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雄莫问出处
Posted 刘邦
篇首语:构成我们学习最大障碍的是已知的东西,而不是未知的东西。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英雄莫问出处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本文目录
英雄莫问出处
市井皇帝 刘邦 > 刘邦,字季, 秦朝泗水郡沛县人。由于中国古代将老大称为“伯”,老二称为”仲“老三称为“叔”,老四称为“季“不过他上面只有两个哥哥,另外一个是姐姐,因此刘邦在家中排行第三。 > > 据《史记》与《汉书》记载,公元前256年,刘邦出生的时候,他母亲怀着刘邦时,曾做了一个梦,在梦中偶遇神仙,正在这个微妙的时刻,突然电闪雷鸣,风雨交加。他父亲不放心,赶紧跑过去看看发生了什么事情,眼见一条龙落在了妻子身上,而后就生下了刘邦。 > > 长大后的刘邦果然与众不同:他长得很英俊,在沛这个地方算得上十分出众的人物;他放荡不羁,爱开玩笑,讲义气,为人随和。但是更明显的是他的“不务正业”,对于刘家这样一个世代务农的家庭来说,土地应该是最重要的安身立命之所,种地就是最大的事业。 > > 刘邦的两个哥哥都是种地的好手,每日追随刘父在地里劳作,而刘邦却对务农没有任何兴趣,他有点钱就去喝酒,还呼朋引伴,十分大方。他不仅赌博,还会时不 时地到外面做些盗贼的勾当。他的父亲实在看不惯之后,说道:“你什么时候才能向你两个哥哥那样,勤于耕田啊!”而刘邦对父亲的批评不屑一顾,说道:“将来 有一天我会让您说我比两个哥哥有本事。” > > 秦始皇二十六年(前221年),天下归于一统,秦王称帝成为始皇帝。刀枪入库,马放南山,沛 县已不同于昔日的沛县,大邑乡也非昔日的大邑乡,刘邦做游侠的梦想破灭了。沛县新上任的小官,一个是主管人事的 萧何,一个是主管刑狱的曹参。他俩对刘邦都 很熟悉,觉得刘邦是个不错的人,每次有人状告刘邦,他们都网开一面,巧妙地大事化小、小事化了。后来萧何和曹参商议推荐刘邦做个小官,也便于开展工作。于 是,两人一合计就推荐刘邦做了泗水亭长,这是刘邦的第一个正式职业。刘邦的人生自此进入一个新的阶段。他在泗水亭长的岗位上,广结人缘,与萧何和曹参建立 了联系并开始交往,甚至和马夫夏侯婴成为好友。 > > 一天,他与夏侯婴切磋剑技,不小心误伤了夏侯婴,这件事被人密告了。按秦朝法律,伤人 是要判刑的,如果是政府官员,则罪加一等。刘邦是亭长,夏侯婴是县吏,上级要调查这件事。曹参得到消息后匆忙来找刘邦、夏侯婴商议。刘邦平时镇定,遇事就 有点慌,说:“这可怎么办?”曹参想了想说:“你最好一口咬定与自己无关,告密的人也拿不出什么证据。”夏侯婴马上说:“我就说是自己喝醉后误伤自己的, 你不用太担心。”此事涉嫌官员互相包庇,因此被上面深究严查,夏侯婴为此入狱将近一年,被拷问鞭笞数百次,始终咬紧牙关,拒不供认。由于没有证据口供,夏 侯婴最终被释放,刘邦也逃脱了罪责。从此以后,两人成为生死之交。刘邦对夏侯婴十分感激,而夏侯婴对刘邦也忠心耿耿,一生追随。 > > 刘邦在沛县建立起的人缘基础,是他今后登上政治舞台,并能一展宏图最重要的条件。这一段贫贱的生活,给刘邦带来了一生受用不尽的财富。 > > “小人物”娶娇娘 > > 刘邦浑浑噩噩的青年时代就这样过去了。虽然惊天动地的事情没有发生在他的身上,但是却有一件事情改变了他的命运。那就是自己被一双慧眼发现,并娶了一位美娇娘。 > > 事情是这样的: > > 山东单县的大富豪吕公举家迁到了沛县,搬家的原因据说是为了避难,由于沛县县令和吕公是老朋友,因此沛县的一些地主乡绅闻风而动,纷纷前来拜望吕公,巴结吕公,从而进一步巴结县令。 > > 聪明的县令做了一个顺水人情,建议老朋友公开设宴,招待沛县的地主乡绅,联络联络感情,以后好办事。吕公初来乍到,最缺的就是人际关系,老朋友的建议正 合他的意。吕公眉开眼笑,连连道谢。沛县县令客气一番,又给吕公分派一个县吏专门负责宴会的事情,这个县吏就是后来大名鼎鼎的“汉初三杰”之一的萧何。 > > 不是萧何势利,怎么说这样的聚会属于上流社会的聚会,于是他征求了县令和吕公的意见,作出一个让刘邦大吃一惊的决定:礼金不到千钱的宾客只能坐在堂下。 > > 这让刘邦吃不消,一向高调的他,本来想利用这次绝好的机会秀一下自己,但萧何的决定不是明摆着把他拒之于千里之外吗!刘邦欠了一屁股债,别说千钱,估计 百钱他也拿不出来。这下如何是好?机会难得, 机不可失!一向擅长忽悠的刘邦脑筋一转,不管三七二十一,写了一张贺仪万钱的拜帖让人送了过去。 > > 帖子一送进去,众人大吃一惊。萧何心里嘀咕,哪来的富贵人家,出手如此大方?但是一看落款是刘邦时,萧何轻蔑地笑了,心想:你小子,又来骗吃骗喝了。刘邦所干的臭事在沛县是出了名的,萧何当然也知道刘邦的为人,于是劝说吕公不要相信刘邦的空头支票。 > > 但出于礼节,也出于好奇,吕公坚持要出去看看何方来的贵人。这一看不打紧,吕公的眼睛都发直了,足足盯了刘邦两分钟。刘邦面不改色心不狂跳,一副泰然自若的样子,但心里也犯嘀咕。 > > 刘邦的思想正开着小差呢,吕公突然激动地握着刘邦的手,语无伦次地说道:“贵客,贵客!”原来,熟读《易经》,精于相术的吕公一眼就看出了刘邦有大富大贵之相,将来必飞黄腾达。 > > 刘邦就这样歪打正着地被吕公热情地请上宴席,并坐在显眼的位置上,认识他的人都投来惊讶继而鄙夷的目光,不认识他的人投来羡慕的目光,认定他是富贵人家子弟。 > > 刘邦呢,满座高朋之中,一点不拘谨,觥筹交错,把酒言欢,谈笑风生。坐在他对面的吕公一直在暗暗地观察他,越看越喜欢,越看越觉得刘邦绝对不是一般的人物。 > > 宴会结束后,吕公单独留下刘邦,把他请进内室,说有话要谈。 > > 这一番话谈下来,刘邦简直要心花怒放了,起初吕公说他从来没有见过像刘邦这样相貌如此富贵之人,说想结交于他,刘邦一点也不谦虚,频频点头,哈哈大笑。接着,吕公直奔主题,问刘邦是否娶妻,如果没有,愿将小女许配给他。 > > 天上掉下一个大馅饼,就落在你的面前,哪有不捡的道理?再说刘邦做梦都梦见娶媳妇呢,不为自己着想,也要为老爹着想,于是,刘邦乐滋滋地答应了。自己的学历只是举人
曾国藩论涵养论能力论韬略论成就,都可说是人中之杰。但这位人中之杰的“最高学历”仅是在道光十八年殿试中入围三甲最末,成了“同进士”。虽然他人可以说“英雄不问出处”,但“英雄”本人可不是这样想的,这个相当于“进士”的“学历”,可是一件让这位大人一辈子都不爽的事。
曾国藩做两江总督时,一次,他的两个幕僚在幕府相互出对,一个出上联“如夫人”,另一个回对“同进士”;接着从“如夫人洗脚”对“同进士出身”;“替如夫人洗脚”对“赐同进士出身”,两个人闹腾得不亦乐乎。突从里屋传出一个摔东西的响声,接着总督大人铁青着脸出来拂袖而去。两个幕僚目瞪口呆,意识到他们闯祸了。后来弄明白了,原来权倾天下的总督大人就是“赐同进士出身”,他俩捅到了人家总督大人的“软肋”。
清朝科举分为三甲。头甲三人,即状元、榜眼和探花,赐进士及第;二甲第一名,称“传胪”(起初,三甲头名亦称传胪,后仅限于二甲头名),中二甲赐进士出身;三甲若干人,赐同进士出身。这里的“同”只是“相当于”罢了。
曾国藩学生左宗棠的“学历”比起老师又逊色了一筹,只是个“举人”。可这位非常有性格的“举人”却不像老师那样温柔了,什么韬光养晦,什么难得糊涂,脾气火暴的左宗棠不这么扭扭捏捏。他一直自比诸葛亮,一向以为今亮(即他自己)未必不如古亮(三国时的诸葛亮)。左宗棠也确实在治军、打仗、办洋务各个方面都做出了一些成就。为了能获得更大荣誉,死后能得到皇帝给予的谥号,因此左宗棠一心要摘掉自己“举人”的“中等学历”,说什么也得弄个“高等”的。
湖南是太平天国战争早期的战略要地,咸丰二年,太平天国大军围攻长沙。长沙城危急之际,经人举荐,湖南巡抚张亮基聘请左宗棠为师爷,并将全部军事悉数托付给他。左宗棠由此得以大展身手,他立马“昼夜调军食,治文书”、“区画守具”,各种建议都被采纳并付诸实施,终于使长沙固若金汤,太平军围攻三月无功而返。左宗棠初露峥嵘,一生的功名也由此开始。
咸丰四年,左宗棠又应湖南巡抚骆秉章之邀,第二次入佐湖南巡抚幕府,这次时间更长,达六年之久。其时,长沙周围城池多被太平军占领。左宗棠焦思竭虑,辅佐骆秉章“内清四境”、“外援五省”,以一己之力支撑大局。对统军打仗一窍不通的骆秉章对他言听计从,“所行文书画诺,概不检校”。由于左宗棠的悉心辅佐和筹划,终将湖南军政形势转危为安。左宗棠在长沙也两次证明了自己的能力,引起了朝廷的重视。
咸丰九年腊月,翰林院侍读学士潘祖荫向咸丰皇帝上了一道奏疏,其中说:“国家不可一日无湖南,湖南不可一日无宗棠也。”他的这两句话,让左宗棠的名字一夜传遍全国,自此,左师爷牛大发了。骆秉章统领的下属中有位总兵名叫樊燮,自恃立有战功见左师爷不拜。左师爷十分恼怒,喝道:“武官见我都要请安,你为何不拜?”樊总兵答道:“武官虽微,但我也是朝廷二品大员,为何要拜一个未仕的举人?”左师爷闻言大怒,破口大骂:“滚出去!”事后,左师爷逼着骆秉章参了樊总兵一本,让这位“有眼不识泰山”的总兵卷了铺盖。
做官要有“学历”,中了秀才后再考举人,中了举人才有更大的机会向上发展。但对于做官来说,最重要的还是要中进士,由进士而翰林,就可以走进朝堂。再者说,也只有“进士”一类“高等学历”,死后才有可能得到皇家给予的谥号。
左宗棠的“学历”是在道光十二年,参加在省城长沙举行的乡试,因“搜遗”中第成为“举人”的。但此后的几年中,他三次赴京会试,均不及第。故此,“举人”的学历绝对是左宗棠的一块心病,他一心想要弄个名正言顺的“进士”。
光绪元年五月,左宗棠以钦差大臣身份奉命督办新疆军务。这位左大人一直为自己的“举人学历”耿耿于怀,他想得最多的是,自己的身份仅是举人,再有功劳按例也不能入阁,死后也得不到追封,自己建立再高的丰功伟业也不能光宗耀祖,这哪对得住祖宗啊?于是,在军情紧急时刻,这位十分有性格的左大人自恃盖世功业,上奏清廷,要求解除军务,回京参加会试。当时,西北正处于关键时刻,左宗棠此时要求更易主帅,对于清廷来说简直是“大厦将倾”。朝廷看出了左宗棠的真实用意,赶紧遂了人家的夙愿,破例赐他一个进士,并授予翰林院检讨职务。
左宗棠由此得到了绝对的“高等学历”,精神大振所向披靡,接连攻克塔城、伊犁、新疆,收复六分之一的国土,为大清立下不世之功,自己也进入了中国历史上民族英雄的序列。这件事,无论谁来说,从哪个方面来说,左大人采用这种方法得到这个“高等学历”,都确实有些不地道。
光绪十一年七月二十七日清晨,七十四岁的左宗棠在福州钦差行辕任上去世。清廷追赠他为太傅,谥“文襄”,赏治丧银三千两。左宗棠可以微笑着满意地长眠了。
相关参考
曾国藩论涵养论能力论韬略论成就,都可说是人中之杰。但这位人中之杰的“最高学历”仅是在道光十八年殿试中入围三甲最末,成了“同进士”。虽然他人可以说“英雄不问出处”,但“英雄”本人可不是这样想的,这个相当
曾国藩论涵养论能力论韬略论成就,都可说是人中之杰。但这位人中之杰的“最高学历”仅是在道光十八年殿试中入围三甲最末,成了“同进士”。虽然他人可以说“英雄不问出处”,但“英雄”本人可不是这样想的,这个相当
常言道,英雄不问出处,美女不问来路。夏朝最着名的美女——喜,不过是打仗赢来的“战利品”,漂亮、好玩就行,谁还管她父母何人,仙乡何处啊?据西汉学者刘向的《列女传·孽嬖传》记载:“喜者,夏桀之妃也。美
孙武字长卿,是齐国乐安人,春秋时期著名的军事家、政治家,尊称兵圣。后人尊称其为孙子、孙武子、百世兵家之师、东方兵学的鼻祖。孙武不仅在战场上卓越超群,孙武练兵也很牛掰,光练个兵就能让皇妃死了,孙武也是牛
1.【为什么历史总是惊人的相似历史从来不会重复但确实常常惊人相似,不同的时间不同的空间,但因为人是理性的,所以面对共通的选择会做出共通的决断,也因为人的本能自私贪婪利己主义从而衍生的为本阶级统治的行为
1、孔子家训不学诗,无以言;不学礼,无以立。译文:这句话意思很明了。一天孔子站在庭院里,他的儿子孔鲤“趋而过庭”,就是小步快走。在上级面前、在长辈面前你走路要“趋”,低着头,很快地这样走过去,这叫“趋
“我自横刀向天笑”的出处,和整首诗。“我自横刀向天笑”一句最早是太平天国将领苗沛霖所作《秋霄独坐》一诗,全诗为:手披残卷对青灯,独坐搴帷数列星。六幅屏开秋黯黯,一堂虫鸡夜冥冥。杜鹃啼血霜华白,魑魅窥人
(一)铁杵磨针【典故】唐朝著名大诗人李白小时候不喜欢念书,常常逃学,到街上去闲逛。一天,李白又没有去上学,在街上东溜溜、西看看,不知不觉到了城外。暖和的阳光、欢快的小鸟、随风摇摆的花草使李白感叹不已,
孔子经典名言警句:1、言必信,行必果。(论语子路)译文:说话一定守信用,行动一定坚决果断。2、既来之,则安之。(论语季氏)译文:原意是既然把他们招抚来,就要把他们安顿下来。后指既然来了,就要在这里安下
孔子经典名言警句:1、言必信,行必果。(论语子路)译文:说话一定守信用,行动一定坚决果断。2、既来之,则安之。(论语季氏)译文:原意是既然把他们招抚来,就要把他们安顿下来。后指既然来了,就要在这里安下