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秦帝国南方平定百越的战争
Posted 丘陵
篇首语: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大秦帝国南方平定百越的战争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本文目录
大秦帝国南方平定百越的战争
■初期南征百越受阻 > > 公元前221年, 秦始皇消灭六国,完成了统一中原的大业之后,就着手制定北讨匈奴、南征百越的战略。 > > 越,泛指古中国东南沿海和岭南地区的各土著居民。他们以部落的形式散居于丘陵河谷之间,生活习性与中原不同,语言也不与中原相通,族属繁多,种姓各异, 所以称为百越。春秋末期吴越争霸之际,越国崛起于东南,越名始为中原所知。百越之越是族名,越王勾践之越是国名。他们主要分布于我国长江以南至大海之间的 华南丘陵地区。按照今天的地理划分,华南丘陵地带系指江南丘陵、浙闽丘陵和两广丘陵构成的广大山地,以武夷山、罗霄山、雪峰山、南岭、大瑶山、九万大山、 十万大山为主体山脉。该地气候炎热,环境潮湿,丛林密布,水量丰沛,江河纵横,不便车马,而利舟船。 > > 以地理为界,百越大致可分为五 部:于越、东越、闽越、南越、西瓯。于越指吴越旧地的居民,以绍兴平原为活动中心。东越和闽越指武夷山以东、今日浙南与福建的土著居民,东越以温州为中 心,闽越以福建为主要活动区域,有时两者又混同。此三越主要活动在浙闽丘陵,即武夷山丘陵及沿海地区。南越和西瓯则以南岭为界,与中原不相往来。南岭由五 岭构成,从东往西分别为大庾岭、骑田岭、萌渚岭、都庞岭、越城岭。五岭以南,为南越。越城岭、都庞岭往西,为西瓯(含骆越)。南越、西瓯大致等于今日广 东、广西两省。还有学者把西瓯所属的骆越,划分于今日越南境内。 > > 以地理为界而严格区分于越、东越、闽越、南越、西瓯、骆越的所属关 系,看起来整齐,但缺乏足够的证据。把百越直接分成三个部分,似乎要简洁一些:一是越国所在之越人,与中国交往频繁,一度还称霸中原,有学者称为于越;二 是活动在武夷山丘陵的越人,主要集中于今日浙江南部和福建全省,分别称东越和闽越,有时可以互通,所以这里都称东越;三是活动在岭南的越人,以今日广东、 广西两省为主,称南越(含西瓯)。 > > 百越的历史贡献可谓巨大。百越所在的浙江余姚河姆渡,发现了7000年前的稻谷堆积,是稻谷的主要发源地。越人也制造了最早的船,先是独木舟,后是木板船。吴王夫差为了北上争霸,开运河沟通长江和淮河两大水系,所以越人又是京杭大运河的最早开凿者。 > > 为了保持岭南的稳定,秦始皇命进军岭南的将士留守当地“屯戍”。另外,还从中原向岭南地区大批移民。留守的将士和移民,除少数与中原移民女子结婚外,其 余多娶越女为妻。他们为岭南地区带来了先进的文化和农业、手工业技术,为岭南的发展做出了重大的贡献。秦平岭南的战争是秦始皇统一中国战争的重要组成部 分。它在历史上第一次正式将岭南纳入了中国的版图,使越族正式成为中华民族大家庭的一员。它对促进汉越民族的融合及岭南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的发展都起着 不可忽视的作用。 > > 秦始皇奠定了中国的基本版图,从吞并六国开始,加上北逐匈奴、南定百越两战,分三个阶段完成了统一事业。其中以吞灭六国最为巨伟,以南定百越最为艰难。 > > 秦始皇二十五年(前222年), 王翦灭楚,不仅征服越国故地,置会稽郡,也与南越发生军事接触。这部分越人,应该是岭北的越人,而不是岭南的。楚国所属 的黔中、长沙、九江三郡,在长江以南、五岭以北,为楚人、越人杂处之地。王翦的任务是灭楚,当不会贸然深入五岭与南越作战。王翦所征的百越之君,是越国子 孙及洞庭湖以南的越人,东越和南越不在其中。 > > 秦始皇二十六年,六国虽然已经吞并,但南方的百越,北方的匈奴,都还没有统一。秦始皇在北部取守势,派蒙恬驻防北地郡,戒备匈奴,在南方取攻势,集中50万大军,兵分五路,齐并南下,欲一战而定两越。 > > 具体部署是,以尉屠睢为统率,兵分五路,向南推进。一路在湖南靖县,二路在湖南宁远,三路在广州,四路在江西南康,五路在江西余干。一路由越城岭突进, 二路从萌渚岭突进,分别借漓江、贺江之便,从北面、东面两个方向攻击进入广西。三路由骑田岭突进,四路由大庾岭突进,借连江、北江之便,从两个方向攻击进 入广东,在广州会合(第四路也可能包含有阻隔东越向南越逃窜的目的)。五路在江西余干,由信江东去,经江西鹰潭进入武夷山脉,沿闽江直入闽越腹地,攻取福 州。 > > 简单说来,秦兵的攻击方向就是,一、二路合击西瓯,三、四路合取南越,五路直取闽越。 > > 第五路进军似乎很顺 利,没遇到什么困难。秦设闽中郡,估计就在这次军事胜利以后。南越、西瓯的战斗却很艰难。战斗初期,帝国兵团携战胜六国的军威,迅速猛插,很快夺得河谷平 川等战略要地。西瓯、南越各部,在秦军的凌厉攻击之下,纷纷溃散,不得不撤离中心地带,退入两侧的山地丛林。他们没有服输,也没有退却,很快就组织起来, 依托有利地形,以原始的游击战、麻雀战、扰袭战等形式,对敌人进行了顽强抗击,致使秦军三年不得解甲休息。双方的攻防一定很精彩,战斗也很艰难,谁都无法 彻底战胜谁。 > > 越人的抵抗意志如此坚强,这可能是秦始皇事先没有想到的,他所期待的速战速决没能实现。又因为粮草运转困难,速决战打成 了持久战,由此转入艰苦的相持局面。于是秦人开始修建灵渠,好运送粮草,争取来日再战。秦始皇是一个意志坚定的人,绝不会因为三年攻不下来,就要放弃南 征。 > > 毫无疑问,南越明显受到中原文化的影响——墓葬发掘等考古资料已经充分证实了这一点,但由于地理阻隔的缘故,语言不与中原相通, 政治传统和民俗习惯也与中原不同,并长期自立于中原文明之外。他们要殊死保卫家园,也在情理之中。虽然比秦军弱,但他们有自己的办法。秦军远道而来,后勤 供应困难,他们就坚壁清野,同时日伏夜出,不断袭击秦军粮道。秦军饿着肚子,无法深入丛林追剿,一时间也无可奈何。 > > 在此过程中,秦人想到了修建一条水渠,先解决粮草供应再说。他们已经占领五岭南北各战略要地,也有条件来考虑水渠问题。 > > 于是,在秦始皇二十八年(前219年),秦人开始修建著名的灵渠,也是继都江堰、郑国渠之后,秦人修建的第三大水利工程。这时已经是南征百越的第三年,与《淮南子》说的“三年不解甲弛弩,使监禄无以转饷,又以卒凿渠而通粮道,以与越人战”相合。 > > 在灵渠建造过程中,帝国军队与被占领者之间展开了更加激烈的较量。 > > 西瓯的君长译吁宋——显然是一个音译词——被秦军杀死,越人退入丛林之中,朝夕与禽兽相处,也不肯屈服。他们推选出新的首领,坚持战斗。《淮南子》粗略 地描述了当时的情形,说越人采用夜间偷袭战术,不断骚扰秦军驻地,大败秦军,杀了尉屠睢,伏尸流血数十万。秦兵有50万,分驻西瓯、南越、闽越各地,西瓯 越人如何能够靠夜间偷袭,让数十万敌人丧命?也许真实的情况是,在一次夜间偷袭战中,一小股越人武装闯入秦军总部,在混乱中杀死了尉屠睢。秦军折了统帅, 群龙无首,又缺乏粮食,于是大溃逃,越人乘胜追击,“伏尸流血数十万”。即便如此,《淮南子》一书所说的“五十万”和“数十万”,似乎都不可靠。这一部 书,把南平百越和修长城,都说成是“发卒五十万”。 > > 秦始皇任命了新的统帅,以领导幸存下来的军队。灵渠还没有凿通,物资运转仍然困难,秦军对南越的战斗暂时取了守势只等灵渠修通以后再说。 > > ■灵渠凿通,征服百越 > > 秦始皇三十三年(前214年),经过数年等待,灵渠终于修通了。 > > 鉴于先前的失败和帝国当前的兵力分布,秦始皇调整了部署,决定采用新的南征谋略,其主要内容就是“发谪戍以备之”,改变先前的单纯的军事主义,把军事占 领、移民实边和文化渗透结合起来,以求长久、稳固地统治占领区。最初修灵渠,就是为了运输粮草,后来由于战事急剧变化,连尉屠睢都战死了,秦人开始深入思 考南征问题。才想到军事占领与文化渗透相结合,武力占领以后,就移民实边,把中原的人口、物资和文化带过来,与南越人杂处,彻底同化南越。这样一来,灵渠 的意义就大不一样了。2200年后,中国大地上出现了一句口号“要想富,先修路”,与灵渠比较,道理似乎相通。 > > 秦始皇把那些逃亡者、 奴仆和小商人招集起来,组成一支杂牌军,准备再次南征。用杂牌军去打南越,秦始皇本人也不想那么做。按照原来的计划,可能是等灵渠凿通以后,先集中兵力, 彻底征服南越,再挥师北上,打击匈奴。可是,因为一句谶语,他临时改变了决策,在上一年秋天就把主力部队都调到北边去了,现在不得不匆匆组建部队,用两个 拳头同时打人。 > > 但他并不担心。岭南的幸存者都是老战士,经验丰富,以老战士为骨干,以杂牌军为辅佐,不怕打不赢。以前担心部队攻击过 快,后勤跟不上,现在不必担心了,由于灵渠的关系,中原的粮食可以源源不断地运送到广州、南宁来,甚至可以运到遥远的云南玉溪和越南境内,这是其他任何文 明都无法比拟的内河水系。对比一下西汉人的夸张说法,就知道灵渠的伟大作用:“使天下百姓飞刍挽粟,转运粮草,启程时装满三十钟,到达时仅剩一石,运送率 只有百分之一(有人说只有一百九十二分之一或二百四十分之一,疑莫能定)。” > > 尉屠睢失败之时,秦军虽然做了短暂的战略退却,但可以推知,一些主要的交通孔道,以及大江河谷、平川原野便利之处,大概都还控制在秦军手中。山区丛林则是越人的游击区,那是他们的权利,也是他们的优势。两军就这么耗着,就看谁能坚持到最后。 > > 灵渠凿通了,帝国军团的斗志和信心再次唤醒,他们知道自己在任何情况下都会有饭吃。因此勇敢向前,节节推进,逐一攻占越人的山寨,略取“陆梁地”,分置为桂林、象郡、南海三郡,大致与广西、广东两省相当,当然还有云南及越南的部分地区。 > > 这个“陆梁地”,大概就是越人长期盘踞的山区丛林。灵渠修通以前,秦军后勤供应靠陆路运转,运输里程长,运送效率低,横穿五岭之时,还要处处提防越人的 袭击。后勤没有保障,就无法远距离、大规模进军。于是,越人依托山区丛林以及惊人的耐力,“莫肯为秦虏”,对入侵者做了最顽强的抵抗,陆梁地因此而得名。 > > 在军事占领的同时,秦始皇也开始移民实边。 > > 秦始皇三十三年(前214年),略定陆梁地、分置三郡以后,政府谪遣一批囚徒来守南越,但数目不详。这批囚徒,加上原有驻军,还有那支杂牌军,总共有50万人,除少部分职业军人以外,都是犯了罪的百姓,所以大都在岭南定居下来。 > > 秦始皇三十四年(前213年),又有一批人被遣送过来戍边。这一批人,成分特殊,是秦始皇的官场成员,因为渎职、贪污或别的罪名而被判刑,也遣送到南越 来。他们当中也有一些人被遣送到北方修长城去了。如此看来,秦帝国的法律还是比较公正。因为这种法律上的平等主义,国家的行政效率显著提高,为秦国崛起、 剪灭六国、开拓边疆做出了贡献。他们这些人,最大的特点就是会读书习字。 > > 秦始皇三十五年(前212年),“益发谪徙边”。这一批人,成分不清楚,数量也不清楚,去向无外乎北边的长城和南边的瓯、越。 > > 此外,《史记·淮南衡山列传》还记载说,郡尉赵佗逾五岭而攻百越,知道中国疲惫,战士辛苦,让人上书,请求朝廷派三万名女子过来,为士卒缝补衣服。这三 万女子, 司马迁说她们都没有夫家。秦始皇答复道,三万人太多,能给一万五。于是百姓离心瓦解,欲为乱者,十家之中就有七家。由于这条记载与《史记·南越列 传》 自相矛盾,所以不采为证据,而可当做读资。这些人移居到南越来,中间还有不少知识分子,自然就把中原的生活方式、语言、书籍、物种、律令等带过来了, 中原的文化就在荒僻的南越扎下了根。而南越的肥沃土地,也能给中国以显著的经济支持。这一点,在两汉及 南北朝的经济变化过程中,得到了充分的证实。 > > 秦朝末年,天下纷乱,南越也割据自立。但到 汉武帝时,由于政治和经济的原因,南越终于融入华夏,成为汉族的一部分,再也不能分开。历史军事 大秦帝国统一天下最艰苦的一仗
在大秦帝国军消灭了东方六国后,雄才大略的秦始皇把统一的目光放到了南边的百越之地,发动了对百越的战争,百越之地一般意义上也叫岭南,就是现在的广东和广西。在秦与百越的战争中,总共发生了三次,第一次是公元前219年秦始皇命令屠睢率领五十万大军南下攻击百越;第二次是公元前214年秦军在任嚣和赵佗的率领下攻击百越之战,该战平定了百越之地,统一岭南,设置了南海、桂林、象郡三郡;第三次是公元前210年,秦将赵佗攻瓯骆之战,历史学家一般称这次是第二战争的延续而已。总之这三次统称为"秦始皇三征岭南"。这三次发生的秦军和两广土著军的战争,本文重点介绍其中最重要和最惨烈的第一次战争。
灵渠,秦军征伐岭南时的重要物资补给线
第一次秦与百越的战争,在历史上也叫"秦瓯战争",但是在史书上记载比较少,只有《淮南子》等少数书籍中有少量相关记载,这主要的原因我想主要是秦将赵佗在公元前214年攻占百越后不久就与秦朝廷貌合神离,在秦末又拒绝派自己手下的秦军部队北上与反秦起义军作战,封锁了两广与中原的联系,并在秦灭亡后建立起了南越国,按照现在的说法南越国属于地方割据政权,现今历史学家对地方政权的历史了解历来都不是很多,所以也就是这个原因,我们对这次战争的了解仅仅局限在少量史书的记载上。但是我们就从这不多的史料上也可以看出,这同样是一场非常残酷的战争,也可以从一个侧面看出秦军统一中国所付出的代价是相当惊人的。
历史上之所以也叫此次战争为"秦瓯战争",主要由于百越土著部队的最初首领是西瓯国首领译吁宋(西瓯国的位置在现在的广西),其实参战的百越军不仅仅是西瓯国军队,其他百越地区的越人其他土著武装也参加了战争,但是总指挥是西瓯国首领译吁宋、而主力是西瓯军而已,"译吁宋"这个名字很多历史学者都认为是百越土著军首领的名字,但是也有不同看法,说"译吁宋"这三个字很可能是百越军总指挥官在战场上喊的口令,因为"译吁宋"这个三个字和现在两广的壮语和粤语的"一二三"都很相似,秦军是外来人,这次战争秦军并没有深入两广腹地,对西瓯军的底细应该也了解不多,所以有可能把百越土著军的指挥官在战场上喊的口号当作该指挥官的名字了。但是可以确定该战争的百越军首领确实为西瓯国首领,至于该首领是不是叫译吁宋?如果不是的话,那战争中西瓯国首领的名字叫什么?为什么西瓯军在战场上喊"一二三"?这些都已经无法考证。
在历史上一般都把秦军的对手称为西瓯军,但下文为了顾及到当时广东和广西境内的其他越族士兵,所以以下把秦军的对手统称为"百越军",其实主要是西瓯国军队。(如果按照现在的地理位置来看,则主要是广西的军队与秦军作战。)
秦军在这次战争中的参战兵力以及组成,在几乎所有的史书中都说到秦军调动50万大军在屠睢的率领下进攻百越,在《淮南子·人间训》中记载:"秦始皇二十八年(公元前219年),使尉屠睢发卒五十万为五军,一军塞镡城之领,一军守九疑之塞,一军处番禺之都,一军守南野之界,一军结余干之水",但是这里也有疑问,五路秦军是同时进攻的吗?在广东和广西的地方志中记载,秦军在开始时期是屠睢一路和赵佗一路这两路一共20万人马最先发动进攻。但是那剩下的30万人是什么时候才开始加入战争的呢?从史书上看,剩下的30万人应该在前线部队陷入战争泥潭,也就是在屠睢写部队缺粮的战报给秦始皇以前就出动了,因为在屠睢写的信中说到了自己的"五十万大军已经伤亡甚重",而且根据考证,其中一路秦军开始攻击的是东瓯闽越地区(主要在现在福建),这路秦军也是五路中最晚才加入两广战场的一路。秦军这50万大军到底是那里的兵为主呢?根据我们湖南等地的地方志记载,秦军这次战争所动用的部队还是以以前灭楚国的部队为主力,但是为了适应南方作战,秦军这50万大军中也有不少于10万人的原楚国部队。
百越军在这次战争中的参战兵力则几乎没有任何史书有比较确切的记载,只能从部分考古资料中看出百越军的人数要远远少于秦军,而且当时的岭南百越基本上为蛮荒之地,交通不便,原始森林密布,自然环境恶劣,所以当时的两广总人口数根据考古学家的估计都不会超过50万,当时能战的适龄青壮年大致在5万人上下,这在不少野史中也有类似"百越土著军人数仅及秦军十分之一"的说法。但是不管怎么样,秦军的兵力是占绝对优势的,秦军为了这次战争的胜利是不惜代价的。
关于战争的经过,秦军五十万大军虽然在兵力上占绝对优势,在装备上更是要远远超过百越部落军队,但是战争的过程却令秦军感到了战前从未想到的艰苦和压力,在战前,秦军考虑到了粮草可能会出现问题,也考虑到了南方炎热的气候对于大部分出生在北方的秦军士兵的不适应;但是秦军到了两广后才发现,战场环境的恶劣以及敌军的超乎寻常的凶悍顽强都是以前始料未及的,在史书上记载了以西瓯军为主力的百越军队的顽强抵抗,百越军在首领"译吁宋"的率领下与秦军进行了惨烈的激战,秦朝大军步步艰难,节节受挫,损兵折将,迟迟不能进入越人的世居领地,在战争中,百越军在首领"译吁宋"战死后又马上另选了新的首领,并全线退入山地丛林中与秦军继续作战,百越军甚至不惜与野兽为伍,至死不投降秦军,并且不断对秦军部队进行偷袭,切断秦军粮道,迫使秦将屠睢写信给秦始皇上报说秦军粮草已经不足,秦始皇被迫命令征调大量民工开凿灵渠,沟通了湘江和漓江水系,确保了秦军的粮草运输。另外秦军还有一个最大的敌人---------炎热的气候,秦军士兵多为北方人,大部分都为现在陕西、山西、河南等地人,不适应南方炎热的气候,士兵中瘟疫横行,直接影响了秦军的战斗力。以西瓯军为主力的百越军这时在新首领桀骏的率领下大致在公元前218年左右的时期对秦军发起了反击,秦军大败,根据《淮南子》记载,秦兵"伏尸流血数十万",而秦军总指挥官屠睢也在现在的广西桂林一带被一支百越军夜袭部队击毙,迫使秦军"宿兵无用之地,进而不得退",惶恐不可终日,以致"三年不解甲弛弩,使监禄无以转饷",双方一直处于相持对抗的局面。而根据学术界讨论,秦军的阵亡在30万人上下,剩下的20万人全部退到两广的北部边界一带,但是百越军的伤亡同样十分惨重,也没有力量继续发动进攻,双方形成了对峙局面,而且一对峙就是3、4年时间。
一直到公元前214年,秦始皇在灵渠粮道全面开通且粮草充足之后,征集"诸尝逋亡人、赘婿、贾人为兵"(大概是商人和囚犯等人)近10万加上原先剩下的20万秦军部队,秦军再次集中了30万大军向百越军发动了最后的总攻,这时的百越军,根据不少野史记载,仅仅只有数千人而已,从这里也可以看出在此前的反攻作战和3、4年的武装对峙中,百越那区区几万人马早就被耗尽了,最后秦军几乎未遇到大的抵抗就占领了全部岭南,并设置了南海、桂林、象郡等三郡,这已经算是第二次秦攻岭南的战争了。
秦瓯战争狭义上说是秦王朝与盘踞在广西的西瓯国的战争,但是实际上应该说是秦王朝与整个南方百越民族的战争,这次战争完善了中华的基本版图,从此以后,广西和广东成为了中华版图的省份,期间虽然在秦末汉初时期曾经由秦将赵佗建立了南越国而独立出去,南越军在汉初高祖和吕后当政时期也曾经数次击败汉军的进攻,但是南越军同样消耗很大,在汉文帝时期,南越国撤帝号,与汉朝修好,在汉武帝时期,10万汉军南下进攻南越国,南越国经过此前的对汉战争,伤亡已经很大,无力抵抗强大的汉军,最后南越王率领南越全国在籍的40多万老百姓投降汉朝,此后两广之地再也没有和中华大地分开。
秦国征服百越后,设置桂林、象郡
但是战争毕竟是残酷的,且不说秦军在三次战争中前后了损失了30多万人马,两广地区的老百姓也遭到惨重的损失,在历史资料中记载秦军在第二次战争后的部队全部留在两广,这些秦人与当地人融合,成为了现在的两广老百姓祖先的一支。这留下的近30万秦军士兵为两广的开发做出了不可磨灭的印象。
但是根据历史学家考证,在秦末农民战争、楚汉战争期间,两广并不是战场,此时的两广几乎已经算是独立出秦王朝,但是在《中国各朝人口》一书中却记载着在秦末战争刚结束的时候,两广人口只有40多万人,这里如果扣除那些留下的近30万秦军士兵,也就是说这时两广的原百越民族从秦瓯战争前的50万锐减到10万人这样,而这期间两广并没有什么瘟疫流行的文献资料,当然也不排除秦人在战争结束后还是不适应南方的气候从而造成水土不服而人口下降,但我认为战争造成人口减少的原因应该是最主要的,在战争中,起码有近40万百越人或死或逃亡到东南亚。一直到汉武帝时期,已经在两广建立的南越国虽然说在建国初期有号称"百万带甲",但是根据历史学家分析,南越国总人口最多的时候(大致是汉高祖以后的吕后当政时期)也不会超过80万人,士兵最多也就在10万人左右,"百万带甲"系为夸张而显示国威的说法,在最后投降汉朝的时候,南越人口在册投降的只有40多万人,如果算上那些不在册记录内的人口估计也不会超过60万人。
不管怎么样,这次战争也促进了中华民族的融合,虽然民族的融合往往都要经过残酷的战争,但秦军带来了先进的生产技术,为两广的开发和建设奠定了基础。
相关参考
秦始皇为什么攻打百越?秦始皇攻打百越的原因 在大秦帝国军消灭了东方六国后,秦始皇把统一的目光放到了南边的百越之地,发动了对百越的战争。百越战争是秦始皇最艰难战争秦军五十万大军虽然在兵力上占绝对优势,
在秦王嬴政成为国君后,大秦帝国便加快了统一天下的步伐。在秦始皇登基称帝时,也标志着齐楚燕魏赵韩等六国被纳入到秦朝的版图。不过,严格意义的上来说,这个时候的秦朝还没有完成真正意义上的统一,因为南方百越之
始皇帝带着他的大秦强兵,一扫六合、吞灭六国、北击匈奴,南平百越。可是在始皇帝死后,秦二世登基之际几百个冒充公子扶苏的逃兵就搅得天下震动。随即没几年咸阳便被刘邦攻破,项羽更是火烧阿房宫,大秦帝国从一统天
焚烧诗书> 春秋战国以来,儒家、墨家、道家、法家等各门学派百家争鸣,不同的学说广泛流行。>> 秦始皇三十四年(前213年),北方的匈奴被远远驱逐,南方的百越也渐次平定,秦朝的疆域大大超过夏、商
战国时期,秦朝的崛起可以说是始于秦孝公——嬴渠梁。在接下父亲秦献公留下的烂摊子后,孝公没有选择继续走父亲的老路,与魏国持续连年不断的战争,而是选择了割地求和、忍辱负重,甚至是献出了被历代秦国君王视若门
大秦帝国分为那几部电视剧呢?顺序分别是:电视剧《大秦帝国》系列是根据孙皓晖同名小说改编的长篇历史剧,目前已播出三部,分别是《大秦帝国之裂变》、《大秦帝国之纵横》以及《大秦帝国之崛起》。第一部:《大秦帝
大秦帝国小说txt下载,《大秦帝国之黑色裂变》最新txt全集下载
大秦帝国合集txt全集下载大秦帝国合集txt全集小说附件已上传到百度网盘,点击免费下载:应该是全本了大秦帝国txt全集下载大秦帝国txt全集小说附件已上传到百度网盘,点击免费下载:内容预览:大秦帝国第
大秦帝国之纵横第2部,求大秦帝国第二部大秦帝国之纵横电视剧高清下
求大秦帝国第二部大秦帝国之纵横电视剧高清下载地址,43集的。O(∩_∩)O谢谢链接:://pan.baidu/s/1ntVQx3F密码:0l1j满意请采纳!(PS一共25集每集一个半点是全集我看了)大
大秦帝国之崛起 小说,《大秦帝国-孙皓晖》最新txt全集下载
《大秦帝国-孙皓晖》最新txt全集下载大秦帝国-孙皓晖txt全集小说附件已上传到百度网盘,点击免费下载:内容预览:大秦帝国-孙皓晖最新章节TXT-----公元前三百六十二年秋,黄河西岸的少梁山地,打了
大秦帝国之崛起txt下载,《大秦帝国-孙皓晖》最新txt全集下载
《大秦帝国-孙皓晖》最新txt全集下载大秦帝国-孙皓晖txt全集小说附件已上传到百度网盘,点击免费下载:内容预览:大秦帝国-孙皓晖最新章节TXT-----公元前三百六十二年秋,黄河西岸的少梁山地,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