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就一个民族符号
Posted 符号
篇首语:一等二靠三落空,一想二干三成功。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成就一个民族符号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本文目录
成就一个民族符号
长城修筑起来,并不能阻止北方少数民族的入侵与融合,并无多少实际使用价值。但是她作为一个象征符号,已经溶入中华民族的血液和性格,将与天地共存。 > > 有一首现代流行歌曲,叫《孟姜女哭长城》,歌词如是: > > 孟姜女哭长城, > > 这是声声血泪的真情祭奠。 > > 孟姜女哭长城, > > 这是字字铿锵的爱情宣言。 > > 长城就陡然坍塌, > > 这一种结局血泪斑斑。 > > 悲悲切切多灾多难的男子汉, > > 梦里花开,才回到自己憧憬的故园。 > > 孟姜女哭长城的 民间故事流传了两千多年。说的是孟姜女的丈夫万喜良,在新婚之夜被 秦朝廷征到边关去修万里长城。孟姜女思夫心切,带着丈夫的寒衣,千里迢 迢来到长城,沿长城寻找丈夫,一路上看到的是累累白骨。她从河北一直走到山海关,得知她的丈夫已经死了,累死在长城工地,被埋在长城脚下。孟姜女对着长城 日夜哭泣,感动了天神,长城轰然倒坍,生生白骨裸露出来。可怜的女人用“滴血认亲”的方式,知道那是丈夫的遗骨。她捧起丈夫的遗骸和送给丈夫的两个装满寒 衣的包裹,跳入了大海。在她跳海的地方,相传那两个包裹在海中生成了两块岩石。如今,在秦皇岛山海关,还有姜女庙的遗迹,那庙是面向大海的,正对着丈夫寒 衣生成的两块岩石。 > > 这民间故事又叫《孟姜女千里寻夫》,两千多年来被改编成戏曲、歌舞、弹词、评书等各种文艺形式。 秦始皇修长城,孟 姜女哭长城,黎民百姓用一个女人哭长城的方式抒发对秦始皇暴虐统治的不满,用哭长城的方式对秦始皇鞭笞了两千多年。这是中国人对历史上的暴君多么切齿的刻 骨之恨啊! > > 其实公平地说,秦始皇修筑万里长城无可厚非。自华夏民族大融合的商周开始,延续秦代以及往后不少朝代,北方彪悍的游牧民族 匈奴人,长期威胁中原农耕文化的华夏民族。秦始皇统一六国后,进一步开疆拓土的壮心未已,三十二年,命将军蒙恬率领30万大军北击匈奴。驱逐匈奴后,在榆 中及黄河以东,直到阴山一带,新设立了44个县,强制迁入的人被安置在这些新县。三十六年,又向北河、榆中迁去3万户,给每户的户主拜爵一级的奖励。以每 县五百至一千户的规模计算,第一批移民应有15万左右。第二批移民也不少于15万,合计估计为30万。三十三年,征发曾经犯过逃亡罪的人,入赘其他家庭为 女婿的人,有商人身份的人,总计达50万大军征伐南越,夺取“陆梁地”,在那里设置了桂林、象郡、南海三个郡,安置强制性的移民。三十四年,将办案子不公 的狱吏发配去修筑长城,或迁往南越。三十五年,在渭河南的上林苑中建筑朝宫,又征发受宫刑处罚的罪犯和刑徒70余万人修建阿房宫和骊山的陵墓。秦始皇修筑 万里长城,从三十二年开始,征调的民夫兵卒在60万以上。 > > 从历史文献上考察,最早修长城的应该是在 春秋战国时期的楚国,比较早的还有 齐国的长城。齐长城从渤海边一直修到平阴,齐长城虽然晚于楚长城,但是在诸侯国长城史上是很有名的,大概有1000多华里。在春秋战国时期,诸侯国修长城 极为普遍,像秦国、楚国、齐国、魏国、赵国、燕国,韩国这七个国家边界都修了长城。在秦、赵和燕这三个国家,除了修和诸侯国之间防御性的长城之外,还在国 家的北部边界修建了防止匈奴南下掠夺的北部长城,这 三国北部的长城为万里长城的修建奠定了基础。蒙恬率军将匈奴驱赶到漠北以后,就开始加固燕、赵和秦的北 部长城,这就是中国第一次修建的万里长城,所以一般说万里长城始于秦始皇。 > > 秦始皇后来征调巨大民力修筑的万里长城,西起甘肃的珉县, 东到辽东一带,比现存的万里长城还要长,总计达6000多公里,位置偏北。秦长城的修建是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修建万里长城,浩大的工程耗费大量的人力物 力,繁重的徭役使百姓怨声载道,于是,民间流传着许多关于修长城的故事和传说。《孟姜女哭长城》只是其中之一,而孟姜女跟秦长城并无直接联系,山海关的姜 女庙建于 宋代。 > > 秦始皇修长城并没有错,保家卫国,何错之有?他的错失仍然与他的暴戾和滥用民力有关。按秦朝当时的生产力水平和全国 4000万人口,要修筑6000公里工程那么浩大的万里长城,实在是强人所难,赶鸭子上架。被征调来修长城的民夫兵卒,在荒无人烟的高山峻岭,大漠飞沙走 石,风餐露宿,吃的也不是很好,体力劳动量很大,死伤的人越来越多。据史书记载,有的地方死亡的人无法计数,都是按沟,一个沟填埋多少死亡的民夫。劳动者 修筑万里长城付出的艰辛、血泪和生命,是难以想像的。 > > 应该说秦始皇在修筑万里长城抵御北方匈奴的侵略,保护中原的农耕文化方面,在历 史上还是有一定功绩的。但是修长城使成千上万的农民脱离了耕作,来筑城戍边也引起了很大的社会的震荡,所以才有“戍卒叫,函谷举,楚人一炬,可怜焦土”, 最终由于陈胜、吴广的农民起义导致秦王朝的迅速灭亡。 > > 秦始皇的滥用民力,修筑万里长城只是其中之一,还有修筑国道、朝宫、阿房宫和骊 山陵墓,以及上百万的大移民。由于迁移对象和迁入地不同,一部分移民必须依靠官方供应粮食。第一次迁入咸阳的12万户“天下豪富”,不可能自己从事生产, 咸阳地区也无法提供他们所需要的粮食。第二次迁入北方边疆北河和榆中的30万人,也不可能马上做到粮食自给,移民初期的安置和生产,都必须由官府从外地输 入粮食。被额外征发的100万人并不是从事农业或其他生产,而是筑长城,修宫殿,建陵墓,守边防。他们服役的地点是咸阳一带和北部边疆,当地无法供应他们 的食粮。所以在这些年间,秦朝政府要为在咸阳地区的60万移民、70万刑徒和北部边疆的30万将士、30万移民供应粮食。秦朝主要的粮食产区在关东(函谷 关以东,淮河以北地区),只有关东才有富余的粮食可供输出。限于交通条件,输出相当困难。只能通过陆路,无论是用人力或畜力,即使不考虑运输过程中的损 耗,运送者本身在途中就要消耗大量粮食。 > > 汉武帝时的主父偃曾说:“秦始皇北击匈奴,又使天下飞刍挽粟,起于黄、、琅邪负海之郡,转 输北河,率三十钟而致一石。”(《汉书·主父偃传》)一钟相当六斛(担)多,就是说要耗费180多担才能运来1担。如此的损耗,要达到近200万夫役兵卒 移民的粮食供应,需要动员多少民夫来运送粮食,可想而知。 > > 据北宋 沈括的计算,平均每个民夫只能背六斗米,而自己每天要吃掉二升。民夫 返程也得有粮食吃,实际每天的路程要消耗四升。用牲口的话,可能多运一些,但赶牲口的人要消耗粮食,牲口也要耗费饲料(见《梦溪笔谈》卷十一)。要将关东 的粮食输送到长城边关、咸阳,一般往返路程都在600公里以上。如果民夫每天能走40公里,要走完600公里至少需要15天,他正好将自己背的粮食全部耗 尽。如果他走14天,就只能在目的地留下4升粮食,只能供应一个人吃2天。要维持一个人全年的粮食就得有180人次来保证。假定由专人负责,至少需要15 个人。要供应北部边疆60万人的生存,至少要动员900万人专门运输。从太行山以东的大部分地区到河套的距离远不止600公里,所以900万民夫还是一个 非常保守的数字。何况还有咸阳地区的130万人的粮食供应,这也是一项极其沉重的负担。 > > 有专家计算,秦始皇征发的劳力绝不是人口的 15%。以4000万人口计,额外征发与专门运送粮食的劳役人数可能高达2000万左右,即总人口的50%。正因为如此,为了维持正常农业生产,连老弱和 未成年男子与妇女都必须参加田间劳作。秦朝之所以还能维持一段时间,那是由于灭六国时从各国掠夺来不少金银珠宝和粮食,咸阳多少有些粮食贮存。咸阳的 130万人与北部边疆60万并非足额,并不断有人逃亡。最高供应量只维持了一二年,其中部分人陆续开始从事农业生产,一定程度上缓解了供应压力。但无论如 何,秦始皇对人口的征集已经达到极限。 > > 劳动人民的劳役,苦难,饥饿,死亡,于是有《孟姜女哭长城》的民间传说,有陈胜吴广的揭竿起义。这固然使秦始皇自食恶果,但人民蒙受的损失更大,在秦汉之际人口减少了一半以上,直到汉武帝时还没有恢复到秦以前的人口高峰。 > > 实际上长城修建了很多次,从秦汉到三国两晋,一直到北魏北齐,因为它在北方边境,长城不断得到修缮。但是真正大规模的最后一次把长城修成,就是我们今天 见到的万里长城,那是 明代最后修缮的万里长城。长城是我国古代一项最为宏伟的防御建筑工程,被称为世界建筑史上的一大奇迹和中华民族的象征。据说,美国人 搭乘阿波罗号飞船飞上月球,回望淡蓝色的地球,除了能看到五大洲、六大洋,还能隐隐约约看到在北半球的一片桑叶似的大地上,伏着一条长长的蚕,或者是龙 ——那就是中国的万里长城!万里长城中国的骄傲,也是地球的骄傲! > > 当我第一次登上八达岭长城的时候,我惊愕了,震撼了!面对自东而西 蜿蜒而来越高山跨溪谷的万里长城,我情不自禁地只想高呼呐喊:“伟大!伟大!”万里长城进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世界文化遗产名录,那是实至名归。秦始皇带 着他所不知的后人的无端评说永远地走了,他明知不能为而为之修筑的万里长城却留了下来,而且将永远留存下去。万里长城成为中华民族的脊梁,一个大写的象征 符号。尽管长城修筑起来,并不能阻止北方少数民族的入侵与融合,并无多少实际使用价值,但是她作为一个象征符号,已经溶入中华民族的血液和性格,将与天地 共存。畲族的图腾有什么特殊意义 畲族图腾
每个民族都有象征性的图腾,畲族图腾是畲族文化的符号。一个民族的图腾是一个民族精神与文明的传承。畲族图腾不仅是畲族人民精神的源泉,更是一个民族历史的永久记忆。你知道畲族图腾象征着什么吗,不如随小编一起看看吧。
畲族是信仰盘瓠的民族。在畲族的传家之宝“祖图”和《盘瓠王歌》中,盘瓠信仰细节化为一则优美动人的神话故事,世代相传,成为畲族精神文化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
盘瓠
在畲族中广泛流传含有与苗、瑶相类的南蛮意识“盘瓠”传说:新石器时代的高辛氏(即帝喾)时期,刘氏皇后夜梦天降娄金狗下界托生,醒来耳内疼痛,旨召名医医出一希奇美秀三寸长的金虫,以玉盘贮养,以瓠叶为盖,一日长一寸,身长一丈二,形似凤凰,取名麟狗,号称盘瓠,身纹锦绣,头有二十四斑黄点。
其时犬戎兴兵来犯,帝下诏求贤,提出:能斩番王头者以三公主嫁他为妻。龙犬揭榜后即往敌国,乘番王酒醉,咬断其头,回国献给高辛帝。高辛帝因他是犬而想悔婚。盘瓠作人语说:“将我放在金钟内,七昼夜可变成人。”盘瓠入钟六天,公主怕他饿死,打开金钟。见他身已成人形,但头未变。
于是盘瓠与公主结婚。婚后,公主随盘瓠入居深山,以狩猎和山耕为生。生三子一女,长子姓盘,名能,次子姓蓝,名光辉,三子姓雷,名巨佑,女儿嫁给钟智深(亦作“字”)。畲族人民世代相传和歌颂始祖盘瓠的功绩。盘瓠是畲族图腾崇拜的物件。畲族先民以拟人化的手法,把盘瓠描塑成神奇、机智、勇敢的民族英雄,尊崇为畲族的始祖。
盘瓠是春秋时代一位历史人物,在公元前744年的楚与卢戎战争中,盘瓠杀敌立功、受封以及与公主结婚,是对历史的真实记载。盘瓠传说之所以能演变为神话,也正是图腾标志使然。
鹤溪
西汉时,仙人浮丘伯者,携二仙鹤,驾闲云漫游至景宁,见此处山色青翠,河水清澈,树木葱茏,心爱之,遂结庐河边,沐仙鹤于河中,后不知所终。因纪念仙人曾来此,后人乃称沐鹤之水为鹤溪、结庐处为浮丘,也称百岁门,意为生命之门。
畲族世代深居山野,深谙察山观水,其建筑自然就依山傍水,风光旖旎;而名门大户望族更是四合一大院,门前小桥流水、后院鸟语花香,世外桃源也莫过如此。百岁门虽是畲族人的生活场所,更是畲族文化的创造、文明的传承之地,经年累月,百岁门化为畲族文化的图腾与符号。
相关参考
...是彝族劳动人民情感的表述。它以符号化视觉语汇透视出民族生活习俗、民族审美理念和思想情感,标志着彝族符号性的文化选择。服饰构成要素的变更,促进了情感和审美形式的变化和发展。民族服饰视觉情感语义的准确快速...
人们常常会华夏五千年文明这一串字眼。可是却在西方文明的描述下,中华文明竟然一度只能追溯到3500年,也就是我们知道的商朝。那么西方人凭什么这样说呢?那是因为在他们的眼里,文明必须要满足青铜器、文字和城
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这条河流孕育、哺育了一个伟大的民族。但是这位伟大的母亲却也时常会有暴躁的一面,历朝历代的黄河水患都对国家政权和百姓带来了深重的灾难。而古往今来,有数不清的仁人志士都想要解决黄
1.古代的文章中有标点符号吗在中国古代文书中,一般没有标点符号,断句只能靠人的经验来完成(在文章里加入“句读符号”:句号貌似现在的句号,表示句子的完结;读号貌似现在的顿号,表示语气的停顿),经常出现歧
1.电影符号学的发展历程1964年法国学者麦茨发表《电影:语言系统还是语言》标志着电影符号学的问世。电影符号学以瑞士结构主义语言学家索绪尔的理论为基础,其代表理论家及理论著作有法国麦茨的《电影:语言还
姓和名一样,都是代表每个人及其家族的一种符号。从它的形成、发展、演变的漫长历史过程来看,它却是构成中华民族文化的一个重要内容。姓氏,是姓和氏的合称。在遥远的古代,这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古代姓氏起源于
摘要:甘肃大地湾8000年前的彩陶刻划符号,很有可能是古籍文献记载的伏羲「”造书契”的延续和发展。本文从彝文释读大地湾、西安半坡遗址、马家窑、马厂等地出土刻划符号和彝文与甲骨文的比较为例,认为彝文与刻
契苾何力简介契苾何力为唐朝作出了很大的贡献,身为大唐名将的他深受皇帝的信任。那么契苾何力简介是怎么样的呢?契苾何力与临洮公主画像契苾何力是铁勒族的契苾部的人,契苾是他的姓,何力是他的名字。铁勒是当时北...
名字,是一个物体或事物的文化符号。无论在哪个国家的文化体系里,对名字的考究都非常严格。尤其是国家的名字,更是一个民族的骄傲,绝对马虎不得。从中国的全称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美国的全称是「”美利坚合众
契苾何力为唐朝作出了很大的贡献,身为大唐名将的他深受皇帝的信任。那么契苾何力简介是怎么样的呢?契苾何力是铁勒族的契苾部的人,契苾是他的姓,何力是他的名字。铁勒是当时北方的一个游牧民族,经常与吐谷浑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