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灭六国后,秦国采取了哪些措施巩固统一成果

Posted 措施

篇首语:智慧是生成的,知识是学来的。。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秦灭六国后,秦国采取了哪些措施巩固统一成果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本文目录

1、秦灭六国后,秦国采取了哪些措施巩固统一成果

2、秦灭六国后六国君主结局 秦灭六国之战死伤人数

秦灭六国后,秦国采取了哪些措施巩固统一成果

  秦灭六国,实现统一后,相继在政治、经济、文化、军事等领域,采取了一系列巩固、扩大统一成果的政策。 >   政治方面。一方面,建立比 较完备的中央政权组织;另一方面,设置郡县以统治天下。 嬴政在统一战争结束后,兼采传说中的三皇五帝之名,创“皇帝”一词,自称“始皇帝”。与皇帝制度相 配套的,是一系列尊君抑臣的朝仪、文书制度,以及在秦国旧制基础上扩充、完善的中央官制,亦即通常所说的“三公九卿”。在地方行政方面,秦统一六国后,疆 域空前广袤,“东至海暨朝鲜,西至临洮、羌中,南至北向户,北据河为塞,并阴山至辽东”(《史记· 秦始皇本纪》)。为了方便统治,最初分天下为36郡,每 郡设守、尉(小郡但置尉而不置守)、监,分别负责行政、军事、监察等事。每郡之下设县,少数民族聚居之地则设“道”。县的行政长官是县令或县长(县有人口 万户以上的称县令,不足万户的则称县长),县令或县长之下有县丞、县尉。郡、县主要官吏由中央任免和调动。郡、县之下,又有乡、里等基层行政单位。 > >    为防止六国旧贵族势力复辟, 秦朝采取了一系列防范、镇压措施。秦始皇将六国富豪和大族12万户大部分迁到咸阳,另一部分迁徙至南阳、巴蜀等地区,使他们 脱离乡土故地,削弱他们的政治、经济影响力,同时也是为了便于就近监视。他下令“堕坏城郭,决通川防,夷去险阻”,尽可能消除六国贵族依以割据的关塞等凭 藉。他还下令销毁收缴的六国武器和没收的民间武器,在咸阳铸成12个各重千石的钟铜人。为控制广阔的国土,始皇下令修建了由都城咸阳通往全国各地的交通 大道——“驰道”。驰道宽五十步,每间距三丈植树一株。四通八达的驰道,使秦与各地的交通、联系密切了很多。此外,为加强北边对匈奴的防御,修筑了经由咸 阳直达九原的直道,凿山湮谷一千八百里;在西南地区,修筑了今四川宜宾至云南昭通的五尺道,设置官吏进行统治。秦始皇在统一后的十余年间,曾沿驰道五次出 巡天下,并在许多地方刻石纪功。巡行除宣扬功业之外,兼有震慑天下的目的。 > >   经济方面。为消除战国时诸侯割据所造成的地区差异,秦始皇 以秦制度为标准进行了经济制度方面的统一。战国时,各国有自己的货币,货币的形制、大小、轻重、单位等,也各不相同。始皇二十六年,嬴政下令废止六国旧 币,统一制定新的货币。新币制以黄金为上币,以镒(重二十两)为单位;以秦国原有的圆形方孔铜钱为下币,文曰“半两”,重如其文(十二铢)。秦始皇又采用 商鞅变法时制定的度量衡标准器,来统一全国的度量衡。考古发现的大量秦权和量器上,常见刻有始皇二十六年颁布的统一度量衡诏书,对统一度量衡的高度重视可 见一斑。他还规定六尺为一步,二百四十步为一亩。《史记》裴《集解》引徐广话云,始皇三十一年(前216),发布“使黔首自实田”诏令,令土地所有者据 实向官府申报土地,载入户籍,使田租、赋税、徭役之征发有据而行。 > >   长期以来,关于秦王朝的经济状况,文献记载有限,无法窥知其总体面 貌。20世纪70年代,湖北云梦睡虎地发现的秦简,其中有《秦律十八种》、《秦律杂抄》、《法律答问》、《封诊式》等法律文书,保存了从秦孝公至秦王政时 行用的秦律部分内容,其中有不少关于经济生活方面的记载。比如,《田律》、《厩苑律》等,是关于农田水利、山林保护、牛马饲养方面的法律。它们规定:各地 要及时报告降雨后农田受益面积和农作物遭受风、虫、水、旱等自然灾害的情况,不允许随意砍伐山林,按田亩数缴纳刍、(牧草、禾秆),对牛马饲养好坏进行 奖惩等。又如,《仓律》、《金布律》等,对国家粮食的贮存、保管、发放及货币流通、市场交易等均做出较为明确规定。再如,《徭律》、《关市律》等,涉及徭 役征发、工程修建及关、市税收。睡虎地秦墓竹简整理小组:《睡虎地秦墓竹简》,文物出版社,1990年版,第19页。从这些律文可以看出,秦政府对经济生 活的管理是相当全面的,甚至可以说是达到了细微严密的程度。 > >   文化方面。战国时,各国言语异声,文字异形,区域差异明显。商鞅变法后, 秦国逐步兼并各国疆土,秦文字以强势文化的背景进入各地,“书同文”的事业逐步展开。秦的这种作法,不仅是有统一文字的企图,而且也有了实际的步骤。所 以,“书同文字”的政策,实则始于秦统一之前。统一后之“书同文”政策,又推进了这一文化事业,并且取得了明显的成效。从某种情况而言,“书同文”并不是 在字形上以小篆或隶书为统一的基础,因为秦篆和秦隶间差异较大的是势态而非结构;即便到了汉初,文字结构基本上也是承袭秦式,不过是篆意渐去,隶势增加。 秦官方正式的文书固然以篆为主,实际运用较广的却是隶书。 > >   统一文字实际上并不限于篆或隶,而是以废弃结构上与秦相异的六国区域性异体 字为主,这才是“罢其不与秦文合者”(《说文解字》)的实质意义。从现有出土文字资料看,大量的战国东土区域性异体字在汉初基本上消失,存留的异体字屈指 可数,由此可见“书同文”政策在“正字形”方面所取得的效果;在“正用字”方面,虽说也有部分战国区域性通假字因书同文而废除不用,因各地方言或习惯有异 而新生的通假字却大量出现,说明“正用字”有实质困难,收效甚微。陈昭容:《秦“书同文字”新探》,《中研院史语所集刊》第六十八本第三分(1997), 第589~624 页。 > >   秦始皇还对分裂割据思想和政治倾向,实行较为严厉的文化高压政策。秦始皇三十四年(前213),针对博士淳于 越提出的“分封”建议,廷尉 李斯严厉批驳,强烈谴责儒生、游士等引用《诗》、《书》以及诸子百家著作,以古非今。他提议焚毁《诗》、《书》,消灭私学,故 有以下“焚书”举措:一是除《秦纪》这一秦国编年史外,六国史书一律烧毁;二是除博士官所藏《诗》、《书》以及诸子百家著作外,各郡均要收缴此类著作,郡 守、郡监要负责监督烧毁;三是凡敢谈论《诗》、《书》者弃市,以古非今者灭族,官吏知而不举告者与之同罪;四是医药、卜筮、种树等方面的书籍不在焚烧之 列;五是要学习法令的人“以吏为师”。这样就有了焚书事件。第二年,为始皇寻求长生不老药的方士有“诽谤”之言,后又相约逃亡。秦始皇于是派御史追查咸阳 的方士儒生,把其中认为有罪的460余人坑杀于咸阳。焚书坑儒之举,不仅是文化典籍、学术发展的巨大浩劫,也激起了士阶层对秦政的普遍抵触、反抗。 > >    军事方面。秦消灭六国后,并没有停止征战。匈奴是当时北方重要游牧民族之一,主要活动在今蒙古高原地区,势力强盛时据有广阔的领土。秦国扫灭六国时,匈 奴乘机南下,占领河南地(今内蒙古河套西北部地区)。始皇三十一年,在“亡秦者,胡也”谶语的影响下,秦始皇派蒙恬率领30万大军北伐匈奴。次年,蒙恬收 复河套以南地区,并以此为基础置县管理。秦还修复并连接起战国时期燕、赵、秦等国的长城,筑成了东起临洮、西至辽东的万里长城,用来防止匈奴人的侵扰,保 护北方地区的农业生产。接着,秦又迁徙几万户家室于河套,加强边防,稳定新占领区域。 > >   秦在灭楚后, 王翦率秦军继续南进,夺得越人的一 部分地区,置会稽郡。秦始皇二十五年(前222),嬴政派屠雎等率兵50万,分五路进攻百越。秦军打败了闽越的抵抗,在其地设置闽中郡(治今福建福州)。 攻南越的秦军,也占领了番禺。西线的秦军遭遇西瓯人顽强抵抗。为解决粮草的转运,秦始皇派监御史禄率士卒在今广西兴安县附近开凿灵渠,沟通了长江与珠江两 大水系,对古代中国岭南地区与长江流域的交流有重要意义。秦始皇三十三年(前214),秦军征服今广东、广西一带的南越和西瓯,并新设置了南海郡(治今广 东广州)、桂林郡(治今广西桂平)、象郡(治今广西崇左)等三郡。次年,又迁徙50万人戍守。这样,数十万北方农民留在当地与越人杂居,开始共同开发岭南 地区。

秦灭六国后六国君主结局 秦灭六国之战死伤人数

秦灭六国之战消灭了韩、赵、魏、楚、燕、齐六国,结束了中国自春秋以来长达500多年的诸侯割据的局面,完成中国的统一。

秦灭六国之战死伤人数

秦国在吞并六国的战争中,究竟屠杀了六国多少百姓,史无可考,而被斩首的战败国的将士,史籍中却有一些记载。《史记·白起·王翦列传》载:秦国大将白起率军在伊阙击败韩魏联军,斩获首级24万,占领五座城池;率军进攻魏国时,俘虏魏国三员大将,斩首13万;与赵国大将贾偃交战获胜后,将对方的2万俘虏投入黄河。进攻韩国陉城,又斩首5万。与赵军长平一役,将俘虏40万人全部活埋。此役前后被斩首与活埋的赵军共45万余人。根据司马迁的这一记述,秦国仅由白起率领的军队,就斩首近90万众。

翦伯赞先生主编的《中外历史年表》对秦军斩首的数量做过统计:

“公元前331年,败魏,斩首八万;前312年,破楚师于丹阳,斩首八万;前307年,破宜阳,斩首六万;前301年,败楚于重丘,斩首二万;前300年,攻楚取襄城,斩首三万;前293年,大败韩魏联军于伊阙,斩首二十四万;前280年,攻赵,斩首二万;前275年,破韩军,斩首四万;前274年,击魏于华阳破之,斩首十五万;前260年,大破赵军于长平,坑卒四十五万;前256年,攻韩,斩首四万;又攻赵,斩首九万;前234年,攻赵平阳,斩首十万……”

这个统计当然也只能是一部分。

秦灭六国后六国君主结局如何

1.韩王安,前226年,在韩国故都新郑的前韩国贵族发动叛乱,后被平定,而韩王安也在这年被处死。

2.赵王迁,前228年,秦将王翦破赵军,攻占邯郸,赵王献出地图投降,被流放到河南房陵。最后下场是饿死在茅屋里。

3.魏王假,前225年,秦将王贲引黄河、鸿沟水灌大梁城,水淹三月,城内死伤无数,魏王投降。

《资治通鉴》记录投降后遭处死,曰:“秦杀假。”。但在《史记》中并无记录投降后的下落。

4.楚王负刍,前223年,秦出兵攻楚,虏楚王负刍,平定楚国。秦王亲往樊口受俘,责负刍以弑君之罪,废为庶人。

5.燕王喜,前222年,活捉燕王喜,燕国灭亡。下场不详。

6.齐王建,前221年,秦灭齐,贬齐王建到共城,最后也是饿死。

相关参考

秦始皇统一六国后.有哪些政治措施

秦始皇用武力平定天下之后,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措施,这对于中国政治、经济和文化的统一和发展起到了巨大的作用。首先,秦始皇改变了历来的帝王称号。他让大臣们讨论他的称号,有的主张用“帝”,有的主张用“皇”,

秦灭六国之战死伤人数 秦灭六国后六国君主结局如何

  秦灭六国之战消灭了韩、赵、魏、楚、燕、齐六国,结束了中国自春秋以来长达500多年的诸侯割据的局面,完成中国的统一。  秦灭六国之战死伤人数  秦国在吞并六国的战争中,究竟屠杀了六国多少百姓,史无可

秦灭六国之战的原因 秦灭六国之战为何最后打齐国

  秦始皇  春秋战国时期,周天子名存实亡,诸侯国之间的吞并战争更加频繁。秦国也是颇有雄心,想要一统天下,秦国至秦始皇执政后,历时15年终于实现统一的愿望。  秦灭六国之战的原因  秦国起初也和其他几

秦灭六国后,六国国主分别落得了怎样的下场

战国时期,七国争雄,最终还是由日益强大的秦国一统天下。在这之前,秦只是一个诸侯国的名称,统一六国后,由诸侯国名变为全中国的王朝称呼。秦始皇(图片来源于网络)秦朝的成立虽然沾染了很多将士的鲜血,但不可否

秦始皇消除封建割据加强中央集权采取的措施

秦始皇建立中央集权,是他统一六国后采取的一项空前的措施。秦始皇统一中国以后,原封建割据的国家组织机构,已不能适应新形势的需要,于是,他采取了一系列调整、完善和加强中央集权统治的措施。首先改“王”为“皇

学历史ppt

1.初一下学期历史112课复习课件第12课“秦王扫六合”[教学目标]1、基础知识:秦灭六国及其意义;秦始皇巩固统一的主要措施。2、能力培养:能够通过基础知识的学习把握历史发展的基本面貌。[情感态度]教

秦国一统天下多少年后灭亡历史

1.秦国统一天下,结束了春秋战国以来多少年的分裂局面、结束了长期以来的封建割据局面,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统一后秦朝又采取许多消除分裂因素的措施,这些措施为我国以后历

秦灭六国后秦始皇又打了一场最艰难的统一战争

在秦王嬴政成为国君后,大秦帝国便加快了统一天下的步伐。在秦始皇登基称帝时,也标志着齐楚燕魏赵韩等六国被纳入到秦朝的版图。不过,严格意义的上来说,这个时候的秦朝还没有完成真正意义上的统一,因为南方百越之

除了灭六国,秦还灭了哪些国家完成大一统

秦灭六国之战,既是战国末期最后一场诸侯兼并战争,又是中国历史上最早的一场封建统一战争。从公元前230年到公元前221年,秦王嬴政领导秦国军队和百姓,用了10年时间,相继灭掉了韩、赵、魏、楚、燕、齐(前

秦朝在我国历史上起了什么重要作用

秦始皇在灭亡六国之后,建立了大一统的封建集权王朝。秦始皇一方面创设了影响深远的皇帝制度,在中央设立三公九卿制,在地方推广郡县制;另一方面,又采取了一系列巩固统一的措施,如:统一文字、度量衡及货币,销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