孔子,陛下重法绳之,臣恐天下不安。望陛下三思。”秦始皇怒扶苏多嘴,把他轰出咸阳,让他到北边的上郡(今陕西榆林东南)去执行监军任务。 > >   秦始皇的暴政,引起老百姓的不满。楚地流行着“楚虽三户,亡秦必楚”的歌谣,诅咒秦王朝灭亡。始皇三十六年(公元前211年),东郡(今河南濮阳一带)落下一块陨石,有人在石上刻了一行字:“如皇帝死而地分。”秦始皇知道后,派遣御史追查刻字人,由于无人承认,便把陨石附近的居民全部杀死,然后销毁陨石。 > >   在这样的局面下,秦始皇难免有些害怕起来。他一方面自认为功盖三皇五帝,另一方面又认为自己必须得以长生不老,方可将秦王朝的统治延续下去。所以在他的一生中,秦始皇为了寻求能长生不老的仙药,总是接连不断地出巡。 > >   始皇三十一年(公元前120年),秦始皇开始了他的最后一次巡游。他从咸阳出发,首先来到南方的云梦(今洪湖、洞庭湖一带),在九疑山祭祀了虞舜。然后顺江东下,由丹阳(今安徽当涂东)登陆,来到钱塘(今浙江杭州),绕道向西120里渡江登上会稽山,在山上祭祀了大禹。祭坛大禹,秦始皇在会稽山刻石留念,然后下山,经吴中(今江苏吴县)北上。秦始皇一行从江乘(今江苏镇江)渡江,一直沿着海边向北,又来到琅邪。他总想能在海边有所收获,遇见仙人或得到仙药,所以一直靠着海岸走,然而仍一无所获。看看求仙无望,便决定返回咸阳。连日的旅途劳累,加上途中遭到 张良等人的伏击,心情沮丧,到平原津(今山东平原附近)就病倒了。于是秦始皇和随从一路疾驰,准备赶回咸阳,不料到了沙丘(今河北广宗县西),秦始皇终于病逝。时为始皇三十一年(公元前210年)七月。秦始皇在位37年,称王25年,称帝12年,终年50岁。安葬于骊山。 > >   秦二世胡亥 > >   (公元前230年~公元前207年) > >   在位时间:公元前 > >   210年~公元前207年 > >   曾用年号:无 > >   谥号:无 > >   庙号:无 > >   安葬地:杜南宜春苑 > >   公元前230年,胡亥出生。 > >   公元前210年,赵高、李斯假传遗诏,胡亥即位,是为秦二世。 > >   公元前208年,赵高诬陷李斯谋反,被处以极刑。 > >   公元前209年7月,陈胜、吴广起义。 > >   公元前207年,赵高指使人杀秦二世于咸阳。 > >   秦始皇极不情愿地闭上眼睛的时候,一定没有想到,自己千辛万苦创立起来的秦王朝,会被自己曾经那么疼爱的儿子秦二世,在短短几年中就弄得灰飞烟灭。秦二世胡亥在中国历史上也开了“败家之子”的先河。 > >   秦始皇的功过让人一目了然,而秦二世胡女却没有留下什么值得让人称道的东西,相反的是,他的残暴却丝毫不亚于秦始皇,甚至是有过之而无不及。但他的残暴并不同于秦始皇,秦始皇统治残暴的根源比较复杂,既有统治思想方面的因素,也有个人经历方面的因素,总的说起来,其残暴还可以找到可以为之辩护的理由。而秦二世的残暴则不同,秦二世出生在秦始皇统一六国的开始时期,忙于政务的秦始皇没有大多的时间来管教这个小儿子,而胡亥的年轻时代又处于秦始皇焚书坑儒、横征暴敛的残酷统治时期,耳濡目染,自然也继承了父亲性格中残暴的一面。况且,他的身边适时地出现了赵高这个中国历史上最早专权的宦官,使他的性格更多的以自我为中心,以“快乐为本”,成为历史上有名的“玩乐皇帝”。 > >   成也赵高亡也赵高 > >   秦始皇统一了中国,进行了一系列的制度建设,奠定了封建帝国的基础,同时也做了一些千古荒唐之事。不过,作为一代帝王,在关系到天下“传之万世”的帝位继承人选上,秦始皇还是比较明智的。 > >   秦始皇诸公予中,公于扶苏是长子,但并不为他所喜欢。不过,为了秦王朝的基业,他还是着意培养扶苏。扶苏因在焚书坑儒的问题上与秦始皇的看法不一致,而被派往北部边疆与大将蒙恬带兵戍边,实质上是对他的考验和锻炼。实际上,扶苏在诸公子中确实是比较突出的,尤其超出他的小老弟胡亥许多。少公子胡亥和扶苏是截然不同的人物。虽说他也受到了良好的宫廷教育,但生性是一个“公子哥”的睥性,毫无风范可言。 > >   胡亥的一生中,最重要的人物便是赵高,胡亥也可谓是“成也赵高,亡也赵高”。赵高本是一个宦官,他精通狱法,又能写一手好字,因而被秦始皇提拔为车府令,掌管皇帝的车马仪仗队。赵高教胡亥书法和判案,很快取得胡亥欢心。 > >   秦始皇巡游天下的那年,胡亥年已20岁。可他玩性正盛,极力请求随行:秦始皇宠爱这个小儿子,便答应了他的请求。秦始皇寻个未果,惆怅回京,没想到在路上一病不起。他深知自己来日不多,便及时留下了皇位继承的遗嘱。遗嘱命扶苏把兵事移交将军蒙恬,急赴咸阳主办丧事,并继承皇位。遗嘱加盖玉玺密封后,存在中车府令赵高处,但还没来得及送出,秦始皇便与世长辞了。 > >   丞相李斯见秦始皇死在途中恐怕咸阳诸公子争夺帝位,引起天下大乱,故密不发丧,只有胡亥、赵高和几个亲近宦官知道内情,对其他人一概严守机密。他把秦始皇的尸体载在车中继续前进。天气日益炎热,尸体臭味扑鼻,为了掩盖尸臭,李斯命令从官每车载一石鲍鱼。就这样,行舆大队浩浩荡荡,一路臭气熏天,急急忙,忙向咸阳赶去。 > >   路上,居心叵测的赵高乘机策动了一场篡改遗诏、扶立胡亥的政变。他偷偷地跟胡亥商量,准备家传秦始皇的遗嘱,杀害扶苏,让胡亥继承皇位。胡亥当然求之不得,冗全同意。 > >   赵高知道要干这样的事,非跟李斯商量不可。李斯开始也不能与赵高的想法苟同,认为这是冒天下之大不韪的事情。但是,在高官厚禄面前,李斯毕竟不能拒绝这样的诱惑。最后,在赵高一番威胁利诱和蛊惑煽动下,李斯经过激烈的思想斗争,害怕丢失荣华富贵,落到赵高说的那种悲惨下场,终于向赵高屈服,同意支持胡亥继承皇位。 > >   于是,胡亥、赵高、李斯毁掉原来的遗嘱,立胡亥为太子,又伪造一封遗书给扶苏和蒙恬,这封假遗诏称扶苏和将军蒙恬率领几十万军队屯边十多年,不但不能开拓疆土,反而耗费巨大,没有功劳,又因为扶苏不能回京做太子,心生怨恨,而大将蒙恬不能劝谏安慰,使臣本分,因而两人都该自杀。 > >   扶苏接到这封假诏书,哭泣着想自杀。蒙恬怀疑这封诏书是伪造的,要扶苏向秦始皇申诉。扶苏是个老实人,说: > >   “既然父皇要我死,哪里还能再申诉?”就这样自杀了。胡亥、赵高、李斯听说扶苏已死,急忙返回咸阳,发布秦始皇逝世的消息。接着,胡女举行即位大典,是为秦二世。赵高升任郎中令,全面掌管宫中警卫,并成为二世宠臣。 > >   胡亥虽然登上了帝位,但他心中明白自己名不正言不顺,若想随心所欲地玩乐,还必须剪除异己,方可高枕无忧。赵高更是清楚这一点,于是,他向秦二世献出了一套血腥味农到极点的铁血政策,其内容是变换刑法,使法律更苛刻更严酷,让犯罪的人连坐受诛,乃至灭族;消灭大臣,疏远骨肉;使贫困的人家畜起来,使卑贱的人高贵起来;统统除掉始皇帝任命的大臣,换上二世的亲信。这条铁血政策得到了秦二世的认可,一场血腥屠杀随之展开。 > >   首先遭到杀害的是蒙氏兄弟。之后,秦二世让赵高主管办案。赵高罗织罪名,大批朝臣被杀,右丞相冯去疾和将军冯劫认为“将相不辱”,相继自尽。屠戮中,赵高乘机安插亲信,兄弟赵咸任中车府令,女婿阎乐为咸阳县令,其他如御史、侍中等要职,多更换为赵氏人。秦二世毫无心机;以为赵高安置的亲信,就是自己的亲信了,因此,赵高如何安排,他根本心不在焉。 > >   在这一场屠戮当中,最惨烈的要算泰二世的骨肉兄弟和同胞姐妹了。他的兄弟公子高是众兄妹中最幸运的了。公子高看到兄弟姐妹们都惨遭毒手,自知难免一死,想逃走又怕连累亲人,为了保存亲友,就上书一封,向二世提出为父皇殉葬骊山脚下的要求。二世见书大喜,批淮他的请求,赏赐十万钱殉葬骊山。在二世众多的骨肉兄弟中,公于高可谓一个“善终”者了。 > >   宫中的骨肉,朝中的老臣杀得差不多了,秦二世又在赵高的唆使下大批地杀戮地方官吏。二世在继位的次年(公元前2四年)初,即效法泰始皇巡游天下。途中,赵高对二世说:“现在陛下出巡,应该趁机诛杀一批郡县官吏,这样既可排除异己,又可威震天下。”二世说:“好!”于是法令日籍,诛杀累累,群臣人人自危,官吏个个不安,老百姓更是手足无措,整个秦帝国几乎成了大屠宰场。 > >   在这一场大屠戮中,对胡女夺位有功的李斯也不能聿免。良心不泯的李斯,总想找个机会进谏。赵高还真给他提供了一个机会,但却设下圈套使二世对李斯不悦,又罗织了李斯的三大罪状。傻瓜秦二世一听,就想逮捕李斯,但又怕情况不实,于是派人对李斯父子进行督察。李斯上书揭发赵高,秦二世不听,赵高又趁机进言诽谤,终使二世下令逮捕李斯,并交赵高审察治罪。把李斯看做眼中钉的赵高当然不会放过这个机会。一番严刑逼供,李斯被屈打成招。二世下令判李斯族刑,夷灭三族。二世二年(公元前208年),李斯被押赴咸阳市受刑,先经面、削鼻、断去左右脚趾,再拦腰斩为两段,最后剁咸肉酱,合家灭门,无一得生。 > >   可怜李斯忠心为秦,况且还是秦始皇残暴统治政策的坚决执行者,没想到会落到如此下场,这似乎也印证了一句话:多行不义必自毙。当然,秦二世和赵高也在不久之后,用自己的下场来印证了这句话。 > >   说起来,泰二世无非是个花花公子。在他统治时期,他的政务更多的操纵在李斯和赵高手中。秦二世刚登上皇位的时候,李斯便顺承秦二世的心意,写了一篇“行督责之术”的文章,作为良策献给二世,要二世高度集中权力,独断专行,用赏罚重刑控制臣民,实行严酷的血腥统治政策。二世依法行之,于是,秦朝的法律经二世变本加厉而更显凶恶。由此,二世得罪“栽舟之水”~百姓。 > >   李斯失宠后,赵高唆使二世大加杀戮,将秦始皇留下来的一些良臣强将以及二世的兄弟姐妹杀个精光。杀完大将杀朝臣,杀完朝臣杀地方官,使得秦朝这座大厦一夜之间就失去了统治的基石,能不倾乎? > >   而玩乐皇帝秦二世并不知道这些,他只知道,有一赵高足也,又何必在乎那些他并不想见到也害怕见到的大臣们!赵高也真给秦二世面子,把个朝政治理得“井井有条”,到后来赵高指着一头鹿硬说是马,也没有人敢站出来反对,这样的朝廷多听话,这样的天下多太平! > >   赵高 指鹿为马后,秦二世彻底成为赵高的傀儡,他听信了赵高,认为自己犯了迷惑病,又被赵高骗到了远离咸阳的行宫望夷宫去休养。正在此时,他所认为的“流寇盗贼”之一的陈胜农民起义军已经逼近咸阳,而其他农民起义军也在各地群起响应。这时的秦二世才明白太平的天下并不太平,于是他采用少府章邯的对策,命其为统帅,率骊山刑徒出战迎敌。骊山刑徒常年吃苦,获赦以后,作战勇敢,加之兵器锋利,装备精良,所以刑徒军咸了战斗力最强的秦朝主力队伍。章邯很快就击溃了入关的农民队伍;并出关东进镇压各部。二世又派长史司马欣等人率兵增援,章邯如虎添翼,先后在陈郡(令河南淮阳)打破陈胜部,在定陶(今属山东)战胜项梁部,在临济(今河南封丘东)消灭魏咎部,然后北渡黄河击赵、把赵歇包围在巨鹿(今河北平乡西南)城中。二世三年(公元前207年)年初,各支反秦武装向巨鹿汇集,为赵解围。从而形成了与秦军主力决战的形势。 > >   这年夏天,项羽破釜沉舟,率领凶猛剽悍的楚军前来决战,章邯措手不及,连连失利章邯派司马欣到咸阳请求援兵,赵高拒绝接见,不发一兵一卒。章邯在战场失利和朝廷不信任的双重压力下,卑秦军投降项羽。于是,关东各路反秦武装纷纷向西而来。 > >   章邯的投降对二世是一个沉重的打击。他终日闷闷不乐。想到赵高经常说:“关东群盗成不了事”,现在却形成了天下背叛的混乱局面,不由地对赵高埋怨起来,于是便派使者去责问赵高。赵高本打算篡夺帝位,经二世这一责问,决定立即动手。赵高布置掌管宫廷警卫的郎中令弟弟赵成为内应,女婿咸阳令阎乐组织吏卒,诈称追捕盗贼,径闯望夷宫殿门,采取突然袭击的手段进行逼宫。 > >   阎乐率领一千多吏卒奔至殿门,挥刀杀死卫士,然后带吏卒冲入殿中,到处射箭,见人就杀。二世急召左右护驾,然而左右久已四散而逃,其余惶恐失态,无人敢出来格斗。 > >   阎乐执刃逼近二世说:“你横暴凶残,国人痛愤,何去何从你自己拿个主意吧。”;世要求见一下丞相赵高。阎乐说:“不行!”二世表示愿意让出帝位,得到一郡为王。阎乐摇头拒绝。二世说:“那就当一个万户侯吧。”阎乐仍然没有允许。二世目光哀怜,绝望地乞求说:“我愿意和妻子去当平民百姓,这总可以了吧?”阎乐冷笑一声,说:“我奉丞相命令来杀你,你说的再多也是白费唇舌。”说完,指挥吏卒逼向二世。此时,这位昏庸的皇帝才明白,把他逼到这步境地的人,正是他妁宠臣赵高。二世求生无路,悔恨莫及,只好拔剑自尽。 > >   秦二世皇帝在位3年,终年23岁。死后照黔首(平民百姓)的身份和礼节葬于杜南(今陕西长安西南)的宜春苑中,没有庙号和谥号。

读懂淮阴侯韩信的一生(3)韩信是否逼迫钟离昧自杀

韩信离开淮阴,前去投军。此时陈胜吴广起义,掀起全国范围内的抗秦热潮,究竟投奔到谁的旗帜下面效力?韩信起初也只是混个肚圆,但秦朝作为正规军队,也不是吃素的,他们疯狂镇压起义军,采取各种策略瓦解起义军,最终在硝烟密布中陈胜和吴广先后被杀害。 此时的韩信作为汪洋大海中的一滴小水珠,他随着起义队伍东奔西走,投军经验也是愈来愈丰富,最终他投到了实力最强大的项梁旗帜下面。 公元前207年,秦楚在定陶大战,项梁大败,死于乱军之中,项羽奉楚怀王的命令,挥师北上,在巨鹿与秦将章邯摆下了战场,韩信随败军投到了项羽帐下。而刚刚战败的楚军士气低落,军心不稳。 司马迁在《秦楚之际月表》中说:最早反抗秦朝的是陈涉,残酷暴戾地灭掉秦朝的是项羽,拨乱反正、诛除凶暴、平定天下、终于登上帝位、取得成功的是刘邦。五年之间,号令变更了三次,自从有人类以来,帝王受天命的变更,还不曾有这样急促的。 从《秦楚之际月表》中反映出反秦势力风起云涌,又变幻莫测。在当时纷乱的时局中,究竟谁能获得最后的胜利,尚未可知。 此时韩信投奔在了项羽的账下,韩信还是一名名不见经传的小士兵。 军营中,无所事事的士兵在嬉戏打闹,此时,钟离昧和另一位将官正在巡视军营。 而韩信,面对喧闹的环境,在灯下,默默的翻阅兵书。 韩信的与众不同,引起了,钟离昧的关注。 项羽帐下有出名的五员虎将:英布、钟离昧、季布、龙且和虞子期。钟离昧的才能从一些文章来看,评价似乎不高,说他有勇无谋,或者说至少是少谋。这种评价具有一定偏颇。 韩信在军营中,慧眼识珠的是钟离昧,向项羽推荐韩信的是钟离昧,这样一个人和韩信推心置腹,怎么可能是庸庸之辈。俗语云:人以类聚物以群分。以韩信资质,钟离昧和他能成为知交,能力也不简单。 钟离昧面对士兵韩信的表现,除了内心的惊讶之外,更多是希望了解这个人。 所以他坐在了韩信旁边,和韩信攀谈起来。 此时的韩信虽然只是一个小小的士兵,但是他面对自己的上级领导,不卑不亢,侃侃而谈,逐步受到钟离昧的欣赏。 两人交流的什么,因为时间流逝已经不得而知,但至少两人相谈甚欢。所以钟离昧很器重韩信,将韩信推荐给了项羽,项羽令韩信成了自己的执戟郎中。 这是影视剧的部分内容。这个剧情熟悉《西汉演义》的应该也熟知这部分内容,所以本文的重心不在这部分,而是因为剧中钟离昧的出现,想谈谈钟离昧的死是否和韩信有关!这个是本文重点。 公元前203年,楚军和汉军在荥阳一带交战,楚军不敌汉军被困在荥阳东。项羽得知后,立马前往荥阳东救援并击退了汉军。随后,项羽切断了刘邦军队粮草,刘邦想向项羽求和,但是项羽没有答应。此时,刘邦采用陈平的「 ”离间计”挑拨项羽和亚父、钟离昧、等几员大将关系。项羽果然对钟离昧等人有了猜疑。陈平为什么要将亚父、钟离昧设为目标打击人群,因为他们相当项羽的左膀右臂,只有打击到了对方的要害,才能使得项羽集团势力被瓦解。事实证明这一招确实非常管用。 项羽兵败自刎而死,钟离昧是不是因为曾今因为对韩信的知遇之恩就投靠在了韩信哪里,这个确实值得思考。因为韩信作为刘邦的功勋战将,刘邦作为其直属领导,这次关系钟离昧是不可能不知道的。有可能发生的情况是,钟离昧在韩信家中出现过,目的很明确,劝韩信别忘了兔死狗烹的道理,希望他起来反对刘邦,自己愿意做他的左膀右臂。 韩信因为对刘邦的知遇之恩感激不尽,加上战功赫赫,觉得刘邦不会对自己怎么样,所以没有听从钟离昧的建议。钟离昧因为说不通韩信,只能告辞,在逃亡过程中,被抓住斩杀。 《秦楚之际月表》公元前202年九月(汉五年年末,十月就是六年年首),王得故项羽将钟离昩,斩之以闻。》这里点明确叙述是刘邦抓住钟离昧斩杀的。 虽然淮阴侯列传中叙述,刘邦用陈平计策,借用云游拿了韩信的兵权。这个事情发生要比《秦楚之际月表》说的时间晚四个月。所以真实情况应该是,钟离昧被刘邦斩杀是真实的,但不存在韩信为了辨明自己无反意,拿着钟离昧的人头去辩白。这种辩白无疑是自招,既然你没有反意,为何将钟离昧不早点上交上去,前期问过你的,你不是说他不在你那里吗?怎么冒出他的人头的?这不是自打嘴巴吗? 关于钟离昧的死,更相信不是韩信逼死的,因为理由根本站不住脚。韩信逼迫钟离昧自杀,这个论调一直存在,原因:一、他能加重韩信谋反的论断;二、能加重韩信无情无义,败坏他的形象。三、司马迁在这件事情上叙述两种观点,并不是疏忽,而是有意为之,一种观点是直观引用西汉官方观点,但是在《秦楚之际月表》里面又真实反映了韩信逼迫钟离昧自杀是后期欲加给韩信的真实情况。 图说影视:读懂淮阴侯韩信的一生(1)博浪沙刺秦王对韩信的影响 图说影视:读懂淮阴侯韩信的一生(2)韩信一饭之恩和胯下之辱 连环画:读懂汉高祖刘邦的一生:从布衣走向帝王宝座的传奇人生 战国四公子之一春申君的一生 战国四公子之一平原君的一生 战国四公子之一信陵君魏无忌的一生第一至四 战国四公子之一信陵君魏无忌的一生之五

相关参考

三分钟读懂日本历史秘密

 三分钟读懂日本历史秘密   一。日本历史不是从大化改新开始的!  考古研究发现,在数十万年前来自中国东北的原始人类进入朝鲜半岛上居住,一些又迁徙到日本。  考古学和人类学观点认为

有多少中国人能读懂《史记》

原标题:陈寅恪再传弟子:有多少中国人能读懂《史记》?历史研习社回复书单给你50份良心书单年岁渐长,始终混迹在读书人的圈子里。>我不怕读书多的人,我怕那些只读一本书的人。>读很多书是兴趣,读一本书却要功

如何读懂课本中的历史配图

一、观图观图是读图的第一步,正确观察历史地图的类型、特点,针对不同类型的地图,采取相对应的读图措施,以求达到明白图的类型、内容、要点。现教材中,历史地图一般可分为政治、经济、军事和对外关系四大类。不同

10段历史趣闻,读懂“从没变过的人性”

01高调炫富遭灭门春秋战国时期,梁国有个姓虞的土豪,在大路边盖了一座高楼,天天聚众歌宴赌博,日夜不停,欢歌笑语。>一天,有三个人从虞土豪楼下经过。恰巧一只老鹰也从那里飞过,嘴里叼着一只腐鼠,没叼稳,掉

《一本书读懂美国财富史》最新txt全集下载

一本书读懂美国财富史txt全集小说附件已上传到百度网盘,点击免费下载:内容预览:过去10年的经历使我萌生了写这本书的念头,其中原因有两个:一是,我在1990年出版的《贫富的政治》(ThePolitic

带你读懂中国:100条历史常识和典故

1、大约四千七百多年前,轩辕(即黄帝)联合炎帝战胜九黎族蚩(chi)尤,蚩尤俘虏被称为“黎民”,之后黄帝打败炎帝族,成为中原地区的部落联盟首领。后人将黄帝誉为华夏族的祖先,因为黄帝和炎帝是近亲,又融合

读懂《孙子兵法》中这八种大智慧,人生将提升一个境界

中国古代诸子百家中,提到兵家著作,无人不知《孙子兵法》。《孙子兵法》是兵家集大成者,中国传统兵学奠基之作,被誉为「”世界古代第一兵书”,开创了人类历史上第一个完备的军事理论体系,被历代兵家奉为百世谈兵

酒家求赐诗,状元随手写妙诗,众人开始不解其意,读懂后无不叫好

每年高考完,各地都有高考状元一说,但事实上在古代要中个状元远没有想象中容易。关于我国历史上共有多少个状元,目前文史专家们得到的结论是一共大概600多位。其中唐朝144位,宋朝120位,明朝90位。以唐

由山水读懂历史――读樊银生散文诗

《樊银生散文诗选集》(联结出书社出书)中,作品多是诗人行旅感发之作,视界坦荡,诗意丰沛。无论纵览高山大海,照样细察一草一木,诗人心中丰盈的诗意都能激起波澜,面前的美与心中的情思相遇,化为意象和意境。诗

由火药到火炮,一文读懂古代枪炮的发展历史

引言曾看过这样一个很经典的评论,说道:「”马克沁机枪发明之后,游牧民族开始变得能歌善舞了”,这话虽然有一定的调侃成分,但却并无道理。是的,热武器的发明,相比于冷兵器来说,威力更为巨大,破坏力更强,威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