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臣盟誓与宜阳之战

Posted 公孙

篇首语:志不强者智不达,言不信者行不果。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君臣盟誓与宜阳之战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本文目录

1、君臣盟誓与宜阳之战

2、楚国自此一蹶不振逐渐衰弱 垂沙之战的战后影响

君臣盟誓与宜阳之战

秦武王 >   ■君臣盟誓 > >   秦武王二年(前309年),秦国首次设置丞相,作为君王的助手。丞,就是承;相,就是助。樗里疾为右丞相,甘茂为左丞相。 > >    樗里疾,秦惠文王异母弟,母亲是韩国人。樗是树名,他生活的地方有一株大樗树,所以叫樗里,疾是他的名字。樗里疾滑稽多智,人称“智囊”。他为秦国立下 不少战功。第一次带兵伐魏,夺曲沃。第二次带兵与魏、韩、赵联军大战修鱼,斩首八万二千级。第三次带兵伐魏,取焦。第四次带兵攻赵,活捉赵国大将,夺一 城。第五次协助魏章攻楚,活捉楚将70余人,斩首八万。 > >   甘茂,楚国下蔡人,学百家之术。 张仪、樗里疾推荐给秦惠文王,用为将,协助魏章攻楚,夺楚汉中郡。秦武王元年,蜀地造反。甘茂带兵平定蜀乱,回来以后,任命为左丞相。 > >   秦武王三年(前308年),秦王、韩王相会。适逢韩相去世,于是樗里疾(他母亲是韩国人)相韩,暂时离开了秦国一段时间。 > >   秦武王跟甘茂说:“寡人想东通三川,以窥周室,就算我死了,也能够不朽。”三川郡是韩国地盘,再往东就是周王室的洛阳。 > >   甘茂说:“请派我去说服魏国一起伐韩,向寿可以当我的助手。” > >   向寿是秦武王亲信。 > >   甘茂到了魏国,对向寿说:“你回去跟大王说:‘魏国已经同意出兵。但请大王暂时还不要出兵伐韩。’事成以后,功劳都归你。” > >   向寿回来,跟秦武王做了汇报。秦武王出兵心切,亲自在咸阳东郊的息壤等甘茂。息壤是一个地名。当年大禹的父亲鲧治水,用的就是息壤。按照顾颉刚的考证,咸阳东郊的息壤,是由于地下水丰沛,常常使地表突出隆起(这个说法似乎缺乏科学依据)。息是生长的意思。 > >   甘茂回来,秦武王问他为何不能马上出兵。 > >    甘茂说:“宜阳是一个大县,相当于一个郡,韩国在此重点设防。大王冒着崤山通道的各种危险,兵行千里攻宜阳,困难很多。我听说张仪西并巴蜀之地,北取西 河之外(魏国上郡),南取上庸(楚汉中郡),天下不认为是张仪能干,而认为是先王贤明。魏文侯派乐羊攻中山国,三年才打下来。乐羊回来论功,魏文侯拿出一 竹筐谤书给他看。乐羊赶紧跪拜叩头两次,说:‘这不是臣的功劳,都是大王的功劳。’我是外来之臣,樗里疾、公孙是秦国公子。他们现在亲近韩国,您一定会 听他们的。您亲韩,就等于欺骗魏王,我则被韩相公仲佣怨恨。当年 孔子的弟子曾参在费,有一个人跟他同名同姓,杀了人。有人跟曾参的母亲说:‘曾参杀人 了。’曾参的母亲说:‘我儿不会杀人。’纺织如故。又有人来说:‘曾参杀人了。’曾母仍然纺织如故。又有人来说:‘曾参杀人了。’曾母终于怕了,扔下纺 锤,翻墙而走。曾参是贤君子,以曾母对他的了解,连续三个人都说他杀人时,曾母也不信任他。我不如曾参贤德,您也不像曾母信任曾参那样信任我,怀疑诽谤我 的又何止三个人呢?我也担心您到时扔下纺锤啊。” > >   秦武王听懂了他的意思,说:“好,寡人决计不听那些谗言。我们在这里盟誓明志。” > >   于是君臣二人在息壤盟誓。 > >   ■宜阳之战 > >    宜阳在河南宜阳西北、洛河北岸的韩城镇,当时为韩国所有。这里有一个秦王寨村,据说就是因为当年秦兵所筑营垒而得名。洛河从崤山和熊耳山之间流出来,经 过宜阳之后与伊水汇合,再经过洛阳,最后汇入黄河。秦武王说的“东通三川”,意即打通黄河、洛河、伊水,使车马通行无阻,直入洛阳。宜阳依山带水,控扼崤 函通道,东与中原相接。崤函险道160千米,秦国控制西段,韩国控制东段。宜阳正是东段上的军事重镇。所以秦武王要先夺宜阳,才能进攻周王室。宜阳境内有 崤山,是韩国的西陲保障。韩国在此屯兵十万,物资可支数年,城高墙厚,并不容易攻打。何况秦国是远道千里来攻,增加了风险。当然还要考虑魏国、楚国的态 度。更大的风险,是甘茂所担心的君臣相疑。 > >   甘茂的谋略步骤现在已经很明白。他想帮秦武王实现心愿,又知道宜阳不易攻取,所以先去联络 魏国。魏国肯出兵,就多一份力量;不出兵,只要不帮韩国,就等于是帮秦国。联络魏国的目的其实是稳住魏国。与秦武王盟誓的目的则是为了稳住秦武王,消弭君 臣之间的疑忌。甘茂是明智的,也很冷静,清楚自己所处的客卿位置。 > >   秦武王三年秋,甘茂率兵攻宜阳,五个月都没有打下来。 > >   樗里疾、公孙果然在秦武王面前毁谤甘茂。秦武王动摇了,把甘茂召回来商量。 > >   甘茂说:“息壤就在那里。” > >   秦武王立刻醒悟过来,说:“是啊。”于是增加兵力,要甘茂继续攻城。 > >   楚国看秦、韩相持,决定不再亲秦,而出兵救韩。 > >   东周国君(不是东周王,此时为周赧王八年)问赵累:“你怎么看这事?” > >   赵累说:“宜阳肯定被攻下来。” > >   东周国君说:“宜阳城八里见方,不是一个小城,还有十万守军,粮食能吃好几年,韩相公仲佣率二十万人马,楚将景翠也率众来救,秦兵肯定无功。” > >   赵累说:“甘茂是外国人,攻下宜阳才有功劳,攻不下来,就没脸在秦国混。秦王不听群臣兄弟的意见,执意要伐韩,攻不下宜阳,秦王也丢脸。秦王与甘茂都把攻下宜阳作为赌注,所以我说宜阳肯定会被攻下来。” > >   东周国君说:“你帮寡人想想,我该怎么办?” > >   赵累说:“您去跟景翠说:‘你享有楚国最高的爵位,出任楚国最大的武官,胜利了,不能加官晋爵,不胜则死。不如等秦军攻下宜阳,你再进兵。秦军害怕你乘其弊,必献宝贝给你。韩相公仲佣感谢你救韩,也会献宝贝给你。’” > >   看楚国出兵救韩,秦武王也很担忧。 > >   甘茂说:“楚国虽与韩国结盟,但不会为韩国卖命,先与我战。韩国则担心自己在前面与秦国战,楚国却在后头搞鬼。韩、楚必互相观望。楚国嘴巴上说与韩国结盟,实际上又不想得罪秦国,所以我判断他们会互相观望。” > >   大臣冯章对秦王说:“宜阳打不下来,韩、楚乘吾弊,国家会有危险。不如把汉中郡还给楚国。楚国不出兵助韩,韩国就不能怎么样了。” > >   秦王说:“好。” > >   派冯章去结交楚国。楚国也派人支援甘茂,盘算着如何两边得利。 > >   宜阳没攻下来,死伤甚众。甘茂也有些灰心,想罢兵。 > >   楚国大臣左成说:“国内有樗里疾、公孙攻击你,国外有韩相公仲佣憎恨你。现在无功而返,你将里外不是人。不如继续攻打宜阳。攻下来,你的功劳最大,樗里疾、公孙就没话说了,秦人反而会怨恨他们。” > >   于是甘茂继续攻城,擂鼓三次,竟然无人向前。秦军太疲惫了,甘茂无可奈何。 > >   一员秦将说:“您不讲兵法,必大困。” > >   甘茂说:“我以客卿相秦,又以攻打宜阳来讨好秦王。现在攻不下宜阳,国内有樗里疾、公孙诽谤我,国外有韩相公仲佣憎恨我,我就没有立足之地了。明日再战,攻不下来,就把我葬在宜阳城下!”还拿出私财来重赏勇士。 > >   第二天,擂鼓再战,终于攻下宜阳城,斩首六万。韩国派韩相公仲佣入秦谢罪,两国讲和。 > >   楚将景翠果然在此时进兵。秦国怕连续作战打不过来,割让一城(煮枣,在山东东明县),与楚国讲和。韩国也送来重宝。景翠得到秦国土地,收纳韩国重宝,因此感激东周国君。秦军师老力疲,又看楚军在侧,一时不敢进兵,东周国暂时得以保全。 > >    攻下宜阳,秦武王来到洛阳,看见象征天下权力的九鼎,一时高兴,要力士孟说比赛举鼎。秦武王本人就是一个大力士,喜欢跟人比力气大,力士任鄙、乌获、孟 说都因此当了大官。这次比赛他们举的是龙文赤鼎,应该不是九鼎。不幸的事发生了,秦武王当场折断小腿骨。秦武王四年(前307年)八月,不治而死。比赛受 伤并不稀奇,稀奇的是历史文献第一次记录了这次事故。 > >   孟说灭族,乌获下落不明。任鄙运气比较好,13年后当了汉中郡守,又六年才去世。 > >    这一仗打了两年,赢得有些艰苦。秦武王动摇过,甘茂也动摇过,魏国态度在变化,楚国态度也在变化,有一个因素控制不好,就会无功而返。秦武王实现了东窥 周室的愿望,秦国也在军事上、政治上赢得一个大胜利,不仅完全控制了崤函通道,而且把国境第一次推进至中原。函谷关是秦国的东大门。夺得宜阳,等于在国门 前方增设了一个军事据点,更有利于秦军东出。 > >   秦武王在位四年,因为时间短,谋略上并无明显建树。甘茂在内外猜忌、楚魏反复不定的情况 下,综合运用各种手段,稳住秦王,联魏谋楚,虚心听取意见,果断鼓励士气,在师老力疲的情况下攻取宜阳,确实很不容易。他的才华值得肯定,客观上也有利于 秦国的长远目标。但他从个人利益出发,以满足秦武王的私欲为直接目标,把攻克宜阳作为自己在秦国立身的政治赌注,虽然有情不得已的苦衷,也不值得鼓励。

楚国自此一蹶不振逐渐衰弱 垂沙之战的战后影响

垂沙之役的第二年,楚攻韩之庸氏,秦即遣华阳君(芈戎,宣太后同父弟)攻楚,大破楚军,斩首三万,杀其将景缺,攻占了襄城(新城,今河南襄城)。襄城地处方城北,与宜阳邻近,战略地位十分重要。楚怀王恐惧,命太子横到齐国做人质,与齐结好。秦为讨好齐,也派泾阳君(秦昭王同母弟)到齐国做人质,秦、齐修好。

公元前299年(楚怀王三十年),秦稳住了齐后,秦昭王即对楚采取软硬兼施、又打又拉的政策,一方面命庶长奂率军攻楚,占领了楚国八座城邑;另一方面又写信给楚怀王,追忆了黄棘会盟的亲善关系和太子横“不谢而亡去”、导致秦、楚交兵的经过,然后邀请楚怀王到武关会盟,继续维持奉、楚原来婚姻相亲关系(《史记·楚世家》。)楚怀王见信后,很忧虑,去,怕见欺;不去,又怕秦怒,关系恶化。昭睢警告说,秦是虎狼之国,有吞灭各国的野心,应发兵自守,不能去。而楚怀王庶子子兰则认为不能违背秦的好意,要楚怀王去。楚怀王听从了子兰的意见,去秦会盟。秦昭王命一将军假冒自己,在武关布置了伏兵,当楚怀王一到就关闭了武关,把楚怀王劫持到了秦都咸阳。秦昭王在章台接待楚怀王如同“蕃臣”,楚怀王这时如梦初醒,勃然大怒,才后悔不听昭睢的忠告。秦昭王要挟楚怀王先割巫、黔中之郡,后结盟,楚怀王怒道:“秦诈我而又强要我以地!”(同上。再也不肯答应秦的无理要求了。秦昭王于是把楚怀王扣留在秦国。

楚国大臣们以君王拘于秦,太子质于齐,如秦、齐合谋,楚国就危险了,因而共同商议对策,想立在楚国的楚怀王之子为国君。昭睢说:“王与太子俱困于诸侯,而今又背王命而立其庶子,不宜。”于是诈称楚怀王死,向齐国报丧,迎立太子横。齐?王意欲“留太子以求楚之淮北”,齐相孟尝君则认为如“郢中立王,是吾抱空质而行不义于天下”,主张把太子横放归楚国。齐?王同意,太子横得以回国。横回国后,被立为国君,是为楚顷襄王(前298~前263年)(《史记·楚世家》。)秦昭王见要挟和扣留楚怀王不能得到土地,而楚国又新立国君,大为恼怒,于公元前298年(楚顷襄王元年),发兵出武关攻楚,大败楚军,斩首五万,取析(今河南西峡)等十六城而去。楚国又一次受到沉重的打击。

公元前297年(楚顷襄王二年),韩、魏在齐相孟尝君策动下,继续攻秦至函谷关,楚怀王乘机潜逃回国,被秦人发觉,拦阻了通道。楚怀王从小道奔赵以求回国,赵国惧秦,不敢接纳。楚怀王又想逃到魏国,秦兵追来,又把他劫持到秦国。第二年,楚怀王病死于秦。秦将其灵柩送回楚国,“楚人皆怜之,如悲亲戚。诸侯由是不直秦”(同上)。楚、秦绝交。

楚怀王在位三十年,是各大国兼并战争进一步激烈时期。秦国在争战中不断强大起来,雄心勃勃,蓄有兼并诸侯之志。楚怀王对此缺乏认识,“内惑于郑袖,外欺于张仪”(《史记·屈原列传》),终兵挫地削,自己亦客死于秦,楚国从此由盛而衰,直至灭亡。

相关参考

宜阳县历史名人

1.宜阳县历史宜阳历史源远流长。考古发现,旧石器时代宜阳地域就有人类活动。在五六千年前的新石器时代,人口分布就几乎遍及全境。宜阳自古地处秦楚孔道,是洛阳西部咽喉,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宜阳夏属豫州,商属

宜阳韩城的历史

韩城镇的地理位置韩城商贸历史悠久发达,曾是中国206个重点农贸市场之二。全镇常年从事商业活动的人数在2000人左右,年均交易(销售)额在2亿元以上,加之韩城地处宜阳西部交通枢纽:八官线、南车线、韩茶线

宜阳县有多少个村

宜阳县辖6个镇、11个乡:城关镇、丰李镇、柳泉镇、韩城镇、白杨镇、寻村镇、城关乡、盐镇乡、高村乡、三乡乡、张坞乡、穆册乡、上观乡、莲庄乡、赵保乡、董王庄乡、樊村乡。县人民政府驻城关镇。城关镇 代码:4

宜阳柳泉镇河东村历史

1.河东镇的下辖村岔河村圣佛堂村南山村张各庄村连家沟村李家沟村牛角庄村河东村刘家沟村康家沟村赵家蓬村河北村者衣石村三家台村东山台村董家站村谢家湖村美吉村南兑九沟村郭家湾村平台村千树底村大庙村西台子村毫

赵国君臣和秦国君臣差距太大,赵国覆亡只是时间问题

秦昭襄王47年,当时华夏最强的两个诸侯国——秦国和赵国,在上党地区发生了一场冷兵器时代第一场规模达到百万人级的大会战,史称"长平之战"。此战秦国消灭了赵国主力45万大军,并坑杀了降卒,使得赵国损失惨重

秦王古寨之演变

文图/赵自芳在河南省宜阳县韩城镇西一千米有个秦王寨。据史料记载,公元前308年,秦武王「”欲车通三川,以窥周室”,派相国甘茂「”攻宜阳,五月而不能拔”,「”秦死伤者众”。甘茂当时屯军宜阳(韩城)西三里

诸葛亮挥泪斩马谡是否是一种推卸责任的行为么

在后世中国人的心目中,诸葛亮就是一个最高智慧和最高品行的化身。他与刘备、刘禅父子的君臣关系被后人誉为千古君臣的楷模。在三国群雄的逐鹿中,他火烧博望、火烧新野,甚至赤壁之战中如果没有诸葛亮借东风恐怕也难

赵普与宋太祖赵匡胤的君臣关系到底怎么样

作者:李洪发(赵匡胤)(一)陛下不也曾是周世宗的忠臣?宋太祖和赵普既有君臣之义,又有朋友之谊,宋太祖对赵普非常信任、倚重,赵普也竭尽心力,辅佐宋太祖,是宋太祖最重要的谋士。而赵普从年轻的时候就「”能以

商朝第一宰相傅说与武丁君臣际会的传说故事

傅说(yue)是我国上古时期的一位政治家、军事家和建筑科学家。他是商代宰相,辅佐殷商高宗武丁安邦治国,形成了历史上有名的武丁中兴辉煌盛世,并留下了千古不朽的《说命》三篇,其中非知之艰,行之惟艰名句,为

秦始皇与吕不韦有何关系?是君臣还是父子

千古一帝秦始皇,可谓是伟人中的伟人,他横扫六国统一天下,何等的气壮山河。但是,历史上,秦始皇的生世一直是存在疑点的,由于野史记载吕不韦的“奇货可居”故事在民间广泛流传,因此,很多人都认为,秦始皇应该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